Workflow
骨科
icon
搜索文档
骨科巨头最新任命!当医生走进公司战略层
思宇MedTech· 2025-08-29 13:01
核心观点 - Zimmer Biomet任命两位美国骨科外科医生担任首席医疗顾问 体现公司战略重点从传统关节置换向肩肘/运动医学/创伤业务拓展 通过深度整合临床专家资源强化产品研发与市场竞争力 [2][10][12] 人物背景与专业领域 - Jonathan M Vigdorchik来自纽约HSS医院 专注髋膝置换的精准匹配和复杂病例处理 其临床实践成为行业参考标准 [2] - Anand M Murthi来自巴尔的摩MedStar医院 担任肩肘外科主任 深耕运动医学与创伤领域 同时负责专科培训项目 [4][9] - 两位医生均为美国骨科一线临床和学术中坚力量 直接参与企业战略决策 [6][12] 战略部署与业务协同 - Vigdorchik专注于关节置换业务 与公司个性化植入物、精准规划工具研发方向高度契合 有助于巩固传统优势业务基本盘 [14] - Murthi负责肩肘/运动医学/创伤(SET)板块 通过其临床教育背景强化市场渗透 推动新业务增长点拓展 [10][14] - 任命体现"战略配对"逻辑 兼顾传统业务防守与新业务进攻 [10] 行业竞争模式演变 - 医生角色从技术使用者升级为战略参与者 直接参与产品路线图制定与战略决策 [12][15] - 竞争焦点从产品本身转向"研发-教育-临床"闭环效率 临床反馈直接校准产品落地路径 [12][14] - 合作模式从短期顾问制转向长期战略合伙关系 医生成为企业高管层组成部分 [12][15] 行业发展趋势 - 骨科产业出现"关系重组"趋势 医生走出手术室进入企业决策层 与工程师、市场人员共同定义下一代医疗器械 [13] - 临床专家深度参与企业战略成为行业缩影 未来可能进一步普及 [13]
SBC Medical Group Holdings Incorporated(SBC) - 2025 Q2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08-13 21:30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总收入同比下降18% 主要由于业务战略重组 包括现有人员服务调整和一些关联公司不再并表 以及4月特许经营费修订[5] - 客户在诊所积分兑换增加导致收入减少 进而影响管理服务收入 但采购和租赁收入因医疗材料采购增加和脱毛设备更换而上升[6] - 本季度有效税率较高 主要由于部分高管薪酬不可抵扣以及日美飞机销售确认时间差异 这是一次性预付税款[6][7] - 净利润受到上述税务因素影响[7] - 销售及行政费用(SG&A)同比增加700万英镑(约1200万美元) 但300万英镑(约380万美元)增幅对整体财务影响不大 主要由于咨询费、资本政策相关法律费用等因素[38]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特许经营诊所网络扩大 全国诊所总数达259家 同比增加36家[3] - 客户年访问量达631万人次 重复消费率保持72%高位[4] - 平均客户支出仍低于去年水平 但部分区域如Gorilla诊所已显现早期复苏迹象[5] - 6月收购Jun诊所(拥有6家诊所) 以其皮肤诊断定制激光治疗和固定定价模式(如4万日元预付)为特色 客户满意度和留存率高且营销成本极低[8][9] - 新品牌Neo Skin Clinic针对专家级客户 采用全球先进治疗 平均客户支出超过现有诊所 预约已显紧张[11][12] - 骨科和AGA(脱发)治疗是高增长高利润领域 公司正从矮小治疗扩展至关节疼痛治疗和康复[16] - 生育业务是重要板块 脱发服务涵盖药物、移植和激光治疗 提供综合治疗方案 目前日本市场份额第二 目标年内或明年成为第一[17] - 国际业务增强 美国聘请知名整形医生Stephen Cohen为顾问 新加坡为当地日本社区推出日语服务[20]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日本医美行业竞争激烈但客户稳定增长 公司规模全国领先[4] - 日本医美治疗人群比例仍低 预计市场将扩大2-3倍[13] - 聚焦医疗旅游 尤其中国游客 通过小红书平台提升曝光 增加翻译人员并在上海举办活动[15] - 国际拓展: 美国、亚洲(马来西亚、泰国、越南、印尼)有并购机会 正谨慎评估[30]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实施多品牌战略覆盖不同细分市场: Shonen Bio Dermatology提供合理价格高周转服务 Jun和Neo Skin定位于中高端[11][26] - 通过自费医疗和保险覆盖治疗混合模式 吸引对美容护理感兴趣的新客户群[13] - 强化对特许诊所支持 助其转向高利润模式 上半年2家诊所完成转型财务明显改善 另有3家正在转型[14] - 目标十年内骨科、生育和AGA领域成为日本市场第一[18] - 国内计划十年内诊所数从约260家增至1000家[32] - 国际策略: 聘请前亚马逊和乐天业务发展和并购专家Stephen Rogers任国际战略主管 前宝洁、雅诗兰黛和Adobe营销专家Xinya Inoue任CMO驱动全球品牌和营销[20]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战略重组为未来增长奠定基础 预计第三季度起加速增长[5] - 日本老龄化社会推进 骨科业务具高增长潜力 目前诊所数仅7家 目标增至100家[16] - 有信心将收购的亏损诊所转为盈利 并提升已盈利诊所的盈利能力[29] - 认为当前负面因素已集中体现 业务将进入改善和上升阶段[35] - 为增长将积极投资国内外有机增长和战略机会包括并购[21] 其他重要信息 - 财务基础稳健 现金充足 将积极投资国内外有机增长和并购机会[21] - 股份流动性有限 正通过新股发行和创始人部分减持改善供需平衡[22] - 5月至7月实施首次股份回购 认为对股价和流动性有积极影响[22] - 6月被纳入罗素3000指数 预计提升知名度和流动性[22] - 考虑未来披露每股收益(EPS)指引[42] - 平衡股东回报和增长投资 股息支付在考虑中[44] 问答环节所有提问和回答 问题: 新诊所开业是否按计划进行 男性客户是否增加 - 新诊所客户访问稳定 Gorilla和Jose del Luise持续开设新诊所 男性客户数量大且增长 相比女性客户增长率潜力更大[24][25] 问题: 未来定价趋势 会继续降价还是稳定 - 多品牌策略对应不同需求 Shonen Bio提供合理价格高周转 Jun和Neo Skin定位于中高端 各有相应定价策略[26] 问题: 有机增长和无机增长(包括并购)策略 - 在有增长潜力的市场领域(如骨科、Jun诊所、AGA)积极开设新诊所 并购是集团优势 几乎每年进行 收购诊所几乎100%从亏损转盈利或盈利提升 未来将积极进行[27][29] 问题: 并购的地理或类型目标 - 北美正研究可能项目 亚洲(马来西亚、泰国、越南、印尼)有报价 但不捕捉所有机会 谨慎筛选评估价格和商业机会[30][31] 问题: 日本计划开设多少诊所 - 当前约260家 十年内目标1000家[32] 问题: 未来盈利能力展望 - 业务间利润率水平有差异 将确保足够利润并管理转型业务 新诊所预计高利润 市场容量仍可开100-200家诊所 整体利润率将改善[34] 问题: 负面因素是否已全部处理 - 负面因素此次集中体现 业绩不佳 但因此业务将进入改善上升阶段 已有所感受 此次为一次性因素[35] 问题: 下半年SG&A是否会正常化 - 上半年临时支出如激光设备采购(100台) 下半年无大投资 业务性质决定 但上半年大胆投资将在下半年结算[37] - 补充: 集团咨询费、资本政策法律费用等推高SG&A 但700万英镑同比增幅中300万英镑对整体财务影响不大[38] 问题: 本财年和下财年展望及未来EPS增长 - 需稳步扩展业务 具体EPS增长多少目前难言 但25年来客户数持续增长 正重建业务匹配环境变化 将进入收入增长阶段[40] - 补充: 作为上市集团暂不披露EPS 但听到投资者希望有指引 将持续考虑 重组完成一次性费用已支出 业务将改善 未来考虑披露EPS[41][42] 问题: 当前股价和股东回报是否需增强 - 每次业绩会都强调资本政策 尤其改善流动性 正考虑措施 5月起股份回购已有一定效果 除回购外股息支付在考虑中 业务重组完成 进入增长投资阶段 有吸引力的国内外并购机会 将平衡股东回报和增长投资[43][44] - 补充: 并购是优势 为业务扩张 proactive投资聚焦基本面增长 最终也将带来股东回报[45] 问题: CEO未来是否有减持股份计划 - 机构投资者多次指出股份流动性低 因此通过新股发行或CEO减持股份 所得用于投资 认为有必要这样做[46]
博时基金陈西铭:看好下半年创新药板块行情
中国经济网· 2025-08-11 16:50
今年以来,创新药行业的股价表现已经带动了上游和CXO公司的股价表现。我们看到部分上游公司和 CXO公司在2025年的业绩已经有所改善,此外一部分公司出现了订单上的改善。 展望下半年,我们仍然看好创新药板块行情,认为行情已从所有创新药公司普遍重估的第一阶段进入考 验实际兑现的第二阶段,真正能谈成好的BD合作、产品放量超预期的公司仍有望表现突出;此外,小 部分"遗珠"也有待进一步发掘。 此外,我们也看好业绩表现突出的板块,如骨科、创新药上游;部分业绩有望改善的板块如医疗设备。 我们认为AI、脑机接口等新技术将改变医疗体系运行方式,但由于医疗机构的预算约束,短期相关上 市公司报表变化不大,但我们相信,随着时间推移,这一变化将改变行业。 博时医疗保健混合基金经理 陈西铭 近期,创新药板块表现亮眼。自2024年9月24日以来,创新药结束长达四年的调整,重拾涨势。从二季 度来看,一方面,大体量向外授权持续落地,海外大药企扫货,带来创新药公司管线重估;另一方面, 国内政策持续支持鼓励,相关政策陆续落地,体现了监管自上而下对创新药行业的支持。二季度,创新 药板块普遍出现重估行情,市场对大多数创新药公司进行了又一轮价值发现。 ...
博时健康成长双周定期可赎回混合A:2025年第二季度利润2696.99万元 净值增长率7.62%
搜狐财经· 2025-07-21 18:37
基金业绩表现 - 2025年二季度基金利润2696.99万元,加权平均基金份额本期利润0.0627元 [2] - 二季度基金净值增长率为7.62%,截至二季度末基金规模为3.75亿元 [2][16] - 近三个月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为14.74%,位于同类可比基金112/138 [4] - 近半年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为25.40%,位于同类可比基金100/138 [4] - 近一年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为24.99%,位于同类可比基金100/133 [4] - 近三年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为4.99%,位于同类可比基金46/107 [4] - 近三年夏普比率为0.1406,位于同类可比基金41/105 [9] - 近三年最大回撤为29.8%,同类可比基金排名97/106 [11] - 单季度最大回撤出现在2021年一季度,为24.63% [11] 基金经理及管理情况 - 基金经理陈西铭目前管理3只基金近一年均为正收益 [2] - 博时健康生活混合A近一年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最高,达25.95% [2] - 博时医疗保健混合A近一年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最低,为11.62% [2] 行业及投资策略 - 医药行业表现回暖,创新药行业表现突出 [3] - 创新药板块普遍出现重估行情,市场对大多数创新药公司进行了又一轮价值发现 [3] - 看好创新药板块行情,认为行情已从普遍重估的第一阶段进入考验实际兑现的第二阶段 [3] - 倾向哑铃型布局,即高胜率或高赔率的创新药公司 [3] - 看好业绩表现突出的板块,如骨科、创新药上游 [3] - 部分业绩有望改善的板块已提前配置,如医疗设备 [3] - AI、脑机接口等新技术将改变医疗体系运行方式,但短期相关上市公司报表变化不大 [3] 基金持仓及仓位 - 近三年平均股票仓位为85.43%,同类平均为86.95% [14] - 2020年末基金达到90.08%的最高仓位,2020年三季度末最低为56.46% [14] - 二季度末十大重仓股为泽璟制药、信达生物、迪哲医药、科伦博泰生物-B、大博医疗、山外山、京东健康、开立医疗、翔宇医疗、纳微科技 [19] 基金基本信息 - 基金属于偏股混合型基金,长期投资于医药医疗股票 [2] - 截至7月18日单位净值为0.96元 [2]
国联民生证券:2025年至今医药板块迎来复苏 关注创新药、AI和左侧资产估值修复
智通财经网· 2025-06-26 13:55
板块复苏 - 医药板块经历4年调整期后迎来复苏 2025年至今医药生物行业累计上涨4.57% 涨幅位居申万31个一级行业中第6位 [1] - 医药持仓环比上升但仍处于历史中低位 [1] - 医药多个细分板块景气度企稳向上 创新药出海案例增多 中国在全球创新药研发中地位提升 [1] - 传统药企逐渐走出存量业务困境实现创新转型 CXO和消费医疗赛道呈现温和复苏态势 [1] 趋势展望 - 增量机会来自创新药和AI带来的潜在成长性 存量机会来自左侧资产业务复苏和估值修复 [2] - 2025年预计为国内创新药授权出海重要年份 自2018年"4+7"集采后企业转型创新药7年已进入兑现期 部分先驱企业有望实现盈亏平衡 [2] - AI将全方位赋能医药产业链 在大模型平民化背景下提升药品研发、生产和医疗服务效率 [2] - 左侧资产进入温和修复期 传统药企、CXO、消费医疗等赛道存量风险逐步出清 基本面有望复苏 [2] 投资建议 - 创新药领域建议布局存量风险出清、增量产品放量且估值合理的传统药企 以及研发基础扎实、产品具备出海竞争力、2025年有出海关键进展的创新药企 [1] - 医药AI领域建议布局在数据、硬件和服务领域具备AI要素禀赋且存量业务扎实的公司 [1] - 左侧资产修复建议关注存量风险可控、估值合理、需求稳健增长的标的 主要集中在传统药企、CRO、骨科、IVD和医疗服务等赛道 [1]
昊海生科实控人涉内幕交易遭立案,超54%净利用于分红合理吗?
观察者网· 2025-05-11 18:04
公司治理与股东动态 - 公司控股股东蒋伟因涉嫌内幕交易被证监会立案调查,虽公告称调查仅涉及个人,但引发资本市场剧烈反应[1][2] - 蒋伟与配偶游捷合计持股45.82%,通过股权掌控公司决策权,但未在公司任职,市场担忧"幕后操盘"模式[1][5] - 蒋伟夫妇2023年减持173万股套现1.56亿元,2019-2024年累计通过分红和减持套现超5.12亿元[5][8][9] 财务表现与分红政策 - 2024年公司营收增速骤降至1.64%,净利润仅增1.04%,2025年一季度营收同比降4.25%,净利润降7.41%[1] - 2024年分红2.31亿元占净利润54.92%,创上市新高,实控人夫妇获分红约1.06亿元[1][8] - 2019-2023年累计分红5.7亿元,蒋伟夫妇占比45%约获2.5亿元,同期高管薪酬普涨但研发人员薪酬下降[8][9] 核心业务发展瓶颈 - 医美玻尿酸业务2024年营收7.42亿元同比增23.23%,增速远低于2023年的95.54%,行业竞争加剧(获批III类证超50张,品牌超400个)[5] - 玻尿酸市场受胶原蛋白替代品冲击(2024年胶原蛋白零售额719亿元,预计2027年达1738亿元),公司研发进度落后竞对[6] - 射频设备业务因监管升级(二类转三类)导致收入下滑6.97%,以色列子公司EndyMed产品推广停滞[6] 政策与行业影响 - 眼科业务2024年营收8.58亿元同比降7.60%,人工晶状体营收3.27亿元降14.06%,因集采中标价降幅超50%[7][8] - 2023年人工晶状体中标国家集采后销量增长但价格腰斩,中端预装类销量增137%,高端双焦点增40%[8] - 行业竞争加剧叠加消费疲软,代理OK镜增长乏力,自主新品牌面临市场份额提升压力[8]
玻尿酸带不动昊海生科了
界面新闻· 2025-03-24 17:10
公司业绩表现 - 2024年实现营收26.98亿元 同比增长1.64% 净利润4.2亿元 同比增长1.04% 业绩增长近乎停滞 [3] - 自2022年起业绩难现高增长 玻尿酸市场红利退潮且行业竞争加剧 眼科与骨科业务受国家集采政策影响导致利润空间压缩 [5] 医疗美容与创面护理业务 - 2024年该业务贡献营收11.95亿元 占总营收44.30% 较上年增加1.38亿元 增幅13.08% [8] - 玻尿酸产品营收7.42亿元 占该业务62.05% 人表皮生长因子营收1.89亿元 占比15.84% 射频及激光设备营收2.64亿元 占比22.11% [8] - 玻尿酸业务增长乏力 2020年收入低于2016年1.89亿元 2022年净利润跌回上市前水平 [12] 玻尿酸产品布局与竞争 - 公司拥有四代玻尿酸产品 覆盖入门级至高端市场 海薇定价500-1000元/支 姣兰定价2000-4000元/支 [12] - 高端产品海魅及海魅月白(定价8000元起)接棒增长 但增速已不及以往迅猛 [13] - 高端市场竞争激烈 乔雅登丰颜/菲欧曼/瑞兰丽缇占据8000元以上市场 乔雅登极致定价约6000元 [14] - 羟基磷灰石等替代品崛起 因刺激胶原蛋白再生特性成为行业新宠 对玻尿酸市场形成冲击 [14] 眼科业务表现 - 2024年眼科产品贡献营收8.58亿元 占总营收31.79% 较上年减少7056.47万元 降幅7.60% [16] - 白内障手术营收4.2亿元 占眼科业务49.06% 同比下降15.33% [20] - 人工晶状体营收3.28亿元 同比下降14.06% 眼科粘弹剂营收9274.34万元 同比下降19.53% [20] 政策影响 - 射频治疗设备监管类别由二类提升至三类 未获注册证不得生产销售 导致公司家用及生活美容级产品收入自2023年起显著减少 [15] - 眼科业务持续受人工晶状体集采政策影响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