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拆分
搜索文档
靴子落地,西门子将“清仓式”拆分西门子医疗业务
犀牛财经· 2025-11-19 19:41
据悉,西门子医疗业务历史可追溯至19世纪末,2018年独立上市时西门子持股85%。此后西门子集团持续减持,2025年2月曾以14.5亿欧元出售2%股权。 西门子医疗业务覆盖医学影像、体外诊断、肿瘤放疗等领域,2020年以139亿欧元收购美国放疗巨头瓦里安后,行业地位进一步巩固,当前市值维持在约 520亿欧元。 该拆分计划需经双方股东、欧盟及美国监管机构批准,预计2026年第二季度完成。西门子医疗CEO伯恩德·蒙塔格对此表示认可,称将延续全面独立的发 展进程。 同日,西门子宣布首席财务官拉尔夫·托马斯将于2026财年卸任,其职位由西门子金融服务CEO维罗妮卡·比恩特接任。托马斯卸任后将继续担任西门子医 疗监事会成员,以保持业务衔接。 近日,德国工业巨头西门子集团正式宣布重大股权调整计划,将以"直接分拆"方式向自身股东划转所持西门子医疗约30%的股份,涉及股权价值达335亿 欧元。 根据公告,拆分前西门子持有西门子医疗67%的股份,此次股权划转后持股比例将降至37%以下。西门子CEO罗兰德·布希进一步透露,集团计划中期内将 持股比例降至20%以下,不排除在本次方案获批前启动后续减持。 ...
换帅、裁员、拆分业务等,联合利华“刮骨疗毒”谋破局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27 22:06
公司业绩表现 - 2025年第三季度销售额为147亿欧元,同比下滑3.5% [1][2] - 2025年前三季度销售额为448亿欧元,同比下滑3.3% [2] - 第三季度基础销售额(排除收购、处置、汇率影响)同比增长3.9% [1][2] - 五大业务板块在第三季度均实现基础销售额增长,其中美容与健康板块增长5.1% [2] 分业务板块业绩 - 家庭护理业务第三季度销售额同比下滑5.3%,为各板块中下滑幅度最大 [2] - 冰淇淋业务第三季度销售额同比下滑4.2% [2] - 美妆与健康业务及食品业务第三季度销售额均同比下滑约3% [2] - 冰淇淋业务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销售额69亿欧元,较2024年同期小幅下滑 [3] 分区域市场业绩 - 亚太及非洲地区第三季度基础销售额同比增长6.8%,增速最快 [2] - 欧洲市场第三季度基础销售额增长1.1%,美洲市场增长2.3% [2] - 中国市场第三季度基础销售额重回个位数增长,印尼市场增速达12.7% [2] - 中国市场增长源于更专注的市场推广策略及产品组合高端化 [2] 冰淇淋业务拆分进展 - 冰淇淋业务计划在2025年内完成拆分,自第四季度起将作为已停止运营的业务处理 [1][6] - 冰淇淋业务于2025年7月1日转型为独立运营公司——梦龙冰淇淋公司 [3] - 拆分上市原计划在11月中旬完成,但因美国联邦政府停摆影响美国证券交易所工作,时间表被迫调整 [1][5] - 梦龙冰淇淋公司2024年收入规模为79亿欧元,在全球零售市场拥有21%的市场份额 [3] 中国市场战略调整 - 公司对中国市场的渠道布局和分销体系进行了重大改革 [3] - 调整了清扬、力士和凡士林三大核心品牌的运营模式 [3] - 2025年4月成立梦龙投资(上海)有限公司,并于7月将其变更为和路雪(中国)有限公司的全资股东 [4] 组织架构与人员变动 - 费尔南多·费尔南德斯于2025年3月1日上任首席执行官,斯里尼瓦斯·帕塔克于9月正式官宣担任首席财务官 [7] - 公司计划对旗下200位顶尖领导者进行评估,预计其中25%将进行岗位轮换 [7] - 公司已于2024年3月启动全球精简计划,未来三年精简约7500个岗位,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已裁员约6000人 [7] 管理层战略与预期 - 拆分冰淇淋业务因其资本密集度高、具有季节性特征、渠道架构不同 [5] - 公司调整了绩效激励的浮动范围,长期激励计划转型为硬通货激励机制 [7] - 公司建立了严格的问责机制,涵盖4位业务集团总裁和44个利润中心 [7]
换帅、裁员、拆分业务消费品巨头联合利华“刮骨疗毒”谋破局:三季度全球销售额下滑,中国市场回暖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23 21:31
公司财务表现 - 第三季度销售额为147亿欧元,同比下滑3.5% [1][2] - 前三季度累计销售额为448亿欧元,同比下滑3.3% [2] - 基础销售额(排除收购、处置、汇率等因素)在第三季度同比增长3.9% [1][2] - 家庭护理业务销售额同比下滑幅度最大,为5.3%,冰淇淋业务下滑4.2%,美妆与健康及食品业务均下滑约3% [2] - 从基础销售额看,五大业务板块均实现增长,其中美容与健康板块增长5.1% [2] 区域市场表现 - 亚太及非洲地区基础销售额增速最快,达6.8%,欧洲和美洲市场增速分别为1.1%和2.3% [2] - 中国市场基础销售额在第三季度重回个位数增长,印尼市场增速高达12.7% [2] - 中国市场增长源于更专注、更具针对性的市场推广策略以及产品组合的高端化 [2] - 公司此前预期中国和印尼市场在下半年实现好转,与三季度表现一致 [2] 冰淇淋业务拆分 - 冰淇淋业务计划在2025年内完成独立拆分,原定11月中旬的上市时间表因美国联邦政府停摆影响而调整 [1][3][5] - 拆分后的实体为梦龙冰淇淋公司,其2024年收入规模为79亿欧元,在全球零售市场拥有21%份额 [3] - 拆分原因在于该业务资本密集度高、具有季节性特征、渠道架构与其他部门差异显著 [4] - 今年前三季度,冰淇淋业务实现销售额69亿欧元,较去年同期小幅下滑 [3] - 从第四季度开始,公司将把冰淇淋业务作为一项已停止运营的业务进行处理 [5] 组织架构与人员调整 - 公司于今年3月1日任命费尔南多·费尔南德斯为新任首席执行官,并于9月正式任命斯里尼瓦斯·帕塔克为首席财务官 [6] - 公司正对200位顶尖领导者进行评估,预计其中25%将进行岗位轮换 [6] - 公司已调整绩效激励的浮动范围,并将长期激励计划转型为硬通货激励机制,建立了严格的问责机制 [6] -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已裁员约6000人,其此前宣布的未来三年裁员目标为7500个岗位 [6]
换帅、裁员、拆分业务⋯⋯消费品巨头联合利华“刮骨疗毒”谋破局:三季度全球销售额下滑,中国市场回暖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23 21:29
公司财务表现 - 第三季度销售额为147亿欧元,同比下滑3.5% [1][2] - 前三季度累计销售额为448亿欧元,同比下滑3.3% [2] - 基础销售额(排除收购、处置、汇率等因素)在第三季度同比增长3.9% [1][2] - 五大业务板块的基础销售额均实现增长,其中美容与健康板块增长5.1% [2] 分业务板块表现 - 家庭护理业务第三季度销售额同比下滑5.3%,下滑幅度最大 [2] - 冰淇淋业务第三季度销售额同比下滑4.2% [2] - 美妆与健康业务和食品业务第三季度销售额均同比下滑约3% [2] - 前三季度冰淇淋业务销售额为69亿欧元,较去年同期小幅下滑 [3] 分区域市场表现 - 亚太及非洲地区基础销售额增长6.8%,增速最快 [2] - 欧洲和美洲市场的基础销售额增速分别为1.1%和2.3% [2] - 中国市场基础销售额在第三季度重回个位数增长,印尼市场增速达12.7% [2] - 中国市场增长源于更专注的市场推广策略和产品组合的高端化 [2] 冰淇淋业务拆分进展 - 冰淇淋业务计划在2025年内完成独立拆分,原定11月中旬上市的时间表因美国联邦政府停摆影响而调整 [1][3][5] - 拆分后的实体为梦龙冰淇淋公司,其2024年收入规模为79亿欧元,在全球零售市场拥有21%市场份额 [3] - 该业务被拆分的原因是其资本密集度高、具有季节性特征、渠道架构与公司其他部门差异显著 [4] - 从第四季度开始,公司将把冰淇淋业务作为一项已停止运营的业务进行处理 [5] 组织架构与人员调整 - 公司于今年3月1日任命费尔南多·费尔南德斯为新任首席执行官,9月正式官宣斯里尼瓦斯·帕塔克担任首席财务官 [6] - 公司计划对200位顶尖领导者进行评估,预计其中25%将进行岗位轮换 [6] - 公司已调整绩效激励的浮动范围,并将长期激励计划转型为硬通货激励机制 [6] -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公司已在全球范围内裁员约6000人,其全球精简约7500个岗位的计划始于去年3月 [6]
杜邦、霍尼韦尔、3M,再拆分!
DT新材料· 2025-10-21 00:05
杜邦公司业务拆分 - 杜邦董事会于10月15日批准电子业务拆分计划,成立独立上市公司Qnity Electronics(启诺迪),该公司由半导体技术、互连解决方案业务线及工业解决方案的电子相关产品线组成[2] - 拆分完成次日(10月16日),Qnity即与SK海力士签署谅解备忘录,就化学机械平坦化抛光垫供应达成长期战略协议[2] - 杜邦原计划在2024年5月将公司分拆为新杜邦、电子业务和水务业务三大板块,但于2025年1月宣布不再推进水务业务分拆,转而加快电子业务分离进程[2] - 杜邦电子业务板块在中长期内处于快速增长状态,而水务等其他板块与公司其余业务同步性高,成长性和技术迭代相对不突出,在“此消彼长”下可能对电子业务估值产生不利影响[3] 霍尼韦尔业务拆分 - 霍尼韦尔董事会正式批准旗下Solstice Advanced Materials(索尔蒂斯)的分拆计划,该计划最早于2024年10月提出[3] - 霍尼韦尔在2025年2月6日进一步宣布拟将自动化业务与航空航天业务分拆,分拆后成立三家独立上市企业,计划于2026年下半年完成[3] - 分拆后的Solstice将专注于受益于全球能源转型和AI算力需求爆发的特种材料领域,下设两大业务部门:制冷剂及应用解决方案部门2024年销售额达27亿美元,电子与特种材料部门2024年销售额为10亿美元[3][4] - Solstice公司2024年总销售额为38亿美元,净利润6亿美元,调整后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为11亿美元[4] 3M公司资产剥离 - 3M公司正联合高盛集团评估剥离其安全与工业部门的部分资产,可能涉及价值数十亿美元的交易,旨在剥离增长较慢的业务以简化运营和业务组合[4] - 3M在去年剥离医疗保健业务成立Solventum Corporation独立上市后,业务主要分为安全与工业(占收入44%)、交通与电子(36%)及消费(20%)三个部门[5] - 近期Solventum以41亿美元出售纯化和过滤业务给赛默飞世尔科技,意在偿还债务并聚焦核心战略[5] - 3M长期深陷PFAS污染诉讼,全球有大量待决案件恐消耗现金流,同时安全与工业部门利润率较低、增长乏力,与公司资源向高增长领域倾斜的战略相悖[5] 行业巨头战略调整趋势 - 2024年以来,世界巨头战略调整和业务重组步伐加快,包括巴斯夫对核心与非核心业务差异化管理并关停低效资产,赢创聚焦生物基、新能源、循环经济并退出非核心业务[5] - 索尔维拆分新材料业务成立世索科,自身专注于功能化学品;杜邦宣布一分为三战略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5] - 所有企业的共同目的是优化资源利用、提高成本效率,并加强在核心领域的竞争力[5]
强生拆分业务 骨科行业迎来新巨头
北京商报· 2025-10-19 23:40
强生公司业务分拆计划 - 强生公司计划在未来18至24个月内将骨科业务分拆为一家名为DePuy Synthes的独立公司[1] - 这是该公司自2023年以来的第二次重大分拆[1] - 强生预计分拆后DePuy Synthes将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专注于骨科领域的公司[1] 分拆业务的战略目标 - 强生未来将聚焦高增长、高利润率领域,例如肿瘤学、免疫学、神经科学等[2] - 通过重组,强生希望让骨科部门脱离"利润较低的市场和产品线",以提高部门盈利能力[1] - 分拆旨在通过聚焦核心业务应对市场变化,提升竞争力[1] 骨科业务市场地位与财务数据 - 强生骨科年收入接近100亿美元,占公司总营收比约10%[1][3] - 强生在骨科创伤市场占有超过50%的份额[3] - 强生在全球膝关节手术市场占有约17%的份额,在全球髋关节手术市场占有约四分之一的市场份额[4] 行业趋势与竞争对手动态 - 今年以来已有多家全球知名医疗巨头宣布了业务拆分计划,包括美敦力拆分糖尿病业务部门、碧迪医疗分拆部门并入沃特世等[2] - 在目前的骨科市场上,四家头部公司占据主要份额,分别是史赛克、强生、捷迈邦美和施乐辉[3] - 史赛克的年收入超过200亿美元,捷迈邦美的年收入不到80亿美元[4] - 史赛克今年年初也宣布了一项资产出售计划,将美国脊柱植入物业务出售[4] 公司资本市场表现 - 年初至今,强生股价上涨约三分之一,市值逼近5000亿美元[3] - 美敦力股价上涨近20%,市值约为1200亿美元[3] - 雅培和波士顿科学股价涨幅也都超过10%[3] 新任管理层信息 - 强生任命纳马尔·纳瓦纳为DePuy Synthes全球总裁,其曾任施乐辉公司首席执行官[5]
强生近百亿美元资产拆分背后,骨科行业迎来新巨头
第一财经资讯· 2025-10-18 23:45
强生骨科业务分拆 - 强生公司计划在未来18至24个月内将骨科业务分拆为一家名为DePuy Synthes的独立公司[2] - 分拆的骨科业务年收入近100亿美元,占公司总营收约10%,分拆后有望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专注于骨科领域的公司[3] - 强生希望通过分拆使骨科部门脱离利润较低的市场和产品线,以提高部门盈利能力,公司未来将聚焦高增长、高利润率领域如肿瘤学、免疫学等[3] 医疗行业拆分趋势 - 今年以来多家全球知名医疗巨头宣布业务拆分计划,旨在通过聚焦核心业务应对市场变化,提升竞争力[2] - 美敦力宣布将拆分糖尿病业务部门并成立独立公司,碧迪医疗(BD)宣布将分拆的生物科学和诊断部门并入沃特世,交易规模预计达175亿美元[3][4] - 赛默飞世尔科技计划剥离部分诊断业务,出售交易规模约40亿美元,以将资源投入更具增长潜力的核心赛道[4] - 业务拆分可使企业更专注于优势领域和高利润市场,提升运营效率和盈利能力,同时使潜在优质业务的价值在资本市场得到更清晰体现[5] 骨科市场竞争格局 - 目前骨科市场四家头部公司占据主要份额,分别是史赛克、强生、捷迈邦美和施乐辉[7] - 强生在骨科创伤市场占有超过50%的份额,但在膝关节手术市场约占17%份额,在髋关节手术市场约占四分之一份额[7] - 史赛克年收入超过200亿美元,捷迈邦美年收入不到80亿美元,史赛克今年也宣布将美国脊柱植入物业务出售并成立新公司VB Spine[7] - 市场人士预计DePuy Synthes有望成为骨科行业的下一个巨无霸,可能改变整个骨科市场的竞争格局[6] 手术机器人发展前景 - 机器人被视为骨科巨头下一个角逐的新阵地,预计拆分后的DePuy Synthes将更加注重创新并专注于机器人技术等赋能技术[9] - 2024年全球骨科机器人市场规模已超过19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将超过35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超过10%[9] - 史赛克在2013年以17亿美元收购Mako Surgical,其机器人系统是2025年第二季度销售额达38亿美元、同比增长17.3%的核心增长动力[10] - 施乐辉于2016年收购BlueBelt并推出Cori机器人系统,美敦力在2018年以16.4亿美元收购Mazor Robotics获得Mazor X手术平台[10] 中国市场动态 - 在中国市场,国产骨科手术机器人快速崛起,2024年国内骨科手术机器人销量近百台,国产设备超70台[11] - 天智航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2024年全年完成手术量超3.9万台,较2023年超2.4万台的全年手术量同比增长62.5%[11] - 预计中国手术机器人市场将持续高速增长,2026年规模达38.4亿美元,增速高达44.3%[11] - 跨国公司与本土企业加强合作,如美敦力展示首款中国智造的脊柱手术机器人Mazor XC,强生与天智航共同研发手术整合方案[9][11] - 中国手术机器人行业竞争激烈,市场上参与竞争的厂商至少有50家,相关产品注册证已发放约70张,仅去年一年就有40多个产品获批[12]
强生近百亿美元资产拆分背后,骨科行业迎来新巨头
第一财经· 2025-10-18 23:33
文章核心观点 - 全球医疗巨头正通过业务拆分聚焦核心领域,强生计划在未来18至24个月内将年收入近百亿美元的骨科业务分拆为独立公司DePuy Synthes [3][5] - 业务拆分旨在提升公司整体运营效率和盈利能力,并使被拆分业务的价值在资本市场获得重估 [7] - 骨科行业竞争格局将因巨头拆分而改变,手术机器人成为下一个关键竞争领域 [13][14] 巨头拆分战略与影响 - 强生骨科业务年收入近100亿美元,占公司总营收约10%,分拆后将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专注于骨科领域的公司 [5] - 强生未来将聚焦高增长、高利润率领域,如肿瘤学、免疫学、神经科学等 [6] - 美敦力已宣布拆分糖尿病业务部门,碧迪医疗分拆业务的交易规模预计达175亿美元,赛默飞世尔科技剥离部分诊断业务的交易规模约40亿美元 [6][7] - 强生宣布剥离骨科业务后股价创下历史新高,年初至今股价上涨约三分之一,市值逼近5000亿美元 [10][11] 骨科行业竞争格局 - 目前骨科市场主要由史赛克、强生、捷迈邦美和施乐辉四家头部公司占据主要份额 [11] - 强生在骨科创伤市场占有超过50%的份额,但在膝关节手术市场占有约17%的份额,在髋关节手术市场占有约四分之一份额 [11][12] - 史赛克年收入超过200亿美元,捷迈邦美年收入不到80亿美元,史赛克今年也宣布出售美国脊柱植入物业务 [12] - 市场预计DePuy Synthes独立后将成为更强大的市场参与者,可能改变整个骨科市场竞争格局 [11] 手术机器人发展前景 - 机器人被视为骨科巨头下一个角逐的新阵地,拆分后的DePuy Synthes将更专注于包括机器人技术在内的赋能技术 [14] - 2024年全球骨科机器人市场规模已超过19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将超过35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超过10% [15] - 史赛克通过收购Mako Surgical切入机器人领域,其医疗外科与神经技术部门第二季度销售额达38亿美元,同比增长17.3%,增长核心来自Mako系统 [16] - 施乐辉和美敦力也分别通过收购BlueBelt和Mazor Robotics公司进入手术机器人赛道 [16] 中国市场竞争态势 - 2024年国内骨科手术机器人销量近百台,国产设备占比超过70% [17] - 天智航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2024年全年完成手术量超3.9万台,较2023年超2.4万台的全年手术量同比增长62.5% [18] - 中国手术机器人市场预计2026年规模达38.4亿美元,增速高达44.3% [18] - 跨国公司与本土企业加强合作,如美敦力推出首款中国智造的脊柱手术机器人Mazor XC [18] - 中国市场上参与骨科机器人竞争的厂商至少有50家,相关产品注册证已发放约70张,仅去年一年就有40多个产品获批,市场供给端出现明显过剩 [19]
深度|强生近百亿美元资产拆分背后,骨科行业迎来新巨头
第一财经资讯· 2025-10-18 18:08
强生骨科业务分拆 - 强生计划在未来18至24个月内将骨科业务分拆为独立公司DePuy Synthes [1] - 分拆后DePuy Synthes将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专注于骨科领域的公司 [3] - 强生骨科业务年收入近100亿美元,占公司总营收约10% [3] 医疗巨头业务拆分趋势 - 多家全球医疗巨头宣布业务拆分计划,旨在聚焦核心业务应对市场变化 [1] - 美敦力宣布拆分糖尿病业务部门并成立独立公司 [3] - 碧迪医疗(BD)分拆生物科学和诊断部门并入沃特世,交易规模预计达175亿美元 [4] - 赛默飞世尔科技计划剥离部分诊断业务,出售交易规模约40亿美元 [4] 分拆战略动因 - 业务拆分可使企业更加专注于自身优势领域和高利润市场,提升运营效率和盈利能力 [4] - 潜在优质业务在大型医疗集团中价值可能被低估,独立分拆后有望获得更高市场估值 [5] - 强生未来将聚焦高增长、高利润率领域,如肿瘤学、免疫学、神经科学等 [3] 资本市场反应 - 强生宣布剥离骨科业务后,股价创下历史新高 [6] - 年初至今,强生股价上涨约三分之一,市值逼近5000亿美元 [6] - 美敦力股价年初至今上涨近20%,市值约为1200亿美元 [6] 骨科市场竞争格局 - 当前骨科市场四家头部公司为史赛克、强生、捷迈邦美和施乐辉 [7] - 强生在骨科创伤市场占有超过50%的份额,与史赛克形成竞争 [7] - 史赛克年收入超过200亿美元,捷迈邦美年收入不到80亿美元 [7] - 强生在全球膝关节手术市场占有约17%份额,髋关节手术市场占有约四分之一份额 [7] 手术机器人发展前景 - 机器人被视为骨科巨头下一个角逐的新阵地 [9] - 2024年全球骨科机器人市场规模已超过19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将超过35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超过10% [10] - 史赛克2013年以17亿美元收购Mako Surgical,其机器人系统是增长核心 [11] - 施乐辉2016年收购BlueBelt,2019年推出骨科手术机器人系统Cori [11] - 美敦力2018年以16.4亿美元收购Mazor Robotics公司 [11] 中国市场动态 - 2024年国内骨科手术机器人销量近百台,国产设备超70台 [12] - 天智航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2024年完成手术量超3.9万台,同比增长62.5% [12] - 预计2026年中国手术机器人市场规模达38.4亿美元,增速高达44.3% [12] - 目前中国市场上参与骨科机器人竞争的厂商至少有50家,相关产品注册证已发放约70张 [14]
Raymond James Maintains "Outperform" Rating for Johnson & Johnson (NYSE:JNJ)
Financial Modeling Prep· 2025-10-16 00:05
券商评级与目标价调整 - Raymond James维持对强生公司的“跑赢大盘”评级并将目标价从174美元上调至209美元 [1][5] - 强生公司当前股价为19085美元 [1][3] 公司业绩与财务表现 - 强生公司基于强劲季度财报上调2025年销售预期业绩超出华尔街预期 [2][5] - 公司市值约为459630亿美元 [4] - 当日股票交易量为1127万股 [4] 股价表现与市场数据 - 强生公司股价当日微跌005美元跌幅约003%日内波动区间介于18597美元至19439美元 [3] - 过去52周股价最高达19440美元最低为14068美元 [3] 公司战略举措 - 强生公司计划将骨科业务分拆为独立实体以促进增长前景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