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NBP
icon
搜索文档
石药集团_业绩回顾_第二季度或为盈利低谷;管理层维持业务拓展指引
2025-08-25 11:24
公司概况 * 公司为石药集团(CSPC Pharma 1093 HK)[1] * 高盛对该公司的评级为买入 12个月目标价为11 28港元 较当前股价有7 4%的上涨潜力[9][10] 财务表现与指引 * 第二季度收入为63亿元人民币 同比下降14% 低于预期[1] * 第二季度成药收入为44亿元人民币 同比下降27% 低于预期的54亿元人民币[1] * 第二季度盈利为11亿元人民币 同比下降24% 若剔除BD收入则同比下降46%[1] * 研发费用为14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1] * 销售及行政费用同比下降26% 部分抵消了盈利下滑的影响[1] * 管理层预计2025年下半年销售将恢复增长 成药收入环比增长5%以上 且合作收入可能增加以支持股息支付[1] * 高盛相应下调2025/26/27年盈利预测-5 1%/-1 8%/-9 9% 但因长期授权收入增加 将目标价从10 55港元上调至11 28港元[8] 业务板块表现 * 中枢神经(CNS)药物销售额同比下降27% 主要因监管部门对医院使用恩必普(NBP)的监控更严格 尤其是胶囊剂型 公司计划通过拓展零售销售来缓解影响[1] * 肿瘤药物销售额同比下降54% 主要受多美素/津优力纳入集采(VBP)的影响 渠道库存清理在一季度已基本完成[1] * 新产品(包括铭复乐、奥马珠单抗生物类似药和PD-1)显示出令人鼓舞的增长趋势[1] 研发管线与业务发展(BD) * 代谢领域管线(尤其是口服GLP-1)具有出海机会 近期已与Madrigal达成授权协议[2] * 代谢管线包括口服小分子(如amylin和GLP-1双靶点激动剂、三靶点激动剂)、月制剂肽类药物(如amylin、司美格鲁肽、GLP-1双靶点激动剂)以及siRNA药物[2] * 最先进的月制剂奥曲肽已进入三期临床试验[2] * 其他技术平台也显示出潜力 如PD-1/IL15双抗、治疗重症肌无力的细胞疗法、体内CART和基于AI的小分子平台[2] * 管理层维持2025年达成三笔总额超50亿美元BD交易的指引 目前已与阿斯利康(AZ)达成一项平台合作[3] * 更多临床数据的积累可能带来更有利的交易条款[3] 重点产品SYS6010(EGFR ADC)进展 * 海外开发进展顺利 FDA已同意纳入中国患者入组[3] * EGFR+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三线治疗 若客观缓解率(ORR)显著高于(10%+)当前标准疗法多西他赛 则支持凭此数据提交新药申请(NDA)[7] * EGFR野生型(wt)NSCLC二线治疗 合同研究组织(CRO)已就位 计划2025年下半年启动患者入组[7] * 中国进展 多项三期试验将于2025年下半年启动 包括与泰瑞沙(Tagrisso)联用用于一线NSCLC治疗 以及可能针对食管癌的三期试验[7] 估值方法与风险提示 * 目标价基于分类加总估值法(SOTP) 恩必普(NBP)估值72亿港元(考虑2028年集采预期) 新产品估值6930亿港元 传统产品及仿制药业务估值370亿港元 原料药(API)业务以5倍2025年市盈率估值(40亿港元) 贴现率为9%[9] * 关键下行风险 恩必普集采早于预期 新产品放量慢于预期 重大研发项目失败 仿制药销售受降价影响超预期[9] 其他重要信息 * 公司并购(M&A)排名为3 代表成为收购目标的概率较低(0%-15%)[10][16] * 高盛为该公司做市[19]
CSPC PHARMACEUTICAL(1093.HK):LARGE-SCALE BD OUT-LICENSING DEALS LIKELY IN NEAR TERM
格隆汇· 2025-06-03 02:07
1Q25业绩表现 - 1Q25总营收达70亿元人民币 其中对外授权(BD)收入为718亿元人民币 [1] - 剔除BD影响后核心营收63亿元人民币(环比+1%) 占FY25预估值的22% [2] - 核心净利润868亿元人民币(环比+58%) 占FY25预估值的27% [2] - 成品药销售(不含BD)环比下降5% 同比下降37% 主要因中枢神经(CNS)产品环比下滑21% [2] - 肿瘤产品销售额环比下降7% [2] - 销售费用环比减少19%至17亿元人民币 主要受多美素、津优力等核心产品带量采购影响 [2] 对外授权(BD)进展 - 2025年已完成两项BD交易(ROR1 ADC和伊立替康脂质体) 预计还将完成三笔大型交易 单笔价值均超50亿美元 [3] - 潜在交易标的包括EGFR ADC及两项关键技术平台 最早6月落地 [3] - 公司拥有8大核心技术平台(纳米制剂 ADC siRNA 抗体/融合蛋白等) 2024年研发投入52亿元人民币 [3] - 管线储备40-50个具BD潜力的资产 重点品种包括EGFR ADC PD-1/IL-15双抗 GFRAL单抗等 [3] EGFR ADC(SYS6010)临床进展 - 全球范围内开展3期临床 中国推进两项关键研究: - 3期头对头化疗用于EGFR TKI耐药NSCLC二线治疗 - 1b/3期联合奥希替尼一线治疗EGFR突变NSCLC 3期部分2025年底启动 [4] - 美国计划2025下半年启动两项3期试验: - 三线EGFR突变NSCLC(以ORR为主要终点) - 二线EGFR野生型NSCLC(含免疫治疗耐药患者) [4] - AACR公布数据: - EGFR突变患者中位PFS达76个月 - EGFR中高表达野生型患者ORR达80%(4/5部分缓解) [4] 财务预测与估值 - 预计2025年营收/净利润同比增长58%/304% [5] - 目标价从571港元上调至1008港元(加权资本成本949% 永续增长率20%) [5]
石药集团:1Q环比改善亮眼,多平台现出海潜力-20250530
华泰证券· 2025-05-30 10:5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目标价10.12港币 [1][5][8] 报告的核心观点 - 1Q25公司收入/利润环比改善亮眼,重点看好EGFR ADC海内外临床推进及数据读出展现出海潜力、高分红及可观回购、创新管线价值重塑及早期品种出海潜力 [1] - 考虑肿瘤药/NBP走出去库存周期,铭复乐等新品放量,预计2Q25 - 4Q25内生业绩逐季度改善,全年主业利润保守估测约40亿元 [2] - 看好EGFR ADC年内国内+海外开展5个左右三期临床,有出海潜力 [3] - 公司管线重磅,BD进展顺利,多技术平台展现创新/出海潜力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主业情况 - 1Q25收入70.15亿元(-21.9%yoy,+11%qoq),归母净利润14.8亿元(-8.4%yoy,+169%qoq),环比改善因BD收入确认、内生收入稳定、原料药销售改善、费用节省 [1][2] - 预计2Q25 - 4Q25内生业绩逐季度改善,全年主业利润保守约40亿元 [2] EGFR ADC情况 - 看好年内国内+海外开展5个左右三期临床,国内临床数据亮眼,海外6月与FDA沟通野生型2L+关键性临床思路及后续突破性疗法 [3] 研发情况 - 管线重磅,聚焦HER2乳腺癌治疗、GLP - 1,预计TG103及司美类似物26年上市,看好年内BD提速并与MNC加大合作 [4] 盈利预测与估值 - 预计25/26/27年EPS为0.49/0.50/0.57元(前值:0.49/0.50/0.50元,+1%/0%/+13%),给予25年19倍PE,目标价10.12港币 [5] 经营预测指标与估值 - 2023 - 2027E营业收入分别为314.50亿、290.09亿、311.01亿、336.99亿、364.30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8.73亿、43.28亿、56.94亿、57.54亿、65.56亿元 [7] 可比公司估值 - 科伦药业、先声药业、翰森制药2025E平均PE为26倍 [13] 盈利预测表 - 涵盖利润表、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等多方面数据预测,如2025E营业收入311.01亿元、归母净利润56.94亿元等 [19] 业绩指标及比率 - 2023 - 2027E营业收入增长率分别为1.66%、-7.76%、7.21%、8.35%、8.10%,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为-3.58%、-26.31%、31.55%、1.05%、13.94%等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