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timus(擎天柱)人形机器人
搜索文档
快讯|马斯克1万亿美元薪酬方案将表决;Optimus亮相时代广场智能分发糖果引围观;震裕科技21.1亿投建项目布局人形机器人
机器人大讲堂· 2025-10-28 19:10
特斯拉Optimus人形机器人进展 - 特斯拉Optimus在纽约时代广场公开演示分发软糖 初步展现自主反应和复杂动作能力 如捡起掉落糖果和折叠衣物[3] - 机器人演示时肩部仍连接电源线 未完全无线操作 但近期在《创:战神》首映礼上已实现无远程操控[3] - 公司转向"纯视觉"训练路径 不再依赖远程操作训练 管理层强调Optimus商业化是特斯拉未来增长核心 预计公司80%价值或将来自该业务[3] - 特斯拉股东将于11月6日就马斯克1万亿美元薪酬方案进行关键投票 该方案旨在确保其投票权以主导公司技术走向 全力发展"庞大机器人大军"[15] 震裕科技战略转型与人形机器人布局 - 公司注销两家全资子公司并终止太仓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项目 拟投资21.1亿元于2025至2030年在宁海县分三期建设精密部件及人形机器人精密模组项目[6] - 一期计划投资约7.5亿元 近期签署协议 二、三期初步计划2026年签署 此举因现有锂电池精密结构件业务产能趋紧 同时为布局人形机器人新兴领域[6] - 公司称目前人形机器人业务收入占比极小 但拥有先发优势 项目尚存不确定性 需股东会审议批准[6] 宝馨科技跨界机器人领域寻求增长 - 公司2025年前三季度营收1.5亿元 净利润亏损5445.58万元 处于战略转型调整期[9] - 以1800万元自有资金增资控股苏州集萃智造机器人有限公司 持股81.82%并实现并表 标的公司在协作机器人和人形机器人领域技术积淀深厚 2025年上半年营收大幅增长且扭亏为盈[9][10] - 此次跨界与公司现有新能源业务协同 推动智能化升级 随着3000台协作机器人产业化基地建设推进 公司正从单一制造商向综合服务商转型[10] 阿尔瑞特与首程机器人战略合作 - 双方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将整合技术创新、场景资源与产业协同优势 构建全链条合作机制以深化机器人生态建设[13] - 阿尔瑞特依托母公司在汽车研发设计领域20余年积淀 将汽车级技术标准用于机器人开发 基于英伟达Omniverse平台构建一体化仿真训练系统[13] - 首程机器人依托集团基础设施管理场景资源 已投资多家国内头部企业 形成完整产业布局 其"投资+场景+商业加速"模式可加速"机器人+"多场景应用 双方将重点推动"机器人+汽车"新业态发展[13]
因遇上严重技术难题,曝特斯拉人形机器人Optimus停产
巨潮资讯· 2025-10-09 16:13
10月9日,科技媒体The Information曝出特斯拉已暂停人形机器人Optimus的生产。原因是工程团队在机 器人手部和前臂设计上遭遇的严重技术难题,导致无法实现类人灵活操作。马斯克曾雄心勃勃地计划在 2025年生产至少5000台Optimus,但这一目标先后被下调至2000台,最终陷入停产状态。截至7月,该机 器人实际产量仅数百台,不足原计划的十分之一。 2022年9月30日,在特斯拉第二届AI日上,最吸引眼球的不是电动汽车创新技术,而是一款名为"擎天柱 (Optimus)"的Tesla Bot人形机器人。发布一年后,这款创新产品终于可以独立登上舞台,这也是特斯 拉首次推出人形机器人产品。在本田停止ASMIO研发、软银停产Paper的背景下,特斯拉反其道而行 之,吸引了科技产业的广泛关注。 1月9日,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表示,AI无疑已经成为对人类影响最大的技术,AI技术进步极为迅 速,他提到,"在人工智能训练方面,现在基本上已经耗尽了人类积累的全部知识。"马斯克向媒体表 示,未来,几乎每个人都会拥有一台甚至更多的人形机器人。他介绍,如果Optimus今年一切进展顺 利,2026年的产量将增加1 ...
特斯拉获万台机器人订单?马斯克:假的
搜狐财经· 2025-09-19 11:04
公司动态 - 马斯克否认特斯拉与美国植物基制药企业PharmAGRI签署部署1万台Optimus Gen3+人形机器人意向书[2] - 特斯拉正在美国工厂试点生产Optimus 2.5机器人[3] - Optimus 3设计已基本定型 预计2024年底正式落地[3] - 特斯拉2025年目标生产5000台Optimus 2026年计划产量提高至5万台[4] - 公司计划2026年实现5-10万台Optimus产能 2027年冲刺100万台产能[5] - 官方图片显示新版本Optimus采用土豪金配色 手部关节为隐藏式设计且更接近人类[5] - 马斯克表示尚未展示Optimus V3版本 当前微博图片展示的为2.5版本[7] 技术研发 - 第三代Optimus设计将具备类似人类的精细操作能力 包含复杂灵巧手部与AI大脑[3] - 2025年起全面转向纯视觉AI训练方案 摒弃传统动作捕捉套装[4] - 通过员工佩戴摄像头头盔采集数据 AI自主学习技能 训练效率提升数倍[4] - 公司面临现实世界人工智能电气机械工程及供应链生产挑战 需从零开始大规模垂直整合[3] 战略规划 - 特斯拉在"宏图计划4.0"中将Optimus提升至核心战略位置[5] - 马斯克预测未来公司80%价值可能来自Optimus业务[5] - 马斯克表示目前投入在人形机器人的精力超过其他任何单一项目[3] 行业前景 - 高盛预测203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达1540亿美元 行业销量复合年均增长率94%[7] - 中信证券预测203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突破7500亿元 中国供应链有望占据30%以上市场份额[7]
爆发前夜!订单正大规模落地
格隆汇· 2025-09-15 18:00
上周最后两个交易日,股价大涨近14%,特斯拉带飞机器人板块! 这股气势,今天也吹到大A。 今日机器人概念异动拉升,带动机器人ETF易方达(159530)上涨,年内涨幅37.17%,居同类第一。 机器人板块的强势表现,既有消息面的刺激,如特斯拉Optimus V3定型量产在即,又如近期国内机器人厂商陆续斩获大单,也有基本面的持续向好,还有股 市牛味浓烈,流动性预期向好等因素。 01 突破性进展 人形机器人板块的走强,首先源于核心消息面:技术突破与产业加速。 本月9号,特斯拉创始人埃隆·马斯克在最近的All-In峰会上透露,其Optimus(擎天柱)人形机器人的最新进展。他表示,正在设计的第三版Optimus(V3) 将重点解决手部灵活性、搭载更强大的AI大脑,并有望实现量产。 马斯克甚至将Optimus称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产品",并认为三个优势是特斯拉持续领先的关键。 如灵巧手技术。 Optimus V3的手部设计是突破重点,旨在实现与人类基本相同的灵活性。其每只手非常复杂,每条手臂集成了26个执行器,通过"前臂集成驱动"等方案来提 升灵活性并缩小体积。这意味着机器人能完成更精细的任务,这是其走向实用化的关 ...
先进制造行业周报:特斯拉发布Optimus跳舞视频,华为、腾讯加速布局人形机器人
中航证券· 2025-05-19 12:2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为增持 [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人形机器人进入量产元年,产业大趋势启动,建议关注国内外头部人形机器人产业链,如特斯拉链、华为链等 [20] - 光伏设备渗透率加速提升,头部企业竞争力强化,关注相关龙头公司;锂电设备新技术带来新需求,推荐关注相关设备商;储能受政策利好推动全所发展,关注相关企业;氢能源看好光伏制氢和风电制氢,建议关注相关公司 [21] - 激光设备关注其在锂电、光伏等成长性行业的大规模应用,工程机械关注龙头公司,半导体设备关注国产化需求,自动化关注头部企业成长机遇,碳利关注相关受益标的 [2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重点推荐 - 信捷电气、北特科技、汉威科技、兆威机电、恒立液压、纽威股份、软通动力 [4] 重点跟踪行业 - 人形机器人 - 本周人形机器人产业动态丰富,特斯拉发布Optimus跳舞视频,在建产线月产能1000台,计划第二条产线月产能10000台;华为与优必选、越疆科技与腾讯云签署合作协议;松延动力发布仿生机器人小诺,江苏雷利推出新一代灵巧手等产品 [6][7][14] - 到203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累计需求量有望达约200万台,目前进入从0到1的重要突破阶段,看好Tier1及核心零部件供应商 [6] - 建议关注国内外头部人形机器人产业链,包括特斯拉链、华为链、宁德时代链、三花链、小米链等,以及细分环节领先布局企业 [20] 重点跟踪行业 - 光伏、储能、锂电 - 光伏设备渗透率加速提升,龙头企业竞争力增强,产业链价格中枢下移,关注降本增效技术及相关企业 [21] - 锂电设备新技术带来新需求,从新技术、主业拓展、出海链等角度选择公司,推荐关注相关设备商 [21] - 储能发电侧和用电侧均迎来政策利好,推动储能全面发展,关注相关企业 [21] - 氢能源看好光伏制氢和风电制氢,建议关注相关公司 [21] 重点跟踪行业 - 工程机械、半导体设备、自动化、碳利 - 激光设备市场格局分散,关注其在锂电、光伏等行业的大规模应用,关注相关龙头企业 [22] - 工程机械关注龙头公司 [22] - 半导体设备市场规模增长,国产化需求待提升,建议关注相关企业 [22] - 自动化市场规模预计到2026年达557亿元,伴随行业集中度提高和进口替代,头部企业有成长机遇,建议关注相关企业 [22] - 碳利预计千亿市场规模正在形成,关注移动预电及碳交易受益标的 [22]
具身智能风口来了,多家车企早早布局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3-06 23:51
政府工作报告与具身智能 -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培育"具身智能"等未来产业,显示中国对高科技自给自足的决心 [5] - 具身智能被定位为"新质生产力"和"人工智能+"行动的关键载体,政策层面获得高度重视 [10] - 东风汽车在行业率先提出"具身智能体"概念,其科技跃迁3.0战略与政府导向高度契合 [5][10] 东风汽车的具身智能战略 - 提出"三网融合"(能源网/交通网/信息网)和"五智一体"(驾驶/座舱/平台/能源/制造)的智能汽车新形态 [5][7] - 通过七大科技引擎打造具身智能体:高阶智能驾驶(计算机视觉+多模态大模型)、智慧座舱(大语言模型)、情感光学(2026年量产百万像素智慧大灯)、量子架构(2000兆帕钢+16000吨压铸)、天元架构(中央集中式电子架构)、马赫动力(47.06%热效率发动机)、智慧能量管理(续航提升15%) [7][8][10] - 技术特征包括:车身模型智能优化、AI智能底盘控制系统、OTA升级效率提升、故障定位准确率>90%、AI预测式能量管理系统 [7][8] 行业动态与竞争格局 - 2024年被视为具身智能元年,特斯拉Optimus机器人、比亚迪智能生产线、小米智能家居等已布局该领域 [10] - 国内车企加速入局:广汽探索人形机器人、北汽投资银河通用/帕西尼感知、上汽三次投资智元机器人/逐际动力、小鹏推出Iron机器人 [10] - 新创企业涌现:理想前高管创立维他动力聚焦机器人产品,宇树科技成为人形机器人融资领先企业 [10] 技术定义与应用场景 - 具身智能强调物理实体(机器人/自动驾驶汽车)通过传感器与环境互动,核心技术包括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传感器融合/边缘计算 [10] - 典型应用覆盖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自动驾驶、智能仓储物流、农业无人机等领域 [10] - 技术范式实现"感知-决策-执行"闭环,被视为继自动驾驶、生成式AI后的下一个技术风口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