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C地板

搜索文档
天振股份股价涨5.17%,银华基金旗下1只基金位居十大流通股东,持有143.13万股浮盈赚取177.48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25 09:51
公司股价表现 - 9月25日股价上涨5.17%至25.22元/股 成交额3370.93万元 换手率2.49% 总市值54.48亿元 [1] 主营业务构成 - 新型PVC复合材料地板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主要业务 SPC地板占比57.42% WPC地板占比20.05% RPET地板占比16.26% LVT地板占比4.54% 其他产品1.73% [1] 机构持仓动态 - 银华价值优选混合基金二季度减持39.28万股 当前持股143.13万股 占流通股比例2.61% 当日浮盈约177.48万元 [2] - 该基金规模17.62亿元 今年以来收益率14.04% 近一年收益率27.91% 成立以来累计收益636.26% [2] 基金经理信息 - 基金经理苏静然任职8年48天 管理资产总规模27.54亿元 任职期间最佳回报102.02% 最差回报-18.61% [3]
天振股份股价跌5.07%,银华基金旗下1只基金位居十大流通股东,持有143.13万股浮亏损失163.17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02 15:05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9月2日股价下跌5.07%至21.36元/股 成交额1.55亿元 换手率13.09% 总市值46.14亿元 [1]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成立于2003年1月16日 于2022年11月14日上市 主营新型PVC复合材料地板研发、生产和销售 [1]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SPC地板57.42% WPC地板20.05% RPET地板16.26% LVT地板4.54% 其他产品1.73% [1] - 公司位于浙江省安吉经济开发区健康产业园 [1] 机构持仓变动 - 银华价值优选混合基金二季度减持39.28万股 当前持股143.13万股 占流通股比例2.61% [2] - 该基金当日浮亏约163.17万元 [2] 基金产品信息 - 银华价值优选混合(519001)成立于2005年9月27日 最新规模17.62亿元 [2] - 今年以来收益11.73% 近一年收益26.01% 成立以来收益621.32% [2] - 基金经理苏静然累计任职8年25天 管理资产总规模27.54亿元 [3] - 任职期间最佳基金回报98.59% 最差回报-18.59% [3]
海象新材上半年营收6.04亿元同比降12.10%,归母净利润6494.72万元同比增1099.05%,毛利率下降1.14个百分点
新浪财经· 2025-08-29 19:25
财务表现 - 上半年营业收入6.04亿元同比下降12.10% [1] - 归母净利润6494.72万元同比增长1099.05% [1] - 扣非归母净利润6310.51万元同比增长998.11% [1] - 基本每股收益0.64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4.54% [1] 盈利能力指标 - 毛利率24.94%同比下降1.14个百分点 [1] - 净利率10.76%同比上升9.97个百分点 [1] - 第二季度毛利率27.21%环比上升5.05个百分点 [1] - 第二季度净利率12.10%环比上升3.00个百分点 [1] 费用控制 - 期间费用8672.92万元同比减少3149.25万元 [2] - 期间费用率14.36%同比下降2.85个百分点 [2] - 销售费用减少14.63%研发费用减少22.21%财务费用减少302.16% [2] 估值与股东结构 - 市盈率33.72倍市净率1.50倍市销率1.61倍 [1] - 股东总户数1.14万户较一季度增加2098户增幅22.58% [2] - 户均持股市值16.56万元较一季度增长1.12% [2] 业务构成与行业属性 - 主营业务为PVC地板研发生产销售 [2] - 收入构成:SPC地板67.57% LVT地板16.60% WPC地板13.45% [2] - 所属申万行业:轻工制造-家居用品-瓷砖地板 [2] - 概念板块包括微盘股、小盘、预盈预增、出海概念等 [2]
恒林股份: 恒林股份2024年度暨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说明会PPT
证券之星· 2025-05-20 18:20
公司概况 - 公司前身为"恒林家具",成立于浙江安吉,后于上海A股主板上市,股票代码603661 [1] - 全球布局:在5个国家拥有13个生产基地(中国9个、越南2个、瑞士2个),并在美国、韩国设立海外仓 [1][2] - 员工规模超10000人,截至2024年底拥有授权专利1630项,获德国红点奖、iF设计大奖等国际奖项 [1] - 行业地位:国家级绿色工厂、中国办公家具十大品牌、智能办公家具十大品牌等多项资质认证 [1][2] 主营业务结构 - 五大产品线:办公家具(办公椅/系统办公)、软体家具(沙发/按摩椅)、板式家具(定制/标准)、新材料(SPC地板)、综合家居(电商其他) [1] - 办公家具智能化趋势:产品向智能化、环保化、定制化发展,市场需求与经济发展水平强相关 [1] - 软体家具增长显著:2024年全球市场规模达800亿美元(占家具市场15%),亚太和北美占70%份额 [1] - 新兴板块表现:综合家居业务异军突起,2024年成为第二大营收板块,反映跨境电商对多元产品的整合能力 [2] 2024年经营业绩 - 营收突破百亿:全年营收110.29亿元(同比+34.59%),Q4单季32.18亿元(同比+33.03%)创历史新高 [2] - 净利润结构:归母扣非净利润2.81亿元(同比+19.5%),扣非每股收益2.05元(同比+19.88%),但净利率下降0.32pct至2.55% [2] - 毛利率承压:整体毛利率18.52%(同比-5.24pct),主因OBM板块毛利率17.78%(同比-10.56pct)的营销投入稀释 [3] - 费用变动:销售费用7.79亿元(同比+15.38%),财务费用3942万元(同比+58.54%)因跨境电商融资增加 [3] 现金流与运营效率 - 现金流表现: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同比+34.59%,货币资金储备16.6亿元(同比+23.88%) [3] - 周转效率提升:应收账款周转天数67.92天(同比减少13.34天),存货周转天数89.53天(同比减少18.7天) [4] - 资产利用优化:总资产周转率1.08次(同比+0.19次),流动资产周转率1.89次(同比+0.27次) [4] - 跨境电商贡献:线上销售同比+196.5%,推动高周转模式,北美仓实现"3日达"物流效率 [4] 2025年战略规划 - 双轨并行战略:制造出海与品牌出海协同,从成本驱动转向价值驱动,目标成为"世界一流绿色家居企业" [4] - 三力建设:聚焦产品力(研发创新)、品牌力(高端占位)、渠道力(全链路优化) [4] - 全球化协同:整合中越瑞生产基地资源,推行"中国技术+本地化团队"模式应对贸易摩擦 [4] - 提质增效方案:优化研发/生产/销售模式,上市至今累计分红5.78亿元,建立稳定回报机制 [5]
海象新材(003011) - 003011海象新材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513
2025-05-13 17:22
研发与技术 - 完成“超耐磨耐刮地板表层材料制备与复合关键技术研究”项目,正转化市场效益 [3] - 截至2024年末,公司及子公司拥有专利49项,含实用新型36项、发明专利12项、外观专利1项,积极参与行业标准制定 [5] - 计划结合客户需求和PVC地板经验,在本年度重点突破NonPVC产品开发 [6] 产能布局与工程建设 - 在东南亚完成海外基地布局并投入使用,提高应对市场变化灵活性和供应链稳定性 [3] - 一季度在建工程期末余额较期初增长39.99%,涉及“年产1200万平方米高级弹性地板生产线建设项目”及待安装设备等 [3][4] - 嘉兴新厂“年产1200万平方米高级弹性地板生产线建设项目”未完工,部分厂房用于仓储,后续按需规划 [9] 数字化转型 - 构建集财务ERP、数字化工厂管理系统等集成的全方位管控体系,提高生产调度和库存管理效率 [3] 财务状况 - 2025年一季度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较上年同期增加163.14%,应收账款同比下降10.18%,加大催收并与中信保合作回收账款 [6] - 2024 - 2025年一季度,销售费用减少1227.36万元,减幅10.44%;管理费用增加2361.82万元,增幅46.61%;财务费用减少508.65万元,减幅184.74%;研发费用减少1029.40万元,减幅16.65% [7] - 报告期营收同比下滑14.42%,2022 - 2024年内销金额从0.17亿元增长至0.32亿元,LVT地板销售额同比增长33.53%,占比提升近6个百分点 [8] - 2024年利润分配方案为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3元(含税) [8] 市场与销售 - 非美销售占比提升,欧洲市场成经营基本盘,通过本地化服务等策略拓展 [5] - PVC地板国内处于消费者教育阶段,公司对国内市场前景乐观,将加大开发 [7] - 根据客户需求调整产品结构,开发新产品,LVT地板营收增长,SPC和WPC地板收入下降 [7][8] 应对策略 - 面对原材料价格波动和国际贸易政策变化,2025年一季度采取成本控制等综合措施,并持续优化调整 [4] - 未来根据股价情况,经董事会审议通过后一年内适时开展股份回购用于股权激励和员工持股计划 [5] 品牌建设 - 未来持续优化品牌推广策略,多渠道营销提升海象品牌国内外美誉度和影响力,合理调配资源 [4] 业务布局 - 报告期新增子公司并控制多家贸易公司,优化业务布局,提升资源整合和运营效率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