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中冶20250214
21世纪新健康研究院· 2025-02-16 19:56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建筑和建材行业 - 公司:中国中冶集团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召开电话会的原因 - 从去年中报起建筑行业央企国企压力大,头部企业收入和业绩有变化,企业积极谋划提升动作[1] - 2023 年以来国资委对建筑国际考核增加 ROE 等要求,企业过去两年已在努力[1] - 春节后是施工季节,但近期开工情况差,项目向大项目和特定领域集中,部分央企有优势[2][3] 公司现状 - 总部初八上班,一线项目到十五甚至二十号左右完全复工,数据下周或更完整[4] - 一月份数据平稳,因今年一月少一周,收入和利润确认平稳[5] - 2024 年新签合同约一万两千五百亿,下滑 12%左右;海外工程达 930 亿,同比增长 50%,占比 7.5%;冶金工程下滑个位数[5][6] 公司展望 - 一季度要实现开门红,控股股东中国五矿要求收入或订单稳定增长,五矿一月份利润同比增加 9%左右[9] - 2025 年订单和收入同比去年或保持平稳或增长,利润在 2023 年基础上有所增长,目标是股本培元,订单更实、提高转化率[10][11] 业务情况 - **地产业务**:去年地产业务有较大资产减值,预计未来三年清除,减值预计减少,主业发展较好[12] - **矿业开发**:今年有两个未开发铜矿有望开工,巴基斯坦西雅迪克铜矿上半年开工,阿富汗安纳克铜矿下半年开工;多晶硅半导体国际材料工厂今年有望完成二期建设[18][19][21] - **工业制造业**:主要是能源工程和工业厂房类业务,公司擅长高端工业厂房建设,如特斯拉超级充能工厂,业务需求较好[27] - **海外业务**:去年海外业务较好,冶建方面有色矿山类项目增加多,与有色开发周期有关;今年印尼和马来西亚可能有新钢厂落地,海外市场订单结构与国内相反,海外 80%是冶金矿服有色工业类项目[28][29] 公司与股东协同 - 公司 90%股权转到中国五矿,成为其二级旗下上市控股公司,托管五矿旗下二十三冶,未来可能现金收购;五矿旗下资本矿业国际工程业务整合到公司内部[23] - 公司与五矿有业务合作,如医院改火箭项目、办公楼建设等;金融方面由五矿证券主导供应链金融、发债等工作[24] 估值与地产风险 - 建筑央企 PB 低与应收账款、地产敞口风险有关,公司目前无剥离地产想法,通过自身消化;房地产企业应收款占比小,对公司影响可控[30][32][33] - 提升 PB 或 ROE 方式有限,回购偏短期,分拆偏长期,提升分红担心现金流持续性问题[34] 战略规划 - 未来“十五五”战略规划是转型升级,继续做大特色业务,提高运营类资产比重,特色业务可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统计[37] - 国内开工的深地储氢项目是国内首台套,有前景,未来可能推广;多家子企业入选双百、科改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8][39]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春节不停工项目比例往年大概 10%,或下滑一两个点,公司感受不明显,宏观数据看第三方更准确[8] - 去年四季度推进化债,虽多付出一百多亿,但现金流为正;两会后化债力度若按政策推广,对建筑企业现金流量表修复有好处[14][17] - 目前对央企建筑央企考核保持稳定,与去年基本相同[36] - 年初开工情况弱,资金落地慢可能先用于偿还带息负债,二季度三四月份或有改善趋势[41][42] - 公司作为央企要承担社会责任,对中小企业和农民工付款强度不放松,加强与央地关系,参与花贷资金还款谋划[44][45]
中国海诚20250213
21世纪新健康研究院· 2025-02-16 19:56
纪要涉及的公司和行业 - **公司**:中国海城,是我国轻工工程领域提供全过程服务的大型综合工程公司,控股股东是中国保利集团旗下的中国轻工集团,是保利集团旗下五大上市平台之一 [1] - **行业**:建筑行业、造纸、食品发酵、日用化工、医药、环保、新能源新材料、民用供电、售房地产、市政、设计行业、机器人制造行业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公司整体情况 - 公司提供从咨询设计到项目运维等全过程一站式智慧工程服务,业务遍布全国及全球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服务领域广泛,拥有实力雄厚的专业技术队伍 [2] - 2024年新签合同86.16亿元,同比增长7.49%,在建筑行业下行趋势下实现利润和营收双增长 [4] 各行业订单情况 - **造纸**:2024年新鲜订单占比约37%,基本恢复正常水平,占公司营收约三分之一 [6] - **新能源新材料**:2024年度新签订单14.1亿,增长23.79%,在新签订单整体比例为16.37%,增长快速 [6] - **食品发酵**:2024年订单金额12.24亿,占整个合同占比14.21%,基于往年基本持平 [6] - **医药**:增长较快,但未提及具体订单数据 [6] - **发电业务**:处于全国市场饱和趋势,2024年签单4.4亿,较2023年的8.2亿下降接近46%,预计2025年继续下降 [7] - **自动化工程**:2024年新签订单17.9亿,较2023年下降42.6%,各板块业务存在轮动情况 [7] - **民用供电、售房地产**:签约金额6.8亿,下滑7.34% [8] - **市政**:新鲜订单2.65亿,下滑8.46%,市政和民用供电加起占新鲜订单约4% [8] AI对设计行业的影响 - AI在设计工具协同、文字内容生成、渲染图生成、审图等方面可提高效率和提供帮助,但在结构计算等严谨推理方面难以替代设计师,目前海城在关注并与相关机构开展研究 [12][14][15] 海外业务情况 - 公司营收增长与新鲜订单增长正相关,2024年设计业务新鲜订单下滑17%,国内建筑业下滑且订单质量下降,公司看好海外业务增长 [19][20] - 总部成立海外事业部,组织跟踪跟进海外订单,新能源新材料板块在海外尤其是欧美市场周边国家有增长机会,造纸和食品业务在一带一路国家有需求 [20][21] 机器人业务情况 - 2015年长沙公司分离出的中青常态设备制造公司,主要应用于造纸行业,产品有传送带、立体库等,已取得五六亿营收和五六千万利润 [23][25] 政策影响 - 地方政府化债主要影响政府工程建设,对海城影响较小,政府政策对建筑大行业有触动,可能带动相关产业链项目增长 [26][27] 国企改革与市值管理 - 公司学习了证监会和国务院国资委关于实质管理的指引和要求,开展了相关工作,股价从原来的6 - 8元提升到9 - 11元 [28][29] - 公司认为现金分红比回购更合适,内部回购基本不做,高管回购会根据股价情况适时推出 [29][30]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公司累积获得国家省部级各级奖项八百余项,其中国家级奖项七十九项,拥有专利九十余项,其中发明专利四十余项 [3] - 公司投关去年在新疆所回答投资问题积极详实,得到认可,但受国企限制,部分工具使用效率不高 [31]
中国银河20250213
21世纪新健康研究院· 2025-02-16 19:56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证券行业 - 公司:中国银河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公司基本情况与发展潜力 - 公司多项经营指标进步明显,经纪资产排名从第九到第五,经纪收入从2018年的12名到去年三季度的第四名,ROE从第十九名到第七名,ROE主要因素排名从第26名到第六名,有望打开进一步扩展空间[1] - 公司战略调整为财富管理、投资银行、机构业务、国际业务、投资交易业务五位一体的母子公司一体化金融服务,已初步取得较好效果,机构业务重点客户覆盖率达68%,国际业务在东南亚核心市场领先[2][3] - 公司存在较大整合预期,第一大股东是银河金控,背后是中央汇金,旗下还有中信、国君、建投等头部券商[4] 业务发展情况 - **财富管理业务**:是公司传统优势业务,去年前三季度经纪业务收入37亿,行业排名第六,营业部收入占比约80%;两融业务是利息收入主要来源,市占率在5% - 5.5%区间,股权质押占比降至45%,风险可控;线上人数2019 - 2024年每年增长约50%,市占率提升到2024年的4%,排名第六[8][9][10] - **投行业务**:定位是打造受人尊敬、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现代投行;2025年保荐人员数量达104人,较2023年增长30%;2024年上半年完成多单业务,若IPO重新放开,有望取得更大进展;目前投行收入占比低,有较大提升空间[11][12][7] - **自营业务**:自营资产收益从2018年的734亿增长到2024年前三季度的4039亿,投资比例维持在90%左右,2024年前三季度年化统计排名第四,能保证公司盈利[13] - **资管业务**:2018 - 2020年上半年集合资管规模同比增长24%,受托资金规模占65%,转型顺利,保证业务持续发力[14] - **机构业务**:成立一站式机构互通平台,推出分工2.0,已服务一千一百多家大公司、三千多只公募基金、一百多只私募基金,2023年重点机构客户覆盖率达68%[15] - **国际业务**:银河国际控股面向香港地区,银海外面向东南亚核心市场,在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市场排名靠前,印尼排前五,有望辅助公司达成海外生态[16] 业绩与估值 - 2018 - 2023年经营收入增长28%、利润增长22%,高于行业同期的11%和16%;2024年前段时间营收354亿,同比增长5%,规模增长101亿,同比增长29%[6] - 预计2024 - 2026年经纪营收分别为59亿、70亿、72亿,金融营收2025 - 2026年在40 - 53亿之间,2026年投行收入8 - 10亿;2025 - 2026年整体收入分别为110亿和130亿,利润总值分别为120亿和140亿[17][18] - 2025年估值1.04倍,2026年约1.96倍,相比中信、建投、中信华赛等四家合体券商的1.5倍估值,有较大提升空间[19]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公司2018 - 2022年进行财富管理转型,2023 - 2025年重点发展投行,目标是打造国内一流国际营收的投行,管理层眼光前瞻[5] - 市场有15年前后的降杠杆和股份质押扩张,18年后进入新阶段,公司卖出回购是主要融资手段[6]
巴比食品20250212
21世纪新健康研究院· 2025-02-16 19:54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包点行业、团餐行业、预制菜行业、宠物食品行业 [18][19][22] - 公司:未提及具体名称,但为一家拥有超五千家连锁门店的上市公司,业务涉及包点、团餐、预制菜等 [23]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业绩表现 - 2024 年单店呈下降趋势,但四季度单店缺口明显收窄,单季度收入扭转下降趋势实现正增长;利润端表现好于收入增长,得益于原材料成本降低,毛利率和经营利润较好 [1][2] 开店情况 - 2024 年全年开店有双位数增长,2025 年 1 月开店与去年同期水平相近;公司希望 2025 年单店持平维稳,开店有小个位数增长,不排除开放新市场保证内生性增长 [2][5][10] 团餐业务 - 2025 年大客户团餐保持两位数增长,重点客户有突破,增长势头良好 [6] 成本与毛利率 - 对 2025 年澳元毛利率持积极态度,大宗原材料如面粉、油已签订中长期锁价合同,猪肉价格暂无确定性上涨因素,整体原材料成本能维持较好水平 [9] 消费券影响 - 消费券对公司门店产品消费促进作用不大,更多是心理上促进消费热情,与产品定价和销售场景有关 [12] 竞争情况 - 2024 年整体竞争放缓,从单店营业额和缺口来看,竞争最激烈时期为 2022 - 2023 年,目前早餐低价营销活动减少 [14] 费用投放 - 2025 年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与 2024 年差不多,销售费用可能会加大广告宣传营销投入,特别是区域市场 [15] 甄选位项目 - 甄选位项目运行良好,门店运营管理稳定,团队接手日常维护管理,对加盟商管理更严格,加盟商接受度较高 [16][17] 收并购打算 - 2025 年希望有收并购项目落地转化,方向围绕包点行业,选择产能布局区域(华中华南)、产品有竞争力、产业链能协同的标的 [18] 宠物食品公司成立考量 - 宠物经济发展好、增速快,从产业链协同角度考虑成立宠物食品公司 [19] 爬包试点情况 - 爬包试点门店产品销量稳定,后续打通外卖、优化产品、上新热可可等,单店模型持续优化,2025 年将逐步向加盟商和市场推广 [20] 周鹏减持影响 - 2024 年周鹏加快减持速度,2025 年影响将逐渐减少,公司整体持股不到一百万股 [21] 预制菜业务 - 2024 年上市十多款半成品菜,销售规模较小,2025 年将持续打磨产品、开拓客户,努力实现销售放量 [22] 商业模式优势 - 包子店商业模式刚需性强,客单价和单店波动幅度小;公司在全国有超五千家连锁门店且为上市公司,品牌有影响力,产业链有先发优势,竞争对手难以在供应链和品牌范围上竞争 [22][23] 开店政策调整 - 2025 年开店大政策无大变化,公司给予发展部负责人门店开店主题更高领导权,对质量好、销售额高的门店可灵活给予更高补贴,保证开店数量 [24][25] BDA 率情况 - 2024 年因单店收入下滑,BDA 率较以往年度高;2025 年 BDA 率可能不会比 2024 年更差,下半年可能有所改善 [26] 团餐区域情况 - 团餐业务拆分来看,华中区域增速较好但基数小,华北和华南保持之前增速,销售规模稳步扩大 [27] 零售业务情况 - 2024 年零售业务增速为高两位数,占比 30%多;2025 年传统渠道客户需求复苏,新渠道增速较快,如美团优选、美团买菜等,还挖掘了养老类客户 [28][29] 股份支付费用 - 2024 年三季度已加速计提股份支付费用约一千五百万,反映在财务报表中,四季度和 2025 年无此项费用 [30]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公司与会员型商超(如永辉、山姆)合作处于试点阶段,具体推进到多少门店数据暂未掌握 [7][8] - 2025 年 1 月单店数据受过年假期影响有失真情况,需等 2 月数据出来后看单店表现 [4][5]
保隆科技20250213
21世纪新健康研究院· 2025-02-16 19:54
纪要涉及的公司 宝龙科技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业绩增速与净利润预测**:预计宝龙在2025年持续维持高业绩增速,2025和2026年公司有望做到6亿和8亿的净利润,目前公司对应今年约17倍估值,上升空间明确[1] - **智能化业务将迎来增长**:随着下游持续发布重要智能化车型平台,宝龙智能化业务将明显增长;NLA级别车型发布使下游客户更重视相关业务,预计今年agents相关业务有几个亿的增量,带来额外业绩增速[1][2] - **摄像头业务丰富且复杂**:宝龙摄像头业务丰富,包括高速摄像头模组等多种类型,提供前视及座舱系统解决方案;与下游客户合作开发业务复杂,开发周期长,若下游有大型平台应用且实现百万辆级出货,将带来6亿营收和约1亿毛利增量[2][4][5] - **8兆三目立体视觉系统有望放量**:宝龙8兆三目立体视觉项目产品能力完整,能实现多功能应用;近期龙头企业有增配潮流,预期2025 - 2026年该系统连续放量,带来业务增长[7][8] - **空悬和传感器业务受益智能化趋势**:主流车型增配智能化,消费者认可智能化增量系统;宝龙能为空悬提供较完整解决方案,外购二级系统比例低,有早配套经历,100万套空悬有望带来9亿营收和2亿多毛利增量[8][9][10]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摄像头业务具体功能**:高速摄像头模组前视包括三目双目系统,覆盖一兆到八兆像素图像感知;座舱系统包括DMS、OMS、FaceID等,实现监控、识别、报警及交互等功能;支持独立环射控制器、融合驳车控制器及DVR功能集成,支持白盒交互及平台接入[2][3] - **视觉业务布局情况**:保隆在视觉上布局全面,包括各类视觉系统、毫米波雷达、Adans系统及其中软件,但此前视觉相关业务主要处于投入期,未出现大的定点项目[6]
塞力医疗20250213
21世纪新健康研究院· 2025-02-16 19:54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行业:医疗、金融、科技 公司:未明确提及公司名称,但涉及多个项目和技术,包括基于AI的诊断设备项目、利维塔斯技术项目、SPD业务及供应链金融业务、长期护理险业务、老公司数据平台项目等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基于AI的诊断设备项目 - **核心观点**:该设备具有划时代意义,能快速准确诊断疾病并预警,可有效干预疾病,未来可能守住中国国门 [1][2][5] - **论据**: - 是美国FDA唯一批复的AI诊断突破性进展设备,获全球首张证 [1] - 30分钟出检测结果,现有常规核酸检测需3小时 [1] - 检测水平在mRNA层面,用全血检测,可区分细菌、病毒、真菌感染 [1][2] - 有预知预警功能,能通知医生病人7天内可能死亡 [1] - 吸引考斯拉创投、诺斯庞德等投资,2024年9月通过FPV方式获4.05亿投资,海外股东有罗氏、丹纳赫 [3] 利维塔斯技术项目 - **核心观点**:该技术可绕过卡脖子技术,在应用层面已获顶级大学和研究机构使用,具有广阔前景 [11][13][14] - **论据**: - 美国禁止600万以上高端设备对中国出口,该技术可利用磁弦波技术分离细胞 [11] - 三代机可对细胞拍照统计,研发范围涉及类器官、单细胞研究、基因编辑等多个领域 [12] - 全球顶级大学如斯坦福、哈佛等,以及著名生物公司、药厂都已采购使用 [13][14] SPD业务及供应链金融业务 - **核心观点**:公司SPD业务具有数据安全、防统方、防黑客入侵等优势,是最安全有效的确权方式,盈利方向已改变 [16][17][23] - **论据**: - 利用区块链,数据库采用达梦数据库,底层开发转为麒麟,经工信部赛迪实验室评估为最佳状态 [17][18] - 与公安部三所合作,受其监管,签保密协议,有加密云、保密机和液态感知设备 [18][19] - 保密机可杜绝统方,液态感知设备可预防黑客入侵并报警 [22] 长期护理险业务 - **核心观点**:长期护理险未来将全国强制实施,公司圆满完成国家课题,具有重要价值 [23][25] - **论据**: - 国家原计划2024年底25年全国全面强制实施,现进行全国试点,有近40个城市参与,上海、北京、天津获国家资金拨付 [23] - 天津全城市平台全面上线,公司负责国家医保局课题并获表彰 [24][25] - 享受范围为千分之六的人,每月最高报销2200元,二十大报告提出尽快推进实施和落地 [25] 老公司数据平台项目 - **核心观点**:项目已基本可应用,具有重大意义,未来将与京都数据深度合作 [26][30][32] - **论据**: - 已做出中国人糖导微生态的基因图谱,与中科院和协会院联手完成 [27] - 采用中国仅有的四台牛津达米果四代特许设备之一 [27] - 京都数据掌握海量数据,公司为其二股东,双方初步达成深度合作意向 [30][31]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耐药菌大模型已基本结束训练,数据源于国家卫健委平台,有百万级数据,经几十万人训练,准确率高于医生普通疾病诊出率,可用于临床,未来可指导联合用药控制耐药菌,但结果需等国家是否公布 [6][7][15] - 公司从2018年起在IT持续投入近3亿资金,团队有一百几十人,人员具备家瓦编程能力,素质较高 [29] - 数据来源对模型训练至关重要,公司多个项目数据来源于国家授权平台,具有广泛性和普及性,且数据使用需在脱敏、国家允许状态下进行,涉及国家资源安全和伦理问题,不可对海外公布 [33][34][41] - 类似DeepSeek等工具只是模型训练框架,数据有效性才是关键,架设模型有门槛,需懂医学知识,国家重点课题组合作看重专业性和目的性 [37][38][39]
人形机器人产业革命加速到来
21世纪新健康研究院· 2025-02-16 19:54
纪要涉及的行业 人形机器人行业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行业发展阶段与趋势 - 核心观点:人形机器人产业机会明晰,处于快速发展阶段,2024年是商业化元年 [2][7] - 论据:2022年中旬人形机器人行情启动,从主题投资到关注量产节奏和上市公司EPS;2023 - 2024年国内外多数厂商发布样机,软硬件快速迭代,但硬件成熟度70 - 80%,软件成熟度20 - 30% 行业类比与前景 - 核心观点:人形机器人目前发展情况类似于2007 - 2008年的智能手机和2011 - 2012年的新能源汽车,智能化水平有很大提升空间 [9] - 论据:当前人形机器人虽已发布样机,但功能不够流畅和精细化,如同早期手机只有打电话功能,后续性能提升和生态完善空间大 竞争格局与投资策略 - 核心观点:现阶段判断人形机器人产业格局谁会胜出为时过早,应关注核心卡位和有潜在竞争力的产业链标的 [12] - 论据:行业处于初始阶段,未来格局可能变化,技术含量不高领域利润率也可能变化,待量产出来后再判断产业格局 政策支持 - 核心观点:政策端对人形机器人和低空经济有强大加持,不容忽视 [14] - 论据:2023年11月开始,上海、北京、浙江、四川、川渝地区等对人形和低空有政策支持 核心零部件投资机会 - **丝杠** - 核心观点:丝杠行业机会大,关注国产设备和有实质性进展的企业 [16][20] - 论据:丝杠是机械设备常用传动元件,行星滚珠丝杠中反向式加工难度大,特斯拉人形机器人使用该类型;国内丝杠企业增多,市场规模被人形机器人带动;设备端突破壁垒且效率提升的标的机会更大 - **减速器** - 核心观点:关注斜波减速器和行星减速器,有较大市场空间 [24][27] - 论据:精密减速器用于机器人关节,精度高、寿命长、更稳定;特斯拉旋转关节采用斜波,国产人形机器人多采用斜波加行星方案;中期按一百万台量级测算,远期市场可达万亿级 - **电机** - 核心观点:关注无框力矩电机和空心杯电机,技术变化带来投资机会 [29][30] - 论据:无框力矩电机能满足机器人尺寸和重量要求,实现高功率和高转矩密度;空心杯电机不存在涡流损耗,特斯拉和国内部分厂商在探讨相关方案,壁垒在于设计和规模量产 - **传感器** - 核心观点:高性能传感器对人形机器人外界环境感知和智能化提升至关重要,关注相关标的 [31][32] - 论据:人形机器人依赖视觉、力矩、惯性、触觉等传感器,国内厂商格局变化,有布局的企业有机会;传感器技术壁垒包括结构设计、标点系统精度、觉悟和补偿算法;市场痛点是多威力传感器价格高,国内企业缺少核心技术算法 - **电子皮肤** - 核心观点:布局电子皮肤的公司未来会有更高估值溢价,关注相关厂商 [36][37] - 论据:电子皮肤即柔性仿生触觉传感器,未来人形机器人越来越仿生,电子皮肤面积会增大,相关厂商与国内人形厂商密切接触,放量待硬件端技术迭代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国产化率排序:目前难以准确排序,从产业进程看,丝杠、减速器、电机国产化率未来可能高于传感器,但在未量产化情况下谈国产化率较难,长期国内为主 [41][42] - C端普及价格:若人形机器人价格维持在20多万,C端较难普及,长期来看可能需低于9万多 [43] - 企业利润水平:加速布局人形机器人的厂商业务包括新兴业务和传统主业,优先卡位且在行业有竞争力的公司,人形机器人业务业绩向上,整体业绩受传统业务下游景气度影响 [45][46]
海信家电20250212
21世纪新健康研究院· 2025-02-16 19:54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行业涉及家电行业,尤其是空调、冰洗等细分领域;未明确提及具体公司,但从内容推测是一家家电上市公司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内销市场 - 上半年内销预计虽基数高,但从渠道库存和交流节奏改善角度看整体积极,1 - 2月拉平数据向上,内销非C端从四季度开始逐步修复,一季度预期能延续20% - 30%的较快增速 [1][2][4] - 央空一季度基数压力最大,二季度开始基数压力减小,希望一季度冲业绩,二三季度订单转化到收入会有正向贡献,全年希望央空业绩增长 [3][4][5] 外销市场 - 目前接单和加工情况不错,接单增速15% - 20%,加工单增速更快,一季度外销预计比内销快 [6] - 外销增长需求主要来自非北美地区,美国市场占整体收入比例2%多,占白电外销比例9%,其中墨西哥工厂供货占2%左右,关税影响整体可控 [7][8] - 新兴市场如中东、拉美增速比总体快,外销利润率希望每年有零点几个点的修复,到2026年希望达到1%或略高,且营业利润率比内销高 [11] 三变业务 - 2024年亏损10%左右,2025年小个数亏损,2026年进一步提升 [14] 公司整体目标 - 预期利润端增速比收入端增速快,利润率在改善,分红比率与之前大概率相当 [15] - 激励后续会考虑滚动推行 [15] 行业竞争态势 - 重视包括小米在内的业务规划,从去年年中开始对标,在产品规划等方面有新变化,希望打造爆款产品 [17] - 门店数量逐步扩张,自有渠道专卖店和家用空调下沉渠道逐步完善,品类齐全,强调渠道融合 [18]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央空利润率目前在15 - 16个点之间,2025 - 2026年相对稳定,收入端产品规划和渠道投入精力会增多 [19] - 空调四季度外销30%以上增长,内销精装修可能下滑15% - 20%,C端正向增长,供电持平;一季度趋势无方向性变化,外销20% - 30%增长,内销C端正增长 [20] - 总结上一波关税周期经验,产品结构可能会有调整,虽场口不大但会倒逼提升品牌和产品竞争力 [21]
机器人之眼:彩色3D点云有望成为终极方案,看好“硬件标准化”+“软件生态开放”
21世纪新健康研究院· 2025-02-16 19:54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激光雷达行业、机器人行业、割草机行业 - **公司**:华为、理想、蔚来、比亚迪、苏腾巨创、波士顿动力、NNY、宇舒、云深处、蔚蓝、特斯拉、OpenAI、Figure、英特尔、速腾、赛、海康、大华、追觅、9号、拓达通、牧原股份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激光雷达在车载和机器人领域的应用趋势 - **观点**:激光雷达在车载和机器人领域应用前景广阔,成为主流配置 [1] - **论据**:过去三到四年,主流高阶自驾车企积极拥抱激光雷达方案;全球主流机器人和机器狗SKU中,激光雷达搭载率过半 [1][3] 激光雷达与深度相机的性能对比 - **观点**:激光雷达作为主动传感器,性能优于深度相机 [9] - **论据**:激光雷达具有更广测距范围、更小测距误差和更大视长角FOV;英特尔RealSense D435i相机测距误差在两米内小于2%,而新一代速腾和赛产品能达到一厘米左右甚至以下 [8][9] 机器人视觉传感器的未来发展趋势 - **观点**:未来会出现通用型超级传感器,整合激光3D点云和2D RGB信息;中局阶段将实现硬件端传感器融合和软件生态开放 [10][12] - **论据**:彩色信息和主动性测距信息对机器人重要;机器人产品需求碎片化,需要软件平台提供组件化模块化SDK [11][12] 割草机市场激光雷达的应用前景 - **观点**:激光雷达可完美替换RTK卫星导航加视觉方案,市场空间大 [16] - **论据**:RTK卫星导航加视觉方案存在信号弱、受光照影响大、测距精度和稳定性差等问题;2021年全球割草机市场规模304亿美金,潜在市场空间超200亿美金 [15][16][17] 机器人激光雷达市场的竞争格局 - **观点**:远期市场集中度可能逼近或超过车规市场 [20] - **论据**:激光雷达企业可获得技术发展、场景适配和服务长尾需求的三重规模效应;硬件端集成度提升、成本下降,软件定义硬件趋势明显;数据壁垒依然存在,AI赋能头部厂商 [21][24][27]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2025年春晚YoungBot节目中,H1机器人搭载苏腾巨创的32线机械激光雷达Helios [2] - 英特尔RealSense D435i相机售价334美金(2000 - 2500元人民币) [7] - 目前机器人激光雷达零售价3000 - 4000元,未来有望走车载路线降低成本 [9] - 速腾在今年1月3日上市一周年发布会上发布robotsense超级传感器平台 [13] - 目前割草机定价1200 - 2500美金,均价取2000美金时全球年出货量1500万台 [17]
机器人6维力传感器产业解读
21世纪新健康研究院· 2025-02-16 19:54
纪要涉及的行业 六维力传感器行业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行业竞争格局 - 全球市场由美国的H&M、约翰逊和德国的ME主导,覆盖领域以国外为主;国内集中在中低端市场,包括协作机器人、医疗设备等领域 [1][4] - 国内与国外在材料、工艺和校准系统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具体体现在精度、温偏系数和核心元器件依赖进口等方面 [2][4][5] 成本结构及降本空间 - 六维力传感器成本结构:材料成本约40%(主要来自台型底基础及硬面剂),加工成本约30%(主要工序为CNC加工、各处理和表面处理),标较测试成本约20% [7] - 降本路径:材料国产化(如用国产薄膜硬边剂替代HPN)、贴面环节自动化、3D打印替代CNC加工 [8][9] 工艺难点与突破方向 - 工序难点:算法、弹性仪加工(需五轴机床和真空吸附工装)、贴装(自动切片机成本高) [10] - 工艺突破:切片效率(如宇利他用电磁辅助定位技术提升生产效率约三倍)、贴片生产工艺、弹性体表面结构处理(如API在弹性体表面做微结构提升精度) [11] 新技术方案 - MEMS方案:应用较成熟于意法半导体的6V感感机,但精度在满量程仅达3%左右,存在精度问题,主要难点在于各项异性硅材料导致维基偶合度大幅提升和CIAE工艺难实现复杂量结构 [12][13] - 3D打印方案:优点是开发周期变短、成本下降,但目前没有样品和数据,精度等方面影响未知 [14] 结构设计与材料选择 - 海外API主要采用十字梁结构,国内基本逆向参考十字梁结构,耐久性存在问题;国内中低端主要用铝合金,也有不锈钢 [15][16] 行业竞争阶段 - 今年下半年主要比拼精度是否满足指标,明年上半年或下半年关注耐久性等其他指标,后年开始比拼工艺成本迭代 [17]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行业壁垒较高,上市公司未来关注度会较高,市场对公司数量容纳度有限,产品和生产工艺迭代更好的公司份额会更高 [18][19] - 相关公司的算法和标教能力以及精密加工工艺是形成各自竞争力的核心点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