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环球时报
icon
搜索文档
关系持续回暖,中印再举行边境磋商
环球时报· 2025-07-25 07:04
中印边境事务磋商进展 - 中印举行边境事务磋商和协调工作机制第34次会议 双方积极评价去年以来边境局势管控取得的进展 围绕划界谈判 边境管控 机制建设 跨境交流合作等议题交换意见并取得初步共识 [1] - 双方同意保持外交军事渠道沟通 共同维护边境地区和平安宁 并筹备好特代第24次会晤 [1] - 印度外交部消息显示 中印为今年晚些时候在印度举行的下一轮特别代表会晤做准备 上一轮于去年12月在北京举行 [1] 中印双边关系回暖信号 - 中印元首去年10月在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期间举行5年来首次双边会晤后 两国关系逐步回暖 今年6月底以来印度防长 国安顾问 外长相继访华 [1] - 专家指出边境事务磋商机制持续对话能及时管控分歧 避免误判升级 反映双边关系回暖的延续与深化 是落实高层共识的关键举措 [2] - 今年是中印建交75周年 双方通过机制会议与特代会晤筹备展现合作姿态 有助于促进两国关系重回健康发展轨道 [2] 人文交流措施恢复 - 印度自7月24日起恢复接受中国公民旅游签证申请 这是自2020年初暂停后时隔5年首次恢复 [2] - 印度旅游业从业者表示此举对疫情后艰难复苏的入境旅游业是好消息 [2] - 未来双方将逐步恢复直航 互派记者 便利签证等人文交流措施 推动双边关系稳定发展 [2]
美媒:美国正打造一台“让人消失的机器”
环球时报· 2025-07-25 07:04
移民政策演变 - 美国政府将8名来自古巴、老挝、墨西哥、缅甸、越南等国的移民空运至吉布提共和国关押数周后转移至南苏丹 [1] - 将移民遣送至第三国已成为美国移民政策核心纲领 数千人被送至哥斯达黎加、萨尔瓦多、墨西哥和巴拿马等南半球国家 [2] - 特朗普政府在驱逐广度和规模上创新 将驱逐移民变成国际筹码 创造新型流亡群体 [2] 国际移民驱逐案例 - 英国2022年计划耗资5亿英镑将非法移民驱逐至卢旺达 后被最高法院裁定违法 [3] - 欧盟2016年达成协议允许将土耳其抵达希腊的移民遣返回土耳其 [3] - 意大利2023年签署协议将部分海上获救移民送往阿尔巴尼亚拘留中心 [3] 政策动机与法律争议 - 发达国家将非法入境者与犯罪、暴力和恐怖主义关联 接收国被财政、外交和军事支持承诺吸引 [4] - 政策制定者将移民描绘为威胁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危险分子 认为其带来财政负担并剥夺本国公民就业机会 [4] - 驱逐行为违反国际法规定 国家不得将移民驱逐至可能危及其生命或限制自由的地方 [4] 地缘政治影响 - 移民驱逐协议鼓励弱小国家参与移民交易 将移民生命商品化以换取金钱和外交支持 [5] - 美国政府将移民作为全球地缘政治谈判筹码 与盟友或对手达成协议 [6] - 该行为为发达国家开创危险先例 无视将弱势群体送入恶劣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 [6]
韩媒:美国施压韩国以应对所谓“台湾有事”
环球时报· 2025-07-25 07:04
美韩同盟升级要求 - 特朗普政府要求韩国扩大《美韩共同防御条约》范围至印太地区 暗示希望韩国在台湾紧急情况时发挥作用 [1] - 美国常务副国务卿兰多提出将韩美同盟重新定义为"未来型全面战略同盟" 并推动"同盟现代化" [1] - 美国要求韩国国防预算从GDP占比2.3%提升至5% 同时要求增加对美军战略资产部署的费用分摊 [1] 美国对亚太盟友施压 - 美国向韩国、日本、澳大利亚、菲律宾等盟友施压 要求增加国防开支并在对华潜在对抗中明确站队 [1] - 美国防部长赫格塞思向菲律宾重申《美菲共同防御条约》适用南海 暗示菲方需在地区冲突中支持美国 [2] - 美国防部副部长科尔比要求日澳官员说明在台海战争中的角色定位 [2] 韩国国内反应 - 韩国政府面临政治困境 虽有意逐步增加国防预算 但美方要求直接介入美中军事冲突引发国内压力 [1] - 与尹锡悦时期相比 美国施压行为遭遇更多抵制 韩国民众对"敲竹杠式"军费分摊强烈不满 [2] 战略背景分析 - 美国正重新调整印太战略姿态 通过条约升级和军费施压强化盟友体系对抗中国 [1][2] - 辽宁大学专家指出韩美谈判本质是讨价还价 韩国被迫接受更多军费负担但国内反对声浪加剧 [2]
美发布“AI行动计划”应对中国竞争,专家:美滥用出口管制不利于两国企业利益
环球时报· 2025-07-25 07:04
美国AI行动计划核心内容 - 美国总统特朗普发布长达23页的"AI行动计划",包含超过90项行政建议,旨在加速AI创新、构建本土基础设施并推动美国技术成为全球标准 [1] - 计划三大支柱:加速创新、构建美国AI基础设施、使美国硬件软件成为全球AI创新标准平台 [2] - 联邦政府采购的大语言模型需满足"客观、不受意识形态影响"的要求 [2] 政策实施细节 - 计划将在半年到一年内实施,涉及简化数据中心、半导体制造设施和能源基础设施的审批流程 [2] - 美国政府将与科技公司合作,向盟友提供"全套AI出口套餐"(AI模型、硬件和软件)以巩固全球领先地位 [2] - 白宫收到来自各行业的1万多份建议,计划取消"官僚主义繁文缛节"促进AI技术发展 [2] 对华限制措施 - 计划明确提及"在国际治理机构中对抗中国影响力",并进一步收紧AI芯片对华出口管制 [1][3] - 美国商务部将制定新的芯片制造组件出口管制措施,加强对最终用户的监控,防止技术流入"受关注国家" [3] - 国防部和商务部将与盟国协调实施出口管制,并禁止对手参与美国国防供应链 [3] 行业影响分析 - 分析师认为该计划影响将远超美国国界,但实际效果取决于执行情况,尤其是与盟国的协调 [5] - 美国科技公司可能受益于政府合作计划,向盟友提供AI技术套餐以扩大全球市场份额 [2] - 半导体行业面临更严格的出口管制,尤其是涉及中国的业务可能受到显著冲击 [3] 中美AI发展对比 - 拜登政府主张AI发展重于监管,特朗普政府则放松监管但扩大出口以强化全球影响力 [3] - 两届政府在对华AI技术出口管制上立场一致,均采取限制措施 [3] - 中国AI快速发展引发美国焦虑,美方管制措施被指违反世贸规则并扰乱全球供应链 [4] 国际合作与竞争 - 计划警告盟国若不配合美国出口管制可能面临次级关税等惩罚性贸易措施 [3] - 尽管聚焦与中国的竞争,专家指出美中未来仍可能在AI治理领域开展合作应对共同挑战 [5] - 卡内基学者强调AI安全是全球性挑战,重大事故将同时影响中美乃至全世界 [5]
韩国消费券陷“颜色歧视”风波:泄露隐私遭到批评,政府责令立即整改
环球时报· 2025-07-25 07:04
韩国消费券颜色区分争议 - 韩国部分地方政府根据收入水平将消费券分为三档,金额分别为18万、33万和43万韩元,并对应红色、绿色和蓝色三种颜色卡片 [1] - 红色卡片发放给普通市民和收入前10%人群,绿色面向低收入边缘群体和单亲家庭,蓝色对应基础生活保障对象 [1] - 光州市政府解释称颜色分级方案延续了以往"光州市惠民卡"发放模式,目的是便于管理和避免现场混乱 [1] 舆论反应与民众反馈 - 卡片颜色设计导致使用者收入等级被迫公开,部分弱势群体在消费时感到羞辱与不安 [1] - 71岁光州市民表示每次用卡都不是滋味,不明白为何不能统一颜色 [2] - 另一位市民批评这种做法背离了照顾弱势群体的政策初衷,让人感到被区别对待 [2] 政府回应与整改措施 - 韩国总统李在明严厉斥责该设计缺乏人文关怀,责令地方政府立即整改 [1] - 光州市市长公开致歉,承认金额与颜色区分导致市民不便,承诺可申请更换卡片 [2] - 市政府决定采用红色贴纸遮盖卡片颜色进行临时处理,各区行政福利中心连夜完成贴纸作业 [2] 基层公务员不满情绪 - 约400名基层公务员被临时动员参与贴纸作业,一线员工表达不满 [3] - 公务员批评市政府决策失误却要基层收拾烂摊子,质疑贴纸无实质意义 [3] - 韩国全国公务员工会光州分部批评市政府不合理安排,将从工会层面采取措施应对 [3]
俄乌举行第三轮直接谈判:乌提议两国领导人直接会晤,俄方列出条件
环球时报· 2025-07-25 07:04
俄乌谈判进展 - 俄乌代表团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举行第三轮直接谈判 谈判持续约1小时 [1] - 俄方表示普京与泽连斯基会晤时机尚不成熟 双方需先就协议条款达成一致并明确会晤议程 [1] - 俄方认为会晤目的是签署协议而非讨论细节 目前双方关于备忘录草案的立场"相差甚远" [1] - 乌方提议两国领导人8月底前进行直接会晤 并邀请土耳其和美国总统参加 [1] 谈判成果与分歧 - 双方未就停火达成一致 但在交换战俘等人道主义问题上达成一定共识 [1] - 乌方表示已准备好停火 但俄方"未做出政治决定" [1] - 俄方认为乌方在达成协议前提议领导人会晤是"本末倒置" [2] - 俄乌双方分歧仍然巨大 俄在战场上的优势使其相信有时间"慢慢谈判" [2] 谈判前景与外部因素 - 俄乌均认为谈判无法解决停火、领土等重要问题 因而专注于交换战俘等问题 [2] - 双方战事仍将持续且不排除升级的可能性 [2] - 乌方试图维持美国对乌军事支持和对俄制裁 俄方希望尽量减少美国新制裁并阻止其向乌提供更致命武器 [2] - 俄乌均不愿公开放弃谈判及和平进程 因担心触怒特朗普 [2]
美司法部调查奥巴马是否“叛国”,已成立专门调查组,遭民主党猛烈抨击
环球时报· 2025-07-25 07:04
根据提供的新闻内容,没有涉及公司或行业的相关信息,因此无法按照要求进行总结。新闻主要围绕美国政治事件展开,包括司法调查、党派争议等内容,但未提及任何企业、市场或经济数据。建议提供包含行业或公司动态的文本以便进行分析 [1][2]
换美关税减免?韩媒:韩政府拟将超千亿美元韩企对美投资当作经贸谈判筹码
环球时报· 2025-07-25 07:04
韩国企业对美投资计划 - 韩国政府拟将规模超1000亿美元的韩企对美投资计划作为经贸谈判筹码 [1] - 投资金额可能进一步增加 因目前仅包含企业自主制定的投资计划 政府可能运用政策性融资手段扩大规模 [1] - 涉及企业包括三星 SK 现代汽车 LG等 承诺投资金额达1000多亿美元 [1] 韩美经贸磋商动态 - 原定25日的韩美"2+2"经贸磋商因美国财长紧急日程取消 韩媒猜测美国可能借此施压 [1] - 韩国政府考虑设立投资基金方案 可能通过进出口银行 产业银行等机构筹资 [1] 日美关税协议影响 - 日本与美国达成关税下调协议 设立5500亿美元对美直接投资基金 换取美方将关税税率从25%降至15% [1] - 韩国面临压力 若未能达成类似协定 其全球汽车市场竞争力可能受损 [1] 美国关税政策动向 - 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8月1日前设定"对等关税"税率 范围在15%-50%之间 不会低于15% [2]
【史海回眸】40年前,可口可乐改经典配方险“翻车”
环球时报· 2025-07-25 06:50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素以爱喝可乐闻名的美国总统特朗普近日表示,已建议可口可乐公司调整饮品配方,将现有的甜味原料从玉米糖浆改为蔗糖, 并表示只有这样可乐的口味才"更棒"。可口可乐公司22日宣布,计划于今年秋季推出一款采用美国蔗糖的新款可乐产品。一时之间,可口可乐"改配 方"成为全美热议的话题。作为历史悠久的经典碳酸饮料,可口可乐的配方百年以来历经多次调整,而该公司40年前的一次"大改",险些让品牌口 碑"翻车"。 可口可乐的历史可追溯到19世纪80年代,初期的可乐饮品并不是现今消费者喜爱的"快乐水",它更像一种"保健药酒",其创造者是美国佐治亚州的药 剂师约翰·彭伯顿。南北战争时期,担任陆军军官的彭伯顿在战斗中负伤,胸部的伤口迫使他长期服用镇痛类药物,最终导致吗啡成瘾。为克服药物 依赖性,彭伯顿尝试利用自己的医学知识研发替代药物。基于当时市面上流行的法国饮品"马里安尼葡萄酒"(一种添加了兴奋剂的饮品),他往里面 加入非洲可乐果等成分,调配出了一种"法式可卡酒",这就是可口可乐的前身。 1885年,彭伯顿在接受《亚特兰大日报》采访时表示,他的可卡酒是"最出色的补品",声称其不仅"助消化、改善呼吸功能",还能"强化 ...
美媒:业内人士称日美贸易协议“让底特律三巨头处于不利地位”,对加墨征税恐让处境更糟
环球时报· 2025-07-25 06:50
日美贸易协议对汽车行业的影响 - 美国对日本进口汽车关税从25%降至15%(含原有2.5%关税),钢铁和铝关税维持50% [1] - 美国汽车制造商认为协议使日本汽车获得价格优势,墨西哥和加拿大生产的美国品牌汽车面临更高关税(30%-35%)[1] - 通用汽车第二季度因关税损失11亿美元,斯特兰蒂斯损失3.52亿美元,预计第三季度影响恶化 [2] 美国汽车制造商的竞争劣势 - 底特律三巨头(通用、福特、斯特兰蒂斯)在墨西哥和加拿大生产的汽车面临比日本进口车更高的关税 [1] - 美国汽车政策委员会指出美国公司和工人因钢铁、铝及零部件关税处于不利地位,仅少数《美墨加协定》产品豁免 [2] - 美国汽车工人联合会批评协议忽视美国工人利益 [2] 日本市场准入与潜在挑战 - 协议允许美国左舵驾驶汽车直接出口日本,结束日本对美国汽车的贸易壁垒 [2] - 日本市场进口车占比仅6%,道路条件和消费者偏好偏向小型车,与美国大型卡车和SUV产品不匹配 [3] - 行业人士质疑美国汽车在日本市场的渗透潜力 [3] 协议宣称的经济效益 - 特朗普称协议将增加美国数十万就业岗位,推动日本开放市场 [2] - 日本承诺5500亿美元对美投资,白宫称协议是"美国汽车制造商的历史性胜利"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