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华社
icon
搜索文档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电子印章管理办法》
新华社· 2025-10-09 17:04
《办法》规定,电子印章管理包括申请、制作、备案、使用、注销等环节,加强全过程信息保护和 相关信息系统安全,推动电子印章规范管理。 《办法》要求,电子印章管理工作遵循统筹推进、分级管理、规范标准、安全可控的原则。国家密 码管理局会同有关部门统筹协调和推进全国电子印章的规范管理和推广应用,各地区各部门应当统筹加 强本地区本部门(本系统)电子印章的规范管理和推广应用,促进电子印章互信互认。 新华社北京10月9日电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电子印章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对电子印章管理和应用活动进行规范。《办法》适用于行政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以及其他依 法成立的组织。 《办法》明确,电子印章是基于密码技术和相关数字技术表征印章的特定格式数据,用于实现电子 文件的可靠电子签名,符合规定的电子印章与实物印章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
外交部:推动全球妇女峰会成为世界妇女事业发展史上又一座里程碑
新华社· 2025-10-09 16:55
新华社北京10月9日电(记者曹嘉玥、邵艺博)全球妇女峰会将于10月13日至14日在北京举行。习 近平主席将出席峰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讲话。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9日表示,数十位来自各大洲的国家 元首和政府首脑、议会领导人、副总理和部长级官员、国际组织负责人及友好人士将共襄盛会。 郭嘉昆在例行记者会上回答有关提问时说,今年是联合国成立80周年,也是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 大会即北京世妇会召开30周年。30年前,北京世妇会通过《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成为世界妇女 事业发展的里程碑。2020年,习近平主席视频出席联合国大会纪念北京世界妇女大会25周年高级别会议 并发表重要讲话,倡议在2025年再次召开全球妇女峰会。 "我们期待同国际社会一道,把本次峰会办成功、办精彩,推动峰会成为世界妇女事业发展史上的 又一座里程碑。"郭嘉昆说。 郭嘉昆表示,为落实习近平主席提出的重要倡议,中方将于10月13日至14日同联合国妇女署在北京 合办全球妇女峰会。此次峰会旨在重温北京世妇会精神,推动各方加快落实《北京宣言》和《行动纲 领》,为促进全球性别平等和妇女全面发展注入新动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加强稀土相关物项出口管制!商务部回应
新华社· 2025-10-09 16:55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9日就加强稀土相关物项出口管制应询答记者问时说,中国政府依法对含有中国成分 的部分境外稀土相关物项实施管制,目的是更好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更好履行防扩散等国际义务。 有记者问:我们注意到,商务部于10月9日上午发布两项关于加强稀土相关物项出口管制的公告。能否 请发言人介绍相关情况? 发言人表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管制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两用物项出口管制条例》等相关法 律法规,10月9日,经中国国务院批准,商务部发布2025年第61号公告,对含有中国成分的部分境外稀 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 发言人说,稀土相关物项具有军民两用属性,对其实施出口管制是国际通行做法。今年4月,中国政府 对中国组织和个人出口稀土物项实施出口管制。有关稀土技术也早在2001年就列入了《中国禁止出口限 制出口技术目录》。一段时间以来,部分境外组织和个人将原产中国的稀土管制物项直接或者加工后再 转移、提供给有关组织和个人,直接或间接用于军事等敏感领域,对中国国家安全和利益造成重大损害 或潜在威胁,对国际和平稳定造成不利影响,也有损防扩散国际努力。为此,中国政府依法对含有中国 成分的部分境外稀土相关物项实施管制,目的是 ...
【环球财经】以军称开始为执行停火协议做准备
新华社· 2025-10-09 16:53
据埃及开罗新闻电视台9日凌晨报道,埃及、卡塔尔等斡旋方宣布,新一轮加沙停火谈判已就停火协议 第一阶段所有条款和实施机制达成协议,协议最终版本目前正在起草中。 (文章来源:新华社) 新华财经耶路撒冷10月9日电(记者冯国芮王卓伦)以色列国防军9日发表声明说,根据政治高层的指示 并鉴于当前形势评估,以军已开始为实施加沙地带停火协议进行行动准备。 声明说,以军相关准备工作和作战方案制定正在进行中,以便"尽快过渡至调整后的部署线位置"。 声明还说,以军仍在加沙地带部署,并准备应对任何作战形势变化。 ...
世界第一高桥下的“流量密码”
新华社· 2025-10-09 16:40
当夕阳的余晖洒向花江村,一栋民房的天台聚集了十多位摄影师,他们手中相机、无人机按键的声音此 起彼伏,只为捕捉高桥与晚霞同框的美妙瞬间。 今年国庆假期,新的世界第一高桥——贵州花江峡谷大桥成为热门打卡地,桥下的贞丰县平街乡花江村 也迎来旅游热。自媒体博主谢朝卿在村里租用的这处民房因抬头就能看桥景,不少人慕名而来。 "我这个位置,随手一拍都是大片。"靠着无人机航拍大桥建设过程而走红的谢朝卿兴奋地说,除了普通 游客,一些同行更是尝到甜头,来这里随便发个短视频都是几千上万的点赞量。 "线上各种平台的留言、私信上千条,每天要推掉很多订单。"林国权说,自家民宿客房已从26间增到41 间,依然不够住,"我还在院子里搭了6个帐篷,自己都住帐篷,也有客人自带帐篷住院子里"。 曾在外地酒店做厨师的林国权也是嗅到大桥商机后才返乡创业。刚开始亲戚朋友不理解,如今赶上客人 多的时候,都跑过来帮忙。一些游客来这里后,还提出与他合作,共同完善相关配套设施。 "已经请了两个人帮忙,还想再招几个有经验的管家……"林国权说,计划向银行贷款,把装修、设施再 提升一下,把服务、业态做得更好。 闲暇时,他还喜欢在8岁女儿面前摆弄无人机,"我想让她也学 ...
中印将于10月底前恢复直航航班
新华社· 2025-10-09 16:36
郭嘉昆表示,中方愿同印方一道努力,坚持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待和处理中印关系,做睦邻友 好的朋友、相互成就的伙伴,实现"龙象共舞",更多更好惠及两国人民,为维护亚洲乃至世界和平繁荣 作出应有贡献。 新华社北京10月9日电(记者邵艺博、曹嘉玥)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9日在例行记者会上回答提问时 表示,中国和印度将于今年10月底前恢复直航航班,这是双方认真落实习近平主席和莫迪总理8月31日 天津会晤重要共识的最新体现,也是便利中印两国28亿多人民友好交往的积极举措。 ...
我国研究团队牵头破解蒿属分类难题
新华社· 2025-10-09 15:57
这项研究成果已在线发表于国际期刊《自然-通讯》。研究团队首次解析了20个形态性状的演化规律, 并据此提出了一个全球蒿属植物分类新系统,将蒿属划分为8个亚属、24个组,使全属99.6%的物种有 了细致的分类假说。 (文章来源:新华社) 大属植物占全球有花植物物种总数的25%以上,却因数量多、分布广、辐射演化频繁,成为分类学"黑 洞",蒿属便是典型代表。作为菊科大属,其500多种植物兼具药用、生态等重要价值,构建高分辨率的 蒿属全球系统发育框架及完整的分类假说至关重要。 由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科研人员牵头的研究团队近日构建出覆盖最广的全球蒿属系统发育框架与完整 的分类假说,破解了该领域百年研究仍缺乏全球蒿属系统发育框架与分类假说的难题。 据悉,研究团队将同步推出汉语、英语、法语、西班牙语和日语等多语种的第二版世界蒿属植物系统发 育与分类图解,方便全球研究者和开发者使用。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副研究员高天刚介绍,这一系统将蒿属拆解为便于在有限时间内完成分类学研究 的小单元,并界定了各单元的形态特征,为从全球视角理解蒿属植物的演化历程、生态适应机制以及进 一步开发利用其丰富资源奠定基础。 ...
重庆农村黑臭水体的蝶变之路
新华社· 2025-10-09 15:57
曾经废弃矿山的臭水坑,如今蝶变为游人如织的美丽湿地;昔日令人掩鼻的房前屋后沟渠,现已清水潺 潺,成为村民的休闲去处……在重庆,一场针对农村黑臭水体的深度治理已显现成效。 近年来,重庆以农村区域200平方米以上河流、坑塘、沟渠、水库4类水体和房前屋后群众反映强烈的小 微水体为对象,对农村黑臭水体开展全面排查。截至今年6月底,排查建档的1314个、305万平方米农村 黑臭水体已全部完成治理,重庆市农村黑臭水体实现全域全面动态清零。 "重庆农村面积占全市95%、丘陵山地占98%,农村常住人口近千万人,农村黑臭水体呈现数量多、分 布广、类型多、面积小、污染成因复杂等特征。"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局长余国东介绍,因此,重庆建 立"一水一策"问题清单,各区县因地制宜采取控源截污、清淤疏浚、水网连通、生态修复等措施,对黑 臭水体进行精准治理。 金秋时节,重庆市梁平区竹山镇猎神村依旧"满目皆绿",一块块翠色的山地梯塘小微湿地点缀在群山之 间。而就在几年前,猎神村还是一个石膏矿区,整个村子满目疮痍、灰尘漫天、遍地"天坑",不少矿坑 在雨水沉积下形成黑臭水体。2017年前后,猎神村关闭了所有石膏矿,而如何修复这些留下的臭水坑成 了新问 ...
唠科|为化学创造“新空间”的金属有机框架——2025年诺贝尔化学奖成果解读
新华社· 2025-10-09 15:57
金属有机框架的科学突破 - 1998年Kitagawa提出金属有机框架可具备柔性特性 目前已有众多柔性MOF材料能在吸附或脱附物质时改变自身形状 [1] - 1999年Yaghi成功构建出高度稳定的MOF-5材料 该材料具有立方空间结构 仅数克材料的比表面积即可相当于一个足球场大小 [1] 金属有机框架的技术价值 - 获奖研究成果首次实现金属离子与有机分子的有序结合 成功设计出具有较大孔洞的晶体结构 [3] - 该技术为合成具有可控空间的化合物提供新方法 目前正被用于解决资源 能源与环境领域的重大挑战 [3]
新华视点·关注AI造假丨“一秒生成制服照”? AI岂能如此换装
新华社· 2025-10-09 15:57
新华社南京10月9日电 题:"一秒生成制服照"? AI岂能如此换装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刘宇轩 用户只需上传一张生活照,便可一键生成个人军装照、警察照……"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一些AI工 具推出"换装"功能,引发不少军警迷的追捧。但是,有不法分子利用"AI换装"功能,伪造军警身份招摇 撞骗,亟待引起警惕。 AI生成制服照被滥用 记者以"AI换军装"为关键词,在部分短视频平台搜索到多款相关应用。这些应用以"穿电子军装过把 瘾""AI圆了我儿时梦"等为亮点吸引用户。有网民称,只需上传一张生活照,即可"秒变军人",配上战 车、阅兵场等背景,感觉圆了自己的"从军梦"。 当下一些流行的AI工具提供的AI生图功能,也可以按使用者要求,实现AI变装。然而,"AI换装"被一 些人不当或不法使用,可能引发负面效应。 相关专家在观看部分AI换装视频后指出,不少换装的军人形象并不符合《中国人民解放军内务条令》 规定的着装规范,有的混淆军种制式,有的使用假勋章,有的拼凑不同国家军服元素。 江苏大学管理学院党委书记、教授马国建表示,个别网民用AI将不同国家、军种制式的军服混搭,有 的甚至把手持烟酒、勾肩搭背的生活照合成军装或警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