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京报
icon
搜索文档
支持青年人才创新创业,石景山区设立2亿元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基金
新京报· 2025-07-22 19:05
基地一期项目可容纳100个青年创新创业团队 活动当天,青年人才创新创业基地一期在古城创业大厦投入使用。古城创业大厦位于石景山区核心区 域,总建筑面积7.7万平方米,地理位置优越,公交地铁网络发达,生活配套完善。 基地一期项目可容纳100个青年创新创业团队,并集成石景山区支持青年人才创新创业12条措施,着力 为入驻青年人才和团队解决启动资金短缺、办公成本高、资源对接难等制约创业青年的常见问题。 石景山区为人才创新创业提供万商青年公寓、晋元庄、泰然公寓等不同档次人才租赁住房3000余套,为 青年人才发放住房补贴,打造首钢国际人才社区,为外籍人才提供工作许可、居留"一站式"服务,为高 层次人才提供体检、就医、住房、子女教育等12类服务保障,实现人才"关键小事"速办的工作机制。 7月22日,石景山区青年人才创新创业发展大会暨青年人才创新创业基地一期启用活动举办。活动现 场,支持青年人才创新创业服务措施和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基金发布,青年人才创新创业基地一期揭牌, 首批青年人才及团队实现入驻,基地一期建设进入实质运营阶段。 活动现场,石景山区发布支持青年人才创新创业12条措施。其中提出,为开展科研项目的青年人才提供 最高每 ...
深圳金融成绩单出炉:信贷总量平稳增长 融资成本地位下行
新京报· 2025-07-22 18:51
深圳金融数据与政策 - 2025年6月末深圳市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4.16万亿元,较年初增长近6000亿元 [1] - 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9.85万亿元,较年初增长超3500亿元 [1] - 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向辖内释放资金614亿元 [2] 信贷结构与融资成本 - 科技贷款余额2.1万亿元,普惠小微贷款余额近2万亿元,绿色贷款余额1.3万亿元,数字经济产业贷款余额1.3万亿元,增速均高于同期各项贷款增速 [2] - 2025年6月深圳金融机构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2.85%,同比下降0.52个百分点 [2] - 深圳市用好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 [2] 债券市场发展 - 深圳地区推动9家科技型企业和股权投资机构发行科技创新债券14只,规模合计207.5亿元 [3] 跨境金融业务 - "跨境理财通"2.0落地后深圳银行新增个人投资者约3万名,跨境收付金额合计472亿元,占大湾区比重近五成 [4] - 深圳辖内超1700家企业参与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业务规模超1700亿美元 [4] - 支持外综服企业代办跨境电商出口收汇累计服务23.7万家企业,业务规模570.9亿美元 [4] - 支持银行凭交易电子信息办理跨境电商外汇业务累计服务商户1.4万家,业务规模13.3亿美元 [4] - 外贸新业态使用跨境人民币结算累计金额达1.3万亿元 [4] - 2025年上半年深圳跨境人民币收付金额27632.8亿元,同比增长24.3% [4] - 货物贸易跨境人民币收付金额5512.8亿元,同比增长12.5% [4] - 新增跨境人民币一般货物贸易"首办户"815户,相关跨境人民币收付金额44.3亿元 [4] 外籍人员支付 - 2025年1-6月外籍人员在深非现金支付交易8587.54万笔、118.1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9%、35% [5] - 外籍人员消费主要集中在商超购物和餐饮美食两大领域 [5] - 韩国、美国、新加坡位列深圳入境消费市场前三大客源国,合计贡献近三成消费额 [5] - 老挝、蒙古游客在深消费额同比分别激增150倍、23倍 [5]
今年我国贷款结构持续优化 国民经济重点领域信贷保持较快增长
新京报· 2025-07-22 18:51
信贷总量与结构 - 6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68.56万亿元 同比增长7 1 [1] - 上半年人民币各项贷款新增12 92万亿元 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11 5万亿元 其中中长期贷款增加7 08万亿元 [1] - 信贷总量平稳增长 显示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信贷支持保持较高水平 [1] 贷款行业投向 - 新增贷款主要投向制造业和基础设施业 6月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8 7 上半年增加9207亿元 [1] - 基础设施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7 4 上半年增加2 18万亿元 [1] 重点领域信贷增长 - 6月末绿色贷款余额42 39万亿元 比年初增长14 4 上半年增加5 35万亿元 基础设施绿色升级贷款增加2 11万亿元 [2] - 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速22 9 高新技术企业贷款增速8 2 均高于各项贷款增速 [2] - 普惠小微贷款余额35 57万亿元 同比增长12 3 助学贷款余额2677亿元 同比增长28 4 涉农贷款余额53 19万亿元 同比增长7 4 [2] 住户贷款情况 - 二季度末本外币住户贷款余额84 01万亿元 同比增长3 上半年增加1 17万亿元 [2] - 经营性贷款余额25 09万亿元 同比增长5 4 上半年增加9238亿元 [2] - 不含个人住房贷款的消费性贷款余额21 18万亿元 同比增长6 上半年增加1950亿元 [2] 政策与需求影响 - 稳就业稳经济政策落地 工业生产 设备更新等领域回暖 带动有效信贷需求释放 [3] - 家电 汽车补贴等"以旧换新"政策持续发力 社会预期改善 [3]
人社部:全力以赴,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早就业、就好业
新京报· 2025-07-22 17:37
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 - 人社部门将持续挖掘岗位资源,提供不断线、有温度的就业服务,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早就业、就好业 [1] - 人社部组织各地人社部门开展就业服务攻坚行动,集中资源力量,对未就业毕业生、登记失业青年等进行全力帮扶 [2] - 集中亮出服务清单,包括政策清单、服务项目清单、服务机构目录清单、求助途径清单、招聘渠道清单 [2] - 集中开展精准帮扶,对登记求职的未就业毕业生建立实名台账,提供"1131"服务(至少1次政策宣介、1次职业指导、3次岗位推介、1次技能培训或就业见习的机会) [2] 招聘活动与岗位信息 - 密集举办百日千万招聘、全国城市联合招聘、金秋招聘月、国聘行动等系列线上线下招聘活动 [3] - 百日千万招聘活动已开展招聘8900余场,提供岗位信息4584万个 [3] - 加快推进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实施"三支一扶"等基层服务项目,做实公共部门岗位招录工作 [3] 培训与见习计划 - 实施百万青年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围绕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领域设计培训项目 [3] - 深化百万见习岗位募集计划,重点面向龙头企业、科研院所开发高质量见习岗位 [3] - 推广求职能力实训营,提供简历撰写、企业参观、跟岗锻炼等活动 [3] "三支一扶"计划 - 截至去年底,"三支一扶"计划累计向基层选派60万名高校毕业生,服务期满后超过八成人员继续留在基层 [4] - 今年中央财政支持招募344万人,各地可结合实际适当扩大招募规模 [4] - 已有30个省份发布招募公告,总共发布409万个岗位,预计8月底前完成招募工作,9月初全部上岗 [4] "三支一扶"工作特点 - 中央财政补助西部和东北地区的名额占所有名额的67%,加大对脱贫地区、革命老区、边疆地区、民族地区的倾斜力度 [5] - 各地积极拓展服务领域,开发农技推广、农村医疗服务、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管理等岗位 [5] - 组织实施能力提升专项计划,健全教育培训制度,加强专业培训,提升参与基层治理的能力 [6] 就业形势与政策 - 上半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695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58%,6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0% [7] - 上半年降费率为企业减少用工成本超过900亿元,向参保企业发放稳岗资金62亿元,支持培训等促就业支出113亿元 [7] - 制定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行动的指导意见,以"技能照亮前程"三年培训行动为牵引 [8]
35处京城打卡地“打包”展示,北京地铁“时光列车”暑期再上线
新京报· 2025-07-22 15:59
北京地铁"时光列车"暑期上线 - 北京地铁1号线"时光列车"于7月22日再次上线 聚焦"文旅"和"暑期出行"主题 展示35处京城打卡地并提供交通指引 [1] - "时光列车"自2023年8月首次上线后 每逢暑期和节假日都会运营 6节车厢还原20世纪60年代至今不同时期的典型车型 [1] - 列车运营周期为7月22日至8月31日(每周二至周日) 覆盖1号线八通线全程 [6] "时光列车"特色设计 - 6节车厢分别还原60年代、70年代经典车型 以及80年代、90年代和"双奥"元素车厢 [2] - 采用特别横排座椅布局和绿色座椅 复刻经典车型外观 [2] - 融入军事博物馆、北京饭店等6个标志性建筑设计元素 [2] - 展示地铁开通初期线路图、老式车票、司机控制器等历史物件 [2] 文旅资源整合 - 北京地铁联合六区融媒体中心 精选35处"吃购游娱"打卡点 包括首钢园、圆明园、北京坊等 [5] - 通过主题海报形式展示打卡点实景照片和出行线路 实现"上车种草、下车打卡" [5] - 乘客可在地铁上发现新旅游目的地 如首钢园和亮马河等 [6] 市场反响 - 列车吸引大量游客专程打卡 初次来京游客表示"意外之喜" [1][2] - 乘客在年代感车厢内频繁拍照留影 对创意设计表示赞赏 [2] - 游客认为这种形式有助于行程规划 发现攻略未提及的旅游目的地 [6]
新传毕业生能当殡仪司仪吗
新京报· 2025-07-22 14:52
行业服务升级 - 广东佛山南海区殡仪馆招聘播音主持、戏剧表演、新闻传播等专业人员担任司仪,强调语言表达能力和形象气质 [1][2] - 招聘不同专业从业人员旨在提升殡仪服务质量,满足丧属多样化需求,呼吁公众摒弃行业偏见 [7] - 现代殡仪服务已延伸至礼仪策划、情感抚慰等深度领域,个性化葬礼设计、线上追思平台等新需求涌现 [7] - 北上广等大城市现代化殡仪馆对专业策划、情感表达、哀伤疏导等服务的需求与新传毕业生技能高度契合 [7] - 殡仪馆司仪角色从流程播报员升级为专业服务提供者,需播音、戏剧等专业背景提升服务水准 [7] 就业趋势变化 - 殡葬行业因竞争较小、薪资较高成为部分毕业生突围新路径,体现"先就业再择业"现实选择 [9] - 新传毕业生就业路径多元化,传统媒体岗位增长放缓促使向殡葬等跨界领域拓展 [8] - 中国传媒大学学生认为殡仪产业有发展空间,告别仪式工作与专业所学契合度高 [8] - 香港城市大学学生虽认可职业价值,但顾虑情感承受力与心理障碍影响长期从业意愿 [8] 能力匹配与教育转型 - 殡仪司仪岗位要求与新传专业培养目标高度契合,包括语言表达、情绪管理、沟通协调等可迁移能力 [10] - 殡葬企业开始招聘"殡葬新媒体"人才,要求掌握摄影、视频编辑等技能,体现"传播技能+行业知识"复合需求 [10] - 新传教育核心优势在于培养复合型传播能力,应用场景从传统媒体扩展至企业运营、仪式策划等领域 [10] - 应突破"专业对口"思维定式,关注"能力对口",个人独特能力体系决定职业选择而非专业背景 [11] 社会认知冲突 - 殡葬行业招聘播音、戏剧专业人员引发热议,反映社会对职业价值的认知冲突 [4] - 985大学毕业生考取遗体火化工等案例显示公众对殡葬行业存在刻板印象 [4] - 行业专业化程度与教育水平提升、从业人员年轻化趋势未被公众充分认知 [10]
梧州市委:汲取韦彦严重违纪违法案件深刻教训
新京报· 2025-07-22 12:49
根据提供的新闻内容,以下是关键要点的总结: 事件概述 - 广西梧州市委原常委、秘书长韦彦被"双开"(开除党籍、开除公职)[1] - 梧州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通报处理决定,市委书记蒋连生主持会议[1] 会议表态 - 与会同志一致表示坚决拥护自治区党委、自治区纪委监委决定[2] - 认为处理决定体现了自治区党委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的决心[2] - 彰显了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鲜明导向[2] - 体现了自治区党委勇于自我革命的坚定意志[2] 工作要求 - 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2] - 要以案为鉴、警钟长鸣,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2] - 要不断增强政治定力、道德定力、纪律定力、抵腐定力[2] - 要统筹建好政治生态和自然生态"两个生态"[2] 党员干部要求 - 要铸牢忠诚之魂,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3] - 要绷紧作风之弦,开展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3] - 要永葆感恩之心,严格遵守组织程序和执行组织人事纪律[3] - 要铭记贪欲之害,树立正确权力观,按规矩办事[3] 党组织要求 - 要坚持实干为要、创新为魂,用业绩说话、让人民评价[3] - 要驰而不息加强作风建设,提振精气神[3] - 要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3] - 要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铲除腐败滋生土壤[3]
2025暑期氛围夜生活型城市:白天是文化漫游夜晚才是高光时刻
新京报· 2025-07-22 11:18
那么,什么是"氛围夜生活型城市"?它不仅是有灯红酒绿的消费场景,更是城市文化、社交情绪与夜间体验的融 合产物。这些城市通常白天也很有看头——拥有厚重的人文资源、开放的城市格局和包容的文化气质——但一旦 夜幕降临,它们才真正释放出活力的核心。街头巷尾的灯光、开放式街区的音乐、宵夜摊旁的烟火、深夜酒馆的 人声鼎沸,这些构成了游客记忆中最有温度的片段。 当白天的高温让人难以出门,越来越多年轻人开始将旅行节奏向夜晚倾斜。2025年暑期,"夜生活"成为各大平台 上的关键词热搜,抖音、小红书上关于"夜市""深夜咖啡馆""城市灯光氛围感"的内容播放量屡创新高。白天打卡 文化地标,晚上转场夜市摊位,凌晨还要去Live House听一场演出——这类"昼静夜燃"的城市节奏,正在吸引大 量渴望"体验+社交+放松"的年轻游客。 最近几年,城市的旅游吸引力越来越不仅仅体现在景点数量或经济规模,尤其是对于年轻群体而言,城市自身蕴 含着一种独特的"情绪氛围"是更为重要的考虑因素。 本次报告中,我们在基于抖音及小红书平台上的评论内容情绪占比,进行聚类分析,将样本城市划分为六大"情绪 类型城市",每一类都有鲜明的指标特征和代表城市,以及对应的 ...
2025暑期清凉治愈型城市:当身体在避暑,心也在疗愈
新京报· 2025-07-22 11:09
暑期旅游市场趋势 - 连续高温天气叠加通勤压力促使游客偏好转向气候宜人、节奏缓慢的"清凉治愈型城市" [1] - 基于抖音及小红书评论情绪分析的六大城市情绪类型分类,包括"松弛出片型""氛围多元型"等,多数城市由两种以上情绪类型主导 [1] 清凉治愈型城市特征 - 核心特征为夏季清爽气候或独特避暑环境,叠加丰富人文底蕴提供精神享受 [4] - 典型代表贵阳夏季气温鲜超30摄氏度,融合苗侗风情与老城区市集 [4] - 大连因海洋性气候、欧式街区及老式电车成为北方避暑热门,强调"缓慢放松"体验 [4] 代表性城市案例分析 - 西安通过"城区文化游览+郊区山林降温"组合满足城市文明与自然接近的双重需求 [5] - 兰州凭借黄河景观、干燥凉爽气候及丝绸之路历史底蕴提供市井与文化的双重疗愈 [5] - 目标客群为文化爱好者与避暑度假者,尤其吸引家庭游客在夏季兼顾历史体验与气候舒适度 [5]
2025暑期网红潜力城市热度预测:谁是下一个“现象级爆款”
新京报· 2025-07-22 11:09
小城逆袭趋势 - "小城逆袭"成为中国暑期文旅市场最令人兴奋的趋势之一,如2023年贵州榕江"村超"、2024年许昌"胖东来"、阿勒泰电视剧效应 [1] - 2025年江苏城市足球联赛("苏超")为江苏各地带来巨大关注度和流量,推动旅游消费 [1] - 预测方法整合因子分析、聚类算法、复合指数评价和城市相似度评估,数据来源包括抖音搜索指数、视频投稿量、互动数据等 [1] 样本城市范围 - 预测分析样本沿用"新京报网红城市潜力报告"名单,不包含传统热门旅游城市(如三亚、丽江)和已走红城市(如洛阳、淄博) [2] - 样本包括年度旅游人次超1亿的"长红城市"和潜力城市,共100个,数据主要基于抖音平台内容维度 [2] 热门城市排名 - 威海领跑2025年暑期网红潜力城市榜单,美团旅行数据显示暑期文旅预订增速同比上涨38% [4] - 威海2025年6月抖音美食旅游类搜索量同比上涨103%,徐州因"苏超"概念带动酒店预订量同比翻倍 [5][6] - 其他上榜城市包括烟台、太原、温州、阜阳、宁波等,体现避暑游、高铁游、网络话题游等新动能 [6] 潜力城市特征 - 网红潜力城市呈现"增量爆发"特征,如威海搜索量同比增长103%,徐州因"苏超"事件关注度暴增 [7] - 内容生态依赖"爆款效应",如"苏超"赛事带火江苏城市,单个爆款传播效果显著但可持续性较弱 [8] - 发展路径需"弯道超车",如威海通过避暑旅居差异化定位,徐州将体育IP转化为旅游流量 [8][9] 行业趋势 - 暑期旅游新动能包括避暑生态游、高铁新线带动游、网络话题游、美食探店游等多股潮流 [6] - 中小城市通过特色亮点打造可跨入年游客过亿行列,避暑游和文化体验游"双轮驱动"增速领先 [6] - 网红潜力城市需通过精准定位、创新营销、差异化服务实现快速突破,展现更强不确定性和发展空间 [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