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

搜索文档
年轻人生活方式报告①|56%受访者为情感支持买单
新京报· 2025-07-23 09:56
年轻人消费趋势 - 情绪价值成为核心消费动因,2025年中国情绪消费市场预计突破2万亿元[5] - 99.9%受访者为情绪价值付费,56%愿为"情感支持"买单,26-30岁人群占比达61.6%[8] - 情绪消费占比结构变化显著:21%-30%区间占比增长近8个百分点至26.72%,6%-10%区间增长5.4个百分点至16.5%[11] 情绪消费细分领域 - 绿植家居与兴趣课程受青睐,18-25岁人群对绿植偏好达54%,26-30岁对兴趣课程偏好达50%[9] - 潮玩盲盒、演出现场、"漂亮饭"成仪式感消费,31-35岁人群在玩具周边和旅游度假占比最高[9] - 茶百道通过"日茶夜酒"模式及IP联名活动实现单日销量翻倍,情绪型产品如"草莓熊靴靴包"受成年消费者热捧[13] 社交模式变革 - 61.5%受访者通过工作发展"搭子",58.2%通过线下活动建立轻量社交关系[23] - 搭子文化呈现碎片化特征:58.8%偏爱有边界的团建活动,45.38%选择兴趣驱动的搭子关系[20] - 26-30岁人群在工作场景找搭子占比63.84%,31-35岁在线寻找搭子比例达42.79%[23][24] 生活方式与独立需求 - 52%受访者将稳定收入列为独立生活首要因素,58%重视独立居住空间[31] - 20-39岁独居人口2030年预计达4000万-7000万,占总数近五成[29] - 年轻人改造生活空间趋势显著:阳台种植、公共设施利用成为情绪调节新方式[28][29] 行业创新案例 - 茶百道融合非遗元素开设"探川觅饮"手作店,打造都市松弛感消费场景[13] - 秦皇岛北戴河度假村通过"沙滩艺术季"和低密度休闲体验实现情绪疗愈功能[14][15] - 游戏皮肤、直播互动成为低成本情绪价值获取路径,契合年轻群体消费偏好[6]
年轻人生活方式报告③|七成受访者为“影视IP”安排旅行
新京报· 2025-07-23 09:56
年轻人消费趋势 - 64%受访者选择购买本地农产品和有机食品,体现对"产地透明、安全健康"产品的青睐[2][8] - 二手平台交易、拒绝过度包装、重复利用可回收商品的占比均达五成以上[8] - 79%的Z世代和81%的千禧一代认为企业应提供更便利的可持续选项[5] - 环保行为在一线至县域分布均衡,县域在购买本地农产品(66.27%)和使用新能源交通工具(56.63%)上反超一线城市[9] 文旅产业变革 - 70.73%受访者会为影视/动漫/游戏内容安排旅行,其中23.48%经常打卡[17] - 宜宾"哪吒行宫"因《哪吒2》单日游客峰值达8000人次,接待量同比增300%[13] - 山西因《黑神话:悟空》搜索量飙升,"跟着悟空游山西"成爆款路线[13] - 30岁以下年轻游客占暑期出行人群56%,三线以下城市成"情绪型目的地"新爆点[19] 理财行为演变 - 64.05%受访者以储蓄为主要理财方式,股票/银行理财/保险占比均超50%[27] - 18-25岁群体对黄金偏好达46.37%,因其"安全感"与"投资门槛低"特性[27] - 新一代"理财三金"定义为货币基金、债券基金、黄金ETF,取代传统黄金饰品[24] - 宁波银行通过趣味信用卡产品、场景化分期优惠推动理财平民化[28] 消费理念升级 - "物尽其用"成为64%年轻人的生活哲学,可持续消费从口号变为日常选择[5][8] - 精算消费兴起:追求性价比与回报率,房产被纳入资产配置评估体系[23] - 社交平台成为理财启蒙新场景,理财App引入"梦想账户"等情绪化标签[28]
年轻人生活方式报告④|三大趋势:价值驱动、体验升级、AI助攻
新京报· 2025-07-23 09:56
年轻人消费行为转变 - 年轻人消费从"拥有"转向"参与"、从"功能"转向"情绪"、从"标签"转向"认同","复合价值""内容驱动""微情绪刺激""场景再造""文化内涵"成为购买决策关键因子 [5] - 56%受访者为"情感支持类"产品付费,18-25岁人群青睐绿植家居、兴趣课程等"自我投射型消费" [5] - 年轻人用"情绪价值"定义"刚需",用"AI助手"提升决策效率,用"搭子社交"重构人际连接,用"绿色可持续"实现生活与价值观的统一 [4] 情绪价值与文化认同驱动消费 - Labubu玩偶、现场演出、植物疗愈、树洞倾听等服务因满足个体情绪需求而走红 [5] - 黄金饰品市场中51%的25-34岁消费者将"工艺独特性"放在首位,"非遗工艺"与"文化认同"成为购买驱动力 [6] - 品牌需从"单点情绪价值"走向"多元文化身份"构建者以获取用户信任红利 [6] 体验经济升级 - 70%受访者曾为影视、动漫、游戏场景安排打卡旅行,"情绪IP+目的地"跨界联动重塑文旅市场 [7] - 酒店业态从"床位产品"向"文化载体"转型,如大堂变皮影剧场、早餐厅改扎染工坊,满足"打卡+共创+疗愈"复合需求 [7] - 年轻人在生活微场景中"自己创造意义",如写字楼变健身场、外卖袋改收纳袋、二手平台交易活跃 [7] AI技术重塑消费决策 - 50%的18-25岁人群已为AI工具付费,38%至少为1个AI平台付费 [8] - AI应用覆盖论文写作、报表生成、视频剪辑、旅行规划及陪伴对话,"一个人背后有一群AI"成为现实 [8] - 未来3-5年,"效率感+陪伴感+智能体验"的C端AI应用将成为年轻人消费时间和预算的新入口 [8]
浦东新区:坚决拥护市委决定
新京报· 2025-07-23 07:35
政治事件通报 - 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曾国东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市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1] - 浦东新区区委常委会召开会议通报该决定并强调坚决拥护市委和市纪委监委决定 [1] - 会议指出该事件体现反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的坚定决心以及市委贯彻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部署的坚决行动 [1] 党组织建设要求 - 会议要求各级党组织落实管党治党主体责任,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化机制 [2] - 强调领导干部需严于律己、严负其责、严管所辖,树立正确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 [2] - 提出净化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确保公正用权、依法用权、为民用权、廉洁用权 [2] 工作部署与作风建设 - 会议重申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落实浦东引领区建设使命任务 [2] - 要求保持改革创新激情,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推动"新蓝图"转化为"施工图"和"实景画" [2] - 部署开展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推进"作风建设年、学习提高年、支部建设年"专项工作 [2]
东城隆福寺园区二期预计9月开街
新京报· 2025-07-23 07:08
商圈升级与品牌引进 - 王府井商圈吸引极氪汽车全球旗舰店、小米汽车全国首家直营店落地,入选北京市第一批全球首发中心[1] - 东安市场转型升级为"国内首家买手制百货",引入600余个国际一线奢侈品牌、独立设计师品牌和高街潮牌[1] - 前门商圈引入福州茶企春伦北京首店,举办茉莉花茶文化推广季,打造"老字号+国潮"特色[2] - 隆福寺园区引入北京稻香村"零号寻宝馆"、开心麻花A99剧场、诺岸酒店北京首店等品牌,预计9月实现二期开街[2] 文旅融合与消费创新 - 王府井获评第二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1] - 前门之夜科技体验馆为北京中轴线植入科技赋能场景,天乐园戏楼推出国粹体验之旅[2] - "前门礼物"系列文创产品全新亮相,"前门大栅栏美好生活节"串联双街资源[2] - 隆福寺园区举办王者荣耀产品发布及北京大区决赛,开展艺术展和文创市集活动[2] 招商引资成果 - 五年累计入库项目1044个,其中外资项目177个占比17%,已落地项目705个[3] - 累计实现项目资金2329.6亿元人民币,新设外商投资企业199家[3] - 实际利用外资23亿美元,港铁(北京)投资有限公司完成注册登记,注册资本3000万美元[3] 产业发展方向 - 文化、金融、科技、医疗等领域多元融合发展[1] - 聚焦产业开放、园区开放、制度创新、项目落地等方面开展深入探索[3] - 全力打造京味文化消费标杆,构筑改革开放"北京样板"[2][3]
用AI翻译文学,是“降智”还是“风口”
新京报· 2025-07-22 21:51
AI翻译技术在出版行业的应用 - 独立出版社Bloodhound Books推出AI驱动的小说翻译服务"Globescribe.ai",旨在帮助作者和出版社将书籍推向更广泛读者群 [1] - 有声书平台Audible测试AI翻译服务,允许出版商将有声书翻译成其他语言,目标是实现"每一本书的每一种语言版本" [1] - AI翻译技术发展迅速,在出版行业引发分歧:部分从业者视为机遇,另一部分则担忧其负面影响 [1] 行业对AI翻译的争议 - 英国作家协会翻译协会主席批评生成式AI使用盗版书训练模型的行为,Meta公司被曝使用数百万本盗版书开发AI程序 [2] - 美国法院裁定Meta和Anthropic使用书籍训练AI属于"合理使用",引发对更严格监管的呼声 [2] - 翻译家指出AI翻译存在多重缺陷:无法理解上下文、语气和风格,导致语言贫乏化,且本质上不属于真正翻译 [2] AI翻译对从业者的实际影响 - AI翻译作品仍需人工译者检查,形成"后期编辑"工作模式,但这种方式反而降低译者效率 [2] - 译者反映从零开始翻译比修改AI生成的文本更高效,AI输出常被描述为"难以驾驭的文字泥块" [2] - 行业出现灰色地带:使用AI辅助翻译未被禁止,但直接生成内容被视为"检查电脑作业"而非创造性工作 [2]
新药获批,全国首张伐莫洛龙处方在京开出
新京报· 2025-07-22 19:13
治疗进展 - 创新治疗药物伐莫洛龙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神经内科实现临床应用 [1] - 这是该药物自获批进入中国市场后在全国医疗机构内开出的首张处方 [1] - 伐莫洛龙可延缓DMD疾病进展且副作用比糖皮质激素更低 [1][2] 疾病背景 - DMD是一种X染色体连锁隐性遗传疾病,主要发生于男孩 [1] - 全球平均每3500个新生男婴中就有一人罹患此病 [1] - 患儿通常在3岁左右步态异常明显,4-5岁后运动能力开始倒退,10-12岁丧失行走能力 [1] 药物特性 - 伐莫洛龙拥有抗炎作用但副作用比糖皮质激素小 [2] - 可以降低对儿童生长发育方面的负面影响 [2] - 伐莫洛龙口服混悬于2024年12月获国家药监局批准用于治疗四岁及以上DMD患者 [2] 临床案例 - 9岁患儿悠悠在5年前确诊DMD [1] - 之前通过糖皮质激素药物和康复训练控制病情 [1] - 4岁时开始服用泼尼松、地夫可特等糖皮质激素药物 [2]
北京中医医院新院区开工建设,规划床位1000张
新京报· 2025-07-22 19:05
新院区建设规划 - 北京中医医院新院区建设项目开工 规划床位1000张 计划2029年底竣工 将建设成为集临床、科研、教学、保健、中药研发于一体的现代化中医医院 [1] - 新院区位于北京市朝阳区豆各庄乡 总用地面积约8.67万平方米 总建筑面积约20.96万平方米 [1] - 项目被纳入北京"3个100"市重点工程 建成后将推动首都优质医疗卫生资源疏解和均衡布局 [1][2] 医院现状与发展 - 北京中医医院是北京唯一一所市属三级甲等中医医院 始建于1956年 现址位于东城区 长期处于超负荷运行状态 [1] - 新院区将作为主院区 承担临床诊疗、科研教学和研发攻关中心功能 实行"一院两址"模式 承担中医类国家医学中心、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等功能 [2] 建筑设计特色 - 新院区采用组团式布局 立体网络状医疗主街串联门诊、病房、科研、教学、行政等功能 [2] - 门诊医技区设置专病诊疗中心 实现中医诊断、检验检查和治疗功能高度耦合 提供一站式专病服务模式 [2] 区位交通优势 - 新院区距离东五环化工桥仅一公里 南侧紧邻京津高速 交通便利 [4] - 地下二层与轨道交通7号线黄厂站D口实现无缝接驳 患者可通过地铁直达医院 [4]
支持青年人才创新创业,石景山区设立2亿元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基金
新京报· 2025-07-22 19:05
基地一期项目可容纳100个青年创新创业团队 活动当天,青年人才创新创业基地一期在古城创业大厦投入使用。古城创业大厦位于石景山区核心区 域,总建筑面积7.7万平方米,地理位置优越,公交地铁网络发达,生活配套完善。 基地一期项目可容纳100个青年创新创业团队,并集成石景山区支持青年人才创新创业12条措施,着力 为入驻青年人才和团队解决启动资金短缺、办公成本高、资源对接难等制约创业青年的常见问题。 石景山区为人才创新创业提供万商青年公寓、晋元庄、泰然公寓等不同档次人才租赁住房3000余套,为 青年人才发放住房补贴,打造首钢国际人才社区,为外籍人才提供工作许可、居留"一站式"服务,为高 层次人才提供体检、就医、住房、子女教育等12类服务保障,实现人才"关键小事"速办的工作机制。 7月22日,石景山区青年人才创新创业发展大会暨青年人才创新创业基地一期启用活动举办。活动现 场,支持青年人才创新创业服务措施和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基金发布,青年人才创新创业基地一期揭牌, 首批青年人才及团队实现入驻,基地一期建设进入实质运营阶段。 活动现场,石景山区发布支持青年人才创新创业12条措施。其中提出,为开展科研项目的青年人才提供 最高每 ...
深圳金融成绩单出炉:信贷总量平稳增长 融资成本地位下行
新京报· 2025-07-22 18:51
深圳金融数据与政策 - 2025年6月末深圳市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4.16万亿元,较年初增长近6000亿元 [1] - 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9.85万亿元,较年初增长超3500亿元 [1] - 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向辖内释放资金614亿元 [2] 信贷结构与融资成本 - 科技贷款余额2.1万亿元,普惠小微贷款余额近2万亿元,绿色贷款余额1.3万亿元,数字经济产业贷款余额1.3万亿元,增速均高于同期各项贷款增速 [2] - 2025年6月深圳金融机构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2.85%,同比下降0.52个百分点 [2] - 深圳市用好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 [2] 债券市场发展 - 深圳地区推动9家科技型企业和股权投资机构发行科技创新债券14只,规模合计207.5亿元 [3] 跨境金融业务 - "跨境理财通"2.0落地后深圳银行新增个人投资者约3万名,跨境收付金额合计472亿元,占大湾区比重近五成 [4] - 深圳辖内超1700家企业参与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业务规模超1700亿美元 [4] - 支持外综服企业代办跨境电商出口收汇累计服务23.7万家企业,业务规模570.9亿美元 [4] - 支持银行凭交易电子信息办理跨境电商外汇业务累计服务商户1.4万家,业务规模13.3亿美元 [4] - 外贸新业态使用跨境人民币结算累计金额达1.3万亿元 [4] - 2025年上半年深圳跨境人民币收付金额27632.8亿元,同比增长24.3% [4] - 货物贸易跨境人民币收付金额5512.8亿元,同比增长12.5% [4] - 新增跨境人民币一般货物贸易"首办户"815户,相关跨境人民币收付金额44.3亿元 [4] 外籍人员支付 - 2025年1-6月外籍人员在深非现金支付交易8587.54万笔、118.1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9%、35% [5] - 外籍人员消费主要集中在商超购物和餐饮美食两大领域 [5] - 韩国、美国、新加坡位列深圳入境消费市场前三大客源国,合计贡献近三成消费额 [5] - 老挝、蒙古游客在深消费额同比分别激增150倍、23倍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