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

搜索文档
星网宇达实控人拟减持 去年亏损2亿前年定增募资6亿
中国经济网· 2025-07-10 14:43
股东减持计划 - 公司总经理、董事长、实际控制人迟家升计划减持不超过6,197,700股(占剔除回购账户后总股本的3%),其中集中竞价减持不超过2,065,900股(1%),大宗交易减持不超过4,131,800股(2%)[1] - 减持时间为2025年7月30日至2025年10月29日[1] - 迟家升当前持股48,661,568股(占总股本23.42%),与一致行动人李国盛合计持股82,228,933股(39.57%)[2]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4.23亿元,同比下降45.14%[2][3] - 2024年归母净利润-2.28亿元,同比下滑522.43%,扣非净利润-2.39亿元,同比下滑1,101.98%[2][3]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1.02亿元,同比恶化335.77%[2][3] 历史融资情况 - 2023年3月完成非公开发行15,835,312股,发行价37.89元/股,募集资金净额5.87亿元[3]
破发股燕东微两股东拟减持 上市募39.5亿中信建投保荐
中国经济网· 2025-07-10 14:41
股东减持计划 - 国家集成电路基金拟减持不超过12,028,941股,占公司总股本1%,减持方式为大宗交易或集中竞价,减持时间为公告披露后15个交易日起三个月内 [1] - 京国瑞拟减持不超过12,028,941股,占公司总股本1%,减持方式为大宗交易或集中竞价,减持时间为公告披露后15个交易日起三个月内 [1] - 减持价格按实施时市场价格确定,若期间发生送股、转增等事项,减持数量将相应调整 [1] 股东持股情况 - 国家集成电路基金当前持股101,023,382股,占总股本8.40%,股份来源为IPO前取得 [2] - 京国瑞当前持股98,154,235股,占总股本8.16%,股份来源为IPO前取得 [2] 公司上市及募资情况 - 公司于2022年12月16日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发行股票17,986.5617万股,发行价21.98元/股,保荐机构为中信建投证券 [2] - 实际募集资金净额375,651.34万元,较原计划少24,348.66万元,原计划募资400,000万元用于12吋集成电路生产线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 [2] - 发行费用总额19,693.29万元,其中中信建投证券获保荐及承销费用18,200.77万元 [2] 保荐机构跟投情况 - 中信建投投资有限公司跟投获配4,549,590股,占发行后总股本0.38%,限售期24个月 [3]
真爱美家实控人方拟减持 2021年上市近两年业绩连降
中国经济网· 2025-07-10 14:40
股东减持计划 - 控股股东一致行动人博信投资计划减持不超过4,320,000股,占总股本3%,减持时间为2025年7月31日至10月30日[1] - 博信投资当前持股16,686,000股,占总股本11.59%[1] - 控股股东真爱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93,020,400股,占总股本64.60%,减持后控制权不变[1] 股权结构 - 实际控制人为郑期中,一致行动人包括郑其明、郑扬、王天寿[2] - 郑期中与郑其明为兄弟关系,分别直接持有真爱集团65%股权和博信投资20%股权[2] - 刘元庆、刘忠庆为兄弟关系,分别持有博信投资20%和15%股权[2] 公司上市及募资 - 公司于2021年4月6日深交所主板上市,发行价18元/股,发行量2,500万股,募资总额4.5亿元[2] - 扣除发行费用后净募资3.75亿元,用于年产17,000吨数码环保功能性毛毯生产线项目[2] - 发行费用总计7,500万元,其中承销及保荐费用4,110.74万元[3]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9.79亿元、9.53亿元(-2.66%)、8.79亿元(-7.77%)[3][4] - 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5亿元、1.06亿元(-31.61%)、7579.55万元(-28.46%)[3][4] - 2022-2024年扣非净利润分别为1.08亿元、9165.83万元(-14.74%)、5930.36万元(-35.30%)[3][4] - 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1.34亿元,同比下滑20.41%[4]
破发股思林杰股东拟减持 2022IPO超募4亿国联民生保荐
中国经济网· 2025-07-10 14:36
股东减持计划 - 股东启创天瑞持有思林杰479.95万股,占总股本7.20%,均为IPO前股份且已于2023年3月14日解禁流通 [1] - 因资金需求,启创天瑞计划减持不超过200.01万股(占总股本3.00%),其中集中竞价减持不超过66.67万股(1.00%),大宗交易减持不超过133.34万股(2.00%) [1] - 减持窗口期为公告披露后15个交易日起3个月内,集中竞价减持需遵守90日内不超过1%的规则 [1] IPO及募资情况 - 思林杰于2022年3月14日科创板上市,发行1667万股,发行价65.65元/股,保荐机构为民生证券(现国联民生证券) [2] - 实际募资总额10.94亿元,净额9.75亿元,超募4.18亿元(原计划募资5.57亿元) [2] - 募资用途包括嵌入式智能仪器模块扩产、研发中心建设及补充运营资金 [2] - 当前股价处于破发状态 [2][2] 发行费用及战略配售 - 发行费用总额1.19亿元,其中民生证券获承销保荐费9302.28万元 [3] - 战略配售由民生投资跟投66.68万股(4%比例),认购金额4377.54万元,锁定期24个月 [3]
南京公用连3年扣非不足0.5亿 买宇谷科技股权改用现金
中国经济网· 2025-07-10 14:29
交易结构调整 - 公司将原定的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方案调整为纯现金方式购买宇谷科技68%股权 [1] - 调整原因包括维护股东利益、加快交易进程、提高效率及降低成本,综合考虑战略规划、资本市场环境及各方诉求 [2] - 交易尚处预案阶段,现金购买方案无需提交股东会审议 [2] 标的公司及交易细节 - 原计划通过发行股份及现金向刘爱明等22名交易方收购宇谷科技68%股权,并配套募资 [1] - 调整后交易需待审计评估完成后提交董事会审议,不构成重大资产重组或重组上市 [1][2]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65.69亿元,同比增长41.83%,净利润0.46亿元,同比扭亏(2023年亏损0.90亿元) [3][4]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20.43亿元,同比增长36.20%,净利润0.33亿元,同比飙升544.26% [4] - 经营活动现金流显著改善:2025年一季度净流入7.58亿元,同比增加344.16%(2024年同期净流出3.10亿元) [4] 历史财务数据 - 2022-2024年营收波动明显:71.13亿元→46.32亿元→65.69亿元,扣非净利润0.48亿元→-1.06亿元→0.48亿元 [3][4] - 2023年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异常高企达30.23亿元,2024年回落至6.05亿元 [3]
德明利上半年预亏现金流连负 上市3年2募资共15.2亿元
中国经济网· 2025-07-10 14:27
业绩预告 - 2025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亏损8,000万元至12,000万元,上年同期盈利38,764.72万元,同比减少120.64%-130.96% [1][2]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预计亏损8,450万元至12,450万元,上年同期盈利36,997.57万元,同比减少122.84%-133.65% [1][2] - 营业收入预计380,000万元至420,00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4.63%-93.01% [1][2] - 基本每股收益预计亏损0.49元/股至0.74元/股,上年同期盈利2.63元/股 [2] 业绩变动原因 - 业绩承压主要受行业周期波动、市场需求结构性调整及阶段性成本压力影响 [2] - 业务规模快速扩张导致期间费用持续增加 [2] - 研发费用同比大幅增加50%,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约13,000万元,上年同期为8,664.06万元 [2] 历史财务数据 - 2022-2024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3.31亿元、-10.15亿元、-12.63亿元 [3] - 2024年营业收入47.73亿元,同比增长168.7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51亿元,同比增长1,302.30% [4] - 2024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3.03亿元,同比增长1,926.54% [4] 募资情况 - 2022年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5.31亿元,募集资金净额4.56亿元 [5] - 2024年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9.90亿元,募集资金净额9.72亿元 [5][6] - 上市以来两次募资合计15.20亿元 [7]
科兴制药控股股东半月套现2.21亿元 2020年上市募11亿
中国经济网· 2025-07-10 14:25
股东减持计划完成 - 公司控股股东科益医药通过集中竞价及大宗交易方式减持公司股份5,989,200股,占公司总股本的3.00%,减持价格区间为32.84至48.37元/股,减持总金额为220,985,146.98元 [1][2] - 减持期间为2025年6月26日至2025年7月9日,其中集中竞价减持1,996,400股,大宗交易减持3,992,800股 [2] - 减持完成后,科益医药持股数量降至125,789,147股,持股比例从66.01%降至63.01% [2][3] 公司首次公开发行情况 - 公司于2020年12月14日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发行股票数量为49,675,300股,发行价格为22.33元/股,募集资金总额为11.09亿元,实际募集资金净额为9.95亿元 [3] - 公司原计划募资17.05亿元,实际募资净额比原拟募资额少7.10亿元,募集资金拟用于药物生产基地改扩建、研发中心升级、信息管理系统升级及补充流动资金 [3] - 首次公开发行费用总额为1.15亿元,其中保荐及承销费用为9,385.58万元 [3] 减持影响说明 - 本次权益变动为科益医药履行此前披露的减持计划所致,不触及要约收购 [2] - 权益变动不会导致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发生变化,也不会对公司治理结构及未来持续经营产生重大影响 [2]
四川广汉倾情援彝打造新时代区域合作“升级版”
中国经济网· 2025-07-10 14:25
产业帮扶模式 - 以产业共同体建设为导向,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激发联农带农机制活力,投入帮扶资金1236万元实施6个产业项目 [1] - 在种植端投入230万元发展1200亩百香果产业园,采用"培训增能+分红激励"机制,实现年产量2000吨,公司营收1000余万元,村集体增收67.3万元(同比+42.9%),农户增收51万元(同比+27.5%) [1] - 在养殖端投入110万元发展高山绵羊养殖,促农增收27万元(同比+70%),带动村集体增收38.2万元(同比+66%) [2] 产业链建设 - 投入380万元建设脐橙分拣中心,带动585户2100余人规模种植,达到省级产业园标准,通过"分拣+仓储+电商"模式提升产业链韧性 [2] - 采用"总部+基地+两地仓"模式延伸产业链,招引企业落地实现产值200余万元,推动产业从种植向深加工、流通、服务全链条延伸 [2] - 聚焦白魔芋、乌洋芋等特色产业,招引加工企业合作转移重点项目入园,培育县域经济生态链 [2] 产销协同机制 - 建立"农户+合作社+保底托管统销"模式,共建3800亩青花椒基地,户均年增收2.5万元,引导10余家企业对接青花椒产业 [3] - 发挥广汉市"火锅食材之都"和金阳县"青花椒第一县"优势,推动"特色+特需"产业对接,搭建线上线下双平台促进产销协同 [3] - 形成"订单式"合作模式,促进金阳农产品出山和广汉品质入市,打造产业协作新样板 [3]
《婴幼儿轻松喂养实用解决方案》发布 多方共探轻松喂养新方式
中国经济网· 2025-07-10 11:36
王惠珊主任对该手册的内容进行了全面解读。手册围绕0-36月龄宝宝的生长发育特点、科学的喂养 方法、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案,以发育科学为基础、问题解决为导向、工具适配为支撑,构建了"生理特 征—喂养方案—实践难题—工具辅助"的闭环体系。她指出,喂养不仅仅是给予宝宝食物的过程,更是 传递关爱的时刻。家长们在喂养过程中,要学会倾听宝宝身体发出的信号,理解宝宝成长速度和发展需 求的不同。 在圆桌环节,家长代表与李荣萍、张思莱、黄建展开对话。专家们就家长代表提出的"婴幼儿生长 发育黄金期""隔代育儿观念调和""个体化喂养方案制定"等议题以及有关日常喂养中的高频问题展开探 讨,回应家长关切。 中国经济网北京7月10日讯(记者 刘芃)近日,"轻松喂养新方式专家交流会暨《婴幼儿轻松喂养实用 解决方案》科普手册发布仪式"在北京举行。本次会议汇集了儿童保健、儿童营养等方面的权威专家、 行业代表及家长代表,聚焦0-36月龄宝宝的喂养问题,通过政策解读、发布仪式、圆桌论坛等形式见证 《婴幼儿轻松喂养实用解决方案》的正式发布。 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新家庭养育计划项目办负责人、中国妇幼健康研究会婴幼儿养育照护专委会 秘书长王立华首先发表致辞 ...
文化和旅游部:对旅游消费中强迫购物将保持“零容忍”
中国经济网· 2025-07-10 11:35
行业整治行动 - 文旅部联合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印发《关于整治强迫购物促进旅游市场健康发展的通知》,开展为期一年的专项整治工作,对旅游市场中存在的强迫购物问题开展全链条治理 [1] - 通过明察暗访工作,发布旅游市场中强制消费问题典型案例,对强迫购物等违法违规行为形成高压严打态势 [1] - 统筹推进客源地与目的地同步治理,线上线下同步整顿,行政处罚、刑事处罚、失信惩戒有效衔接 [2] - 加强智慧监管应用,发挥信用监管作用,推动监管关口前移 [2] - 加大对旅游经营者及从业人员的信用管理,对失信主体依法实行禁业等惩戒措施 [2] 重点整治对象 - 紧盯旅游购物活动集中区域,以旅行社、旅游购物店、导游、在线旅游经营者等为重点开展整治工作 [2] - 旅行社方面重点整治未经许可经营旅行社业务、以低于旅游成本的价格诱骗游客并通过安排购物获取回扣等违法违规行为 [2] - 旅游购物店方面重点整治误导游客消费,推销高价低质商品,利用虚假优惠折价进行价格欺诈,将旅游购物店包装成旅游景点列入旅游行程安排等违法违规行为 [2] - 导游方面重点整治诱导、强迫游客消费,未取得导游证从事导游活动以及未接受旅行社委派私自承揽导游和领队业务等违法违规行为 [2] - 在线旅游经营者方面重点整治通过互联网发布低于旅游成本价格的旅游产品,诱导游客平台外交易、违规收取定金,无证人员通过互联网违规承揽导游业务等违法违规行为 [2] 执法措施 - 联合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重点对未经许可经营旅行社业务、无证从事导游服务,以及涉及虚假广告、虚假宣传、价格欺诈、强迫交易等违法违规行为依法进行查处并严厉打击 [3] - 保持"零容忍"态度,聚焦旅游购物活动集中的重点区域,紧盯旅行社、旅游购物店等重点环节 [3] - 对群众反映集中的问题坚持露头就打,发现一起、处理一起,对违法违规行为形成有力震慑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