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章经
搜索文档
以人为本——全职及实习生招聘 | 42章经
42章经· 2025-03-10 04:53
业务模式 - 公司业务核心围绕"找到最优秀的人并与其建立关系"展开,通过媒体、播客、活动、融资支持、投资等多种形式与优秀人才互动[1] - 媒体业务不追逐热点,专注于为优秀人才提供发声平台,依靠人的质量驱动内容质量[1] - 业务逻辑强调人的价值优先,认为优秀人才能够穿越周期并解决各类问题[1] 人才筛选标准 - 候选人需具备对行业(一级市场或AI领域)的真诚热爱,视热爱为优秀的基础条件[1] - 要求外向型社交能力或内向者主动社交意愿,强调线下交流对机会获取的关键作用[2] - 需兼具深度思考能力与持续学习习惯,避免无效社交[2] - 重视对人的研究兴趣,要求具备快速识别群体中优秀个体的洞察力[2] - 运营思维被列为必备能力,强调目标管理、资源杠杆运用等系统性方法[2] - 要求成熟度与自我认知,明确个人需求并理解他人需求[2] - 语言表达被视为核心能力,突出沟通效率的价值[2] - 接受多元化上进动机(金钱/面子/生活压力等)[3] 业务现状与机会 - 已建立国内顶级AI播客与AI创始人社群[3] - 通过FA服务与直接投资覆盖大量优秀AI创始人[3] - 开放媒体/社群/FA/投资等多元业务合作,提供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待遇[3] - 北京地区候选人优先考虑,接受非传统应聘渠道联系[3]
硅谷顶尖孵化器奇遇 | 42章经
42章经· 2025-03-09 20:53
孵化器特色 - HF0 强调“container”概念,提供 12 周全身心投入工作的容器氛围,让创业者专注公司增长[7][8][11] - 植入信念感,用严苛筛选聚集优秀创业者,以最新方法论和先进案例启发创业者相信增长可能[13][17] - 有每周一的 demo dinner 和每周二的 weekly check - in 活动,前者带来社交压力,后者梳理 12 周 KPI 并强调量化[22][24] - 安排大量 office hour 让团队与硅谷大佬一对一交流,每周五有 family dinner 类似聚会[32][33] 增长实践 - 第六周通过穷举增长招数,尝试提高会员费一倍,日收入翻倍,后续每 1.5 周约有一次收入翻倍,最终 3 个月收入涨 10 倍[42][43][53] - 优化定价模型,取消试用、月卡等,带来至少三四倍增长[57] - 借鉴 Blake Anderson 经验打造联系 KOL 的 SOP,成为增长核心支柱之一[61][62] - 投放 KOL 高转化率视频做付费广告,ROI 达 2 倍,升级产品功能并挖掘老用户价值[63] 行业观察 - 美国投资人强调把事情做简单,安排流程化,提问与中国投资人有相似之处[68] - 美国机构投资中国团队需确认诸多风险,建议中国创业者多在美国社交增加信任[70][72] - 坚信 AI 产品化大有可为,简单朴素的产品化将回归主流,产品化细节可形成壁垒[76][79][80]
以人为本——全职及实习生招聘 | 42章经
42章经· 2025-03-09 20:53
业务模式 - 公司业务核心围绕"找到最优秀的人并与其建立关系"展开,通过媒体、播客、活动、FA及投资等多种形式与优秀人才互动 [3] - 媒体内容不追逐热点,专注于为优秀人才提供发声平台,强调优质人才自然产出优质内容 [3] - 业务驱动逻辑为深度链接行业顶尖人才,包括为其提供融资支持、直接投资及资源整合服务 [3] 人才筛选标准 - 候选人需具备对行业(一级市场或AI领域)的真诚热爱,热爱被视为优秀的基础条件 [3] - 要求候选人具备社交能力(倾向外向型或能为内向需求主动社交),线下互动被视为拓展机会的关键途径 [3] - 强调深度思考能力与持续学习习惯,避免社交表面化,需通过自我提升获得优秀人才认可 [3] - 重视对人性的研究兴趣,需具备快速识别优秀个体及分析行为背后信息的能力 [3] - 需具备运营思维,能够系统性利用资源杠杆提升效率,而非机械执行 [3] - 要求成熟度或早熟特质,明确自身及他人需求 [3] - 语言表达能力被视为高效杠杆,需能清晰面向目标对象传递信息 [4] - 接受多元上进心驱动(如金钱、面子或生活压力) [4] 业务现状与资源 - 公司已建立国内顶级AI播客及AI创始人社群,通过FA和投资服务大量优秀AI领域创始人 [4] - 提供跨业务线机会(媒体/社群/FA/投资),岗位无固定职级但需高度契合公司理念 [4] - 承诺提供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薪酬待遇,并可作为进入AI领域的跳板资源 [4] 招聘信息 - 优先考虑北京base候选人,简历投递邮箱为kaiqu@42zhj.com,亦接受通过微信直接联系 [4]
为什么我们对 25 年 AI 极度乐观?| 42章经
42章经· 2025-01-06 05:54
AI市场发展回顾与展望 - 23年AI市场爆发初期,互联网从业者和美元基金迅速涌入,投资焦点集中在大模型公司,OpenAI背景人才备受追捧 [1] - 24年上半年一级市场跌至十年最低谷,大模型公司热度消退,Pre Training模式被质疑,具身智能成为新投资关键词 [2] - 24年9月后市场出现三大变化:融资复苏、多模态模型能力突破(图片/语音/视频生成达GPT-3水平)、AI创二代创始人涌现 [3] 技术演进趋势 - 大模型呈现四大趋势:基础设施化、开源快于闭源、多模型混合方案受青睐、产品价值高于技术 [2] - 多模态进展超预期,视频和3D模型发展速度显著快于语言模型,推理模型o1推动Agent落地 [3] - AI Native产品形态可能通过多模态实现突破,NotebookLM展示跨模态内容组织新范式 [13][14] 投资与创业格局 - 25年市场两极分化加剧:美元基金聚焦出海,人民币基金侧重硬科技/国产替代,初创公司首轮估值达3000-5000万美金 [4][5] - 应用落地成为共识方向,生产力工具类产品主导市场,20-30家应用公司估值超5000万美金,头部ARR达1000万美金 [2][6] - 创始人画像迭代:从互联网转型者变为AI创二代(大厂AI负责人/创业公司联创),认知水平和商业模式显著升级 [3] 商业模式变革 - Prosumer(小B大C)模式验证成功:兼具C端传播属性和B端付费能力,预计25年将出现千万美金ARR公司 [6] - Agent商业模式可能颠覆SaaS:按结果付费替代订阅制,销售体系重构,新创企业比现存SaaS公司更具转型优势 [7][8][9] - Perplexity案例显示搜索平台可能演变为任务完成型Agent,成为AI时代核心入口 [12] 未来重点方向 - Agent领域三大机会:2B场景落地、存量SaaS公司AI化、新商业模式创业公司反攻 [11] - 多模态潜在突破点:视频作为内容输出终局、用户从被动接收转向参与式消费、生产关系变革 [15] - 技术-商业协同效应:AI理解能力+多模态组织将重塑产品形态,如NotebookLM的交互式对话设计 [13][14]
为什么我们对 25 年 AI 极度乐观?| 42章经
42章经· 2025-01-05 21:54
市场趋势与行业动态 - 2023 年 AI 创业投资关键词是大模型,2024 年是具身智能,2025 年将是应用落地[2][4] - 2024 年 9 月后融资市场复苏,各种模态模型能力加强,创始人画像改变,市场进步将延续到 2025 年[4] - 2025 年市场环境将进一步变好,但会更加两极分化,资本方向上美元基金和人民币基金分化,创业融资更倾向背景好的人[4] 投资机会与潜在风险 - 2025 年看好应用落地方向,尤其是生产力工具类产品,预计会出现一批千万美金 ARR 的创业公司[4] - 2025 年看好 Agent 和多模态方向,Agent 主要在 2B 领域落地,新商业模式的 Agent 创业公司将冒头反攻现存 SaaS 企业[4][5] - 多模态可能藏着 AI Native 的答案,未来产品组织形态和使用逻辑可能彻底变化[7] 公司财务表现 - 当下市场约 20 - 30 家应用类公司估值超 5000 万美金,多数应用公司 ARR 年收入为 0,少数找到 PMF 的达 100 万美金 ARR,极少数头部项目达 1000 万美金 ARR[2] 技术发展趋势 - 大模型逐渐成为基础设施,开源进展速度超闭源,实际应用落地偏向多模型混合方案[3] - 推理模型能力提升解锁 Agent 可能性,未来各专业人群、垂直领域都有 Agent 机会[4] 商业模式分析 - Agent 若按结果付费,将对现有 SaaS 公司和模式产生颠覆式变化,销售人员管理和组织模式也会改变[5]
2024 文章、播客合集|42章经
42章经· 2024-12-28 21:31
内容产出与用户增长 - 2024年更新22期播客和12篇文章,播客订阅数从2万增长至7万,单期平均播放量从1.7万提升至2.5万[2] - 3次获得小宇宙首页推荐,在垂直领域获得广泛支持与共鸣[2][3] AI行业趋势与市场动态 - 2024年AI市场关键词转向PMF(产品市场契合),初创公司探索AI商业化路径[26] - 比特币价格从4万美元涨至10万美元,5年内或仍有5倍涨幅空间[21][22][23] - AI硬件成为热门赛道,消费电子领域涌现新玩家[58] - 2B AI应用预计在2024年迎来爆发,AI Agent创业公司取得早期成果[56] 头部公司及产品分析 - 英伟达的战略布局存在阳谋与破绽,其行业地位面临新挑战[65] - CharacterAI被收购反映市场决定论对创业公司命运的影响[74] - FlowGPT成为全球最大Prompt平台,月活数百万,获千万美元融资[68] - EVE AI陪伴产品通过宣传片实现B站百万播放量,逆势获得高关注[30] - AnswerAI一年内跃居北美Top1 AI教育产品,出海策略成效显著[36] 技术演进与商业化实践 - AI Coding赛道爆发,Cursor等产品推动编程效率革命[51] - AI音乐创作工具Suno解锁被低估的市场想象空间[71] - Post Training技术在美国头部AI公司中形成最佳实践[42] - 大厂AI应用案例显示获客转化率提升超100%[45] - 个人模型被视为AI时代核心,可能成为下一代"个人计算机"[62] 行业领袖观点 - 创新工场汪华提出AI三阶段发展论,类比移动互联网演进路径[54] - 德扑世界冠军Ricky Mao用博弈论解读现实决策,提出"通胀是人生大小盲"[17][18] - 光年之外产品负责人Hidecloud定义顶级AI产品经理标准[10][11] - 绿洲资本张津剑从频率视角解析世界变化本质[6]
用绝对理性应对世界的波动 | 42章经
42章经· 2024-12-22 21:38
德扑核心素养 - 绝对理性:需要获取足够多专业知识和信息来对抗情绪干扰 察觉心理波动并及时调整 资金管理保守 锦标赛投入不超过可支配资金0.5% 常规桌不超过3% [3][4] - 识人能力:通过建立行为基准线分析对手偏移 利用外在信息建模 对非职业玩家判断准确率可达五六成 关注对手亮牌和动作频率统计 [5][6] - 概率掌握:需记忆基础牌型胜率表 但实际博弈中需结合对手范围判断 概率只是入门基础 最终取决于人与人之间的博弈 [7] 高手特质 - 定量分析能力:研究玩家池倾向性 针对不同特征做出相应偏移 建模速度快且准确度高 [6] - 认知与心态:对世界的认知决定长期表现 避免胜者心态 警惕"一场比赛毁一个冠军"现象 约1/3 WSOP主赛冠军水平一般 [7] - 策略执行:采取激进策略需基于情境判断 动作成功率由客观概率决定 不应过度关注单次结果 [9] 投资与德扑共通点 - 资金管理:将有限资源集中在最佳机会上 避免因通胀压力盲目出手 坚持自己理解的领域 [10] - 认知偏差:警惕"爱上自己手牌"的心理 避免高估单次机会重要性 保持对自己真实水平的清醒认知 [7][9] - 策略选择:被动策略在高水平对局中也可能有效 关键在于根据对手特征灵活调整 [9] 行业发展趋势 - 趋同化现象:顶级牌手风格日益接近AI 类似围棋领域被AI影响后的发展路径 [10] - 技术革新:AI可能改变传统德扑生态 促使从业者转型或调整策略 [10] - 人才结构:存在依靠运气获得成功的案例 但长期发展仍需扎实基本功和持续学习 [7]
我在 Character.ai 做 Post Training|42章经
42章经· 2024-11-24 22:09
CharacterAI的核心优势 - 全自研模型带来性能优势 可自由调整预训练语料比例以优化对话效果 [3] - 技术团队将推理成本压缩至同参数量模型的1% 支撑千万级免费用户 [3] - 用户偏好对齐高效 建立从数据反馈到模型迭代的闭环 [3] - 当前核心用户日均使用时长2小时 月活2000万(年增100%) 预计明年月活达3000万 [3] Post Training技术实践 - SFT阶段使用精挑细选的高质量人类对话数据 与预训练数据质量差异显著 [4] - RLHF通过奖励模型模拟教师批改 DPO直接利用用户偏好数据简化流程 [4] - 数据与产出形式需高度一致 如将万字同人文拆解为50段对话格式 [5] - 通过预生成回复/光标动画/双模型搭配将语音延迟从2秒压缩至0.5秒内 [5] 模型迭代方法论 - 建立高频测试机制 包括优化评估集/AB测试/数据回流/管线健壮性 [5] - 通过用户对话次数/时长/留存等数据评估迭代效果 关注细分用户变化 [5] - 涌现出"提问式回避"等行为特征 模型自主规避敏感话题延长对话轮次 [5] 行业发展趋势 - 多模型混用成为主流 如OpenAI不同任务采用差异化模型组合 [6] - 硅谷关注点转向推理优化 如entropix项目探索模型自信度调节机制 [6] - 产品端聚焦多模态变现 算法端追求o1式突破 期待Agent交互场景 [6] - 一级市场投资更趋务实 从技术叙事转向商业模式验证 [6] 人才与组织观察 - Post Training人才供需失衡 相关岗位面试强调实战解题思路 [6] - 初创公司普遍存在自驱型加班现象 工程师主动参与用户问题处理 [6] - 硅谷华人技术群体影响力提升 核心岗位占比显著增加 [6]
活动报名:硅谷 AI 打工人分享|42章经
42章经· 2024-11-24 22:09
硅谷AI行业观察 - 嘉宾Ted作为C AI早期员工提供了一线实践认知 包括Post Training最佳实践和AI行业观察 [2] - Ted拥有8年硅谷大厂经验 曾在Meta Google Apple Roblox担任Staff Engineer 代表硅谷顶级技术实践水平 [2][4] 技术专家背景 - 嘉宾具备16年美国工作经验 其中8年专注硅谷头部科技公司技术岗位 [2] - 职业经历覆盖Meta Apple Google Roblox四家标志性科技企业 技术背景具有行业代表性 [4] 活动信息 - 活动形式为线上AMA 设置50元/人收费门槛 规模控制在100人以保证交流质量 [6] - 内容包含Ted个人技术实践分享与自由交流环节 由42章经创始人曲凯主持 [5][6] 注:文档3为空文档 未提供有效信息
活动报名:寻找 AI PMF
42章经· 2024-09-28 22:05
核心观点 - Albert是过去十年中最优秀的产品经理和创始人之一 其创业经历包括社交产品 AI领域 并成功打造多款千万级用户爆款产品[2] - Albert对AI领域持乐观态度 已观察到多个AI产品达到PMF(产品市场契合) 其寻找创业机会的方法论值得深入探讨[2] - 公司将举办小型私密活动 邀请Albert分享AI创业心得 PMF寻找方法 活动规模控制在50人以内 优先考虑AI工程师参与者[2] 行业与公司动态 - Albert的创业历程包括社交产品开发(被字节收购后负责内涵段子) 二次创业推出66键盘 音遇等爆款产品 2023年入局AI领域[2] - 美团光年之外为活动提供场地支持 显示行业资源协作趋势[3] 产品与市场策略 - Albert历史上所有产品均实现"上线即爆" 核心在于精准市场洞察与本质问题思考能力[2] - 当前AI领域已出现多个PMF案例 具体细节未公开 但Albert将在活动中分享相关方法论[2] 活动信息 - 活动时间定于10月8日晚 地点在北京望京 采用邀请制 规模限制50人 侧重AI工程师群体参与[2] - 活动内容聚焦AI创业机会挖掘 PMF验证方法 以及Albert的产品思维体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