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章经

搜索文档
以人为本——全职及实习生招聘 | 42章经
42章经· 2025-03-10 04:53
42章经的这些年的业务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 这么多年来,我们越来越坚定从人出发,以人为本的业务模式。因为我们坚信最优秀的人会穿越周期,让一切 问题都变得不是问题(vice versa),我们也觉得和最优秀的人打交道,用各种形式和他们产生关系是能带来 最大愉悦感的工作方式。 比如我们的媒体不追热点、不做预采、不列提纲,就是找到最好的人,给他们发声的平台,因为好的人自然能 产出好的内容。 当我们聊到一个很好的人的时候,我们可以请他来做一期播客,也可以请他来参加一场活动,也可以帮他融 资,也可以用真金白银投资支持他,并帮他解决各种问题,和他一起成长。 所以我们的一切业务都是以"找到最优秀的人,并和他产生关系"来驱动的。 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工作是每天和不同的聪明人聊天更让人开心呢? 当然,这也给我们的招聘带来很大的问题,比如如何能找到这样的人?如何能分辨这样的人?如何能让他认可 并让他愿意和我们产生关系?如何能真的为已经很优秀的人创造价值?这些似乎都是作为一个第三方个体很难 达成的事情。 好在,我们已经塑造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我们也有一套很好的机制来帮助你完成这件事。只要你: 2)愿意社交,是个 e 人,或者至 ...
硅谷顶尖孵化器奇遇 | 42章经
42章经· 2025-03-09 20:53
孵化器特色 - HF0 强调“container”概念,提供 12 周全身心投入工作的容器氛围,让创业者专注公司增长[7][8][11] - 植入信念感,用严苛筛选聚集优秀创业者,以最新方法论和先进案例启发创业者相信增长可能[13][17] - 有每周一的 demo dinner 和每周二的 weekly check - in 活动,前者带来社交压力,后者梳理 12 周 KPI 并强调量化[22][24] - 安排大量 office hour 让团队与硅谷大佬一对一交流,每周五有 family dinner 类似聚会[32][33] 增长实践 - 第六周通过穷举增长招数,尝试提高会员费一倍,日收入翻倍,后续每 1.5 周约有一次收入翻倍,最终 3 个月收入涨 10 倍[42][43][53] - 优化定价模型,取消试用、月卡等,带来至少三四倍增长[57] - 借鉴 Blake Anderson 经验打造联系 KOL 的 SOP,成为增长核心支柱之一[61][62] - 投放 KOL 高转化率视频做付费广告,ROI 达 2 倍,升级产品功能并挖掘老用户价值[63] 行业观察 - 美国投资人强调把事情做简单,安排流程化,提问与中国投资人有相似之处[68] - 美国机构投资中国团队需确认诸多风险,建议中国创业者多在美国社交增加信任[70][72] - 坚信 AI 产品化大有可为,简单朴素的产品化将回归主流,产品化细节可形成壁垒[76][79][80]
以人为本——全职及实习生招聘 | 42章经
42章经· 2025-03-09 20:53
好在,我们已经塑造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我们也有一套很好的机制来帮助你完成这件事。只要你: 1)和我们一样真心热爱这个行业(不管是一级市场还是 AI),热爱和最优秀的人打交道,因为我一 直认为热爱是优秀的基础。只有热爱才会让你愿意时刻想着某件事,才会开心的付出比别人更多的 时间,才会有明确的目标,才能让身边的一切都成为你的助力。 2)愿意社交,是个 e 人,或者至少能够为 i 做 e,多走到线下,多和人交流是拓展人生宽度的很好 的方式,作为一个 i 人,不得不说 e 人在某些时候是有更大的优势的,毕竟人类是一种群居生物, 毕竟很多机会就在一场不经意的对话间发生。 3)有深度思考能力,只是社交会沦为社交的奴隶,并且哪怕接触到好的人也难以得到对方的认可, 所以社交之外,一定要辅以思考和学习的习惯。让自身变得更优秀,是接近并获得优秀的人认可的 最好方式。 当我们聊到一个很好的人的时候,我们可以请他来做一期播客,也可以请他来参加一场活动,也可 以帮他融资,也可以用真金白银投资支持他,并帮他解决各种问题,和他一起成长。 所以我们的一切业务都是以"找到最优秀的人,并和他产生关系"来驱动的。 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工作是每天和不同 ...
为什么我们对 25 年 AI 极度乐观?| 42章经
42章经· 2025-01-06 05:54
我对当下的 AI 市场和明年的发展都极度乐观,明年肯定是个 AI 大年,我发现市场太悲观了,这就是我拖 延了两周,最后决定一定要做这期内容的原因。 来,我们直入主题,先来看这两年 AI 发生了什么。 23 年,AI 来了,很多互联网人和美元基金就直接冲了,因为不管从什么角度看,AI 这波都和大家熟悉的互 联网那波机会太像了,而且天下其实已经苦互联网人久已,从 15 年以后大机会其实就不多了,18 年以后更 是几乎没有,我记得过去两年涨起来的到千万日活的产品可能也就是番茄小说等极少数的几个。 那互联网人发现我练成一身武功绝学,江湖却没了,这怎么能忍? 然后市场做了个判断,AI 是不是大机会?肯定是,是什么量级先不说,是对标电、互联网还是云也先不 管,但这里又有个判断,就是 AI 肯定还在早期,所以很多人有个结论,说 AI 要先投技术背景的人,所以 像清华的教授都被撸了一遍,然后 23 年最多的钱就都流向了大模型公司,很少量的钱流向了做中间层和应 用的公司。23 年的时候,但凡你是从 OpenAI 出来的,都像是神坛上的人,大家到美国去学习也是千方百 计拼谁能约到个 OpenAI 的人聊聊。 那冲的结果怎么样呢? ...
为什么我们对 25 年 AI 极度乐观?| 42章经
42章经· 2025-01-05 21:54
市场趋势与行业动态 - 2023 年 AI 创业投资关键词是大模型,2024 年是具身智能,2025 年将是应用落地[2][4] - 2024 年 9 月后融资市场复苏,各种模态模型能力加强,创始人画像改变,市场进步将延续到 2025 年[4] - 2025 年市场环境将进一步变好,但会更加两极分化,资本方向上美元基金和人民币基金分化,创业融资更倾向背景好的人[4] 投资机会与潜在风险 - 2025 年看好应用落地方向,尤其是生产力工具类产品,预计会出现一批千万美金 ARR 的创业公司[4] - 2025 年看好 Agent 和多模态方向,Agent 主要在 2B 领域落地,新商业模式的 Agent 创业公司将冒头反攻现存 SaaS 企业[4][5] - 多模态可能藏着 AI Native 的答案,未来产品组织形态和使用逻辑可能彻底变化[7] 公司财务表现 - 当下市场约 20 - 30 家应用类公司估值超 5000 万美金,多数应用公司 ARR 年收入为 0,少数找到 PMF 的达 100 万美金 ARR,极少数头部项目达 1000 万美金 ARR[2] 技术发展趋势 - 大模型逐渐成为基础设施,开源进展速度超闭源,实际应用落地偏向多模型混合方案[3] - 推理模型能力提升解锁 Agent 可能性,未来各专业人群、垂直领域都有 Agent 机会[4] 商业模式分析 - Agent 若按结果付费,将对现有 SaaS 公司和模式产生颠覆式变化,销售人员管理和组织模式也会改变[5]
2024 文章、播客合集|42章经
42章经· 2024-12-28 21:31
2024 年依旧是属于 AI 的一年,也是我们继续坚持做深度内容、希望能三不五时地给大家带去一点启发和信心的一年。 今年,我们更新了 22 期播客和 12 篇文章。3 次被小宇宙首页推荐,播客订阅数从 2w 增长到了 7w,单期平均播放量也从 1.7w 来到了 2.5w。 在这样一个深入垂直的领域里,能收获如此多的支持和共鸣,是我每次想来都觉得非常幸运的一件事情。 (以下按分享量排序) 1. 世界好像变难了,我们该如何应对?| 对谈绿洲资本张津剑之 AI、人 与 生命力 这是津剑第二次录制我们的播客,也是他第二次拿到年度分享量第一 :) 今年这期前半段是《信号与噪音》的延续,津剑从「频率」的视角拆解了世界变化的本质,后半部分则在探讨我和他对于「阅人、做人与生命力」的理解和体 悟。 3. 24、25 年会是下一代浪潮最关键的两年 | AI 年终复盘 我们希望这次对谈能够超越 AI,超越工作,为每个人的人生带来更广泛的启发和释然。 (推送文字稿传送门: Part 1 & Part 2 ) 2. 一个顶级 AI 产品经理的自我修养 | 对谈光年之外产品负责人 Hidecloud 在我看来,Hidecloud 是那种 ...
用绝对理性应对世界的波动 | 42章经
42章经· 2024-12-22 21:38
曲凯 : 你之前的最好成绩是拿了 WSOP 的金手链奖。 Ricky :对, WSOP 是全球最知名的扑克大赛,相当于扑克届的奥运会。我拿金手链的那场有 4747 个选手 报名,这些人的筹码经过层层淘汰,最后集中到了我一个人的手里。 曲凯 : 所以在你看来德扑打得好的人有什么核心素养? Ricky :德扑是一个综合的游戏,比较重要的有三点: 1) 绝对理性 2) 对人的判断力 3) 对概率的理解 这些大都是天赋层面上的能力,决定了你的下限。如果要继续往上走,还离不开刻苦的训练、学习,和复 盘。 曲凯 :这三点我们可以挨个展开讲讲。但我想先问一下,你怎么定义「天赋」? Ricky :天赋就是每个人特别擅长的事情。我从小就很擅长找到世界的规律,我的天赋就是归纳演绎。 曲凯 :打德扑这十多年来,你的这个天赋核心体现在哪里? Ricky :我很擅长总结每个人行为上的规律,从而发现漏洞。 比如某个人习惯 2/3 注下强牌、1/3 注下弱牌,如果能抓到这个规律,我就可以一直打 Ta 这一点,打到 Ta 调整为止。 后来成长的过程中我一直也是这样要求自己的。 曲凯: 心态的变化和你在牌局里投入的多少也是相关的吧?投入金额占 ...
我在 Character.ai 做 Post Training|42章经
42章经· 2024-11-24 22:09
在我 9 月份的硅谷行程里,让我印象最深、最有收获的人之一就是 Ted。 他先后在 Meta、Apple、Google 和 Roblox 都工作过,并在 23 年年底加入了 Character.ai,做 Post Training。作为 C.AI 第四十来号员工,他对于 C.AI 的产品、模 型、训练等等的熟悉程度都非常高。 所以我这次特别把他请来,跟大家一起分享下美国最好的 AI 公司内部是如何运作的,Post Training 的最佳实践是怎么做的等等。 Inside C.AI 曲凯 : 我首先问一个问题,C.AI 一直是 AI 陪聊类产品的代表,各项数据都非常好,所以你们到底是哪个点做得比别人好? Ted: 我觉得 C.AI 走到现在,核心优势有三个: 1) 模型全自研带来的性能优势。自研模型有更大的自由度,我们可以自如地调整预训练阶段的语料比例,从而极大地提升对话效果。 2) Noam Shazeer 带来的成本优势。Noam 是创造 Transformer 的核心人物之一,一个真正少有的技术天才。创立 C.AI 后,他带领着一群业界最顶尖的技术团队,把 我们的推理成本压缩到了其它同参数量模型的 1% ...
活动报名:硅谷 AI 打工人分享|42章经
42章经· 2024-11-24 22:09
很多朋友说想听我 9 月硅谷之行的见闻和思考,我干脆把这次在硅谷见到的印象最深、让我最有收获的人之一先带到大家的身边。 于是上周 Ted 被我请来录了期播客,聊了聊他作为 C.AI 的早期员工,在过去一年里积累的实践和认知。 节目里,Ted 提供了很棒的 insider 视角,在有关 C.AI 的各种迷思、Post Training 的最佳实践,和硅谷 AI 观察上,都分享了很多干货。 但这些只是冰山一角。 在加入 C.AI 之前,Ted 在美国已经呆了 16 年,其中 8 年是在硅谷大厂做 Staff Engineer,在 Meta、Apple、Google,Roblox 几家公司都工作过。如果要聊在硅谷的 经验和思考,Ted 能分享的都是最一线的认知和实践,非常有代表性。 为了探听到 Ted 更多的硅谷打工沉思录,我们组织了一场线上 AMA 活动,12.7 下午,请 Ted 直接来和大家交流探讨。 具体的活动报名信息请见下方海报。为了保证小型、私密的活动交流氛围,我们希望将活动控制在 100 人以内(非投资人优先),报名成功与否请以工作人员通知 为准。 嘉宾: Ted 前 C.AI 模型应用算法专家, 加 ...
活动报名:寻找 AI PMF
42章经· 2024-09-28 22:05
上周请 Albert 返场录了一期播客。 Albert 或许是我过去十年里认识的最好的产品经理和创始人。 他最早是社交创业者,后来被字节收购,成为字节内涵段子负责人。之后二次创业,做出了 66 键盘、音遇等千万用户的爆款产品,去年春天又入局 AI。 他思考问题非常本质,也很擅长总结和输出,我不断地听各种人说起,他去年录的那一期播客 ( 拒绝三亿美金 offer 的人 ) 是他们 23 年听过最好的商业内容。 所以,这次我又找他来聊了聊他过去一年 AI 创业的认知和思考,但很多具体的产品思路不方便在播客中公开,所以很多问题我们都聊得点到为止。 尤其,Albert 在播客中聊到他对 AI 相当乐观,已经看到了一堆 AI PMF,这具体都有啥?他是怎么寻找创业机会的?为什么他历史上的所有产品都是上线就爆,洞 察抓得极准?这些问题我都很想知道。 所以我们组织了这场活动,10.8 晚上,地点望京,请他再分享些寻找 PMF 的心得和思考,也和到场的朋友们一起交流探讨。 感兴趣的朋友欢迎点击阅读原文或扫描下方的二维码 。为了保证小型、私密的活动交流氛围,我们希望将活动控制在 50 人以内 (尤其欢迎想加入 Albert 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