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仪器信息网
icon
搜索文档
2024国产仪器公司老板收入榜:榜1收入超2至14名总和
仪器信息网· 2025-06-19 16:19
行业整体表现 - 2024年国产仪器行业营收呈现显著分化特征,头部企业通过战略调整实现逆势增长,部分领域因市场收缩与成本压力陷入困境 [2] - 行业面临宏观经济增速换挡与产业升级并行的背景,生物医药产业链与海外市场成为核心增长驱动力 [2][5] - 环境监测与工业过程分析板块集体承压,暴露出政策依赖型业务的脆弱性 [6] 企业高管收入分析 - 15家企业老板收入极差进一步拉大,安图生物董事长苗拥军以1.61亿元收入居首(其中分红占比99%),先河环保董事长姚国瑞仅33万元收入垫底 [3][4] - 高收入主要来自高分红政策:安图生物分红力度占净利润60.28%,泰林生物更高达91.94% [4] - 基础薪酬在总收入中占比平均仅4%(2023年为6%),范围29万-252万,平均86万元,反映企业削减固定成本趋势 [8] 头部企业增长策略 - 安图生物通过产品多元化转型把握集采政策机遇,实现营收微增,海外营收同比激增36.25% [5] - 纳微科技凭借色谱填料等核心耗材快速放量,在生物工艺领域构建技术壁垒,并通过提质增效控制费用 [5][6] - 皖仪科技海外营收增速达447%,印证国际市场拓展对冲国内周期波动的战略价值 [5] 细分领域挑战 - 环境监测板块营收缩水:雪迪龙董事长收入从2022年1.4亿降至2024年9252万,天瑞仪器该板块收入下滑明显 [6] - 成本压力蔓延:泰林生物受原材料涨价与价格战影响,泰坦科技"以价换量"导致费用增速超过收入增长 [6] - 力合科技营业收入增长15.01%但净利润下滑,反映成本上升对利润的侵蚀效应 [6] 行业发展趋势 - 高管薪酬体系体现公司战略转型、产业升级周期与成本管理的核心机制 [8] - 未来竞争关键将在技术深耕、市场多元化、运营精细化之间寻找平衡点 [8] - 出海战略成为头部企业突破增长瓶颈的重要路径,生物医药产业链保持较强韧性 [5][6]
重磅消息!食品领域最新影响因子全名单出炉!
仪器信息网· 2025-06-19 16:19
食品科学领域期刊影响因子排名 - 2024年食品科学与技术领域期刊影响因子排名前五分别为:Nature Food(21.9)、Trends in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15.4)、Food Hydrocolloids(12.4)、Annual Review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12.4)、Food Packaging and Shelf Life(10.6) [3][4] - 食品化学领域期刊表现突出:Food Chemistry影响因子达9.8排名第七,Food Chemistry-X影响因子8.2排名第十一 [4] - 新兴期刊表现亮眼:Future Foods作为ESCI期刊首次上榜即获8.2影响因子,与Food Chemistry-X并列第十一 [4] 顶级期刊数据分析 - Nature Food以21.9影响因子领跑全行业,五年影响因子达28.3,即时指数2.8,总被引10,263次 [4] - 老牌期刊保持稳定: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影响因子6.2排名25,但总被引高达152,778次显示其持久影响力 [4] - 综述类期刊优势明显:Comprehensive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Food Safety以14.1影响因子位列第三,五年影响因子17.8 [4] 细分领域期刊表现 - 食品包装领域:Food Packaging and Shelf Life影响因子10.6排名第六,显示包装技术研究热度提升 [4] - 食品安全控制:Food Control影响因子6.3排名24,总被引40,316次反映该领域研究活跃度 [4] - 肉类科学研究:Meat Science影响因子6.1排名29,五年影响因子6.8显示稳定发展 [4] 中国期刊发展情况 - 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影响因子7.4排名16,即时指数2.8表现突出 [4] - Journal of Future Foods作为ESCI期刊获7.2影响因子排名17,显示中国食品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 [4] - Food Frontiers影响因子6.9排名19,五年影响因子8.6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4]
预算1.53亿元!zycgr近期大批仪器采购意向
仪器信息网· 2025-06-19 16:19
政府采购仪器设备采购意向 - zycgr发布20项仪器设备采购意向,预算总额达1.53亿元,涉及高能工业CT系统、高保真高通量长读长测序系统、多重流式荧光蛋白核酸分析仪等 [1][2] - 预计采购时间为2025年5~7月 [2] 高能工业CT系统 - 预算5000万元,电子束能量可2/9MeV自由切换,最大可检工件直径1500mm,高度2000mm,质量2000kg [4] - 空间分辨率优于5.0LP/mm,9MeV模式下X射线剂量率≥6000cGy/min,焦斑≤100μm [4] - 合同签订后36个月货期,免费保修期2年 [4] 高保真高通量长读长测序系统 - 预算700万元,用于深入解析人类基因组复杂性,推动精准医疗及人群队列多组学研究 [4] 多重流式荧光蛋白核酸分析仪 - 预算400万元,可同时检测上百种不同项目,具有高通量、高灵敏度、高信噪比等特点 [4] GPU计算节点采购 - 预算2520万元,采购14台GPU计算节点,用于训练大模型 [4] 燃料电池相关设备 - 燃料电池阳极引射测试台预算190万元,阴极引射测试台预算180万元 [5] - 1300KW电堆测试台多个子系统预算合计:气路子系统450万元、加湿系统356万元、热管理子系统189万元、电能回馈子系统260万元、控制子系统300万元 [5] - 燃料电池丝网印刷机预算250万元(两项),流延机预算250万元 [5] 其他重点设备 - 服务器及计算机网络系统预算2701万元,包括软硬件设备及部署 [4] - X射线衍射仪预算249万元,最小步长0.0001°,探测器能量分辨率8.5% [4] - X射线荧光光谱仪预算350万元,支持40个固定元素同步分析,精度达0.0001-0.0003 [4][5] - 全自动磁场取向压机预算180万元,压制精度0.01mm,磁场≥2.5T/60mm [4]
北京大学全球排名第14,2026QS世界大学排名公布
仪器信息网· 2025-06-19 16:19
水木未来冷冻电镜采购项目 - 水木未来中标湖南师范大学冷冻电镜采购项目,成交金额1985万元,采购品为物电院高性能冷冻透射电子显微镜 [1] 2026QS世界大学排名 - 2026QS世界大学排名覆盖来自106个高等教育体系的1500所大学,排名方法新增"国际学生多样性"指标 [3] - 麻省理工学院连续第14年位居榜首,帝国理工学院和斯坦福大学分列第二、三名 [3] - 中国内地高校发展势头强劲,约45%的大学排名较去年提升,表现最好的15所大学中有10所排名上升 [3] - 中国内地有5所高校进入世界TOP50:北京大学(第14)、清华大学(第17)、复旦大学(第30)、上海交通大学(第47)、浙江大学(第49) [4] - 中国香港高校实现重大飞跃,5所进入世界TOP100,香港大学上升6名至第11位 [4] - 香港高等教育体系在全球拥有5所或更多上榜高校的地区中提升幅度位居第二 [4] - 澳门大学位列世界第285,仍是中国澳门地区表现最好的院校 [5] 全球TOP100大学排名 - 全球TOP10大学包括:麻省理工学院(美国)、帝国理工学院(英国)、斯坦福大学(美国)、牛津大学(英国)、哈佛大学(美国)、剑桥大学(英国)、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瑞士)、新加坡国立大学(新加坡)、伦敦大学学院(英国)、加州理工学院(美国) [6] - 亚洲地区表现突出:香港大学(第11)、南洋理工大学(第12)、北京大学(第14)、清华大学(第17)、香港中文大学(第32)、香港科技大学(第44) [6][7] - 澳大利亚多所大学进入TOP50:墨尔本大学(第19)、新南威尔士大学(第20)、悉尼大学(第25=)、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第32=) [7]
国产替代不再是一句口号,如何破局最后一公里!
仪器信息网· 2025-06-18 15:01
国产替代面临的挑战 - 国产替代面临信息分散、验证成本高、责任规避等问题,导致用户难以高效精准选择国产仪器 [1][2] - 用户对国产仪器的核心疑虑在于性能稳定性、长期可靠性、精度一致性和应用适配性,缺乏同场景、长时间、可验证的真实应用案例和公开透明的第三方对比数据 [3] - 仪器更换涉及巨额投资、实验流程重构甚至认证风险,高昂的验证成本和潜在风险让用户望而却步 [3] - 采购决策者在涉及关键仪器时普遍存在"不敢担责"心态,选择进口品牌更容易免责 [3] - 用户需求与厂商研发方向、技术能力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缺乏高效、精准的供需对接平台 [3] 国产替代解决方案 - 仪器信息网提供案例库、试用对接、选型咨询等服务,助力用户高效精准选择国产仪器 [1][2] - 系统性地收集、整理、筛选并呈现覆盖多学科领域的国产仪器替代成功案例、技术白皮书、性能参数对标、用户评价等关键信息,打造权威、全面、可检索的国产替代信息智库 [4] - 中国海关科学技术研究中心联合北京信立方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建设的"海关系统国产仪器选型数据库"已正式上线,共收录涉及295个品类的49374台国产科学仪器设备 [5] - 提供特定国产替代仪器的免费试用通道,负责匹配需求、协调厂家资源、安排样品或设备入场试用,并支持技术人员的现场安装调试与基础操作指导 [7] - 仪器信息网主办的第四届国产好仪器试用线下对接会在北京普天德胜园区成功举办,进行国产好仪器试用对接并现场签订试用意向书 [8] - 由具备丰富行业经验和技术背景的顾问团队提供一对一深度选型咨询服务,基于具体应用需求、预算范围、原仪器详细参数、实验室环境等,提供最适合的国产替代方案建议书及多维度评估对比 [10] - 仪器信息网联手头部高校院所、工业企业用户,以深度用户调研为核心,筛选出真正可靠、高效、实用的国产好仪器,累计10年时间联手20000名一线仪器用户筛选出400台经得起市场检验的"国产好仪器" [11][13] - 针对用户在重大采购项目、定制化需求或与特定国产龙头企业对接时的资源瓶颈,提供直达厂家核心团队的对接服务,协助安排深度技术交流、方案评估、商务洽谈 [16] - 2024年卓越用户服务中心累计服务走访用户单位近100家,累计参与厂商近300次,帮助用户与厂商实现快速需求对接 [17] 国产仪器推广活动 - 仪器信息网举办国产替代Easy选型直播,涵盖高校科研之化学分析、生命科学、环境科学、材料科学等专场,以及第三方检测之食品实验室、生物实验室、环境实验室、材料实验室等专场 [26][27]
国产仪器上市公司“人效榜”:榜2人均年创收166万
仪器信息网· 2025-06-18 15:01
核心观点 - 文章基于52家国内上市仪器公司2024年度数据,编制人均营收和人均净利榜单,揭示行业经营效率与盈利能力的差异 [1][2] - 人均指标反映企业管理水平、生产效能和技术实力,头部企业与尾部企业表现悬殊 [2][6][13] - 行业整体人均营收77万元,人均利润多数低于30万元,显示提升空间显著 [7][14][16] 人均营收榜单分析 - **头部企业表现**:迈瑞医疗以194万元人均营收居首,泰坦科技(166万元)、美亚光电(165万元)分列二三名 [4][7] - **梯队分布**:10家企业超百万,9家不足50万元,跨度达161万元 [4][6][7] - **中游企业**:20-30名企业如超声电子(76万元)、苏试试验(73万元)接近行业均值 [5][6] - **尾部特征**:晶泰科技(33万元)、南华仪器(35万元)等因产品竞争力或运营效率不足落后 [6][12] 人均净利榜单分析 - **盈利标杆**:迈瑞医疗(62万元)、美亚光电(46万元)、思看科技(32万元)展现高效利润转化能力 [10][12][13] - **盈亏分化**:9家企业亏损,华大基因(-24万元)、科华生物(-31万元)等因过度投入或市场冲击承压 [12][13] - **营收利润错配**:泰坦科技(营收166万元/利润0.7万元)、联影医疗(营收132万元/利润16万元)暴露成本控制问题 [10][13] 行业深度洞察 - **技术驱动效应**:头部企业如迈瑞医疗、联影医疗通过高研发投入实现产品高附加值 [7][12] - **细分市场差异**:光电检测(美亚光电)、医疗设备(迈瑞医疗)领域人均薪酬显著高于科学服务(泰坦科技) [8] - **运营效率差距**:思看科技(人均营收88万元/净利32万元)通过精细化管理实现利润倍增 [13] 发展建议 - **企业策略**:优化产品结构(如安图生物79万元营收/21万元净利)、强化成本管控(参考思看科技模式) [6][13] - **行业协作**:需政府引导产学研合作,推动技术标准化(如钢研纳克82万元营收/11万元净利) [5][16] - **人才体系**:头部企业销售/研发薪资差距显著(迈瑞医疗销售73万元vs研发51万元),需平衡激励 [8]
内蒙古"黑灯实验室"加速稀土新材料研发新范式
仪器信息网· 2025-06-18 15:01
黑灯实验室技术突破 - 黑灯实验室实现24小时无人化运行,依托AI与机器人技术完成全流程实验操作,无需人工干预[1][2] - 实验室配备20套实验舱,机器人精准执行补料、调控等操作,同步推进20项新材料实验[3] - 1套智能合成设备的研发效能相当于传统实验室百人博士团队的工作量[4] 商业化应用成果 - 实验室已成功转化4个科技项目,其中3项技术入选工信部2023年煤化工新材料示范平台项目[6] - 技术成果获国能煤化工等企业订单,进入产业化落地阶段[6] 包头稀土产业优势 - 包头稀土永磁、储氢、抛光材料产量全国领先,稀土交易所累计入驻企业826家(2024年新增60家)[7] - 2023年稀土产业产值达829亿元,投资规模同比增长3.3倍[7] - 新材料涂料普遍添加稀土元素镧、铈,依托当地资源禀赋形成战略优势[8] 政策与产业目标 - 国务院明确要求将包头建设成全国最大稀土新材料基地和全球领先稀土应用基地[8] - 包头市2024年推进50项任务,力争稀土产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并向1200亿元冲刺[8] - 内蒙古重点发展永磁、储氢等五大领域,推动稀土从"土"变"材"再到"用"的产业链升级[8] 科技创新与产业集群 - 内蒙古打造8大产业集群和16条重点产业链,新能源、稀土新材料等产业全国优势显著[9] - 实施"科技突围"工程,聚焦优势领域实现关键技术领先[9] - 黑灯实验室成为新质生产力代表,推动稀土资源向高附加值应用转化[9]
最新! U.S.News 2025-2026年度世界大学排名发布!
仪器信息网· 2025-06-18 15:01
全球高校排名概况 - 2025-2026年度U S News全球最佳院校排名覆盖104个国家的2,250所高校,中国(含港澳台)上榜高校数量排名全球第一,其次是美国、日本、印度和英国 [1][2] - 美国高校占据全球前十名中的7席,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和斯坦福大学位列前三,英国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和伦敦大学学院分别排名第4、第5和第7 [2][6] - 中国内地共有397所高校上榜,其中11所进入全球百强,清华大学排名全球第11,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分别位列第25、第45和第46 [2][18] 中国高校表现 - 清华大学以85 2分位列全球第11,是中国内地排名最高的高校,北京大学以81 1分排名全球第25 [6][18] - 中国内地进入全球前100的高校还包括中国科学院大学(第54)、复旦大学(第70)、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第71)、中山大学(第85)、南京大学(第86)、武汉大学(第90)和华中科技大学(第91) [2][18] - 与往年相比,中国高校上榜数量和排名均有显著提升,反映中国高等教育在全球学术舞台的影响力增强 [2] 排名方法论 - 排名基于13项指标,包括全球研究声誉(12 5%)、区域研究声誉(12 5%)、出版物数量(10%)、高被引论文占比(10%)和国际合作(5%)等 [4] - 学术影响力相关指标占比最高,包括规范化引用影响力(10%)、总引用量(7 5%)和高被引出版物数量(12 5%) [4] 全球Top200高校分布 - 美国高校在Top200中占据主导地位,哈佛大学以满分100分排名第一,麻省理工学院(97 2分)和斯坦福大学(94 5分)紧随其后 [6][7] - 英国有4所高校进入前20,包括牛津大学(第4)、剑桥大学(第5)、伦敦大学学院(第7)和帝国理工学院(第11) [6][7] - 亚洲高校中,新加坡国立大学排名第20,东京大学排名第84,香港中文大学(第37)和香港大学(第44)表现突出 [6][8][10] 中国内地高校详细排名 - 除前十名外,湖南大学(第109)、南方科技大学(第123)、同济大学(第124)和哈尔滨工业大学(第128)等高校进入全球前150 [18][19] - 部分新兴高校表现亮眼,如西湖大学排名全球第308,上海科技大学排名第330,显示中国高等教育多元化发展 [19][20]
华大智造、泰坦科技、天准科技、海康威视等企业获得2025科创金牛奖!
仪器信息网· 2025-06-18 15:01
2025科创金牛奖概况 - 本届奖项聚焦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量子科技 [4] - 共评选出96家上市公司获金牛上市公司科创奖,79家未上市企业获金牛科创企业奖 [4] - 金融机构支持奖项包括:9家银行、4家保险机构、5家证券公司、8家PE/VC机构、5家科技园区分获各领域支持科创奖 [4] 获奖上市公司名单(按行业分类) 新一代信息技术 - 睿创微纳、晶晨股份、道通科技、晶合集成、华大九天、澜起科技等15家企业 [6] 人工智能 - 海光信息、寒武纪、海康威视、中科创达、中科曙光等7家企业 [6] 航空航天 - 中科星图、中航光电、中无人机、航天电器、高德红外等12家企业 [7] 新能源 - 宁德时代、晶科能源、奥特维、天合光能、派能科技等16家企业 [7][8] 新材料 - 西部超导、沪硅产业、聚和材料、天岳先进、光启技术等12家企业 [8][9] 高端装备 - 中微公司、华海清科、博众精工、铁建重工、北方华创等14家企业 [9][10] 生物医药 - 百利天恒、华大智造、荣昌生物、万泰生物、神州细胞等12家企业 [10] 量子科技 - 国盾量子 [10] 获奖未上市企业名单(按行业分类) 新一代信息技术 - 紫光展锐、深圳大普微电子、西安奕斯伟材料、中星微技术等16家企业 [11] 人工智能 - 中吴心央科技、九章云极、上海智元新创、Momenta等10家企业 [11][12] 航空航天 - 成都国星宇航、东方空间技术、中电科蓝天科技等8家企业 [12] 新能源 - 国家电投氢能科技、湖州卫蓝科技、麦田能源、天津力神电池等8家企业 [13] 新材料 - 重庆鑫景特种玻璃、常州锂源新能源、苏州诺菲纳米等10家企业 [13][14] 生物医药 - 百力司康生物医药、珠海爱姆斯坦生物、深圳核心医疗等8家企业 [14][15] 量子科技 - 本源量子、中电信量子、图灵智算量子等5家企业 [15] 金融机构支持奖项 银行 - 中国银行、建设银行、民生银行、中信银行等9家机构 [15][16] 保险 - 中国人寿资管、人保财险、太平人寿、大家投资控股4家机构 [16] 证券 - 中信建投、国泰海通、华泰证券、国联民生、招商证券5家机构 [16][17] PE/VC - 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君联资本、启明创投、深创投等8家机构 [17] 科技园区 - 南京江宁经开区、上海临港浦江国际科技城等5家园区 [17]
一眼万年,滨松技术工程师铃木健吾和量子效率仪器的20年“情缘”
仪器信息网· 2025-06-18 15:01
核心观点 - 滨松光子学株式会社通过铃木健吾团队25年的技术积累,成功开发出全球领先的绝对量子效率测量仪Quantaurus-QY系列,该产品已成为全球3000家实验室的行业金标准[1][14][30] - 产品开发遵循"需求驱动创新"逻辑:从学术合作原型机C9920-02(2004年)到一体化Quantaurus-QY(2011年),再到针对中国市场上转换材料需求的Quantaurus-QY PLUS(2016年)[26][24] - 技术突破关键点包括:通过多篇高影响力论文(总引用超1000次)确立绝对法测量标准,推动IUPAC制定全球测量指南[13][14] - 中国市场策略成功要素:建立本地化服务体系,累计销售超200套设备,针对中国特有需求开发定制化解决方案[17][19][24] 技术研发历程 - 2000年铃木健吾加入公司时,滨松已在光电探测器领域享有盛誉,但其选择挑战全新的光学设计领域[4] - 2004年与九州大学安达教授合作开发初代系统C9920-02,解决有机EL薄膜材料测量空白,测得90%量子效率引发学术界震动[6][7][9] - 2008-2009年连续在《Chemical Physics Letters》《Physical Chemistry Chemical Physics》发表论文,系统性验证绝对法可靠性,引用超1000次[9][13] - 2011年推出高度集成的Quantaurus-QY,将多通道光谱仪、积分球等组件整合为单一机箱[17][26] 中国市场拓展 - 2010年进入中国市场初期面临认知障碍,客户对绝对法原理接受度低[17] - 实施"In China, for China"战略:建立本土应用方案库(覆盖OLED/钙钛矿/量子点等材料),优化服务体系降低总拥有成本[18] - 针对中国研究人员对上转换材料的迫切需求,2016年开发Quantaurus-QY PLUS,创新性解决近红外激发下的测量难题[23][24] - 截至采访时,中国区累计销量突破200套,成为科研机构"科研利器"[34] 产品技术演进 - 测量精度突破:初代系统C9920-02对有机EL材料测得90%量子效率,经多所大学团队验证确认[9] - 系统集成度提升:从分体式C9920-02(2004年)到一体化Quantaurus-QY(2011年),操作便捷性显著改善[17][26] - 特殊场景适配:Quantaurus-QY PLUS针对上转换材料优化光路设计,实现近红外激发下的高精度测量[24] - 新产品开发:高动态范围光谱仪OPAL-Luxe(动态范围250万:1)和microLED检测装置MINI-PL(效率提升20倍)已进入测试阶段[31] 行业影响 - 技术标准确立:推动IUPAC制定全球发光量子效率测量指南,方法被写入《Phosphor Handbook》权威教材[14][30] - 应用范围扩展:从最初有机EL材料扩展到钙钛矿、量子点、稀土荧光粉等全材料体系[19][30] - 客户覆盖广度:服务全球超3000家实验室,包括诺奖得主研究组和中国顶尖高校[14][30] - 产业赋能价值:Quantaurus系列加速了从基础研究到显示行业产业化的技术转化进程[3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