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一瑜中的
icon
搜索文档
张瑜:暗流涌动——美国金融市场风险全景扫描
一瑜中的· 2025-04-14 22:08
核心观点 - 美国金融市场目前存在三大风险领域:在岸货币市场、在岸资本市场和离岸美元市场,其中在岸资本市场脆弱性最为突出[2][4][5] - 在岸货币市场已出现流动性紧张迹象,但尚未达到危机水平[9][14][15] - 在岸资本市场面临三大脆弱性:美股美债同向性转正、基差交易规模走高、企业债到期高峰[10][11][23] - 离岸美元市场目前流动性风险尚未显现[5][61][64] 在岸货币市场 联邦基金市场 - 观察指标为EFFR是否突破利率走廊上限IOER,目前EFFR稳定在-7bp,未出现流动性问题[12][14] - 主要参与者为GSEs(占比90%)和外国商业银行在美分支(占比65-95%)[14] 回购市场 - 观察指标为SOFR-EFFR利差转正,3月26日至今利差最高达9bp,SOFR利率连续2天突破IOER上限[9][12][15] - 主要资金融出方为货币基金,融入方为对冲基金等投资机构[15] - 当前流动性紧张但可控,常备回购便利SRF基本未使用,贴现窗口规模低于硅谷银行事件时期[12][19] 在岸资本市场 脆弱性1:美股美债同向性转正 - 标普500与美债财富指数90天相关系数转正,破坏传统股债对冲机制[4][11][26] - 历史显示股债同向性走高后市场波动加剧,平均跌幅达-8%(历史均值为-4%)[28] - 当前同向性走高主因Mag7推动美股市盈率达20年90%分位数,及特朗普关税引发滞胀担忧[28] 脆弱性2:基差交易规模走高 - 当前美债基差交易规模约8000亿美元,平均杠杆率21倍[5][11][35] - 风险点包括基差不收敛(2020年3月案例)、高杠杆放大波动、冲击一级交易商流动性[34][35][37] - 监测指标:SOFR互换利差达-59bp(历史次高),国债买卖价差处于2001年以来66%分位数[12][47][50] 脆弱性3:企业债到期高峰 - 2025年企业债到期9102亿美元(2016-2023年均值6000-7000亿),2026年进一步升至12388亿[5][11][53] - 2025年到期债中高收益债占比7%(2016-2024年均值2%),可选消费(13.6%)和能源(6.4%)行业占比较高[5][54] - 高收益债CDS达历史79%分位数,通信业CDS达90%分位数[11][54] 离岸美元市场 - 日元/欧元兑美元掉期点未明显走阔,美联储流动性互换工具用量极低[5][61][64] - 相比2020年疫情和2023年硅谷银行事件,当前离岸美元流动性风险较低[64]
服务贸易政策有何新变化?——每周经济观察第15期
一瑜中的· 2025-04-14 22:08
服务贸易政策变化 - 服务贸易政策调整分为三个方向:增加国内优质服务供给、促进入境消费、限制部分技术出口[4] - 首次发布全国版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推动电信、医疗、教育等领域制度型开放[7] - 免签政策持续放宽,截至2024年底已对38个国家单方面免签,停留时间延长至30天[8] - 免税店数量从6家扩容至27家,离境退税"即买即退"政策推广至全国[9] - 限制部分航空航天技术和关键矿物技术出口,适度减少美国电影进口数量[9] 服务贸易现状 - 2024年服务贸易首次突破万亿美元,占整体贸易比重提升至15%[6] - 2024年服务贸易逆差1600多亿美元,抵消17%的货物贸易顺差[6] - 旅行是逆差最大来源,2023年逆差1817亿美元;美国是最大逆差来源国,占比15.6%[6] - 2020-2024年服务贸易进出口年均增速12%,高于同期货物贸易增速[17] 经济观察 - 华创宏观WEI指数从3.85%升至6.26%,耐用品消费和地产成交回升[10] - 4月前9日27城地铁客运量同比+2.6%,航班执行数同比+2.6%[10] - 百城土地溢价率12.58%,维持在较高水平[10] - 乘用车零售增速回落至2%,基建相关指标低位震荡[11] - 北美航线运价下滑,美西航线环比-4.8%,美东航线环比-2.4%[11] 专项债与利率 - 27个地方披露2025年Q2新增专项债发行计划10623亿元[12] - 国债收益率下行,10年期收益率环比-6.12bps至1.6568%[12] - 资金利率保持宽松,DR007收于1.6534%[60]
张瑜:美新一轮通胀上行螺旋或开启?
一瑜中的· 2025-04-13 10:49
美国通胀螺旋上升的四个维度 - 消费者通胀预期飙升:4月1年期通胀预期达6.7%(1981年以来最高),5年期达4.4%(1991年以来最高),远超2021-22年高点(5.4%、3.0%)[3][14] - 通胀宽度回升:PCE涨价项目比例从62.7%升至72.5%(2015-19年中枢63.6%),支出比例从84%升至87%(2015-19年中枢80.6%)[4][23] - 关税传导效应滞后:中间品关税1-2个月影响生产者价格,消费者价格传导需数月,预计夏季显现[5][27] - 食品与租金通胀强化:3月食品CPI环比升至0.4%(去年均值0.2%),租金环比加速(主要住所0.33%、业主等价0.4%)[6][29] 关税对通胀的静态影响评估 - 情景1(对华155.7%关税+其他10%):进口关税税率提升23.5个百分点,四季度CPI同比或达4.0%-4.8%[8][33] - 情景2(对华64.7%关税+其他10%):进口关税税率提升16.8个百分点,四季度CPI同比或达3.6%-4.1%[8][33] - 非线性风险:若通胀预期脱锚,实际影响可能超出线性估算区间[33] 货币政策与美债市场影响 - 美联储两难困境:若二季度通胀反弹,除非失业率飙升或金融市场动荡,否则难降息[9][36] - 美债利率压力:十年期利率上行反映流动性冲击,未来或受通胀证真和投资者抛售影响[10][37] - 财政付息压力:9月前7万亿美元长期美债到期,存量加权平均息票利率仅2.89%[10][37] 历史经验与当前差异 - 消费者预期领先性:较实际通胀早1-2个季度,2021年、2019年、2002年均如此[3][18] - 专业人士预期滞后:2021-22年彭博一致预期持续低估,当前CPI预测仅3%仍存低估[14] - 市场预期波动性:1年期通胀互换定价一周内下行33BP,易受短期叙事影响[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