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长城证券
icon
搜索文档
华阳集团:3Q24业绩超预期,业绩从容释放期
长城证券· 2024-10-15 20:1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报告给予公司"增持"评级[1] 报告的核心观点 1) 3Q24业绩超预期,业绩从容释放期[1] - 3Q24公司归母净利润/扣非净利润中值分别为1.76亿/1.70亿元,同比分别+51.7%/+53.1%,环比分别+21.4%/+21.7%[1] - 收入端:3Q24核心客户长城/奇瑞乘用车/问界/理想销量环比分别+3%/+17%/+14%/+41%,预计带动营收环比显著提升[1] - 成本端:公司成本端受益于规模效应及管理改善[1] 2) 新客户、新品类持续开拓,智能化业务增量空间打开[2] - 汽车电子产品迭代、量产有序推进:AR-HUD全面覆盖主流技术路线并均实现量产;率先在国内推出VPD并将于2025年量产;CMS已在享界S9量产并完成商用车平台预研;推出基于高通8255的舱泊一体域控,预计2H24推出基于高通8775的舱驾融合域控[2] - 在手订单充足:今年以来新获长城、长安、长安马自达、奇瑞、广汽、赛力斯、蔚来、极氪、比亚迪等客户项目定点,同时公司配套玛莎拉蒂全球/大众SCANIA/Stellantis全球/现代集团全球等项目[2] - 精密压铸方面,激光雷达部件/中控屏支架/域控部件/HUD部件等电动智能化部件项目大幅增加,中大吨位技术实现突破并获得多个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定点项目[2] 3) 预计公司2024/2025/2026年实现营业收入94.6亿/118.1亿/143.5亿元,归母净利润6.9亿/9.3亿/11.9亿元,以10月11日收盘价计算PE为21.9/16.2/12.7倍[2] 财务数据总结 1) 2022-2026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为26.3%,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长率为32.9%[1][2] 2) 2022-2026年毛利率维持在22.1%-22.8%之间,净利率从6.8%提升至8.4%[5] 3) 2022-2026年ROE从9.1%提升至14.5%,ROIC从8.6%提升至12.6%[5] 4) 2022-2026年资产负债率从39.7%提升至44.4%,净负债比率从-10.8%下降至-12.4%[5] 5) 2022-2026年每股收益从0.73元提升至2.27元,每股经营现金流从0.65元提升至2.31元[5] 6) 2022-2026年P/E从39.7倍下降至12.7倍,P/B从3.6倍下降至1.8倍[5]
电子元器件行业周报:Q3全球PC市场温和复苏,8月全球半导体销售额创历史新高
长城证券· 2024-10-15 16:37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报告维持电子行业"强于大市"的投资评级。[1] 报告的核心观点 1) 全球PC市场延续复苏态势,Q3出货量同比温和增长。[3] 2) 全球半导体市场持续回暖,8月销售额创下同期历史新高。[3] 3) TV面板价格有望止跌持稳,存储价格涨幅收窄。[3] 4) 电子行业库存调整逐步到位,需求端逐步整体回暖。[53] 5) 受AI硬件创新提振,PC需求有望率先复苏,推荐华勤技术。[53] 6) 华为回归推动智能手机需求整体逐步回温,下半年消费电子旺季表现值得期待,推荐关注南芯科技、甬矽电子、光弘科技、思特威、格科微、昀冢科技。[53] 7) 汽车电子需求有望复苏,降成本动力持续强化,推荐关注兴瑞科技。[53] 8) 半导体行业景气度回暖,晶圆代工稼动率持续提升,推荐关注中晶科技、晶合集成、华虹公司、晶丰明源。[53] 9) LED行业有望受益需求回暖,Mini LED及Micro LED有望提振行业需求,重塑行业格局,推荐关注沃格光电。[53] 分类总结 行业整体情况 1) 全球PC市场延续复苏态势,Q3出货量同比温和增长。[3] 2) 全球半导体市场持续回暖,8月销售额创下同期历史新高。[3] 3) TV面板价格有望止跌持稳,存储价格涨幅收窄。[3] 4) 电子行业库存调整逐步到位,需求端逐步整体回暖。[53] 重点推荐公司 1) 受AI硬件创新提振,PC需求有望率先复苏,推荐华勤技术。[53] 2) 华为回归推动智能手机需求整体逐步回温,下半年消费电子旺季表现值得期待,推荐关注南芯科技、甬矽电子、光弘科技、思特威、格科微、昀冢科技。[53] 3) 汽车电子需求有望复苏,降成本动力持续强化,推荐关注兴瑞科技。[53] 4) 半导体行业景气度回暖,晶圆代工稼动率持续提升,推荐关注中晶科技、晶合集成、华虹公司、晶丰明源。[53] 5) LED行业有望受益需求回暖,Mini LED及Micro LED有望提振行业需求,重塑行业格局,推荐关注沃格光电。[53]
军工行业:困境反转,把握行业翻转趋势
长城证券· 2024-10-15 16:08
行业投资评级 - 军工行业评级为“强大于市” [1] 核心观点 - 军工行业有望成为边际改善幅度最大的行业之一,自2023年以来走势相对疲软,但8月底以来行情和股价表现体现出中报情况大多在市场预期之中的price in,算是"利空"落地 [2] - 资产证券化、资产重组整合、收并购的行业逻辑有望再度成为主线,随着市场风险偏好提升,此类主题将获得更高溢价和市场认可 [2] - 军工行业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其中低空经济是一个融合发展的综合经济形态,目前在部分领域已经有了广泛应用 [2] - 军贸逐步成为行业发展最新趋势,我国军工行业已经基本具备了相当的技术基础和物质条件,武器装备在性价比上也具备了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军贸市场也将进一步打开 [4] - 市场风险偏好提升下,地缘政治事件对军工行情的刺激有效性大幅提升,全球地缘政治形势日趋复杂,各国安全诉求不断提升,我国2024年继续维持军费7.2%的增速 [4] - 军工行业依然处于景气大周期,随着"十四五"渐入攻坚阶段,"十五五"规划逐渐清晰明了,行业即将迎来"V"字反转态势,无人装备、卫星互联网、电子对抗等新质新域值得重点留意 [4]
电力及公用事业:分布式光伏新政出台,提升自用比例、促进市场化交易
长城证券· 2024-10-15 16:08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为强于大市(维持评级),预期未来6个月内行业整体表现战胜市场 [2] - 中闽能源、川投能源、国投电力、三峡能源、南网储能投资评级为增持,国电电力投资评级为买入 [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10月9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将分布式光伏发电分为四种类型,提升自用比例、推动上网电量参与市场,是加深电力市场化改革及保障电网用电安全的有效措施,也说明目前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容量正加速收缩 [2] - 明确不同电量的分摊费用,自发自用部分免收政府性基金及附加 [2] - 规范开发运营等环节,严控分布式光伏项目数量和质量,促进分布式光伏发电健康可持续发展 [2] - 需要地方层面进一步出台政策,保障市场公平竞争 [2][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分类更新 - 分为自然人户用、非自然人户用、一般工商业和大型工商业四种类型,对应不同适用环境、电压等级、上网模式等信息 [2] - 仅户用分布式光伏保留全额上网模式作为选择之一,大型工商业分布式光伏必须采用全部自发自用模式 [2] - 全额上网、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的上网电量应公平参与市场化交易,可通过多种方式参与各类电力市场交易 [2] 明晰不同电量的分摊费用 - 与用户开展专线供电的项目,发电、用电双方按规定承担相关费用 [2] - 自发自用电量免收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等政府性基金及附加,自然人户用光伏项目免收相关费用及系统备用容量费 [2] 规范开发运营等环节 - 备案方面,新增非自然人投资项目不得以自然人名义备案,存量可不做备案主体变更 [2] - 接网方面,同一土地产权红线内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不得新增与公共电网的连接点 [2] - 运行方面,确保新建项目“可观、可测、可调、可控”,除自然人户用分布式光伏发电,其他类型项目可参与调度,允许配电网向输电网反送电 [2]
分布式光伏新政出台,提升自用比例、促进市场化交易
长城证券· 2024-10-15 16:0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给出了6只相关公司的投资评级,包括3家增持评级、2家买入评级、1家增持评级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分布式光伏新政出台 - 国家能源局发布《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对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进行分类管理,提升自用比例、推动上网电量参与市场化交易 [2] - 明确不同电量的分摊费用,自发自用部分免收政府性基金及附加 [2] - 规范开发运营等环节,严控分布式光伏项目数量和质量 [2] 行业发展趋势 - 当前分布式光伏开发已进入"红海",对新增项目开发运营等环节进行规范,提出技术和功能要求,进一步促进分布式光伏发电健康可持续发展 [2] - 需要地方层面进一步出台政策,保障市场公平竞争,考虑新老项目成本差异以达到公平竞争,各地区参与市场交易机制和具体执行方式存在差异 [4] 行业数据总结 - 2024年8月,风光新增装机达174GW,单月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增速23.7% [4]
困境反转,把握行业翻转趋势
长城证券· 2024-10-15 16:03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给出了军工行业的评级为"强于大市"[1] 核心观点 - 军工行业有望成为边际改善幅度最大的行业之一,行情和股价表现体现出中报情况大多在市场预期之中[2] - 资产证券化、资产重组整合、收并购的行业逻辑有望再度成为主线,随着市场风险偏好提升,此类主题将获得更高溢价和市场认可[2] - 军工行业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低空经济在多个领域已有广泛应用[2] - 军贸逐步成为行业发展最新趋势,从而平摊国内成本,提升技术迭代速度,逐步实现"以军贸养军工"[4] - 地缘政治事件对军工行情的刺激有效性大幅提升,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预计军费依然将维持相当投入强度[4] - 行业即将迎来"V"字反转态势,无人装备、卫星互联网、电子对抗等新质新域,以及军民融合领域的"大军工"领域值得重点关注[4] 其他内容 - 报告未涉及风险提示、评级规则等内容[6][7][9][10][11]
江波龙:TCM模式升级突破模组天花板,打造国内”航母级”半导体存储龙头
长城证券· 2024-10-15 12:03
江波龙是谁? - 江波龙成立于1999年,是一家专注于半导体存储器研发、设计和销售的公司,已发展成为国内领先的存储模组厂商 [1][2] - 公司2023年营收突破百亿元,主营业务包括嵌入式存储、固态硬盘、移动存储和内存条,占比分别为43.7%/27.7%/23.0%/5.1% [2][3][4] - 董事长蔡华波专注存储事业25年,带领公司从存储贸易到存储代工,再到自主开发技术性产品,最终成为兼具技术、品牌及规模的综合型半导体存储企业 [5][6][7] - 公司获得国家集成电路基金6亿元投资,股权结构稳定,实际控制人蔡华波和蔡丽江直接间接持股合计59.16% [9][10] 对标国际龙头:金士顿 - 金士顿是全球最大的独立内存产品制造商,2022年DRAM模组厂商营收市占率高达78.1% [11][12][13] - 金士顿发展历程:1)利用模组差异化优势获取客户资源,与晶圆厂三星合作;2)布局全球化业务,规模优势和逆周期"义气"行为赢得上游信任;3)DRAM模组市占率超50%,占据绝对龙头地位 [15][16] - 金士顿采用CM(合约制造)模式,利用规模优势获得上游晶圆厂稳定供应 [18] - 江波龙采用TCM(技术合约制造)模式,与原厂和Tier1客户实现合作共赢 [19][30] 江波龙的核心竞争力 - 产品线广度和市场优势:覆盖DRAM+NAND全面,FORESEE+Lexar双品牌赋能,助力市占地位提升 [26][27] - 技术优势: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自研芯片设计+封测能力领先,向产业链上游延伸 [28][29] - 模式优势:TCM创新商业模式,协同原厂和Tier1客户,打造新型供需锚定关系 [30][31] 江波龙的未来机遇 - 行业beta1:AI浪潮推动存储芯片需求激增,预计2024年NAND/DRAM总容量需求将两位数增长 [32][33][34][35][36] - 行业beta2:全球存储模组市场高度集中,国产替代空间广阔 [37][38][39] - 个股alpha:国内信创需求崛起,信创存储国产替代空间将超1100亿元 [40][41][42]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 盈利预测:预计2024-2026年公司营收分别为164.34/205.43/246.51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21/16.45/23.79亿元 [43][44][45][46] - 相对估值:公司估值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 [73] - 投资建议:维持"增持"评级,看好公司在AIGC浪潮和"数字中国"背景下的广阔成长空间 [75][76]
江波龙:TCM模式升级突破模组天花板,打造国内“航母级”半导体存储龙头
长城证券· 2024-10-15 11:40
公司概况 - 江波龙成立于1999年,是一家专注于半导体存储器研发、设计和销售的公司,主要产品包括嵌入式存储、固态硬盘、移动存储和内存条等 [1][2][4] - 公司2024年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5.94亿元,同比增长199.6%,扣非净利润5.39亿元,同比增长189.1% [9][10] - 公司主要核心业务包括嵌入式存储(占比43.7%)、固态硬盘(占比27.7%)、移动存储(占比23.0%)和内存条(占比5.1%) [10] 公司发展历程 - 1999年,公司创始人蔡华波先生创立江波龙,最初从事存储贸易业务 [14][15] - 2003年,公司开始向技术研发和存储代工转型 [14] - 2006年后,公司开始自主研发技术性产品,并陆续推出行业类存储品牌FORESEE和消费类存储品牌Lexar [15][16] - 近年来,公司积极布局存储芯片设计、主控芯片设计和封测制造等产业链环节,向上游延伸 [16][18] 核心竞争力 - 产品线丰富,覆盖DRAM和NAND两大存储芯片领域,并拥有FORESEE和Lexar两大自有品牌 [26][27] - 在存储芯片设计、主控芯片设计和封测制造等方面具有领先优势,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28][29] - 创新的TCM商业模式,与上游原厂和下游大客户实现合作共赢 [30] 行业机遇 - AI浪潮推动存储需求快速增长,预计2024年NAND和DRAM总容量需求将同比增长14% [32][33][34] - 国内存储产业自主可控程度较低,存储模组市场仍以海外龙头厂商主导,国产替代空间广阔 [37][38][39] - 国内信创市场需求快速增长,预计2023年信创存储国产替代空间将达1128亿元 [40][41][42] 盈利预测和投资建议 - 预计公司2024-2026年营收分别为164.34/205.43/246.51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21/16.45/23.79亿元 [43][44][46][67] - 公司估值水平合理,2024-2026年PE分别为34/21/15倍,维持"增持"评级 [68][69][70] - 全球AIGC浪潮和"数字中国"建设为公司带来广阔发展空间 [70]
非银行业周观点:市场前行中波动调整,继续看好相对低估的非银金融板块
长城证券· 2024-10-14 19:41
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为"强于大市",预期未来6个月内行业整体表现战胜市场。[1] 2. 报告的核心观点 2.1 市场前景 - 市场受政策刺激、汇率波动、美国降息预期幅度波动、北向资金波动等影响,做多情绪高涨,成交量继续放大,市场振幅有所加大,券商估值有望波动修复。[1] - 中美利差压力或呈现波动趋势,或继续对证券行情等板块形成一定程度触发效应,乐观情绪带动下估值有望持续修复。[1] - 未来可能央国企层面的券商并购重组节奏亦会加快,具备并购重组预期对板块的潜在影响可能胜率更高些。[1] 2.2 保险板块 - 保险板块估值仍处于历史较低水平,具备一定的估值修复吸引力。[8][9] - 重点推荐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新华保险等个股。[8] 2.3 券商板块 - 关注创新+转型发展及受益行情的中小型证券公司,如东方财富、浙商证券、国金证券等。[10] - 关注业绩优良稳健、营收结构多元化、均衡化且低估值的龙头证券公司,如华泰证券、广发证券、东方证券等。[10] - 关注低估值央国企头部券商,具备并购重组想象空间的,如中国银河、中金公司、首创证券等。[10] - 关注平台型公司,如同花顺、财富趋势等。[10] 3. 分类总结 3.1 行业走势 - 市场受政策刺激、汇率波动等影响,做多情绪高涨,成交量放大,券商估值有望修复。[1] - 中美利差压力或呈现波动,可能对证券行情形成一定触发效应,估值有望持续修复。[1] - 未来可能出现券商并购重组,具备并购预期的券商个股潜力较大。[1] 3.2 保险板块 - 保险板块估值处于历史较低水平,具备估值修复吸引力。[8][9] - 重点推荐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新华保险等个股。[8] 3.3 券商板块 - 关注创新转型的中小券商,如东方财富、浙商证券等。[10] - 关注业绩优良、营收结构均衡的龙头券商,如华泰证券、广发证券等。[10] - 关注低估值的央企券商,如中国银河、中金公司等。[10] - 关注平台型公司,如同花顺、财富趋势等。[10]
传媒行业专题报告:视觉AI应用持续迭代,静待绽放市场潜力
长城证券· 2024-10-14 19:41
AI大模型多模态能力持续升级,海外科技公司稳定迭代 1. 底层大模型性能决定AI应用技术能力 [10] - AI具体场景应用技术能力取决于底层大模型技术潜力 - 大模型分为基础大模型(L0)和垂直领域/行业大模型(L1) 2. 大型视觉模型发展迅速,Sora展现赛道潜力 [11][12] - 大型视觉模型(LVMs)在计算机视觉领域取得重大进展 - 解决方案是开发更专业化、面向特定领域的模型 3. 海外科技公司稳定迭代,人类科技征战星辰大海 [13][14] - OpenAI、谷歌、Meta AI等公司的大模型性能显著提升 - 在推理分析、创意生成和情绪智能方面取得实质性飞跃 国内企业迅速跟进,视觉能力迅速升级 1. 快手可灵AI全面开放API服务,多项能力迎来升级 [15] - 新增对口型功能和"创意圈"社区 - AI矩阵嵌入快手业务场景,提升平台商业竞争力 2. 字节豆包多模态能力持续提升,视频模型实现显著突破 [16][17][18] - 在语义理解、多主体交互、多镜头一致性等方面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 有望在电商营销、动画教育、城市文旅等领域实现商业化落地 3. 即梦AI [19] 重点上市公司梳理 1. 光线传媒 [20] - 积极探索AI技术,应用于动画前期制作环节 - 后续电影储备项目较多 2. 华策影视 [21] - "有风"大模型持续推进,AI应用具备较大潜力 - 在剧本和制作环节应用AI技术提高效率 3. 捷成股份 [22][23] - ChatPV正式公测,重塑视频产业链生产方式 - 与华为云签订合作协议,视频大模型能力有望持续升级 4. 美图公司 [24] - 生产力工具产品矩阵持续丰富,从内容制作延伸至投放营销分析 - 生成式AI带动付费订阅收入维持高速增长 风险提示 [24] - AI发展不及预期 - 国内AI应用市场不及预期 - 政策变化风险 - AI拓展成本过高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