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银行

搜索文档
The Division of Revenues from Unexpected Demand Shocks
世界银行· 2024-09-27 07:03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给出具体的行业投资评级 [1][2][3] 核心观点 - 报告通过分析出口目的地GDP增长的实际值与预测值之间的差异,研究了意外需求冲击对工人薪酬的影响 [6] - 研究发现,意外需求冲击带来的收入部分以更高的平均工资形式传递给工人,尤其是在公司内部工资分布的高端 [9] - 高技能管理者管理的公司中,奖金相关薪酬显著增加,且意外收入的分配不均主要由这些公司的工资效应驱动 [10] - 报告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来识别公司层面的意外需求冲击,利用出口市场GDP增长的预测误差 [6] 数据与方法 - 研究使用了2006-2018年葡萄牙私营企业的雇主-雇员面板数据,结合了年度公司普查、出口交易数据和管理调查数据 [7][16][17] - 意外需求冲击的衡量基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GDP增长预测误差,即实际GDP增长与预测GDP增长之间的差异 [20] - 研究通过加权平均的方法,将不同出口目的地的预测误差汇总到公司层面,权重为公司初始年份的出口份额 [20] 实证结果 - 意外需求冲击对销售额、就业、投资和平均工资有显著影响 [9] - 需求增加导致销售额、出口、投资、就业和工资的增加,但需求超过预期水平时,未发现类似的显著反应 [9] - 工资调整主要通过加班费和基本工资的增加实现,且工资效应在公司内部工资分布的高端更为显著 [10] - 高技能管理者管理的公司中,意外需求冲击带来的收入分配更加不均,主要受益者为公司内部的高收入者 [40][47] 管理技能的影响 - 高技能管理者管理的公司中,意外需求冲击带来的收入分配更加不均,主要受益者为公司内部的高收入者 [40][47] - 高技能管理者更倾向于采用绩效薪酬方案,如奖金支付,作为收入分配的主要方式 [51] - 低技能管理者管理的公司中,工资调整主要通过加班费或基本工资的增加实现 [51] 需求冲击的持久性与方向 - 持久性需求冲击对销售额、出口、投资、就业和工资的影响更为显著 [62] - 需求低于预期时,需求冲击对销售额、出口、投资、就业和工资的影响更为显著,表明公司短期产能调整存在约束 [64] 稳健性检验 - 研究通过使用不同的预测误差权重和控制行业-地区固定效应,验证了结果的稳健性 [66][68] - 排除全球金融危机期间的数据后,意外需求冲击对销售额、出口和工资的影响依然显著 [71]
The Financial Premium and Real Cost of Bureaucrats in Businesses
世界银行· 2024-09-27 07:03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给出具体的行业投资评级,但通过分析发现,国有企业(SOEs)在资本市场上享有债务和股权的补贴,而私营企业(POEs)则面临更高的融资成本 [2][6] 核心观点 - 国有企业(SOEs)在资本市场上享有债务和股权的补贴,平均每增加1个百分点的政府持股,融资成本降低0.01% [6][11] - 关闭国有企业可能导致整体生产率下降,最高可达40%,因为国有企业在某些行业具有更高的技术效率 [2][7] - 针对表现不佳的国有企业进行改革,可以在每个国家实现总生产率提升,最高可达15% [7][14] - 如果改革在重新分配资源之前消除扭曲,生产率提升可达83.7% [7][14] 行业分析 国有企业与私营企业的融资成本差异 - 国有企业(SOEs)的融资成本显著低于私营企业(POEs),平均每增加1个百分点的政府持股,融资成本降低0.01% [6][11] - 国有企业(SOEs)在金融、电力、水利、信息和通信等关键行业中的补贴效应更为显著 [11] 国有企业的生产率表现 - 国有企业在某些行业(如ICT和能源)中的生产率显著高于私营企业,例如在波黑,国有企业的生产率是私营企业的93.4倍 [12][83] - 在乌克兰,私营企业在零售和制造业中的生产率显著高于国有企业,分别为9.5倍和4.3倍 [83] 国有企业的改革影响 - 关闭所有国有企业可能导致生产率下降,尤其是在国有企业生产率较高的国家,如波黑,生产率可能下降40% [12][79] - 针对表现不佳的国有企业进行改革,可以在所有国家实现生产率提升,最高可达15% [14][84] - 如果在改革前消除资本市场的扭曲,生产率提升可达83.7% [14][91] 国有企业的行业分布 - 国有企业在金融、电力、水利、交通和农业等关键行业中的补贴效应最为显著 [11][72] - 在金融行业,国有企业的平均补贴效应高达3.73个百分点 [72] 国有企业的财政负担 - 国有企业的财政补贴在2016年占GDP的比例从0.001%(西班牙)到0.955%(斯洛文尼亚)不等 [11][75]
Jobless Development
世界银行· 2024-09-27 07:03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给出具体的行业投资评级,但通过对就业与生产率关系的分析,揭示了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EMDEs)在就业与生产率增长之间的潜在权衡[6][7] 核心观点 - 报告提出了“无就业发展”(jobless development)的概念,指出在许多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EMDEs)中,生产率增长与就业人口比率的下降呈负相关[6][7] - 报告发现,不同国家在就业人口比率的稳态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尤其是女性就业比率的差异更为显著[6][7] - 报告通过两阶段分析,研究了EMDEs的就业人口比率动态,第一阶段估计了各国的稳态就业比率,第二阶段分析了这些稳态比率与制度和政策因素的相关性[6][7] 方法论与数据 - 报告采用了两阶段分析方法,第一阶段通过面板回归估计各国的稳态就业比率,第二阶段通过跨国回归分析这些稳态比率与政策变量的相关性[11][12] - 数据涵盖了1960年至2019年的160个国家,重点关注2000年至2019年的103个EMDEs,数据来源包括世界银行的世界发展指标(WDI)、国际劳工组织(ILO)的ILOSTAT数据库和宾夕法尼亚世界表[20] 第一阶段回归结果 - 报告发现,EMDEs的就业人口比率(EWAP)趋向于各国的特定稳态水平,且生产率增长和劳动年龄人口增长与EWAP的变化显著相关[21][22] - 生产率增长与EWAP的变化呈负相关,表明在生产率增长较快的国家,EWAP的增长较慢,甚至出现下降[23][24] - 劳动年龄人口增长较快的国家,EWAP的增长较慢,表明劳动力市场难以吸收大量新增劳动力[25] 稳态就业比率 - 报告发现,23个EMDEs的稳态就业比率显著低于EMDEs的平均水平,而18个EMDEs的稳态就业比率显著高于平均水平[26] - 女性就业比率的稳态水平差异显著,尤其是在中东、北非和南亚地区,女性就业比率显著低于平均水平[27][28] 第二阶段回归结果 - 报告发现,贸易开放度、金融市场效率、劳动力市场灵活性等因素与非农业部门的稳态就业比率显著相关[34][35] - 女性就业比率的稳态水平与法律对女性权利的保护程度显著相关,法律保护较强的国家,女性就业比率较高[50] 政策启示 - 报告指出,政策制定者应关注如何通过提高贸易开放度、改善金融市场效率、增强劳动力市场灵活性等措施,提升非农业部门的就业吸收能力[51] - 报告还强调,法律对女性权利的保护对提升女性就业比率具有重要作用,政策制定者应加强相关法律保护[50]
Effective Fuel Price in Reducing Emission Intensity
世界银行· 2024-09-27 07:03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给出具体的行业投资评级 [1][2][3] 核心观点 - 柴油价格对巴西道路运输的排放强度具有最显著和稳健的影响 柴油价格的短期和长期弹性分别为-0.74和-2.06 [2][45] - 2020年疫情对减少排放强度具有一致的固定效应 [2][45] - 柴油价格每增加1雷亚尔/升(不含通胀)可能帮助减少道路运输的排放强度20吨CO2e/百万雷亚尔 相当于减少8000万吨CO2e [49] - 柴油价格增加10%可在当年减少排放强度7.4% 长期累计效应可达20% [49] 巴西燃料市场概况 - 巴西交通运输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 占能源消费排放的一半 [6] - 巴西是全球生物燃料的先驱 特别是乙醇和生物柴油 其排放因子低于化石燃料 [6] - 生物燃料市场有助于缩小农业和能源部门之间的收入差距 [7] - 巴西的燃料市场复杂 存在多种燃料共存 包括柴油B 汽油C 含水乙醇和压缩天然气 [13] - 柴油和汽油是最主要的消费燃料 乙醇和生物柴油的市场份额逐渐增加 [13] - 巴西的燃料价格存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差异 北部和东北部地区燃料价格较高 [17] 燃料市场参与者 - 巴西的化石燃料生产集中 生物燃料生产分散 巴西国家石油公司(Petrobras)在石油和天然气生产中占据垄断地位 [18] - 巴西有383家乙醇工厂和49家生物柴油生产商 生物柴油主要来自大豆 乙醇主要来自甘蔗 [18] - 巴西拥有超过1.15亿辆汽车 车辆分布不均 西南地区占近一半 北部地区仅占6% [19][20] 外部因素 - 生物燃料的发展得益于技术进步和政府政策 包括财政工具 [21] - 巴西生物燃料政策(RenovaBio)旨在降低燃料矩阵的碳强度 通过强制减排目标和脱碳信用交易市场实现 [22] 排放强度 - 排放强度定义为道路运输的排放总量除以实际收入 巴西的排放强度范围从20到120吨CO2e/百万雷亚尔 [23] - 较发达的联邦单位如联邦区 里约热内卢和圣保罗的排放强度较低 [23] 实证策略 - 研究采用面板回归模型 控制实体和时间效应 以揭示燃料价格与排放强度之间的关系 [37] - 模型包括静态和动态模型 动态模型包含滞后因变量以区分短期和长期效应 [41][42] - 柴油价格在单价格和多价格模型中均显著 对排放强度的影响最大 [47][48] 结果与讨论 - 柴油价格对排放强度的影响最为显著 平均燃料价格水平也与排放强度呈反向关系 [47] - 排放强度对燃料价格的长期弹性较高 表明碳税在减少排放强度方面应有效 [50] - 2020年疫情显著降低了排放强度 2012年排放强度显著增加 [51]
Thirsty Business
世界银行· 2024-09-26 07:0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报告未提供行业投资评级。[4] 报告的核心观点 行业概况 1) 全球有18亿人每年遭受异常降雨事件的影响,气候变化导致这种情况将变得更加频繁和严重。[8][9] 2) 干旱和负面水资源冲击对发展中经济体的经济增长有持久的负面影响。[8] 3) 极端天气事件对城市和私营部门也有严重影响,但这方面的研究较少。[10] 研究发现 1) 经历干旱(负面降水冲击)的公司销售业绩较差,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公司。[11][32] 2) 极端干旱天数增加也会增加公司退出市场的可能性。[11][32] 3) 主要影响渠道包括劳动生产率下降、基础设施服务中断(水电)、获取融资受限。[35][36][38] 4) 极端干旱天数还会增加公司面临腐败的风险。[39] 5) 创新型、数字化连接的公司以及出口企业更能抵御负面降水冲击。[44][45][46] 6) 但公司并未表现出对极端天气事件的适应,如增加绿色投资或管理实践。[46] 分组1 - 全球有18亿人每年遭受异常降雨事件的影响,气候变化导致这种情况将变得更加频繁和严重。[8][9] - 干旱和负面水资源冲击对发展中经济体的经济增长有持久的负面影响。[8] - 极端天气事件对城市和私营部门也有严重影响,但这方面的研究较少。[10] 分组2 - 经历干旱(负面降水冲击)的公司销售业绩较差,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公司。[11][32] - 极端干旱天数增加也会增加公司退出市场的可能性。[11][32] - 主要影响渠道包括劳动生产率下降、基础设施服务中断(水电)、获取融资受限。[35][36][38] 分组3 - 极端干旱天数还会增加公司面临腐败的风险。[39] - 创新型、数字化连接的公司以及出口企业更能抵御负面降水冲击。[44][45][46] - 但公司并未表现出对极端天气事件的适应,如增加绿色投资或管理实践。[46]
Exploring the Drivers of Youth Pursuing Vocational Training in High-Paying Sectors in Côte d’Ivoire
世界银行· 2024-09-26 07:03
行业投资评级 报告对能源和信息通信技术(ICT)行业给予积极评级[4]。这两个行业被认为是高收入行业,且男性主导[2][3]。 报告的核心观点 1) 教育和技能是决定收入潜力的两个关键因素,行业专业化对收入有显著影响[9] 2) 大多数求职者(72%的男性和51%的女性)希望接受能源或ICT方面的职业培训[4] 3) 无论男女,受教育程度更高和专业网络更广的人更倾向于选择这些高收入行业的培训[4][6] 4) 对于女性,之前在相关领域接受过培训是她们选择这些高收入行业培训的强预测因素,体现了路径依赖[4][6] 5) 女性拥有男性角色模特可以显著提高她们选择能源或ICT培训的可能性,而男性则不会受到同样的影响[4][8] 6) 女性拥有更大的个人主导权也更可能选择这些高收入行业的培训[4][8] 7) 相反,女性如果持有更传统的家庭责任观,则更不可能选择这些高收入行业的培训[4][8]
Do More Informed Citizens Make Better Climate Policy Decisions?
世界银行· 2024-09-25 07:03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给出具体的行业投资评级 [1][2][3] 核心观点 - 报告挑战了传统观点,认为更了解灾难历史的公民并不一定更关注气候变化,反而可能对气候变化的担忧较低 [2][11] - 研究发现,对灾难死亡人数的过高估计与对气候变化的更高关注度相关,表明心理因素如焦虑和风险感知在塑造气候态度中起关键作用 [11][13] - 报告提出,威胁敏感性可能是导致灾难影响高估和气候变化担忧增加的共同心理基础 [46][47] 数据与方法 - 研究使用了2023年“转型中的生活调查”(LiTS)数据,覆盖了欧洲、中亚和北非的37个国家,每个国家的样本量约为1000户家庭 [18] - 通过构建灾难死亡人数的过高估计指数,研究分析了受访者对气候变化的信念和政策偏好 [21][22] - 研究采用了工具变量(IV)方法来减少系统性非响应偏差的影响 [10][27] 主要发现 - 女性在估计灾难死亡人数时通常不如男性准确,但在海地地震的估计上更为精确 [31] - 教育水平较高的受访者(如硕士或博士)在估计灾难死亡人数时更为准确 [31] - 对灾难死亡人数的过高估计与受访者更倾向于认为气候变化是人为的、会影响他们及其子女的信念相关 [35][36] - 对灾难死亡人数的过高估计也与受访者更愿意支付更高税收以应对气候变化的意愿相关 [37][39] 敏感性分析 - 研究通过不同的模型假设和样本选择验证了结果的稳健性,发现主要结论在不同模型设定下保持一致 [40][44] - 过高估计灾难死亡人数的受访者在气候变化信念和政策偏好上的表现与基线模型结果一致 [43][44] 讨论与结论 - 研究结果表明,威胁敏感性可能是导致灾难死亡人数高估和气候变化担忧增加的共同心理机制 [46][47] - 报告建议,气候变化沟通策略应超越单纯的事实传递,考虑情感和认知因素对公众态度的影响 [56][57] - 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探讨威胁敏感性、媒体曝光和社会环境如何共同影响公众对气候变化和其他全球风险的态度 [57][58]
It Takes a Village Election
世界银行· 2024-09-25 07:03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给出具体的行业投资评级 [1][2][3] 核心观点 - 地方政府的领导层更替能够显著改善官僚机构的绩效 通过打破裙带关系网络 提高官僚的参与度和薪酬 减少与过去或现任官员的关联 从而建立一个更响应民众需求的官僚体系 [2] - 领导层更替带来的官僚机构重组和薪酬提升 能够提高官僚的工作热情和努力程度 增加与民众的互动频率 更好地理解民众需求 进而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水平 [8][9] - 选举引发的领导层更替能够减少裙带关系 新领导人更少任命亲属进入政府 官僚中父母曾任职的比例也显著下降 这有助于提高治理质量 [38][39] 数据与方法 - 研究基于印度尼西亚852个村庄的大规模调查数据 涵盖17个省份 调查对象包括村长 官僚和村民 并结合了村庄的行政数据 [6][7] - 采用断点回归设计(RDD) 利用选举中现任候选人以微弱优势获胜或失败的情况 识别领导层更替对村庄和个人层面结果的影响 [7][24] - 研究还利用了2014年和2021年村庄普查数据(Podes) 构建了公共服务供给的标准化指数 包括饮用水 垃圾收集 街道照明等10项指标 [23][49] 主要发现 - 领导层更替导致官僚机构重组 新领导人任命更多新官员 进行更多晋升和降职 并设定更高的薪酬 尽管新官员的可观察特征没有显著差异 [32][34] - 领导层更替后 官僚的工作热情显著提高 与民众的互动频率增加 能够更好地理解民众的公共服务需求和不满 [40][42] - 领导层更替显著改善了公共服务供给质量 在行政数据中 公共服务供给指数提高了0.5个标准差 主要体现在垃圾收集和街道照明等本地管理服务上 [49][50] - 尽管公共服务供给有所改善 但民众对政府的满意度和信任度并未显著提高 这可能是因为改善效果需要时间显现或被归因于其他因素 [56][66] 机制分析 - 领导层更替通过减少裙带关系网络来改善官僚绩效 在现任村长没有亲属任职的村庄 领导层更替对公共服务供给的改善效果更大 [58][60] - 新领导人通过重组官僚机构 提高薪酬和士气 增加官僚与民众的互动 从而更好地理解民众需求 推动公共服务供给的改善 [58][60] - 领导层更替的效果需要时间显现 在2015-2017年进行选举的村庄 公共服务供给的改善效果比2018-2020年进行选举的村庄更大 [55]
Questioning the Climate Change
Age Gap
世界银行· 2024-09-25 07:03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给出具体的行业投资评级 [1][2][3] 核心观点 - 报告质疑了“气候变化年龄差距”的普遍观点,认为年长者对气候变化的关注度并不低于年轻人 [6][7][8] - 年长者更倾向于反对通过增税来资助气候变化政策,但这可能反映了他们对增税的普遍抵触,而非对气候变化政策的特定反对 [9][10] - 报告通过理论模型和实证分析,提出年龄与气候变化态度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取决于多种因素 [8][10] 数据与方法 - 报告使用了2023年“生活转型调查”(LiTS)的数据,涵盖欧洲、中亚和中东的38个国家,样本量为每个国家约1000户家庭 [33][34] - 数据包括对气候变化信念、气候变化行动支持度、个人特征(如年龄、性别、教育水平等)以及环境风险暴露情况的调查 [34][35][36] 实证结果 - 报告发现,年长者对气候变化的关注度与年轻人相当,甚至更高 [9][41][42] - 年长者更倾向于认为气候变化会影响下一代,但对自身的影响持相对较低的关注度 [42][43] - 年长者更不愿意通过增税来支持气候变化政策,但这种态度可能反映了他们对增税的普遍抵触 [44][47][48] 理论模型 - 报告提出了一个理论模型,解释了年龄与气候变化态度之间的关系,模型考虑了气候变化影响的暴露时间、强度以及缓解措施的有效性 [21][22][23] - 模型表明,年长者可能更愿意支持气候变化政策,如果他们感知到气候变化对其福祉的影响强度较高,并且对未来有较强的贴现 [26][30] 敏感性分析 - 报告通过工具变量法和其他敏感性测试,验证了结果的稳健性 [61][62][63] - 结果表明,年长者对气候变化政策的支持度在不同问题框架下表现出一定的差异 [66][67] 结论 - 报告得出结论,年长者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态度与年轻人相当,甚至更倾向于支持政府优先考虑气候变化政策 [68][69] - 年长者对增税的抵触可能反映了他们对公共支出的普遍态度,而非对气候变化政策的特定反对 [68][70]
Regenerative Agriculture in Practice
世界银行· 2024-09-25 07:0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文档未提及,无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再生农业聚焦于土壤健康和生态系统,是气候变化背景下可持续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实践效果受当地气候和现有农业模式影响,大规模推广面临多种挑战,需要更多实证研究支持政策设计,生态系统服务付费可能激励农民采用并创造额外收入来源[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再生农业的概念 - 再生农业是一种注重恢复和改善土壤与生态系统健康的农业方法,其理念和目标与气候智能型农业、保护性农业有所区别,常见实践包括减少耕种、植被覆盖、间作、施用有机肥料和畜牧整合等[9][14][19][20] [22 - 26] 再生农业的实践情况 - 在全球范围内,一些再生农业实践已被视为良好农业实践并得到实施,但不同实践的普及程度因技术和成本而异,部分国家和地区已开展相关推广或激励措施,如美国、阿根廷、印度、中国和撒哈拉以南非洲,但大规模推广仍面临诸多挑战,特别是在撒哈拉以南非洲[27 - 34] 再生农业对全球农业影响的证据 - 在生产力方面,部分再生农业实践或其组合能提高作物生产力,尤其在干旱气候下,但相关文献大多关注收益而未充分评估成本和权衡,且其影响因地域的经济、气候和土壤条件而异[35][40][41][42] - 在适应力方面,尽管再生农业实践有潜力增强作物生产力从而提高对气候变化的适应力,但目前关于其如何导致短期和长期适应气候变化的实证证据仍然有限[43][44][45] - 在碳减排方面,虽然有研究显示再生农业实践对土壤有机碳封存有积极证据,但声称其能在全球农业中增加碳封存和减排还为时尚早,其影响具有高度的环境特异性且面临诸多挑战和权衡[46][47][48][49][50][51] 大规模采用再生农业的障碍 - 在权衡方面,大规模采用再生农业面临短期与长期生产力、短期适应与长期适应、生产力与碳减排等权衡,这些权衡受农民和政府目标影响[52][54][55][56] - 在成本和收益方面,某些再生农业实践需要设备和劳动力投资,成本高昂,且受农场规模、农产品价格和市场准入等因素影响,而碳减排潜力虽有争议但可能增加收益[57][58] - 在缺乏本地知识支持和信息方面,再生农业有效性与本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相关,需要本地知识支持,但目前相关成本较高且实证证据有限[59][60] - 在缺乏保险和收入平滑机制方面,缺乏此类机制会阻碍农民投资,而现有保险产品可能存在道德风险,需要进一步研究如何设计有效产品[61][62] - 在要素市场失灵和扭曲方面,土地产权不明确、信贷获取困难、农场门口价格低和市场准入受限等因素会阻碍大规模采用再生农业[63] 非洲农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 在小农户低产量和技术采用方面,非洲农业产量和技术采用率低于全球平均水平,且大部分农户经营规模小,再生农业在当前阶段对提高非洲生产力的成本效益尚不明确[64] - 在缺乏机构支持方面,再生农业的有效性依赖本地支持,而非洲本地机构支持薄弱,这对其广泛采用构成挑战[65] - 在气候融资潜力方面,生态系统服务付费(PES)的财政激励可促进再生农业并提供额外收入来源,已在一些国家显示出积极效果,但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精心设计[66][67] 开放性问题和未来研究 - 需要进一步研究再生农业在生产力增益与碳减排之间的权衡,比较其与其他常见实践的成本效益,探索如何激励建立本地科学和机构支持,在不损失农民收入的情况下推动可持续农业,以及测试气候融资能否缓解非洲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68][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