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汤(00020)

搜索文档
AI 2.0时代,商汤靠什么「突围」?丨氪金
36氪· 2024-03-29 18:55
商汤的生成式AI业务 - 商汤在2023年实现了总收入34亿元,生成式AI业务收入达到11.8亿元,增速近200%[1] - 商汤将生成式AI定义为AI 2.0时代的关键技术,具有创造性思考的能力,改变了AI在社会各领域中的应用景象[2] - 商汤通过支持大模型的爆发式发展,重构软件生态,实现AI算力成本的持续下降,带来普惠AI[3] - 商汤通过大模型和大装置的协同策略,在AI 2.0时代取得突破[4] 商汤的创新性生成式AI工具 - 商汤推出了一系列创新性生成式AI工具,如“日日新全家桶”和“小浣熊”,为不同行业提供新质生产力解决方案[27] - 商汤的大装置平台成为了芯片验证的重要场所,其AI云和大语言模型成功通过与华为Atlas系列服务器的相互兼容性测试[27] - 商汤基于“日日新SenseNova”大语言模型打造了AI Native生产力系列工具“小浣熊家族”,其中AI编程助手“代码小浣熊”和AI数据分析工具“办公小浣熊”表现出高效性和创新性[28]
商汤科技(00020)业绩交流会:2023年上线GPU达45000个 生成式AI业务为重点发展方向
智通财经· 2024-03-28 16:10
公司业务 - 商汤科技2023年实施了大装置+大模型的产业布局,大装置的运营总算力突破了12000P,上线的GPU数量达到了45000个[1] - 商汤科技的生成式AI业务去年收入为11.8亿,占总收入比例提升到35%,传统AI业务收入下降,智慧城市的收入占比明显下降[3] - 商汤科技的生成式AI业务成为核心业务,预计在2024年持续保持高速增长,得益于各行各业对大模型的训练和推理的广泛需求[4] - 公司的商业模式主要包括公有云、私有云和模型定制服务三种[18][19] - 生成式AI业务预计在未来几年将保持高增长,到2024年有望占据公司收入的一半左右[20] 公司发展 - 公司管理层稳定,股权由汤老师家人继承,对公司发展保持高度支持[22] - 公司将在2.0时代继续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变革,追求现金流并形成产业价值闭环[23] - 公司认为目前股价严重低估,希望通过业务发展和努力推动股价上升,回报投资者和员工[24]
业务承压,全面加码生成式AI
国联证券· 2024-03-28 00:00
财务数据 - 公司2023年实现营收34.06亿元,同比下降10.6%[1] - 公司毛利约为15亿元,同比下降41%,毛利率为44.1%[1] - 每股净资产为0.86元,资产负债率为25.01%[2] - 公司销售成本增长50.5%,毛利同比下降41%至15亿元,毛利率下降22.7%至44.1%[2] - 公司亏损64.95亿元,同比扩大6.6%,经调整亏损增长14.3%至54.14亿元[2] - 公司研发、销售、行政开支均下降,研发开支同比下降13.7%至34.66亿元[2] - 公司流通市值为23,428.25百万港元[2] - 公司资产负债表显示,2026年预计货币资金将从2380百万元增长至6772百万元,增长幅度达183.2%[4] - 营业收入预计在2024年将增长至4765百万元,2025年再增长至5889百万元,增长幅度分别为25.5%和23.5%[4] - 公司预计2026年的营业利润将从-1286百万元增长至2075百万元,增长幅度达260.9%[4] - 财务费用预计在2026年将增长至338百万元,增长幅度为76.4%[4] - 公司净利润预计在2026年将从-1972百万元增长至2667百万元,增长幅度达235.6%[4] - 每股经营现金流呈逐年下降趋势,从0.87到0.45[1] - 投资活动现金流在不同年份之间波动较大,最高达到3458.4,最低为-9298.2[1] - 市盈率和市净率随着时间增长逐渐上升,分别为1.6和21.6[1] - EV/EBITDA和EV/EBIT比率在不同年份之间波动较大,最低为-4.8和-19.0%[1] 业务数据 - 生成式AI业务收入达11.84亿元,同比增速高达200%,占集团收入比例提升24.4%[2] - 传统AI业务收入18.38亿元,同比下降41.1%,占集团总收入比重下降28%[2] - 智能汽车业务营收3.84亿元,同比增长31.1%,占总体营收比例提升3.6%至11.3%[2] 未来展望 - 公司预计2024-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47.7/58.9/67.7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39.9%/23.6%/15%[3] - 公司预计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3.7/-26.5/-19.6亿元,EPS分别为-0.1/-0.08/-0.06元/股[3] - 公司建议保持关注,风险提示包括AI技术落地不及预期、竞争加剧和AI监管风险[3]
商汤集团:2023年生成式AI收入达 12亿元 同比增长200%
TechWeb· 2024-03-27 08:58
商汤集团业务发展 - 商汤集团在2023年12月31日的全年业绩报告中,明确了生成式AI、传统AI和智能汽车三大核心板块[1] - 生成式AI业务成为公司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收入达到12亿元,展现了强大实力和市场潜力[3] - 商汤集团实现了领先同行业的算力效率和弹性,大模型基础设施SenseCore的总算力规模达到12000petaFLOPS[4]
聚焦生成式AI,优化运营效率
国金证券· 2024-03-27 00:00
财务数据 - 公司2023年全年营收为34.1亿元,同比下滑10.6%[1] - 公司2023年下半年营收为19.7亿元,同比下滑17.6%[2] - 公司2023年生成式AI业务实现营收11.8亿元,同比增长199.9%[3] - 公司2023年主营业务收入出现下滑,但之后逐渐回升[4] - 公司2023年净利润为-64.9亿元,亏损扩大6.6%[1] - 公司2023年毛利率为44.1%,同比下滑22.7pct[1] - 公司2023年主营业务成本占销售收入比例逐年增加[4] - 公司2023年毛利占销售收入比例在40%以上[4] - 公司2023年管理费用占销售收入比例逐年下降[4] - 公司2023年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比例逐年下降[4] - 公司2023年营业利润率达到最低点-111.7%[4] - 公司2023年负债股东权益合计逐年增加[4] - 公司2023年净利润呈现不同幅度的下降[4] - 公司2023年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呈现不同幅度的下降[4] - 公司2026年净资产收益率为-15.46%[1] - 公司2023年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分别为36.39%、-18.97%、-10.57%、29.59%、25.37%和22.60%[1] - 公司2023年EBIT增长率分别为-54.76%、-18.82%、-1.53%、27.20%、35.41%和53.16%[1] - 公司2023年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为-40.98%、64.73%、-6.54%、25.80%、29.34%和40.50%[1] - 公司2023年资产负债率逐年增加[1] 市场评级 - 市场中相关报告投资建议为“买入”得1分,为“增持”得2分,为“中性”得3分,为“减持”得4分[5] - 公司2023年5月28日被评为买入,市价为3.39元[6] - 公司的投资评级说明中,买入预期未来6-12个月内上涨幅度在15%以上,增持预期未来6-12个月内上涨幅度在5%-15%,中性预期未来6-12个月内变动幅度在-5%-5%,减持预期未来6-12个月内下跌幅度在5%以上[6] 其他信息 - 公司特别声明具备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7] - 报告内容基于公开资料或实地调研,不保证信息准确性和完整性[8] - 报告提及的证券或金融工具存在重大风险,价格受汇率波动影响[8] - 国金证券建议投资者独立判断并咨询专业人士,不构成最终操作建议[8]
商汤(00020) - 2023 - 年度业绩
2024-03-26 17:59
业绩总结 - 公司2023年度收入为3,405,842千元,同比下降10.6%[2] - 公司2023年度毛利为1,500,787千元,同比下降41.0%[2] - 公司2023年度EBITDA为(5,449,554)千元,同比下降2.2%[2] - 公司2023年度总收入为3,405.8百万人民币,同比下降10.6%[3] - 公司2023年度EBITDA为5,449.6百万人民币,同比减少2.2%[3] 生成式AI业务 - 公司在2023年实现了生成式AI大模型收入规模突破10亿人民币[4] - 公司的生成式AI业务实现了显著增长,超过10亿元收入體量,70%客户为新客户[8] - 公司在2023年的业务重组中明确了三大业务板块:生成式AI、传统AI和智能汽车[7] 智能汽车业务 - 公司智能汽车业务实现收入383.7百万人民币,同比增长31.1%[3] - 智能汽车板块全年新增129万辆交付,同比增长163%[31] - 智能座舱单车毛利润增长了30%[31] 财务状况 - 公司2023年度公司收入为3,405,842千元,较2022年度的3,808,510千元有所下降,毛利为1,500,787千元[92] - 公司2023年度公司经营亏损为6,646,555千元,净亏损为6,494,670千元,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为0.20元[92] - 公司2023年度公司全面亏损为6,280,361千元,其中可重新分类至损益的项目包括换算境外业务产生的汇兑差额等[93]
商汤-W(00020) - 2023 H2 - 业绩电话会
2024-03-26 17:00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集团总营收34亿人民币,下降11%,主要因战略减少对智慧城市业务的依赖,该业务营收占比从2022年约30%降至2023年不足10% [11] - 2023年贸易应收款回收38亿人民币,同比增长48.5% [11] - 2023年员工数量较2022年减少11%,研发、行政和销售运营费用(含股份支付)同比下降10.6% [11] - 2023年EBITDA亏损收窄至5.5亿人民币 [12] - 2023年公司营收下降10.6%,生成式AI收入增长至近12亿人民币,是2022年的三倍,占总营收35%,智能汽车业务实现31%的年度增长 [49] - 2023年公司毛利率为44.1%,低于上半年的45.3%和2022年的66%,主要因硬件和AIDC相关成本较高 [50] - 2023年底现金转换周期较前几年连续增加后显著下降,主要因贸易应收款周转天数减少约100天 [54] - 2023年总贸易应收款回收39亿人民币,超过总营收,较上一年增长48.5% [54] - 2023年总资本支出较2022年下降71%,即使排除一次性购买办公楼,同比也下降20% [55] - 截至2023年底,公司现金等价资产超过130亿人民币,银行总信贷额度接近130亿人民币,约38亿人民币未使用 [56]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生成式AI业务 - 2023年实现营收11.8亿人民币,同比增长200%,占集团总营收35%,是公司十年历史中增长最快的新业务板块 [8][15] - 过去十二个月,该业务板块超70%的客户是新客户,现有客户平均每用户收入大幅增加约50% [18] - 收到众多超1000万人民币的订单,模型使用量增长约120倍 [19] 传统AI业务 - 2023年营收18.4亿人民币,下降41%,其对总营收的贡献从2022年的82%降至2023年的54%,主要因公司减少对智慧城市业务的依赖,该业务营收贡献从29%降至不足10% [15][38][39] 智能汽车业务 - 2023年实现总营收3.8亿人民币,同比增长31% [39] - 2023年智能汽车解决方案成功应用于129万辆汽车,同比显著增长163%,每辆车的毛利润增长30% [40] - 截至目前,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已部署在195万辆智能汽车上,涉及超90款车型,还收到为超1600万辆额外车辆供应的确认函,并扩展到41款新车型 [40]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在2023年弗若斯特沙利文发布的中国AI开发平台市场报告中,公司在增长指数和创新指数综合得分排名第一 [20]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2023年公司进行业务重组,专注生成式AI业务,主要发展重点为AI基础设施和大模型 [8] - 未来将继续优化运营效率,采用孵化和剥离具有强行业属性业务等策略,将资源集中在快速增长的生成式AI业务上,以优化现金流和减少亏损 [12] - 公司在AI 2.0时代有四大关键竞争优势:感知和决策智能经验及大量多模态数据增强基础模型对物理世界的理解和多模态处理能力;大量GPU支持和对标定律指导下大模型性能不断提升,且对大模型研发的深刻理解使其能设计具有前瞻性的AI基础设施;在智能设备部署方面有丰富经验,成功推出边缘端小模型;具备强大的AI部署能力,能满足企业客户需求并提供高性价比的生成式AI解决方案 [13][14] - 2024年公司设定三个战略目标:保持技术领先,继续利用AI基础设施和大模型带来的协作优势,扩大计算能力规模,加强技术集成服务能力,迭代Sense Auto和Sense Nova大模型能力;推动业务增长,加速生成式AI的商业化和市场渗透,为客户提供最具价值的生成式AI解决方案,同时保持传统AI业务稳定增长并提高图形质量;提升核心业务可能性,继续优化整体运营效率,将资源集中在生成式AI上,改善现金流和减少亏损 [45][46][47]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2023年是转型的挑战之年,但也带来巨大潜在机会,多年的大模型技术发展和先进AI计算能力基础设施使公司从生成式AI研发走向商业化 [49] - 虽然在转型期面临诸多挑战,但公司有信心采用稳健和前瞻性的策略,确保在AI 2.0时代的竞争中占据领先地位并实现长期跨越式发展 [47][48] - 中国在大模型方面比美国落后一到两年,目前中国对训练的需求更强,而美国已进入推理竞争阶段,预计今年中国推理业务的增长率将超过训练业务,到年底推理将占总计算能力消耗的20% - 30%,这种差异为芯片多元化设计提供发展机会 [67] 其他重要信息 - 公司创始人唐晓鸥教授去年去世,他不仅是创始人,也是导师和朋友,二十多年来致力于推动中国原创创新和培养AI领域优秀人才,建立多个平台并培养数千名杰出AI学者,他对AI整体发展有敏锐洞察力,曾支持公司投资数十亿人民币建设AI数据中心 [6][7] - 公司将于4月举办技术日活动,届时可体验快速发展的SENSE NOVA大模型5.0版本以及几款新的生成式AI产品 [48] 总结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1:商汤科技在多模态领域的学术探索方向、大型多模态模型的发展节奏和工程能力现状,以及如何应对多模态领域数据稀缺问题和对合成数据未来应用的看法 - 多模态研究需基于历史技术积累,公司在感知和决策领域投入大量资源,可作为广泛数据标注和生成的核心工具,采用复合架构在不增加额外算法的情况下保留详细效果 [60] - 合成数据方面,公司在3D领域的积累,如神经渲染或3D高斯,以及其他渲染技术,可在这波生成式发展中显著促进合成数据的生成,预计合成数据将是重要的数据解决方案,因为行业数据收集无法覆盖低频场景,这类数据需来自合成源,且过去的理解能力将与生产能力产生协同效应 [60] - 关于发展节奏,与资源分配有关,Sora的出现表明大量计算能力将投入行业应用,公司在视频和图像领域有长期经验,一直在探索如何用更少资源实现相同或更好的结果,通过利用工程和算法优势弥补计算能力差距已取得显著成果 [61][62] 问题2:2024年及以后计算能力的扩展计划 - 计算能力是极其稀缺的资源,去年公司服务大量国内客户时,他们每季度都来租赁更多计算能力并订阅模型训练和推理服务,这是公司生成式AI业务快速增长的原始驱动力 [63] - 2024年公司将继续利用扩展计算能力的能力,预计计算能力全面翻倍,与去年底相比年初的增长情况大致相同,但去年的增长实际上低于计划,因为去年中国和美国的计算能力都极其稀缺,年底模型参数规模变大,多模型能力变强 [64] - 春节期间新模型如Sora出现,训练和推理对计算能力的需求呈指数级增长,行业预计计算能力需求每年将扩大一个数量级,预计未来一到两年全球计算能力需求将超过供应,中国的挑战更大,但这也为国产芯片发展提供沃土 [65] - 国产芯片效率越来越高,不仅在芯片生产方面,更重要的是在芯片操作、软件配置以及如何在训练和推理中实现高效率等方面,这是行业参与者共同努力的主要趋势,芯片使用也将更加多样化,去年大部分需求来自训练 [66] - 预计今年中国推理业务的增长率将超过训练业务,到年底推理将占总计算能力消耗的20% - 30%,这种推理和训练的差异为芯片多元化设计提供发展机会,多模态模型的推理成本比传统语言模型高几倍,也为优化芯片设计提供很多机会,芯片设计是国家网络的一部分,芯片供应短缺在芯片调度市场创造了机会,去年芯片硬件成本较高且价格持续上涨,今年如何调度芯片将非常重要,涉及运营管理能力、芯片软件能力和推理观察机会能力,这些技能将变得更重要,客户的支付意愿也将增加,公司的Sense Core在硬件和软件方面的能力将在市场中得到更好利用,以满足客户对训练和推理不断增长的需求 [67][68][69] 问题3:生成式AI业务的当前商业模式、中长期增长预期和对公司总营收的贡献比例,以及生成式AI是否会提高或拖累毛利率 - 公司生成式AI业务目前基于SaaS核心和大模型的协同,主要有三种商业模式:公共云服务,模型托管在公共云上,通过标准API访问,可根据流量收费,如按输入和输出的令牌数量或为客户锁定的计算能力资源收费;私有云部署,主要针对有严格数据安全要求的客户,根据客户需求提供特定服务,通常提供专用模型,按活跃用户账户数量收取模型许可费,有永久和特定期限许可两种,永久许可通常包含升级和维护需额外收费的条款;定制模型服务,主要以服务费形式提供,根据客户需求进行定制模型训练、微调或开发 [71][72][73] - 财务预测方面,该业务收入从2022年到2023年增长了两倍,预计从2023年到2024年业务量可能再翻一番,2024年生成式AI可能占公司总营收的约一半,长期增长难以准确预测,但应该是高增长,预计2023 - 2028年该业务的复合年增长率约为50%,到2027或2028年,生成式AI可能占公司总营收的近75% [73][74] - 关于对毛利率的影响,难以精确判断,由于生成式AI业务发展多种商业模式,毛利率可能会有波动,预计长期对毛利率的影响是中性的,不会偏离40%左右的水平太远 [74] 问题4:唐晓鸥教授去世后其股份的继承情况、对公司股权结构和战略的主要影响,以及公司未来如何合理回报投资者,特别是在股价较低的情况下 - 唐晓鸥教授去世后,其股权由家人继承,家人一直对公司管理层表示坚定支持,并承诺继续锁定股份 [75][76] - 公司管理团队保持稳定,将继续推动AI行业变革,特别是向AI 2.0的转型,从集团层面看,集团治理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得到保证 [76] - 唐晓鸥教授设定的战略是通过原创技术为行业创造良好回报,在AI 1.0时代,公司通过降低成本实现稳定回报和正现金流,这种能力在AI 2.0时代也将发挥作用,公司经历整个周期,有能力利用过去经验推动生成式AI的产业转型 [76][77] - 公司当前股价约为IPO价格的20%,原因包括整体宏观环境和IPO前股东的抛售,去年第二大股东退出持股,今年最大外部股东一直在抛售,从管理层角度看,股价严重低估,因为它已低于公司净资产价值,公司资产除现金部分外,还包括大量计算能力和基础设施,计算能力在账面上按折旧后资产分类,实际价值应更高 [78][79] - 公司希望通过去年和今年年初的转型,使业务步入良好状态,以应对未来挑战并将商业能力扩展到AI 2.0时代,同时保持AI 1.0时代剩余业务的健康稳定现金流,管理层将尽最大努力,包括锁定股份、恢复股价,以回报股东和员工 [80]
左手模型,右手应用,「全能型选手」商汤日日新再升级!多项垂直能力比肩 GPT-4
极客公园· 2024-02-05 17:02
商汤科技发布新产品 - 商汤科技发布了「日日新 SenseNova 4.0」,宣告大模型体系多维度全面升级[1] - 「日日新 SenseNova 4.0」拥有更全面的知识覆盖、更可靠的推理能⼒,更优越的长⽂本理解力及更稳定的数字推理能⼒[2] - 商汤还率先推出了支持不同模态工具调用的⽇⽇新·商量大语言模型 Function call & Assistants API 版本,为先进的大模型与各类应用服务工具的连接提供便利桥梁[2] - 商汤将先进的大模型能力转化为落地实际场景的产品应用,基于最新发布的⽇⽇新·商量大语言模型 Function call & Assistants API 完成开发并正式发布数据分析工具「办公小浣熊」[2] - 「日日新 SenseNova 4.0」提供了多种灵活的 API 接口和服务,开发人员可以根据实际应用需求,轻松地调用日日新 SenseNova 大模型的各项 AI 技术能力,以更低成本、更高效率实现各类 AI 应用[2] 商汤发布多种领域大模型 - 商汤发布了日日新·商量大语言模型-数据分析版本(SenseChat-DataAnalysis V4),在数据分析场景下的数据测试集中以 85.71% 的正确率超过 GPT-4,支持复杂表格、多表格、多文件的理解,实现数据清洗、数据运算、比较分析、趋势分析、预测性分析、可视化等常见数据分析任务[3] - 商汤推出的日日新·商量语言大模型-医疗版本:「大医」(SenseChat-Medical V4),在本次更新中实现了更强的多轮对话与上下文理解能力、以及更丰富的工具调用能力,有效实现专业医学问答及复杂医学任务推理,并支持更多模态医学文件的智能解读和交互问答[4] - 日日新·商量多模态大模型(SenseChat-Vision V4)正式推出,其拥有 300 亿参数,图文理解能力处于全球领先水平,在权威评测基准测试集 MME Benchmark 上综合得分排名首位,综合得分达 2199.5(超过 GPT-4V 的 1926.57),已在智能驾驶、智能车舱、电力行业等多个实际场景落地应用,助力千行百业的产业升级[5] 商汤发布多模态大模型相关产品 - 商汤发布了多模态大模型权威综合基准测试 MME Benchmark,可以从定位、名人识别、景点识别、OCR、数学计算等 14 个维度来系统综合评测模型的能力[6] - 商汤自研的日日新·秒画文生图大模型(SenseMirage V4)参数量提升至百亿量级,通过算法优化,语义理解能力与图像质感细节表现显著增强[7] - 商汤发布了秒画 SenseMirage V4 全新升级,实现了更加精准的提示词理解和图像绘制能力,可达成电影级海报生成水平[8] 商汤大模型体系持续赋能多产业升级 - 商汤通过 Assistants API,轻松调用内置工具实现多模态交互,创新场景应用加速落地,商汤「日日新」大模型体系持续赋能多产业升级[9] - 商汤推出了办公小浣熊,是一款无需编程或复杂操作即可使用的数据分析工具,通过自然语言输入,办公小浣熊结合商汤大模型体系的意图识别、逻辑理解、代码生成能力,自动将数据转化为有意义的分析结果和可视化图表[9] - 商汤的大模型体系目前以低成本、高效率打通了各类 AI 应用,提供包括面向办公场景的商汤⽇⽇新·商量语⾔⼤模型-数据分析版本、面向医疗场景的日日新·商量语言大模型-医疗版本「大医」、面向自动驾驶及工业场景的日日新·商量多模态大模型,以及面向创作创意场景的日日新·秒画文生图大模型等丰富的工具[11]
商汤(00020) - 2023 - 中期财报
2023-09-25 16:45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名称为SenseTime Group Inc.,股票代号为0020[1] - 公司的主要股份過戶登記處位于Grand Cayman, KY1-1103,Cayman Islands[3] - 公司的主要往來銀行包括中国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和招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4] 2023年上半年财务数据 - 2023年上半年收入为1,433,122人民币千元,同比增长1.3%[5] - 毛利为648,673人民币千元,占总收入的45.3%[5] - 期间亏损为3,142,624人民币千元,同比减少2.0%[5] 客户数据 - 智慧商业的客户数量为481,同比减少6.1%[5] - 智慧生活的客户数量为270,同比增加47.5%[5] - 智能汽车的客户数量为34,同比增加70.0%[5] - 智慧城市累计服务的城市数量为163,同比增加0.6%[5] 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 - 商量SenseChat 1.0是基于千亿参数大语言模型的聊天机器人产品[6] - 商量SenseChat 2.0基于新模型InternLM-123B完成训练,参数量提升至1,230亿[6] - InternLM-123B模型在全球51个知名评测集合上测试成绩排名全球第二[7] - InternLM-123B在主要評測集上的表現優於其他國際領先模型[10] - 商湯集团投入了約2,000張GPU在文生圖模型的研發上[12] - 商湯集团的原始語料數據總體量已達到2萬億token,預計年底將突破10萬億token[13] - 公司在2023年4月发布了包含六类生成式AI产品的生成式AI产品族[18] - InternLM-7b-chat模型在多个国际、国内主流评测集中排名第一[17] - 公司计划在2023年三季度推出秒画4.0,升级基模型的同时引入全新的美学系统支持[15] - 秒画3.0升级至LLaMA2-13B(130亿参数)并实现了提示词補全功能,提高了图片生成效果和精细度[14] - 公司的基础设施SenseCore积极对外服务,支持了众多学术和商业机构[15] - 公司的工作能够使整个行业受益,促进更广泛的合作创新[16] - 「格物SenseThings」3D内容生成平台实现对精密3D物体的生成,可还原物体复杂的几何结构、纹理、材质、光泽等细节信息[18] - 「商量SenseChat聊天助手」具备顺畅的语言理解、生成能力,可秒解复杂问题,提供定制化建议[19] - 「明眸SenseAnnotation」是基于公司自研大模型的数据标注平台,支持多种数据类别的智能标注[19] - 「商量•AI代碼助手」是基于数据的AI代碼助手,支持多种场景会话[19] 市场扩张和并购 - 商湯为中國前三大保險公司之一提供基於AI遙感大模型的農作物承保數據交叉驗證,完善保險公司的風險評估和理賠服務體系[23] - 大模型技术与更多行业深度融合,带来新功能和新服务不断涌现,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商业机会和盈利空间[24] 未来展望 - 2023年上半年,生成式AI相关收入同比增长670.4%[20] - AI商业化效率提升,当期运营成本同比下降6.5%[20] - 公司的智能终端业务在今年全球手机行业下行的市场下展现出较好韧性,计算机视觉算法通过SDK软件、AI传感器、AI ISP持续量产至数亿台手机[27] - 2023年上半年,绝影的量产业务实现了573%的同比增长,量产交付数量达到39万台车,规模量产也带动了单车毛利提高29%[28] - 商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2023中期报告中提到智能驾驶技术研究与应用领跑行业[29] - 绝影作为国内第一批率先激活L2++级别自动驾驶量产的服务商,交付车型不断增加[31] 其他新策略 - 商汤持续致力于实现「2025年碳达峰、2030年运营碳中和、2050年净零排放」的碳中和目标[34] - 商汤推出了「商汤可信AI基础设施-SenseTrust」,对AI训练数据、模型、应用治理环节实施全周期安全可信治理[35]
商汤(00020) - 2023 - 中期业绩
2023-08-28 16:38
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入14.33亿元,同比增长1.3%;毛利6.49亿元,同比下降30.6%;期间亏损31.43亿元,同比下降2.0%[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总收入为14.331亿元,毛利为6.487亿元,毛利率为45.3%[2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运营成本同比下降6.5%,亏损净额为31.426亿元,经调整亏损净额为23.934亿元,分别收窄2.0%和6.7%[2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持有的银行存款等公允价值总结余为148.187亿元[22] - 公司收入由2022年上半年的14.153亿元上升1.3%至2023年上半年的14.331亿元[43] - 公司销售成本由2022年上半年的4.813亿元增加63.0%至2023年上半年的7.844亿元[47] - 公司毛利由2022年上半年的9.340亿元下跌30.5%至2023年上半年的6.487亿元,毛利率由66.0%下跌至45.3%[48] - 公司研发开支由2022年上半年的20.353亿元减少12.4%至2023年上半年的17.832亿元[49] - 公司期间亏损由2022年上半年的32.07988亿元收窄至2023年上半年的31.42624亿元[42] - 销售开支从2022年上半年的4.021亿元增加4.0%至2023年上半年的4.18亿元[50] - 行政开支从2022年上半年的7.686亿元增加3.6%至2023年上半年的7.965亿元[51] - 金融资产及合约资产减值亏损净额从2022年上半年的5.422亿元下跌26.9%至2023年上半年的3.965亿元[52] - 其他收入从2022年上半年的1.933亿元减少21.3%至2023年上半年的1.522亿元[53] - 2023年上半年其他亏损净额为7.541亿元,2022年上半年为7.988亿元,2023年上半年人民币兑港元贬值3.1%[54] - 财务收入净额从2022年上半年的1.034亿元轻微下跌至2023年上半年的1.005亿元[55] - 优先股及其他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亏损从2022年上半年的510万元上升至2023年上半年的1000万元[56] - 所得税抵免从2022年上半年的1.143亿元增加至2023年上半年的1.242亿元[57] - 2023年上半年亏损为31.426亿元,2022年上半年亏损为32.08亿元[58] - 贸易、其他应收款项及预付款项从2022年末的60.717亿元减少至2023年上半年末的57.649亿元[6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贸易应收款项总额的账龄较2022年12月31日有所恶化,上半年整体现金收回金额逐年改善,但长账龄未偿还应收款项现金收回仍面临挑战[6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71.53亿元,定期存款为46.888亿元;2022年12月31日分别为79.628亿元和62.129亿元[65] - 2023年上半年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18.048亿元,投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3.847亿元,融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4.132亿元;2022年同期分别为18.481亿元、 - 57.214亿元、11.773亿元[66]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及2023年6月30日,公司总借款分别为32.286亿元及37.928亿元[70] - 2023年6月30日,公司资本负债比率为 - 5.9%,代表净现金状况[7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并无任何重大或有负债、重大投资、有关附属公司等的重大收购或出售[79][80][8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抵押账面价值为44.016亿元的楼宇及土地使用权以及3.252亿元的受限制担保存款以取得借款[8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暂无资本资产重大投资及收购具体未来计划[83] - 2023年上半年收入为14.33亿元,较2022年的14.15亿元增长1.26%[84] - 2023年上半年毛利为6.49亿元,较2022年的9.34亿元下降30.55%[84] - 2023年上半年经营亏损为33.47亿元,较2022年的34.20亿元收窄2.12%[84] - 2023年上半年期间亏损为31.43亿元,较2022年的32.08亿元收窄2.04%[84] - 2023年上半年全面亏损总额为26.07亿元,较2022年的18.94亿元扩大37.65%[8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总资产为35.60亿元,较2022年末的37.43亿元下降4.88%[8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总负债为8.91亿元,较2022年末的8.41亿元增长5.85%[8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流动净资产为16.38亿元,较2022年末的18.20亿元下降10.08%[87] - 2023年上半年公司全面亏损总额中,本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亏损为25.94亿元,非控股权益应占亏损为1.27亿元[85] - 2022年1月1日公司总权益为31,987,084千元人民币,2022年6月30日为31,102,836千元人民币[89] - 2023年上半年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1,804,805千元人民币,2022年同期为1,848,149千元人民币[90] - 2023年上半年投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384,721千元人民币,2022年同期所用现金净额为5,721,378千元人民币[90] - 2023年上半年融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413,199千元人民币,2022年同期为1,177,327千元人民币[91] - 2023年上半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净额为1,006,885千元人民币,2022年同期为6,392,200千元人民币[91] - 2023年上半年期初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7,962,813千元人民币,期末为7,153,015千元人民币;2022年同期期初为16,529,506千元人民币,期末为10,373,626千元人民币[9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综合收入总额为1433122千元,2022年同期为1415343千元,其中中国内地收入为1203994千元,2022年同期为1140734千元[107] - 2023年6月30日,集团非流动资产总额为8103125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7646991千元,其中中国内地为7952403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7498318千元[10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客户A收入占集团总收入的12.7%,2022年客户B和客户C收入分别占比19.8%和16.9%[10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按时间点确认收入为1178109千元,按时间段确认收入为255013千元,2022年同期分别为1336432千元和78911千元[10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开支总计3782108千元,2022年同期为3687407千元,其中雇员福利开支为1909104千元,2022年同期为2093511千元[11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其他亏损净额为754066千元,2022年同期为798784千元[111] - 2023年上半年即期所得税 - 3537千元,递延所得税127753千元,所得税抵免124216千元[122]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亏损3122744千元,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31958495179股,每股基本亏损0.10元[122]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未宣派或派付股息[123] - 2023年6月30日物业、厂房及设备账面净值7355409千元,较2022年末增加[124] - 2023年上半年折旧费用422212千元,计入研发、行政等开支[125] - 2023年6月30日贸易、其他应收款项及预付款项总额5764921千元,较2022年末减少[126] - 2023年6月30日应收票据为61,808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80,673千元;贸易应收款项2023年6月30日为7,726,107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7,796,278千元[127] - 2023年6月30日按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非流动资产为6,456,082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6,676,533千元;流动资产2023年6月30日为1,033,290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632,124千元[12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债务投资期初为5,798,760千元,期末为5,635,687千元;2022年同期期初为3,665,678千元,期末为5,612,684千元[13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股权投资期初为877,773千元,期末为820,395千元;2022年同期期初为645,292千元,期末为1,192,984千元[13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理财产品期初为632,124千元,期末为1,033,290千元;2022年同期期初为272,549千元,期末为466,678千元[13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债务投资公允价值亏损437,892千元,股权投资亏损75,331千元,结构性存款利得7,971千元;2022年同期债务投资亏损248,439千元,股权投资亏损98,479千元,结构性存款利得7,599千元[133] - 2023年6月30日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为2,341,170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2,472,581千元[134] - 2023年6月30日期末贸易应付款项及应付票据最多6个月为519,996千元,6个月至1年为189,359千元,1至2年为13,152千元,超过2年为43,198千元;2022年同期分别为718,327千元、76,660千元、19,477千元、34,397千元[134] - 2023年6月30日借款总计3,792,847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3,228,614千元[135] - 2023年6月30日,集团借款6个月或以下为121,854千元,6至12个月为45,810千元,1至2年为78,255千元,2至5年为1,154,492千元,5年以上为2,389,107千元,总计3,789,518千元;2022年12月31日对应数据分别为199,954千元、118,594千元、6,300千元、610,565千元、2,290,288千元,总计3,225,701千元[140] 各业务线客户数量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上半年,智慧商业客户数量481个,同比下降6.1%;智慧生活客户数量270个,同比增长47.5%;智能汽车客户数量34个,同比增长70.0%[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智慧城市累计服务城市数量163个,较2022年12月31日增长0.6%[3] 算力及模型研发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上线GPU数量从2023年3月底的27000块提升至约30000块,算力规模从5 ExaFLOPS提升至6 ExaFLOPS[5] - 2023年以来,超1000个参数数十亿至上千亿的大模型在大装置上完成训练,支持数十款生成式AI应用[5] - 2023年公司投入约10000张GPU用于大语言模型研发,4月发布“商量SenseChat 1.0”,6月发布InternLM,参数1040亿,7月发布“商量SenseChat 2.0”[6] - 2023年8月,新模型InternLM - 123B完成训练,参数提升至1230亿,在全球51个知名评测集测试成绩排名全球第二[7] - InternLM - 123B在多个评测集表现优异,如MMLU评分为72.9,C - Eval评分为67.5等[8] - 公司投入约2000张GPU研发文生图模型,2023年1月秒画1.0搭载8亿参数扩散模型开启内测,4月秒画2.0基于14亿参数文生图模型发布,7月秒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