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商汤(00020)
icon
搜索文档
商汤-W(00020):2025 年中报点评:生成式AI放量,1十X战略拓阔成长边界
海通国际证券· 2025-09-29 19:26
投资评级 - 维持"优于大市"评级,目标价2.62港元 [1][5][12] 核心观点 - 2025年上半年公司业绩改善,亏损明显收窄,生成式AI业务收入同比+72.7% [1][5] - "人工智能+"政策催化下公司视觉与X业务放量在即,看好长期发展空间 [1][5] - 预计2025-2027年收入分别为47.63/59.37/74.50亿元,同比增长26%/25%/25% [3][5][12] 财务表现 - 2025H1营业收入23.58亿元,同比+35.6%;毛利率38.5%,较上年同期下降5.6个百分点 [5][13] - 经调整亏损净额11.62亿元,同比收窄50.0%,销售费用与行政费用同比下降 [5][13]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流出6.40亿元,期末现金及等价物111.68亿元,现金流同比改善 [5][13] - 以每股1.50港元完成16.67亿股B类股份配售,补充营运与研发投入 [5][13] 生成式AI业务 - 上半年收入18.16亿元,同比+72.7%,营收占比77% [5][14] - 基础设施侧:异构集群实现约5000卡稳定运行,利用率约80%,总算力规模约2.5万PetaFLOPS [5][14] - 模型侧:"日日新"在V6与V6.5升级中实现图文交错思维链、多模态强化学习融合落地 [5][14] - 应用侧:"小浣熊"生产力工具用户数突破300万,日处理数据分析Tokens约100亿 [5][14] 视觉AI业务 - 上半年收入4.36亿元,"方舟"平台完成多模态与智能体调度升级 [5][15] - 覆盖近200个城市、约3万个园区和楼宇等场景,每日智能体调用量超1亿次 [5][15] - 终端侧赋能智能座舱累计出货超100万辆、安卓智能手机超2.5亿台 [5][15] X创新业务 - 上半年收入1.07亿元,覆盖驾驶、医疗、家用机器人与智慧零售 [5][15] - 绝影基于J6M的方案量产并首落广汽传祺;善萃与新华医院联合发布AI儿科全科医生 [5][15] - 元萝卜在国内电商平台保持领先并加速出海 [5][15] 财务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4763/5937/7450百万元人民币 [3][6] - 预计归属母公司净利润-3142/-702/-324百万元人民币,亏损持续收窄 [3][6] - 预计毛利率维持在38-39%区间 [6][9] - 预计每股收益-0.08/-0.02/-0.01元 [3][6] 业务拆分 - 生成式AI业务预计2025-2027年收入3245/4219/5485百万元,增速35%/30%/30% [9] - 传统AI业务预计2025-2027年收入1223/1370/1548百万元,增速10%/12%/13% [9] - 智能汽车业务预计2025-2027年收入295/348/417百万元,增速15%/18%/20% [9]
商汤(00020) - 2025 - 中期财报
2025-09-29 17:20
收入和利润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总收入为人民币2,358,198千元,同比增长35.6%[7] - 2025年上半年毛利为人民币907,800千元,毛利率为38.5%[7] - 2025年上半年期间亏损为人民币1,489,270千元,亏损率63.2%,同比收窄39.9%[7] - 2025年上半年经调整EBITDA为亏损人民币520,555千元,亏损率22.1%,同比收窄72.5%[7] - 2025年上半年经调整亏损净额为人民币1,162,133千元,亏损率49.3%,同比收窄50.0%[7] - 集团收入同比增长35.6%达人民币2358.2百万元,生成式AI收入达人民币1815.5百万元同比增长72.7%占比提升至77.0%[14] - 集团毛利为人民币907.8百万元毛利率38.5%,贸易应收款额人民币3158.5百万元同比提升95.5%[14] - 经调整亏损净额收窄至人民币1162.1百万元同比下降50.0%,现金储备为人民币13158.4百万元[14] - 公司收入同比增长35.6%至人民币2,358.2百万元,主要受生成式AI业务驱动[36] - 经营亏损收窄至人民币1,453.2百万元,较上年同期2,721.5百万元改善明显[35] - 经调整EBITDA亏损收窄至人民币520.6百万元,同比改善72.4%[35] - 期间亏损净额从人民币2,477.2百万元收窄至人民币1,489.3百万元,减亏39.9%[49] - 经调整EBITDA从人民币-1,889.6百万元改善至人民币-520.6百万元,提升72.4%[51] - 经调整亏损净额从人民币-2,326.2百万元收窄至人民币-1,162.1百万元,减窄50.0%[52] - 2025年上半年收入为23.58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17.40亿元人民币增长35.6%[79] - 2025年上半年毛利为9.08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7.67亿元人民币增长18.4%[79] - 2025年上半年经营亏损为14.53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27.22亿元人民币收窄46.6%[79] - 2025年上半年期间亏损为14.89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24.77亿元人民币收窄39.9%[79] - 2025年上半年本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为人民币0.04元,较2024年同期的人民币0.08元收窄50.0%[79] - 2025年上半年其他利得净额为6.41亿元人民币,2024年同期为其他亏损净额5300万元人民币[79]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期间亏损为14.773亿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24.568亿人民币亏损收窄39.9%[86][88] - 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亏损为14.78亿元人民币,相比去年同期的24.57亿元人民币亏损有所收窄[134] - 每股基本亏损为0.04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0.08元人民币[134] - 2025年上半年总收入人民币235.8198亿元,同比增长35.6%(2024年同期:人民币173.9717亿元)[118] 成本和费用 - 销售成本同比增长49.1%至人民币1,450.4百万元,其中硬件成本及分包服务费占比85.7%[38] - 毛利率从44.1%下降至38.5%,主要因硬件及AIDC相关成本增加[39] - 研发开支同比增长12.0%至人民币2,118.5百万元,持续投入基础模型训练[40] - 2025年上半年研发开支为21.19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18.92亿元人民币增长12.0%[79] - 雇员福利开支人民币148.6608亿元,同比下降13.0%(2024年同期:人民币170.9503亿元)[120] - 硬件及分包成本大幅增长60.9%至人民币124.4813亿元(2024年同期:人民币77.3156亿元)[120] - 服务器及云服务费用激增225.8%至人民币57.4032亿元(2024年同期:人民币17.6257亿元)[120] - 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费用为5.05亿元人民币,其中研发开支占比最高,达3.15亿元人民币[138] - 2025年上半年无形资产摊销费用为8592.9万元人民币,其中研发开支占比76.1%达6541.9万元人民币[147] - 2025年上半年计入销售成本的存货减值拨备为人民币13,864千元,较2024年同期的人民币16,328千元下降15.1%[151] - 以股份为基础薪酬总开支为人民币153,250千元,同比增长22.1%[182] - 研发开支中以股份为基础薪酬部分为人民币76,652千元,同比增长28.9%[182] - 行政开支中以股份为基础薪酬部分为人民币62,625千元,同比增长22.7%[182] 生成式AI业务表现 - 生成式AI业务收入达人民币1,815.5百万元,同比增长72.7%,占总收入77.0%[12] - 生成式AI业务收入同比大幅增长72.7%至人民币1,815.5百万元,占总收入比例从60.4%提升至77.0%[36] - 异构集群实现约5000卡规模月级稳定运行,集群利用率约80%,异构训练效率达同构约95%[17] - 总算力规模增长至约2.5万PetaFLOPS,算力效能比相比去年提升20%[17] - 线上推理性能较前版本提升约15%[17] - 小浣熊产品用户数突破300万,每日处理数据分析Tokens数约100亿[19] - 数学试卷批改平均准确率领先同类10个百分点[20] - 日日新多模态流式交互时长年内增长510%,新应用用户规模增长15倍[23] - 咔皮系列产品用户破千万,DAU年内增长400%[23] 视觉AI业务表现 - 视觉AI板块上半年收入为人民币436.0百万元,同比下降14.8%[25] - 视觉AI板块服务国内外客户660余家,长期复购比例57%[25] - 视觉AI行业年化增速约15%[24] - 商汤在中国计算机视觉市场份额连续九年第一,汽车座舱视觉AI软件市场连续五年第一[24] 智能汽车和智慧城市业务表现 - 方舟平台覆盖近200个城市、近3万个园区及楼宇,每日智能体调用量超1亿次[26] - 智能座舱累计出货量超100万辆,安卓智能手机超2.5亿台[26] 能源业务表现 - 能源需求预测准确率突破88%,决策准确率达93%+,年內预计提升至90%-95%与95%+[33] - 配套电量节约9%,算力中心用电成本下降5%[33] 现金流和资金状况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人民币8,888.0百万元增至人民币11,168.4百万元,增长25.6%[56] - 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从人民币-3,523.8百万元改善至人民币-639.5百万元,减幅81.8%[57][58] - 投资活动实现现金净流入人民币699.7百万元,较上年同期流出人民币1,068.2百万元显著改善[57] - 投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人民币699.7百万元[59] - 融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人民币2,158.0百万元[60] - 于2025年6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11.68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12月31日的88.88亿元人民币增长25.7%[82] - 经营所用现金净流出从2024年上半年的35.237亿人民币改善至2025年同期的6.395亿人民币,流出减少81.8%[89] - 购买物业、厂房及设备支出从2024年上半年的6.501亿人民币增至2025年同期的13.890亿人民币,增长113.7%[89] - 购买理财产品支出从2024年上半年的16.790亿人民币增至2025年同期的67.880亿人民币,增长304.3%[89] - 赎回理财产品收入从2024年上半年的14.896亿人民币增至2025年同期的56.551亿人民币,增长279.7%[89] - 融资活动现金净流入21.58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27.23亿元下降20.7%[91] - 借款所得款项大幅增加至388.27亿元,同比增长289.2%[91]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达111.68亿元,较期初88.88亿元增长25.6%[91]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221.82亿元,去年同期为净减少186.93亿元[91] - 非控股股东出资6250万元,较去年同期1140万元增长448.2%[91] - 汇率变动带来正向影响6217.1万元[91] - 理财产品新增投资67.88亿元人民币,赎回56.55亿元人民币[161] - X创新业务无需商汤追加资金投入,优化集团现金流[28] - 配售B类股份所得款项净额约2,787.1百万港元[65] - 配售款项35.0%用于AI基础设施(975.5百万港元)[65] - 配售款项30.0%用于生成式AI发展(836.1百万港元)[65] - 配售款项35.0%用于一般营运资金(975.5百万港元)[65] 资产和投资 - 贸易应收款项净额从人民币2,391.7百万元降至人民币2,127.6百万元,减少11.1%[54] - 超过3年账龄贸易应收款项从人民币3,821.1百万元增至人民币3,997.0百万元,增长4.6%[55] - 于2025年6月30日总资产为355.81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12月31日的345.99亿元人民币增长2.8%[82] - 总权益及负债从2024年末的345.995亿人民币增至2025年中的355.809亿人民币,增长2.8%[84] - 按公允价值计量金融资产达79.03亿元,其中第三级资产占比97.5%[104] - 第3级金融工具公允价值总额从2025年初人民币4,159,656千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人民币5,583,947千元,增长34.2%[109] - 理财產品公允价值变动显著,从人民币701,087千元增至1,795,889千元,增幅156.1%[109] - 债务投资公允价值从人民币5,214,360千元增至5,532,875千元,增长6.1%[109] - 股权投资公允价值从人民币366,196千元增至374,783千元,增长2.3%[109] - 债务工具-非上市实体公允价值为人民币3,365,379千元,预期波幅输入范围35.93%-69.27%[110] - 缺乏流动性折扣30%的5%变动导致债务工具公允价值减少/增加约人民币50百万[110] - 预期回报率50个基点变动导致理财产品公允价值变动人民币3,505千元[110] - 公司非流动资产总额达人民币816.9415亿元,其中中国内地占比97.9%达人民币799.7879亿元[114] - 按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产生亏损人民币15.5264亿元,同比扩大1325%[122] - 物业、厂房及设备账面净值从72.77亿元人民币减少至52.76亿元人民币,主要因部分楼宇转为投资物业[137] - 期内新增物业、厂房及设备投资12.36亿元人民币[137] - 部分账面价值为15.75亿元人民币的楼宇已抵押作为集团借款的抵押品[137] - 使用权资产总额从2024年末的239.47亿元人民币增加至2025年6月末的257.073亿元人民币,增长7.4%[140] - 租赁负债总额从2024年末的196.535亿元人民币增加至2025年6月末的207.983亿元人民币,增长5.8%[140] - 投资物业于2025年6月末的公允价值为25.07845亿元人民币,全部作为银行借款抵押品[143] - 投资物业未来最低应收租赁付款总额为2.78483亿元人民币,其中一年内到期的部分为4906.6万元人民币[146] - 无形资产账面净值从2024年末的2.3855亿元人民币大幅减少至2025年6月末的1.28395亿元人民币,下降46.2%[147] - 购买物业、厂房及设备预付款项从2024年末的5811.9万元人民币增加至2025年6月末的1.41814亿元人民币,增长144%[148] - 递延所得税资产净额从2024年末的7.43763亿元人民币减少至2025年6月末的7.15632亿元人民币,下降3.8%[149] - 使用权资产中新增租赁楼宇8256万元人民币,同时终止租赁1851.2万元人民币[142] - 递延所得税资产总额从2025年初的人民币772,703千元下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人民币750,409千元,减少人民币22,294千元(约2.9%)[150] - 存货总额为人民币450,962千元,较2024年末的人民币452,307千元基本持平,仅微降人民币1,345千元(约0.3%)[151] - 贸易应收款项总额为人民币6,596,608千元,较2024年末的人民币6,973,566千元减少人民币376,958千元(约5.4%)[152] - 贸易应收款项减值拨备为人民币4,469,013千元,占其总额的67.8%,较2024年末的拨备水平(人民币4,581,875千元,占比65.7%)略有下降[152] - 账龄超过3年的贸易应收款项金额最大,为人民币3,996,992千元,较2024年末的人民币3,821,085千元增加4.6%[153] - 按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总额为人民币7,903,138千元,较2024年末的人民币7,064,583千元显著增加人民币838,555千元(约11.9%)[156] - 其中,流动资产的理财产品投资大幅增加至人民币1,795,889千元,较2024年末的人民币701,087千元激增156.2%[156] - 非流动资产的债务投资(非上市实体、债券及基金)合计为人民币5,532,875千元,构成此类金融资产的主要部分[156] - 长期应收款项净额为人民币25,489千元,较2024年末的人民币35,303千元下降27.8%[155] - 债务投资期末余额为55.33亿元人民币,较期初增长6.1%[158] - 股权投资期末余额为5.74亿元人民币,较期初下降50.0%[159] - 理财产品期末余额为17.96亿元人民币,较期初增长156.1%[161] - 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净亏损1.55亿元人民币,其中股权投资亏损2.85亿元[162] - 衍生金融工具产生负债2846.9万元人民币,资产358.0万元人民币[163]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11.68亿元人民币,较期初增长25.7%[164] - 受限制现金总额为1.94亿元人民币,较期初增长0.8%[165] - 债务投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1.43亿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亏损802.4万元人民币[158] 负债和借款 - 总借款从人民币5,921.8百万元增至8,172.9百万元[61] - 总负债从2024年末的109.578亿人民币增至2025年中的131.101亿人民币,增长19.6%[84] - 流动负债从2024年末的47.539亿人民币大幅增至2025年中的74.252亿人民币,增长56.2%[84] - 非流动借款从2024年末的46.815亿人民币降至2025年中的41.270亿人民币,减少11.8%[84] - 流动借款从2024年末的12.403亿人民币激增至2025年中的40.459亿人民币,增长226.2%[84] - 优先股负债为12.22亿元,较2024年末12.05亿元增长1.4%[104] - 衍生金融工具负债2846.9万元,全部为第二级计量[104] - 其他金融负债8.97亿元,较2024年末9.17亿元下降2.2%[104] - 优先股公允价值亏损从人民币12.1百万元增至人民币18.6百万元,增幅53.7%[47] - 于2025年6月30日本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权益为222.79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12月31日的234.61亿元人民币减少5.0%[82] - 抵押资产账面价值人民币4,143.9百万元[70] - 借款总额从2024年末的59.22亿人民币增至2025年中的81.73亿人民币,增长37.9%[184] - 短期银行借款(有担保)从4.73亿人民币增至10.62亿人民币,增长124.5%[184] - 短期借款(无抵押及无担保)从5.50亿人民币大幅增至21.05亿人民币,增长282.6%[184] - 银行借款加权平均实际利率从2024年末的2.89%降至2025年中的2.52%[192] - 资本承担总额从5.83亿人民币降至4.90
恒生科技指数涨2%
证券时报网· 2025-09-29 10:51
恒生科技指数表现 - 恒生科技指数上涨2% [1] 公司股价表现 - 商汤公司股价上涨超过4% [1] - 华虹半导体公司股价上涨超过4% [1] - 阿里巴巴公司股价上涨超过4% [1] - 快手公司股价上涨超过3% [1] - 金蝶国际公司股价上涨超过3% [1]
智通港股空仓持单统计|9月26日
智通财经网· 2025-09-26 18:33
空仓比排名前列公司 - 中兴通讯空仓比达15.35%位列第一 空仓数量维持1.16亿股[1][2] - 中远海控以14.10%空仓比居第二 空仓数量由4.15亿股降至4.06亿股[1][2] - 宁德时代空仓比13.44%排第三 空仓数量由2086.00万股增至2095.07万股[1][2] - 中国平安空仓比12.88% 空仓数量由9.44亿股增至9.59亿股[2] - 万科企业空仓比12.35% 空仓数量由2.51亿股增至2.73亿股[2] 空仓比显著增加公司 - 中教控股空仓比增幅最大 从3.73%升至6.33% 增加2.61%[1][2] - 东方电气空仓比从7.34%升至9.40% 增加2.06%[1][2] - 协鑫科技空仓比从9.24%升至11.30% 增加2.06% 空仓数量由26.32亿股大幅增至32.18亿股[1][2] - 三花智控空仓比增加1.91% 从2.59%升至4.50%[2] - 赣锋锂业空仓比增加1.32%至12.09% 空仓数量由4776.19万股增至5363.00万股[2] 空仓比显著下降公司 - 华虹半导体空仓比降幅最大 从9.00%降至6.48% 减少2.52%[1][2] - 赤峰黄金空仓比从3.30%降至1.53% 减少1.77%[1][2] - 来凯医药-B空仓比从2.62%降至0.90% 减少1.72%[1][2] - 微盟集团空仓比下降1.59% 从9.20%降至7.61%[2] - 紫金矿业空仓比下降0.94%至12.18% 空仓数量由7.86亿股降至7.29亿股[2]
港股通成交活跃股追踪 中国光大控股近一个月首次上榜
证券时报网· 2025-09-25 22:39
港股通成交概况 - 9月25日港股通成交活跃股合计成交563.55亿港元 占当日港股通总成交金额36.05% [1] - 当日港股通净买入金额达72.15亿港元 [1] - 阿里巴巴-W以182.84亿港元成交额居首 小米集团-W和中芯国际分别以114.02亿港元和77.63亿港元位列第二、三位 [1] 个股活跃度排名 - 阿里巴巴-W、腾讯控股、中芯国际、小米集团-W及美团-W近一个月均上榜23次 为最受关注个股 [1] - 华虹半导体近一个月上榜18次 优必选上榜10次 [1] - 中国光大控股为近一个月首次上榜 当日成交额14.37亿港元 [1] 重点个股表现 - 中国光大控股当日收盘上涨25.89% 但遭港股通净卖出0.71亿港元 [1] - 小米集团-W虽成交114.02亿港元 却遭净卖出8.02亿港元 [1] - 阿里巴巴-W获最大净买入46.32亿港元 腾讯控股获净买入11.11亿港元 [1] 股价变动情况 - 晶泰控股日涨跌幅5.63% 华虹半导体涨4.74% 小米集团-W涨4.48% [1] - 山高控股下跌4.39% 阿里巴巴-W下跌1.15% [1] - 多数个股收盘价呈现上涨态势 仅少数出现下跌 [1]
南向资金今日成交活跃股名单(9月25日)
证券时报网· 2025-09-25 22:36
市场表现 - 恒生指数下跌0.13% [1] - 南向资金全天成交金额1563.10亿港元 其中买入836.78亿港元 卖出726.32亿港元 净买入110.46亿港元 [1] - 港股通(深)成交577.51亿港元 净买入62.16亿港元 港股通(沪)成交985.59亿港元 净买入48.30亿港元 [1] 个股成交活跃度 - 阿里巴巴-W成交额182.84亿港元居首 小米集团-W成交114.02亿港元 中芯国际成交77.63亿港元 [1] - 7只个股同时上榜港股通(深)和港股通(沪)活跃股 包括阿里巴巴-W、腾讯控股、中芯国际等 [2] - 净买入个股共10只 净卖出个股包括小米集团-W(净卖出8.02亿港元)、晶泰控股(净卖出1.20亿港元)和中国光大控股(净卖出7136.51万港元) [1] 重点个股资金流向 - 阿里巴巴-W获净买入46.32亿港元 股价下跌1.15% 且连续25天获净买入 累计净买入720.86亿港元 [1][2] - 腾讯控股获净买入11.11亿港元 股价上涨0.23% [1][2] - 中芯国际获净买入9.59亿港元 股价上涨0.07% 连续5天获净买入 累计净买入25.60亿港元 [1][2] - 小米集团-W虽股价上涨4.48% 但遭净卖出8.02亿港元 [1] 其他活跃个股表现 - 华虹半导体获净买入1.96亿港元 股价大涨4.74% [2] - 快手-W获净买入4.63亿港元 股价上涨1.69% [2] - 地平线机器人-W获净买入3.39亿港元 股价上涨3.31% [2] - 商汤-W获净买入2.77亿港元 股价持平 [2] - 美团-W获净买入1.84亿港元 股价微涨0.10% [2]
智通港股通活跃成交|9月25日
智通财经网· 2025-09-25 19:03
沪港通南向交易成交情况 - 2025年9月25日沪港通南向成交额前三为阿里巴巴-W(09988)119.69亿元、小米集团-W(01810)71.78亿元、中芯国际(00981)47.34亿元[1] - 沪港通南向净买入额前三为阿里巴巴-W(09988)+24.69亿元、中芯国际(00981)+6.66亿元、腾讯控股(00700)+6.43亿元[2] - 沪港通南向净卖出额最高为小米集团-W(01810)-2.87亿元、华虹半导体(01347)-5776.98万元、晶泰控股(02228)-3180.74万元[2] 深港通南向交易成交情况 - 2025年9月25日深港通南向成交额前三为阿里巴巴-W(09988)63.15亿元、小米集团-W(01810)42.24亿元、中芯国际(00981)30.29亿元[1] - 深港通南向净买入额前三为阿里巴巴-W(09988)+21.63亿元、地平线机器人-W(09660)+3.39亿元、快手-W(01024)+4.63亿元[2] - 深港通南向净卖出额最高为小米集团-W(01810)-5.15亿元、晶泰控股(02228)-8823.60万元[2] 重点公司交易表现 - 阿里巴巴-W(09988)在沪港通和深港通合计成交182.84亿元,合计净买入46.32亿元[1][2] - 小米集团-W(01810)在沪港通和深港通合计成交114.02亿元,合计净卖出8.02亿元[1][2] - 中芯国际(00981)在沪港通和深港通合计成交77.63亿元,合计净买入9.59亿元[1][2] - 腾讯控股(00700)在沪港通和深港通合计成交48.29亿元,合计净买入11.12亿元[2]
港股整体迎来看多行情 中信建投:关注中芯国际、联想等
智通财经· 2025-09-25 15:27
港股市场前景 - 港股进入看多行情 内外部资金关注度提升[1] - 港股长周期牛市自去年四季度确立 当前处于中段[1] - 流动性周期处于中段 后续1-2年基调宽松[1] - 估值经历3年熊市后较低 修复一年多后达中上分位[1] - 盈利周期刚从底部回升 修复集中在结构性景气板块[1] 流动性环境 - 美国就业数据大幅低于预期 降息预期大幅提升[1] - 港股宏观流动性有望快速缓解 利于估值回升[1] - 外资不断上调港股及中国资产评级 有望持续流入[1] - 南向资金流入开始加速 内外资有望持续流入港股[1] 机构观点 - 高盛维持中国股票增持立场[2] - 渣打银行维持中国股票超配评级[2] - 摩根士丹利指出人工智能 半导体 人形机器人 新消费等热点板块主要交易集中在港股和A股[2] - 投资者对中国市场兴趣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或进一步催化外资流入港股[2] 投资板块 - 重点关注港股核心成长板块 包括互联网 创新药 新消费和科技板块[2] - 景气板块市盈率突破历史新高 估值修复有望持续带动港股整体估值上升[2] - 可关注红利防御性配置板块[2] - 消费电子板块包括小米集团 联想集团 瑞声科技 中芯国际 高伟电子[2] - 信息技术服务板块包括伟仕佳杰 金蝶国际 九方智投控股[2] - AI及机器人板块包括第四范式 商汤 优必选[2] - 新能源汽车板块包括比亚迪股份 零跑汽车[2]
港股整体迎来看多行情 中信建投:关注中芯国际(00981)、联想(00992)等
智通财经网· 2025-09-25 14:57
港股市场前景 - 港股进入看多行情 内外部资金关注度逐步提升[1] - 港股长周期牛市自去年四季度确立 当前处于中段位置[1] - 流动性周期约走到中段 后续1-2年基调整体宽松[1] 周期特征分析 - 估值周期经历3年熊市后处于低位 连续修复一年多后估值来到中上分位[1] - 盈利周期刚刚从底部回升 盈利修复集中在结构性景气板块[1] - 海外流动性紧缩压力缓解 近两月美国就业数据大幅低于预期 降息预期大幅提升[1] 资金流向 - 外资不断上调港股市场及中国资产评级 有望持续流入[1] - 南向资金整体流入开始加速[1] - 高盛维持中国股票增持立场 渣打银行维持超配评级[2] 投资机会领域 - 重点关注互联网 创新药 新消费和科技板块 市盈率已突破历史新高[2] - 人工智能 半导体 人形机器人 新消费等热点板块交易集中在港股和A股[2] - 消费电子板块关注小米集团 联想集团 瑞声科技 中芯国际 高伟电子等公司[2] 细分行业标的 - 信息技术服务板块关注伟仕佳杰 金蝶国际 九方智投控股等公司[2] - AI及机器人领域关注第四范式 商汤 优必选等公司[2] - 新能源汽车板块关注比亚迪股份 零跑汽车等公司[2]
商汤-W涨超4% 公司已从教育等多领域的ToB与ToG客户中获得生成式AI新项目订单
智通财经· 2025-09-25 10:39
股价表现与市场情绪 - 商汤-W股价上涨3.3%至2.82港元 成交额达15.65亿港元 [1] - 高盛发布研报看好公司前景 推动股价涨超4% [1] 业务进展与订单获取 - 公司从教育、医疗、媒体、金融、交通等领域获得生成式AI新项目订单 客户包括企业(ToB)与政府(ToG) [1] - 高盛预期未来项目将加速增长 受惠于内地云端资本开支提升及"AI+"行动方案政策推动 [1] 财务表现与收入结构 - 上半年生成式AI收入达18.16亿元 同比增长72.7% [2] - 生成式AI收入占营收比例达77% 成为核心收入来源 [2] 基础设施与算力能力 - 异构集群在国产芯片混调下实现约5000卡稳定运行 集群利用率约80% [2] - 总算力规模约2.5万PetaFLOPS 资源组合优化下算力效能比提升约20% [2] 产品应用与市场渗透 - "小浣熊"生产力工具用户数突破300万 日处理数据分析Tokens约100亿 [2] - 应用已在金融、教育、政务等行业实现沉淀 [2] 战略布局与政策环境 - 公司围绕"1+X"战略布局 多元业务放量在即 [2] - 近期《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颁布 提供政策利好 [2] - 公司具备提供覆盖算力、AI基础设施、基础模型及生成式AI应用的全套解决方案能力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