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汤(00020)
搜索文档
南向资金今日成交活跃股名单(9月25日)
证券时报网· 2025-09-25 22:36
市场表现 - 恒生指数下跌0.13% [1] - 南向资金全天成交金额1563.10亿港元 其中买入836.78亿港元 卖出726.32亿港元 净买入110.46亿港元 [1] - 港股通(深)成交577.51亿港元 净买入62.16亿港元 港股通(沪)成交985.59亿港元 净买入48.30亿港元 [1] 个股成交活跃度 - 阿里巴巴-W成交额182.84亿港元居首 小米集团-W成交114.02亿港元 中芯国际成交77.63亿港元 [1] - 7只个股同时上榜港股通(深)和港股通(沪)活跃股 包括阿里巴巴-W、腾讯控股、中芯国际等 [2] - 净买入个股共10只 净卖出个股包括小米集团-W(净卖出8.02亿港元)、晶泰控股(净卖出1.20亿港元)和中国光大控股(净卖出7136.51万港元) [1] 重点个股资金流向 - 阿里巴巴-W获净买入46.32亿港元 股价下跌1.15% 且连续25天获净买入 累计净买入720.86亿港元 [1][2] - 腾讯控股获净买入11.11亿港元 股价上涨0.23% [1][2] - 中芯国际获净买入9.59亿港元 股价上涨0.07% 连续5天获净买入 累计净买入25.60亿港元 [1][2] - 小米集团-W虽股价上涨4.48% 但遭净卖出8.02亿港元 [1] 其他活跃个股表现 - 华虹半导体获净买入1.96亿港元 股价大涨4.74% [2] - 快手-W获净买入4.63亿港元 股价上涨1.69% [2] - 地平线机器人-W获净买入3.39亿港元 股价上涨3.31% [2] - 商汤-W获净买入2.77亿港元 股价持平 [2] - 美团-W获净买入1.84亿港元 股价微涨0.10% [2]
智通港股通活跃成交|9月25日
智通财经网· 2025-09-25 19:03
沪港通南向交易成交情况 - 2025年9月25日沪港通南向成交额前三为阿里巴巴-W(09988)119.69亿元、小米集团-W(01810)71.78亿元、中芯国际(00981)47.34亿元[1] - 沪港通南向净买入额前三为阿里巴巴-W(09988)+24.69亿元、中芯国际(00981)+6.66亿元、腾讯控股(00700)+6.43亿元[2] - 沪港通南向净卖出额最高为小米集团-W(01810)-2.87亿元、华虹半导体(01347)-5776.98万元、晶泰控股(02228)-3180.74万元[2] 深港通南向交易成交情况 - 2025年9月25日深港通南向成交额前三为阿里巴巴-W(09988)63.15亿元、小米集团-W(01810)42.24亿元、中芯国际(00981)30.29亿元[1] - 深港通南向净买入额前三为阿里巴巴-W(09988)+21.63亿元、地平线机器人-W(09660)+3.39亿元、快手-W(01024)+4.63亿元[2] - 深港通南向净卖出额最高为小米集团-W(01810)-5.15亿元、晶泰控股(02228)-8823.60万元[2] 重点公司交易表现 - 阿里巴巴-W(09988)在沪港通和深港通合计成交182.84亿元,合计净买入46.32亿元[1][2] - 小米集团-W(01810)在沪港通和深港通合计成交114.02亿元,合计净卖出8.02亿元[1][2] - 中芯国际(00981)在沪港通和深港通合计成交77.63亿元,合计净买入9.59亿元[1][2] - 腾讯控股(00700)在沪港通和深港通合计成交48.29亿元,合计净买入11.12亿元[2]
港股整体迎来看多行情 中信建投:关注中芯国际、联想等
智通财经· 2025-09-25 15:27
港股市场前景 - 港股进入看多行情 内外部资金关注度提升[1] - 港股长周期牛市自去年四季度确立 当前处于中段[1] - 流动性周期处于中段 后续1-2年基调宽松[1] - 估值经历3年熊市后较低 修复一年多后达中上分位[1] - 盈利周期刚从底部回升 修复集中在结构性景气板块[1] 流动性环境 - 美国就业数据大幅低于预期 降息预期大幅提升[1] - 港股宏观流动性有望快速缓解 利于估值回升[1] - 外资不断上调港股及中国资产评级 有望持续流入[1] - 南向资金流入开始加速 内外资有望持续流入港股[1] 机构观点 - 高盛维持中国股票增持立场[2] - 渣打银行维持中国股票超配评级[2] - 摩根士丹利指出人工智能 半导体 人形机器人 新消费等热点板块主要交易集中在港股和A股[2] - 投资者对中国市场兴趣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或进一步催化外资流入港股[2] 投资板块 - 重点关注港股核心成长板块 包括互联网 创新药 新消费和科技板块[2] - 景气板块市盈率突破历史新高 估值修复有望持续带动港股整体估值上升[2] - 可关注红利防御性配置板块[2] - 消费电子板块包括小米集团 联想集团 瑞声科技 中芯国际 高伟电子[2] - 信息技术服务板块包括伟仕佳杰 金蝶国际 九方智投控股[2] - AI及机器人板块包括第四范式 商汤 优必选[2] - 新能源汽车板块包括比亚迪股份 零跑汽车[2]
港股整体迎来看多行情 中信建投:关注中芯国际(00981)、联想(00992)等
智通财经网· 2025-09-25 14:57
港股市场前景 - 港股进入看多行情 内外部资金关注度逐步提升[1] - 港股长周期牛市自去年四季度确立 当前处于中段位置[1] - 流动性周期约走到中段 后续1-2年基调整体宽松[1] 周期特征分析 - 估值周期经历3年熊市后处于低位 连续修复一年多后估值来到中上分位[1] - 盈利周期刚刚从底部回升 盈利修复集中在结构性景气板块[1] - 海外流动性紧缩压力缓解 近两月美国就业数据大幅低于预期 降息预期大幅提升[1] 资金流向 - 外资不断上调港股市场及中国资产评级 有望持续流入[1] - 南向资金整体流入开始加速[1] - 高盛维持中国股票增持立场 渣打银行维持超配评级[2] 投资机会领域 - 重点关注互联网 创新药 新消费和科技板块 市盈率已突破历史新高[2] - 人工智能 半导体 人形机器人 新消费等热点板块交易集中在港股和A股[2] - 消费电子板块关注小米集团 联想集团 瑞声科技 中芯国际 高伟电子等公司[2] 细分行业标的 - 信息技术服务板块关注伟仕佳杰 金蝶国际 九方智投控股等公司[2] - AI及机器人领域关注第四范式 商汤 优必选等公司[2] - 新能源汽车板块关注比亚迪股份 零跑汽车等公司[2]
商汤-W涨超4% 公司已从教育等多领域的ToB与ToG客户中获得生成式AI新项目订单
智通财经· 2025-09-25 10:39
股价表现与市场情绪 - 商汤-W股价上涨3.3%至2.82港元 成交额达15.65亿港元 [1] - 高盛发布研报看好公司前景 推动股价涨超4% [1] 业务进展与订单获取 - 公司从教育、医疗、媒体、金融、交通等领域获得生成式AI新项目订单 客户包括企业(ToB)与政府(ToG) [1] - 高盛预期未来项目将加速增长 受惠于内地云端资本开支提升及"AI+"行动方案政策推动 [1] 财务表现与收入结构 - 上半年生成式AI收入达18.16亿元 同比增长72.7% [2] - 生成式AI收入占营收比例达77% 成为核心收入来源 [2] 基础设施与算力能力 - 异构集群在国产芯片混调下实现约5000卡稳定运行 集群利用率约80% [2] - 总算力规模约2.5万PetaFLOPS 资源组合优化下算力效能比提升约20% [2] 产品应用与市场渗透 - "小浣熊"生产力工具用户数突破300万 日处理数据分析Tokens约100亿 [2] - 应用已在金融、教育、政务等行业实现沉淀 [2] 战略布局与政策环境 - 公司围绕"1+X"战略布局 多元业务放量在即 [2] - 近期《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颁布 提供政策利好 [2] - 公司具备提供覆盖算力、AI基础设施、基础模型及生成式AI应用的全套解决方案能力 [1]
港股异动 | 商汤-W(00020)涨超4% 公司已从教育等多领域的ToB与ToG客户中获得生成式AI新项目订单
智通财经网· 2025-09-25 10:37
股价表现与市场反应 - 商汤-W股价上涨3.3%至2.82港元 成交额达15.65亿港元 [1] 业务进展与财务表现 - 生成式AI收入18.16亿元 同比增长72.7% 占营收比例77% [2] - 基础设施侧实现国产芯片混调约5000卡稳定运行 集群利用率约80% [2] - 总算力规模达2.5万PetaFLOPS 算力效能比提升20% [2] - "小浣熊"生产力工具用户数突破300万 日处理数据分析Tokens约100亿 [2] 战略布局与政策环境 - 公司获得多领域生成式AI新项目订单 覆盖教育医疗媒体金融交通等ToB/ToG客户 [1] - 实施"1+X"战略布局 多元业务即将放量 [2] - 受益于内地云端资本开支提升及"AI+"行动方案政策推动 [1][2] 竞争优势与发展预期 - 提供覆盖算力基础设施基础模型及生成式AI应用的全套解决方案能力 [1] - 未来几年将专注于大型项目以确保更高效率并提高收入 [1] - 预期未来项目将加速增长 [1]
“技术引领+临床实践”双轮驱动 商汤医疗助力病理数智化转型
中国新闻网· 2025-09-24 13:42
行业挑战 - 病理诊断面临数据复杂多样、专业人才短缺、诊断标准不一的共性挑战 [1] 技术解决方案 - 公司以医疗大语言模型"大医"为智慧中枢 融合原创病理大模型PathOrchestra及影像基模型等多模态技术 [1] - 打造通专融合技术体系 实现对病理图像、文本报告及临床信息的高效融合与协同理解 [1] - 通过三大技术平台协同实现采-存-管-用-研全链路闭环的智慧病理综合解决方案 [3] 技术应用 - 采用技术引领+临床实践双轮驱动模式 展示病理大模型性能 [1] - 凸显人工智能技术在真实医疗场景中的应用价值 [1] - 探索数字病理与人工智能技术的交叉融合 持续攻坚多模态大模型关键技术 [3] 发展路径 - 以模型筑基-平台赋能-生态共建为路径 推动医疗大模型从技术可行到临床好用发展 [3]
商汤(00020) - 将於2025年9月23日举行的股东特别大会的恶劣天气安排
2025-09-22 22:13
公司信息 - 商汤集团股份代号为0020(港币柜台)及80020(人民币柜台)[2] 股东特别大会 - 原定于2025年9月23日的股东特别大会延期至9月29日下午4时[3] - 大会地点为香港沙田香港科学园科技大道东12号海滨大楼一座五楼[3] - 决议案、过户登记期间及记录日期不变[4] - 已送达代表委任表格在延期大会仍有效[5] - 未交回表格的股东须于9月27日下午4时前送回[5]
港股科技板块投资机会分析及指数概述
新浪财经· 2025-09-22 21:25
港股市场表现 - 恒生指数突破27000点创三年半新高 涨幅在全球主要股票市场中名列前茅 [1] - 2025年1月1日至9月18日统计区间显示港股强势反弹 [1] - 9月南下资金流入达1052亿 其中科技及互联网ETF分别流入300亿与168亿 [1] 反弹驱动因素 - 海外流动性改善 降息周期重启吸引外资流入人民币资产 [1] - 港股科技股盈利预期趋稳 "反内卷"政策促使企业盈利修正 [1] - 人工智能快速发展 国产AI核心资产崛起带来显著潜力 [1] 科技指数规模变化 - 恒生科技指数基金规模从2020年85.87亿元增至2025年2785.36亿元 [2] - 港股通科技指数自2022年迅猛增长至432.70亿元 [2] - 恒生互联网科技指数从2021年末188.30亿元增至357.92亿元 [2] 指数构成特征 - 三大指数均采用30只成分股市值加权 但市值定义存在细微差别 [3] - 恒生科技和恒生互联网指数不受港股通限制 具备分散风险优势 [3] - 港股通科技指数仅限于港股通标的 集中度较高主要超配龙头企业 [3] 行业分布特点 - 恒生科技指数覆盖人工智能全产业链 含半导体消费电子及新能源汽车 [4] - 港股通科技指数专注消费电子和互联网电商 超配医药板块 [4] - 恒生互联网科技指数聚焦电商数字媒体及游戏等纯互联网应用 [4] 成分股特征 - 恒生科技指数权重分布均衡 覆盖互联网硬件和半导体领域 [5] - 港股通科技指数头部集中度高 含腾讯小米及百济神州等企业 [5] - 恒生互联网科技指数高度集中于阿里巴巴腾讯及AI相关企业 [5] 市值风格差异 - 恒生科技指数成分股多集中在1000亿元以上大市值公司 [6] - 港股通科技指数成分股市值主要在500亿至3000亿元之间 [6] - 恒生互联网科技指数倾向中小市值 500亿元以上公司占比超50% [6] 市场表现分析 - 港股通科技指数历史表现相对较好 [7] - 近期恒生互联网及科技指数呈现超额收益 主要受AI催化剂影响 [7] - 携程网易和百度未纳入港股通 其表现不包含在港股通产品中 [7] 投资机会评估 - 美联储下调联邦基金利率至4.00%-4.25% 预计今年可能进一步降息 [8][9] - 三大指数市盈率TTM约20倍 处于过去十年50%分位数以下 [9] - 恒生互联网科技指数估值水平最低 较全球主要科技指数显估值优势 [9]
高盛:升商汤-W目标价至3.53港元 已获多张生成式AI订单
智通财经· 2025-09-22 14:52
业务发展 - 公司从教育、医疗、媒体、金融、交通等领域的企业与政府客户获得生成式AI新项目订单 [1] - 公司提供覆盖算力、大规模AI基础设施、AI基础模型及生成式AI应用的全套解决方案能力 [1] - 公司未来几年将继续专注于大型项目以确保更高效率并提高收入 [1] 财务预测 - 高盛上调公司2028至2030年盈利预测1%、1%及2% [1] - 目标价由3.09港元升至3.53港元 [1] - 维持"买入"评级 [1] 行业前景 - 内地云端资本开支提升推动项目加速增长 [1] - 8月公布的"AI+"行动方案等利好政策推动行业发展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