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景中国地产(00095)

搜索文档
绿景中国地产(00095)预计其无法在到期时或相关宽限期内履行其所有境外付款义务
智通财经网· 2025-03-24 21:29
文章核心观点 绿景中国地产预计无法在到期或宽限期内履行所有境外付款义务,正积极与债权人协商,承诺公平公正处理境外债务,坚持业务运营并实施节省成本措施,还委任了财务和法律顾问协助应对[1][2] 分组1:债务情况 - 截至公告发布日,公司未支付约4.585亿美金到期本金款项,预计无法在到期或宽限期内履行所有境外付款义务 [1] - 未付款行为可能导致债权人要求加速偿还债务或采取强制执行行动 [1] 分组2:应对措施 - 公司积极与相关债权人协商,延长原定到期日 [1] - 公司承诺公平公正处理境外债务,评估整体境外状况确定款项支付 [1] - 公司呼吁债权人保持耐心,以便制定公平务实解决方案 [1] - 公司委任安迈顾问有限公司为财务顾问,年利达律师事务所为法律顾问,协助评估资本结构和财务状况,与债权人谈判及应对敌对行动 [2] 分组3:业务运营 - 尽管市场环境不利,集团坚持方向,确保按合同交付竣工物业,继续开展业务运营 [1] - 集团实施严格节省成本措施,减少非核心及非必要业务运营及开支 [1]
“600095”“601519”突发,23万股东喜提利好!华为鸿蒙PC有新消息
证券时报网· 2025-03-17 07:28
证券行业并购 - 3月16日晚湘财股份公告与大智慧筹划换股吸收合并并募集配套资金,两公司A股股票自3月17日起停牌,预计不超10个交易日 [2][3] - 2024年三季报显示湘财股份是大智慧第二大股东,持有1.28亿股,持股比例6.4%,两公司股东户数合计23.18万户,截至最新收盘总市值约378亿元 [3] - 3月16日晚国泰君安公告合并重组相关股份发行完成,换股新增股份3月17日分别在上交所和港交所上市流通,拟变更公司名称和证券简称 [3] - 东吴证券称新一轮并购升温,证券行业整合空间大,浙商+国都等多起券商并购案例推动,同一实控人背景券商合并阻力小 [3] - 2024年以来券业并购带动二级市场情绪,目前券商板块整体估值1.6倍PB,处于近10年42.89%分位数,机构称兼具配置价值和向上弹性 [4] 华为鸿蒙相关 - 3月14日消息华为推出仅预装Linux系统笔记本,价格比Windows版本降300元,或为鸿蒙PC到来铺垫,产品线后续将过渡至鸿蒙系统 [5] - 华为终端官宣3月20日举办发布会,将发布首款搭载原生鸿蒙正式版手机 [5] - 2024年一季度华为鸿蒙在中国市场份额升至17%,首次超越苹果,此后两季度保持领先,谷歌、苹果或面临反垄断调查催生国产系统机遇 [6] - 东吴证券预计2025年一季度鸿蒙PC有望发布并进入信创市场,2025年鸿蒙生态压强投入,目标10万个应用,原生鸿蒙用户挑战亿级 [7] - 开源证券称2025年是原生鸿蒙关键一年,有望为产业链伙伴带来业务增量,看好产业崛起趋势 [7] 鸿蒙概念股情况 - 截至最新收盘229只鸿蒙概念股今年以来平均涨幅23.53%,5股累计涨幅翻倍 [8] - 神州数码等20余只概念股滚动市盈率低于30倍,大华股份不足10倍 [8] - 本月以来11只低估值概念股机构资金净买入逾亿元,大华股份净买入74.26亿元 [8] - 大华股份与华为成立“鸿蒙生态应急产业联盟”,均胜电子与华为在智能座舱合作,2025年启动“汽车+机器人Tier1”双轨战略 [8][9] - 根据机构预测,新国都等6只低估值概念股2025年、2026年净利润增速均值有望超20% [8]
绿景中国地产(00095) - 2024 - 中期财报
2024-09-27 18:23
宏观经济数据 - 2024年上半年中国GDP达61.7万亿元,同比增长5.0%[5] - 2024年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5.25万亿元,同比下降10.1%[6] - 2024年上半年住宅投资3.99万亿元,同比下降10.4%[6] - 2024年上半年全国新建商品住宅销售面积4.79亿平方米,同比下降19.0%[6] - 2024年上半年全国新建商品住宅销售额4.71万亿元,同比下降25.0%[6] - 2024年上半年住宅销售额同比下降26.9%[6] - 2024年上半年全国共实施341项房地产市场优化政策[52] - 2024年上半年全国共推出楼市优化政策341次,新房市场整体未明显改善,预计下半年全国新房销售同比降幅将逐步收窄[55] - 中国指数研究院预测下半年全国新房销售同比降幅将逐渐收窄,投资和建设表现或维持低迷,市场仍处筑底阶段[52] - 2024年上半年深圳二手房共成交25,565套,同比增长30.7%,环比增长25.5%,其中二手住宅21,394套,同比增长31.8%,环比增长29.4%,创2021年下半年以来新高[56][60]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股份香港联交所证券代号为95,交易单位为2,000股[4] 公司发展战略与愿景 - 绿景(中国)坚持粤港澳大湾区“双核布局”发展策略,在深圳、香港、珠海等核心城市核心地段开发诸多精品项目,且专注城市更新超20年[9][10] - 未来,绿景(中国)将怀揣“做最受尊敬的城市价值创造者”愿景,以城市运营商角色稳健开发运营[12][13] - 公司采取“住宅+商业”双轮协同发展战略[31] - 公司坚持“低杠杆”运营,采取加强财务管理等措施应对房地产行业调整[33] - 集团从1988年进军城市更新领域,九成以上土地通过介入城市更新模式获取,90%的城市更新项目位于深圳[58][60] - 集团将深耕粤港澳大湾区,开发更多优质项目,助力城市发展,推动“大城价值”稳健穿越周期[59][60] 项目进展情况 - 2024年上半年,绿景白石洲一期公寓主体结构封顶,绿景白石洲璟庭高区样板间开放获认可,绿景尚悦府提前交付[11][13] - 2024年3月,绿景白石洲配套南山外国语集团白石洲学校概念设计方案确定,设63班(小学42班、初中21班),规划2940个学位[26][27] - 2024年5月1日,绿景白石洲璟庭高区样板间正式对外开放[26][27] - 绿景白石洲是深圳楼市2024年1 - 6月成交套数、成交金额的“双冠王”[27] - 绿景白石洲一期商业全球招商已启动,初步接洽超200家国内外品牌,商业展厅下半年开放[26][28] - 深圳红树林湾1号项目尚悦府于2024年4月29日至5月5日交付,7天交付939套,现场交付率98%,单日最高交付219套,交付时间提前两个月[29] - 绿景白石洲璟庭工程预计2025年底交付[26][28] - 南山外国语教育集团白石洲学校、绿景白石洲二期计划动工,学校竣工预计与一期入伙同步[26][28] - 深圳绿景红树林壹号·尚悦府7天集中入伙939套住宅,现场交付率达98%,单日最多交付219套,交付时间提前两个月[34] - 绿景红树湾壹号一期总建筑面积约31万平方米,2018年10月开盘;二期总建筑面积约30万平方米,2024年五一前后提前2个月交付千户雅宅[41][42] - 绿景黎光项目拆除用地面积53,101平方米,开发建设用地面积39,584平方米,规划容积为157,941平方米,规划容积率为4.0[43][46] - 珠海东桥城市更新项目总建筑面积约80万平方米,分三个地块打造[45][46] - 绿景国际花城总建筑面积约240万平方米,计划建成大型生态社区和粤西超级商住航母[45][46] - 深圳地铁29号线一期实现深超总、白石洲、西丽高铁站三点一线,绿景白石洲项目在地段、交通、教育等方面实现城市资源全方位提升[11][13] 公司财务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总收益约为人民币1,942.8百万元,较2023年同期的1,344.9百万元同比上涨约44.5%[14] - 同期,公司毛利约为人民币437.7百万元,较2023年同期的585.1百万元同比下调约25.2%[14] - 2024年上半年毛利率约为22.5%,2023年同期为43.5%[14] - 报告期内,公司亏损约为人民币1,610.4百万元,较2023年同期的580.4百万元同比上涨约177.5%[14] - 公司股东应占亏损约为人民币1,528.2百万元,较2023年同期的681.0百万元同比上涨约124.4%[14] - 公司每股基本亏损约为人民币29.98分,较2023年同期的13.36分同比上涨约124.4%[1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银行结余及现金(包括受限制银行存款及抵押银行存款)为4,270.5百万元,2023年12月31日为4,016.6百万元[17] - 2024年6月30日平均融资成本为7.9%,2023年12月31日为8.2%[17] - 2024年6月30日资产负债比率为73.5%,2023年12月31日为72.2%[17] - 董事会不建议就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派发任何股息[18] - 2024年上半年集团收益约为19.428亿元,较去年同期的13.449亿元增加约44.5%,主要因出售待售物业收益增加[62][63] - 2024年上半年出售待售物业收益约为13.892亿元,较去年同期的7.778亿元增加约78.6%,销售主要来自绿景御景蓝湾和绿景红树湾壹号项目[64] - 2024年上半年集团确认的待售物业总建筑面积约为2.85万平方米,去年同期约为12.06万平方米[64] - 2024年上半年投资物业租赁收益约为3.427亿元,去年同期为3.561亿元,减少主要因深圳NEO都市商业综合体入住率低于去年同期[65] - 2024年上半年投资物业入住率约为78%,去年同期为82%;截至2024年6月30日,香港绿景NEO入住率约为73%,去年同期为71%[6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综合服务收益约为2.109亿元,较去年同期轻微下跌约0.1%[66][6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出售待售物业收益约为13.89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约78.6%[6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租赁投资物业收益约为3.427亿元,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6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综合毛利约为4.377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约25.2%,综合毛利率约为23%[68][7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销售开支约为5970万元,较去年同期增加约8.7%[69][7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行政开支约为2.067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约2.1%[70][7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投资物业公允价值负变动约为9.517亿元[71][7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融资成本约为8.33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约3.9%,有息贷款平均融资成本约为7.9%[72][7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所得税开支约为990万元,较去年同期大幅减少[7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股东应占亏损约为15.28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约124.4%[78] - 2024年6月30日固定利率为7,581,354,2023年为6,578,834;浮动利率为28,144,953,2023年为28,771,167[81] - 2024年6月30日集团资本负债比率为113.1%,2023年12月31日为106.6%[81] - 2024年6月30日集团流动资产约为60,460.9百万元,2023年12月31日为59,957.7百万元;流动负债约为37,108.5百万元,2023年12月31日为39,379.5百万元;流动资产净值增至23,352.4百万元,2023年12月31日为20,578.3百万元[82] - 2024年6月30日集团总资产约为104,962.9百万元,2023年12月31日为105,512.6百万元;总负债约为77,154.0百万元,2023年12月31日为76,123.5百万元;资产负债比率为73.5%,2023年12月31日为72.2%;资产净值约为27,808.9百万元,2023年12月31日为29,389.0百万元[8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贷款约为30,596.7百万元,2023年12月31日为30,524.2百万元;抵押物总额约为27,539.1百万元,2023年12月31日为26,868.7百万元[82] - 2024年3月7日深圳绿景出售物业,现金代价为813.87百万元[82] - 2024年3月13日买方出租物业给深圳绿景,首年每月租金4,178,333.33元,后四年每年递增1.5%[8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集团财务担保合约约为人民币51.872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人民币48.797亿元[8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集团员工总数为2073名,2023年6月30日为2368名,其中内地员工2042名,2023年6月30日为2340名,香港员工31名,2023年6月30日为28名[83] - 金额为人民币50.6亿元且于一年内到期的借贷,已由新借贷取代,并于2024年7月签署融资协议[84][8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益为19.42823亿元,2023年同期为13.44909亿元[132] - 2024年上半年销售成本为15.05091亿元,2023年同期为7.598亿元[132] - 2024年上半年除税前亏损为16.00486亿元,2023年同期为4.46356亿元[132] - 2024年上半年所得税开支为993.3万元,2023年同期为1340.33万元[132] - 2024年上半年期内亏损为16.10419亿元,2023年同期为5.80389亿元[132] - 2024年上半年本公司股东应占期内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均为29.98分,2023年同期为13.36分[132] - 2024年上半年其他全面收益为3028.6万元,2023年同期为-1.8012亿元[134] - 2024年上半年期内全面开支总额为15.80133亿元,2023年同期为7.60509亿元[13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须于报告期末起计一年内偿还的借贷、可换股债券债务部分及境内公司债券总额大幅超过集团持有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129][130] - 公司董事认为基于假设,集团将具备充足营运资金维持至少十二个月的运营及支付财务责任,但存在重大不确定性[129][130] - 2024年6月30日投资物业为39,626,822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40,827,347千元[135] - 2024年6月30日发展中待售物业为47,535,201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46,947,897千元[135] - 2024年6月30日应付账款为3,195,334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5,020,886千元[135] - 2024年6月30日借贷为16,081,211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18,041,658千元[135] - 2024年6月30日流动负债为37,108,463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39,379,480千元[135] - 2024年6月30日非流动负债为40,045,549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36,744,054千元[136] - 2024年6月30日资产净值为27,808,891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29,389,024千元[136] - 2024年6月30日本公司股东应占权益为21,681,055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23,178,428千元[136] - 2024年6月30日非控股权益为6,127,836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6
绿景中国地产(00095) - 2024 - 中期业绩
2024-08-30 21:32
公司整体财务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收益为1942823千元,2023年同期为1344909千元[3]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毛利为437732千元,2023年同期为585109千元[3] - 2024年上半年公司除税前亏损为1600486千元,2023年同期为446356千元[3]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期内亏损为1610419千元,2023年同期为580389千元[1][3][4]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本公司股东应占期内亏损为1528224千元,2023年同期为680956千元[2]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本公司股东应占期内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均为29.98分,2023年同期为13.36分[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投资物业为39626822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40827347千元[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资产净值为23352446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20578265千元[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资产净值为27808891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29389024千元[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本公司股东应占权益为21681055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23178428千元[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产生亏损净额16.1亿元人民币[7] - 2024年上半年综合收益为19.42823亿元,2023年同期为13.44909亿元[20] - 2024年上半年除税前综合亏损为16.00486亿元,2023年同期为4.46356亿元[20] - 2024年上半年投资物业的公允价值变动为 - 9.51714亿元,2023年同期为 - 1.97063亿元[20] - 2024年上半年融资成本为 - 8.33526亿元,2023年同期为 - 8.02207亿元[20] - 2024年6月30日资产总计104,962,903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105,512,558千元[21] - 2024年上半年银行及其他借贷利息1,352,462千元,2023年同期为1,243,315千元[23] - 2024年上半年除税前亏损1,364,770千元,2023年同期为613,220千元[24] - 2024年即期税项总额99,386千元,2023年为64,369千元[25] - 2024年上半年本公司股东应占亏损1,528,224千元,2023年同期为680,956千元[28] - 2024年6月30日应收账款66,924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54,537千元[29] - 2024年6月30日1个月内应付账款27,055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22,115千元[32] - 2024年中期期间无派付、宣派或建议任何股息[2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总收益约为人民币1,942.8百万元,同比上涨约44.5%[39][40] - 同期,公司毛利约为人民币437.7百万元,同比下调约25.2%[39][40] - 2024年上半年毛利率约为22.5%,较2023年同期的43.5%下降21个百分点[39][40] - 报告期内,公司亏损约为人民币1,610.4百万元,同比上涨约177.5%[39] - 公司股东应占亏损约为人民币1,528.2百万元,同比上涨约124.4%[39][40] - 每股基本亏损约为人民币29.98分,同比上涨约124.4%[39][4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银行结余及现金(包括受限制银行存款及抵押银行存款)为人民币4,270.5百万元,高于2023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4,016.6百万元[40] - 2024年平均融资成本为7.9%,低于2023年的8.2%[40] - 2024年资产负债率为73.5%,高于2023年的72.2%[40] - 董事会不建议就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派发任何股息[4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收益约为19.42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约44.5%[61] - 2024年上半年综合毛利约4.377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25.2%,综合毛利率约23%,去年同期为44%[64] - 2024年上半年销售开支约5970万元,较去年同期增加8.7%[65] - 2024年上半年行政开支约2.067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2.1%[66] - 2024年上半年投资物业公允价值负变动约9.517亿元,去年同期为1.971亿元[67] - 2024年上半年融资成本约8.33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3.9%,有息贷款平均融资成本约7.9%,去年同期为7.4%[68] - 2024年上半年所得税开支约990万元,去年同期为1.34亿元[69] - 2024年上半年公司股东应占亏损约15.28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24.4%[70] - 2024年6月30日银行结余及现金约42.705亿元,总借贷约357.263亿元,分类为流动负债的借贷约170.529亿元[71] - 2024年6月30日资本负债比率为113.1%,2023年12月31日为106.6%[73] - 2024年6月30日流动资产净值约23.3524亿元,较2023年12月31日增加,资产负债率为73.5%,2023年12月31日为72.2%[74] - 2024年6月30日,集团按揭融资担保合约约51.872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48.797亿元[77] - 2024年6月30日,集团一年内须偿还的借贷、可换股债券债务部分及境内公司债券总额大幅超现金及现金等价物[86]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上半年物业销售收益为13.89244亿元,2023年同期为7.77779亿元[13] - 2024年上半年酒店运营、物业管理服务及其他服务收益为2.10871亿元,2023年同期为2.1103亿元[13] - 2024年上半年来自客户合约的收益为16.00115亿元,2023年同期为9.88809亿元[13] - 2024年上半年租金收入为3.42708亿元,2023年同期为3.561亿元[13] - 2024年上半年分类收益总额为20.23829亿元,2023年同期为14.15675亿元[17][18] - 2024年上半年可呈報分類盈利为4.37732亿元,2023年同期为5.85109亿元[17][18]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房地产开发与销售收益约为人民币13.892亿元,同比增长约78.6%[49] - 2024年上半年,公司合同销售金额约为人民币53.897亿元,同比增长约82.5%[49] - 公司持有商业物业项目超30个,总面积超160万平方米,商业物业投资与经营收益约3.427亿人民币,同比减少约3.8%[53] - 深圳NEO都市商务综合体总建筑面积逾25万平方米,截至2024年6月30日出租率约76%,2023年同期为80%[54] - 香港绿景NEO大厦总建筑面积约5.6万平方米,截至2024年6月30日出租率约73%,2023年同期为71%[55] - 佐阾系列购物中心有8个成员,截至2024年6月30日综合出租率约79%,2023年同期为85%[5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综合服务收益为2.109亿人民币,同比减少约0.1%[5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出售待售物业收益约为13.89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约78.6%[6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确认待售物业总楼面面约28,500平方米,去年同期约120,600平方米[6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租赁投资物业收益约为3.427亿元,去年同期约3.561亿元[6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投资物业出租率约为78%,去年同期为82%[63] - 香港绿景NEO大厦2024年6月30日出租率约为73%,去年同期约为71%[6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综合服务收益约为2.109亿元,较去年同期轻微下跌约0.1%[63] 融资与现金流相关情况 - 本金总额8.45亿元人民币(附有回售选择权)的境内公司债券部分将于报告期末起十二个月后到期,截至财报日期债券持有人未行使回售选择权[7] - 自2024年6月30日至财报日期,集团已成功将总额77.3亿元人民币、还款期12 - 36个月的银团贷款及其他借贷进行再融资[7] - 集团关联方同意在集团具备财务能力偿还前,不要求偿还截至2024年6月30日的非贸易余额67.67亿元人民币[8] - 集团正考虑股权基金投资者提供的不少于5亿美元且贷款期限不少于三年的贷款融资方案[8] - 集团能否持续经营取决于能否通过多项措施产生足够融资及经营现金流[8] - 若未达成现金流预测或还款未按计划进行,集团将实施改善流动资金状况的其他计划[8] - 集团正就再融资与银行磋商,提高已抵押投资物业的贷款与价值比率并按需提取融资[8] - 集团正与卖方磋商,必要时出售若干投资物业及物业[8] - 董事认为集团将具备充足营运资金维持运营及支付未来至少十二个月内到期的财务责任[9] - 融资成本按年息率4.50%至7.50%资本化,2023年同期为4.25%至17.00%[22] - 优先票据已于2023年6月30日止期间悉数偿还[22] - 金额为人民币50.6亿元且一年内到期的借贷于2024年7月由新借贷取代[87] 行业环境与政策情况 - 2024年上半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人民币61.7万亿元,同比增长5.0%[34] - 2024年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人民币5.25万亿元,同比下降10.1%;住宅投资人民币3.99万亿元,下降10.4%[35] - 2024年上半年全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4.79亿平方米,同比下降19.0%;新建商品房销售额4.71万亿元,下降25.0%,其中住宅销售额下降26.9%[35] - 2024年全国计划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社区5.4万个[36] - 2024年上半年全国共推出楼市优化政策341次,政策效果待显,下半年新房销售同比降幅将收窄[58] - 2024年上半年深圳二手房成交25,565套,同比增长30.7%,环比增长25.5%,二手住宅成交21,394套,同比增长31.8%,环比增长29.4%[58] 项目进展与运营情况 - 2024年上半年绿景白石洲一期公寓主体结构封顶[38] - 2024年绿景白石洲璟庭高区样板间正式对外开放[38] - 2024年绿景尚悦府实现高品质提前交付[38] - 深圳地铁29号线一期实现深超总、白石洲、西丽高铁站三点一线,绿景白石洲项目迎来价值兑现[38] - 绿景白石洲配套南山外国语集团白石洲学校将设63班,规划2940个学位[44] - 绿景白石洲是深圳楼市1 - 6月成交套数、成交金额“双冠王”[44] - 绿景白石洲一期商业已启动全球招商,初步接洽超200家国内外品牌[45] - 绿景白石洲璟庭预计2025年底交付[45] - 绿景红树林壹号·尚悦府2024年4月29日至5月5日交付939套住宅,现场交付率达98%,交付时间提前两个月[4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集团商业物业数量超过30个,商业面积约160万平方米[46] - 绿景白石洲建筑面积约500万平方米,有约400米双子塔国际超甲写字楼和约7万平方米国际高奢酒店[50] - 绿景红树湾壹号一期总建筑面积约31万平方米,二期总建筑面积约30万平方米,提前2个月交付[50] - 绿景黎光项目拆除用地面积53101平方米,开发建设用地面积39584平方米,规划容积为157941平方米[51] - 珠海东桥城市更新项目(珠海玺悦湾)总建面约80万平方米[52] - 绿景国际花城总建筑面积约240万平方米[52] - 深圳绿景出售虹湾购物中心商业单位、车位及物业设施,现金代价8.1387亿元[76] - 买方出租该等物业给深圳绿景,首年每月租金417.833333万元,后四年每年递增1.5%[76] 公司战略与发展情况 - 集团坚持“住宅 + 商业”双轮驱动协同发展策略[46] - 集团坚持“低杠杆”运营,采取多种措施提升流动性[4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集团土地储备约670万平方米[47] - 集团土地
绿景中国地产(00095) - 2023 - 年度财报
2024-04-29 22:36
公司业务表现 - 公司董事会主席向股东报告了截至2023年12月31日的公司及其子公司的综合业务表现[5] 中国经济 - 中国经济在2023年实现了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26万亿元的突破,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6] 房地产市场 - 房地产行业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市场信心和购房预期修复正在持续进行[8] - 中央政府优化了房地产市场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的稳定运行,限制性行政措施逐步退出[9] - 公司在城市更新领域不断深化产业战略布局,积极打造高质量发展新高地[11] - 公司持续优化业务布局,积极探索住房销售策略,提升持续经营能力,年内业绩符合预期[16] - 公司在城市更新领域积累丰富经验和资源,成为大湾区城市更新领域的龙头企业和品质生活提供商[13] - 绿景(中國)地產在粤港澳大湾区市场扩张中发挥自身优势,全面参与大湾区建设,推动公司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14] - 绿景(中國)地產在大湾区建设中展现“逆境中求变,挑战中前行”的“破冰”精神,推动公司发展[14] - 集团在深圳白石洲城市更新项目一期的销售数据表现优异,显示购房者对项目地段、配套和品牌的高度认可[62] - 白石洲项目商业部分包括购物中心和超甲级写字楼,预计将为集团提供长期租金回报[65] - 集团计划在未来8到10年内陆续完成白石洲项目商业部分的建设,商业面积将新增数十万平方米,进一步夯实集团商住并举的发展模式[66] 公司财务状况 - 2023年,公司实现总收入约6117.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约161.3%[49] - 2023年,公司毛利约为1576.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约52.6%[49] - 2023年,公司净亏损约为2132.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约619.1%[50] - 公司股东应占净亏损约为2126.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约191.2%[50] - 每股基本亏损为41.71分,同比增长约191.2%[50] - 2023年,公司银行存款及现金约为4016.6亿元人民币[53] - 2023年,公司平均融资成本为8.2%[53] - 2023年,公司资产负债比率为72.2%[53] - 2023年,公司资本回报率为-9.2%[53] 公司项目情况 - 除白石洲项目外,珠海璽悅灣和化州國際花城等项目也取得稳健的合约销售情况[18] - 珠海璽悅灣项目是珠海市城市更新三大试点村之一,已成为本集团在珠海市城市更新领域的重要里程碑[96] - 綠景国际花城位于广东省茂名化州市,规划总建筑面积约224.8万平方米,截至2023年12月31日,合同销售额达7.61亿元人民币[98] - 香港流浮山项目是本集团首个香港房地产发展项目,预计建成约116栋低密度臨海独栋别墅群[100]
绿景中国地产(00095) - 2023 - 年度业绩
2024-03-28 18:26
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收益为61.17628亿元,2022年为23.40921亿元[1] - 2023年年度亏损为21.32387亿元,2022年为2.96525亿元[1][3] - 2023年本公司股东应占年度亏损为21.26475亿元,2022年为7.30147亿元[1] - 2023年年内本公司股东应占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均为41.71分,2022年为14.32分[1] - 2023年年度其他全面开支为9717.9万元,2022年为4.39056亿元[3] - 2023年年度全面开支总额为22.29566亿元,2022年为7.35581亿元[3] - 2023年非流动资产为45.554813亿元,2022年为43.664225亿元[4] - 2023年流动资产为59.957745亿元,2022年为56.040368亿元[4] - 2023年流动负债为39.37948亿元,2022年为26.772694亿元[4] - 2023年资产净值为29.389024亿元,2022年为30.976512亿元[4] - 2023年度公司产生亏损净额21.32亿元,经营性现金流出净额36.28亿元[6] - 2023年除税前综合亏损为1844093千元,2022年为盈利679536千元[24] - 2023年可呈报分类资产为102676228千元,综合总资产为105512558千元;2022年可呈报分类资产为94705984千元,综合总资产为99704593千元[25] - 2023年来自外部客户的收益主要源自中国内地,为33041829千元,2022年为32780583千元[26][27] - 2023年其他收入为61795千元,其中利息收入32983千元,投资收入22808千元,政府补贴6004千元;2022年其他收入为97372千元[28] - 2023年其他收益及亏损为124167千元,2022年为亏损58001千元[29] - 2023年融资成本为1744114千元,2022年为1786564千元,融资成本按年息率4.50%至24.00%(2022年:1.00%至19.90%)资本化[30][31] - 2023年银行及其他借贷利息为2723515千元,可换股债券利息为79625千元,优先票据及债券利息为162041千元;2022年分别为1754571千元、165526千元、474529千元[31] - 2023年租赁负债为15966千元,资本化金额为1237033千元;2022年租赁负债为13849千元,资本化金额为621911千元[31] - 2023年待售物业成本确认为开支的金额为4192370千元,2022年为940305千元[32] - 2023年所得税开支总额为288294千元,2022年为976061千元;其中2023年中国企业所得税为296151千元,2022年为27990千元,税率为25%;2023年中国土地增值税为115553千元,2022年为89551千元,税率为30% - 60% [34] - 2023年用于计算每股基本亏损的亏损为2126475千元,2022年为730147千元;计算每股亏损的普通股加权平均数均为5097704千股[37] - 2023年应收账款为55162千元,信贷亏损拨备为625千元,净额为54537千元;2022年应收账款为207179千元,信贷亏损拨备为146488千元,净额为60691千元[38] - 2023年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为60465千元,2022年为78709千元[32] - 2023年投资物业所得租金收入总额为700854千元,2022年为702042千元[32] - 2023年董事酬金薪金及其他实物利益为7778千元,2022年为8453千元;确认的退休福利成本开支2023年为29861千元,2022年为33294千元[33] - 2023年公司收益为61.176亿元,较2022年23.409亿元增长161.3%[56] - 2023年公司毛利为15.763亿元,较2022年10.327亿元增长52.6%[56] - 2023年公司股东应占亏损为21.265亿元,较2022年7.301亿元增长191.2%[56] - 2023年公司每股基本亏损为41.71分,较2022年14.32分增长191.2%[56] - 2023年公司毛利率为25.8%,较2022年44.1%下降18.3个百分点[56] - 2023年公司银行结余及现金为40.166亿元,2022年为36.05亿元[56] - 2023年公司平均融资成本为8.2%,2022年为6.9%[56] - 2023年公司资产负债比率为72.2%,2022年为68.9%[56]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实现总收益约为人民币6,117.6百万元,同比上升约161.3%[57] - 2023年集团毛利约为人民币1,576.3百万元,同比上升约52.6%,毛利率为25.8%[57] - 报告期内,集团亏损约为人民币2,132.4百万元,同比上升约619.1%[57] - 公司股东应占亏损约为人民币2,126.5百万元,同比上升约191.2%,每股基本亏损为人民币41.71分,同比上调约191.2%[57] - 2023年房地产开发与销售收益约为50.108亿元,同比增长约313.7%[66] - 2023年合同销售金额约为91.52亿元,同比增长约128.5%[66] - 2023年公司收益约为人民币6117.6百万元,较2022年增加约161.3%[74] - 2023年出售待售物业收益约为人民币5010.8百万元,较2022年增加约313.7%[75] - 2023年已确认收益的待售物业总建筑面积约为252,857平方米,2022年约为115,323平方米[75] - 2023年租赁投资物业收益约为人民币700.9百万元,2022年约为人民币702.0百万元[76] - 2023年综合服务收益约为人民币405.9百万元,较2022年减少约5.1%[76] - 2023年综合毛利约15.763亿元,较2022年的10.327亿元增加约52.6%,综合毛利率约为25.8%,2022年为44.1%[77] - 2023年销售开支约2.564亿元,较2022年的1.069亿元增加约139.9%[78] - 2023年行政开支约4.543亿元,较2022年的5.532亿元减少约17.9%[79] - 2023年投资物业公允价值亏损约11.515亿元,2022年为公允价值收益20.541亿元[80] - 2023年融资成本约17.441亿元,较2022年的17.866亿元减少约2.4%,有息贷款平均融资成本为8.2%,2022年为6.9%[81] - 2023年所得税开支约2.883亿元,2022年为9.761亿元[82] - 2023年公司股东应占亏损约21.265亿元,较2022年的7.301亿元增加约191.2%[83] - 2023年银行结余及现金约40.166亿元,2022年为36.05亿元;总借贷约353.5亿元,2022年为343.517亿元;流动负债的借贷约190.061亿元,2022年为127.688亿元[84] - 2023年负债比率约为106.6%,2022年为99.3%[86] - 2023年资产负债率约为72.2%,2022年为68.9%;资产净值约为293.89亿元,2022年为309.765亿元[87]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财务担保合约约为人民币48.797亿元,2022年为人民币25.259亿元[89]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雇员2209名,2022年为2379名;其中内地2177名,2022年为2354名;香港32名,2022年为25名[92]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集团一年内须偿还的借贷为180.42亿元及境内公司债券为8.45亿元,同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4.86亿元[99] 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物业销售收益为5010846千元人民币,2022年为1211312千元人民币[14] - 2023年来自酒店运营、物业管理服务及其他服务的收益为405928千元人民币,2022年为427567千元人民币[14] - 2023年来自客户合约的收益为5416774千元人民币,2022年为1638879千元人民币[14] - 2023年租金收入为700854千元人民币,2022年为702042千元人民币[14] - 2023年某时间点确认的来自客户合约收益为5010846千元人民币,2022年为1211312千元人民币[14] - 2023年随时间确认的来自客户合约收益为405928千元人民币,2022年为427567千元人民币[14] - 2023年房地产开发及销售分类收益总额为5010846千元人民币,可呈报分类盈利为818476千元人民币[18][19] - 2023年商业物业投资与经营分类收益总额为713628千元人民币,可呈报分类盈利为648257千元人民币[18][19] - 2023年综合服务分类收益总额为571900千元人民币,可呈报分类盈利为109521千元人民币[18][19] - 2023年分类收益总额为2493629千元,可呈报分类盈利为1032651千元[22] - 公司持有超30个优质商业物业项目,总建筑面积约为165.57万平方米,2023年商业物业投资与经营收益约为7亿人民币,同比下降约0.2%[48] - 2023年公司综合服务产生的收益约为4.059亿人民币,同比下降约5.1%[49] - 2023年白石洲项目一期下半年正式开盘入市,深圳沙嘴二期项目(红树湾壹号二期尚悦府)8月开盘,深圳黎光项目签约率达100%[47] - 除白石洲项目外,楼盘合约销售主要来自珠海玺悦湾、红树湾壹号二期尚悦府及化州国际花城等项目,珠海玺悦湾及化州国际花城多次登上区域热销排行榜[46] - 2023年集团商业地产佐阾系列新增佐阾新邑购物中心,与万达合作的化州国际花城万达广场8月10日开业[63] - 2023年集团商业物业数量超30个,商业面积约达165.5737万平方米[63] - 白石洲项目规划约500万平方米,一期于2023年第三季度开盘预售[67] - 绿景红树湾壹号二期住宅于2023年下半年开盘预售,8月开盘的尚悦府截至年底已全部清盘[68] - 深圳黎光项目占地面积8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40万平方米,签约率达100%[68] - 珠海东桥项目(珠海玺悦湾)规划总建筑面积约76.5万平方米,2023年贡献合约销售约34.3亿元[69] - 绿景国际花城占地面积约83.6万平方米,规划总建筑面积约224.8万平方米,2023年合约销售7.61亿元[69] - 绿景国际花城获2023年化州市楼盘销售网签销售额及销售面积双料第一[69] - 绿景国际花城的万达广场于2023年8月10日正式开幕[69] - 香港流浮山项目预计建成约116栋低密度临海独栋别墅群[70] - 2023年和2022年12月31日,除香港绿景NEO大厦外其他投资物业出租率超80%[76] - 2023年12月31日,香港绿景NEO大厦出租率为71%,与2022年持平[76] - 2023年绿景酒店全年收益较2022年被征用为流行病学调查中心时有所减少[76] 财务报告准则应用情况 - 本年度集团首次应用香港会计师公会颁布于2023年1月1日开始年度期间强制生效的新订及经修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编制综合财务报表[9] - 应用的准则包括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7号等多项准则及修订本[10] - 本年度首次应用香港会计准则第8号(修订本)和香港会计准则第1号及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实务说明第2号(修订本),未对综合财务报表造成重大影响,但影响会计政策披露[11][12] 债务处理与融资情况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须于报告
绿景中国地产(00095) - 2023 - 中期财报
2023-09-28 20:09
中国经济表现 - 中国经济在2023年上半年呈现出恢复性增长的明显趋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约59.3万亿人民币,同比增长约5.5%[5] 房地产行业 - 房地产行业在2023年上半年继续受益于政策放松,但面临着投资下降约7.9%的压力,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约5.3%[7] - 房地产行业整体增长动能减弱,面临着疲软态势,预计下半年将以脉冲式调整为主旋律[7] 项目发展 - 白石洲項目一到四期整體簽約率超過95%,達到重要的業務里程碑[31] - 白石洲項目商業配套位於深圳南山區核心位置,預計成為深圳市核心地段的核心資產,商業面積將穩步增長[34] - 深圳沙嘴二期項目簽約率已達100%,預計將於二零二三年下半年開盤,預售房源80餘套[36] - 珠海璽悅灣項目以優越的地理位置、高品質的人居設計摘得珠海市樓盤銷售額第一名,未來將持續為集團合約銷售收入[39] - 集團商業物業數量超過30個,商業面積將超過160萬平方米,預期核心商業物業的創收能力將有效提升[44] - 集团在2023年上半年房地产开发与销售收入约为人民币777.8百万元,同比增长约56.6%[52] - 集团根据商品房认购书的合同销售金额约为人民币2,953.1百万元,同比增长约16%,主要来自珠海东桥项目[52] - 白石洲城市更新项目位于深圳南山区核心地段,计划分为四期滚动开发,一期建设进度良好,预计将于2023年第三季度开盘预售[56] 股权计划 - 董事会有权邀请公司内外的各类人员参与购股权计划[127] - 购股权计划有效期为10年,期满后不再授出新的购股权,但已授出的购股权仍可继续行使[130] - 购股权计划授权发行的股份总数不得超过当时已发行股份总数的10%[132] - 股份行使价格由董事会全权决定,但不得低于股份的官方收市价或面值[135] - 已授出但尚未行使的购股权不计入10%限额计算[133] - 购股权计划授权限额在2017年更新至469,358,279股,占当时已发行股份的9.21%[134] - 已授出但尚未行使的购股权最多可发行股份总数不得超过不时已发行股份总数的30%[138] - 任何参与者接受购股权要约后需在14天内支付1.00港元作为购股权授出的代价[14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所有尚未行使的购股权和可授出的购股权分别占已发行股份总数的4.79%和4.00%[142] - 本公司董事和主要行政人员在公司股份、相关股份和债券中的利益记录在公司根据证券及期货条例第352条规定的登记册中[145] - 黄敬舒女士和黄浩源先生被视为黄康境先生家族信托的受益人,分别持有24亿股股份[147] - 黄敬舒女士被视为持有其配偶许峻嘉先生持有的23.26亿可转换优先股的权益[148] - 中国綠景地產控股有限公司持有公司24.82%的股份[152] - 高鴻國際有限公司持有公司26.92%的股份[152] - 景崇集團有限公司持有公司47.08%的股份[152] - Wkland Investments V Limited持有公司5.89%的股份[153] - 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持有公司5.89%的股份[153] - Poly Platinum Enterprises Limited持有公司20.26%的股份[153] - Greater Bay Area Homeland Development Fund (GP) Limited持有公司25.83%的股份[153] - Lexus Sharp International Limited持有公司29.05%的股份[153] - ARTE Special Situation Fund, L.P.持有公司29.05%的股份[153] 公司财务状况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收入达到134.4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8.7%[196]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毛利为58.5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4.7%[196] - 2023年上半年,公司净利润为亏损58.04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大幅下滑[196] - 2023年上半年,公司资产总额为754.50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增长3.4%[198] - 2023年上半年,公司非流动资产中投资物业占比最大,达到411.75亿元人民币[198]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流动资产中现金及银行存款为117.54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下降25.1%[198]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流动负债中借款金额为106.28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增长30.1%[198] - 2023年上半年,公司净资产为308.59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略有下降[199] - 2023年上半年,公司股本及储备总额为244.99亿元人民币,占净资产的79.5%[199] - 2023年上半年,公司非流动负债中遞延稅項負債占比最大,达到43.28亿元人民币[199] - 公司截至2023年6月30日的簡明綜合權益變動表显示,总益權为987,044,92元,较前一期有267,620,1元的增长[200] - 公司股控非益權股控非为725,115,3元,
绿景中国地产(00095) - 2023 Q2 - 业绩电话会
2023-09-07 13:30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上半年出现了5.8亿元的亏损,主要原因是去年确认了23亿元的非现金流商业资产评估值,以及今年缺少了这部分收入补充 [7][8] - 公司毛利率仍维持在44%的高水平,远超行业平均,主要得益于旧改项目的低成本优势 [3][4]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在售的主力项目包括珠海喜悦湾和华州国际花城,上半年合约销售额保持稳健增长 [8][9] - 在建和开发项目包括百事周一期、红树湾二期等,总货值超过300亿元,创公司历史新高 [11][12] - 公司商业地产表现亮眼,上半年租金收入3.56亿元,全年预计达7亿元,出租率高于深圳市场平均水平 [13][14]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业务主要集中在深圳、珠海等一二线城市,不会过度扩张到三四线城市 [1][2] - 公司在深圳、珠海等核心区域的项目价格优势明显,周边二手房价倒挂幅度达50% [20]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及行业竞争 - 公司坚持住宅+商业双轮驱动的发展模式,未来将适时获取大湾区其他旧改项目 [24][25] - 行业洗牌后,国企和资金实力较强的民企将更有优势,公司作为专注旧改的企业也将受益 [28][29] - 政策支持和城市更新需求为公司旧改业务发展提供良好环境,公司有信心持续拓展优质项目 [32][33]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管理层认为房地产行业将进一步分化,国企和资金实力强的民企将更有优势 [28][29] - 公司有信心在白石州项目开盘后进一步降低负债、优化资本结构,为股东创造更多价值 [24] 问答环节重要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1 **投资者提问** 询问白石州项目的具体开盘时间、定价情况及销售进展 [25][26] **公司回应** 白石州项目预计9月中旬开盘,均价10-11万元/平方米,目前已有1300多批次购买意向 [25][26] 问题2 **投资者提问** 询问公司对房地产行业未来趋势及房价走势的看法 [28][29] **公司回应** 行业将进一步分化,国企和资金实力强的民企将更有优势,公司作为专注旧改的企业也将受益;房价方面,一线城市核心区域相对稳定,三四线城市下跌幅度较大 [28][29][30] 问题3 **投资者提问** 询问公司在获取旧改项目方面的优势及未来布局计划 [32][33][34][35][36] **公司回应** 公司在深圳等一线城市拥有丰富的旧改经验和资源优势,未来将继续聚焦优质旧改项目,白石州项目完成后将为公司带来充足的现金流支持后续发展 [32][33][34][35][36]
绿景中国地产(00095) - 2023 - 中期业绩
2023-08-30 22:27
公司整体盈利情况 - 公司期内盈利由2022年的10.27亿元人民币转为2023年亏损5.80亿元人民币[1][3][4] - 2023年上半年除税前亏损4.46亿元人民币,而2022年同期盈利18.11亿元人民币[3] - 2023年上半年每股基本亏损13.36分,2022年同期每股盈利12.37分[1] - 2023年上半年本公司股东应占亏损为680,956千元,2022年同期盈利为630,794千元[27] - 报告期内,公司亏损约为5.804亿元,同比下调整约156.5%;股东应占亏损约为6.81亿元,同比下调整约208.0%;每股基本亏损约为0.1336元,同比下调整约208.0%[38][3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股东应占亏损约6.81亿元,2022年同期为盈利6.308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约208.0%[69] 公司收益情况 - 2023年上半年收益为13.45亿元人民币,较2022年的10.45亿元人民币增长28.79%[3] - 2023年上半年来自客户合约的收益为988,809千元,2022年同期为706,764千元[12][13] - 2023年上半年租金收入为356,100千元,2022年同期为338,270千元[13] - 2023年上半年综合收益为1,344,909千元,2022年同期为1,045,034千元[20] - 2023年上半年房地产开发及销售收益为777,779千元,2022年同期为496,668千元[13][18] - 2023年上半年商业物业投资与经营收益为369,513千元,2022年同期为350,178千元[15][18] - 2023年上半年综合服务收益为268,383千元,2022年同期为258,119千元[15][1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总收益约为13.449亿元,同比上涨约28.7%[38][3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根据商品房认购书的合同销售金额约为人民币29.531亿元,同比上涨约16%[4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收益约为人民币13.449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约28.7%[6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出售待售物业收益约为人民币7.77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约56.6%,确认待售物业总楼面面积约12.06万平方米[6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租赁投资物业收益约为人民币3.561亿元,投资物业出租率约为82%,香港绿景NEO大厦出租率约为71%[6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综合服务收益约为人民币2.11亿元,较去年同期轻微增长约0.4%[62] 公司毛利情况 - 2023年上半年毛利为5.85亿元人民币,较2022年的4.34亿元人民币增长34.69%[3] - 2023年上半年可呈报分类盈利为585,109千元,2022年同期为434,396千元[18][20] - 同期,公司毛利约为5.851亿元,同比上涨约34.7%,毛利率约为43.5%,较去年增加1.9个百分点[38][3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综合毛利约为人民币5.85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约34.7%,综合毛利率约为44%[63] 公司融资成本情况 - 2023年上半年融资成本为8.02亿元人民币,较2022年的7.88亿元人民币增长1.85%[3] - 融资成本按年息率4.25%至17.00%资本化,2022年同期为2.07%至13.75%[22] - 2023年上半年银行及其他借贷利息为1,254,657千元,2022年同期为795,760千元[23] - 平均融资成本为7.4%,去年为6.9%;资产负债比率为70.5%,去年为68.9%;资本回报率为 -5.6%,去年为 -3.0%[3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融资成本约8.02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约1.9%;有息贷款平均融资成本约为7.4%,2022年同期为6.5%[67] 公司资产情况 - 2023年6月30日非流动投资物业资产为411.75亿元人民币,较2022年末的406.79亿元人民币增长1.22%[5] - 2023年6月30日发展中待售物业资产为496.19亿元人民币,较2022年末的452.74亿元人民币增长9.60%[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综合总资产为104,545,557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99,704,593千元[2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应收账款为45,071千元,2022年同期为60,691千元[2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应付账款为3,981,972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5,449,855千元[29] - 银行结余及现金(包括受限制银行存款及抵押银行存款)为30.682亿元,去年为36.05亿元[3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拥有土地储备约704.8万平方米,约79%位于大湾区核心城市核心地段[46] - 2023年6月30日,银行结余及现金约30.682亿元,2022年12月31日为36.05亿元[70] - 2023年6月30日,总借贷约357.216亿元,2022年12月31日为343.517亿元;分类为流动负债的借贷约118.788亿元,2022年12月31日为127.688亿元[70] - 2023年6月30日,资本负债比率为105.8%,2022年12月31日为99.3%[72] - 2023年6月30日,流动资产约606.61亿元,2022年12月31日为560.404亿元;流动负债约290.952亿元,2022年12月31日为267.727亿元[73] - 2023年6月30日,总资产约1045.456亿元,2022年12月31日为997.046亿元;总负债约736.87亿元,2022年12月31日为687.281亿元;资产负债率为70.5%,2022年12月31日为68.9%[7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贷款约296.818亿元以总额约316.842亿元的相关资产作抵押,2022年12月31日分别为242.356亿元及335.185亿元[74] - 2023年6月30日,集团财务担保合约约为人民币38.875亿元,2022年12月31日为人民币25.259亿元[75] 公司持续经营相关情况 - 简明综合财务报表按持续经营基准编制,假设持续正常业务活动及变现资产、结算负债[6] - 管理层密切监察集团流动资金状况,作银行及现金结余预测的敏感度分析[6] - 公司董事审阅集团十二个月期间的现金流量预测,认为集团有足够流动资金[7] - 集团持续经营取决于调整销售预售活动、遵守借贷条款、提取所需资金及续借现有借贷[8] - 若未实现计划,集团可能无法持续经营,需对资产和负债作出调整[8] 会计政策相关情况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会计政策及计算方法与2022年度相同[9] - 2023年1月1日起集团首次应用新订及经修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对财务状况及表现无重大影响[10][12] - 2023年7月香港会计师公会发布香港会计准则第12号修订本,要求实体立即应用[11] 股息分配情况 - 中期期间公司未派付、宣派或建议任何股息[26] - 董事会不建议就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派发任何股息[40] 市场环境情况 - 2023年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约5.86万亿元,同比下降约7.9%;住宅投资约4.44万亿元,下降约7.3%[32] - 2023年上半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约5.95亿平方米,下降约5.3%;销售额约6.3万亿元,增长约1.1%,其中住宅销售额增长约3.7%[32] - 2023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达约59.3万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约5.5%[31] - 2023年上半年全国超百省市(县)出台超300条地产政策,市场呈现“先热后冷”局面[57] - 中国房地产市场转入存量提质阶段,城市更新模式迎来新机遇[57] - 2023年7月住建部发布通知要求扎实有序推进城市更新工作[57] 公司项目进展情况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推进大湾区核心城市旧改项目,白石洲项目一期建设接近预售标准,预计下半年开售[35] - 白石洲项目总用地面积约4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500万平方米,计容建筑面积约为358万平方米,预计8 - 10年分四期滚动开发完成[42] - 2023年上半年,白石洲项目一期主体建筑最快一栋已建设到地上二十七层,预计下半年正式开盘入市,一期总计2746套[42] - 白石洲营销中心暨样板房已开放,接待到访客户5000余组[42] - 白石洲项目一到四期签约率超95%,二期至四期预计2024年全面开工,一期商业面积5万余平方米,储备战略合作品牌三百余个[43] - 深圳沙嘴二期项目签约率达100%,预计2023年下半年开盘,预售房源80余套,2024年中交付[44] - 深圳黎光项目签约率达100%,预计2023年下半年完成确认施工主体[4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珠海玺悦湾北区满足预售条件的可售货值约40亿元[44] - 2023年上半年,集团商业物业数量超过30个,商业面积(若白石洲商业全部自持)将超160万平方米[45] - 2023年上半年,佐阾新邑购物中心开业,绿景国际花城化州万达广场于8月10日启航[45] - 白石洲城市更新项目一期预计将于2023年第三季度开盘预售[49] - 绿景红树湾壹号二期住宅于2023年8月27日开盘,去化率约八成[49] - 2023年上半年,绿景黎光项目签约率已达100%,目前处于确认施工主体阶段[50] - 珠海东桥城市更新项目(珠海玺悦湾)报告期内贡献合约销售约人民币25亿元,获2023年上半年珠海市楼盘销售网签销售额第一位[5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绿景国际花城的销售合同约人民币4.42亿元,获2023年上半年化州市楼盘销售网签销售额及销售面积双料第一[52] - 绿景国际花城的万达广场已于2023年8月10日正式开幕[52] - 香港流浮山项目预计规划建成约116栋低密度临海独栋别墅群[52] 公司商业物业出租情况 - 公司持有商业物业项目超30个,商业物业投资与经营收益约为3.561亿人民币,同比增长约5.3%[53] - 深圳NEO都市商务综合体总建筑面积约为25.3万平方米,总可出租面积约为12.1万平方米,截至2023年6月30日平均出租率约为80%,较去年同期下降11个百分点[53] - 香港绿景NEO大厦占地面积约4500平方米,规划总建筑面积约55390平方米,截至2023年6月30日出租率约为71%,较去年同期上升1个百分点[5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佐阾购物中心综合出租率约为85%,较去年同期下降7个百分点[55] - 2023年上半年,绿景佐阾新邑购物中心开业,化州国际花城万达广场于2023年8月10日开业[55] 公司其他财务指标情况 - 2023年上半年除税前提取待售物业成本为613,220千元,2022年同期为469,133千元[24] - 2023年上半年投资物业所得租金收入总额为 - 356,100千元,2022年同期为 - 338,270千元[24] - 2023年上半年所得税开支总额为134,033千元,2022年同期为784,310千元[2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销售开支约为人民币5490万元,较去年同期减少约3.5%[6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行政开支约为人民币2.025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约6.5%[6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投资物业公允价值负变动约1.971亿元,2022年同期为正变动,分别为23.107亿元及1.755亿元[6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所得税开支约1.34亿元,2022年同期为7.843亿元[68] 公司人员情况 - 2023年6月30日,集团雇员2368名,2022年6月30日为2421名[78] - 2023年6月30日,集团驻内地员工2340名,2022年6月30日为2395名[78] - 2023年6月30日,集团驻港员工28名,2022年6月30日为26名[78] 公司合规与审核情况 - 截至20
绿景中国地产(00095) - 2022 - 年度财报
2023-04-27 19:18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董事会成员包括主席黄敬舒女士、行政总裁唐寿春先生等[2] - 公司核數師为德勤•關黃陳方會計師行[2] - 公司注册办事处位于开曼群岛[2] - 公司在中国的投资项目为绿景(中國)地產投資有限公司[1] - 公司总部位于香港和中国深圳[3] - 公司股份代号为HKEx: 95,交易单位为2,000股[3] 公司业绩 - 2022年公司实现了超过121万亿元人民币的国内生产总值[6] - 二零二二年,公司房地产开发与销售收入约为人民币1,211.3百万元,较去年下降约64.3%[17] - 本集团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更新领域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14] - 2022年,绿景(中国)地产投资有限公司实现总收入约为人民币2,340.9百万元,同比下调约46.5%[50] - 2022年度收入为2,340.9亿元,较2021年度下降46.5%[55] 房地产行业趋势 - 房地产行业持续深度调整,长期购房需求动能持续减弱[7] - 中央政府重申房地产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强调稳地产对稳经济的重要性[7] - 2022年11月,中央政府发布《金融16條》,大幅丰富金融工具箱,为房企打开信贷融资、债务融资和股权融资通道[8] - 2022年房地产销售面积约13.58亿平方米,同比下降约24.3%[39] 市场扩张和并购 - 本集团将抓住湾区市场扩容带来的巨大机遇,依托湾区雄厚的产业基础和高端人口的持续流入,推动高价值土地储备项目走向成熟[16] - 本集团将為灣區城市締造品質地產,與灣區人民共創喜悅生活[102] - 本集团将繼續堅持適度規模,精耕現有的城市更新項目,保持可觀的盈利水平[101] 财务状况 - 2022年度毛利为1,032.7亿元,较2021年度下降52.8%[55]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银行存款及现金为3,605.0亿元,较2021年底下降50.5%[55] - 资产负债比率为68.9%,较2021年底上升3.6个百分点[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