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五矿地产(香港)(00230)
icon
搜索文档
五矿地产(00230.HK):2025年上半年录得合约销售额约22.9亿元人民币,相应合约总楼面面积约13.8万平方米,分别按年下降约28.4%及约16.9%。
快讯· 2025-07-18 17:09
五矿地产(00230.HK):2025年上半年录得合约销售额约22.9亿元人民币,相应合约总楼面面积约13.8万 平方米,分别按年下降约28.4%及约16.9%。 ...
楼市早餐荟 | 市场监管总局:更新电梯选配部件不低于原电梯标准;保利发展20亿中期票据即将付息
北京商报· 2025-05-23 10:13
市场监管总局电梯更新政策 - 市场监管总局起草《关于进一步做好住宅老旧电梯更新有关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要求更新电梯选配的驱动主机、控制系统、门系统等部件安全性能指标不得低于原在用电梯 [1] - 鼓励老旧电梯更新时同步配置稳定可靠的电动自行车智能阻止系统 [1] 保利发展中期票据付息 - 保利发展2024年度第四期中期票据(24保利发展MTN004)将于2025年5月30日付息,发行金额20亿元,期限3年,利率2.52% [2] - 本期应偿付利息金额为5040万元 [2] 五矿地产董事变更 - 独立非执行董事林中麟将于2025年6月27日股东周年大会结束时退任,同时卸任审核委员会、薪酬委员会及提名委员会成员职务 [3] - 苏鲁闽自2025年5月23日起接任独立非执行董事及上述委员会成员职务 [3] 金地商置董事变更 - 执行董事凌克将根据公司细则轮值退任,股东周年大会结束后不再担任执行董事 [4] - 李荣辉获提名于股东周年大会上选举为执行董事 [4] 专项债收购闲置土地情况 - 截至5月20日,全国拟使用专项债收购闲置土地数量近3000宗,总面积1.33亿平方米,总金额超3500亿元 [5] - 1-2月公示地块393宗,总金额超580亿元;3月公示地块超830宗,总金额超1000亿元;4月公示地块超1500宗,总金额超1700亿元 [5]
五矿地产高层变动!去年亏损扩大至超37亿港元
南方都市报· 2025-05-15 15:57
公司管理层变动 - 刘波因退休辞去执行董事、董事总经理、执行委员会及可持续发展委员会成员职务,辞任将于2025年5月15日生效 [2] - 戴鹏宇被委任为执行董事、董事总经理、执行委员会及可持续发展委员会成员,委任将于2025年5月15日生效 [2] - 戴鹏宇现年42岁,持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管理学学士和复旦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2007年加入五矿地产,历任华中、华东及华南地区高级管理层职位,现负责运营管理部及营销管理部事务 [2] 公司财务状况 - 2024年公司收入98.83亿港元,同比下降21.8% [3] - 2024年毛利率由上年17.2%下降至6.1%,主要因房地产发展业务结转产品毛利率下降 [3] - 2024年净亏损扩大至37.48亿港元,公司股权持有人应占亏损35.21亿港元,创公司成立以来最高亏损纪录 [3] - 截至2024年底,公司资产总额410.31亿港元,同比下降23.4%;净资产92.57亿港元,同比下降35.5% [3] - 净资产下降主要因股权持有人应占亏损35.21亿港元、合作项目减资及分红10.11亿港元 [3] - 截至2024年底,公司拥有现金及银行存款(不包括受限制部分)28.22亿港元 [4] 业务发展情况 - 2024年公司未新增项目,截至年底可开发总楼面面积576.1万平方米 [3] - 可开发面积中一线城市占比30.2%,二线城市35.9%,三线城市33.9% [3] - 公司董事会主席何剑波在2024年报中表示"今年公司首先要确保'活下去'" [2]
*ST南置(002305.SZ):2025年一季报净利润为-4.63亿元,同比由盈转亏
新浪财经· 2025-05-01 09:38
财务表现 - 公司2025年3月31日营业总收入1.16亿元,同业排名第75,同比下降7767.83万元(降幅40.08%)[1] - 归母净利润-4.63亿元,同业排名第84,同比减少7.25亿元(降幅276.50%)[1] - 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7761.35万元,同业排名第25,同比增加8.94亿元[1] 资产负债与盈利能力 - 资产负债率104.99%,同业排名第91,环比增2.26个百分点,同比增14.93个百分点[3] - 毛利率-123.50%,同业排名第91,环比降106.83个百分点,同比降61.26个百分点[3] - 摊薄每股收益-0.27元,同业排名第86,同比减少0.42元(降幅276.46%)[3] 运营效率 - 总资产周转率0.01次,同业排名第84,同比持平但实际下降24.66%[3] - 存货周转率0.03次,同业排名第71,连续2年上涨,同比增6.83%[3] 股权结构 - 股东户数5.96万户,前十大股东持股7.50亿股(占总股本43.25%)[3] - 主要股东包括中国电建地产集团(22.43%)、武汉新天地投资(18.06%)及多家机构与个人投资者[3]
五矿地产(00230)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24 17:32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收入为9,882,956千港元,2023年为10,064,529千港元[23] - 2024年公司年度亏损为3,748,397千港元,2023年亏损为1,360,224千港元[23] - 2024年每股资产净值为0.48港元,2023年为2.04港元[23] - 2024年每股基本亏损为105.19港仙,2023年为30.34港仙,百分比变更为246.7%[24] - 2024年债项净值为19,802百万港元,2023年为18,817百万港元,百分比变更为 - 5.0%[24] - 2024年净负债比率为138.0%,2023年为203.3%,百分比变更为 + 65.3%[24] - 2024年公司股权持有人应占核心亏损为566,266千港元,2023年核心溢利为106,719千港元[23] - 2024年公司收入为9,882,956千港元,较2023年的12,630,739千港元有所下降[27] - 2024年公司经营亏损2,625,562千港元,而2023年经营溢利为592,573千港元[27] - 2024年公司除税前亏损3,706,574千港元,2023年除税前溢利为123,563千港元[27] - 2024年公司本年度亏损3,748,397千港元,2023年亏损525,686千港元[27] - 2024年公司股权持有人应占亏损为35.21亿港元(2023年:10.16亿港元)[75] - 2024年公司核心亏损为5660万港元(2023年:4400万港元)[75] - 2024年公司实现综合收入98.83亿港元,按年下降21.8%;公司股权持有人应占核心亏损约5.66亿港元,净亏损约35.21亿港元(2023年:10.16亿港元)[95][96] - 2024年公司连同附属公司、合营企业及联营公司合约销售按年减少37.9%至70.2亿元人民币(2023年:113亿元人民币)[100] - 2024年公司合约销售的总建筑面积按年减少24.1%至42.1万平方米(2023年:55.5万平方米)[100] - 2024年集团综合收入为98.83亿港元,较去年按年下降21.8%[116][117] - 2024年房地产发展业务收入按年下降20.1%至98.32亿港元,占综合收入99.5%,毛利率按年下降11.0个百分点至6.5%[119][121] - 物业投资业务收入按年下降2.0%至5000万港元,占综合收入0.5%,毛利率按年增加0.2个百分点至65.7%[123] - 公司整体毛利率从去年的17.2%降至6.1%[124][130] - 其他收入同比下降17.3%至8600万港元(2023年:1.04亿港元)[125][131] - 投资物业公允价值亏损从2023年的230万港元增至2024年的1.87亿港元[126][132] - 销售及营销费用同比上升28.6%至5.35亿港元(2023年:4.16亿港元)[127][133] - 行政及其他开支同比下降17.1%至4.88亿港元(2023年:5.89亿港元)[128][134] - 存货减值拨备从2023年的5.03亿港元增至2024年的17.41亿港元[135][141] - 公司净亏损同比增加612.5%至37.48亿港元(2023年:5.26亿港元)[140][14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资产总额下降23.4%至410.31亿港元(2023年:535.75亿港元)[147][153] - 合约负债同比下降71.1%至16.48亿港元(2023年:57.07亿港元)[148][15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净负债率从2023年的138.0%增至203.3%[149][153] - 2024年12月31日借款总额为216.83亿港元,较2023年的233.17亿港元有所下降[154] - 2024年经扣除资本化6.74亿港元后,损益内确认财务成本为5.35亿港元[159] - 2024年12月31日就物业买家按揭融资给予银行担保46.81亿港元,较2023年的70.51亿港元减少[167]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员工总数1017人,较2023年减少7.0%,全年薪酬福利3.92亿港元[168]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雇员总数(含董事)下降7.0%至1,017名(2023年:1,094名)[17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董事及雇员酬金及福利总额共3.92亿港元(2023年:4.25亿港元)[170] - 存货账面价值为42.65亿港元(2023年:135.15亿港元)[171] - 物业、厂房及设备账面价值为3.12亿港元(2023年:2.72亿港元)[171] - 投资物业账面价值为3.17亿港元(2023年:2.74亿港元)[171] 各条业务线表现 - 公司主要业务包括房地产开发、专业建筑及物业投资[7] - 专业建筑业务因在手项目接近完工且未承接新项目,收入大幅下降[120][122] - 年内集团根据委托管理服务协议录得240万元人民币管理服务收入[115] 各地区表现 - 业务覆盖环渤海、长三角、华中等地区[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环渤海地区土地储备为2,057,000平方米,占比35.7%[3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长三角地区土地储备为200,000平方米,占比3.5%[3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华中地区土地储备为1,045,000平方米,占比18.1%[3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成渝地区土地储备为1,204,000平方米,占比20.9%[32] - 2024年环渤海地区合约金额23.59亿元,长三角地区7.02亿元,华中地区11.9亿元,成渝地区6.86亿元,珠三角地区(包括香港)20.78亿元[103] - 2024年环渤海地区合约总楼面面积150388平方米,长三角地区34407平方米,华中地区94348平方米,成渝地区49645平方米,珠三角地区(包括香港)92051平方米[10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土地储备为576.1万平方米,一线城市占比30.2%,二线城市占比35.9%,三线城市占比33.9%[112][113] - 2024年香港LKF29出租率按年下跌16.5%至75.3%,中国五矿大厦出租率按年下跌5.0%至86.9%[109][111]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2025年房地产政策预计保持宽松,市场有望逐步企稳回升[78] - 公司计划非生产性开支比上年减少10%,以实现预期经营目标[83][85] - 2025年房地产行业政策将保持宽松,行业或逐步走出低谷,公司将抓住机遇促进销售和回笼资金[80][83][85] - 公司要确保“活下去”,把去库存、防风险放首位,严守资金安全底线[83][85] - 公司要实现“立得住”,适时补充优质新项目,加快多元业务发展,提升轻资产业务比重[84][85] - 公司要着眼“走得远”,积极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开展模式、技术、产品创新[87][89] - 董事会不建议宣派2024年末期股息以保留现金应对市场挑战[75]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 - 公司执行董事为何剑波、刘波、陈兴武和杨尚平[18] - 晏山居地盘面积约91,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203,000平方米,集团权益占比100%[40] - 五礦•瀾悅栖原地盘面积约95,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255,000平方米,集团权益占比100%[40] - 五礦•九璽台地盘面积约179,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270,000平方米,集团权益占比100%[41] - 江山大境地盘面积约83,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285,000平方米,集团权益占比39.8%[43] - 长江华府地盘面积约43,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233,000平方米,集团权益占比34.1%[44] - 长沙万境雅园地盘面积约137,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310,000平方米,集团权益占比51%,预计2025年第四季竣工[45] - 五礦•龍灣国际社区地盘面积约643,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084,000平方米,集团权益占比100%[47] - 格兰小镇地盘面积约333,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442,000平方米,集团权益占比100%[49] - 长沙五矿广场地盘面积约22,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92,000平方米,集团权益占比100%,预计2026年第二季竣工[50] - 万境潇湘地盘面积约87,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311,000平方米,集团权益占比25.5%,一期已竣工,二期规划中[52] - 湘潭•萬境水岸地盘面积约428,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104,000平方米,集团所占权益51%,预计2027年第二季竣工[54] - 五礦•瀾悅雲璽地盘面积约61,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80,000平方米,集团所占权益100%,已竣工[54] - 泰安•萬境水岸地盘面积约270,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699,000平方米,集团所占权益51%,已竣工[55] - 武汉萬境水岸地盘面积约62,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215,000平方米,集团所占权益100%,已竣工[56] - 泰安五礦萬境广场地盘面积约51,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48,000平方米,集团所占权益51%,二期已竣工,三期规划中[56] - 五礦柴達木廣場地盘面积约152,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464,000平方米,集团所占权益51%,已竣工[57] - 五礦•西棠雅園地盘面积约22,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80,000平方米,集团所占权益100%,已竣工[57] - 成都大邑沙渠项目地盘面积约44,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14,000平方米,集团所占权益100%,规划中[59] - 成都新都桂語名邸地盘面积约39,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21,000平方米,集团所占权益51%,一期已竣工,二期预计2025年第二季竣工[60] - 五礦•哈施塔特地盘面积约918,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549,000平方米,集团所占权益100%,第五期高层部分预计2025年第四季竣工[65] - 佛山五矿•崇文金城地盘面积约43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214000平方米,集团权益100% [66] - 广州朗云花园地盘面积约57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30000平方米,集团权益10% [66] - 广州江天际地盘面积约77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350000平方米,集团权益45.9%,预计2026年四季度竣工[66] - 五矿•壹云台地盘面积约72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258000平方米,集团权益51% [67] - 截至年报日期,董事会由九名董事组成[180][181] - 公司遵守上市规则规定,至少设有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占董事会人数最少三分之一,且至少一名具备会计及财务管理专长[184][189] - 公司接获各独立非执行董事独立性确认书,认为其均为独立人士[185][189] - 所有独立非执行董事担任董事职务的上市公司不超过七家,能投入足够时间履职[185][189] - 每名非执行(黄国平除外)及独立非执行董事与公司订三年服务合约,黄国平无固定任期,所有该类董事至少每三年在股东大会轮值告退与膺选连任[186][189] - 公司执行董事长何剑波兼任董事会主席,董事会含3位独立非执行董事和2位非执行董事[191][194] - 公司建立“确保董事会取得独立观点机制”,董事会每年检讨实施状况及成效[192][195] - 公司安排独立专业顾问为董事提供意见,费用公司承担,还安排董事和高管责任险[193][195] - 年内举行4次董事会会议和2次股东大会,定期董事会会议提前至少14天通知董事[194][195] - 何剑波、刘波、陈兴武等7位董事董事会会议出席率100%,罗范椒芬出席率75%[196] - 何剑波、刘波、陈兴武等7位董事股东大会出席率100%,杨尚平出席率0%,罗范椒芬出席率50%[196] - 新董事入职获全面资料和培训,涵盖公司规章及董事责任[197][199] - 公司定期向董事简报上市规则等修订,每月提供业务和财务报告[198][199] - 公司安排香港董事学会开展内部培训,涉及董事
五矿地产(00230)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3-27 20:22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收入98.83亿港元,较2023年的126.31亿港元下降21.76%[2] - 2024年公司毛利6.05亿港元,较2023年的21.73亿港元下降72.15%[2] - 2024年公司除税前亏损37.07亿港元,2023年为溢利1.24亿港元[2] - 2024年公司本年度亏损37.48亿港元,较2023年的5.26亿港元亏损扩大612.42%[2] - 2024年公司全面支出总额40.79亿港元,较2023年的11.79亿港元增加246.01%[3] - 2024年公司资产总额410.31亿港元,较2023年的535.75亿港元下降23.41%[4] - 2024年公司权益总额92.57亿港元,较2023年的143.48亿港元下降35.48%[4] - 2024年公司负债总额317.74亿港元,较2023年的392.28亿港元下降19.00%[4] - 2024年公司流动净资产96.08亿港元,较2023年的163.85亿港元下降41.36%[4] - 2024年公司净亏损约37.48亿港元,流动净资产96.08亿港元,董事认为集团能在未来12个月履行到期财务义务[8] - 2024年对外销售总额为9882956千港元,2023年为12630739千港元,同比下降约21.76%[26] - 2024年非流动资产总额为4812383千港元,2023年为5846595千港元,同比下降约17.69%[26] - 2024年来自客户合约的收入为9833001千港元,2023年为12579543千港元,同比下降约21.83%[28] - 2024年存货减值拨备净额为1741066千港元,2023年为503034千港元,同比增长约246.11%[24] - 2024年除税前亏损为3520690千港元,2023年为1015518千港元,亏损同比扩大约246.69%[35] - 2024年中国企业所得税为15297千港元,2023年为200267千港元,同比下降约92.35%[31] - 2024年中国土地增值税为 - 52922千港元,2023年为120657千港元,同比下降约143.86%[31] - 2024年香港利得税为3391千港元,2023年为3118千港元,同比增长约8.76%[31] - 2024年贸易应收款项净额为157224千港元,2023年为188061千港元,同比下降约16.4%[36] - 董事不建议派付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股息,2023年也无派息[32] - 2024年公司实现综合收入98.83亿港元,按年下降21.8%;公司股权持有人应占核心亏损约5.66亿港元,净亏损约35.21亿港元(2023年:10.16亿港元)[40] - 2024年12月31日,储备总额为12.74亿港元(2023年1月1日:64.85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49.52亿港元)[37] - 2024年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为77.53亿港元(2023年:93.44亿港元),流动负债项下1年内应付金额为75.47亿港元(2023年:91.15亿港元)[38] - 2024年12月31日,计入递延收入的政府资助为2.24亿港元(2023年:2.47亿港元)[39] - 2024年度,集团综合收入为98.83亿港元,较去年下降21.8%,房地产发展、专业建筑、物业投资业务收入分别为98.32亿港元、100万港元、0.50亿港元,占比分别为99.5%、—、0.5%[49][50] - 2024年,集团其他收入为0.86亿港元,较去年下降17.3%[53] - 2024年,集团投资物业公允值亏损1.87亿港元,去年为230万港元[54] - 2024年,集团销售及营销费用为5.35亿港元,较去年上升28.6%;行政及其他开支为4.88亿港元,较去年下降17.1%[55][56] - 2024年,集团存货减值拨备为17.41亿港元,较去年增加12.38亿港元;预期信贷亏损模型项下减值亏损净额为3.66亿港元,较去年增加1.92亿港元[57][58] - 2024年,集团计入损益表之财务成本为5.35亿港元,较去年上升12.2%[59] - 2024年,集团应占联营公司亏损为8.23亿港元,较去年上升291.9%;应占合营公司利润为0.60亿港元,较去年上升76.5%[60][61]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资产总额为410.31亿港元,较去年下降23.4%;净资产为92.57亿港元,较去年下降35.5%[63] - 2024年经扣除资本化后损益内确认财务成本为5.35亿港元,2023年为4.77亿港元[67] - 2024年12月31日现金及银行存款(不含受限)28.22亿港元,人民币、港元、美元占比分别为76.9%、19.1%、4.0%,未使用银行融资额度40.89亿港元[68] - 2024年12月31日借款中41.3%以固定利率计息,2023年为27.6%[70] - 2024年12月31日抵押存货账面价值42.65亿港元,物业、厂房及设备3.12亿港元,投资物业3.17亿港元[71] - 2024年12月31日就物业买家按揭融资给银行担保达46.81亿港元,2023年为70.51亿港元[72] - 2024年12月31日雇员总数下降7.0%至1017名,2024年酬金及福利总额3.92亿港元,2023年为4.25亿港元[73] 公司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房地产发展、专业建筑、物业投资总分部收入为9886675千港元,2023年为12635084千港元[21] - 2024年房地产发展、专业建筑、物业投资分部业绩为亏损2433866千港元,2023年盈利832605千港元[21] - 2024年房地产发展、专业建筑、物业投资分部资产为39216453千港元,2023年为51431516千港元[23] - 2024年房地产发展、专业建筑、物业投资分部负债为30829355千港元,2023年为38154631千港元[23] - 2024年度合约销售额按年下降37.9%至70.2亿元人民币(2023年:113.0亿元人民币),合约销售总楼面积按年下降24.1%至421,000平方米(2023年:555,000平方米)[43] - 2024年LKF29出租率按年下跌16.5%,为75.3%(2023年:91.8%);中国五矿大厦出租率按年下跌5.0%,为86.9%(2023年:91.9%)[46] - 2024年环渤海地区合约金额为23.59亿元人民币(2023年:39.55亿元人民币),总楼面积为150,388平方米(2023年:162,121平方米)等[44] - 2024年专业建筑业务聚焦油塘蔚蓝东岸及香港机场航天城A3项目结算管理,积极拓展政府公共工程市场[45]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土地储备为576.1万平方米,一线城市、二线城市、三线城市分别占比30.2%、35.9%、33.9%[47] - 2024年,集团委托资产管理服务收入为240万元人民币[48] 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相关情况 - 公司本年度财务报表首次采纳多项经修订的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对财务状况或表现无影响[9] - 公司未提早采纳已颁布但未生效的新订及经修订的香港财务报告准则,拟于生效时采纳[11] - 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8号等多项准则修订有不同生效时间,如第18号于2027年1月1日或之后开始的年度期间生效[12][13][15] - 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9号允许合资格实体选择应用经削减的披露规定,公司不符合资格[14] - 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及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7号之修订澄清多项规定,预期对公司财务报表无重大影响[16] - 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0号及香港会计准则第28号等多项准则修订可供采纳,预期对公司财务报表无重大影响[17][18][19] 公司经营分部相关情况 - 公司执行董事为主要营运决策者,划分了房地产发展、专业建筑、物业投资三个经营分部[19] - 公司执行董事未拟定经营分部在呈报表分部层面进行合并[20] - 分部之间收入按现行市场价格计算[22] - 分部业绩指未分配企业收入及开支等的除税前(亏损)╱溢利[21] 公司借款相关情况 - 2024年12月31日借款总计216.83亿港元,其中1年内到期占比75.2%为162.95亿港元,第二年到期占比19.9%为43.16亿港元等[66] - 2024年12月31日借款中港元占比40.5%为87.85亿港元,人民币占比48.5%为105.21亿港元,美元占比11.0%为23.77亿港元[66] 公司其他事项 - 公司将于2025年6月19日召开股东周年大会,6月16 - 19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手续[76][77] - 公司2024年度遵守企业管治守则,与第B.2.2条及第C.2.1条有所偏离[78] - 公司已订立证券交易守则,董事在2024年遵守该守则[79] - 审核委员会建议董事会批准2024年度综合财务报表[80] - 安永核对2024年度综合财务报表数据与经审核报表一致[81] - 2024年度公司及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上市证券[82] - 2024年年报将在公司网站和港交所网站刊出[84] - 公告日期董事会由9名董事组成[84]
五矿地产(00230) - 2024 - 中期财报
2024-09-12 17:40
公司业务概况 - 公司主要业务包括房地产发展、专业建筑和物业投资[3] - 公司房地产发展业务覆盖环渤海、长三角、华中、成渝及珠三角地区(包括香港)[3] - 公司拥有多个位于中国北京、天津、南京、营口等地的住宅和商业项目[15,16,17,18,19,20,21,22,23,24,25] - 公司在长三角地区如南京、苏州等城市也有多个在建和已竣工的住宅项目[21,22,23,24,25] - 集团物业总建筑面积约442,000平方米[26] - 集团物业总建筑面积约570,000平方米[27] 财务概况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总资产为476.18亿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下降11.1%[10] - 公司净负债比率为156.3%,较2023年12月31日上升18.3个百分点[10]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收入为50.23亿港元,较2023年同期下降39.8%[10] - 公司2024年上半年归属于公司股东的亏损为10.44亿港元,而2023年同期实现盈利1.12亿港元[10]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每股基本亏损为31.21港仙,而2023年同期每股基本盈利为3.34港仙[10] - 本集团期内录得净亏损10.50亿港元,相较上年度纯利5.93亿港元转为亏损[86] - 本集团资产负债率为74.2%,剔除合同负债及递延收入的资产负债率为71.4%,净负债率上升18.3个百分点至156.3%[88] 土地储备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总土地储备面积为6,359,000平方米[14] - 其中环渤海地区占33.6%、华中地区占20.8%、成渝地区占20.2%、珠三角地区(包括香港)占21.2%[14] - 本集团合共可开发的总樓面面積(土地儲備)為6,359,000平方米[64] 项目进展 - 大部分项目已经竣工交付[15,16,18,20,21,22,23,24] - 部分项目预计未来几年内陆续竣工[17,19,25] - 成都新都桂語名邸一期已竣工,二期預計二零二五年第二季竣工,本集團所佔權益為51.0%[36] - 成都新都瀾悅溪岸花園預計二零二四年第三季竣工,本集團所佔權益為51.0%[36] - 五礦柴達木廣場已竣工,總建築面積約464,000平方米,本集團所佔權益為51%[37] - 哈施塔特第五期高層部分預計二零二五年第四季竣工,本集團所佔權益為100%[38] - 泰安五礦萬境廣場二期已竣工,三期規劃中,本集團所佔權益為51%[39] - 佛山五礦 • 崇文金城已竣工,總建築面積約214,000平方米,本集團所佔權益為100%[40] - 五礦招商鷺山府已竣工,總建築面積約72,000平方米,本集團所佔權益為51%[42] - 廣州朗雲花園已竣工,總建築面積約130,000平方米,本集團所佔權益為10%[43] - 廣州江天際預計二零二六年第四季竣工,總建築面積約350,000平方米,本集團所佔權益為45.9%[44] - 南安項目預計二零二四年第四季竣工,總建築面積約81,000平方米,本集團所佔權益為70%[46] 销售情况 - 二零二四年上半年合约銷售額按年下降54.7%至32.0億元人民幣[56] - 合約銷售總樓面面積按年下降49.7%至166,000平方米[56] - 合約銷售主要源自一線及核心二線城市房地產發展項目[58] 租赁情况 - LKF29出租率下降8.5%至80.6%[62] - 中國五礦大廈出租率輕微下降2.1%至86.9%[62] 融资情况 - 本集團於報告期內未有滿足若干融資協議的其中一個財務契諾,涉及金額110.24億港元,其中43.58億港元已獲豁免,66.66億港元正在審批中[91,92] - 本集團擁有現金及銀行存款29.60億港元,其中73.8%以人民幣列值[93] - 本集團尚未使用的銀行融資額度為83.99億港元[93] - 本集團32.9%的借款以固定利率計息[94] - 本集團已抵押存貨、物業及投資物業作為銀行融資及物業買家按揭貸款的擔保[98,99] - 本集團為物業買家提供53.45億港元的按揭融資擔保[100] 股权结构 - 公司持有的股份数量为2,071,095,506股,占已发行股份总数的61.88%[111] - 公司主要股东包括中国五矿、五矿股份、五矿有色控股、五矿有色股份、愛邦企业和香港五矿[111] - 董事及高管持有的公司股份数量分别为2,040,000股、1,846,667股和783,333股[106] 其他 - 本公司於二零二二年六月十七日與若干銀行訂立融資協議三,獲得總額為35億港元的四年期定期貸款融資[3] - 本公司於二零二三年二月三日與若干財務機構訂立融資協議四,獲得總額為9.7億港元的三年期定期貸款融資[4] - 本公司於二零二三年五月二十九日接納一家銀行提供總額為10億元人民幣的循環貸款融資額度五[5] - 本公司於二零二三年十二月二十九日接納一家銀行提供總額為7.8億港元的364天循環貸款融資額度六[6] - 本公司於二零二四年一月十六日與
五矿地产(00230) - 2024 - 中期业绩
2024-08-28 08:10
财务状况 - 本集团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录得净亏损约10.5亿港元[13] - 本集团于2024年6月30日录得流动资产净值为132.33亿港元[13] - 本集团计息银行及其他借款的即期部分为154.66亿港元[13] - 本集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9.59亿港元[13] - 集团未能满足某些融资协议的财务契约,导致其他银行借款出现交叉违约[14] - 管理层编制的现金流量预测、集团的财务状况、未动用的金融机构授信额度及其他可用于获取新增融资的财务资源表明,集团有能力全数履行未来十二个月到期的财务责任[14] - 公司资产总额为476.18亿港元,其中分部资产为463.99亿港元[26] - 公司负债总额为353.45亿港元,其中分部负债为345.06亿港元[26] - 公司部分银行借款未能满足财务契约,导致102.35亿港元借款被重分类为流动负债[44][45] - 本集团于二零二四年六月三十日之借款总额为221.79亿港元[87] - 集团于2024年6月30日的现金及银行存款为29.60亿港元,其中73.8%以人民币计值[92] - 集团于2024年6月30日的未使用银行融资额度为83.99亿港元[92] 业务概况 - 本集团主要业务为房地产发展、专业建筑及物业投资[9] - 本公司为一家在百慕达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9,10] - 本公司的直接控股公司为June Glory International Limited,最终控股公司为中国五矿集团有限公司[10] - 集团的收入主要来自房地产发展和专业建筑业务,其中房地产发展收入占比较大,达到约98%[19][20][21][22][23] - 集团的房地产发展业务主要集中在中国内地和香港市场[20][22] - 集团的房地产发展和专业建筑业务收入分别为49.97亿港元和0.26亿港元,而物业投资业务收入为2.59亿港元[25] - 集团的房地产发展业务在本期出现亏损552.58百万港元,而专业建筑和物业投资业务也出现亏损[25] - 二零二四年六月三十日本集团可开发总樓面面积为6,359,000平方米,其中一线城市占29.1%,二线城市占37.8%,三线城市占33.1%[60][61] - 二零二四年六月三十日本集团香港物业出租率下降,LKF29出租率为80.6%,中国五矿大厦出租率为86.9%[58] 财务表现 - 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02.31亿港元,同比下降21.0%[27] - 公司上半年实现净利润37.1亿港元,同比下降91.5%[30] - 公司上半年已售物业成本为46.39亿港元,同比下降27.6%[32] - 公司上半年存货减值撥備为2.79亿港元,同比增加44.8%[32] - 公司上半年僱員福利支出为1.42亿港元,同比下降9.6%[32] - 公司上半年发展中物业和持作出售物业合计为297.11亿港元[37] - 公司上半年银行借款和债券合计为221.79亿港元[42][43] - 二零二四年上半年本集团收入较去年同期下降39.8%至50.23亿港元,转亏为盈[50] - 二零二四年上半年本集团合约销售额按年下降54.7%至32.0亿元人民币,合约总樓面面積下降49.7%至166,000平方米[54] - 期內房地產發展業務收入較去年同期下降38.9%至49.97億港元,佔本集團綜合收入的99.5%[66] - 房地產發展業務的毛利率較去年同期下降14.5個百分點至7.2%[66] - 物業投資業務收入較去年同期上升11.6%至0.26億港元,毛利率較去年同期上升11.6個百分點至81.8%[68] - 本集團整體毛利率由去年同期的21.6%下降至7.5%[69] - 本集團期內投資物業公允值虧損較去年同期增加486.7%至0.88億港元[71] - 本集團的銷售及營銷費用較去年同期增加53.9%至2.54億港元[72][73] - 本集團對存在減值跡象的存貨計提減值撥備2.79億港元[76] - 本集團對存在減值跡象的其他應收賬款計提減值撥備2.49億港元[77] - 本集團期內錄得淨虧損10.50億港元,相較上年度純利5.93億港元,盈轉虧[81] 风险管理 - 集团采取措施如调整外币借款比例和使用汇率对冲工具来减少汇率波动的影响[93] - 集团已订立利率掉期合約以減輕利率風險,於2024年6月30日32.9%的借款以固定利率計息[94][95] - 集团於2024年6月30日為物業買家提供的按揭融資擔保為53.45億港元[98] 公司治理 - 中期簡明綜合財務資料已經本公司董事會於2024年8月27日批准刊發[10] - 中期簡明綜合財務資料根據香港會計準則第34號及上市規則附錄16編制[11,12] - 中期簡明綜合財務資料不包括年度財務報表所要求的所有信息,應與本集團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綜合財務報表一併閱讀[12] - 集團首次採用了經修訂的香港財務報告準則,包括有關售後租回交易的租賃負債、負債分類以及供應商融資安排的披露要求,但對集團的財務狀況或業績沒有影響[16][17][18] - 集團主席兼執行董事何劍波先生亦兼任董事會主
五矿地产(00230) - 2023 - 年度财报
2024-04-22 19:13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执行董事为何剑波、刘波、陈兴武、杨尚平[8] - 公司独立核数师为安永会计师事务所[8] - 公司主要往来银行包括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香港)、交通银行等[8] - 截至年报日期,董事会由9名董事组成[125]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公司收入为12,630,739千港元,2022年为10,064,529千港元[9] - 2023年公司资产总额为53,575,153千港元,2022年为67,387,025千港元[9] - 2023年公司年度亏损为525,686千港元,2022年亏损为1,360,224千港元[9] - 2023年公司每股资产净值为1.58港元,2022年为2.04港元[9] - 2023年公司本公司股权持有人应占亏损之每股基本亏损为30.34港仙,2022年为40.71港仙,同比减少25.5%[9] - 2023年公司债项净值为19,802百万港元,2022年为15,883百万港元,同比增加24.7%[9] - 2023年公司净负债比率为138.0%,2022年为94.5%,同比增加43.5个百分点[9] - 2023年公司收入为12,630,739千港元,较2022年的10,064,529千港元有所增长[12] - 2023年公司经营溢利为592,573千港元,而2022年经营亏损414,827千港元[12] - 2023年公司除税前溢利为123,563千港元,2022年除税前亏损1,022,757千港元[12] - 2023年公司本年度亏损525,686千港元,2022年亏损1,360,224千港元[12]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非流动资产为6,492,438千港元,流动资产为47,082,715千港元[12]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总负债为39,227,508千港元,较2022年的50,574,927千港元有所下降[12] - 2023年公司综合收入为126.31亿港元,同比增长25.5%[27] - 2023年公司年内净亏损收窄61.3%至5.26亿港元(2022年:13.60亿港元)[27] - 2023年公司股权持有人应占亏损收窄25.4%至10.16亿港元(2022年:13.62亿港元)[27] - 2023年公司股权持有人应占核心亏损为0.44亿港元(2022年:溢利1.07亿港元)[27] - 2023年公司实现综合收入126.31亿港元,同比增长25.5%[51] - 2023年毛利率17.2%,同比上升6.7个百分点[51] - 2023年净亏损和归属公司股权持有人应占亏损分别收窄61.3%和25.4%,至5.26亿港元和10.16亿港元[51] - 2023年公司连同附属、合营及联营公司合约销售额同比下降15.0%,至113.0亿元人民币[56] - 2023年合约销售总楼面面积同比下降0.9%,至555,000平方米[56] - 2023年公司根据委托管理服务协议录得管理服务收入240万元人民币[72] - 2023年公司综合收入为126.31亿港元,较去年的100.65亿港元按年上升25.5%[73] - 集团整体毛利率由去年同期的10.5%上升至17.2%[81] - 集团其他收入同比下降18.1%至1.04亿港元(2022年:1.27亿港元)[83] - 集团投资物业公允值亏损同比收窄96.7%至228.4万港元(2022年:6900万港元)[84] - 集团销售及营销费用同比上升5.3%至4.16亿港元(2022年:3.95亿港元)[86] - 集团对存在减值迹象的存货计提减值拨备5.03亿港元(2022年:5.50亿港元)[88] - 集团计入损益表之财务成本同比上升245.7%至4.77亿港元(2022年:1.38亿港元)[91] - 集团应占联营公司亏损同比收窄73.3%至2.10亿港元(2022年:7.86亿港元)[92] - 集团应占合营公司利润同比下降75.4%至0.34亿港元(2022年:1.38亿港元)[93]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集团资产总额下降20.5%至535.75亿港元(2022年:673.87亿港元),净资产下降14.7%至143.48亿港元(2022年:168.12亿港元)[97]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资产负债率为73.2%,2022年为75.1%;剔除合约负债及递延收入的资产负债率为69.9%,2022年为69.8%;净负债率为138.0%,2022年为94.5%[99]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借款总额为233.17亿港元,2022年为243.09亿港元;加权平均借贷成本上升0.9个百分点至5.0%,2022年为4.1%[104] - 2023年12月31日一年内到期借款占比65.3%,金额152.23亿港元;第二年到期占比8.9%,金额20.77亿港元;第三年至第五年到期占比25.8%,金额60.17亿港元[105] - 2023年12月31日港元借款占比48.3%,金额112.71亿港元;人民币借款占比31.6%,金额73.59亿港元;美元借款占比20.1%,金额46.87亿港元[105] - 2023年扣除资本化8.86亿港元后,损益表内确认财务成本为4.77亿港元,2022年分别为8.23亿港元和1.38亿港元[105]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现金及银行存款(不含受限)为34.11亿港元,2022年为77.01亿港元;未使用银行融资额度为69.96亿港元,2022年为71.41亿港元[107]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借款中27.6%以固定利率计息,2022年为23.0%[110]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抵押存货账面价值为135.15亿港元,2022年为127.29亿港元;物业、厂房及设备账面价值为2.72亿港元,2022年为1.95亿港元;投资物业账面价值为2.74亿港元,2022年为1.86亿港元;还抵押一家附属公司100%权益[113]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就物业按揭融资给予银行的担保为70.51亿港元,2022年为89.19亿港元[114]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董事及雇员酬金及福利总额为4.25亿港元,2022年为4.68亿港元[116]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集团支付核数师审计服务费用约349万港元(2022年:340万港元),非核数服务费用约79万港元(2022年:75万港元)[195] 各地区合约销售数据 - 2023年环渤海地区合约金额39.55亿元,合约总楼面面积162,121平方米[58] - 2023年长三角地区合约金额20.14亿元,合约总楼面面积67,023平方米[58] - 2023年华中地区合约金额15.40亿元,合约总楼面面积132,194平方米[58] - 2023年成渝地区合约金额12.38亿元,合约总楼面面积86,483平方米[58] - 2023年珠三角地区(含香港)合约金额25.49亿元,合约总楼面面积107,126平方米[58] 土地储备情况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环渤海地区土地储备为2,178,000平方米,占比32.7% [15]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项目总土地储备为6,667,000平方米[15]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土地储备为666.7万平方米,一线城市、二线城市、三线城市分别占28.1%、38.2%、33.7%[64]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土地储备中,环渤海地区、长三角地区、华中地区、成渝地区、珠三角地区(包括香港)分别占32.7%、4.2%、22.1%、19.7%、21.3%[64] 项目进展情况 - 北京如园项目集团所占权益为51%,已竣工;哈洛小镇项目集团所占权益为50%,预计2025年第四季第三期东侧地块竣工[16] - 未来城地盘面积约111.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277.8万平方米,集团所占权益49%,预期2030年第二季竣工[17] - 五矿•崇文金城地盘面积约13.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48.2万平方米,集团所占权益100%,已竣工[17] - 晏山居地盘面积约9.1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20.3万平方米,集团所占权益100%,已竣工[17] - 五矿•九玺台地盘面积约17.9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27万平方米,集团所占权益100%,已竣工[17] - 长江华府地盘面积约4.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23.3万平方米,集团所占权益34.1%,已竣工[18] - 江山大境地盘面积约8.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28.5万平方米,集团所占权益39.8%,已竣工[18] - 苏州澜悦溪云地盘面积约5.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6.8万平方米,集团所占权益55%,预期2024年第四季竣工[18] - 长沙万境雅园地盘面积约13.7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31万平方米,集团所占权益51%,预期2025年第四季竣工[19] - 五矿•龙湾国际社区地盘面积约64.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08.4万平方米,集团所占权益100%,已竣工[19] - 五矿•沁园金城地盘面积约1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57万平方米,集团所占权益100%,已竣工[19] - 长沙五矿广场地盘面积约22,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92,000平方米,集团权益100%,预计2026年第二季竣工[20] - 湘潭•万境水岸地盘面积约428,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104,000平方米,集团权益51%,预计2027年第二季竣工[20] - 绿地中心地盘面积约23,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259,000平方米,集团权益25.5%,已竣工[20] - 泰安•万境水岸地盘面积约270,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699,000平方米,集团权益51%,已竣工[21] - 武汉万境水岸地盘面积约62,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215,000平方米,集团权益100%,已竣工[21] - 五矿柴达木广场地盘面积约152,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464,000平方米,集团权益51%,已竣工[21] - 成都新都桂语名邸地盘面积约39,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21,000平方米,集团权益51.0%,预计2025年第四季竣工[22] - 成都西湖未来城地盘面积约516,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176,000平方米,集团权益100%,第六期预计2024年第四季竣工[22] - 成都新都澜悦溪岸花园地盘面积约44,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40,000平方米,集团权益51.0%,预计2024年第四季竣工[22] - 成都大邑沙渠项目地盘面积约44,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14,000平方米,集团权益100%,处于规划中[22] - 佛山五矿•崇文金城地盘面积约43,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214,000平方米,集团所占权益100%,已竣工[23] - 五矿•哈施塔特地盘面积约918,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549,000平方米,集团所占权益100%,第五期高层部分预计2025年第四季竣工[23] - 万樾台地盘面积约17,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29,000平方米,集团所占权益100%,已竣工[23] - 五矿招商鹭山府地盘面积约21,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72,000平方米,集团所占权益51%,已竣工[23] - 五矿•壹云台地盘面积约72,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258,000平方米,集团所占权益51%,已竣工[23] - 广州江天际地盘面积约77,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350,000平方米,集团所占权益45.9%,预计2026年第四季竣工[23] 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实现合约销售额113.0亿元人民币,房地产开发业务毛利率按年上升5.6个百分点[32] - 公司香港物业投资业务收入按年上升21.4%[37] - 公司惠州小镇优化旅游产品,长沙•LIVE(二期)和泰安•LIVE客流量分别上升82.8%和69.0%[37][38] - 公司成功承接多个项目,管理面积显著提升[39] - 2023年房地产发展业务收入按年上升24.6%至123.08亿港元,占公司综合收入的97.4%[75] - 2023年房地产发展业务毛利率按年上升5.6
五矿地产(00230) - 2023 - 年度业绩
2024-03-21 19:45
财务数据 - 公司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收入为12,630,739千港元,较2022年增长25.3%[1] - 公司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净利润为-525,686千港元,较2022年改善至亏损减少[1] - 公司2023年每股基本亏损为30.34港仙,较2022年有所改善[1] - 公司2023年全面支出总额为1,178,946千港元,较2022年减少至4,280,640千港元[2] - 公司非流动资产总额为6,492,438千港元,较2022年下降至7,244,734千港元[3] - 公司流动资产总额在2023年达到47,082,715千港元,较2022年的60,142,291千港元有所下降[3] - 公司股本为334,691千港元,储备为4,952,378千港元,本公司股权持有人应占的权益为5,287,069千港元[3] - 公司非流动负债总额为8,530,242千港元,较上一年的17,753,100千港元有所减少[3] - 公司流动负债总额在2023年达到30,697,266千港元,较2022年的32,821,827千港元有所下降[3] - 公司资产总额在2023年为53,575,153千港元,较上一年的67,387,025千港元有所减少[3] 业务展望 - 公司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主要市场,主要业务为房地产发展、专业建筑及物业投资[4] - 公司已遵守企业管治守则,除了与特定条文有所偏离外[79] - 公司执行董事兼董事会主席负责整体策略和管理,以确保长远策略的有效执行[81] - 公司已制定严格的证券交易规则和程序,董事已确认遵守规则[83] - 公司首次採納了經修訂的香港財務報告準則[7] - 修订的香港会计准则对公司财务报表的计量、确认或呈列没有产生任何重大影响[9][10][11] - 公司未提前采纳已颁布但尚未生效的香港财务报告准则,计划在生效时予以采纳[13] - 香港財務報告準則第16號修訂将于2024年1月1日或之后开始的年度期间生效[16] 业绩表现 - 公司分部收入在2023年达到12,635,084千港元,较2022年的10,070,786千港元增长25.5%[22] - 公司房地产发展部门收入为12,307,637千港元,较2022年的9,874,962千港元增长24.6%[22] - 公司物业投资部门收入为55,541千港元,较2022年的48,286千港元增长15%[22] - 公司分部业绩中,未分配企业开支净额为592,573千港元,较2022年的414,827千港元增长42.8%[22] - 公司分部间收入为-4,345千港元,较2022年的-6,257千港元减少3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