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矿地产(香港)(00230)
搜索文档
房企“退市潮”或将持续2-3年
36氪· 2025-11-05 10:22
退市潮概况与趋势 - 2025年10月,五矿地产和上坤地产两家上市房企退出资本市场[1] - 当前上市房企退市呈现被动退市为主、主动私有化退市增多的两大特征[2] - 自2023年新力控股成为退市第一股以来,短短三年内A+H股已有接近23家上市房企退市[2] - 未来2-3年房企退市趋势或仍将持续,行业将经历更彻底的洗牌和重组[2] H股房企退市情况 - 2025年10月27日上坤地产因未达成复牌指引正式退市,这是继2025年8月恒大退市后又一例[3][4] - 自2021年起,部分在港上市内地房企因未能按时披露年报而长期停牌,根据港交所规定,连续停牌18个月将面临摘牌风险[5] - 2023年4月新力控股成为本轮H股内地房企退市潮首例,截至2025年10月27日已有11家H股内地房企被强制退市[6] - 截至2025年9月底,H股仍有8家内房企或房企旗下企业停牌,其中当代置业和中原建业停牌即将期满,德信中国已进入清盘阶段[10] A股房企退市情况 - A股房企退市多因股价连续20个交易日跌破1元面值,触发“面值退市”红线[7] - 截至2025年10月27日A股共有12家房企退市,其中8家集中在2023年退市[7] - 2024年“924”新政出台后,A股房地产板块信心回暖,上市房企股价基本已远离“1元退市”危险区[8] 私有化退市趋势 - 2021年以来已有7家房企选择私有化退市,2025年已完成或提出私有化退市的企业占一半[2][12] - 大悦城地产和五矿地产考虑私有化方案,表明此趋势仍在延续[12] - 私有化退市的主要原因包括市场与经营压力加剧、战略调整与运营效率提升的需要、以及行业深度调整背景下的主动应对[14][15][16] - 以五矿地产为例,其归母净利润自2022年起连续三年亏损,2024年亏损额高达32.6亿元,且日平均交易量仅44万股,融资功能基本丧失[14] - 五矿地产销售额从2021年的260亿元降至2024年的70.2亿元,大悦城地产总市值约70多亿港元,与其162.42亿元的归母净资产相比存在折让[16]
近30家上市房企退市,“退市潮”或将持续2-3年
搜狐财经· 2025-11-05 10:07
上市房企退市概况 - 2025年10月有2家上市房企退市,分别为五矿地产和上坤地产 [1] - 当前上市房企退市呈现被动退市为主、主动私有化退市增多的特征 [1] - 自2023年新力控股成为退市第一股以来,短短三年内A+H股已有接近23家上市房企退市 [1] - 2021年以来已有7家房企选择私有化退市 [1] 被动退市情况 - 上坤地产因未达成复牌指引于2025年10月27日正式退市 [2] - 截至2025年10月27日,已有11家H股内地房企被强制退市,主要原因为连续停牌18个月 [2] - 截至2025年10月27日A股共有12家房企退市,其中8家集中在2023年退市,主要因股价连续20个交易日跌破1元面值触发"面值退市" [2] - 2024年"924"新政后A股房地产板块信心回暖,上市房企股价基本远离"1元退市"危险区 [2] H股潜在退市风险 - 截至2025年9月底H股共有8家内房企或房企旗下企业正在停牌中 [5] - 当代置业和中原建业停牌即将期满,若未在规定时间内复牌可能被取消上市地位 [5] - 德信中国已进入清盘阶段,退市是大概率事件 [5] 私有化退市趋势 - 2025年已完成或提出私有化退市的企业占总数一半 [7] - 大悦城地产和五矿地产开始考虑私有化退市方案,显示此趋势仍在延续 [7] - 私有化退市主要原因包括市场与经营压力加剧、战略调整需要、行业深度调整背景下的主动应对 [8][9] 私有化退市动因分析 - 五矿地产自2022年以来归母净利润连续三年亏损,2024年亏损额高达32.6亿元 [9] - 五矿地产日平均交易量仅44万股,股票流动性明显不足,融资功能基本丧失 [9] - 大悦城地产总市值约70多亿港元,与其162.42亿元的归母净资产相比存在估值折让 [9] - 五矿地产销售额从2021年的260亿元降至2024年的70.2亿元,显示行业销售规模连年下滑 [9] 行业展望 - 未来2-3年房企退市趋势或仍将持续,行业将经历更为彻底的洗牌和重组 [1][11] - 私有化成为房企在行业转型期中实现战略重整与价值重构的重要路径 [10]
五矿地产(00230) - 截至二零二五年十月三十一日止月份之股份发行人的证券变动月报表
2025-11-03 16:53
股份發行人及根據《上市規則》第十九B章上市的香港預託證券發行人的證券變動月報表 | 截至月份: | | --- | | 2025年10月31日 | | 狀態: | | 新提交 | 致: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 公司名稱: 五礦地產有限公司 呈交日期: 2025年11月3日 I. 法定/註冊股本變動 | 1. 股份分類 | 普通股 | 股份類別 | 不適用 | | | 於香港聯交所上市 (註1) | | 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證券代號 (如上市) | 00230 | 說明 | | | | | | | | | | | 法定/註冊股份數目 | | | 面值 | | | 法定/註冊股本 | | | 上月底結存 | | | 10,000,000,000 | HKD | | 0.1 | HKD | | 1,000,000,000 | | 增加 / 減少 (-) | | | | | | | HKD | | | | 本月底結存 | | | 10,000,000,000 | HKD | | 0.1 | HKD ...
又一房企从港交所退市
新浪财经· 2025-10-28 13:56
五矿地产私有化详情 - 五矿地产于10月23日由June Glory International Limited提出私有化建议,计划从港交所退市,退市后将成为要约人全资拥有 [3] - 私有化注销价为每股计划股份现金1港元,较未受干扰日收市价0.350港元溢价185.71%,较最后交易日收市价0.490港元溢价104.08% [3] - 公司已发行股份33.47亿股,要约人持有61.88%(20.71亿股),无利害关系股东持有38.12%(12.76亿股),私有化最高现金代价约12.76亿港元 [3] - 公司过去12个月日平均交易量约为44万股,仅占无利害关系计划股份数目的约0.03%,显示交易极度低迷 [5] 五矿地产退市原因 - 公司股本融资能力有限且已失去上市平台优势,股份长期交易量低迷,价值持续被低估,自2009年起未通过发行股份从公开市场筹集资金 [4] - 房地产行业处于筑底回稳阶段,外部环境严峻复杂,公司需调整策略以维持核心竞争力,退市后可获得更大经营与策略规划灵活性,减少短期市场波动及合规压力 [5] - 公司业绩表现欠佳,2022年至2024年收入分别为100.65亿港元、126.31亿港元和98.83亿港元,股东应占溢利连续三年亏损,分别为13.62亿港元、10.16亿港元和35.21亿港元,2024年上半年亏损5.85亿港元 [6] 房企港股退市潮现象 - 2024年多家内地房企从港交所退市,包括首创钜大、大悦城地产、北京建设、中泛控股和上坤地产等 [2][7] - 退市分为主动私有化退市和被动强制退市两类,主动退市主因是业绩承压、市值较小、失去融资平台价值及增加上市维护成本,被动退市则因连续停牌超过18个月触发港交所条件 [7] - 港交所曾是内房股首选融资平台,其注册制、上市标准灵活、对盈利要求低、IPO时间效率高、允许上市半年后增发等优势契合了行业扩张期的紧急资金需求 [8] 行业深度调整与资本重构 - 房地产行业深度调整导致部分企业加速出清,资本市场流动性低迷、股本融资功能丧失,使上市平台失去价值发现功能,进而引发退市操作 [10] - 港股退市标准包括财务类退市(如连续3年亏损且净资产为负)、交易类退市(市值与成交量不足)及合规类退市(如连续停牌超18个月) [11] - 短期内上市房企退市趋势将延续,因市场未回稳、经营业绩未见改善、债务违约企业停牌时间延长易触发退市条件 [11] - 部分企业通过自救维护上市地位,如金科以约26亿元投资款撬动近1470亿元债务重组,融创完成境内154亿元债务重组及境外95.5亿美元债以债转股方案 [12]
强制退市与私有化并行,港股上市房企暗淡离场
新浪财经· 2025-10-28 11:00
五矿地产私有化详情 - 要约人June Glory International Limited提出私有化五矿地产 每股注销价为现金1港元 较未受干扰日收市价0.350港元溢价185.71% 较最后交易日收市价0.490港元溢价104.08% [2] - 五矿地产已发行股份33.47亿股 要约人持有61.88%即20.71亿股 无利害关系股东持有38.12%即12.76亿股 私有化最高现金代价约12.76亿港元 [2] - 公司股份交易量长期低迷 过去12个月日平均交易量约为44万股 仅占无利害关系计划股份数目的0.03% [3] 五矿地产退市原因与影响 - 退市原因为股本融资能力有限且失去上市平台优势 股份交易量低迷 价值被低估 自2009年起未通过发行股份从公开市场筹集资金 [3] - 鉴于房地产行业处于筑底回稳阶段 外部环境严峻复杂 退市后可获得更大经营与策略规划灵活性 专注于长期业务规划及资源整合 减少短期市场波动及合规压力 [3] - 五矿地产正推进由"地产开发商"向"城市综合运营商"转型 在手的房地产开发、商业地产、产城业务项目共计80余个 分布于全国20余个城市 [3] 五矿地产业绩表现 - 2022年至2024年公司收入分别为100.65亿港元、126.31亿港元和98.83亿港元 股东应占溢利分别为亏损13.62亿港元、10.16亿港元和35.21亿港元 [4] - 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收入19.76亿港元 股东应占溢利亏损5.85亿港元 [4] 港股房企退市潮概况 - 今年以来多家房企从港交所退市 包括首创钜大、大悦城地产、北京建设、五矿地产等主动私有化退市 以及银城国际控股、中泛控股、上坤地产等因连续停牌超过18个月被动退市 [1][5] - 主动退市主要原因为业绩承压、市值较小、失去融资平台价值 并增加上市地位运营和维护成本 [5] 房企选择港股上市的历史背景 - 2015-2020年A股对房企IPO实施严格限制 港股提供了快速融资通道 契合了行业"高杠杆-快周转"的扩张需求 [6] - 港股上市优势包括审批制度采用注册制、上市标准灵活、对盈利要求低、时间效率高、融资渠道多样、允许上市半年后增发、可接触国际资本 [6] - 当时境内房企融资渠道窄 境内债成本利率高 而美元利率相对较低 港交所作为国际资本市场吸引力显现 [6] 行业调整与资本重构 - 房地产行业深度调整 部分企业加速出清 一些股票资产面临流动性低迷、股本融资功能丧失 资本市场失去价值发现功能 [7] - 退市后债务仍需偿还 上市房企如有虚假承诺等违规问题可能面临投资人诉讼 但退市后可专心解决债务等实质问题 [7] - 港股强制退市标准主要包括财务类退市、交易类退市和合规类退市 如连续停牌超过18个月取消上市地位 [8] 企业自救案例 - 金科通过司法重整和引入战略投资人 以约26亿元投资款撬动近1470亿元债务重组 并通过"债转股"优化资本结构 [9] - 融创通过债务重组和聚焦核心业务维持上市地位 完成境内154亿元债务重组 境外95.5亿美元债以"债转股"为核心方案获支持 并聚焦核心城市高品质项目加速销售回血 [9]
年内超20家港股完成私有化退市
深圳商报· 2025-10-28 01:23
港股私有化退市概况 - 截至10月24日,年内已有21家港股公司完成私有化退市,例如北京建设、复星旅游文化、粤丰环保、中粮包装等 [2] - 在公布私有化方案后,绝大多数公司股价出现大涨 [2] - 私有化退市大多和成交低迷、丧失融资能力、战略转型等原因有关 [2][4] 五矿地产私有化案例 - 五矿地产拟以安排方式私有化,注销价为每股1港元,较最后交易日溢价约104.08% [4] - 受私有化消息刺激,五矿地产股价次日大涨九成 [4] - 公司给出的私有化理由包括:为股东提供退出机会、股票流动性长期低迷、丧失上市平台融资优势、有助于实施长期战略和提升管理效率 [4] 其他私有化案例与特征 - 私有化案例不限于小市值公司,10月9日汇丰控股宣布计划以每股155港元现金私有化恒生银行,溢价约30% [4] - 提出私有化的港股一般具有大股东资金雄厚、控股比例较高等特征 [5] - 私有化价格普遍高于市场价,显示出对中小股东的补偿意愿 [4] 私有化失败案例 - 今年5月,金利来私有化议案因约44.66%投票股东反对而未能通过,复牌后股价大跌 [5] - 7月18日,迪生创建的私有化计划也未能获得通过 [5] - 私有化失败原因包括报价远低于股东预期、公司实际价值被低估等 [5] 私有化动因与后续路径 - 私有化动因包括公司战略选择、避免同业竞争、节省上市维持费用、股票流动性有限、估值与股价低迷等 [6] - 私有化退市后,大部分企业不再上市,少数公司会选择其他交易所重新上市,如回归A股市场 [5] - 罗欣药业、华熙生物、华润微等公司在港股私有化退市后回归A股,估值获得大幅提升 [5]
五矿地产(00230)前9个月合约销售额约32.2亿元 同比下降约24.2%
智通财经· 2025-10-27 17:07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前9个月合约销售额约32.2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约24.2% [1] - 2025年前9个月合约总楼面面积约19.0万平方米,同比下降约14.4% [1]
五矿地产(00230.HK):首九个月合约销售额32.2亿元 同比下降24.2%
格隆汇APP· 2025-10-27 17:04
核心业绩表现 - 2025年首九个月合约销售额约32.2亿元人民币,按年下降约24.2% [1] - 2025年首九个月合约总楼面面积约19.0万平方米,按年下降约14.4% [1]
五矿地产前9个月合约销售额约32.2亿元 同比下降约24.2%
智通财经· 2025-10-27 17:03
核心业绩表现 - 2025年首9个月合约销售额约32.2亿元人民币 [1] - 2025年首9个月合约总楼面面积约19.0万平方米 [1] - 合约销售额按年下降约24.2% [1] - 合约总楼面面积按年下降约14.4% [1]
五矿地产(00230) - 截至二零二五年九月三十日止九个月物业销售简报
2025-10-27 16:52
业绩总结 - 2025年前九个月合约销售额约32.2亿元,按年降约24.2%[3] - 2025年前九个月合约总楼面面积约19.0万平方米,按年降约14.4%[3] - 2024年前九个月合约销售额为42.5亿元[4] - 2024年前九个月合约总楼面面积为222,000平方米[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