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能源国际投资(00353)
icon
搜索文档
能源国际投资(00353) - 2024 - 年度财报
2024-07-30 18:00
财务表现 - 公司截至2024年3月31日的年度收入为约2.42亿港元,相比2023年的3.67亿港元减少了约1.25亿港元[45] - 公司年度毛利润为约1.58亿港元,相比2023年的1.62亿港元减少了约400万港元[45] - 公司年度持续经营业务利润为约9500万港元,相比2023年的1.27亿港元减少了约3200万港元[45] - 公司因偿还部分银行借款,年度财务成本减少了约800万港元[46] - 公司年度内投资物业的公允价值收益增加了约400万港元[46] - 公司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持续经营业务收益为242,000,000港元,较上一年度减少约125,000,000港元[50] - 公司持续经营业务毛利减少约4,000,000港元至158,000,000港元[50] - 公司持续经营业务溢利减少约32,000,000港元至95,000,000港元[51] - 公司港口及储存设施租金收入为164,000,000港元,较上一年度增加约7,000,000港元[63] - 公司代理服务及买卖油品及液化化工品收入为78,000,000港元,较上一年度减少约131,000,000港元[63] - 公司因终止确认财务资产及负债,于2023年录得净收益约63,000,000港元[76] - 公司因预期信贷亏损模式下的减值亏损拨回,录得净收益约13,000,000港元[51] - 公司因投资物业公平值收益增加,录得收益约4,000,000港元[51] - 公司录得持续经营业务年内溢利约95,000,000港元,较2023年减少约32,000,000港元[81] - 公司于2015年收购顺东港务51%股权,2023年度产生约164,000,000港元租金收入[82][85] 业务运营 - 公司自2023年8月1日起开始运营自营气罐的租赁业务,截至2024年3月31日年度内产生了约3700万港元的租金收入[47] - 公司港口及储存设施自2021年1月起租予独立第三方,2022年4月1日至2023年5月19日的年租为人民币1.5亿元[38] - 公司于2023年5月18日与现时运营商签订短期租约,月租为人民币1250万元,租期至2023年7月31日[38] - 公司于2023年7月12日与现时运营商签订新租约,租期自2023年8月1日至2028年7月31日[39] - 公司于2023年10月12日终止了保险经纪服务业务[44] - 公司于2023年8月1日开始经营向独立第三方租赁自营气罐的业务,产生租金收入约37,000,000港元[52] - 公司预计港口及储存设施将继续通过租赁或自营方式为集团贡献可观收入[111][115] 投资与收购 - 公司于2024年6月17日收购中国领先的信贷评估金融科技解决方案供应商28%的透视实际权益,代价为人民币200,000,000元[55] - 公司于2022年6月17日注销面值总额为人民币110,500,000元的承兑票据,从而减少收购事项的代价[78] - 公司于2022年6月24日与卖方及永隆创投达成诉讼和解方案,全面及最终和解所有申索[79] - 由于和解方案的实施,公司于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录得收益净额约63,000,000港元[80] - 公司于2015年12月完成收购顺东港务51%实际权益,并于2017年9月完成港口及储存设施建设,2018年5月全面运营[102][105] - 2024年6月17日,公司收购中国Opco集团28%透视实际权益,代价为人民币2亿元,进入中国信貸评估金融科技解决方案市场[116][117] 资产与负债 - 公司于2024年3月31日总资产约为2,165,000,000港元,负债总额约为811,000,000港元,资本负债比率为0.37[89] - 公司于2024年3月31日银行及其他借款合计约为160,000,000港元,银行存款及手头现金合计约为591,000,000港元[90] - 公司于2024年3月31日全部投资物业约1,507,000,000港元已作抵押以获得银行借款[92] 企业管治与文化 - 公司致力于维持高标准的透明、诚信及问责的企业管治[140][144] - 公司持续检讨及改善企业管治标准,以确保最大程度遵循相关法律及守则[140][144] - 公司已采纳并遵守《企业管治守则》的守则条文,除守则条文第C.1.6条外[142][146] - 独立非执行董事王靖华先生因其他事先安排未能出席2023年9月29日的股东周年大会[143][147] - 公司文化以宗旨、愿景、使命及价值观为基础,致力于打造积极向上的文化[144][148] - 公司要求董事、管理层及员工以合法、合乎道德及负责任的态度行事[149][150] - 公司通过培训及活动增强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新员工需参加入职培训及培训计划[152][156] - 公司已采纳《上市发行人董事进行证券交易的标准守则》,所有董事确认已遵守相关规定[154][157] - 公司认为企业文化与集团的宗旨、价值及策略相符一致[153][158] 董事会与管理层 - 董事會由九名成員組成,包括六名執行董事和三名獨立非執行董事[161][165] - 所有董事均須最少每三年一次,輪流於股東週年大會上由股東重選連任[170] - 董事會成員中至少三分之一為獨立非執行董事,符合上市規則規定[174] - 所有獨立非執行董事均須每年向公司提交書面確認,以確認其獨立性[178] - 董事會已建立機制確保獨立意見及觀點,並每年檢討有關機制[173] - 董事會鼓勵全體董事尋求進一步資料及文件,並在必要時尋求外部專業顧問的獨立意見[184][185] - 董事會提醒全體董事披露於合約、交易或安排中的任何重大權益[187] - 所有董事均已參加持續專業發展,以更新知識、技能及對公司業務的理解[188] - 公司於2013年8月29日採納董事會多元化政策,考慮包括技能、知識、性別、年齡、文化和教育背景等多方面因素[183] - 公司認為董事會多元化是公司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元素[183] - 公司员工队伍(包括高级管理层)男女性别比例为40:27[192] - 公司计划于2024年12月31日前提名至少一名女性董事加入董事会[190] - 公司年内举行了5次董事会会议、1次薪酬委员会会议、1次提名委员会会议、3次审计委员会会议及2次股东大会[198] - 公司执行董事苏尔寿先生出席了2次董事会会议中的2次[200] - 公司执行董事刘勇先生出席了2次董事会会议中的2次[200] - 公司执行董事陈伟昌先生出席了2次董事会会议中的2次,并出席了1次提名委员会会议中的1次[200] - 公司执行董事蓝永强先生出席了2次董事会会议中的1次[200] - 公司执行董事石军先生出席了2次董事会会议中的2次[200] - 公司执行董事罗英男先生(于2023年4月4日任命)出席了2次董事会会议中的2次[200] - 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唐庆斌先生出席了3次审计委员会会议中的3次,并出席了2次董事会会议中的2次[200] 其他 - 公司于2020年6月与投资者签订融资协议,已提取人民币270,000,000元,剩余金额尚未提取[83] - 公司于2022年6月进一步收购顺东港务8.50%股权,股权增加至55.17%[84][87] - 截至2024年3月31日,集团雇用67名全职员工,较2023年增加9名[104][106] - 董事会不建议派付本年度任何股息[107] - 曹晟先生于2018年3月获委任为执行董事,2022年4月获委任为董事会主席[118][121] - 陈伟璋先生自2020年1月至2022年11月曾担任中国水务集团有限公司(股份代号:855)的独立非执行董事[123] - 蓝永强先生自2012年10月至2020年10月曾为金徽酒股份有限公司(股份代号:603919)董事[127] - 蓝永强先生自2016年7月至2018年6月曾为广东锦龙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股份代号:000712)董事兼董事长[127] - 蓝永强先生自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曾为天创时尚股份有限公司(股份代号:603608)独立董事[127] - 蓝永强先生自2008年5月至2020年5月曾为深圳康美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份代号:835541)董事[127] - 石军先生自2006年至2017年担任中国政协东营市委员会委员[128] - 石军先生自2010年12月起担任东营市汽车流通业协会副会长[128] - 罗英男先生于2019年加入一家中国500强企业,主要负责新加坡业务及企业高层管理[129] - 唐庆斌先生持有山東經濟學院的經濟學學士學位,并拥有逾20年的会计及审计经验[131] - 唐庆斌先生目前为山東墨龍石油機械股份有限公司(股份代号:568)的独立非执行董事[131]
能源国际投资(00353) - 2024 - 年度业绩
2024-06-28 21:05
财务表现 - 公司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的收益为242,234千港元,相比2023年的366,757千港元有所下降[2] - 毛利为158,411千港元,相比2023年的162,268千港元略有下降[2] - 年内溢利为95,237千港元,相比2023年的126,263千港元有所减少[3] - 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51,990千港元,相比2023年的89,308千港元大幅下降[3] - 每股盈利为5.58港仙,相比2023年的12.39港仙显著减少[3] - 投资物业公平值收益为17,038千港元,相比2023年的12,964千港元有所增加[2] - 年内全面收入总额为34,122千港元,相比2023年的33,117千港元略有增加[4] - 2024年持续经营业务总收益为242,234千港元,较2023年的366,757千港元下降33.9%[21] - 2024年持续经营业务利息收益为3,495千港元,较2023年的3,983千港元下降12.3%[22] - 2024年持续经营业务其他收入及其他收益/(亏损)净额为-10,830千港元,较2023年的-31,503千港元改善65.6%[22] - 2024年油品及液体化工品码头租金收入为164,143千港元,较2023年的157,472千港元增长4.2%[21] - 2024年销售油品及液体化工品收入为78,091千港元,较2023年的201,223千港元下降61.2%[21] - 截至2024年3月31日,油品及液体化工品码头分类的收益为242,234千港元,报告分類溢利为142,090千港元[27]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油品及液体化工品码头分类的收益为366,757千港元,报告分類溢利为125,268千港元[28] - 公司持续经营业务收益约为242,000,000港元,较去年367,000,000港元有所下降[49] - 公司持续经营业务的毛利约为158,000,000港元,较去年162,000,000港元略有下降[50] - 公司港口及储存设施的租金收入约为164,000,000港元,较去年157,000,000港元有所增加[49] - 公司录得持续经营业务年内溢利约95,000,000港元,较去年减少约32,000,000港元[56] 资产与负债 - 现金及现金等值项目为590,722千港元,相比2023年的83,092千港元大幅增加[5] - 流动资产净值为441,625千港元,相比2023年的207,432千港元显著增加[5] - 总权益为1,354,063千港元,相比2023年的1,173,139千港元有所增加[6] - 公司资产总值约为2,165,000,000港元,负债总额约为811,000,000港元,资本负债比率为0.37[61] - 公司流动比率为3.14,银行及其它借款合计约为160,000,000港元,银行存款及手头现金合计约为591,000,000港元[62][63] - 公司投资物业的公平值于年末为1,507,397,000港元,较年初1,565,499,000港元有所下降[43] - 公司贸易应收账款及应收租赁款项总额为39,887,000港元,较去年190,338,000港元大幅下降[44] 业务分类与客户 - 公司按业务系列和地理划分组织业务,分为油品及液体化工品码头分类和保险经纪服务分类[23][24][25] - 油品及液体化工品码头分类的客户主要位于中国,保险经纪服务分类的客户位于香港[26] - 主要客户收益:客户A在2024年为127,230千港元,2023年为157,472千港元;客户C在2024年为78,091千港元,2023年为135,077千港元[30] 税务与成本 - 财务成本:2024年持续经营业务的银行及其他借款利息为8,658千港元,2023年为14,270千港元[30] - 所得税开支:2024年为27,393千港元,2023年为26,889千港元[30][34] - 公司在中国附属公司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33] - 2024年持续经营业务的员工成本(包括董事薪酬)为15,055千港元,2023年为14,747千港元[35] 投资与收购 - 公司已首次应用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7号及保险合约相关修订[12] - 公司出售奕高理财顾问有限公司的全部已发行股份,总代价为1,162,000港元[36] - 公司出售附属公司产生现金流入净额为430,000港元[40] - 公司计划收购目标公司40%已发行股本,代价为人民币200,000,000元[45] - 公司于2019年底完成对永隆创投的收购,持有泰安万岳28%的实际权益[51] - 公司于2024年6月17日收购一家中国领先的信贷评估金融科技解决方案供应商28%的透视实际权益,代价为人民币2亿元[77] 青海森源与内蒙古森源 - 公司不再将青海森源及内蒙古森源综合入账,因失去青海森源的重大资产及无法获取其财务资料[18] - 公司发现青海森源的勘探牌照被未经同意转让,价值人民币8,000,000元[16] - 公司已取得中国法院最终判决,探矿权变更协议无效,正寻求执行判决以重获控制权[17][19] - 公司正在全面检讨青海森源及内蒙古森源的状况,可能出售其控股公司以限制损失[20] 股息与股份 - 公司截至二零二四年三月三十一日止年度,并无派付或建议股息[41] - 公司于2023年4月28日与认购人订立认购协议,认购3.6亿股普通股,代价总额约为现金1.498亿港元[79] - 公司于2024年3月31日,所得款项净额约1.468亿港元的动用情况为:已动用1720万港元,未动用1.296亿港元[82] 公司治理与披露 - 公司已根据上市规则成立审核委员会,负责审阅集团的会计原则、内部监控程序及财务汇报事项[87] - 公司核数师已将初步公佈所载有关集团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的财务数字与集团本年度综合财务报表所载的金额核对一致[88] - 公司已采纳标准守则,且全体董事已确认于整个年度一直遵守标准守则所载之规定准则[86] - 公司年度业绩公布已刊登于联交所网站和本公司网站[89] - 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的年报将于2024年7月底或前后寄发予股东并刊登于上述网站[89] - 执行董事包括曹晟先生(主席)、刘勇先生(行政总裁)、陈伟璋先生、蓝永强先生、石军先生及罗英男先生[89] - 独立非执行董事包括唐庆斌先生、王靖华先生及冯南山先生[89] 其他业务与运营 - 公司于2023年10月12日终止保险经纪服务[60] - 公司于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3月31日期间,港口及储存设施的年度租金总额为人民币1.4亿元,自2022年4月1日至2023年5月19日期间增至人民币1.5亿元[72] - 公司于2023年5月18日与现时运营商订立短期租赁协议,每月租金为人民币1250万元,租期至2023年7月31日[73] - 公司于2023年8月1日开始经营自营气罐租赁业务,预计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产生租金收入约3700万港元[75] - 公司预计港口及储存设施将继续通过租赁或自营方式为公司贡献可观的收入[76] 历史事件与调整 - 公司于2015年收购顺东港务51%股权,2022年进一步收购8.50%股权,持股比例增至55.17%[57][59] - 公司于2020年获得投资方提供的人民币360,000,000元融资,已提取人民币270,000,000元[58] - 由于COVID-19疫情导致施工延迟,泰安万岳的财务及经营表现未达预期[52] - 公司于2022年6月17日收到卖方退还的人民币110,500,000元承兑票據,减少收购代价[53] - 公司于2022年6月24日与卖方达成和解,终止确认权益工具及承兑票據,录得收益净额约63,000,000港元[54][55]
能源国际投资(00353) - 2024 - 中期财报
2023-12-21 16:30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董事会成员包括曹晟先生、刘勇先生、陈伟璋先生、蓝永强先生、石军先生、罗英男先生、唐庆斌先生、王靖华先生和冯南山先生[3] - 公司总部位于香港,注册办公地址为灣仔港灣道1號,香港[4] - 公司的主要股份过户登记处位于开曼群岛,地址为Cricket Square, Hutchins Drive, P.O. Box 2681, Grand Cayman KY1-1111, Cayman Islands[4] - 公司股份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12] 财务数据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入为156,110千港元,较去年同期增长86.1%[5] - 期内溢利为33,009千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65.4%[6] - 公司投资物业价值为1,482,839千港元,较今年3月底减少6.0%[7] - 非流动负债中,银行借款从 2023 年 3 月的 20,569 千港元下降至 0 千港元[8] - 非流动负债中,其他借款在 2023 年 3 月的 10,652 千港元基本持平,为 10,303 千港元[8] - 非流动负债中,优先股从 2023 年 3 月的 378,234 千港元下降至 364,888 千港元[8] - 非流动负债中,租赁负债从 2023 年 3 月的 2,133 千港元上升至 4,476 千港元[8] - 非流动负债中,递延税项负债从 2023 年 3 月的 194,889 千港元下降至 193,640 千港元[8] - 资产净值从 2023 年 3 月的 1,173,139 千港元上升至 1,281,091 千港元[8] - 资本和储备中,股本从 2023 年 3 月的 7,206 千港元上升至 10,806 千港元[8] - 资本和储备中,储备从 2023 年 3 月的 861,908 千港元上升至 963,891 千港元[8] - 本公司擁有人應佔權益从 2023 年 3 月的 869,114 千港元上升至 974,697 千港元[8] - 非控股权益从 2023 年 3 月的 304,025 千港元上升至 306,394 千港元[8]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额为158,761千港元[10] - 投资活动所用的现金净额为1,590千港元[10] - 融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额为132,635千港元[10] - 现金及现金等值项目的净增加额为289,806千港元[10] - 现金及现金等值项目于期初为83,092千港元,期末为363,710千港元[10] 业务情况 - 公司主要业务包括油品及液体化工品码头业务以及保险经纪服务业务[13] - 2023年9月季度,公司在中国市场创下iPhone销售收入纪录[110] - 公司正在对其在青海森源、内蒙古森源及矿山的地位进行全面审查,包括可能出售青海森源及内蒙古森源的控股公司以限制损失[30] - 公司已收到中国法院的最终判决书,指示其中国律师寻求执行判决以重获对青海森源及内蒙古森源的控制权[29] 股权及董事会 - 公司董事曹晟和刘勇分别持有公司股份575,431,372股,占公司已发行股本的53.25%[131] - 独立非执行董事王靖华先生未能出席公司于2023年9月29日举行的股东周年大会[147] - 公司及董事会已采纳企业管治守则的原则,并遵守企业管治守则的规定[145] 其他 - 公司已采纳了证券交易的模型守则,并已向所有董事作出具体查询,确认他们在本期间内一直遵守了模型守则的要求标准[149] - 公司遵照企业管治守则成立了薪酬委员会,目前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和一名执行董事组成,负责审阅和评估董事和高级管理层的薪酬待遇,并不时向董事会提供推荐建议[150]
能源国际投资(00353) - 2024 - 中期业绩
2023-11-28 21:46
财务表现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益为156,110千港元,同比增长85.8%[2] - 毛利为76,320千港元,同比下降7.2%[2] - 期内溢利为33,009千港元,同比下降65.4%[2] - 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18,424千港元,同比下降76.0%[3] - 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为2.35港仙,同比下降77.9%[3] - 公司总收益为156,110千港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长85.8%[22] - 投资物业的租金收入为77,579千港元,相比去年同期减少3.3%[22] - 利息收益为1,500千港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长2.4%[24] - 其他收入及其他收益/(亏损)净额为-9,488千港元,相比去年同期减少44.2%[24] - 公司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收益为156,110千港元,同比增长85.8%[28] - 油品及液体的收益为156,099千港元,同比增长85.8%[28] - 报告分類溢利为54,869千港元,同比下降13.1%[28] - 油品及液体的报告分類溢利为55,121千港元,同比下降13.0%[28] - 公司截至2023年9月30日的期內除所得稅前綜合溢利为43,876千港元,同比下降58.2%[30] - 公司截至2023年9月30日的所得稅開支为10,867千港元,同比下降9.2%[31] - 公司截至2023年9月30日的每股基本盈利为0.0235港元,同比下降76.0%[35] - 公司本期間錄得毛利約76,000,000港元,去年同期為82,000,000港元[42] - 公司本期間錄得本公司擁有人應佔溢利約18,000,000港元,去年同期為77,000,000港元[43] - 順東港務於本期間產生約78,000,000港元的租金收入[44] - 順東港務於本期間產生租金收入約8,000,000港元[59] 资产与负债 - 期末现金及银行结存为363,710千港元,较2023年3月31日的83,092千港元大幅增加[5] - 投资物业为1,472,641千港元,较2023年3月31日的1,565,499千港元有所减少[5] - 流动资产净值为371,559千港元,较2023年3月31日的207,432千港元显著增加[5] - 资产净值为1,281,091千港元,较2023年3月31日的1,173,139千港元有所增加[6] - 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为974,697千港元,较2023年3月31日的869,114千港元增加[6] - 公司截至2023年9月30日的分類資產为2,008,104千港元,同比增长4.4%[28] - 公司截至2023年9月30日的分類負債为761,504千港元,同比下降3.0%[28] - 公司銀行存款及手頭現金合計約為364,000,000港元,去年同期為83,000,000港元[48] - 公司資產總值約為2,088,000,000港元,負債總額約為807,000,000港元,資本負債比率為0.39[47] 投资与融资 - 公司不再将青海森源及内蒙古森源综合入账[19] - 青海森源持有的勘探牌照被非法转让,代价为人民币8,000,000元[17] - 公司正在全面检讨青海森源、内蒙古森源及该矿的状况,可能出售控股公司以限制损失[21] - 公司发现源森公司已取得该矿的采矿牌照,导致强制执行工作变得复杂[20] - 公司对探矿权变更协议的最终判决为无效[18] - 公司正在寻求执行判决以重获对青海森源及内蒙古森源的控制权[20] - 順東港務獲得人民幣360,000,000元的融資,已收取人民幣270,000,000元[45] - 公司於二零二二年六月進一步收購順東港務8.50%股權,持股比例由46.67%增加至55.17%[46] - 公司预计港口及储存设施将继续通过租赁或自营方式贡献可观收入[60] - 公司于2023年10月12日向独立第三方出售保险经纪实体[61] - 公司调整金融业务计划,专注于中国大众消费者而非高净值人士,并探索中国消费者信贷的金融科技项目[62] - 公司于2023年4月28日与宇耀国际有限公司签订认购协议,认购360,000,000股普通股,总代价约为149,800,000港元[63] - 认购协议的所有条件已达成,并于2023年8月30日完成,公司已配发及发行360,000,000股认购股份[64]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所得款项净额约146,800,000港元的动用情况为:已动用10.9百万港元,未动用135.9百万港元[66] 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 - 公司及董事会已采纳并遵守企业管治守则的守则条文,但偏离了守则条文第C.1.6条[68] - 独立非执行董事王靖华先生因其他业务安排未能出席2023年9月29日的股东周年大会[69] - 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负责审阅公司的会计原则、内部监控程序及财务汇报事项[71] - 中期业绩公布可在联交所网站及公司网站查阅,中期报告将适时寄发予股东并刊登[72]
能源国际投资(00353) - 2023 - 年度财报
2023-07-31 07:04
公司业务及发展 - 公司主要业务包括油品和液体化工品码头租赁业务,以及在中国提供代理服务和交易油品和液体化工品[6] - 公司预计重新收回部分港口和储存设施,并通过租赁或自营方式继续为集团贡献可观收入[12] - 公司与现有经营者就租赁港口和储存设施达成五年合同,预计在2023年7月签署[13] - 公司对中国经济在2022年12月解除COVID-19相关限制后的快速增长持乐观态度,计划拓展现有业务和不同行业的投资机会[14] - 公司通过收购顺东港务51%股权,已完成港口和储存设施的建设并开始出租,本年度产生约157,000,000港元的租金收入[28] - 公司通过自营或租赁方式预计港口和储存设施将继续为集团贡献可观收入[49] 财务状况 - 2023年度集团录得约3.67亿港元的收入,较去年减少约1.54亿港元,毛利约1.62亿港元[8] - 2023年度集团录得约1.26亿港元的利润,较去年增加约8.4亿港元,主要归因于财务资产和负债的净收益以及优先股公平值损失的减少[10] - 公司录得约367,000,000港元的收入,主要来自港口和储存设施的租金收入以及代理服务和油品、化工品交易[18] - 公司录得约162,000,000港元的毛利,主要来自租赁港口和储存设施产生的稳定租金收入[19]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本集团总资产约为1,999,000,000港元,总负债约为826,000,000港元,资产负债比率为0.41[33]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本集团的银行及其他借款分别约为175,000,000港元和11,000,000港元,银行存款及手头现金约为83,000,000港元[34] 董事会及治理 - 公司致力于保持高水平的企业治理,秉承透明、诚信和问责的理念[72] - 公司和董事会已应用企业治理守则的原则[73] - 董事会由九名成员组成,包括六名执行董事和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86] - 公司将在2024年12月31日前提名至少一名女性董事加入董事会[95] - 公司已审查并确认董事会成员多元化政策的有效实施[96] - 公司将努力实现员工性别多元化,争取至少20%的女性员工比例[97] - 董事提名需经公司提名委员会考虑并获得董事会批准[98] 股东关系及股票 - 公司截至2023年3月31日可供分派给股东的储备约为5.77881亿港元[1],[2] - 公司于2023年4月28日与Cosmic Shine International Limited签订了认购协议,认购公司36亿股普通股,总金额约为1.498亿港元[158] - 公司于报告期内未购买、出售或赎回任何上市证券[162] - 公司进行了股份合并、股份溢价削减和股本重组,获得股东批准并于2022年9月至12月生效[154][156]
能源国际投资(00353) - 2023 - 年度业绩
2023-06-30 19:11
收益与利润 - 公司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的收益为366,770千港元,相比2022年的520,579千港元有所下降[2] - 公司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的收益为3.67亿港元,相比2022年的5.21亿港元有所下降[40] - 来自主要客户的收益在2023年为3.59亿港元,相比2022年的5.12亿港元有所下降[26] - 毛利为162,281千港元,相比2022年的165,013千港元略有下降[2] - 公司毛利为162,000,000港元,同比下降1.8%[42] - 年內溢利为126,263千港元,相比2022年的41,936千港元大幅增长[3] - 公司2023年的年内溢利为8930.8万港元,相比2022年的1276.2万港元大幅增加[31] - 公司年内溢利为126,000,000港元,同比增长200%,主要由于终止确认财务资产及负债的收益净额63,000,000港元[49] - 每股盈利为12.39港仙,相比2022年的1.77港仙显著提升[3] - 2023年的每股基本盈利为0.124港元,相比2022年的0.018港元有所增加[33] 投资与资产 - 投资物業公平值收益为12,964千港元,相比2022年的8,986千港元有所增加[2] - 公司2023年的投资物业公平值为15.65亿港元,相比2022年的16.66亿港元有所下降[35] - 非流動資產中的投資物業为1,565,499千港元,相比2022年的1,666,170千港元有所下降[5] - 公司资产总值为1,999,000,000港元,同比下降14.9%,负债总额为826,000,000港元,同比下降25.5%[53] - 公司资本负债比率为0.41,同比下降0.06[53] - 公司流动比率为1.95,同比上升1.22[54] - 公司银行存款及手头现金合计为83,000,000港元,同比增长43.1%[55] - 流動資產中的現金及銀行結存为83,092千港元,相比2022年的57,915千港元有所增加[5] - 公司已签订但未拨备的资本承担为113,000,000港元,同比增长121.6%[57] 负债与借款 - 流動負債中的銀行借款为154,265千港元,相比2022年的276,461千港元有所下降[5] - 公司2023年的银行及其他借款利息为1427万港元,相比2022年的973.1万港元有所增加[27] - 2023年的所得税开支为2688.9万港元,相比2022年的3184.3万港元有所下降[27] 特殊收益与支出 - 終止確認財務資產及負債之收益淨額为63,010千港元,2022年为0[2] - 出售附屬公司之收益为1,955千港元,2022年为0[2] - 公司终止确认按公平值计入其他全面收入的权益工具及承兑票据,录得收益净额63,000,000港元[48] 贸易与应收应付 - 2023年的贸易应收账款为1.90亿港元,相比2022年的1.57亿港元有所增加[36] - 公司2023年的贸易应付款项为0港元,相比2022年的1277.3万港元有所下降[37] 港口与储存设施 - 公司港口及储存设施的租金收入为157,000,000港元,与去年持平[41] - 公司提供代理服务及买卖油品及液体化工品的收入为209,000,000港元,同比下降42.6%[41] - 公司预计在短期租赁协议到期后重新收回并自营部分港口及储存设施,短期租赁协议每月租金为人民币12,500,000元,租期至2023年7月31日[66] 租赁与协议 - 租赁协议终止后,公司签订新的租赁协议,年度租金总额从人民币125,000,000元增至人民币140,000,000元,并进一步增至人民币150,000,000元[65] - 公司与认购人签订认购协议,认购360,000,000股普通股,代价总额约为现金149,800,000港元[71] - 公司于2023年4月28日签订认购协议,拟发行3.6亿股普通股,总代价约为1.498亿港元[37] 公司治理与公告 - 公司完成股份合并、股份溢价削减及股本重组,法定股本变为1,500,000,000港元,分为150,000,000,000股每股面值0.01港元的股份[70] - 公司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的综合收益表、综合全面收入表、综合财务状况表及其相关附注的数字与本年度综合财务报表所载的金额核对一致[79] - 年度业绩公布已刊登于联交所网站(http://www.hkex.com.hk)及本公司网站(http://website.energyintinv.wisdomir.com)[80] - 公司预计将于2023年7月底或前后寄发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的年报予股东,并将于上述网站刊登[80] - 公司执行董事包括曹晟先生(主席)、刘勇先生(行政总裁)、陈伟璋先生、蓝永强先生、石军先生及罗英男先生;独立非执行董事为唐庆斌先生、王靖华先生及冯南山先生[80] 安全与管理 - 公司主要管理人员已取得《安全生產知識和管理能力考核合格證》,并计划重新拥有14个气罐以最大化利润[67]
能源国际投资(00353) - 2023 - 中期财报
2022-12-22 16:54
财务表现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入为84,037千港元,同比增长10.4%[12] - 毛利为82,202千港元,同比增长9.1%[12] - 本期溢利为95,320千港元,同比增长229.1%[12] - 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为10.67港仙,同比增长606.6%[12] - 截至2022年9月30日,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76,885千港元,同比增长606.7%[12] - 非控股权益应占溢利为18,435千港元,同比增长1.9%[12] - 利息收入为1,465千港元,同比下降80.5%[12] - 其他收入及其他(亏损)净额为-6,579千港元,去年同期为-8,032千港元[12]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额为89,342千港元,相比2021年同期的18,266千港元有显著增长[32]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额为(105,720)千港元,相比2021年同期的83,372千港元有所减少[32] - 融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额为18,838千港元,相比2021年同期的(36,453)千港元有所改善[32]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期末余额为54,197千港元,相比2021年同期的83,730千港元有所减少[32]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总收益为84,037千港元,相比2021年同期的76,134千港元有所增长[55] - 保險經紀服務之代理收入为9千港元,相比2021年同期的54千港元有所下降[55] - 買賣油品及液體化工品之代理收入为3,785千港元,相比2021年同期的3,794千港元略有下降[55] - 投資物業之租金收入为80,243千港元,相比2021年同期的76,071千港元有所增长[55] - 公司在中国市场的收益为84,028千港元,占總收益的绝大部分[55]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银行利息收入为30千港元,贷款利息收入为1,465千港元,2021年同期分别为14千港元和7,514千港元[61]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按公平值计入损益之财务资产的公平值亏损为2,302千港元,2021年同期收益为907千港元[66]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政府补助为24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140千港元[66]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来自外部客户的总收益为84,037千港元,同比增长10.4%[74] - 报告分類溢利总额为63,114千港元,同比增长10.6%[78] - 截至2022年9月30日,公司总资产为1,990,563千港元,较2022年3月31日的2,349,270千港元减少15.3%[81] - 截至2022年9月30日,公司总负债为879,784千港元,较2022年3月31日的1,109,402千港元减少20.7%[83] - 来自主要客户A的收益为80,243千港元,同比增长5.5%[84] - 利息收入为1,437千港元,同比下降76.6%[78] - 行政开支为8,281千港元,同比下降24.3%[78] - 按公平值計入損益之財務資產的公平值收益为5,861千港元,同比增长548.6%[78] - 截至2022年9月30日,公司现金及银行结存为119,346千港元,较2022年3月31日的130,740千港元减少8.7%[81] - 截至2022年9月30日,公司应收贷款为2,216千港元,较2022年3月31日的3,099千港元减少28.5%[81]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财务成本为7,735千港元,较2021年同期的12,822千港元下降39.7%[86]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所得稅開支为11,961千港元,较2021年同期的12,075千港元略有下降[88]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76,885千港元,较2021年同期的10,879千港元大幅增长606.7%[96]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每股基本盈利为0.1067港元,较2021年同期的0.0151港元增长606.6%[96]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投资物业租金收入总额为2,191千港元,较2021年同期的2,865千港元下降23.5%[93]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员工成本(包括董事酬金)为8,730千港元,较2021年同期的9,216千港元下降5.3%[93]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按公平值計入損益之財務資產的公平值虧損为2,302千港元,较2021年同期的收益907千港元转为亏损[93]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物業、廠房及設備折舊为240千港元,较2021年同期的900千港元下降73.3%[93]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使用權資產折舊为2,191千港元,较2021年同期的2,865千港元下降23.5%[93]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匯兌虧損淨額为99千港元,较2021年同期的收益449千港元转为亏损[93] - 公司本期收益约为8400万港元,同比增长约10.5%[138] - 公司本期毛利约为8200万港元,同比增长约9.3%[138] - 公司因终止确认财务资产及负债,录得净收益约5500万港元[142] - 公司本期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约为7700万港元,同比增长约600%[143] - 截至2022年9月30日,公司总资产为19.91亿港元,较2022年3月31日的23.49亿港元有所减少[150] - 截至2022年9月30日,公司总负债为8.80亿港元,较2022年3月31日的11.09亿港元有所减少,资本负债比率为0.44[150] - 截至2022年9月30日,公司流动比率为1.53,较2022年3月31日的0.73有所改善[150] - 截至2022年9月30日,公司银行及其他借款分别为2.62亿港元和1,000万港元,较2022年3月31日的2.99亿港元和1,200万港元有所减少[150] - 截至2022年9月30日,公司银行存款及手头现金合计为5,400万港元,较2022年3月31日的5,800万港元有所减少[150] - 截至2022年9月30日,公司已订约但未拨备的资本及其他承担为4,300万港元,较2022年3月31日的5,100万港元有所减少[150] - 截至2022年9月30日,公司全部投资物业约14.94亿港元已作抵押,较2022年3月31日的16.66亿港元有所减少[150] 资产与负债 - 非流动资产总额从2022年3月31日的1,983,897千港元减少至2022年9月30日的1,507,288千港元[20] - 流动资产总额从2022年3月31日的365,373千港元增加至2022年9月30日的483,275千港元[20] - 流动负债总额从2022年3月31日的500,724千港元减少至2022年9月30日的316,105千港元[20] - 流动资产净额从2022年3月31日的负135,351千港元增加至2022年9月30日的167,170千港元[20] - 非流动负债总额从2022年3月31日的608,678千港元减少至2022年9月30日的563,679千港元[23] - 资产净额从2022年3月31日的1,239,868千港元减少至2022年9月30日的1,110,779千港元[23] - 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从2022年3月31日的901,948千港元减少至2022年9月30日的831,324千港元[23] - 非控股权益从2022年3月31日的337,920千港元减少至2022年9月30日的279,455千港元[23] - 总权益从2022年3月31日的1,239,868千港元减少至2022年9月30日的1,110,779千港元[23] - 截至2022年9月30日,公司累计亏损为25,347千港元[26] - 截至2022年9月30日,公司贸易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的账龄分析显示,0-90天账龄的金额为28,995千港元,91-180天账龄的金额为14,926千港元,181-365天账龄的金额为20,439千港元[98] - 截至2022年9月30日,公司贸易应付款项及其他应付款项中,0-90天账龄的金额为0千港元,而2022年3月31日的金额为12,773千港元[102] - 公司于2022年9月30日的银行借款总额为262,300千港元,其中一年内到期的金额为90,923千港元,两年后但五年内到期的金额为19,838千港元[104] - 公司于2022年9月30日的投资物业账面值为1,493,977千港元,用于抵押以获取银行借款[105] - 公司于2022年9月30日的其他借款总额为10,303千港元,其中两年后但五年内到期的金额为10,303千港元[110] - 公司于2022年9月30日的普通股股份数目为1,500,000千股,每股面值1.00港元,金额为1,500,000千港元[115] - 公司银行借款的利率范围为4.8%-4.9%[104] - 公司其他借款的利率为7.0%[110] - 公司所有非流动部分的银行借款和其他借款均按摊销成本入账,且预计不会在一年内清偿[108][110] - 公司于2022年9月15日进行了股份合并,每10股面值0.10港元的股份合并为1股面值1.00港元的股份,合并后总股份数为720,562,890股[118][119] - 截至2022年9月30日,公司投资物业的承诺租期为未来0.63年,未贴现的租赁付款为96,366千港元[121][123] - 截至2022年9月30日,公司资本及其他承担包括油品及液化化工品码头建设的资本承担为4,998千港元,投资成本为38,022千港元[125][127] - 截至2022年9月30日,公司主要管理人员的短期福利和退休福利总薪酬为1,395千港元[130][132] - 截至2022年9月30日,公司应付董事及一名股东的未偿还金额为9,474,000港元[133][135] - 截至2022年9月30日,公司雇用62名全职员工,较2022年3月31日的71名有所减少[153] - 股份合併后,公司法定股本为1,500,000,000港元,分为1,500,000,000股每股1.00港元的合併股份,其中720,562,890股为已发行股份[158] 业务运营 - 公司主要业务包括油品及液化化工品码头租赁业务和保险经纪服务[35] - 公司业务按业务线组合(产品及服务)和地理划分进行管理,分为油品及液体化工品码头分類和保险经纪服务分類[69] - 油品及液体化工品码头分類的客户位于中国,保险经纪服务分類的客户位于香港[69]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无分類间销售及转移[69] - 大部分非流动资产实际位于中国,未呈列非流动资产地理位置[69] - 公司确认保险经纪服务的代理收入来自客户合约,于服务根据每份服务协议的条款完成且收益能可靠计量时确认[56] - 买卖油品及液体化工品的代理收入于公司履行其承诺安排由供应商向客户提供油品及液体化工品时确认[59][62] - 与上述收入有关的履约责任未达成的客户合约的原预期期限为一年或以下,分配至该等未履约合约的交易价格不予披露[60][63] - 公司自2015年12月完成收购顺东港务51%权益以来,一直积极推动港口及储存设施的建设,预计设计为四个10,000吨化工船泊位及两个5,000吨化工船泊位[153] - 公司码头已于2017年
能源国际投资(00353) - 2022 Q4 - 年度财报
2022-07-27 16:38
年度业绩核数师同意 - 公司截至2022年3月31日止年度的年度业绩已取得核数师国富浩华(香港)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的同意[3] - 国富浩华同意年度业绩公佈所载数据与集团经审核年度综合财务报表所载者相符[4] 年度业绩公佈 - 年度业绩公佈所载的2021/22年度业绩保持不变[3] - 经审核业绩公佈已于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及公司网站刊载[6] 年度报告发布 - 公司预计截至2022年3月31日止年度的年度报告将于2022年8月中旬或前后寄发予股东及于公司及联交所网站刊载[6]
能源国际投资(00353) - 2022 - 中期财报
2021-12-28 16:30
财务表现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益为76,134千港元,同比增长20.7%[14] - 毛利为75,372千港元,同比增长21.1%[14] - 本期溢利为28,963千港元,同比增长733.4%[14] - 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为0.15港仙,去年同期为亏损0.18港仙[14] - 本期全面收入总额为54,462千港元,去年同期为亏损14,656千港元[17]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总收益为76,134千港元,相比2020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63,087千港元有所增加[144] - 保險經紀服務之代理收入为9千港元,与2020年同期持平[144] - 買賣油品及液體化工品之代理收入为54千港元,相比2020年同期的9千港元有所增加[144] - 投資物業之租金收入为76,071千港元,相比2020年同期的63,078千港元有所增加[144]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六个月,银行利息收入为14千港元,而2020年6月30日为19千港元[150]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六个月,贷款利息收入为7,500千港元,而2020年6月30日为1,485千港元[150]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按摊销成本计量的财务资产利息收入为7,514千港元,而2020年6月30日为1,504千港元[150]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汇兑收益为449千港元,而2020年6月30日为亏损1,607千港元[151]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财务资产公平值收益为907千港元,而2020年6月30日为亏损6,013千港元[151]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六个月,优先股公平值亏损为9,613千港元,而2020年6月30日为零[151]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分租租赁资产的租赁收入为140千港元,而2020年6月30日为16千港元[151]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杂项收入为85千港元,而2020年6月30日为285千港元[151]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来自外部客户的收益为76,134千港元,同比增长20.7%[156] - 报告分部溢利为57,075千港元,同比增长1.8%[156] - 利息收益为1,369千港元,同比增长17012.5%[156] - 物業、廠房及設備折舊为302千港元,同比下降16.1%[156] - 使用權資產折舊为79千港元,同比下降77.0%[156] - 分類資產为1,848,994千港元,同比增长6.3%[156] - 分類負債为955,115千港元,同比增长2.7%[156] - 本期間除所得稅前綜合溢利为41,038千港元,同比增长160.8%[162] - 綜合資產總值为2,346,807千港元,同比增长3.7%[164] - 按公平值計入其他全面收入的權益工具为226,471千港元,同比增长1.8%[164] - 报告分類負債从930,273千港元增加到955,115千港元[166] - 綜合負債總額从1,098,804千港元增加到1,127,016千港元[166] - 客戶A的收益从63,078千港元增加到76,071千港元[166] - 財務成本从15,544千港元增加到12,822千港元[168] - 所得稅開支从12,260千港元减少到12,075千港元[171] - 物業、廠房及設備折舊从963千港元减少到900千港元[179] - 使用權資產折舊从3,013千港元减少到2,865千港元[179] - 投資物業租金收入總額从63,078千港元减少到76,071千港元[179] - 按公平值計入損益之財務資產的公平值收益从6,013千港元减少到907千港元[179] - 匯兌收益从1,607千港元减少到449千港元[179]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10,879,000港元,去年同期为亏损12,911,000港元[185]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7,205,629千股[185]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购置物业、厂房及设备约769,000港元,去年同期为零[185]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投资物业添置约7,678,000港元,全部投资物业已抵押以获取银行借款及租赁负债[188]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贸易应收账款为15,900,000港元,去年同期为15,981,000港元,全部预计一年内收回[192]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银行借款总额为147,420,000港元,去年同期为176,387,000港元,其中非流部分均按摊销成本入账[199]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银行借款利率为4.8%-5.3%[199]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银行借款中包含按要求还款条款的部分为103,062,000港元,去年同期为102,991,000港元[199]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银行借款中一年内到期部分为125,723,000港元,去年同期为155,079,000港元[199]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银行借款中非流部分为21,697,000港元,去年同期为21,308,000港元[199] 资产负债情况 - 截至2021年9月30日,公司总资产为1,234,567千港元,总负债为890,123千港元[19] - 截至2021年9月30日,公司总资产为2,015,603千港元,较2021年3月31日的1,921,879千港元有所增加[20] - 非流动资产中,投资物业价值为1,608,833千港元,较2021年3月31日的1,574,454千港元有所增加[20] - 流动资产中,现金及银行结存为83,730千港元,较2021年3月31日的13,680千港元大幅增加[20] - 流动负债中,银行借款为125,723千港元,较2021年3月31日的155,079千港元有所减少[20] - 非流动负债中,优先股为349,566千港元,较2021年3月31日的333,832千港元有所增加[23] - 截至2021年9月30日,公司总权益为1,219,791千港元,较2021年3月31日的1,165,329千港元有所增加[23]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为897,772千港元,较2021年3月31日的864,797千港元有所增加[23] - 截至2021年9月30日,非控股权益为322,019千港元,较2021年3月31日的300,532千港元有所增加[23] - 截至2021年9月30日,股本为720,563千港元,与2021年3月31日的720,563千港元保持不变[23] - 截至2021年9月30日,储备为177,209千港元,较2021年3月31日的144,234千港元有所增加[23] 现金流 - 經營活動產生之現金淨額為18,266千港元,投資活動產生之現金淨額為83,372千港元[122] - 融資活動所用之現金淨額為36,453千港元[122] - 現金及現金等值項目之增加淨額為65,185千港元[122] - 匯率變動之影響為4,865千港元[122] - 於期末之現金及現金等值項目為83,730千港元[122] 公司治理与控制权变更 - 公司财政年度结算日由12月31日更改为3月31日,2021财年涵盖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3月31日止的15个月期间[133]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失去对青海森源矿业开发有限公司(QHFSMI)及内蒙森源矿业开发有限公司(IMFSMI)资产的控制权,并不再将其综合入账[135][138][139][140][141] - 青海森源持有的勘探牌照在未经公司同意或批准的情况下,以人民币8,000,000元的价格转让给源森公司[135] 收入确认与合约 - 公司确认油品及液體化工品交易代理收入时,满足其安排供应商向客户提供产品的承诺,并按有权收取的任何费用或佣金确认收入[147] - 公司与客户签订的未完成履约义务的合约原始预期期限为一年或更短,根据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5号,分配至这些未完成合约的交易价格不予披露[148] 其他财务信息 - 本期間全員開支為15,609千港元,會入美顏為13,864千港元[118] - 於二零二一年九月三十日的結群為897,772千港元,未經書技[118] - 本期間當利為10,879千港元[118] - 換到海外景資財務相責之匯兌蓋頁為18,038千港元[118] - 投公平值斯人其他全覆ry入的權益工具的公早值更新為4,058千港元[118]
能源国际投资(00353) - 2019 - 年度财报
2019-04-26 16:34
公司业务构成 - 公司2018年主要业务包括产油、油品及液体化工品码头、保险经纪服务[12] - 公司主要业务为投资控股,主要附属公司从事产油、租赁油品及液体化工品码头连同其储存及物流设施及保险经纪服务[156] 宏观经济与油价环境 - 2018年大部分时间油价格大幅上升,纽约商品期货交易所轻质低硫原油价格10月达四年内每桶75美元新高[12] - 受贸易摩擦及地缘政治影响,2018年末油价暴跌[12] - 2018年中国GDP首次突破90万亿人民币,增速回落至6.6% [12] - 2018年中国GDP首次突破90万亿人民币,增速回落至6.6% [78] 港口业务数据 - 2018年5月,位于中国山东省东营市港口经济开发区的港口及储存设施全面运营,公司每年可获租金收入1.25亿元人民币[15] - 截至2015年底,公司向顺东港务注资1.15亿人民币(约1.36亿港元)获51%股权,顺东港务拥有总面积约31.59公顷海域使用权,运营期50年[68] - 2017年顺东港务完成建设并开始出租设施,2018年5月实现全面商业运营,当年租金收入约1.15亿港元[68] - 2015年12月公司完成收购顺东港务51%实际权益[80] - 港口及储存设施原定设计为4个10,000吨化工船泊位及2个5,000吨化工船泊位,2017年9月下旬完成建设,部分运营,2018年5月全面运营[80] - 2016年10月24日顺东港务签订租赁协议,承租人每年支付除增值税前租金人民币1.25亿元(约1.45亿港元),2018年5月生效[80] - 董事认为2018年5月全面运营后,油品及液化工品码头分类未来十二个月能带来主要来自租金收入的经营现金流入,扣除增值税前租金收入为1.25亿人民币(约1.425亿港元),7209.8万港元应收贷款将收回[70] 整体财务关键指标变化 - 2018年公司持续经营业务收益约1.52亿港元,2017年为3000万港元,较去年增加约1.22亿港元,增幅约407%[15][26] - 2018年毛利约1.26亿港元,2017年为900万港元,增加逾14倍,较2017年提升约1.17亿港元[15][26] - 2018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7600万港元,2017年为1.87亿港元,亏损减少约1.11亿港元,减幅约59%[15][26] - 2018年每股基本亏损由去年4.7港仙减为1.2港仙[15] - 2018年公司亏损主要由于产油业务相关的物业、厂房及设备以及无形资产减值亏损约6300万港元和财务成本约6400万港元[26] - 2018年公司除所得税前经营业绩亏损59,635千港元,2017年亏损210,906千港元[33] - 2018年公司亏损7384.7万港元(2017年:2.0143亿港元),2018年12月31日流动负债净值2.28926亿港元(2017年:10.75777亿港元)[68] - 2018年12月31日,一年内偿还的未偿还建设成本总额为3.44955亿港元(2017年:4.84044亿港元),其中其他应付款项3.07223亿港元(2017年:4.03946亿港元)、其他借款3773.2万港元(2017年:8009.8万港元),建设成本资本承担为245.2万港元(2017年:307.8万港元)[68] - 2018年12月31日,流动负债中其他借款4279.5万港元(2017年:3005.4万港元)逾期未还[68] - 2018年12月31日,集团总资产约22.17亿港元(2017年:19.93亿港元),总负债约12.87亿港元(2017年:16.22亿港元),资本负债比率为0.58(2017年:0.81),流动比率为0.70(2017年:0.12)[72] - 2018年12月31日,集团银行及其他借款分别约为2.35亿港元及1.72亿港元(2017年:分别为2.95亿港元及1.6亿港元)[74] - 2018年12月31日,集团银行存款及手头现金合计约2.77亿港元(2017年:5700万港元),增加约385%,主要因年内发行可换股债券[74] - 2018年底集团已订约但未拨备的资本及其他承担分别约为200万港元(2017年:300万港元)及4300万港元(2017年:4700万港元)[76] - 2018年底全部投资物业约14.25亿港元、顺东港务全部缴足股本及若干应收贸易账项约1200万港元已抵押[76] - 2017年底全部投资物业约15亿港元及银行存款约5100万港元已抵押[76] - 2018年底集团雇用132名全职雇员(2017年:149名)[78] - 董事不建议派付2018年度任何股息(2017年:无)[78] - 2018年公司亏损7384.7万港元,年末流动负债净额为2.28926亿港元[153] - 记录为流动负债的建设成本3.44955亿港元需在报告日期后一年内偿还,其中3.07223亿港元及3773.2万港元分别于其他应付款项及其他借款项下确认[153] - 2018年末建设成本资本承担为245.2万港元[153] - 纳入流动负债的其他借款4279.5万港元于2018年12月31日已逾期[153] - 过去五个财政年度中,2018年收益为1.52328亿港元,2017年为3033.8万港元,2016年为4092.6万港元,2015年为8748万港元,2014年为2.27923亿港元[161] - 2018年本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7647.8万港元,非控股股东权益为2631万港元[161] - 2018年公司非流动资产为1,687,493千港元,流动资产为529,038千港元,资产总值为2,216,531千港元[162] - 2018年公司流动负债为757,964千港元,非流动负债为529,296千港元,负债总额为1,287,260千港元[162] - 2018年公司资产净值为929,271千港元,非控股股东权益为165,946千港元[162] - 2018年销售予集团五大客户数额占本年度总销售额100%,其中销售予最大客户数额约占76%[169] - 2018年概无集团供应商占集团采购额超过5%[169] 产油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18年公司就产油业务确认减值亏损约6300万港元,2017年为1.76亿港元[15] - 2018年纽约商品期货交易所轻质低硫原油价格10月达四年新高每桶75美元,公司油品平均销售价格较2017年上升约40%[28][31] - 2018年公司开采约11,306公吨石油,2017年为8,932公吨[28][31] - 2018年公司石油业务营业额约3700万港元,2017年为2000万港元,同比增加约85%[29][31] - 2018年公司产油报告分类溢利(未计相关撇销及减值亏损)约500万港元,2017年亏损2200万港元[29][31] - 2018年公司松辽合约相关资产减值亏损约6300万港元,2017年为17600万港元[41][44] - 截至2018年12月31日,产油现金产生单位现金流预测采用的未来五年平均原油价格从2017年的每桶70.0美元降至64.4美元[42] - 松辽合约余下期限内中国油田油井估计营运及建设成本假设年增长率为3%,与2017年相同[43] - 2022 - 2031年油品价格假设年度增长率为3%,反映中国长期平均增长率[40][44] - 2017年12月31日至2018年12月31日,预测的平均原油价格从每桶70美元降至每桶64.4美元[45] - 松辽合约余下年期内中国油田估计营运成本增长率为3%(2017年:3%)[45] - 2018年新油井实际产量为0.011百万吨(2017年预测为0.015百万吨);2019年预测产量为0.113百万吨;2020 - 2031年预测产量为0.686百万吨;合计本年度预测产量为0.532百万吨,上一年度预测为0.814百万吨,约28.2万吨石油生产假设延至2031年后[51] - 2018年资本开支实际为5100万港元;2019年预测为5700万港元;2020 - 2031年本年度预测为1.97亿港元,上一年度预测为2.15亿港元;合计本年度预测为1.97亿港元,上一年度为3.23亿港元[55][56] - 本年度集团营运活动所动用现金净额约为7600万港元,管理层削减往后年度资本开支[57][58] - 用以厘定使用价值的除税前折现率为15.4%(2017年:17.7%)[60][62] - 权益成本计算基于无风险利率每年3.31%(2017年:3.9%),中国税率25%(2017年:25%);债务成本采用中国人民银行标准长期借贷率每年4.9%(2017年:4.9%),扣除25%(2017年:25%)税项后计算[60][62] - 产油现金产生单位账面价值检讨产生减值亏损总额约为6300万港元(2017年:1.76亿港元)[61][63] - 2017年1月1日储量为364.8万公吨,2017年因生产变动 - 9万公吨、储量损失变动 - 708万公吨,12月31日储量为293.1万公吨;2018年因生产变动 - 11万公吨,12月31日储量为292万公吨[65] - 预计位于中国吉林省松辽盆地两井区块的油田2019年年产油量约为1.1万公吨(相当于8.03万桶石油)[78] - 公司已与第三方就建议出售全部或部分石油业务订立不具法律约束力谅解备忘录,年报日期暂无正式协议[78] 保险经纪业务发展 - 2018年8月公司完成收购一间保险经纪实体[19][20] - 2018年5月完成收购保险经纪实体,8月建立独立业务分类[85][86] 投资与项目动态 - 2018年10月30日及11月19日,公司分别订立谅解备忘录,拟投资金融科技行业及中国的港口及建筑材料相关项目[19][20] - 2019年2月,公司获中国财务机构五年期信贷融资1.5亿人民币(约1.71亿港元),含三年期贷款融资9000万人民币(约1.026亿港元)用于偿还欠款[70] - 2019年3月,公司获中国另一财务机构贷款融资3亿人民币(约3.42亿港元),信贷期36个月[70] - 公司计划报告日期后未来十二个月内偿还未偿还建设成本2.32903亿港元,假设承包商延长剩余建设成本偿还日期至2018年12月31日后超十二个月[70] - 2018年公司按谅解备忘录支付1亿元人民币(约1.14亿港元)作为可退还按金,拟投资不少于目标公司45%已发行股份[72] - 应收贷款约7200万港元,年利率4% - 10%;存款约1亿元人民币(约1.14亿港元),与拟投资中国金融科技项目有关[72] - 公司支付可退还按金人民币100,000,000元(约114,000,000港元)拟投资中国金融科技目标公司,截至年报日期未订立具法律约束力协议[189] - 公司重新分配可换股债券第九批所得款项净额,从原预留偿债转至潜在收购金融科技项目[189] 汇率信息 - 2018年港元兑人民币汇率为1.00元人民币 = 1.14港元(2017年:1.00元人民币 = 1.20港元);美元兑人民币汇率约为1.00美元 = 6.88元人民币(2017年:1.00美元 = 6.51元人民币)[48] 矿业诉讼情况 - 2010年青海森源勘探牌照转让给源森公司,公司不知情、未同意或批准[80] - 公司针对源森公司展开矿业诉讼,过去多年暂停勘探及开采业务[82][84] - 青海省高级人民法院判决探矿权变更协议无效,青海省人民检察院不支持对判决的监督申请[83][84] - 矿业诉讼结束后,公司委任中国法律顾问执行判决[83][84] - 若公司重新取得青海森源控制权,将取得相关勘探及开采牌照并对矿场尽职审查[83][84] 公司管理层信息 - 蓝永强51岁,2014年7月任独立非执行董事,12月调任执行董事,2018年3月任董事会主席[88] - 王美艳56岁,2011年1月获委任为执行董事[88] - 陈伟璋45岁,2012年3月任独立非执行董事,2013年11月调任执行董事,2016年11月任公司秘书[88] - 金玉萍47岁,2014年7月获委任为执行董事,有逾20年采油工作经验[90][94] - 曹晟45岁,2018年3月获委任为执行董事,1999年毕业于山东行政学院[91][94] - 于志勇49岁,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