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香港交易所(00388)
icon
搜索文档
香港交易所(00388) - 2023 - 年度财报
2024-03-18 12:00
公司业绩 - 2023年收入及其他收益为205亿元,较2022年上升11%[11] - EBITDA为148.28亿元,较2022年上升12%[11] - 股东应占溢利为118.62亿元,较2022年上升18%[11] - 主要业务收入为18,941百万元,较2022年上升3%[12] - 公司资金的投资收益净额为14.87亿元,较2022年虧損4,800万元[11] - 基本每股盈利为9.37元,较2022年上升18%[12] - 每股第一次中期股息为4.50元,较2022年上升30%[12] 未来展望 - 公司展望未来保持审慎乐观,计划利用亚洲引领全球增长趋势、香港独特角色、与中国内地互联互通的优势[7] - 香港交易所承诺於2024年实现碳中和、2040年实现净零排放[10] 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 - 集团推出新产品和措施,包括互联互通机制、互换通、HKEX Synapse等[6] - 推出香港与中国内地利率互换市场互联互通的全新机制[9] 市场扩张和并购 - 与沙特证交所集团签署合作备忘录[9] - 亚洲首只沙特阿拉伯ETF上市[9] 其他新策略 - 香港交易所推出多项改革措施提升上市框架的质量和实力,包括扩大无纸化上市机制、提高监管流程效率等[24] - 香港交易所计划于2024年实现碳中和、2040年实现净零排放,反映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进程及早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25]
投资收益大幅提升,2023全年业绩强韧
兴证国际证券· 2024-03-08 00:00
业绩总结 - 公司2023年全年业绩强韧,收入和其他收益及溢利仅次于2021年的纪录[2] - 公司2023年资金的投资收益净额为14.87亿港元,同比上升[2] - 公司2023年股东应占溢利为118.62亿港元,同比上升18%[2] - 2026年归属股东净利润预计为141.1亿港元,同比增长6.8%[6] - 2026年ROE预计为25.8%[6] - 2026年每股净资产预计为44.5港元[6] - 2026年每股收益(基本,港元)预计为11.36[6] 市场趋势 - 公司2023年现货市场成交同比下滑,但沪深港通表现强韧[3] - 公司2023年沪深港通收入及其他收益达22.07亿港元[3] 风险提示 - 公司风险提示包括沪港股通交易增长不及预期和资本市场波动导致的投资收益波动[5] 公司关系 - 公司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客户可登录www.xyzq.com.cn查询静默期安排和关联公司持股情况[12] - 与JinJiangRoad&BridgeConstructionDevelopmentCoLtd、成都经开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有财务权益及商务关系[13] - 济南舜通国际有限公司与多家国有资产投资公司有合作关系[14] - 济南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是济南市的重要城市发展投资方[14] - 广西金融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与福建漳龙集团有限公司有投资关系[14] - 大丰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是海外投资公司之一[14] - 济南城市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与青岛军民融合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有合作关系[14] 其他 - 公司地址分别位于深圳和香港[18] - 公司传真号码为(852)35095929[18]
投资收益增厚业绩,交投活跃度仍待修复
国投证券· 2024-03-06 00:00
公司业绩 - 公司2023年全年实现收入及其他收益205.16亿港元,同比增长11%[1] - 公司2023年Q4单季实现收入及其他收益48.57亿港元,同比下降7%[1] - 公司2023年投资收益净额同比增长266%,达到50亿港元的历史新高值[1] - 现货分部收入及其他收益总额减交易相关支出同比下降10%,达到82亿港元;衍生品分部收入及其他收益减交易相关支出同比增长23%,达到63亿港元[1] 未来展望 - 公司预计2024-2026年EPS分别为9.98港元、11.15港元、12.18港元,给予公司2024年30xP/E,6个月目标价299港元[1] - 2026年每股净资产预计为45.90港元[2] - 2025年EBITDA预计为177亿港元[3] - 2024年市盈率预计为23.91倍[1] 评级及风险 - 买入评级对应未来6个月的投资收益率领先恒生指数15%及以上[4] - 增持评级对应未来6个月的投资收益率领先恒生指数5%(含)至15%[4] - 减持评级对应未来6个月的投资收益率落后恒生指数5%至15%(含)[4] - A级风险评级表示未来6个月的投资收益率的波动小于等于恒生指数波动[4]
公司年报点评:公司资金投资收益扭亏为盈,归母净利润同比+18%创历史第二高
海通国际· 2024-03-05 00:00
公司业绩 - 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8%,达到118.62亿港元[1] - 公司总市值和流通市值同比增长11%,分别为4108亿港元[1] - 公司保证金与结算所基金投资净收益创新高,是业绩增长的主要原因[1] - 公司现货市场日均交易额同比下降16%,达到1050亿港元[2] - 公司股本证券及金融衍生品分部收入同比增长23%,达到65.02亿港元[3] - 公司项目收入同比增长15.95亿港元,上年同期仅为0.94亿港元[5] - 公司资金投资收益14.87亿港元,年化投资净回报4.35%,同比扭亏为盈[6] 未来展望 - 公司预测2024年营业收入将增长11%,净利润将增长12%[9] - 港交所2024/25/26E实现营业总收入分别为229/246/262亿港元,同比+11%/ +8%/ +6%[7] - 香港交易所2026年的基本每股盈利预计为11.75港元,较2025年增长5.2%[12] - 2024年香港交易所的主营业务收入预计为22874百万港元,较2023年增长48.2%[12] - 2025年香港交易所的净利润预计为14246百万港元,较2024年增长6.9%[12] 评级和目标价 - 维持“优于大市”评级[14] - 港交所2024年的每股红利预测为10.05港元,增速为7%[16] - 港交所2024年的每股价值预测为8.61港元,折现系数为0.87[16]
业绩后续有望随市场逐步修复
国联证券· 2024-03-05 00:00
业绩总结 - 香港交易所2023年收入及其它收益达到205亿港元,同比增长11%[1] - 香港交易所2023年归母净利润为118.6亿港元,同比增长19%[2] - 香港交易所2023年投资收益同比增长266%,达到49.59亿港元[2] - 香港交易所2024年预计营业总收入将达到26,652百万港元,同比增长11%[4] - 香港交易所维持买入评级,目标价为448港元[4]
公司年报点评:公司资金投资收益扭亏为盈,归母净利润同比+18%创历史第二高
海通证券· 2024-03-04 00:0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报告维持香港交易所"优于大市"评级 [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香港交易所2023年实现收入及其他收益205.16亿港元,同比+11%,归母净利润118.62亿港元,同比+18%,业绩增长主要是由于保证金与结算所基金投资净收益创新高,以及LME交易及结算费增加 [1] - 2023年现货市场成交同比下滑,IPO减少,但沪深港通交易费收入受A股交易费下调及人民币贬值影响有所下降 [2] - 2023年股本证券及金融衍生品分部收入65.02亿港元,同比+23%,期交所衍生产品合约平均每日成交额创新高 [3] - 2023年商品分部收入21.88亿港元,同比+6.7%,LME的收费交易的日均成交总额同比+11% [3] - 2023年公司项目收入15.89亿港元,上年同期仅为0.94亿港元,公司资金投资收益14.87亿港元,年化投资净回报4.35%,同比扭亏为盈 [5] 财务数据分析 - 我们预测香港交易所2024/2025/2026年实现营业总收入分别为229/246/262亿港元,同比+11%/+8%/+6%;归属于香港交易所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132/142/149亿港元,同比+12%/+7%/+5% [10] - 香港交易所2023年ROE为23.5%,同比+3.2个百分点 [1] - 香港交易所2023年派发第二次中期股息3.91港元,全年合计派息为8.41港元 [1] 估值分析 - 我们采用二阶段DDM对香港交易所估值,得出合理价值区间320.00-333.40港元,对应2024E PE分别为30.7-31.9倍 [13][14] - 与可比公司相比,香港交易所2024E PE为24.8倍,处于合理区间 [15] 风险提示 - 香港现货及衍生品交易量大幅萎缩 - 互联互通进展停滞 - LME改革效果不达预期,量价齐跌 [7]
2023年年报点评:投资收益表现亮眼,多元化战略续见成效
光大证券· 2024-03-04 00:0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增持”评级 [1][6][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3年香港交易所全年营收及盈利表现亮眼,主要受益于投资收益创新高,但第四季度营收及盈利同比有所下滑 [4][5] - 全年主要品种交易额有所承压,衍生品交易和债券通交易额同比提升 [5] - 特专科技公司上市新机制利好新经济上市,2023年新经济上市数量占比近7成,港交所项目储备充分,新经济市场地位有望进一步巩固 [6] - 展望2024年,若主要经济体通胀放缓以及各国央行结束货币紧缩周期,港股市场流动性有望持续修复,港交所一系列利好举措有望带动公司业绩和投资情绪同步上升,多元化业务模式有助于平滑业绩波动,维持“增持”评级 [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市场数据 - 总股本12.68亿股,总市值3042.81亿港元,一年最低/最高为219.4/354.4港元,近3月换手率为38.8% [2] 收益表现 - 相对收益1M为-5.2%,3M为-12.8%,1Y为-7.7%;绝对收益1M为1.4%,3M为-14.2%,1Y为-27.1% [3] 事件 - 2023年,香港交易所全年实现收入及其他收益205.2亿港币,同比增长11.2%,其中23Q4单季同比下滑6.6%至48.6亿港币;归母净利润118.6亿港币,同比增长17.7%,其中23Q4单季同比下滑12.8%至26.0亿港币;EBITDA利润率73%,同比提升1pct,其中23Q4单季同比下滑6pct至68% [4] 点评 - 全年营收及盈利表现亮眼,主要受益于投资收益创新高,23年公司总投资收益净额创历史同期新高,实现49.6亿港币,同比增长265.7%,第四季度营收及盈利同比下滑主要受现货及衍生产品市场交易及结算费减少、公司资金投资收益同比下滑等因素影响 [5] - 全年主要品种交易额有所承压,衍生品交易和债券通交易额同比提升,23年联交所股本证券日平均交易额同比下降14.5%,衍生品市场日平均交易额同比下降25.8%,北向交易日成交金额同比增长7.9%,南向交易日成交金额同比下降1.9%,期交所的衍生品合约平均每日成交张数同比增长3.8%,债券北向通每日成交同比增长24.2% [5] 特专科技公司上市新机制 - 2023年香港新股市场活动有所放缓,港交所全年新上市公司73家,同比减少19%,共募集资金463亿港元,68%的上市公司为新经济类公司,截止23年末,港交所仍有72例上市申请正在排队,自23年3月特专科技公司新上市机制推出以来,年内共有2家特专科技公司申请上市,预计新机制将使新经济公司上市渠道更顺畅,巩固港交所新经济市场地位 [6] 投资建议 - 维持“增持”评级,调整公司2024年-2025年净利润预测为128亿港元(较原预测下调5.0%)、134亿港元(较原预测下调4.9%),新增2026年净利润预测138亿港元,当前股价对应2024年PE估值24X [6][7] 公司盈利预测与估值简表 |指标|2022|2023|2024E|2025E|2026E| |----|----|----|----|----|----| |营业收入(百万港元)|18,456|20,516|22,620|23,432|24,457| |营业收入增长率|-11.9%|11.2%|10.3%|3.6%|0.0%| |归母净利润(百万港元)|10,078|11,862|12,836|13,365|13,818| |归母净利润增长率|-19.6%|17.7%|8.2%|4.1%|3.4%| |EPS(港元)|/|7.96|9.37|10.12|10.54|10.90| |ROE(归属母公司)(摊薄)|20.27%|23.10%|24.30%|24.59%|24.67%| |P/E|/|30.2|25.6|23.7|22.8|22.0| |P/B|/|6.1|5.9|5.8|5.6|5.4|[8] 财务报表与盈利预测 - 利润表展示了2022-2026E的营业收入、各项支出、利润等数据 [9] - 资产负债表展示了2022-2026E的总资产、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总负债、股东权益等数据 [9]
多元产品布局起量,受益投资收益增长
广发证券· 2024-03-04 00:0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报告给予公司"增持"评级 [2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3年公司业绩增速保持稳定,实现总收入205.16亿港元,同比上升11% [3] - 业绩增长主要来自投资收益净额创新高、内部管理资金存款带来的净利息收入增加,以及外部组合实现4.21亿港元的投资收益 [3] - 2023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18.62亿港元,同比上升18% [3] - 2023年EBITDA利润率升至73%,同比上升1个百分点 [3] - 多元业务布局一定程度上起到业绩支撑作用,包括ETP及期货业务的增长 [2] - 投资收益对冲利率风险,投资收益大幅提升 [20][21] 各业务板块总结 1. 现货分部 - 2023年核心日均成交金额1050亿港元,同比下降16% [4] - 2023年Q4单季度核心日均成交金额910亿港元,同比大幅下降28% [5] - 2023年联交所交易的交易费及结算费收入同比下降 [6] - 北向通ADT同比上升8%,南向通ADT同比下降2% [7] - 2023年联交所新上市公司73家,同比下降19%;上市股权融资1560亿港元,同比下降39% [8] - 2023年Q4新股市场势头良好,有26家公司上市,集资总额217亿元 [9] - 2023年新经济公司IPO集资占比72% [9] - 香港交易所收到两家特专科技公司的上市申请 [10] 2. ETP分部 - 2023年ETP ADT达到140亿港元,占现货ADT的11% [11] - 2023年新增16只ETP,包括主题ETF、固定收益及货币市场ETF等 [12] - 可通过沪深港通买卖的合资格ETF数量不断增加 [13] 3. 衍生品分部 - 2023年衍生权证、牛熊证及权证ADT下降26% [14] - 2023年期交所衍生品合约及联交所股票期权日均成交量增长4% [15] - 重点衍生产品如恒生中国企业指数期货、恒生科技指数期货等日均成交量创新高 [17] 4. 商品分部 - 2023年LME平均每日成交增长11%,未平仓合约总额增长25% [18] - LME交易费及结算费收入同比增长10% [19] 5. 投资收益 - 保证金及结算所基金净回报率升至1.64% [20] - 公司项目投资收益率升至4.35% [21] - 投资收益大幅增加至50亿港元,同比增长36亿港元 [20][21]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 预计2024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31.7亿港元,EPS 10.41港元/股 [23] - 给予公司2024年合理估值PE为33倍,对应合理价值343港元/股,维持"增持"评级 [23] - 风险提示包括宏观经济下行、通胀压力上行、地缘政治不稳定等 [24]
2023年业绩点评:投资收益驱动增长,主营业务有望提振
国泰君安· 2024-03-04 00:0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评级为增持,维持目标价430港元,对应24年41.6xPE [2][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受益于投资收益率高企,投资收益高增驱动公司整体业绩增长,未来伴随美联储降息以及更多香港资本市场利好政策出台,公司主营收入有望提振,维持“增持”评级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业绩情况 - 23年收入/净利润录得205.2/119.8亿港元,同比+11%/+19%,预计24 - 26年营收达222/243/269亿港元,净利润达131/147/166亿港元 [4] 投资收益情况 - 23年公司投资收益创历史同期新高,录得49.59亿港元,22年同期仅为13.56亿港元,对23年总收入增长的贡献度为175% [4] - 增长原因主要是美国市场高利率背景下,港元利率中枢上升,公司全年自有资金、香港结算保证金、结算所基金的年化投资回报率分别提升至4.35%、2.69%、2.77%,22年同期分别为0.14%、1.00%、0.78% [4] 主营业务收入展望 - 预计美联储进入降息进程,制约港股活跃度的流动性因素有望缓解,市场成交量有望边际回升 [4] - 公司不断优化上市与交易机制,积极拓展海外市场业务,并扩大交易所产品生态圈,机制优化将利好港交所交易和结算收入的增长 [4] - 香港财政司司长表示正与内地商讨引入股票大宗交易、将人民币柜台纳入港股通,以及将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纳入互联互通机制,预计这些举措将促进香港市场交易量提升,进而提振港交所主营业务收入 [4] 交易数据 - 52周内股价区间为221.60 - 348.60港元,当前股本为1268百万股,当前市值为307831百万港元 [5] 财务摘要(百万港元) |年份|营业收入|(+/-)%|毛利润|净利润|(+/-)%|PE|PB| | ---- | ---- | ---- | ---- | ---- | ---- | ---- | ---- | |2020A|19190|17.7%|13444|11487|22.3%|26.7|6.3| |2021A|20950|9.2%|14915|12498|8.8%|24.5|6.2| |2022A|18456|-11.9%|11726|10095|-19.2%|30.5|6.1| |2023A|20516|11.2%|13385|11981|18.7%|25.7|5.9| |2024E|22155|8.0%|14728|13146|9.7%|23.5|5.8| |2025E|24254|9.5%|16413|14660|11.5%|21.1|5.6| |2026E|26945|11.1%|18559|16589|13.2%|18.7|5.5| [6]
2023年年报点评:业绩韧性持续彰显,内外环境同现升势
东吴证券· 2024-03-01 00:00
业绩总结 - 公司2023年实现营业总收入为205.16亿港元,同比增长11.16%[1] - 公司2023年实现归母净利润为118.62亿港元,同比增长17.70%[1] - 公司2023年EPS-最新摊薄为9.36港元/股,P/E为26.16[1] - 公司2023年投资收益净额同比增长266%至50亿港元[1] - 公司2023年现货业务收入同比下降10%至82亿港元,衍生品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3%至65亿港元[1] - 公司2023年交易费及交易系统使用费/上市费/结算及交收费分别同比下降11%/-20%/-10%[1] - 公司2023年现货业务日均成交额同比下降16%至1050亿港元,股本证券产品日均成交额同比下降14%至932亿港元[1] - 公司2023年总股本为1,267.84百万股,每股净资产为40.50港元[1] - 公司2023年资产负债率为84.82%,市净率为6.04[1] 未来展望 - 公司新任总裁陈翊庭将接任,公司发展步入崭新时代[1] - 香港交易所将2024-2025年股东应占溢利预测下调至121.24/131.63亿港元,对应EPS调整至9.56/10.38港元/股[1] - 预计2026年香港交易所股东应占溢利将达到141.33亿港元,对应EPS为11.15港元/股[2] - 香港交易所中长期成长空间可观,维持“买入”评级[3] 市场扩张和并购 - 香港交易所2026年预计净利润为24,646百万港元[2] - 香港交易所2025年预计营业利润为15,346百万港元,较2024年增长了8.7%[2] - 香港交易所2026年预计净利润为14,202百万港元,较2025年增长了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