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香港交易所(00388)
icon
搜索文档
衍生品及商品成交量增长缓冲业绩降幅
广发证券· 2024-04-25 20:32
业绩总结 - 公司2024Q1业绩总收入为52.0亿元,同比下跌6%,归母净利润为29.7亿元,同比下降13%[1] - 24Q1现货分部收入为18.8亿元,同比下降12%,新上市公司数量稳定,但集资额同比下降28%[1] - 24Q1衍生品及LME商品交易量同比增长14%和31%,交易费构成中,现货、衍生品、商品的占比分别为41%、30%、22%[1] - 24Q1投资收益净额下降至8.1亿元,同比下降18%,投资收益为13.4亿港元,同比下降13%[1] - 预计2024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132亿港元,EPS为10.41港元,给予公司2024年合理估值PE为30倍,对应合理价值312港元/股,维持“增持”评级[1] 财务状况 - 公司资产负债表显示总资产逐年增长,截至2026年达到417849百万港元,总负债也逐年增长,股东权益合计逐年增加[2] - 公司财务指标显示ROE逐年增长,2026年达到29.8%,EPS逐年增长,2026年达到13.57港元/股,PE逐年下降,2026年为17.6倍[2] 研究团队 - 公司研究团队成员包括首席分析师陈福、资深分析师刘淇、高级研究员严漪澜和研究员李怡华,具备丰富的金融和投资背景[3] 评级和风险提示 - 买入评级预期股价表现强于大盘10%以上,增持评级预期股价表现强于大盘5%-15%,持有评级预期股价相对大盘变动幅度介于-5%至+5%[4] - 广发证券提醒投资者应考虑潜在利益冲突对报告独立性的影响[9] - 投资涉及风险,证券价格可能波动,过去业绩不保证未来表现[14] - 广发证券提醒客户不应仅依据报告内容做出投资决策,应先咨询专业意见[15]
业绩韧性明显,后续有望随市逐步修复
国联证券· 2024-04-25 16:02
业绩总结 - 香港交易所2024年一季度收入及其他收益为52.01亿港元,同比下降6%[1] - 香港交易所2024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为29.7亿港元,同比下降13%[1] - 香港交易所预计2024年收入为21,927百万港元,同比增长7%[2] - 香港交易所预计2024年归母净利润为12,398百万港元,同比增长5%[2] - 香港交易所2024年预计每股收益为9.78港元[2] - 香港交易所2024年预计市盈率为24.44[2] - 香港交易所2024年预计市净率为4.72[2] - 香港交易所2024年预计营业总收入为21,927百万港元,同比增长7%[3] - 香港交易所2024年预计归母净利润为12,398百万港元,同比增长5%[3] - 香港交易所2024年预计每股收益为9.78港元[3] 其他 - 报告中的信息来源于认为可靠的已公开资料,但公司对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8] - 公司的意见、评估及预测仅为报告出具日的观点和判断,可能随时更改,过往表现不应作为日后表现的预示和担保[9] - 公司可能会持有报告中提及公司所发行的证券并进行交易,投资者应考虑潜在利益冲突,不应将报告视为唯一参考依据[11]
2024Q1香港交易所业绩点评:多元化发展战略保持韧性,关注政策面积极催化
开源证券· 2024-04-25 14:02
业绩总结 - 香港交易所2024Q1业绩受现货低迷和投资高基数影响,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13%[1] - 2024Q1现货ADT同比下降22%,北向ADT同比增长37%创新高,但收入同比下降12%[3] - 香港交易所2023年度业绩表现稳健,净利润同比增长17.7%[5] 政策推动 - 政策面积极推动港股流动性政策落地,支持香港国际资产管理中心建设[4] - 香港交易所计划放宽沪深港通下股票ETF合资格范围,支持REITs纳入沪深港通标的[6] - 香港推出港币—人民币双柜台机制,支持人民币股票交易柜台纳入港股通[8] - 优化基金互认安排,拟放宽互认基金客地销售比例限制,支持内地行业龙头企业赴香港上市[9] - 72家企业完成赴港首次公开发行备案,支持内地企业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规范发展[10] ETF调整 - ETF纳入规模门槛调整:沪股通/深股通由15亿元调整为5亿元,港股通由17亿元调整为5.5亿港元[11] - ETF的指数权重占比要求下调:沪股通/深股通从90%至60%,港股通不低于60%[11] - ETF调出规模调整:沪股通/深股通由低于10亿元调整为低于4亿元,港股通由低于12亿元调整为低于4.5亿元[11] 预测展望 - 公司财务预测:2026年营业收入预计达到24,821百万港元,净利率逐年增长[13] - 公司资产负债表:2026年流动资产达到363,953百万港元,固定资产及在建工程逐年增长[13] - 公司主要财务比率:2026年ROE达到25.3%,ROIC达到22.4%[13] - 公司现金流量表:2026年经营活动现金流预计达到13,171百万港元,现金净增加额为5,512百万港元[13] 评级与风险 - 本报告的风险等级为中高风险,适用的投资者类别限定为境内专业投资者及风险承受能力为C4、C5的普通投资者[15] - 股票投资评级中,买入(Buy)预计相对强于市场表现20%以上,增持(outperform)预计相对强于市场表现5%~20%[17] - 行业评级中,看好(overweight)预计行业超越整体市场表现,中性(Neutral)预计行业与整体市场表现基本持平[18]
2024年一季报点评:交投活跃度环比回升,互联互通成交持续活跃
光大证券· 2024-04-25 13:32
财务数据 - 2024年一季度,香港交易所总收入为52.0亿港币,同比-6.4%,季环比+7.1%[1] - 归母净利润预测为128/134/138亿港元,当前股价对应2024-2026年PE估值为24X/23X/22X,维持“增持”评级[10] - 公司实现总营收/净利为52.0/29.7亿港币,同比-6.4%/-12.9%,季环比+7.1%/+14.4%[2] - 交易费、交易系统使用费、结算及交收费合计收入为26.0亿港币,占营收比例50.0%,同比-5.8%,季环比+12.4%[2] - 投资收益净额为13.4亿港币,占营收比例25.8%,同比-12.6%,季环比+25.2%[3] - 公司盈利预测2024-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2,620/23,432/24,457百万港元,维持“增持”评级[11] - 利润表显示2024年归属母公司净利为12,836亿港元,资产负债表显示2024年总资产为358,974亿港元[12] 市场趋势 - 联交所股本证券日平均交易额为891亿港元,同比-22.3%,季环比+10.8%[6] - 24Q1港交所新上市公司12家,同比-33%,共募集资金48亿港元,同比-28%[7] - 港交所共有85例上市申请正在排队,项目储备保持稳健[8] 评级和风险提示 - 香港交易所(0388.HK)的评级体系分为买入、增持、中性、减持和卖出五个等级,根据未来6-12个月的投资收益率与市场基准指数的变动幅度来评定[13] - 报告中提到的分析和估值方法存在局限性,不同假设可能导致分析结果出现重大不同,估值结果不保证证券能够在该价格交易[14] - 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的分析师具有中国证券业协会授予的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并承诺以勤勉的职业态度、专业审慎的研究方法独立、客观地出具报告,并对内容和观点负责[15]
业绩高基数下承压,互联互通功能有望更好发挥
平安证券· 2024-04-25 11:32
业绩总结 - 香港交易所2024年一季度营业总收入为52.01亿港元,同比下降6.42%[1] - 公司预测2024年归母净利润为121亿港元,同比增长2%[10] - 香港交易所公司2026年预计营业收入将达到224.75亿港元,较2023年增长约9.5%[13] 用户数据 - 香港交易所24Q1现货分部交易费同比下降22%,主要受股票交易低迷和去年高基数影响[2] 未来展望 - 平安证券研究所对香港交易所股票给予强烈推荐评级,预计股价表现将强于市场表现20%以上[14] 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 - 中国证监会发布5项资本市场对港合作措施,港交所互联互通功能有望继续强化[9] 市场扩张和并购 - 香港交易所24Q1投资净收益同比下滑13%,外部组合投资收益受政府债及按揭证券投资亏损影响[8] 其他新策略 - 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提供专属研究产品给签约客户,不面向公众发布[15]
2024年一季报点评:交投情绪拐点显现,政策红利值得期待
东吴证券· 2024-04-24 22:02
业绩总结 - 香港交易所2024年一季度实现收入及其他收益52.01亿港元,同比下降6.42%[1] - 香港交易所主营业务收入同比-4%,环比+3%至38亿港元,边际改善趋势开始显现[2] - 香港交易所预计2026年归母净利润为141.33亿港元,对应增速为7.37%,维持“买入”评级[2] - 香港交易所2022年预计盈利为184,965百万港元[3] - 预计2023年盈利将增至125,107百万港元[3] - 预计2024年盈利将进一步增长至131,329百万港元[3] 用户数据 - 证监会发布资本市场对港合作措施,有望改善香港资本市场流动性,港交所作为平台提供者预计将充分受益[2] - 香港交易所衍生产品市场及商品市场持续增长并表现强劲,衍生产品日均成交合约85.54万张,LME收费交易金属合约日均成交量持续增长[2] - 报告中提到的2024年和2025年的数据显示公司的盈利和市场份额有所增长[0] 未来展望 - 香港交易所2022年至2024年间盈利呈逐年增长趋势[3] - 香港交易所的净利润率分别为-11.90%、11.16%和13.20%[3] 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 - 现货交投活跃度拐点显现,24Q1港交所现货分部收入同比-12%,环比-3%至19亿港元,但交投活跃度环比已有明显提升[2] 市场扩张和并购 - 2022年至2024年间,香港交易所盈利呈逐年增长趋势[3] 其他新策略 - 公司声明报告中的信息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需谨慎,市场有风险[5] - 公司的投资评级标准包括买入、增持、中性、减持和卖出等级别[6] - 公司提醒投资者不同研究机构采用不同的评级术语和标准,投资决策需考虑自身情况和多方面因素[8]
业绩环比双位数增长,关注政策引导下互联互通贡献港交所业绩
申万宏源研究· 2024-04-24 17:02
业绩总结 - 香港交易所2024年一季度总营收为52.0亿港元,同比下降6%[1] - 1Q24港交所主营收和净利润均呈现双位数增长,主要受益于交投回暖和投资收益改善[2] - 预测2026年港交所的EBITDA为18316百万港元,净利润为14334百万港元[9] 用户数据 - 1Q24末,港交所上市公司总市值环比下降3%至30万亿港元,港股ADT环比增长9%至994亿港元[8] - 1Q24北向ADT环比增长23%至1330亿人民币,南向ADT环比增长11%至310亿港元[8] 未来展望 - 预测2026年港交所的现金及等价物为141723百万港元,总资产为373733百万港元[10] - 预测2026年港交所的总负债为316043百万港元,股东权益合计为57690百万港元[10] 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 - 1Q24北向资金净流入682亿人民币,南向资金净流入1331亿港元,恒生科技ADT占港股ADT的25%[8] 市场扩张和并购 - 1Q24港股市场IPO募资额48亿港元,新增IPO数量12家,港交所PE中枢为39.0x/1.2%分位数[9]
香港交易所(00388) - 2024 Q1 - 季度业绩
2024-04-24 12:00
财务表现 - 香港交易所2024年第一季度收入及其他收益为52.01亿港元,较2023年第一季度下跌6%[3] - 香港交易所2024年第一季度EBITDA为37.05亿港元,较2023年第一季度下跌12%[5] - 香港交易所2024年第一季度股东应占溢利为29.70亿港元,较2023年第一季度下跌13%[5] - 香港交易所2024年第一季度主要业务收入为46.57亿港元,较2023年第一季度下跌7%[5] - 香港交易所2024年第一季度營運支出为14.11亿港元,较2023年第一季度上升8%[5] - 香港交易所2024年第一季度基本每股盈利为2.35元,较2023年第一季度下跌13%[5] - 香港交易所2024年第一季度聯交所的股本證券產品平均每日成交金額为89.1亿港元,较2023年第一季度下跌22%[5] - 香港交易所2024年第一季度聯交所的衍生權證、牛熊證及權證平均每日成交金額为10.3亿港元,较2023年第一季度下跌21%[5] - 香港交易所2024年第一季度滬股通及深股通平均每日成交金額为133.0亿人民币,较2023年第一季度上升37%[5] - 香港交易所2024年第一季度債券通北向通平均每日成交金額为45.24亿人民币,较2023年第一季度上升22%[5] - 2024年第一季收入及其他收益为52亿元,较2023年第一季下跌6%[9] - 營運支出较2023年第一季上升8%[10] - 股本证券产品的交易费为6.54亿元,较2023年第一季下跌22%[13] - 股本证券产品的结算费以及交收指示费分别下跌7%及20%[13] - 现货分部的收入及其他收益减交易相关支出以及EBITDA分别下跌12%及15%[13] - 现货分部的交易费为1.879亿元,较2023年第一季下跌30%[13] - 滬股通及深股通的平均每日成交金額上升,导致结算费上升至2.22亿元[13] - 營運开支增加10%,主要源于上市科分配至此分部的成本上升[13] - 现货分部因被没收的新股上市费减少而导致的上市费收入跌幅较低[13] - 2024年第一季香港交易所的股本证券及金融衍生产品部门收入及其他收益减少18%,EBITDA下降20%[24] - 衍生权证、牛熊证及权证交易费下降21%,与平均每日成交金额的跌幅一致[24] - 期交所的衍生产品交易费增加200万元(1%)[24] - 2024年第一季香港衍生产品市场持续增长,期交所的衍生产品合约平均每日成交合约张数创下新高,较去年同期上升14%[27] - 恒生科技指数期权于2024年第一季交投持续活跃,平均每日成交合约张数达127,796张,较去年同期增加25%[27] - 美元兑人民币(香港)期货市场持续增长,期内平均每日成交合约达74,505张,是去年同期的六倍,较上一季增加7%[31] - 商品分部2024年第一季收入及其他收益和EBITDA分别较2023年第一季增加33%和69%[34] - LME交易费和LME Clear结算费分别增加40%和39%,源于收费交易金属合约的平均每日成交量上升31%[34] - 其他收入增加2300万元,主要源自非现金抵押品收取LME Clear结算参与者的融通收益上升[34] - 2024年1月15日,LME更新了负责任采购计划,90%的LME上市品牌已提交合规资料[34] - 2024年第一季QME的总交易额达461亿元人民币,较2023年第一季上升170%[39] - 收入及其他收益以及EBITDA较2023年第一季分别上升4%和6%[39] 投资及资产 - 公司资金的投资收益净额为535百万元,较2023年第一季下跌3%[42] - 外部组合的公平值收益源自投资于多元资产、政府债券及按揭证券、上市股本证券等策略的资金[43] - 香港交易所2024年第一季外部组合投资金额为69亿元,其中多元资产增长2%至4,190百万元,政府债券及按揭证券增长13%至1,589百万元,上市股本证券增长4%至1,117百万元[44] - 香港交易所2024年第一季保证金及结算所基金投资收益净额下跌1.79亿元,主要因合约价格下跌导致保证金要求降低[46] - 香港交易所2024年第一季资本开支为2.78亿元,主要用于发展和提升交易及结算系统,资本开支承担为14.34亿元[48] 法律诉讼 - LME和LME Clear被指名为被告人,涉及约6.00亿美元的司法覆核申索,法院作出有利于LME和LME Clear的判决[49] - 法院判令原告人向LME和LME Clear支付500万英镑作为部分法律程序的诉费,上诉已获批准并将在2024年进行[55] 公司治理 - 香港交易所董事会包括12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和一名执行董事,其中主席为史美伦女士[70] 其他信息 - 2024年4月1日起,香港交易所推出四项市场数据推广计划为中国内地市场的常态化收费模式[
深度研究报告:互联互通步履不停,制度创新持续推进
华创证券· 2024-04-20 16:32
公司概要 - 公司拥有4家交易所和5家结算公司,营收和净利润保持稳健增长[1] - ROE领先行业,市值亚洲交易所榜首,2023年IPO募集资金位居全球前列[1] 公司战略 - 三大战略稳步推进,连接中国与世界、连接资本与机遇、连接现在与未来[2] 业绩展望 - 长期看好公司成长性,高分红率、海外流动性向好、政策端积极信号[3] - 给予公司2024年26倍PE目标估值,目标价为253.8港元,推荐评级[3] 风险提示 - 风险提示包括市场极端行情、上市制度改革、互联互通进展不及预期[4] 业绩驱动因素 - 公司业绩的核心驱动因素为港股市场交投活跃度[9] 组织架构 - 公司组织架构清晰,高管团队经验丰富,重视股东回报[10] 市场地位 - 香港交易所是全球最大型的交易所集团之一,拥有独特的垄断优势[16] 业务拓展 - 香港交易所通过收购伦敦金属交易所和推出新业务,不断拓展业务范围[19] 互联互通机制 - 香港交易所推出沪港通、深港通、债券通等互联互通机制,优化IPO制度,持续创新产品[20][21][22][23] 新业务推出 - 香港交易所推出SPAC制度、特殊目的收购公司上市制度,不断优化海外发行人上市制度[25][26][27] 碳市场推动 - 香港交易所推出香港国际碳市场Core Climate,推动全球净零转型[26] 创新举措 - 香港交易所增设“18C章”,让无盈利和无收入特专科技公司纳入上市安排[27] 投资便捷 - 香港交易所推出互换通,让国际投资者便捷投资中国内地银行间利率互换市场[28] 管理层优势 - 香港交易所管理层具有资深金融背景,引领公司稳步发展[31] 未来展望 - 香港交易所将推动持续发展,新任行政总裁陈翊庭具有丰富经验[32]
业绩符合预期,投资收益大幅上升,港股估值修复在即,流动性有望增强
第一上海证券· 2024-03-22 00:00
业绩总结 - 公司2023年全年实现收入及其他收益205.16亿港元,同比增长11.16%[1] - 公司2023年全年归母净利润为118.62亿港元,同比增长17.70%[1] - 公司2023年全年主营业务收入为154.45亿元,同比下滑8.79%[1] - 公司2023年全年投资收益净额为49.59亿元,同比增长265.71%[2] - 公司2023年全年交易费及交易系统使用费收入为60.81亿元,同比下滑11.06%[2] - 公司2023年全年结算及交收费收入为38.85亿,同比下滑10.38%[2] - 公司2023年全年联交所上市费收入为15.23亿,同比下滑20.47%[2] 未来展望 - 公司目标价为370港元,维持买入评级,对应2024年36倍PE,较现价尚有52.97%的涨幅空间[3] - 公司2022年实际总收入为184.56亿港元,2023年实际总收入为205.16亿港元,2024年预测总收入为215.87亿港元[4] - 2026年预测收入为25,079百万港元,较2022年增长约35.8%[5] - 2026年预测EBITDA率为71.3%,较2022年下降约0.1%[5] - 2026年预测ROE为25.7%,较2022年增长约5.5%[5] - 公司现金从2022年的15,952百万港元增长至2026年的18,091百万港元[5] - 2026年预测总资产为377,290百万港元,较2022年增长约7.0%[5] 其他新策略 - 第一上海证券有限公司提供的报告仅供机构投资者一般审阅,不得复制、摘录、引用、更改、转移、传输或分发给其他人[6] - 报告中的资料、工具及材料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应自行作出独立的投资决策[6] - 第一上海并不对报告中的预测、意见和预期的准确性、完整性或正确性作出任何明示或暗示的陈述或保证[7] - 第一上海或其关联公司可能发布不一致或得出不同结论的其他报告或观点,信息、意见和估计均按现状提供,可随时更改[8] - 第一上海并非美国证券法或投资顾问法下的注册经纪-交易商或投资顾问,不提供服务给美国人,报告及其复印本不可传送或提供给美国人[9] - 分发、发行或使用本报告可能会违反当地法律,不旨在向特定国家或司法管辖区的人或单位分发或使用[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