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味千(中国)(00538)
icon
搜索文档
降价入华,又一日本餐饮巨头盯上中国市场
新浪财经· 2025-10-24 15:15
公司扩张计划 - 日本Gift控股计划到2028年前将海外门店数量增至100家,达到目前门店数的约3倍 [2] - 町田商店将以直营店为核心模式在中国市场新增30-50家门店 [3] - 町田商店在全球已有超800家门店,大部分位于日本本土 [3] 中国市场布局与现状 - 町田商店于2024年6月在香港开出首店,同年9月在上海开出中国内地首店(全球第800家门店) [6] - 目前町田商店在中国共有5家门店(上海3家,香港2家) [6] - 寸屋拉面于2024年4月在上海开出中国首店,目标开设200家以上门店 [11] - 环七·土佐子于2024年3月在上海开出中国首店 [11] 产品与定价策略 - 町田商店主打“家系拉面”,上海门店菜单进行了本土化调整,新增辣味炸鸡、白灼芦笋等产品,总SKU在20多个 [8] - 町田商店在中国内地的售价比日本本土低一成,主打产品“町田商店拉面”上海定价为36元,低于日本的880日元(约41元人民币),客单价约为40元 [9] - 新一批日式拉面品牌采取更具性价比的定价策略,招牌拉面售价30多元/碗,人均消费40多元,而一风堂等品牌豚骨拉面售价超50元,人均60-70元 [13] 行业市场趋势 - 红餐产业研究院预计2025年中国日料市场规模有望回升至700亿元 [14] - 2024年人均消费在50元以下的日料门店数占比达34.4%,占比明显提升 [14] - 味千拉面去年下半年新开21家餐厅,今年上半年新开12家,总门店数达到608家,时隔三年重回600家以上 [15] - 味千中国2025年上半年实现收入8.75亿元,同比增长5.9%,净利润达2423.2万元,扭转上年同期亏损局面 [17] 同业竞争动态 - 一风堂目前在中国市场仅剩9家门店,相比高峰时期的20余家店大幅缩减 [14] - 吉野家计划将拉面业务销售额由2024财年的80亿日元提升至2029财年的400亿日元,营业利润提高10倍至40亿日元,目标到2029财年拉面店达500家 [17] - 寸屋拉面进入中国市场一年多仅开出5家门店,与200家目标相距甚远;其母公司东利多控股旗下丸龟制面重返中国计划至今未有实质性进展 [20]
降价入华,又一日本餐饮巨头盯上中国市场
投中网· 2025-10-24 14:18
日式拉面品牌中国市场扩张战略 - 日本第二大连锁拉面品牌町田商店计划到2028年将海外门店数量增至100家,达到目前门店数的约3倍,其中中国市场为核心,计划以直营店模式新增30-50家门店[4] - 町田商店成立于2008年,以家系拉面为特色,全球已有超800家门店,大部分位于日本本土,东南亚市场也有布局[4] - 町田商店自2023年开始布局中国市场,2024年6月香港首店开业,2024年9月上海首店开业,截至2024年10月在中国共有5家门店(上海3家、香港2家)[7][8][9] 产品定位与本土化策略 - 町田商店主打家系拉面,特点为浓厚猪骨酱油汤底、粗直面、菠菜与叉烧组合,总SKU超20个,包括拌饭、炸物等[9] - 中国市场门店进行本土化调整,如新增辣味炸鸡、白灼芦笋等中式口味产品,并推出22元宝宝套餐[9] - 中国内地售价比日本低一成,主打产品町田商店拉面定价36元(日本约41元),客单价约40元,提供免费米饭和定制化口味选择(如汤底咸淡、面条软硬)[10] 行业竞争与市场趋势 - 近两年多个日式拉面品牌加码中国市场,如寸屋拉面(目标200家以上门店)、环七·土佐子等,均采取性价比定价策略,招牌拉面售价30多元/碗,客单价40多元[12][13][14] - 平价日料赛道增长明显,红餐产业研究院预计2025年中国日料市场规模有望回升至700亿元,2024年人均消费50元以下的日料门店占比达34.4%[15] - 早期高价品牌(如一风堂)面临经营压力,中国门店从高峰期的20余家缩减至9家,推动新进入者选择平价策略[15] 现有品牌扩张与业绩表现 - 味千拉面近一年加速扩张,2023年下半年新开21家店,2024年上半年新开12家,总门店数达608家,时隔三年重回600家以上[16] - 味千中国2025年上半年收入8.75亿元,同比增长5.9%,净利润2423.2万元,扭转上年同期亏损715.7万元的局面,特许权使用费下调进一步降低运营成本[16] - 吉野家计划到2029财年将拉面业务销售额从80亿日元提升至400亿日元,营业利润目标40亿日元,拉面门店目标500家,中国作为最大海外市场可能引入拉面新品牌[18][21] 市场挑战与现实差距 - 新品牌扩张进度缓慢,如寸屋拉面进入中国一年多仅开5家店,与200家目标差距大,其母公司丸龟制面重返中国计划尚无实质性进展[22] - 吉野家旗下花丸乌冬面在华经营11年后于2022年全面退出内地市场,显示日式拉面品牌在华经营仍面临挑战[23]
面汤中出现大量黑虫?味千拉面:涉事门店已停业整改
新浪财经· 2025-10-15 12:05
事件概述 - 有消费者在味千拉面深圳宝安宏发领域荟店用餐时,面汤中出现几十只黑色虫子,引发较大关注 [1] - 涉事门店已为消费者进行10倍退款处理 [1] - 截至10月15日,涉事门店在大众点评上显示为"歇业关闭"状态 [3] 公司回应与处理措施 - 味千拉面相关负责人初步调查称,问题原因为门店餐桌摆放的瓶装醋品采用非密封容器保存,醋的气味吸引小飞虫从瓶孔飞入 [3] - 涉事门店已暂停营业,并对所有餐具、辅料包装等进行全面清洁消杀 [3] - 全国所有门店每日闭餐后更换液体辅料,并在原有瓶装容器基础上提供食品级独立密封小包装辅料供顾客选择 [3] 公司背景与近期业绩 - 味千拉面品牌诞生于日本,味千(中国)控股有限公司成立于1996年,并于2007年3月30日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 [3] - 2020年至2024年,公司股东应占溢利分别为-7786.80万元、2094.00万元、-1.44亿元、1.81亿元、-2022.40万元,业绩表现动荡 [4] - 2024年上半年,公司股东应占溢利为2423.20万元,较去年同期实现扭亏为盈 [4] - 公司店铺数量由2024年6月30日的575间增加至2025年6月30日的608间,其中国内门店共607家(含香港31家),欧洲有1家海外门店 [4] 公司发展战略 - 公司专注于在黄金地段开设新店,并持续优化门店形象与顾客体验 [4] - 为吸引消费者,公司不断推出新菜品,并规划开发新的包装零售产品以丰富产品组合 [4] - 公司加大线上营销力度,推广平台团购促销活动,以推动销售增长与用户参与度提升 [4] 事件潜在影响 - 此次"拉面黑虫"事件对味千拉面品牌带来一定的舆论冲击 [5] - 事件对公司进一步加强和落实食品安全、优化顾客体验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 [5]
停业整改!“按10倍赔偿”
南方都市报· 2025-10-15 11:21
事件概述 - 10月13日,消费者在味千拉面深圳宝安宏发领域荟店用餐时,发现面汤中出现几十只黑色虫子,消费者称虫子来自醋瓶,其他顾客桌上的醋里也有虫子 [1] - 消费者拨打12315热线投诉,要求企业重视卫生管理,涉事门店已按照消费金额133.9元的10倍进行赔偿,共计1339元 [1] - 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宝安监管局已跟进调查,并对涉事门店实施查封的行政强制措施,责令其停业整改 [1] - 截至10月14日,大众点评显示该味千拉面门店已处于“歇业关闭”状态 [1] 公司回应与措施 - 味千拉面公司高度重视,立即成立专项小组赴现场核查,初步调查原因为门店餐桌摆放的瓶装醋品采用非密封容器保存,醋的气味吸引小飞虫从瓶孔飞入 [2] - 公司已第一时间暂停涉事门店营业,对涉事门店所有餐具、辅料包装等进行全面清洁消杀 [2] - 公司再次强调全国所有门店每日闭餐后需更换液体辅料,并在原有瓶装容器基础上,提供食品级独立密封小包装辅料供顾客选择 [2] - 公司表示将针对此次事件深刻反思,坚决彻底整改,切实做好食品安全保障 [2]
吃出很多小虫!已停业!深圳一知名餐厅被曝
南方都市报· 2025-10-14 23:16
大众点评APP显示该店已处于"歇业关闭"状态 近日,有网友发布视频称,在深圳一家味千拉面店里吃饭,发现碗里有很多黑色的小虫子。据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宝安监管局工作人员回应 称,已跟进调查处理,并责令该门店停业整改。 10月13日,有网友称其在深圳宝安宏发领域荟店的味千拉面就餐时,在碗里发现了多只黑色的小虫子。视频画面显示,面汤中有多只黑色的小 虫。 10月14日中午,该名用户在视频的评论区留言表示:"市监局的工作人员打电话反馈已经查封该门店进行闭店整改了,门店已经按照订单金额十 倍赔偿。希望餐饮商家多关注食品卫生管理"。 10月14日,南都记者通过大众点评搜索"味千拉面宝安宏发领域荟店"显示,该店铺已经处于"歇业关闭"状态。据"大众点评"APP显示,味千拉面 在深圳有超25家门店。 10月14日下午,深圳市宝安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表示,该局已经关注到此事,并且第一时间前往现场跟进处理。执法人员已对涉事门店 实施查封的行政强制措施,责令该门店停业整改。 *有什么想说的,欢迎给我们留言哦* 南方都市报(nddaily)、深圳大件事(nandusz)报道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蔡宇晴 视频:黄诗慧 编辑:余思敏 ...
味千拉面碗里漂着很多黑色小虫子?深圳宝安区市监局介入处理
南方都市报· 2025-10-14 19:33
事件概述 - 深圳一家味千拉面门店因消费者在面汤中发现多只黑色小虫子而引发食品安全事件 [2] - 事件发生于10月13日,地点为味千拉面宝安宏发领域荟店 [2] 监管行动与门店状态 - 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宝安监管局已跟进调查处理,并对涉事门店实施查封的行政强制措施,责令其停业整改 [2] - 截至10月14日,大众点评显示该店铺已处于"歇业关闭"状态 [2] 处理结果 - 门店已按照订单金额十倍对消费者进行了赔偿 [2] - 市场监管部门执法人员已第一时间前往现场跟进处理 [2]
味千(中国)(00538) - 截至2025年9月30日之证券变动月报表
2025-10-03 22:01
股本相关 - 本月底法定/注册股本总额为10亿港元,股份数目100亿股,面值0.1港元[1] - 本月底已发行股份总数为10.9153882亿股,库存股份为0[2] 期权计划相关 - 上月底结存股份期权2592.6万股,本月变动 -120万股,月底结存2472.6万股[3] - 本月因行使期权所得资金0港元,发行新股和转让库存股份均为0[3] - 本月底可能发行或转让股份1537.76万股,总数为8442.7882万股[3] 股份变动相关 - 本月已发行股份(不包括库存股份)和库存股份变动均为0[5]
味千(中国)(00538) - 2025 - 中期财报
2025-09-17 19:22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营业额为人民币8.753亿元,同比增长5.9%[10] - 毛利为人民币6.739亿元,同比增长5.9%[10] - 除税前溢利为人民币3680万元,去年同期亏损人民币1560万元[10] - 公司股东应占溢利为人民币2420万元,去年同期亏损人民币720万元[10] - 每股基本盈利为人民币0.02元,去年同期亏损人民币0.01元[10] - 营业额同比增长5.9%至人民币8.753亿元(2024年同期:人民币8.268亿元)[14][19] - 毛利同比增长5.9%至人民币6.739亿元,毛利率稳定在77.0%[21] - 除税前溢利为人民币36,845,000元,同比转亏为盈[32] - 公司股东应占溢利为人民币24,232,000元,同比转亏为盈[33] - 公司收益同比增长5.9%至87.53亿元人民币[51] - 经营溢利同比增长179.9%至3.11亿元人民币[51] - 期内溢利从去年亏损426万元人民币转为盈利2554.6万元人民币[51] - 每股盈利从去年亏损0.01元人民币转为盈利0.02元人民币[53] - 公司期内溢利为人民币24,232千元,相比去年同期亏损人民币7,157千元,实现扭亏为盈[57] - 公司总收益为人民币875,336千元,同比增长5.9%,其中餐厅经营收益为人民币849,095千元,拉面及相关产品收益为人民币26,241千元[63] - 公司总收益同比增长5.9%至875.336百万元人民币[66][71] - 分部溢利从去年同期亏损12.629百万元人民币转为盈利36.778百万元人民币[66][68] - 2025年上半年股東應佔溢利2423.2萬元人民幣 每股基本盈利0.022元[81]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员工成本同比增长6.7%至人民币2.397亿元,占营业额比率微升至27.4%(2024年:27.2%)[14][22] - 存货成本同比增长5.7%至人民币2.014亿元,占营业额比率稳定在23.0%[20] - 外卖平台配送服务费同比大幅增长25.4%至人民币3560万元[27] - 广告及促销开支同比增长38.2%至人民币1050万元[27] - 折旧费用同比增长6.2%至人民币1.666亿元[24] - 融资成本为人民币11,360,000元,同比增长6.3%[30] - 租赁负债利息为人民币10,985,000元,同比增长8.2%[31] - 折旧总额同比增长6.2%至166.61百万元人民币[76] - 租赁负债利息支出同比增长8.2%至10.985百万元人民币[75] - 中国内地企业所得税支出同比增长103.7%至9.732百万元人民币[77] - 银行利息收入同比下降9.9%至13.926百万元人民币[72] - 2025年上半年总酬金支出为人民币2.396亿元,较2024年同期2.245亿元增长6.7%[154] - 购股权计划确认开支人民币37.4万元,较去年同期54.8万元减少31.8%[110] - 购股权没收转拨开支人民币212.2万元,较去年同期10.5万元增长1921.9%[110] - 关联方采购食品及原材料支出15,053千元,同比增长12.9%[119] - 中国地区餐厅特许权佣金支出11,202千元,同比增长15.3%[119] - 董事及高管薪酬总额3,421千元,同比增长4.4%[121] - 租赁负债利息支出110千元,较去年同期309千元下降64.4%[119] 各条业务线表现 - 餐厅业务收入同比增长7.2%至人民币8.491亿元,占总收益97.0%(2024年同期:95.8%)[16] - 中国内地餐厅经营收益同比增长4.6%至730.64百万元人民币[66] - 香港餐厅经营收益同比增长26.6%至118.455百万元人民币[66] - 投资控股分部亏损收窄78.9%至3.777百万元人民币[66][68] 各地区表现 - 全国餐厅总数达608间,覆盖中国123个城市[5] - 上海为主要营运基地,设有109间餐厅[5] - 香港营运31间餐厅,欧洲维持1间餐厅[5] - 华东地区店铺净增26间(2025年:271间,2024年:245间)[18] - 店铺数量由575间增至608间,净增33间[14][17][18]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3%至66.0536万亿元[11] - 全国餐饮收入同比增长4.3%至人民币2.748万亿元[11] - 香港利得稅兩級制下合資格實體首200萬港元溢利稅率8.25% 超額部分稅率16.5%[78] - 重慶味千公司2021至2030年適用15%優惠企業所得稅率[79] - 2025年中期派發2024年末期股息每股0.06元人民幣 總額6549.2萬元[80] - 董事会决议不宣派2025年中期股息[156] - 公司未遵守企业管治守则第C.2.1条 主席与行政总裁职位未区分由潘慰女士兼任[124] - 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已审阅未审核中期业绩[127] - 德勤·关黄陈方会计师行审阅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未审核简明综合财务报表[128] 其他财务数据 - 其他收入为人民币45,236,000元,同比下降3.1%[28] - 其他收益及亏损净亏损为人民币27,333,000元,同比减少55.7%[29] - 银行结余及现金为人民币1,690,084,000元,较期初增长2.1%[34] - 流动比率为3.5,较期初3.7略有下降[34][39] - 资产负债比率为0.9%,与期初持平[34] - 资本开支为人民币42,280,000元,同比下降11.1%[41] - 银行结余及现金达164.89亿元人民币[54] - 投资物业价值从81.66亿元人民币下降至79.16亿元人民币[54] - 物业、厂房及设备从4.37亿元人民币下降至4.15亿元人民币[54] - 流动负债从50.87亿元人民币增加至54.75亿元人民币[54] - 权益总额从296.75亿元人民币下降至292.08亿元人民币[56] - 非控股权益从5619.6万元人民币增加至5692.2万元人民币[56] - 经营业务产生现金净额为人民币194,116千元,较去年同期的人民币191,809千元略有增长[59] - 投资业务所用现金净额为人民币66,043千元,相比去年同期的人民币353,993千元大幅减少[59] - 融资业务所用现金净额为人民币125,589千元,较去年同期的人民币115,380千元有所增加[59]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总额为人民币846,606千元,较期初的人民币840,960千元略有增长[59] - 公司确认分派股息人民币65,492千元,较去年同期的人民币87,323千元减少[57] - 公司其他全面开支为人民币6,512千元,主要受汇率变动影响[57] - 公司购买物业、厂房及设备支出人民币38,665千元,较去年同期的人民币40,853千元略有减少[59] - 公司存入原到期日超过三个月的银行存款人民币294,712千元,较去年同期的人民币443,418千元大幅减少[59] - 投资物业公平值亏损收窄47.2%至19.414百万元人民币[74] - 新增租賃使用權資產1.432億元人民幣 租賃負債1.395億元人民幣[83] - 投資物業公平值虧損1941.4萬元人民幣 較去年同期3679.2萬元虧損收窄[84] - 購置物業廠房設備3335.5萬元人民幣 出售虧損105.1萬元人民幣[85] - 物業廠房設備減值虧損174.4萬元 使用權資產減值虧損1011.7萬元[86] - 逆回購國債投資1000萬元人民幣 年收益率0.5%-5%[88] - 非上市權益及基金投資賬面價值1.122億元人民幣[89] - 贸易及其他应收账款总额从2024年12月31日的158,817千元人民币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165,737千元人民币,增长4.4%[91]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2024年12月31日的840,960千元人民币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846,606千元人民币,增长0.7%[96] - 银行定期存款从2024年12月31日的819,173千元人民币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915,681千元人民币,增长11.8%[96] - 贸易及其他应付账款从2024年12月31日的251,204千元人民币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219,729千元人民币,下降12.5%[97] - 银行贷款总额从2024年12月31日的34,609千元人民币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36,743千元人民币,增长6.2%[101] - 贸易应收账款减值拨备从2024年12月31日的11,405千元人民币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10,751千元人民币,下降5.7%[95] - 0至30日账龄的贸易应收账款占比从2024年12月31日的93.2%升至2025年6月30日的93.4%[94] - 超过180日的贸易应付账款从2024年12月31日的4,555千元人民币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5,565千元人民币,增长22.2%[99] - 新增港元银行贷款4,560千元人民币,利率为香港银行同业拆息加每年1.05%[103] - 银行贷款价值比率契约要求不超过65%或50%,具体取决于贷款类型[104] - 银行贷款账面值人民币456万元,较2024年末零增长[105] - 银行贷款加权平均实际利率1.05%,较2024年末1.37%下降32个基点[105] - 公司法定股本100亿股,对应股本人民币10亿元[106] - 已发行股本10.92亿股,对应股本人民币1.08亿元[106] - 须维持月均现金结余港币5000万元[107] - 按公允价值计量的第三级金融资产为31,911千元,较期初35,221千元下降9.4%[115] - 第三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失为3,310千元,计入损益[115] - 第一级金融资产(国债逆回购)保持稳定为10,000千元[112] - 第二级金融资产(基金投资)保持稳定为80,314千元[112] - 资本承付款项为13,079千元,较上年末12,323千元增长6.1%[117] - 质押资产总额为364,070千元,较上年末382,414千元下降4.8%[118] 股权与购股权计划 - 期末尚未行使购股权2734.6万股,加权平均行使价港币1.61元[109] - 可行使购股权1729.76万股,占未行使总数63.3%[109] - 购股权计划中2021年11月授出部分占比81.5%,为2227.1万股[109] - 二零一七年购股权计划可供发行股份总数为16,217,600股占已发行股份1.49%[140] - 购股权全部行使后可发行股份总数83,227,882股占已发行股份7.62%[140] - 二零一七年购股权计划剩余有效期约两年一个月(至2027年7月13日)[147] - 二零二五年六月三十日尚未行使购股权涉及25,926,000股占已发行股份2.38%[147] - 二零零七年购股权计划尚未行使购股权涉及1,420,000股占已发行股份0.13%[147] - 单个参与者十二个月内行使购股权上限为已发行股份1%[142] - 所有购股权计划最高发行股份上限为109,153,882股[142] - 接受购股权需支付港币1.00元名义代价[143] - 购股权行使价不低于授出日前五日平均收市价与面值较高者[144] - 购股权行使期限最长不超过十年[145] - 根据2017年购股权计划,2025年6月30日可授出购股权限额为83,227,882股,较年初82,097,882股增加1.38%[152] - 2021年11月1日授出的23,201,000份购股权中,有930,000份失效,剩余22,271,000份[148] - 期内共有2,180,000份购股权失效,其中1,050,000份属2007年计划,1,130,000份属2017年计划[149][151] - 2020年8月27日授出700,000份购股权,行使价1.25港元,有效期至2030年8月26日[148] - 2024年7月12日新授出1,000,000份购股权,行使价1.01港元,有效期至2034年7月11日[148] - 2018年6月1日授出的1,400,000份购股权中,有200,000份失效,剩余1,200,000份[148] - 购股权归属期采用分期归属模式,多数分5年每年归属20%[150] 股东与公司治理 - 潘慰女士直接持有公司股份38,848,347股占比3.56% 通过信托间接持有480,123,041股占比43.99%[130][133] - 董事潘嘉闻持股2,500,000股占比0.23% 伍美娜持股2,788,000股占比0.26%[130] - 董事重光克昭直接持股21,771,129股占比2.00% 通过控制法团持股10,604,251股占比0.97%[130][133] - 主要股东Favor Choice持有480,123,041股占比43.99%[134] - Anmi Holding通过控制法团权益持有480,123,041股占比43.99%[134] - 信托公司Trident Trust作为受托人持有480,123,041股占比43.99%[134] - 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未购买出售或赎回任何上市证券且未持有库存股份[129] 人力资源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雇员总数为8,055名,较2024年同期7,790名增长3.4%[153]
餐饮巨头们止跌回血:一边关店砍成本,一边加码做外卖
虎嗅· 2025-09-05 20:38
行业整体表现 - 头部餐饮企业呈现止跌回血趋势 29家上市餐企中有17家营收实现同比正增长 15家企业净利润上升[1][3][5] - 古茗以41.26%的营收增速领跑市场 锅圈净利润同比增长122.50% 达势股份净利润同比增长504.40%[3][5][6] - 7家企业仍处于净亏损状态 其中稻香控股和唐宫中国由盈转亏[3] 细分赛道表现 - 香港餐饮市场面临挑战 稻香控股亏损3577万港元 唐宫中国亏损1815万元[10] - 中式正餐出现分化 小菜园营收27.14亿元(增长6.50%) 绿茶集团营收22.9亿元(增长23.12%)[5][11] - 小吃快餐品牌表现良好 达势股份营收25.93亿元(增长27%) 味千中国扭亏为盈实现净利润2423.2万元[5][7] - 卤味赛道采取关店提效策略 煌上煌净关闭门店762家[13] - 新茶饮保持扩张但增速放缓 蜜雪冰城全球门店突破53000家 古茗单店GMV增长超20%[14][15] 经营效率指标 - 多个品牌客单价出现下滑 海底捞客单价从102.9元降至97.9元 小菜园从60.4元降至57.1元[18][21] - 翻台率普遍下降 海底捞从4.2次降至3.8次 太二从3.8次降至3.1次[21] - 同店销售增长为负 呷哺呷哺同店销售下降15.60% 九毛九下降19.80%[21] 门店策略调整 - 品牌开店转向审慎克制 小菜园新增门店仅5家 呷哺呷哺净关闭20家门店[22][25] - 关店优化门店效率 奈雪关闭160家门店后单店日销售额上涨4.1%[23] - 蜜雪冰城净增6535家门店 周黑鸭净关闭167家门店[15][25] 成本控制措施 - 小菜园引入炒菜机降低人力成本 员工成本从7.26亿降至6.66亿(降幅8.26%)[26] - 单店面积从350m²精简至220-250m² 降低装修和房租成本[27] - 蜜雪冰城建立自主供应链 核心饮品食材100%自主生产 拥有29个仓库的仓储系统[28] 外卖业务发展 - 外卖业务占比显著提升 奈雪的茶外卖占比从40.6%提升至48.1%[32] - 海底捞外卖收入9.28亿元(增长59.60%) 成为第二大收入来源[36][38] - 肯德基和必胜客外卖业务占比均超过40%[34] 业务多元化尝试 - 海底捞推出11个新品牌 其他餐厅收入从1.82亿增长至5.97亿(增幅226%)[41][42] - 蜜雪冰城旗下幸运咖突破8000家门店 古茗超8000家门店配置咖啡设备[44][45] - 奈雪的茶开设"奈雪green店"拓展轻食品类 周黑鸭推出"3斤拌"进军现制热卤市场[46][48]
味千(中国)(00538) - 截至2025年8月31日之证券变动月报表
2025-09-03 22:42
股本情况 - 截至2025年8月底,公司法定/注册股本总额为10亿港元,法定/注册股份数目为100亿股,每股面值0.1港元[1] - 截至2025年8月底,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为10.9153882亿股[3] 股份期权情况 - 截至2025年8月底,股份期权计划结存数目为2592.6万股[4] - 2025年8月因行使股份期权发行新股和转让库存股份数目均为0[4] - 截至2025年8月底,因股份期权计划可能发行或转让股份总数为8322.7882万股[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