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理集团(00806)
搜索文档
惠理集团发布中期业绩,股东应占利润2.52亿港元,同比增长572.7%
智通财经· 2025-08-13 19:23
财务业绩 - 收入总额2.21亿港元 同比下降6.3% [1] - 公司拥有人应占利润2.52亿港元 同比增长572.7% [1] - 每股基本盈利13.8港仙 [1] 业绩驱动因素 - 自有资金投资收益抵销管理费轻微下滑 [1] - 资金认购总额达7.33亿美元 [1] 资金流向表现 - 中国大陆焦点基金取得强劲资金流入 [1] - 惠理美元货币基金需求殷切 [1] - 收益导向策略获投资者关注 如惠理亚洲股债收益基金 [1] 财务状况 - 资产净值38亿港元 [1]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15亿港元 [1] - 投资资产23亿港元 [1] - 审慎财务管理确保策略灵活性与增长韧性 [1]
惠理集团(00806)发布中期业绩,股东应占利润2.52亿港元,同比增长572.7%
智通财经网· 2025-08-13 19:21
业绩表现 - 收入总额2.21亿港元,同比下降6.3% [1] - 公司拥有人应占利润2.52亿港元,同比增长572.7% [1] - 每股基本盈利13.8港仙 [1] 业绩驱动因素 - 自有资金投资的投资收益抵销管理费轻微下滑 [1] - 2025年上半年认购总额达7.33亿美元,资金募集持续增长 [1] 资金流入亮点 - 中国大陆焦点基金取得强劲资金流入 [1] - 惠理美元货币基金需求殷切 [1] - 投资者对收益导向策略关注度提升,如惠理亚洲股债收益基金 [1] 财务状况 - 资产净值38亿港元,包括现金及现金等价物15亿港元及投资23亿港元 [1] - 集团维持稳健资产负债表,财务管理审慎 [1]
惠理集团(00806.HK)中期收入总额2.21亿港元 同比减少6.3%
格隆汇· 2025-08-13 19:17
财务表现 - 公司截至2025年6月底中期收入总额为2.21亿港元,同比减少6.3% [1] - 公司净利润为2.52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3700万港元大幅提升 [1] 业绩驱动因素 - 强劲业绩主要得益于自有资金投资的投资收益 [1] - 投资收益抵销了管理费的轻微下滑 [1]
惠理集团(00806) - 2025 - 中期业绩
2025-08-13 19:09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收入总额为2.208亿港元,同比下降6.3%[2] - 2025年上半年总收入为220,794千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235,751千港元下降6.3%,其中管理费收入下降7.6%至185,565千港元[8]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收益总额为2.208亿港元,同比下降6.3%,管理费总额为1.856亿港元,同比下降7.6%[61] - 公司拥有人应占利润为2.516亿港元,同比大幅增长572.7%[2] - 每股基本盈利为13.8港仙,同比增长590%[2]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为2.52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3,700万港元大幅增长581%[31] - 公司拥有人应占利润为2.516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3740万港元大幅增长572.7%[61][62] - 期内总综合收入为2.810亿港元,去年同期为2844万港元[4]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薪酬及福利开支总额同比上升29.6%至127,703千港元,主要因薪资和奖金支出增加[10] - 公司2025年上半年税项开支总额为2,045千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4,973千港元下降58.9%[12] - 薪酬及福利開支(不包括花紅)減少至9,240萬港元(2024年上半年:9,650萬港元),花紅增加至3,390萬港元(2024年上半年:120萬港元)[69] - 員工回扣金額為140萬港元(2024年上半年:180萬港元)[70] - 其他非员工经营开支为4860万港元(2024年上半年:5010万港元),销售及市场推广开支略微减少至230万港元(2024年上半年:270万港元)[72] - 分銷渠道之管理費回扣減少至7,830萬港元(2024年上半年:8,140萬港元)[64] - 应付分销费开支总额从2024年12月31日的44,894千港元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43,511千港元,下降3.1%[25] 投资和外汇收益 - 投资净收益为1.817亿港元,去年同期为1.081亿港元[4] - 外汇净收益为2976万港元,去年同期为亏损1764万港元[4] - 应占合资企业收益为6551万港元,去年同期为亏损4597万港元[4] - 其他收益净额大幅增长129.7%至211,374千港元,主要来自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已实现收益净额132,054千港元[9] - 按公平值計入損益之金融資產已實現收益淨額為1.32億港元(2024年上半年:1,330萬港元)[65] - 合資企業之投資應佔收益為6,550萬港元(2024年上半年:虧損4,600萬港元)[66] 现金及资产状况 - 公司2025年6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524,960千港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1,077,437千港元增长41.6%[5] - 现金及现金等值项目总额从1,077,437千港元增至1,524,960千港元,增长41.5%[24] - 货币市场工具投资从821,868千港元增至1,295,670千港元,增长57.6%[24] - 公司现金结余净额为15.25亿港元(2024年12月31日:10.77亿港元),投资金额为22.63亿港元(2024年12月31日:24.02亿港元)[74] - 公司资产净值为38亿港元,包括现金及现金等价物15亿港元和投资23亿港元[31] - 公司股东权益为38.225亿港元(2024年12月31日:35.597亿港元),已发行股份总数为18.3亿股[75] 业务线表现 - 公司资产管理规模从2024年底的51亿美元增长至2025年6月底的53亿美元,增幅4%[30] - 2025年上半年认购总额达7.33亿美元,中国大陆焦点基金和惠理美元货币基金需求强劲[31] - 公司旗舰产品惠理高息股票基金在MRF计划优化后录得强劲回报并吸引大量资金流入[33] - 公司表现费收入为600万港元,主要得益于聚焦台湾市场的投资策略表现出色[30] - 公司正在为多元资产策略及固定收益策略产品申请MRF互认资格以拓展内地零售市场[33] - 按策略划分,绝对回报偏持长仓基金占资产管理规模的57%,固定收益基金占21%[58] - 机构客户占资产管理规模的53%,散户投资者占47%,香港特区客户占比最高达79%[59] - 截至2025年6月底,公司资产管理规模为52.90亿美元,较2024年底的51.10亿美元增长3.5%,主要得益于上半年基金正回报5.26亿美元[52] - 2025年上半年认购总额从2024年下半年的9.82亿美元下降至7.33亿美元,赎回总额从16.27亿美元降至10.08亿美元,赎回净额为2.75亿美元[54] 基金表现 - 惠理高息股票基金年初至今回报率达14.5%[39] - 惠理亚洲股债收益基金年初至今回报率达10.7%,晨星同类基金排名前25%[39] - 惠理亚洲创新机会基金年初至今回报率为13.6%,晨星同类基金排名前25%[39] - 中国内地焦点基金年初至今回报率达13.9%[40] - 惠理台湾基金年初至今回报率达13.6%,表现优于台湾加权股价指数[40] - 惠理多元资产基金年初至今回报率高达17.6%,晨星同类基金排名前25%[40] - 惠理美元货币基金年初至今回报率为2.1%,录得8600万美元资金净流入[41] - 价值黄金ETF上半年回报率高达26.6%[41] - 惠理医药行业基金回报率达21.2%,优于沪深300指数和MSCI全中国医疗保健指数[41] - 旗舰基金惠理高息股票基金和惠理价值基金2025年上半年分别实现14.5%和14.1%的涨幅,价值黄金ETF年初至今回报率达26.6%[53] - 惠理高息股票基金(A1类别美元)2025年初至6月30日回报为+14.5%[77] - 惠理价值基金(A单位美元)2025年初至6月30日回报为+14.1%[77] - 惠理大中华高收益债券基金(P类别美元累积)2025年初至6月30日回报为+3.7%[77] - 惠理亚洲股债收益基金(A类别美元未对冲累积)2025年初至6月30日回报为+10.7%[77] - 价值黄金ETF 2025年初至6月30日回报为+26.6%[77] 投资活动 - 公司参与英矽智能1.23亿美元E轮融资及相达生物科技3400万美元A轮融资[42] - 价值投资出售日本两个物流中心,总代价为64.30亿日元(相当于3.47亿港元)[17] - 公司出售日本兩處物流中心50%權益,總代價為32.15億日圓(相當於1.74億港元)[66] - 购买STAR的权益从29.99%降至20.13%,代价从350万美元降至200万美元[23] 资产和负债变动 - 投资物业价值从2024年12月31日的173,307千港元增长6.7%至2025年6月30日的185,004千港元[5][15] - 公司于联营公司的投资从2024年12月31日的1,388千港元下降32.7%至2025年6月30日的934千港元[5] - 流动负债从2024年12月31日的195,029千港元下降18.4%至2025年6月30日的159,142千港元[5] - 公司资产净值从2024年12月31日的3,559,773千港元增长7.4%至2025年6月30日的3,822,533千港元[5] - 合资企业投资金额为555,899,000港元(2024年:479,666,000港元),增长15.9%[16] - Clear Miles HK持有AM Kent Street Investor Trust的权益从50%降至25%[18] - 上市证券市值从512,808千港元降至493,667千港元,下降3.7%[19] - 非上市证券公平值从1,236,284千港元降至1,028,486千港元,下降16.8%[19] - 联营公司投资金额从5.68亿港元降至3.34亿港元,下降41.2%[20] - 已逾期但尚未减值的应收账款从1,327千港元增至1,530千港元,增长15.3%[21] - 公司持有價值黃金ETF 6,217,775個單位(2024年12月31日:9,981,524個單位),佔其總資產的8.8%(2024年12月31日:10.9%)[67] - 公司债务权益比率为零,流动比率为10.3倍(2024年12月31日:6.3倍)[74]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恒生指数及MSCI中国指数在2025年上半年均录得双位数增长[28] - 公司成立了由三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的审核委员会[82] - 审核委员会已审阅集团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未经审核中期业绩[82] - 集团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业绩已由外部核数师按照香港审阅业务准则第2410号进行审阅[83] - 公司确认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一直遵守上市规则附录C1的企业管治守则[84] - 自2025年5月17日起,领导委员会成员为林向红女士、陈荣达先生及吴祝花女士[84] - 全体董事确认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一直遵守上市规则附录C3的标准守则[85] - 中期业绩公布已在联交所网站及公司网站刊登[86] - 中期报告将派寄予股东并在联交所及公司网站刊登[86] - 公司董事包括执行董事林向红女士、李谦先生及吴祝花女士,非执行董事拿督斯里谢清海,以及独立非执行董事陈世达博士、黄宝荣先生及李惟宏先生[88] 员工变动 - 公司员工总数减少,香港特别行政区共有106名员工(2024年6月30日:125名)[80] 基金历史回报 - 惠理亚洲股债收益基金(A类别美元)过去五年曆年回报分别为:2020年+17.6%,2021年+3.3%,2022年-17.8%,2023年+7.6%,2024年+11.0%,2025年初至6月30日+10.7%[51] - 惠理高息股票基金(A1类别美元)2025年初至6月30日回报达+14.5%,2024年全年回报为+11.4%[51] - 价值黄金ETF在2025年初至6月30日回报达+26.6%,2024年全年回报为+25.3%[51] - 惠理医药行业基金(A类别美元非对冲)2025年初至6月30日回报显著回升至+21.2%,但2024年全年回报为-14.2%[51] - 惠理台湾基金(A类别美元)2023年回报达+43.7%,2025年初至6月30日回报为+13.6%[51] - 惠理美元货币基金(A类别美元累积)2024年回报为+4.8%,2025年初至6月30日回报为+2.1%[51] - 惠理亚洲创新机会基金(A类别美元未对冲累积)2020年回报高达+43.0%,2025年初至6月30日回报为+13.6%[51] - 中国大陆焦点基金(A类别美元)2020年回报达+73.6%,2025年初至6月30日回报回升至+13.9%[51] - 惠理多元资产基金(A类别美元累积)2025年初至6月30日回报显著改善至+17.6%,但2023年回报为-9.7%[51] - 公司旗下基金在《彭博商业周刊中文版》2025年度大奖中获亚洲资产配置类别互惠基金(5年)「卓越大奖」[45]
政策与基本面双轮驱动 中国资产吸引国际资本增配
上海证券报· 2025-08-05 02:51
国际资本增配中国资产趋势 - 近60%主权财富基金将中国列为优先投资市场 [1][2] - 中国股市成为韩国股民第二大海外投资目的地 累计成交额达57 64亿美元 [1][2] - 全球19%家族办公室计划增配中国资产 比例较2024年上升3个百分点 [1][2] - 5只海外中国ETF单月吸金超20亿美元 其中KraneShares中国海外互联网ETF规模增长19 5%至76 17亿美元 [3] 中国资产估值驱动因素 - MSCI中国指数7月以来回升8% 二季度经济数据超预期推动瑞银上调全年预测 [3] - 政策面改善与基本面复苏增强国际投资者信心 科技创新领域估值修复受期待 [4] - 弱美元周期下全球资金再平衡 中国资产因低估值和高成长性成为重要选择 [4] - AI 半导体 新能源等领域已具备全球竞争力 外资更关注企业基本面而非宏观叙事 [4] 外资持股与选股逻辑 - 4只A股外资持股超24% 思源电气境外持股比例达27 46% [5] - 外资选股三大核心:细分赛道竞争壁垒 可持续业绩增长 市场份额扩张能力 [6] - 7月以来外资机构调研216只A股 Point72以14次调研居首 涉及华利集团等13家公司 [6] 外资配置策略分析 - 高息股与成长股受青睐 联博基金关注高分红企业与ROE可持续增长的行业龙头 [7] - 施罗德采用"防御+进攻"双轨策略:高股息股抗波动 高成长股押注产业升级 [7] - 兼具分红与增长的中间层标的受关注 反映外资在确定性与成长性间的平衡 [7] - 高息红利股因商业模式稳固 治理优秀 现金流强劲符合价值投资标准 [8]
惠理集团(00806) - 截至2025年7月31日之股份发行人的证券变动月报表
2025-08-01 16:22
股本与股份 - 2025年7月底法定/注册股本总额为5亿港元,较上月无变动[1] - 7月底已发行股份(不含库存股份)18.26709831亿股,较上月无变动[2] - 7月底库存股份数目为0,较上月无变动[2] 股份期权 - 行使价4.14、5.55、1.534港元的股份期权7月底结存数分别为2273.1万、550万、4292.7682万股,较上月无变动[3] - 7月因行使期权所得资金总额为0港元[3] 股份变动 - 7月已发行股份(不含库存股份)和库存股份增减总额均为0普通股[5] 其他 - 有关香港预托证券资料不适用[6]
惠理集团(00806.HK)拟8月13日举行董事会会议批准中期业绩
格隆汇· 2025-07-30 16:47
公司公告 - 惠理集团董事会会议将于2025年8月13日举行 [1] - 会议将审议批准公司及附属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未经审核中期业绩及其发布 [1] - 会议将考虑派付中期股息(如有) [1]
惠理集团(00806) - 董事会会议通告
2025-07-30 16:41
会议安排 - 惠理集团董事会会议定于2025年8月13日举行[3] 业绩相关 - 会议将考虑及批准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未经审核中期业绩及发布[3] - 会议将考虑派付中期股息(如有)[3] 董事会成员 - 执行董事有林向红女士、李先生及吴祝花女士[3] - 非执行董事有拿督斯里谢清海[3] - 独立非执行董事有陈世达博士、黄宝荣先生及李惟宏先生[3]
智通港股早知道 | 纳指、标普再创新高 贵金属、金属与采矿板块涨幅居前
智通财经· 2025-07-22 07:55
港交所交易规则调整 - 港交所宣布下调股票最低上落价位的第一阶段将于2025年8月4日推出 市场数据平台OMD-C及OMD-CMMDH的价位表代码将同步更新 [1] 恒生指数编算方法更新 - 恒生港股通创新药精选指数将修改选股范畴 删除主题和基本因子要求 调整成份股挑选方法及比重上限 新方法于2025年6月30日生效 成份股变动9月8日实施 [2] 美股市场表现 - 纳指涨0.38%至20974.17点 标普500涨0.14%至6305.6点 均创新高 贵金属板块领涨 世纪铝业涨超9% 美洲白银和泛美白银涨近5% [3] - 纽约期金涨1.6%重上3400美元 费城金银指数收涨3.5% [3] - 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跌0.28% 虎牙大涨16% 蔚来涨近3% [3] 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 - 2025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567.4万辆 同比增长33% 动力电池装机量288.1GWh 同比增44% [5] 医药行业动态 - 映恩生物靶向HER3的ADC药物DB-1310获FDA快速通道资格 用于治疗特定非小细胞肺癌 [20] - 美中嘉和拟折让16.94%配售4872万股 净筹2.59亿港元 [7] 企业并购与重组 - 环球新材国际6.65亿欧元收购默克表面解决方案业务获股东批准 预计7月底完成 [17] - 东阳光药与东阳光长江药业合并协议获通过 东阳光药预计8月7日上市 [13] 企业盈利预告 - 美图公司预计中期经调整净利润同比增65%-72% [10] - 中国龙工预计上半年纯利5.9亿-6.65亿元 同比增29%-45% [11] - 恒投证券预计上半年股东应占溢利2.39亿元 同比大幅提升 [14] - 惠理集团预期中期利润2.5亿港元 去年同期为3700万港元 [15] - 阜丰集团预计中期净溢利同比增加7亿元 [18] - 中泰期货预计中期净利润同比增长5415% [19] - 哈尔滨电气预期中期净利润10.2亿元 同比大幅提升 [21] 金融与资产管理 - 海南自贸港跨境资产管理试点细则发布 支持境外投资者投资理财产品及资管产品 [6] 企业资本运作 - 比亚迪拟每10股送红股8股并转增12股 派发现金红利每股39.74元 [16] - 中国水务及段传良持有康达环保超54%股权 触发全面现金要约 [12] 科技与创新 - 时富投资开发AI量化交易平台Quantphemes [9] 航空运输数据 - 国泰航空6月载客量290万人次 同比增23.3% 货运量13万公吨 同比增6.3% [8]
惠理集团(00806)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3-27 18:03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收入4.668亿港元,较2023年的5.149亿港元下降9.3%[8] - 2024年公司投资收益净额1.793亿港元,较2023年的6080万港元增长194.9%[8] - 2024年公司拥有人应占利润3120万港元,较2023年的2310万港元增长35.1%[8] - 2024年公司每股基本盈利1.7港仙,较2023年的1.3港仙增长30.8%[8] - 2024年公司资产总额37.752亿港元,较2023年的46.781亿港元下降19.3%[8] - 2024年公司负债总额2.154亿港元,较2023年的11.354亿港元下降81.0%[8] - 2024年公司管理资产51.1亿美元,较2023年的55.7亿美元下降8.3%[8] - 2024年公司实现盈利3100万港元,每股盈利1.7港仙[34] - 截至2024年12月底,公司资产管理规模为51亿美元,较2023年的56亿美元减少8%[41] - 2024年管理费用收入总额降至3.97亿港元,同比下降15%[41] - 公司净利润增长35%,从2023年的2300万港元增至3100万港元[41] - 2024年公司获得14亿美元的认购总额[41] - 2024年总开支为3.61亿港元,较2023年的3.90亿港元减少7%[4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资产净值为36亿港元,包括11亿港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和价值24亿港元的投资[42] - 2024年12月底公司资产管理规模为51.10亿美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55.70亿美元减少8%[53] - 2024年公司管理基金的资产加权平均回报增长11.7%,惠理高息股票基金年内正回报11.4%[53] - 2024年公司认购总额14.47亿美元,赎回总额24.92亿美元,赎回净额为10.45亿美元[53] - 与2023年相比,2024年公司品牌基金占比从84%升至90%,绝对回报偏持长仓基金占比从72%降至56%[56] - 2024年公司收入总额为4.668亿港元,较2023年的5.149亿港元下降9.3%;管理费用总额为3.974亿港元,较2023年的4.674亿港元下降15.0%;表现费总额为1230万港元,2023年无此项费用[59] - 2024年公司经营亏损(未计算其他收益/亏损)为4640万港元,较2023年的3530万港元增加31.4%;投资收益净额为1.793亿港元,较2023年的6080万港元增加194.9%[59] - 2024年公司拥有人应占利润为3120万港元,较2023年的2310万港元增加35.1%;每股基本盈利和摊薄盈利均为1.7港仙,较2023年的1.3港仙增加30.8%[59] - 2024年公司建议每股末期股息为1.0港仙,2023年无此项;2023年每股特别股息为50.0港仙,2024年无此项[59] - 公司平均管理资产下降12.3%至53亿美元,年度化净管理费率略微减少至58个基点,分销渠道之管理费回扣相应减少12.4%至1.625亿港元[61] - 2024年公司其他收入为6780万港元,较2023年的7310万港元有所下降[62] - 2024年公司按代价16.15亿日圆(相当于8100万港元)出售位于日本北海道的一个物流中心的50%权益,应占亏损为4670万港元,2023年为利润2500万港元[64]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持有价值黄金ETF 9981524个单位或其19.9%,公平值为5.107亿港元,成本为3.279亿港元,录得未变现净投资收益6250万港元及已变现净投资收益3740万港元[65]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持有ICAV-GCHY Bond Fund 2,992,816个单位(2023年:4,293,489个单位),占Value Partners Ireland Fund ICAV资产净值的21.8%(2023年:20.3%),占集团总资产的6.6%(2023年:6.8%),公平值为2.509亿港元(2023年:3.190亿港元),成本为2.446亿港元(2023年:3.505亿港元)[66] - 2024年薪金、花红及员工福利减少4.5%至2.255亿港元(2023年:2.362亿港元),回扣金额为300万港元(2023年:260万港元),股份基础报酬拨回100万港元(2023年:开支1,200万港元)[67][68] - 2024年其他非员工经营开支为1.060亿港元(2023年:1.093亿港元),信息处理及通讯开支增加至5,460万港元(2023年:4,590万港元),销售及市场推广开支减少至580万港元(2023年:630万港元)[69] - 2024年末,集团现金及现金等值项目结余10.774亿港元(2023年:15.589亿港元),房地产合伙相关借款6,590万港元(2023年:7,390万港元),负债权益比率为零,流动比率为6.3倍(2023年:1.9倍)[72]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股东权益为35.598亿港元,已发行股份总数为18.3亿股[73]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可供分派储备约为23亿46.1万港元[111] - 2024年度审核费用约为350万港元,非审计服务费用约为100万港元[190] 业务合作与拓展 - 2024年惠理与大和证券集团及大和资产管理达成战略伙伴关系[9] - 2024年惠理与中国银行(香港)达成分销合作协议,推出惠理日本房地产投资信托产业基金[10] - 2024年4月公司推出日本房地产投资信托产业基金,美元对冲类别和日元非对冲类别年化收益率分别为9.5%和4.0%[45] - 2024年11月公司与大和证券集团及大和资产管理签署谅解备忘录,加强资产管理合作[46] - 2024年公司成功推出一只医疗主题私募股权基金,获新投资者大量资本承诺[47] - 公司正积极开拓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及印尼等东南亚新兴市场[44] 基金业绩表现 - 2024年惠理价值黄金ETF录得25.3%的投资回报,预计2024/2025年金价有望升至每盎司3000美元[12] - 惠理高息股票基金(A1类)2024年回报为+11.4%,2025年初至2月28日为+0.3%[74] - 惠理大中华高收益债券基金(P类美元累积)2024年回报为+15.3%,2025年初至2月28日为+3.1%[74] - 惠中华新星基金(A类港元)2024年回报为+13.0%,2025年初至2月28日为+8.4%[74] 公司奖项荣誉 - 公司过去31年荣获超280个杰出奖项,2007年11月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29] - 惠理亚洲创新机会基金获《彭博商业周刊╱中文版》2023年亚太地区混合型互惠基金(1年)“卓越大奖”[20] - 惠理台湾基金获《彭博商业周刊╱中文版》2023年台湾股票互惠基金(1年)“卓越大奖”[20] - 惠理亚洲股债收益基金获《彭博商业周刊╱中文版》2023年亚太地区混合型互惠基金(1年)“杰出大奖”及(5年)“卓越大奖”[20] - 价值黄金ETF获《彭博商业周刊╱中文版》指数股票型基金“杰出大奖”(净资产值一年追踪误差)[20] - 2024年公司旗舰产品惠理高息股票基金获第八届海外基金金牛奖-一年期金牛海外中国股票基金[48] - 公司在2024年获得部分奖项及认可,反映其在可持续发展、创新及卓越方面的努力[200] 公司管理层变动 - 2025年1月2日,林向红女士任公司主席,原主席谢清海退任并任荣誉主席[30] - 林向红女士出任惠理集团主席兼执行董事,有丰富金融行业任职经历[76] - 苏俊祺现年49岁,拥有逾26年资产管理行业经验,1999年5月加盟惠理[78] - 洪若甄现年50岁,拥有逾27年资产管理从业经验,1998年4月加盟惠理[79] - 李谦现年40岁,2021年7月起任广发证券副总经理,2024年12月起任广发证券固定收益业务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80] - 谢清海现年71岁,拥有逾36年投资经验,1993年2月与合伙人共同创办惠理基金,全职业期间累计获逾250项表现奖项及殊荣[83] - 陈世达现年79岁,2007年10月22日获委任为惠理集团独立非执行董事[84] - 黄宝荣现年72岁,2018年8月14日获委任为惠理集团独立非执行董事,有逾50年专业会计师事务所从业经验[86] - 李惟宏44岁,2025年3月13日获委任为惠理集团独立非执行董事,在金融服务业有逾20年经验[87] - 何民基58岁,1995年11月加盟惠理,2010年晋升为投资董事,2014年晋升为高级投资董事,在资产管理及金融业有逾34年从业经验[90] - 叶浩华54岁,2009年8月加盟惠理,2017年7月晋升为首席投资总监 - 固定收益投资,有逾29年固定收益投资管理及研究经验[93] - 钟慧欣46岁,2016年4月加盟惠理,2024年晋升为多元资产投资首席投资总监,有20多年管理多元资产投资组合的经验[95] - 林美娟57岁,2021年7月加盟惠理,在亚洲区基金管理和金融服务行业有逾30年资历[96] - 吴祝花45岁,2021年7月加入惠理任财务总监,2023年2月晋升为首席财务总监,在金融服务行业经验广泛,曾在Fortress Investment Group & Mount Kellett Capital担任财务总监8年[97] - 林向红、李谦于2024年8月23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何民基于同日辞任[113] - 黄慧敏于2024年4月26日辞任执行董事[113] - 大山宜男于2024年5月7日退任独立非执行董事,Till ROSAR同日获委任并于2025年3月13日辞任[113] - 拿督斯里谢清海于2025年1月2日调任为非执行董事[113] - 李惟宏于2025年3月13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113] 公司战略与展望 - 2024年是跨境财通2.0推出及互联互通十周年,公司积极参与并将受益于两地联通深化[35] - 公司将运用科技手段及AI技术,提高投研、产品创新能力及运营效率[36] - 展望2025年,全球GDP增长预计为3.3%,公司将抓住机遇为投资者等创造价值[37] - 公司未来目标是引入优质解决方案扩展业务,强化市场及领域布局保持领先[49] 股东权益与认股期权计划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拿督斯里谢清海持有股份180,983,292股,占已发行股份9.90%;持有股份69,887,927股,占已发行股份3.82%,根据认股权利益相关股份1,855,000股,合计占比3.92%[11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苏俊祺先生根据认股权利益相关股份42,162,000股,占已发行股份2.30%[11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洪若甄女士持有股份1,330,927股,占已发行股份0.07%;根据认股权利益相关股份13,316,000股,占已发行股份0.72%[11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陈世达博士根据认股权利益相关股份350,000股,占已发行股份0.01%[11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黄宝荣先生根据认股权利益相关股份350,000股,占已发行股份0.01%[11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拿督斯里谢清海未行使认股数为927,500股(两个行使期间)[11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苏俊祺先生未行使认股数为6,000,000股(三个行使期间)、12,081,000股(两个行使期间)[11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洪若甄女士、何民基先生未行使认股数均为6,658,000股(两个行使期间)[11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陈世达博士、黄宝荣先生未行使认股数均为175,000股(两个行使期间)[118] - 该计划可供授予的认股数目年初为87,212,483份,年末为96,462,483份[12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和广发控股(香港)有限公司分别持有3.66亿股,占已发行股份20.04%;杜巧贤女士持有2.50871219亿股,占比13.73%,另根据认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