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理集团(00806)

搜索文档
惠理集团(00806) - 2022 - 年度业绩
2023-03-16 17:29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收入总额5.845亿港元,较2021年的12.816亿港元下降54.4%[2] - 2022年管理费总额5.493亿港元,较2021年的9.267亿港元下降40.7%[2] - 2022年表现费总额90万港元,较2021年的2.005亿港元下降99.6%[2] - 2022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5.443亿港元,较2021年的盈利4.578亿港元下降218.9%[2] - 2022年每股基本亏损29.6港仙,较2021年的每股盈利24.7港仙下降219.8%[2] - 2022年每股末期股息3.4港仙,较2021年的8港仙下降57.5%[2] - 2022年净收入总额4.087亿港元,较2021年的8.8097亿港元下降[3] - 2022年开支总额4.7733亿港元,较2021年的5.2067亿港元下降[3] - 2022年资产净值44.942亿港元,较2021年的52.6476亿港元下降[4] - 2022年公司收入总额为5.84543亿港元,2021年为12.81649亿港元[7] - 2022年薪酬及福利开支总额为3.30088亿港元,2021年为3.89543亿港元[8] - 2022年其他总亏损净额为4.41103亿港元,2021年收益净额为1.11036亿港元[9] - 2022年其他开支总额为1.19776亿港元,2021年为0.99374亿港元[10] - 2022年税项开支总额为0.03959亿港元,2021年为0.50081亿港元,税率均为16.5%[11] - 2022年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内亏损5.44315亿港元,2021年利润为4.57813亿港元[12] - 2022年董事建议派发末期股息总额为0.62108亿港元,2021年宣派末期股息1.47999亿港元[14] - 2022年投资总额为19.2256亿港元,2021年为28.46015亿港元[17] - 2022年已逾期但尚未减值的应收账款为6.7131亿港元,2021年为19.006亿港元[20] - 2022年流动银行贷款为7605.4万港元,2021年非流动银行贷款为8263.4万港元[21] - 2022年应付分销费总额为5079.3万港元,2021年为9202万港元[23] - 2022年12月31日已发行权益为13.26832亿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13.85078亿港元[24] - 2022年公司回购2327.3万股股份,支付代价5824.6万港元;2021年回购510万股股份,支付代价2202.7万港元[24] - 2022年公司净亏损5.44亿港元,每股亏损29.6港仙;2021年净利润4.58亿港元,每股盈利24.7港仙[25] - 2022年公司建议派发股息3.4港仙,2021年派发股息8港仙;2022年用5800万港元回购股份,占发行在外股份的1.3%[25] - 截至2022年12月底,公司资产管理规模为61亿美元,较2021年底的100亿美元减少39%[32] - 2022年管理费总额减少至5.493亿港元,同比下降41%[32] - 2022年公司年内获得10亿美元的认购总额[32] - 2022年经营亏损(未计算其他收益╱亏损)为6860万港元,投资亏损净额为3.177亿港元,年内净亏损为5.443亿港元[32]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集团资产净值为45亿港元,包括现金17亿港元及投资27亿港元[32] - 2022年底公司资产管理规模为61.45亿美元,2021年12月31日为100.37亿美元[48] - 2022年基金负回报23.42亿美元,赎回净额13.35亿美元,导致资产管理规模减少[48] - 2022年管理基金的资产加权平均回报下降23.1%,惠理高息股票基金和惠理价值基金分别下跌18.9%及28.1%[48] - 2022年认购总额为10.25亿美元,2021年为37.21亿美元;赎回总额为23.60亿美元,2021年为67.39亿美元;赎回净额为13.35亿美元,2021年为30.18亿美元[48] - 2022年品牌基金占集团管理资产的84%,2021年为82%;绝对回报偏持长仓基金占73%,2021年为69%[50][51] - 2022年机构客户占管理资产总额的57%(2021年:60%),散户投资者占43%(2021年:40%);香港特别行政区客户占65%(2021年:60%),中国内地客户占8%(2021年:9%)[52] - 2022年收入总额为5.845亿港元,较2021年的12.816亿港元下降54.4%;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为5.443亿港元,2021年为利润4.578亿港元[54][55] - 2022年管理费总额为5.493亿港元,较2021年的9.267亿港元减少40.7%;表现费总额为90万港元,2021年为2.005亿港元[54][56] - 2022年公司经营亏损6860万港元,2021年经营利润为3.603亿港元,变动-119.0%[54] - 2022年每股基本亏损29.6港仙,2021年每股盈利24.7港仙,变动-219.8%;每股摊薄亏损29.6港仙,2021年每股盈利24.6港仙,变动-220.3%[54] - 2022年每股末期股息为3.4港仙,较2021年的8.0港仙下降57.5%[54] - 2022年集团平均管理资产下降39.2%至74.39亿美元,2021年为122.45亿美元[56] - 2022年度化净管理费率轻微减少至58个基点,2021年为59个基点;分销渠道之管理费回扣减少41.0%至2.187亿港元,2021年为3.704亿港元[56] - 2022年其他收入为7670万港元,2021年为1.256亿港元;主要因股息收入降至1730万港元(2021年:5310万港元)及利息收入减至3590万港元(2021年:5340万港元)[57] - 2022年按公平值计入损益之金融资产已变现收益净额2.518亿港元,未变现亏损净额5.886亿港元;2021年已变现收益净额420万港元,未变现收益净额1.084亿港元[58] - 2022年公司应占亏损为2.53亿港元,2021年为收益4.05亿港元;物业重新估值亏损3.59亿港元,2021年为收益3.02亿港元;净租金收入3.34亿港元,2021年为2.22亿港元;外汇汇兑亏损2.28亿港元,2021年为1.19亿港元[59] - 2022年末公司持有价值黄金ETF 12621960个单位,占27.8%,占集团总资产10.0%,公平值4.749亿港元,成本4.203亿港元,未变现净投资亏损280万港元;2021年末持有12621914个单位,占25.9%,占集团总资产8.4%,公平值4.777亿港元,成本4.203亿港元,未变现净投资亏损230万港元[60] - 2022年末公司持有4 ICAV-GCHY Bond Fund 4970998个单位,占Value Partners Ireland Fund ICAV资产净值16.3%,占集团总资产7.5%,公平值3.571亿港元,成本4.006亿港元,收取股息60万港元,未变现净投资亏损3380万港元;2021年末持有4982102个单位,占7.5%,占集团总资产6.9%,公平值3.917亿港元,成本4.014亿港元,收取股息60万港元,未变现净投资亏损4600万港元[61] - 2022年末公司持有惠理亚洲创新机会基金661923个单位,占惠理基金系列资产净值2.5%,占集团总资产1.6%,公平值7710万港元,成本7760万港元,未变现净投资亏损7310万港元,已变现净投资亏损210万港元;2021年末持有2059604个单位,占8.3%,占集团总资产5.5%,公平值3.109亿港元,成本2.383亿港元,未变现净投资收益2880万港元[62] - 2021年末贷款票据公平值6.91亿港元,成本4.037亿港元,占集团资产总值12.2%;2022年5月24日金融信托提前偿还贷款票据,代价6.44亿港元;2022年收取利息收入860万港元,确认已变现净投资收益2.398亿港元,未变现净投资亏损2.913亿港元;2021年收取利息收入2990万港元,未变现净投资收益2.141亿港元[63] - 2022年固定薪金及员工福利增加3.9%至2.544亿港元,2021年为2.448亿港元[65] - 2022年花红共5180万港元,2021年为1.081亿港元[65] - 2022年员工回扣金额为310万港元,2021年为780万港元[65] - 2022年股份基础报酬开支为2070万港元,2021年为2880万港元[65] - 2022年其他非员工经营开支为1.004亿港元,2021年为9940万港元[66] - 2022年销售及市场推广开支减少至780万港元,2021年为890万港元[66] - 2022年末集团现金结余净额16.665亿港元,房地产合伙相关借款7610万港元,2021年为8260万港元[69] - 2022年集团负债权益比率为零,流动比率为8.7倍,2021年为6.9倍[69]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股东权益为44.942亿港元,已发行股份总数为18.3亿股[70] - 2022年董事会建议向股东宣派末期股息每股3.4港仙[68] - 建议派付2022年度末期股息每股3.4港仙,待股东批准后于2023年5月25日或前后支付[73] - 2022年度公司于联交所购买2327.3万股股份,支付总代价约5824.6万港元,所有购买股份均被注销[77] - 2022年3月回购457.6万股,最高每股3.50港元,最低2.83港元,总代价1487.9万港元[78] - 2022年4月回购398.7万股,最高每股3.31港元,最低2.81港元,总代价1155.6万港元[78] - 2022年5月回购379.5万股,最高每股3.05港元,最低2.71港元,总代价1093.4万港元[78] - 2022年10月回购1027.2万股,最高每股1.98港元,最低1.81港元,总代价1954万港元[78]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集团旗舰基金惠理价值基金1下跌28%,恒生指数及MSCI中国指数跌幅分别为13%及22%[26] - 截至2023年1月31日止的三个月,惠理价值基金录得46%的净回报[26] - 自1993年成立以来,惠理价值基金净回报为3369%,同期恒生指数回报为466%[26] - 惠理价值基金(A单位)2022年回报为 - 28.1%,2023年初至2月28日为 + 2.1%[30] - 2022年MSCI明晟中国指数下挫21.9%,MSCI所有国家亚洲(日本除外)指数下跌19.7%[31] - 惠理高息股票基金(A1类)过去五年历年回报分别为:2018年 -14.2%;2019年 +14.9%;2020年 +13.9%;2021年 +3.5%;2022年 -18.9%;2023年(年初至2月28日)+5.2%[47] 公司准则采纳情况 - 公司已首次采纳自2022年1月1日起生效的准则及修订,2023年将采纳相关新准则[6] 宏观经济数据 - 2022年中国GDP增长目标为5.5%,实际录得3%增长[27]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23年中国增长率为5.2%,美国及欧洲分别为1.4%及0.7%[28] - 中国拥有14亿人口,其中4亿为中产阶层[28] - 中国仅有少于15%的家庭储蓄投放于股票市场[29] 公司人员及业务拓展 - 惠理雇用202名员工,其中香港员工145人,中国内地员工42人[30] - 公司聘请蔡康进先生为机构业务高级总监,拓展北亚地区机构业务;委任David TOWNSEND先生出任驻伦敦的EMEA业务总经理,拓展欧洲、中东及非洲地区业务[34] - 公司优化客户投资组合管理团队,委任邓
惠理集团(00806) - 2022 - 中期财报
2022-08-24 16:31
公司荣誉与奖项 - 公司自成立已赢得250+个表现奖项[1] - 惠理连续三年(2020 - 2022年)获评为中国前二十名外资基金经理之一,是唯一上榜的亚洲基金公司[15] 管理资产规模变化 - 截至2022年6月30日,管理资产为74.92亿美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100.37亿美元减少25.4%[7] - 截至2022年6月底,公司管理资产为74.92亿美元,2021年12月31日为100.37亿美元,减少主要因2022年上半年基金负回报17.58亿美元及赎回净额6.59亿美元[22] - 2022年6月底公司内地业务资产管理规模为6.3亿美元,占集团总规模约8.4%[15] 财务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上半年收益总额为3.319亿港元,较2021年同期的7.078亿港元减少53.1%[8] - 2022年上半年管理费总额为3.073亿港元,较2021年同期的5.019亿港元减少38.8%[8] - 2022年上半年表现费总额为90万美元,较2021年同期的9130万美元减少99.0%[8] - 2022年上半年经营亏损(未计算其他收益╱亏损)为4490万港元,较2021年同期的1.934亿港元减少123.2%[8] - 2022年上半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为4.286亿港元,较2021年同期的2.098亿港元减少304.3%[8] - 固定经营开支为1.68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1.59亿港元略微上升6%[11] - 2022年上半年收益总额为3.319亿港元,2021年上半年为7.078亿港元,变动-53.1%[28] - 2022年上半年管理费总额为3.073亿港元,2021年上半年为5.019亿港元,变动-38.8%[28] - 2022年上半年表现费总额为90万港元,2021年上半年为9130万港元,变动-99.0%[28] - 2022年上半年公司拥有人应占集团亏损4.286亿港元,2021年上半年为利润2.098亿港元[29] - 管理费总额随管理资产减少下调至3.073亿港元,2021年上半年为5.019亿港元[29] - 年度化总管理费率下调至95个基点,2021年上半年为98个基点;年度化净管理费率收窄至57个基点,2021年上半年为59个基点[30] - 表现费总额回落至90万港元,2021年上半年为9130万港元[30] - 其他收入合共为3600万港元,2021年上半年为5230万港元[30] - 按公平值计入损益之金融资产已变现收益23990万港元,2021年上半年为360万港元;未变现亏损净额56240万港元,2021年上半年为收益2940万港元[31]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在合资企业的应占收益为190万港元,2021年上半年为1670万港元[32] - 薪金及员工福利(不含花红)增加770万港元至1.206亿港元,2021年上半年为1.129亿港元[35] - 花红为5590万港元,2021年上半年为5330万港元[35] - 员工回扣金额为180万港元,2021年上半年为480万港元[35] - 2022年6月30日,集团现金结余净额为16.036亿港元,债务权益比率为零,流动比率为11.0倍[38] - 2022年6月30日,房地产合伙以物业资产作抵押的相关借款为7710万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8260万港元[38] - 2022年6月30日,集团股东权益为46.492亿港元,已发行股份总数为18.4亿股[39] - 2022年上半年费用收入为331,944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707,806千港元[45] - 2022年上半年费用收入净额为183,471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391,964千港元[45] - 2022年上半年净收入总额为219,450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444,259千港元[45] - 2022年上半年开支总额为264,348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250,835千港元[45] - 2022年上半年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亏损为428,588千港元,2021年同期纯利为209,818千港元[45] - 2022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为29.29942亿港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36.98729亿港元有所下降[47] - 2022年6月30日流动资产为20.02346亿港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19.71613亿港元略有上升[47] - 2022年6月30日流动负债为1.82527亿港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2.85909亿港元大幅下降[47] - 2022年6月30日流动资产净值为18.19819亿港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16.85704亿港元有所上升[47] - 2022年6月30日非流动负债为1.00546亿港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1.19678亿港元有所下降[47] - 2022年6月30日资产净值为46.49215亿港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52.64755亿港元有所下降[47] - 2022年上半年期内亏损4.28588亿港元,而2021年上半年期内纯利为2.09818亿港元[50] - 2022年上半年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5629.3万港元,2021年上半年产生现金净额为11.56897亿港元[52] - 2022年上半年投资活动产生现金净额为2.27947亿港元,2021年上半年所用现金净额为5.2986亿港元[52] - 2022年上半年融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1.97589亿港元,2021年上半年所用现金净额为6.48031亿港元[52] - 截至2022年6月30日,第一级上市证券和非上市证券公平值为621,620千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446,071千港元[55] - 截至2022年6月30日,第二级投资基金公平值为1,289,068千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1,553,000千港元[55] - 截至2022年6月30日,第三级工具公平值总计126,138千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845,259千港元[55]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所有等级金融工具公平值总计2,036,826千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2,846,015千港元[55] - 截至2022年6月30日,第三级工具中上市证券公平值为7,002千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7,780千港元[57] - 截至2022年6月30日,第三级工具中非上市证券 - 投资基金公平值为117,565千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146,477千港元[57] - 截至2022年6月30日,第三级工具中非上市证券 - 股本证券公平值为1,571千港元,2021年12月31日无此项数据[57] - 截至2022年6月30日,第三级工具中非上市证券 - 贷款票据公平值为0千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691,002千港元[57] - 截至2022年6月30日,第三级工具未变现(亏损)/收益变动及投资(亏损)/收益净额为 - 57,472千港元,2021年为141,648千港元[57]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新增第三级工具注资为265,000港元[58] - 带有相关认购期权的贷款票据于2021年12月31日按预期市场收益5.125%估值,于2022年6月30日前偿还[59] - 2022年上半年管理费用收入307,268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501,893千港元;费用收入总额2022年为331,944千港元,2021年为707,806千港元[61] - 2022年上半年其他收入总额35,979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52,295千港元[62] - 2022年上半年薪酬及福利开支总额178,432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171,086千港元,且2022年计入政府工资补贴1,600,000港元[63] - 2022年上半年其他总亏损379,254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收益33,669千港元[64]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估计应课税纯利按约16.5%(2021年:16.5%)的税率就香港利得税计提拨备[65] - 2022年上半年税项开支总额3,983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32,378千港元[66] - 公司就2021年度宣派末期股息147,999,000港元,于2022年5月25日派付147,631,000港元,2022年上半年无中期股息建议(2021年:无)[67] - 2022年上半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428,588,000港元(2021年:纯利209,818,000港元)[68] - 2022年6月30日物业、厂房及设备期末账面净值179,825千港元,投资物业期末值193,495千港元[69][70] - 无形资产期初账面价值为1.493亿千港元,期末为1.3431亿千港元,摊销141.9万千港元,汇兑差额8万千港元[71] - 2022年6月30日应收费用总额为7.8011亿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1.9006亿亿港元[86] - 2022年6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总额为16.03645亿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16.65937亿港元[87] - 2022年6月30日已发行股份数目为18.37549831亿股,2021年12月31日为18.49982831亿股[88]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期间公司回购1243.3万股股份,支付代价3759.1万港元;2021年6月30日回购55.6万股股份,支付代价261.4万港元[89]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授出925万份认股权,2021年同期为800万份[90]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确认授予董事及雇员认股权开支总额为1417.2万港元,2021年同期为1457.7万港元[90] - 2022年6月30日尚未行使认股数为9905.9万份,2021年12月31日为9230.9万份[91] - 2022年6月30日可行使认股数为5115.5万份,加权平均行使价为4.83港元;2021年可行使认股数为2100万份,加权平均行使价为5.82港元[91] - 2022年6月30日应付分销费开支总额为6403.6万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9202万港元[94] - 2022年6月30日日后最低租金总额仅包括不可撤销短期租赁[95]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经营租赁承担总额为52.7万港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22.6万港元有所增加[96]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在私募股权基金的未拨备资本承担为31.2万港元,与2021年12月31日持平;购买软件及硬件特许权证未产生的合约资本承担为390.4万港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476.7万港元减少[97] - 2022年上半年,公司向董事的关连人士支付顾问费为14.5万港元,与2021年同期持平[99] - 2022年上半年,公司主要管理人员薪酬总额为1955.1万港元,较2021年同期的2237万港元有所减少[100] - 截至2022年6月30日,综合入账的结构性实体Value Partners Asia Pacific Real Estate Limited Partnership公允价值为78381万港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132477.9万港元减少[103] - 截至2022年6月30日,非综合入账的结构性实体Hanwha Value Partners Asia High Dividend Equity Feeder Fund公允价值为3931.1万港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4634.6万港元减少[103] - 截至2022年6月30日,价值黄金ETF公允价值为47872.8万港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47770.2万港元略有增加[103]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惠理价值基金公允价值为407.9万港元,较20
惠理集团(00806) - 2021 - 年度财报
2022-03-23 19:56
公司荣誉 - 公司自成立已赢得250+个表现奖项[1] - 公司获2020年最佳金融公司、最佳用户陪伴奖、2020年度最受险资欢迎境外受托机构等多项荣誉[8] - 公司获2021年最佳外商独资企业奖、2022最佳基金机构-多元资产投资等业界奖项[10] - 公司自2016年起连续六年获颁香港“商界关怀”奖,获颁“2021开心企业”标志奖[28] - 公司在Z - Ben Advisors颁布的“2021年中国跨境机构10强”及“最佳中国外资资管机构25强”中,分别取得第七位和第十二位之排名[41] - 公司获香港投资者关系协会举办的年度选举“最佳ESG(管治)”大奖[44] 公司管理层活动 - 2021年5月,公司联席主席兼联席首席投资总监拿督斯里谢清海在LBS资产管理论坛发表主题演说[11] - 2021年9月,拿督斯里谢清海在第六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主题论坛中发表演说[13] - 2021年11月,拿督斯里谢清海在NextChina 2021会议分享对共同富裕及对中国长期影响的见解[15] - 2021年7月25日,公司高级基金经理兼环境、社会及管治投资主管徐福宏出席“2021大湾区首席经济学家论坛”[16] 公司宣传与业务推广 - 2021年公司推出多个综合广告宣传项目,举办一系列线上投资研讨会[17] - 2021年9月,公司发布第三份年度白皮书《Investing in China: Taming the Dragon》[16] 公司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1年公司收入为12.816亿港元,较2020年的25.615亿港元下降50%[6] - 2021年公司经营利润(未计算其他收益╱亏损)为3.603亿港元,较2020年的13.085亿港元下降72%[6] - 2021年公司拥有人应占纯利为4.578亿港元,较2020年的13.795亿港元下降67%[6] - 2021年公司每股盈利(港仙)基本为24.7,较2020年的74.4下降67%[6] - 2021年公司每股盈利(港仙)摊薄为24.6,较2020年的74.4下降67%[6] - 2021年公司资产总额为56.703亿港元,较2020年的62.988亿港元下降10%[6] - 2021年公司负债总额为4.055亿港元,较2020年的8.808亿港元下降54%[6] - 2021年公司资产净值总额为52.648亿港元,较2020年的54.18亿港元下降3%[6] - 2021年公司管理资产为100.37亿美元,较2020年的141.66亿美元下降29%[6] - 2021年公司纯利达4.578亿港元,每股基本盈利24.7港仙,2020年为13.79亿港元,建议派付股息8港仙[29] - 2021年公司资金流出净额30亿美元,管理费用按年下跌8.5%至9.267亿港元[35] - 2021年公司表现费用按年下跌86.3%至2.005亿港元[35] - 2021年公司经营利润(未计算其他收益╱亏损)下跌72.5%至3.603亿港元,公司拥有人应占纯利下跌66.8%至4.578亿港元[35] - 2021年收入总额12.816亿港元,较2020年的25.615亿港元下降50.0%[53] - 2021年管理费总额9.267亿港元,较2020年的10.132亿港元下降8.5%[53] - 2021年公司拥有人应占纯利4.578亿港元,较2020年的13.795亿港元下降66.8%[53] - 2021年公司收入总额下跌50.0%至12.816亿港元,2020年为25.615亿港元,公司拥有人应占集团纯利减至4.578亿港元,2020年为13.795亿港元[54] - 2021年表现费总额大幅下滑至2.005亿港元,2020年为14.681亿港元,因大部分可收取表现费的基金年底表现未超越相关新高价[55] - 2021年集团平均管理资产下降3.1%至122.45亿美元,2020年为126.42亿美元,管理费总额减少8.5%至9.267亿港元,2020年为10.132亿港元[55] - 2021年年度化净管理费率减至59个基点,2020年为61个基点,分销渠道之管理费回扣减少13.6%至3.704亿港元,2020年为4.285亿港元[55] - 2021年其他收入为1.256亿港元,2020年为8270万港元,主要因股息收入增加至5310万港元,2020年为1340万港元[56] - 2021年公司应占合资企业收益为4050万港元,2020年为3250万港元,包括物业重新估值收益1750万港元,2020年为1110万港元及租金收益2300万港元,2020年为2140万港元[58] - 2021年集团固定成本覆盖率为1.6倍,2020年为1.7倍[60] - 2021年固定薪金及员工福利增加1300万港元至2.448亿港元,2020年为2.318亿港元[61] - 2021年花红共1.081亿港元,2020年为4.120亿港元,员工回扣金额为780万港元,2020年为1540万港元[61] - 2021年末公司现金结余净额为16.659亿港元,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净额为10.756亿港元[64] - 2021年12月31日,公司股东权益为52.648亿港元,已发行股份总数为18.5亿股[65] - 公司负债权益比率为零,流动比率为6.9倍[64] - 2021年公司慈善捐款共51.2万港元[87] - 2021年12月31日,公司可供分派储备约为27.21亿港元[86] 市场指数表现 - 2021年恒生指数及MSCI明晟中国指数分别下跌12.3%及21.7%,2020年及2019年两项指数分别录得0.2%/29.5%及13.6%/23.5%的升幅[29] - 2021年MSCI明晟中国指数下挫21.7%,MSCI所有国家亚洲(除日本)指数下跌4.7%[34] 基金产品表现 - 惠理价值基金是集团旗舰股票产品,长线表现优于同类基金[18] - 惠理亚洲股债收益基金自2017年11月成立以来业绩卓越[19] - 旗舰惠理价值基金规模115.2亿美元,2021年下跌6.6%,2020年及2019年分别录得38%及32%的净升幅[29] - 惠理价值基金自1993年成立以来,录得净回报达4723%,同期恒生指数回报为548%[29] - 基金(A单位)2017 - 2021年历年回报分别为+44.9%、-23.1%、+32.4%、+37.6%、-6.6%[33] - 基金(C单位)2017 - 2021年历年回报分别为+43.3%、-23.5%、+31.9%、+36.8%、-7.2%[33] - 亚洲股债收益基金2021年全年升幅为3.3%,资产管理规模由2020年末的8730万美元增加三倍至3.47亿美元[37] - 旗舰价值基金2021年录得6.6%的亏损,但表现领先MSCI明晟中国指数(跌幅21.7%)及恒生指数(跌幅12.3%),截至2021年12月底的十年期间共上涨159%,优于恒生指数的79.6%回报[37] - 2021年管理基金的资产加权平均回报率为 -7.3%,惠理高息股票基金升幅3.5%,惠理价值基金和惠理大中华高收益债券基金分别下跌6.6%及22.5%[47] - 亚洲股债收益基金过去五年历年回报分别为2017年(11月13日至12月31日)+2.5%、2018年 - 3.9%、2019年 + 10.4%、2020年 + 17.6%、2021年 + 3.3%[46] - 某基金(A单位)过去五年历年回报分别为2017年 + 44.9%、2018年 - 23.1%、2019年 + 32.4%、2020年 + 37.6%、2021年 - 6.6%[46] - 某基金(C单位)过去五年历年回报分别为2017年 + 43.3%、2018年 - 23.5%、2019年 + 31.9%、2020年 + 36.8%、2021年 - 7.2%[46] - 惠理高息股票基金(A1类)2017 - 2022年2月28日历年回报分别为+32.9%、-14.2%、+14.9%、+13.9%、+3.5%、-1.1%[65] - 惠理价值基金(A单位)2017 - 2022年2月28日历年回报分别为+44.9%、-23.1%、+32.4%、+37.6%、-6.6%、-12.8%[65] - 惠理大中华高收益债券基金(P类Acc美元)2017 - 2022年2月28日历年回报分别为+10.1%、-4.9%、+9.4%、-0.3%、-22.5%、-10.9%[65] 公司业务地区数据 - 公司2021年末中国内地业务资产管理规模为9亿美元,占集团总资产管理规模的9%[39] - 日本目前占公司总资产管理规模的6%,远高于2020年的3%水平[42] - 按地区划分,2021年香港客户占管理资产的60%,日本客户占6%,中国内地客户占9%,2020年分别为64%、3%和10%[51] 行业与市场环境 - 2021年中国经济增长幅度为8.1%[30] - 2022年中国经济增长目标定于5.5%或以上[31] - 中国储蓄中约10%投资在股票领域[31] - 2021年中国家庭资产中房地产占比46%,金融相关投资约占29%,预计2030年中国家庭金融资产将由2020年的188万亿人民币增加125%至420万亿人民币[40] - 大湾区跨境理财通计划南向通允许大湾区内逾8000万人口的居民直接买卖香港财富管理投资产品,公司有三只中低风险产品符合准则[40] - 马来西亚首只符合伊斯兰教法的中国A股ETF于七月上市,推出五个月成为2021年当地交易所按市值及交易量排名第五的ETF[43] 公司人员招聘与福利 - 2021年共有13名优秀学生获颁“谢清海奖学金”[21] - 年内通过香港科技大学青年奖学金计划招聘四名实习生[26] - 通过香港证券及投资学会财富与资产管理暑期实习计划聘用两名实习生[27] - 公司目前雇用236名员工,其中中国内地员工44名[31] - 2021年全职雇员236人,合约雇员7人;2020年全职雇员226人,合约雇员10人[176] - 2021年30岁以下雇员61人,30 - 50岁160人,50岁以上22人;2020年30岁以下54人,30 - 50岁168人,50岁以上14人[176] - 2021年女性雇员116人,男性雇员127人;2020年女性雇员126人,男性雇员110人[176] - 2021年和2020年因工死亡人数均为0,因工受伤人数均为0,损失工作日数均为0[176] - 公司员工男女比例维持在1:0.91[178] - 男性员工占比52.26%,女性员工占比47.74%[179] - 30岁以下员工占比25.10%,30 - 50岁员工占比65.85%,50岁以上员工占比9.05%[179] - 公司为全职雇员提供的可补偿租金最多可达基本薪酬的40%[180] - 2021年“惠理青年奖学金计划”使四名实习生受雇于公司各部门[185] - 2021年公司雇佣了财富与资产管理暑期实习计划下的两名实习生[185] - 2021年公司员工无因工受伤及死亡记录[185] - 2021年公司向员工发放130张流感疫苗券[186] 公司人员信息 - 洪若甄47岁,有超24年资产管理从业经验,1998年4月加盟惠理,2009年晋升为高级投资董事[69] - 何民基55岁,有超32年从业经验,1995年11月加盟惠理,2014年晋升为高级投资董事[69] - 黄慧敏55岁,有30年从业经验,2021年10月加盟惠理任总裁[70] - 陈世达76岁,2007年10月22日任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1972年获哈佛工商管理硕士学位,1973年获康奈尔经济学博士学位[71] - 大山宜男68岁,2007年10月22日任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有超30年金融企业营运经验[72] - 黄宝荣69岁,2018年8月14日任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有超40年专业会计师事务所从业经验[73] - 葉浩華現年51歲,有逾27年固定收益投資管理及研究經驗,2009年8月加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