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保(01339)

搜索文档
筑牢万亿元防灾屏障巨灾保险覆盖纵深待突破
中国证券报· 2025-05-13 05:14
巨灾保险发展现状 - 2024年巨灾保险共同体为全国居民提供逾20万亿元巨灾风险保障 [1] - 2024年巨灾保险共同体为全国6439万户次居民提供22.36万亿元巨灾风险保障 [3] - 我国70%以上城市、50%以上人口分布在自然灾害严重地区 [3] 巨灾保险保障作用 - 四川汶川大风灾害中保险公司迅速赔付受灾群众340元 [2] - 人保财险制定"加快保险理赔19项"和"大灾预赔快赔30条"专项政策 [2] - "摩羯"台风后两周内赔付进度超80%,西藏定日地震后10天完成民生类险种赔付 [2] 地方试点情况 - 四川将地震巨灾保险升级为多灾因巨灾保险,新增洪水、暴雨等灾害 [4] - 四川实行财政补贴模式:财政补贴60%,居民自缴40% [4] - 宁波、上海、厦门完善台风洪水保障制度,广东探索指数保险模式 [4] 现存问题 - 我国重大灾害事故损失中保险业承担比例仅10%,全球平均40% [4] - 灾害数据分散在多个部门,缺乏统一共享机制 [5] - 巨灾风险模型精准度和可靠性有待提高 [5] 政策支持 - 2024年保险业新"国十条"明确探索建立多渠道巨灾保险保障机制 [5] - 2025年《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提出发展巨灾保险 [6] - 《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要求优化巨灾保险 [6] 发展建议 - 调整优化保险配置,扩大低频高损灾害保障范围 [6] - 开发不同自然灾害类型专项保险,扩大保险标的范围 [6] - 建立全国统一巨灾数据共享平台,加大模型研发投入 [7] - 推进巨灾债券试点,实现风险分散渠道多样化 [7]
五大上市险企一季报扫描:寿险新业务价值集体高增,平安、太宝投资承压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12 18:31
核心观点 - 2025年第一季度A股五大上市险企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841.76亿元,同比微增1.4%,但各险企表现分化显著 [1] - 寿险新业务价值(NBV)集体高增成为行业亮点,投资端表现则凸显不同险企间的分化 [1] - 短期波动不改长期趋势,随着资产配置优化与非经常性损益出清,险企业绩修复可期 [1] 归母净利润表现 - 五大上市险企归母净利润增速呈"三升两降"格局 [2] - 中国人保实现归母净利润128.49亿元,同比增长43.4%,增速排名第一 [2] - 中国人寿实现归母净利润288.02亿元,同比增长39.5% [2] - 新华保险实现归母净利润58.82亿元,同比增长19% [2] - 中国平安实现归母净利润270.16亿元,同比下降26.4% [2] - 中国太保实现归母净利润96.27亿元,同比下降18.1% [2] 业绩变动原因 - 中国人保、新华保险利润同比高增主要受益于低基数下投资收益同比显著提升 [2] - 中国人寿利润大幅增长主要受益于保险服务费用同比减少134.38亿元 [2] - 中国太保利润同比下滑主要系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同比减少134.49亿元 [2] - 中国平安业绩受公允价值变动亏损562.89亿元和平安健康业务并表产生一次性损益34.14亿元所拖累 [2] 寿险新业务价值 - 中国太保新业务价值为57.78亿元,同比增长39.0% [4] - 中国平安寿险及健康险业务新业务价值达成128.91亿元,同比增长34.9% [4] - 中国人寿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4.8% [4] - 人保寿险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31.5% [4] - 新华保险新业务价值增速达67.9% [4] 保费收入表现 - 新华保险长期险首年保费272.36亿元,同比增长149.6% [5] - 新华保险银保渠道第一季度保费收入268.89亿元,同比增长69.4% [6] - 太保寿险的银保渠道实现规模保费257.22亿元,同比增长107.8% [6] 投资表现 - 中国人寿投资资产6.82万亿元,较2024年底增长3.1%,实现总投资收益537.67亿元,总投资收益率为2.75% [8] - 中国平安保险资金投资组合规模超5.92万亿元,较年初增长3.3%,实现非年化综合投资收益率1.3% [8] - 中国太保投资资产2.81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8%,投资资产净投资收益率为0.8% [8] - 新华保险投资资产为1.69万亿元,年化总投资收益率为5.7% [8] 投资策略 - 中国人寿坚持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稳健投资理念,固收投资把握利率阶段性抬升机会 [9] - 中国平安积极应对利率下行风险,主动逢高配置利率债,保持资产负债的良好匹配 [9] - 中国太保积极配置长期固收资产,延展资产久期,强化权益主动管理 [10] - 中国人保在权益投资方面果断加仓,有效把握市场阶段性和结构性机会 [11]
科技赋能筑防线 风险减量护民生——中国人保谱写防灾减灾新篇章
财经网· 2025-05-12 16:51
公司业务模式 - 公司以"保险+风险减量服务+科技"新商业模式为抓手,构建覆盖灾前预防、灾中应对、灾后补偿的全链条风险管理体系 [1] - 2024年实施风险减量工程累计降低社会面损失超10亿元,自主研发"巨灾安澜"平台集成9大类9900万条风险数据 [1] - 通过"多灾因、多年期、多层次"保障体系,在近40起重大自然灾害中提供保险保障 [1] 科技赋能风险管理 - 公司推动风险管理从"事后赔付"向"事前预防"转型,构建覆盖"灾前预警—灾中救援—灾后复盘"的全周期防控体系 [2] - 自主研发"巨灾安澜"系统实现风险识别、模拟、预警一体化管理,2024年开展非车重点客户风险排查近10万次,提前转移高危风险单位5.9万个 [2] - 部署"水浸物联系统"安装设备2.45万台次,2024年公众预警体系发送灾害预警提示1463.92万次,重点客户触达率100% [3] 巨灾保险体系建设 - 公司作为中国城乡居民住宅巨灾保险共同体首席共保人,联合40余家机构提供22.36万亿元巨灾风险保障,覆盖6439万户次居民 [1][5] - 已在20个省落地地方性巨灾保险项目,其中94%的地市为公司独家或首席承保 [5] - 创新推出多年期产品和巨灾保险准备金机制,河北省政府每年投入2亿元财政资金撬动20亿元巨灾风险保障 [6] 灾后响应与服务效能 - 2024年启动应急响应38次,应对重大灾害事故255起,支付赔款超200亿元 [8] - 运用"无人机+耘智保"远程定损,6天赔付进度超40%,24小时内完成水稻种植险600余万元赔付 [9] - 整合400余家服务商和近万台拖车资源,日均处理救援案件1.5万件 [9] 政企协同与创新实践 - 深度参与国家巨灾保险制度建设,推动巨灾保险从单一地震扩展至台风、洪水等全灾因覆盖 [5] - 2024年河北、湖北率先落地全灾因、广覆盖、长周期的综合性巨灾保险试点 [5] - 推出全国首个政策性巨灾保险一揽子再保险方案,提升行业巨灾承保能力 [6]
5家健康险公司均盈利 风险综合评级现分化
证券时报· 2025-05-12 02:22
行业概况 - 随着老龄化社会发展,商业健康险的运营日益受到关注 [1] - 5家健康险公司已披露2024年年报和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包括人保健康、平安健康保险、太保健康险、复星联合健康和瑞华保险 [1] 财务表现 - 5家健康险公司2024年合计实现营业收入756.46亿元,同比增长14.1% [1] - 5家健康险公司2024年合计实现净利润41.51亿元,同比增长46.6% [1] - 人保健康2024年保险业务收入486.95亿元,净利润19.32亿元,同比增长29.6% [1] - 平安健康保险2024年净利润19.98亿元,同比增长39.1%,位居健康险公司净利润榜首位 [1] - 太保健康险2024年净利润9150万元,同比增长近2倍,增速最快 [1] - 复星联合健康2024年保险业务收入52.26亿元,同比增长26.7%,净利润4200万元,同比增长82.6% [1] - 瑞华保险2024年保险业务收入16.71亿元,同比增长10.1%,净利润8755万元,较2023年同期的1.5亿元亏损实现扭亏 [1] - 健康险公司净利润大增源于负债端收入稳健增长和投资端表现,例如平安健康保险2024年公允价值变动收益7.4亿元,2023年同期为-5.95亿元 [2] - 瑞华保险2024年公允价值变动收益2586万元,同比增长118% [2] - 人保健康一季度净利润24.3亿元,盈利水平位列健康险公司第一 [2] - 平安健康保险一季度净利润5.82亿元 [2] 风险管理 - 人保健康、平安健康保险和太保健康险最近一期风险综合评级均为AA类 [2] - 瑞华保险、复星联合健康最近一期风险综合评级分别为BB类、B类 [2] - 复星联合健康已构建"监测—预警—整改"的基本管理架构,未来将不断完善覆盖全业务流程的风险内控体系 [2] 偿付能力 - 瑞华保险一季度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73.71%,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01.51%,均接近监管红线 [3] - 瑞华保险一季度实际资本下降,最低资本上升,偿付能力较上季度有所下降 [3]
织密民生保障安全网——巨灾保险的四川实践与探索
证券日报· 2025-05-11 23:06
巨灾保险行业发展现状 -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极端天气频发,地震、洪涝、台风等自然灾害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威胁日益加剧,巨灾保险作为市场化风险分散机制的作用凸显 [1] - 四川地形复杂,自然灾害风险高,特别是阿坝州面临灾多、灾频、灾重的问题,灾害对当地交通、旅游和产业影响严重 [1] - 2008年汶川地震后,四川率先探索地震巨灾保险试点,2015年正式启动并逐步扩大覆盖范围,优化理赔流程 [1] 巨灾保险在四川的实施成果 - 中国人保财险作为首席承保人,2015年以来累计承保城乡居民1200多万户,提供风险保障超3000亿元,触发赔付11次,支付赔款1.1亿元,占全国地震巨灾赔款总额的90% [2] - 2024年四川巨灾保险全面升级,推出《四川省城乡居民住宅巨灾保险工作方案》,并在乐山市签发首单多灾因巨灾保险 [2] - 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人保财险已在四川13个市州64个区县承保71.08万户,提供风险保障328亿元 [2] 巨灾保险的政策意义与功能 - 巨灾保险实现了风险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散,起到安抚群众、稳定社会情绪的作用,同时减轻政府救助压力 [3] - 我国已初步形成"政策性保险为基础、商业保险为补充"的多层次巨灾保险体系 [3] - 未来行业将深化产品供给侧改革,提高风险减量服务质效,拓展覆盖范围,推动巨灾保险体系完善 [3]
涉平安资管、中国人保等5家!保险领域高频人事变动持续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09 18:15
保险行业高管变动概况 - 2025年以来已有二十余家保险机构发生高管变动,涉及中国人保、平安资管、国联人寿等多家机构 [1] - 行业人事调整涵盖头部机构到中小险企,反映行业对稳健经营与创新突破的双重追求 [1] - 高管变动为市场注入新的想象空间,是保险行业发展的缩影 [9] 平安资管人事变动 - 总经理罗水权因个人工作调整辞职,任职期间推动公司管理规模从3万亿增至5.8万亿 [2] - 董事长黄勇兼任临时总经理,其为平安集团资管老将,1996年加入平安集团 [2] - 2024年平安资管营业收入40.45亿元(同比下滑5.39%),净利润24.51亿元(同比下降9.36%) [3] - 公司表示人事变动不会影响正常经营,正有序推进新任总经理聘任工作 [3] 中国人保人事调整 - 聘任拥有20余年银行从业经历的田耕为副总裁,或助力深化银保协同 [3] - 2025年已有两名高管离任,目前领导班子增至9人 [4] - 原副总裁李祝用调任中国人寿集团总裁,总裁助理韩可胜因年龄退休 [4] 中小险企变革动态 - 国联人寿董事长丁武斌退休,年初已更换第四任总经理赵雪军 [5][6] - 国联人寿拟增资30亿元,注册资本将从21亿元增至46.6亿元,股东增至16家 [7] - 光大永明人寿全球公开招聘副总经理,去年8月已任命新总经理张晨松 [7] - 生命保险资产迎来拟任董事长朱海马,其具有丰富富德系任职经历 [8] 行业发展趋势 - 头部机构老将交替与中小险企资本人才并重,旨在不确定性中夯实竞争力 [9] - 高管团队稳定性与战略前瞻性将成为险企能否穿越周期的关键因素 [9]
中国人保多举措推进防灾减灾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5-09 13:09
商业模式创新 - 公司构建"保险+风险减量服务+科技"新商业模式,覆盖灾前预防、灾中应对、灾后补偿全链条风险管理体系 [1] - 2024年通过风险减量工程累计降低社会面损失超10亿元 [1] - 自主研发"巨灾安澜"平台集成九大类9900万条风险数据,为风险减量提供技术支撑 [1] 巨灾保险保障 - 通过"多灾因、多年期、多层次"保障体系,在近40起重大自然灾害中提供保险保障 [1] - 作为首席共保人联合40余家保险机构组成巨灾保险共同体 [1] - 为全国6439万户次居民提供22.36万亿元巨灾风险保障 [1] 科技应用与灾前预防 - 运用物联设备、智慧工具构建覆盖"灾前预警—灾中救援—灾后复盘"的全周期防控体系 [1] - 推动风险管理从"事后赔付"向"事前预防"转型 [1] - 通过智能理赔系统、"耘智保"智慧大屏和卫星遥感技术实现"快赔减损" [2] 数据驱动与灾后优化 - 利用大数据分析灾后理赔案例,持续优化风险模型和应急预案 [2] - 形成"预警-处置-复盘"闭环,为长效防灾提供数据支撑 [2] 行业组织建设 - 公司旗下人保财险牵头筹建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灾害保险与风险减量分会 [2] - 人保财险当选该分会理事长单位 [2]
南京人保财险:五一“心服务站”护航 警保联动再升级
江南时报· 2025-05-07 14:47
警保联动服务升级 - 公司依托南京交管局金陵飞鹰和视频快处中心数据共享,推出"无人机查勘+交管在线定责+保险理赔"的交通事故快处快赔服务 [1] - 通过警保联动升级,实现道路交通事故线上线下、空地一体的综合处理能力,打通交警定责与保险理赔最后一公里 [5] 五一假期便民服务 - 公司在南京二桥、三桥、宁杭、高速8大队设立4个"心服务站",提供轻微事故快速理赔、车辆免费检测、应急物资及交通指引服务 [3] - 开展"暖警""暖民"活动,向节假日坚守一线的交警致敬 [3] 科技赋能事故处理 - 南京交管金陵飞鹰大队利用无人机低空查勘优势,在城市道路、高速公路巡航,快速锁定事故现场并完成取证 [5] - 轻微事故引导车主通过交管12123在线处理,视频快处中心快速定责并对接保险理赔系统 [5]
保险|一季报超预期,验证开启慢牛之路
中信证券研究· 2025-05-07 10:25
一季报总体表现 - 行业一季报超预期,验证三大趋势:头部公司受益市场洗牌、分红险转型可行性、核心偿付能力改善[1] - 新业务价值普遍高增长,中国平安(+34 9%)、中国太保(+39%)、新华保险(+68%)等头部公司表现突出[3] - 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显著提升,平安寿险(+47bps至164%)、新华保险(+60bps至184%)改善明显[6] 行业长期趋势 - 保险板块处于长期慢牛起点,逻辑包括市场份额向头部集中、分红险需求崛起、监管政策优化[2] - 分红险转型拐点显现,中国太平(新单占比超90%)、中国人寿(超50%)等公司产品结构快速调整[4][5] - 利率环境推动商业模式转型,从类自营转向类资管,负债成本持续下降[5] 公司差异化表现 - 渠道分化明显:中国平安银保渠道新业务价值同比+171%,新华保险个险新单保费同比+123%[3] - 价值率提升显著:中国平安新业务价值率达28 3%(+11 4pts),友邦保险达57 5%(+3pts)[3] - 会计处理影响短期数据:中国太保净资产下降9 5%,新华保险下降17%,主因新准则下折现率调整[6] 投资逻辑强化 - 头部公司竞争优势巩固,通过低负债成本、高价值率产品实现可持续增长[8] - 银保渠道成为重要增长极,部分公司银保新单保费增速超100%[3] - 核心偿付能力改善支撑业务扩张和派息能力,行业进入良性发展周期[6][8]
港股概念追踪|上市险企一季报业绩稳定 机构看好配置价值(附概念股)
智通财经网· 2025-05-07 09:02
五大上市险企一季度业绩 - 2025年一季度五大上市险企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841.76亿元,同比增长1.4% [1] - 中国人保归母净利润128.49亿元,同比增长43.4%,增速居首 [1] - 中国人寿归母净利润288.02亿元,同比增长39.5% [1] - 新华保险归母净利润58.82亿元,同比增长19% [1] 万能险监管政策 - 金监总局4月25日印发《关于加强万能型人身保险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5月1日起实施 [1] - 存量业务给予一年过渡期,新单调整保证利率,存量保单不受影响 [1] - 严监管万能险利于降低险企利差损风险,使负债成本浮动效果更明显 [1] 保险行业财务表现 - 2024年保险公司利润高增长但净资产增速较慢,利润与净资产不同步 [1] - 新会计准则下利润对股市波动敏感,净资产受债市影响更多 [1] - 2024年新业务价值强劲增长,可比口径下增速最高接近130%,主要由NBV利润率提升驱动 [1] 投资假设调整与行业趋势 - 2024年报中保险公司下调投资收益率和风险贴现率假设,对NBV和内含价值产生负面影响 [2] - 净资产重要性上升,建议关注资产负债匹配较好、增长韧性强的险企 [2] - 行业一季报超预期,验证新业务价值高增长、分红险转型成效及偿付能力改善 [2] 港股保险企业 - 内地保险相关港股企业包括新华保险(01336)、中国财险(02328)、中国人保(01339)、中国人寿(02628)、中国平安(02318)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