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牛乳业(02319)

搜索文档
蒙牛总裁,收入暴涨!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17 10:38
高管薪酬与人事变动 - 蒙牛2024年减员超过5000人,但乳业仍被视为优质行业[1] - 蒙牛总裁高飞2024年年薪达996万元,较晋升前收入169.5万元大幅提升[1] - 前总裁卢敏放2023年薪酬收入1357.2万元,股份收入6385.3万元,2024年任执行董事期间薪酬146.1万元,股份收入1700万元[1] 财务表现与商誉减值 - 伊利2024年营收1157.80亿元(同比下滑8.24%),归母净利润84.53亿元(同比下滑18.94%),主因澳优商誉减值30.37亿元[3] - 蒙牛2024年营收886.75亿元(同比下滑10.1%),归母净利润1.05亿元(同比暴跌97.8%),贝拉米商誉及无形资产减值达39.814亿元[3] - 两家公司通过减值消化历史收购负担,为轻装前行铺路[3] 婴配粉市场战略与挑战 - 伊利2022年以62.5亿港元收购澳优52.7%股权,蒙牛2019年以78.6亿港元收购贝拉米,均瞄准高端婴配粉市场[6][8] - 2024年婴配粉线下销售额同比下滑9.8%(销量-9.4%,均价-0.3%),行业进入存量竞争[8] - 婴配粉毛利率显著高于其他品类:伊利2024年奶粉业务毛利率41.02%,液态奶仅30.98%[11] 业务结构调整与资本市场压力 - 2024年伊利液态乳收入750.03亿元(同比下滑12.32%),蒙牛液态奶收入730.7亿元(同比下滑10.6%)[12] - 伊利计划维持70%以上分红率,2024年分红77.26亿元(分红比例91.4%);蒙牛分红比例提升至45%(2020-2022年仅30%)[14] - 蒙牛提出"一体两翼"战略,目标2025年收入低个位数增长;伊利2025年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1.35%至330.18亿元[16][17] 行业趋势与竞争格局 - 2024年乳品全渠道销售额同比下滑2.7%,乳企面临原料过剩压力,工业乳粉每吨亏损1万-2万元[12] - 伊利奶粉业务2024年营收296.75亿元(同比增长7.53%),金领冠双位数增长;蒙牛奶粉收入下滑5.9%至33.2亿元[16] - 行业从规模驱动转向利润优先,婴配粉市场竞争将加剧[12][17]
伊利、蒙牛“血战”婴配粉市场:各自商誉减值超30亿元丨乳业变局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16 21:02
行业趋势 - 乳品行业全渠道销售额同比下滑2.7%,液态奶市场明显收缩,伊利液体乳收入同比下滑12.32%,蒙牛液态奶收入同比下滑10.6% [10] - 婴配粉市场进入存量竞争阶段,线下销售额同比下滑9.8%,其中销售量下滑9.4%,平均价格下滑0.3% [5] - 行业面临原料乳过剩压力,乳企大量生产工业乳粉导致库存激增,每吨亏损1万-2万元 [10] - 资本市场估值体系从规模增长驱动转向利润优先 [12] 公司财务表现 - 伊利2024年营收1157.8亿元同比下滑8.24%,归母净利润84.53亿元同比下滑18.94%,主要受澳优商誉减值30.37亿元影响 [1] - 蒙牛2024年营收886.75亿元同比下滑10.1%,归母净利润1.05亿元同比暴跌97.8%,主要因贝拉米商誉减值39.814亿元 [1] - 伊利2025年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1.35%至330.18亿元,呈现复苏迹象 [23] - 两家公司股价较2012年高点大幅回落,伊利当前市值1909亿元(高点47.83元/股),蒙牛720.57亿港元(高点52.63港元/股) [13] 战略调整 - 伊利坚持不低于70%分红率,2024年分红比例达91.4%,股东回报总额占利润100.4% [14] - 蒙牛提升分红比例至45%(2020-2022年维持在30%),2024年派发现金19.9亿元 [15] - 蒙牛新任总裁高飞推行"一体两翼"战略,核心业务包括液态奶/奶粉/冰品/奶酪,创新与国际化作为两翼 [21] - 伊利通过多品类运营和全球化布局提升产品附加值,改善亏损业务盈利状况 [22] 婴配粉业务 - 婴配粉是毛利率最高品类,伊利奶粉业务毛利率达41.02%(液态奶30.98%)且持续增长 [8] - 伊利奶粉及奶制品业务2024年营收296.75亿元同比增长7.53%,金领冠品牌实现双位数增长,羊奶粉逆势增长 [16] - 蒙牛奶粉收入2024年同比下滑5.9%至33.2亿元 [16] - 伊利2019年以62.5亿港元收购澳优52.7%股权,蒙牛2019年以78.6亿港元收购贝拉米 [3][5] 市场展望 - 预计2025年出生率继续下滑,但龙年生育反弹和产品高端化可能收窄行业降幅 [10] - 蒙牛目标2025年收入实现低个位数增长 [22] - 行业进入变现周期,利润之战将激化,婴配粉市场战略意义凸显 [11][24][25]
招商证券:Q1乳企盈利呈现改善态势 全年景气度有望进一步提升
智通财经网· 2025-05-16 07:04
行业概况 - 2024年乳制品行业需求承压 但生育补贴政策有望带动消费复苏 [1] - 24年行业需求疲软 合并Q4+Q1看板块弱复苏 [2] - 全年行业有望实现供需平衡改善 景气度提升 [1] 业绩表现 - 24年乳制品企业收入端普遍下滑 飞鹤实现高个位数增长 [2] - 伊利 蒙牛等龙头24H1开始控制发货去库存 [2] - 25Q1行业盈利能力改善 伊利扣非净利率提升超预期 [3] - 25Q1主要公司销售费用率普遍下降 管理费用率优化 [3] 经营情况 - 22年以来奶价持续下行 24年奶牛存栏量同比减少4.5%至630万头 [3] - 24年原奶产量同比下降2.8%至4161.13万吨 [3] - 奶价下行带动行业毛利率改善 妙可蓝多毛利率同比提升 [3] - 上游牧场加速去化 预计上半年供给端加速出清 [3][4] 龙头企业动态 - 伊利 蒙牛一次性计提商誉减值 理清渠道和报表包袱 [1][2] - 伊利3月低基数下同比增速较快 带动Q1收入转正 [2] - 飞鹤发放12亿生育补贴 伊利发放16亿产品补贴 [4] 未来展望 - Q2行业需求仍处复苏阶段 但政策预期加强 [2] - 全年行业供需有望改善 龙头企业业绩确定性更高 [4] - 奶价有望企稳 头部企业成本相对可控 [3]
蒙牛乳业(02319.HK)连续6日回购,累计回购97.00万股
证券时报网· 2025-05-13 20:37
蒙牛乳业回购动态 - 5月13日以每股18.100港元至18.380港元回购20.00万股,金额365.05万港元,当日收盘价18.180港元,下跌2.68%,成交额6.32亿港元 [2] - 自5月6日起连续6日回购,合计97.00万股,累计金额1834.04万港元,期间股价累计下跌9.78% [2] - 今年以来共进行22次回购,合计488.00万股,累计金额8622.05万港元 [3] 近期回购明细 - 5月12日回购15.00万股,价格区间18.540港元至18.780港元,金额280.41万港元 [3] - 5月9日回购15.00万股,价格区间18.600港元至18.840港元,金额280.99万港元 [3] - 5月8日回购15.00万股,价格区间18.840港元至19.100港元,金额285.26万港元 [3] - 5月7日回购30.00万股,价格区间19.260港元至19.660港元,金额582.53万港元 [3] - 5月6日回购2.00万股,最高价19.900港元,金额39.80万港元 [3] 历史回购数据 - 4月30日回购2.00万股,价格区间18.800港元至18.900港元,金额37.75万港元 [3] - 4月29日回购20.00万股,价格区间18.940港元至19.200港元,金额380.77万港元 [3] - 4月25日回购20.00万股,价格区间19.160港元至19.300港元,金额384.95万港元 [3] - 4月24日回购20.00万股,价格区间19.120港元至19.200港元,金额383.37万港元 [3] - 4月22日回购30.00万股,价格区间19.100港元至19.300港元,金额576.50万港元 [3] - 4月17日回购20.00万股,价格区间19.460港元至19.500港元,金额389.57万港元 [3] - 4月8日回购15.00万股,价格区间18.700港元至18.900港元,金额282.25万港元 [3] - 4月7日回购80.00万股,价格区间17.640港元至17.980港元,金额1428.82万港元 [3] - 1月16日回购46.00万股,价格区间14.860港元至14.980港元,金额687.67万港元 [3] - 1月10日回购13.00万股,价格区间15.280港元至15.320港元,金额199.06万港元 [3] - 1月9日回购12.00万股,最高价16.040港元,金额192.48万港元 [3] - 1月8日回购30.00万股,价格区间16.060港元至16.100港元,金额482.62万港元 [3] - 1月7日回购18.00万股,价格区间16.240港元至16.440港元,金额294.70万港元 [4] - 1月6日回购30.00万股,价格区间16.200港元至16.260港元,金额487.10万港元 [4] - 1月3日回购18.00万股,价格区间16.340港元至16.400港元,金额294.72万港元 [4] - 1月2日回购17.00万股,价格区间16.680港元至17.020港元,金额285.67万港元 [4]
利润暴跌,股价反涨,蒙牛怎么了?丨氪金·大消费
36氪· 2025-05-12 18:07
蒙牛2024年业绩表现 - 2024年营收886.75亿元,同比下滑10.1%;归母净利润1.05亿元,同比下滑97.8% [3][4] - 液态奶业务营收730.66亿元,同比下滑10.97%,占总营收比重超80% [6][12] - 每股基本盈利0.027元,较2023年的1.22元大幅缩水 [4] - 经营现金流8.332亿元,与2023年基本持平 [4] 利润暴跌核心原因 - 商誉减值43.3亿元:对贝拉米和现代牧业计提减值拨备,其中贝拉米因未获中国奶粉配方注册导致营收从2018年16亿元萎缩至2020年10.3亿元 [6][10][11] - 现代牧业净亏损14.17亿元,同比扩大908.84%,反映原奶行业供需失衡 [13] - 奶粉业务营收33.2亿元,仅为5年前水平的一半 [11][12] 战略调整与改革措施 - 新任总裁高飞推行降本措施:裁员、削减广告费、帮助经销商疏导库存 [14] - 聚焦高毛利奶粉业务:瑞哺恩获得专利配方,贝拉米推出新国标产品,成人奶粉被视作未来利润支撑点 [17][18][19] - 借力生育政策红利:为三孩家庭提供18万元现金补贴,响应多地年度超万元的育儿补贴政策 [19][20] 资本市场反应与行业展望 - 财报发布次日股价涨超5%,市场认为商誉减值不影响实质经营 [5][6] - 2025年原奶供需有望趋衡,乳业板块指数因政策利好单日涨幅达7%-10% [20] - 行业竞争加剧:飞鹤、伊利等对手在奶粉领域保持快速增长,挤压蒙牛市场空间 [18] 历史扩张遗留问题 - 2016-2020年激进收购:出售君乐宝后以78.6亿港元溢价收购贝拉米,但未能弥补奶粉业务短板 [8][10] - 液态奶依赖度高:特仑苏成少数畅销单品,经销商反映压货、串货问题未解决 [14][12]
首发|Wow Food 2025获奖揭晓!产品够硬核,包装会说话,营销超会玩!
FBIF食品饮料创新· 2025-05-09 20:28
FBIF Wow食品创新奖2025概况 - 赛事被誉为食品界的"奥斯卡",聚焦产品创新、包装设计、营销创新三大赛道,具有全球化、综合性特点[4] - 2025赛季共收到全球300+团队的650+组作品,经100+评委评审产生130+件获奖作品[4] - 参赛企业涵盖百事、玛氏、伊利、蒙牛等全球百强及食验室、加点滋味等新锐品牌[4] - 赛事已举办至第七届,累计吸引2000+企业团队、3000+作品参赛[292] 产品赛道创新亮点 - 设置食品、饮品、乳品三大类25个细分品类,共收到400+新品提报,304件入围决赛,最终90+件获奖[6] - 功能性食品创新突出:桂格益生菌发酵燕麦片、QONES化橘红益生菌微泡片等非胶囊类产品获奖[19][25],卵巢逆龄胶囊、InhaleVita速睡伴等胶囊类产品受关注[32][35] - 乳品创新多元化:蒙牛冠益乳巴马128酸奶、伊利QQ星乳铁蛋白牛奶、认养一头牛A2β-酪蛋白牛乳等产品获奖[144][157][155] - 新锐品牌表现亮眼:食验室厚厚奶酪玉米片、加点滋味牛肉麻婆豆腐调料等产品获奖[63][93] 包装赛道设计趋势 - 设置7个参赛组别,从130+作品中评选30+件获奖作品,Backbone Branding作品TUFF获年度大奖[201][203][205] - 可持续设计成为焦点:安慕希PET环保包装、伊利草原礼概念设计等作品获奖[239][249] - 商业价值与美学结合:欧扎克超薄脆麦片包装、认养一头牛蛇年好运瓶等设计获奖[222][232] - 国际设计机构主导:Pearlfisher设计的香飘飘焕新、Backbone Branding的Sahar Sun Barista Milk等作品获奖[245][247] 营销赛道创新案例 - 首届营销赛道收到60+案例提报,13件作品获奖,伊利"过年好搭子"获年度大奖[254][256][258] - 整合营销成效显著:喜茶x草间弥生联名、果立方野酒混饮传播等案例获奖[266][264] - 技术赋能营销:伊利QQ星x国家天文台ESG数字营销、永续美好减碳项目获奖[276] - 跨界创意突出:东鹏饮料与智联招聘跨界传播、奥乐齐地铁"种蔬菜"事件营销获奖[279][282] 行业创新趋势观察 - 功能性食品研发持续升温,涉及睡眠管理、肠道健康、女性健康等细分领域[19][25][32] - 乳制品创新向专业化发展,A2β-酪蛋白、活性益生菌等成为技术突破点[155][157][200] - 包装设计更强调可持续性与商业价值的平衡,可回收材料应用广泛[201][249] - 营销手段趋向多元化,ESG营销、跨界联名、数字技术整合成为主流方向[276][266][279] 代表性获奖企业 - 传统巨头:伊利(7项)、蒙牛(6项)、百事(3项)、玛氏(2项)保持创新领导力[71][144][157][136] - 新锐品牌:食验室、加点滋味、耐米、哥本健康等通过差异化产品突围[63][93][176][43] - 设计机构:Backbone Branding、Pearlfisher、璞梵等国际团队包揽包装设计奖项[205][213][245] - 营销机构:才殿文化、壹捌零创意等新兴力量主导营销创新[262][270]
5月8日港股回购一览





证券时报网· 2025-05-09 09:40
港股公司回购概况 - 5月8日共有39家香港上市公司进行股份回购,合计回购3164.11万股,总金额达5.06亿港元 [1] - 友邦保险以3.06亿港元回购金额位居当日榜首,年内累计回购金额达79.92亿港元 [1][2] - 中远海控以848.95万股成为当日回购数量最多的公司,回购金额1.04亿港元,年内累计回购35.62亿港元 [1][2] 重点公司回购详情 - 友邦保险:单日回购500万股,价格区间60.600-61.600港元,年内回购金额占市场总额的15.8% [1][2] - 中远海控:单日回购均价12.140-12.320港元,年内回购金额位列市场第二 [1][2] - 太古股份公司A:单日回购35.5万股,金额2473.04万港元,年内累计回购15.98亿港元 [1][2] 其他公司回购数据 - 时代电气单日回购59.56万股,金额1930.15万港元,年内累计回购11.39亿港元 [2] - 极兔速递-W单日回购125万股,金额771.10万港元,年内累计回购1891.88万港元 [2] - 蒙牛乳业单日回购15万股,金额285.26万港元,年内累计回购7695.59万港元 [2] 市场回购特征 - 金融保险行业公司(友邦保险)和航运业公司(中远海控)成为年内回购主力 [1][2] - 单日回购金额超过1000万港元的公司包括太古地产(1000.49万港元)、时代电气(1930.15万港元)等6家 [2][3] - 低价股回购数量显著,如嬴集团单日回购600万股但金额仅40.74万港元 [2][3]


中国乳业大变局:牧场“倒奶杀牛”,伊利蒙牛降速,黄金时代结束了
36氪· 2025-05-08 17:50
行业变革信号 - 中国乳制品行业面临重大变革,需求端和供应端均出现剧烈震荡 [1] - 伊利2024年营收1154亿元同比下滑8.24%,为近20年来首次负增长,净利润84.5亿元同比下降18.94% [11] - 蒙牛2024年营收954亿元同比下降10.09%,净利润暴跌至1.13亿元降幅达97.83% [11] 液态奶业务下滑 - 液态奶品类销售额大幅下滑,伊利减少105亿元至750亿元降幅12.32%,蒙牛减少93亿元至739亿元降幅11.2% [11] - 液态奶仍占乳品消费额44.0%,但整体呈现下降趋势 [11] - 销量仍有增长但终端价格下降,伊利液态奶销量增长2.1%至969万吨 [12] 原奶价格危机 - 原奶价格持续40个月下滑,2025年3月生鲜乳价格降至每公斤3.08元创15年新低 [3] - 2023年全国牛奶产量4197万吨同比增长6.7%,但消费需求疲软导致产大于销 [6] - 行业亏损面超过80%,公斤奶利润首次进入负值区间 [6] 上游牧场困境 - 超90%奶牛养殖场在2025年初陷入亏损,2024年底全国奶牛存栏同比减少4.5% [7] - 蒙牛旗下现代牧业从2023年盈利1.85亿元转为2024年亏损14.7亿元 [7] - 龙头企业平均每天喷粉量达2万吨占收奶量25%,截至6月底奶粉库存超30万吨 [7] 消费分级趋势 - 低温鲜奶成为增长最快细分市场,2023年市场规模392亿元,2018-2023年CAGR达5.5% [17] - 低温鲜奶渗透率从2020年23%提升至2024年41%,一线城市60%家庭每周购买两次以上 [17] - 伊利高端低温白奶营收同比增长超30%,新乳业低温产品实现中高个位数增长 [17] 产品升级方向 - 健康升级呈现三个方向:加减健康(如添加维生素)、复合健康(如晚安牛奶)、原生健康(如有机奶升级) [20] - "0添加"、"0糖"、"低脂"、"高钙"等标签成为新消费偏好 [18] - 功能性乳品如助眠奶、高蛋白奶等成为新增长点 [25] 第二梯队机会 - 区域性乳企凭借本地奶源和冷链优势获得发展,光明在上海市场份额超70% [24] - 新乳业2024年净利润5.49亿元同比增长25.55%,低温产品表现突出 [23] - 光明推出"优倍5.0超鲜牛乳"蛋白质含量达5克/100毫升,蒙牛"三只小牛"瞄准功能牛奶市场 [25]
蒙牛乳业(02319.HK)连续2日回购,累计斥资622.33万港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5-07 21:36
蒙牛乳业回购动态 - 5月7日以每股19.260港元至19.660港元回购30.00万股,金额582.53万港元,当日收盘价19.260港元下跌3.60%,成交额3.47亿港元 [2] - 5月6日至7日连续2日回购合计32.00万股,累计金额622.33万港元,期间股价累计下跌4.42% [2] - 2025年以来累计进行18次回购,合计回购423.00万股,总金额7410.33万港元 [3] 近期回购明细 - 5月7日回购30.00万股,最高价19.660港元,最低价19.260港元,金额582.53万港元 [3] - 5月6日回购2.00万股,最高价19.900港元,金额39.80万港元 [3] - 4月30日回购2.00万股,最高价18.900港元,最低价18.800港元,金额37.75万港元 [3] - 4月29日回购20.00万股,最高价19.200港元,最低价18.940港元,金额380.77万港元 [3] - 4月25日回购20.00万股,最高价19.300港元,最低价19.160港元,金额384.95万港元 [3] 历史回购数据 - 4月24日回购20.00万股,最高价19.200港元,最低价19.120港元,金额383.37万港元 [3] - 4月22日回购30.00万股,最高价19.300港元,最低价19.100港元,金额576.50万港元 [3] - 4月17日回购20.00万股,最高价19.500港元,最低价19.460港元,金额389.57万港元 [3] - 4月8日回购15.00万股,最高价18.900港元,最低价18.700港元,金额282.25万港元 [3] - 4月7日回购80.00万股,最高价17.980港元,最低价17.640港元,金额1428.82万港元 [3]
蒙牛乳业:聚焦精细化管理及降本增效 利润率有望逐步修复-20250506
国元国际· 2025-05-06 16:2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给予蒙牛乳业“买入”评级,目标价24.5港元/股,较现价有21.6%的涨幅空间 [5][6][1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行业存栏持续去化,奶价有望年内企稳,下游乳企竞争有望缓和;蒙牛乳业收入目标低单位数增长,聚焦盈利能力改善;1Q25需求恢复慢,收入端有望逐季改善 [2][3][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行业情况 - 全国奶牛存栏自24年3月开始下降,24年同比-4.5%,产能端去化带动供给端收缩,24年国内原奶产量同比-2.8%至4,079万吨,是2018年以来首次下降;分季度看,1Q/2Q/3Q/4Q原料奶产量同比增速分别为5.1%/2.1%/-5.8%/-9.0%,产能出清节奏加快且持续;预期原奶价格下半年企稳,2026年大概率进入紧平衡阶段,下游乳企竞争缓和 [3][8] 公司经营 - 管理层指引25年收入望实现低单位数增长,常温业务保持稳定,其他业务略有增长;原奶价格全年稳定或略降,市场竞争激烈,需费用投入维持份额;公司将通过品类结构优化、不同品类盈利改善、精细化管理和降本增效等措施,维持25年OPM相对稳定,未来三年平均每年改善30 - 50bp经营利润率 [3][10] - 1Q25因需求恢复慢、春节错期、同期基数高,未明显改善;进入2Q25,考虑去年同期基数低和国家政策提振,预期收入端逐季改善 [4][11] 财务预测 |项目|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 | |营业额(人民币百万元)|98,624|88,675|89,909|92,901|96,225| |同比增长(%)|6.51%|-10.09%|1.39%|3.33%|3.58%| |毛利率|37.2%|39.6%|39.7%|39.7%|39.8%| |归母净利润(人民币百万元)|4,809|105|5,228|5,752|6,310| |同比增长(%)|-9.3%|-97.8%|4902.5%|10.0%|9.7%| |净利润率|4.9%|0.1%|5.8%|6.2%|6.6%| |每股盈利(元)|1.22|0.03|1.33|1.46|1.60| |PE@20.15HKD|15.4|707.1|14.2|12.9|11.7| [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