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建造

搜索文档
重磅!中共中央 国务院最新发布!
证券日报网· 2025-08-28 20:26
城市高质量发展政策框架 - 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25年8月15日发布《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到2030年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取得重要进展,2035年基本建成现代化人民城市 [1][2][4] 房地产与住房建设 - 系统推进"好房子"和完整社区建设,全链条提升住房设计、建造、维护、服务水平,满足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10] - 实施物业服务质量提升行动,稳步推进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支持老旧住房自主更新和原拆原建 [10] - 持续推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建设创新型产业社区和商务社区,促进产城融合与职住平衡 [10] 城市更新与基础设施 - 科学制定城市更新专项规划,一体化推进城市体检和城市更新 [10] - 优化城市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加强地下空间利用和地下综合管廊建设 [11] - 强化5G和千兆光网覆盖,优化算力设施布局,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11] 产业发展与动能转换 -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和未来产业布局 [7] - 发展智能建造,培育现代化建筑产业链,加快建筑业转型升级 [7] - 发展首发经济、银发经济、冰雪经济、低空经济,培育消费新场景 [7] 绿色低碳转型 - 推进生产领域节能降碳,实施工业能效提升行动,推广绿色低碳工艺技术 [12] - 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推动超低能耗建筑和低碳建筑规模化发展 [12] - 深入实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倡导绿色低碳出行 [12] 城市安全与韧性 - 建立房屋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制度,严格限制超高层建筑 [14] - 实施城镇预制板房屋治理改造和地震易发区房屋加固工程 [14] - 构建城市安全风险谱系,健全风险监测预警和排查整治机制 [15] 城市治理与数字化 - 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打造集约统一的城市数字底座 [18] - 深化数据资源开发应用,推动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和城市运行"一网统管" [18] - 完善网格化治理机制,推进城市小微公共空间改造和背街小巷环境整治 [18] 区域协调发展 - 推动城市群一体化和都市圈同城化发展,支持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打造世界级城市群 [5] - 增强超大特大城市综合竞争力,做强核心功能并合理疏解非核心功能 [5] - 提高中小城市和县城承载能力,分类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 [6]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36氪· 2025-08-28 19:15
城市发展转型总体要求 - 城市发展从大规模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提质增效阶段 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1] - 以建设创新 宜居 美丽 韧性 文明 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为目标 以城市内涵式发展为主线 以城市更新为重要抓手 [2] - 到2030年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到2035年基本建成现代化人民城市 [2] 城市体系优化 - 推动城市群一体化和都市圈同城化发展 支持京津冀 长三角 粤港澳大湾区打造世界级城市群 [3] - 增强超大特大城市综合竞争力 控制超大城市规模 合理有序疏解非核心功能 [3] - 提高中小城市和县城承载能力 动态优化基础设施布局 分类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 [4] 城市发展新动能培育 - 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统筹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新兴产业培育壮大 未来产业布局建设 [5] - 发展智能建造 培育现代化建筑产业链 加快建筑业转型升级 [6] - 发展首发经济 银发经济 冰雪经济 低空经济 培育消费新场景 深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6] 存量资源激活与投融资体系 - 改造利用老旧厂房 低效楼宇 闲置传统商业设施等存量房屋 [6] - 盘活利用存量低效用地 优化产权归集 整合 置换和登记政策 [6] - 创新财政金融政策工具 吸引社会资金参与 强化中长期信贷供给 发挥债券市场 股票市场融资功能 [6] 对外开放合作 - 优化城市开放环境和服务 营造国际化城市生活空间 打造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7] - 支持有条件的城市承担重大外事外交活动 吸引国际组织落户 [7] - 建设一批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和区域性开放节点城市 加强人居领域国际交流合作 [7] 住房与社区建设 - 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全链条提升住房设计 建造 维护 服务水平 大力推进"好房子"建设 [8] - 稳步推进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 支持老旧住房自主更新 原拆原建 持续推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 [8] - 加快建设完整社区 完善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 构建城市便民生活圈 [8] 基础设施完善 - 加快城市地下管线管网建设改造 因地制宜建设地下综合管廊 [9] - 强化5G 千兆光网覆盖 优化算力设施建设布局 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9] - 健全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提升城际 城内通勤效率 完善停车位 充电桩等便民设施 [9] 公共服务提升 - 扩大普惠养老服务供给 促进医养结合 健全普惠育幼服务体系 大力发展托幼一体服务 [10] -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实施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 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 [10] - 大力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 建设紧密型医联体 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 [10] 绿色低碳转型 - 实施工业能效 水效提升行动 推广绿色低碳先进工艺技术装备 加强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管控 [11] - 大力发展绿色建筑 加快新型建材研发应用 推动超低能耗建筑 低碳建筑规模化发展 [11] - 深入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 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 倡导绿色低碳出行 [12] 生态环境治理 - 健全城市公园和绿道网络体系 建设口袋公园 推进绿地开放共享 [13] - 推动重点城市及周边区域大气污染物协同减排 加强城市噪声污染 餐饮油烟治理 [13] - 推动城市生活污水管网全覆盖 巩固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成效 建设幸福河湖 美丽河湖 [13] 城市安全韧性 - 建立房屋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制度 严格限制超高层建筑 实施城镇预制板房屋治理改造行动 [14] - 分级 智能 精准管控重大风险源 常态化推进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 [15] - 构建城市安全风险谱系 健全风险隐患监测预警机制 提升城市排水防涝能力 [17] 文化繁荣发展 - 加强对城市历史文脉 人文地理 自然景观保护 健全城市文化遗产普查调查制度 [18] - 活化利用不可移动文物 历史建筑 工业遗产 开展文化展示 特色商业 休闲体验等 [18] - 创新拓展新型公共文化空间 优化城市文化产品供给 创新动漫 影视 数字艺术等业态 [19] 城市治理能力 - 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 打造集约统一 数据融合 高效协同的城市数字底座 [21] - 深化数据资源开发和多场景应用 推动政务服务"一网通办" 城市运行"一网统管" [21] - 完善网格化治理机制 推进城市小微公共空间改造 整治提升背街小巷环境 [21]
广东培育省级智能建造试点项目42个 55项经验做法全国推广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8-25 16:04
在谋划"十五五"规划之际,广东建筑业如何突破?在8月21日举行的第三届广东建筑业高质量发展论坛 上,多位专家对广东智能建造建言献策。据论坛消息,目前全省已培育42个省级智能建造试点项目,55 项经验做法被住建部纳入可复制清单向全国推广,数量持续领先。 "有些建筑人还抱着'秦砖汉瓦'的老想法,我手工挺好,我干嘛要改?因此最大的挑战是思维的转 变。"国家卓越工程师、住建部科技委委员和转型发展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叶浩文说。他建议以产品 思维推动设计施工一体化,通过智能建造与工业化建造融合实现建筑业高质量发展。 "尽管有很多困难,但建筑业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中国建筑业协会副秘书长赵峰在致辞中表示,广 东在产业规模、工程质量、技术等方面都处于领先水平,在建筑业由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提质增效的关键 时期,广东顺应行业发展趋势,积极探索以智能建造引领行业发展,为全国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树立榜样 和标杆。 省住房城乡建设厅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广东抢抓人工智能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将发展智能建造作 为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为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接下来将以建造"好房子"为目 标,构建全流程精细化管理体系,打造安全舒 ...
郭元强调研城市更新和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转变城市开发建设方式,不断提升城市业态功能品质
长江日报· 2025-06-12 08:29
城市更新战略 - 转变城市开发建设方式 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 统筹城市面貌焕新 功能提升 产业升级和民生改善[1] - 加大老旧街区 工业厂房厂区 低效楼宇更新改造力度 推进地下空间统筹开发和综合利用[2] - 探索多元化投融资方式 推进资金整合和统筹使用 鼓励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城市更新[2] 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 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 引导企业向高质量新科技好服务转变[3] - 统筹推进保障性住房 城中村改造和"平急两用"基础设施建设 推动老旧小区危旧房改造和青年社区建设[3] - 健全多主体供给 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 落实房地产支持政策 做好保交房工作[3] 智能建造与产业升级 - 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建造技术深度融合 加大智能建造在工程建设各环节应用[3] - 形成涵盖科研设计生产加工施工装配等全链条的智能建造产业体系[3] - 企业需增加绿色低碳智慧产品供给 对现有项目进行精细化运营 拓展发展新空间[3] 企业实践案例 - 中建三局推动智能建造 开发优质住宅 应用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提升工程安全品质和效益[1] - 通过杨园设计产业片城市更新项目促进老城区转型发展 明确行动目标重点任务建设项目和实施时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