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建造

搜索文档
 住房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着力稳增长、惠民生、防风险、促转型
 新华财经· 2025-10-11 13:23
住房城乡建设领域改革进一步深化。倪虹表示,五年来,我们深化住房和房地产领域改革,加快构建房 地产发展新模式,完善住房供应体系,改革完善房地产开发、融资、销售等基础性制度,建立人、房、 地、钱要素联动新机制。我们深化城市建设领域改革,健全城市体检和城市更新一体化推进机制,建立 城市建设运营投融资新体系,构建城市高效能治理新模式,努力形成适应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制度和 法规体系。我们深化建筑领域改革,强化标准引领、科技赋能,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建筑业的深度融 合,推进自主可控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全领域、全过程应用,培育全产业链融合一体的智能建造 产业集群,大力发展现代化建筑产业。 倪虹说,站在新的起点,我们将认真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制定和实施好"十五五"规划,把住房 城乡建设工作一件一件抓出成效,努力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 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进一步提升。倪虹说,五年来,我们坚持"一个尊重、五个统筹"的城市工作基本思 路,认真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全力保障城市供水、供气、供热,全面开展城市体检,大力实施城市更  ...
 建筑科技产业创新大会在南京举办
 人民日报· 2025-09-29 04:16
 行业活动 - 中国建筑业协会指导的建筑科技产业创新大会在江苏南京举办 [1] - 大会聚焦好房子 城市更新 科创产业三大领域 [1] - 集中展示百余项建筑科技创新产品 [1]   会议议题 - 围绕智能建造 智能设计 产学研合作等议题进行交流 [1] -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发布城市更新 智能建造 绿色低碳三大科技创新产业解决方案 [1]   展览展示 - 会议设置建筑科技产业创新展览会 [1] - 展示建筑工业化 智能建造 绿色低碳 数字产业 新型建材等领域的创新成果 [1]
 校企合作 再上新台阶
 搜狐财经· 2025-09-11 04:49
 校企合作框架 - 天筑建工集团与石河子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签订校企合作框架协议 旨在实现企业技术升级 学校升本提质 区域人才留存三维目标 [2] - 双方建立长期校企合作关系 在人才培养 技术应用 科研提升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为建筑行业转型升级奠定基础 [2]   技术合作领域 - 双方将在BIM技术 绿色建材 智能建造等领域联合攻关 助力公司施工项目技术升级和数字化转型 [4] - 合作聚焦将一线工程难题转化为研发课题 再将研发成果转化为生产动力 实现产学研用闭环 [4]   人才发展机制 - 学院希望共建产教融合平台 通过稳定高效高质量人才输送通道满足公司对高素质高技能技术人才的迫切需求 [4] - 人才输送机制旨在快速为企业创造价值 实现企业与人才之间的双向奔赴 [4]
 重磅!中共中央 国务院最新发布!
 证券日报网· 2025-08-28 20:26
 城市高质量发展政策框架 - 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25年8月15日发布《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到2030年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取得重要进展,2035年基本建成现代化人民城市 [1][2][4]   房地产与住房建设 - 系统推进"好房子"和完整社区建设,全链条提升住房设计、建造、维护、服务水平,满足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10] - 实施物业服务质量提升行动,稳步推进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支持老旧住房自主更新和原拆原建 [10] - 持续推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建设创新型产业社区和商务社区,促进产城融合与职住平衡 [10]   城市更新与基础设施 - 科学制定城市更新专项规划,一体化推进城市体检和城市更新 [10] - 优化城市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加强地下空间利用和地下综合管廊建设 [11] - 强化5G和千兆光网覆盖,优化算力设施布局,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11]   产业发展与动能转换 -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和未来产业布局 [7] - 发展智能建造,培育现代化建筑产业链,加快建筑业转型升级 [7] - 发展首发经济、银发经济、冰雪经济、低空经济,培育消费新场景 [7]   绿色低碳转型 - 推进生产领域节能降碳,实施工业能效提升行动,推广绿色低碳工艺技术 [12] - 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推动超低能耗建筑和低碳建筑规模化发展 [12] - 深入实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倡导绿色低碳出行 [12]   城市安全与韧性 - 建立房屋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制度,严格限制超高层建筑 [14] - 实施城镇预制板房屋治理改造和地震易发区房屋加固工程 [14] - 构建城市安全风险谱系,健全风险监测预警和排查整治机制 [15]   城市治理与数字化 - 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打造集约统一的城市数字底座 [18] - 深化数据资源开发应用,推动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和城市运行"一网统管" [18] - 完善网格化治理机制,推进城市小微公共空间改造和背街小巷环境整治 [18]   区域协调发展 - 推动城市群一体化和都市圈同城化发展,支持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打造世界级城市群 [5] - 增强超大特大城市综合竞争力,做强核心功能并合理疏解非核心功能 [5] - 提高中小城市和县城承载能力,分类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 [6]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36氪· 2025-08-28 19:15
 城市发展转型总体要求 - 城市发展从大规模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提质增效阶段 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1] - 以建设创新 宜居 美丽 韧性 文明 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为目标 以城市内涵式发展为主线 以城市更新为重要抓手 [2] - 到2030年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到2035年基本建成现代化人民城市 [2]   城市体系优化 - 推动城市群一体化和都市圈同城化发展 支持京津冀 长三角 粤港澳大湾区打造世界级城市群 [3] - 增强超大特大城市综合竞争力 控制超大城市规模 合理有序疏解非核心功能 [3] - 提高中小城市和县城承载能力 动态优化基础设施布局 分类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 [4]   城市发展新动能培育 - 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统筹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新兴产业培育壮大 未来产业布局建设 [5] - 发展智能建造 培育现代化建筑产业链 加快建筑业转型升级 [6] - 发展首发经济 银发经济 冰雪经济 低空经济 培育消费新场景 深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6]   存量资源激活与投融资体系 - 改造利用老旧厂房 低效楼宇 闲置传统商业设施等存量房屋 [6] - 盘活利用存量低效用地 优化产权归集 整合 置换和登记政策 [6] - 创新财政金融政策工具 吸引社会资金参与 强化中长期信贷供给 发挥债券市场 股票市场融资功能 [6]   对外开放合作 - 优化城市开放环境和服务 营造国际化城市生活空间 打造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7] - 支持有条件的城市承担重大外事外交活动 吸引国际组织落户 [7] - 建设一批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和区域性开放节点城市 加强人居领域国际交流合作 [7]   住房与社区建设 - 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全链条提升住房设计 建造 维护 服务水平 大力推进"好房子"建设 [8] - 稳步推进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 支持老旧住房自主更新 原拆原建 持续推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 [8] - 加快建设完整社区 完善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 构建城市便民生活圈 [8]   基础设施完善 - 加快城市地下管线管网建设改造 因地制宜建设地下综合管廊 [9] - 强化5G 千兆光网覆盖 优化算力设施建设布局 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9] - 健全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提升城际 城内通勤效率 完善停车位 充电桩等便民设施 [9]   公共服务提升 - 扩大普惠养老服务供给 促进医养结合 健全普惠育幼服务体系 大力发展托幼一体服务 [10] -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实施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 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 [10] - 大力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 建设紧密型医联体 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 [10]   绿色低碳转型 - 实施工业能效 水效提升行动 推广绿色低碳先进工艺技术装备 加强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管控 [11] - 大力发展绿色建筑 加快新型建材研发应用 推动超低能耗建筑 低碳建筑规模化发展 [11] - 深入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 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 倡导绿色低碳出行 [12]   生态环境治理 - 健全城市公园和绿道网络体系 建设口袋公园 推进绿地开放共享 [13] - 推动重点城市及周边区域大气污染物协同减排 加强城市噪声污染 餐饮油烟治理 [13] - 推动城市生活污水管网全覆盖 巩固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成效 建设幸福河湖 美丽河湖 [13]   城市安全韧性 - 建立房屋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制度 严格限制超高层建筑 实施城镇预制板房屋治理改造行动 [14] - 分级 智能 精准管控重大风险源 常态化推进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 [15] - 构建城市安全风险谱系 健全风险隐患监测预警机制 提升城市排水防涝能力 [17]   文化繁荣发展 - 加强对城市历史文脉 人文地理 自然景观保护 健全城市文化遗产普查调查制度 [18] - 活化利用不可移动文物 历史建筑 工业遗产 开展文化展示 特色商业 休闲体验等 [18] - 创新拓展新型公共文化空间 优化城市文化产品供给 创新动漫 影视 数字艺术等业态 [19]   城市治理能力 - 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 打造集约统一 数据融合 高效协同的城市数字底座 [21] - 深化数据资源开发和多场景应用 推动政务服务"一网通办" 城市运行"一网统管" [21] - 完善网格化治理机制 推进城市小微公共空间改造 整治提升背街小巷环境 [21]
 广东培育省级智能建造试点项目42个 55项经验做法全国推广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8-25 16:04
 行业现状与政策支持 - 广东已培育42个省级智能建造试点项目,并有55项经验做法被住建部纳入可复制清单向全国推广,数量持续领先 [1] - 广东将发展智能建造作为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1] - 广东在建筑业由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提质增效的关键时期,积极探索以智能建造引领行业发展,为全国树立榜样和标杆 [2]   技术应用与发展方向 - 大模型的实用性与性价比显著提升,但通用大模型在建筑工程领域的应用仍显初级,离实用还有很远的距离 [1] - 行业将以建造"好房子"为目标,构建全流程精细化管理体系,打造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高品质住宅 [1] - 建议以产品思维推动设计施工一体化,通过智能建造与工业化建造融合实现建筑业高质量发展 [2]   行业转型挑战 - 建筑业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 [2] - 行业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思维转变,部分从业者仍固守传统手工方式 [2]
 郭元强调研城市更新和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转变城市开发建设方式,不断提升城市业态功能品质
 长江日报· 2025-06-12 08:29
 城市更新战略 - 转变城市开发建设方式 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 统筹城市面貌焕新 功能提升 产业升级和民生改善[1] - 加大老旧街区 工业厂房厂区 低效楼宇更新改造力度 推进地下空间统筹开发和综合利用[2] - 探索多元化投融资方式 推进资金整合和统筹使用 鼓励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城市更新[2]   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 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 引导企业向高质量新科技好服务转变[3] - 统筹推进保障性住房 城中村改造和"平急两用"基础设施建设 推动老旧小区危旧房改造和青年社区建设[3] - 健全多主体供给 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 落实房地产支持政策 做好保交房工作[3]   智能建造与产业升级 - 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建造技术深度融合 加大智能建造在工程建设各环节应用[3] - 形成涵盖科研设计生产加工施工装配等全链条的智能建造产业体系[3] - 企业需增加绿色低碳智慧产品供给 对现有项目进行精细化运营 拓展发展新空间[3]   企业实践案例 - 中建三局推动智能建造 开发优质住宅 应用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提升工程安全品质和效益[1] - 通过杨园设计产业片城市更新项目促进老城区转型发展 明确行动目标重点任务建设项目和实施时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