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脑动极光(06681)
icon
搜索文档
最新!香港上市规则及披露文件汇总
梧桐树下V· 2025-09-03 15:08
港股IPO市场概况 - 截至8月25日港交所共有57家新股上市实际募资金额达1319亿港元另有211家企业已递交上市申请[1] 香港上市规则框架 - 香港上市规则汇总涵盖主板及GEM市场包括上市规则执行纪律处分生物科技公司上市及海外发行人上市等专项规定[5][6][8] - 规则文件包含主板上市规则GEM上市规则费用规则及新上市申请人指南等核心文档[8] - 监管表格体系全面覆盖上市申请表格(如A1表格适用于股本证券及债务证券)正式申请表格(如C1表格适用于股本证券)及保荐人声明表格等[9][10] 上市发行人持续责任 - 上市发行人需遵守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规定包括董事资格公司秘书经验要求及会计审计事宜[14][16][27] - 持续上市准则涉及是否适合上市充足的营运和资产以及短暂停牌停牌除牌机制[14][16][24] - 证券发行与再出售规则包括配售供股可转换证券发行及全流通安排等具体条款[17][24] 专项上市制度 - 特殊上市架构覆盖海外发行人矿業公司特殊目的收購公司及认可集体投资计划[24] - 分拆上市核心股东保障水平及企业管治要求(如ESG报告守则)均被纳入规则体系[23][26] 境内企业上市案例 - 2024至2025年境内企业赴港上市披露文件涵盖多个行业包括汇舸环保(02613 HK)宜宾银行(02596 HK)及古茗(01364 HK)等57家企业[32] - 典型案例涉及新能源(宁德时代03750 HK)医药(恒瑞医药01276 HK)消费(沪上阿姨02589 HK)及科技(赛目科技02571 HK)等领域[33][34]
脑动极光-B(06681.HK)公布中期业绩 收入大幅增长92.81%
格隆汇· 2025-08-28 23:35
财务表现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收入为人民币100.05百万元 较2024年同期人民币51.89百万元增长92.81% [1] - 同期毛利达人民币40.85百万元 同比增长66.60% 主要因系统销量及使用医院和患者数量大幅增加 [1] - 研发开支增至人民币68.15百万元 较2024年同期人民币64.23百万元上升6.10% [1] 商业化进展 - 核心产品已纳入中国30个省份的省级医保报销目录 [1] - 已协助超过200家医院建立认知中心 包括多家国家卫健委认证的国家医学中心 [1] - 核心产品针对八种认知障碍适应症实现商业化 另有三款产品在中国获批、一款在欧盟获批 [2] 产品管线与战略 - 拥有六款候选产品处于临床前和临床开发或注册阶段 [2] - 未来战略包括拓展适应症、加速商业化、提升研发能力、拓展国际市场及寻求并购机会 [2] - 致力于将脑科学研究转化为数字疗法产品 打造数字疗法与健康综合管理平台 [1]
脑动极光-B发布中期业绩,经调整净亏损8802.2万元 同比增加11.64%
智通财经· 2025-08-28 22:24
财务表现 - 收入达1亿元 同比增长92.82% [1] - 经调整净亏损8802.2万元 同比扩大11.64% [1] - 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1.26亿元 同比增加10.53% [1] - 每股亏损0.11元 [1] 业务运营 - 采购系统医院数量从186家增至205家 [1] - 患者系统使用次数从180万次提升至259.56万次 [1] - 家庭场景用户从7397名大幅增长至1.29万名 [1] 增长驱动因素 - 医院客户网络扩张直接推动收入增长 [1] - 系统使用频次提升44.2%反映临床需求增长 [1] - 院外场景用户增长74.4%证明产品渗透率提升 [1]
脑动极光-B(06681)发布中期业绩,经调整净亏损8802.2万元 同比增加11.64%
智通财经网· 2025-08-28 22:21
财务表现 - 收入达1亿元 同比增长92.82% [1] - 经调整净亏损8802.2万元 同比扩大11.64% [1] - 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1.26亿元 同比增加10.53% [1] - 每股亏损0.11元 [1] 业务运营 - 采购系统医院数量从186家增至205家 [1] - 患者使用系统次数从180万次提升至259.56万次 [1] - 家庭场景用户数从7397名大幅增长至1.29万名 [1] 增长驱动因素 - 医院客户规模扩大10.2% [1] - 系统使用频次增长44.2% [1] - 家庭场景用户增幅达74.4% [1]
脑动极光(06681) - 2025 - 中期业绩
2025-08-28 21:36
财务表现:收入与利润 - 收入同比增长92.82%至人民币100.051百万元,较去年同期51.887百万元增加48.164百万元[4][8] - 公司收入同比增长92.81%,从5188.7万元增至1.00051亿元[28] - 收入从2024年上半年的51,887千元人民币增至2025年上半年的100,051千元人民币,增长92.8%[46] - 期内亏损扩大至人民币126.881百万元,较去年同期114.389百万元增加10.92%[4] - 期内经调整净亏损为人民币88.022百万元,较去年同期78.842百万元增加11.64%[4] - 期内亏损为1.26365亿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1.14328亿元人民币[56] 财务表现:成本与费用 - 销售成本同比增长116.30%,从2736.7万元增至5920万元[29] - 毛利同比增长66.60%,从2452万元增至4085.1万元[30] - 销售及分销开支同比增长19.98%,从2537.6万元增至3044.5万元[34] - 行政开支同比增长63.50%,从2813.8万元增至4600.8万元[35] - 研发开支同比增长6.10%,从6423.1万元增至6814.9万元[36] - 员工成本总额为8165.2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7%[54] - 利息开支总额为1197.5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8%,其中长期债券利息开支为1092.1万元人民币[52] - 所得税开支为166.7万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零[52] 财务表现:其他收入与开支 - 其他收入同比增长1155.17%,从58万元增至728.1万元[31] - 其他收入总额为728.1万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的58.2万元人民币增长1151%[51] - 其他开支及其他损益净额同比减少306.54%,从213.5万元转为亏损441.5万元[32] - 其他开支及其他损益净额为净损失441.5万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净收益213.5万元人民币[51] - 租赁终止产生亏损87.6万元人民币[51][58] 业务运营:产品与研发进展 - 认知数字疗法临床试验累计纳入649名患者,相关注册申请计划于2026年提交[5] - ADHD数字疗法联合治疗组核心症状总改善率达34.3%,显著高于单药治疗组的21.5%[7] - 公司核心产品已纳入中国30个省份的省级医保报销目录[10] - 已协助中国超过200家医院建立认知中心,包括多家国家医学中心认证医院[10] - 公司拥有三款产品在中国获批、一款在欧盟获批,另有六款候选产品处于研发阶段[11] - 自主研发的医疗大模型BrainAuGPT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并推出智慧医疗一体机M1[9] - 阅读障碍康复软件预计2026年第三季度提交医疗器械注册申请[5] - 公司核心产品脑功能信息管理平台软件系统于2018年9月获湖南省药监局第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12] - 系统基于300多个训练模块和DNN算法可识别数百万种训练方案组合[13] - 公司研发团队由128名专业人员组成其中29人拥有硕士学位3人拥有博士学位[25] - 基本认知能力测验软件BCAT于2022年10月获第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2025年开启商业化[17] - 认知能力辅助筛查评估软件SAS于2022年12月获第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2025年开启商业化[18] - 阅读障碍辅助筛查评估软件DSS于2023年9月获第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2025年实现商业化[19] - 抑郁症认知量化评估软件计划2025年第四季度提交注册申请预计2026年商业化[21] - 认知功能障碍治疗软件于2022年7月获欧盟CE标志预计2026年在欧盟商业化[23] - 抑郁症治疗软件预计2026年第一季度启动临床试验[22] - 公司计划通过拓展适应症和产品商业化提高市场渗透率[26] - 购买系统的医院数量从186家增至205家[28] 资产与负债状况 - 公司总资产从2024年12月31日的548,132千元人民币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670,140千元人民币,增长22.3%[38]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343,882千元人民币降至287,922千元人民币,减少16.3%[38] - 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从0增至109,002千元人民币[38] - 受限制银行存款从69,495千元人民币增至100,755千元人民币,增长45.0%[38] - 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以及预付款项从134,221千元人民币增至171,831千元人民币,增长28.0%[38] - 公司总负债从2024年12月31日的1,063,519千元人民币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475,918千元人民币,减少55.3%[38][39] - 公司权益从(464,024)千元人民币改善至246,602千元人民币[39] - 贸易应收款项总额从2024年12月31日的105,312千元增长至2025年6月30日的135,921千元,增幅29.1%[60] - 信贷亏损拨备从2024年12月31日的12,371千元大幅增加至2025年6月30日的22,055千元,增幅78.3%[60] - 逾期贸易应收款项账面总值达95,288千元,其中65,978千元(69.2%)已逾期90天以上[61] - 短期应收贷款从2024年12月31日的4,400千元激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23,717千元,增幅439.0%[60] - 预付供应商及服务提供商款项从2024年12月31日的19,453千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26,463千元,增幅36.0%[60] - 贸易应付款项从2024年12月31日的3,419千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6,914千元,增幅102.2%[67] - 公司银行及其他借款总额从2024年12月31日的2126.1万元人民币增长至2025年6月30日的1.431亿元人民币,增幅达573%[72] - 银行借款从2024年12月31日的1407.2万元人民币大幅增加至2025年6月30日的1.359亿元人民币,增幅达866%[72][76] - 其他借款为715.8万元人民币,主要为100万美元免息借款[72][76] 融资与投资活动 - 公司于2025年6月27日向绍兴基金偿还长期债券本金90,000千元[71] - 长期债券实际利率为6.23%,将于集团合资格首次公开发售五周年到期[70] - 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为109,002千元,投资于香港银行管理的金融产品[63] - 公司获得新银行借款年利率范围为2.08%至3.40%,较2024年12月31日的3.00%至5.00%有所下降[76] - 人民币9000万元银行借款以1400万美元(约1.002亿元人民币)银行存款作为抵押[76] - 无抵押银行借款金额为4594.4万元人民币[76] - A-1轮优先股以2.854亿元人民币公允价值重新分类至权益[75] - 公司于2025年1月8日首次公开发售发行1.811亿股普通股,发行价为每股3.22港元,募集资金约5.392亿元人民币[77] - 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501.3百万港元,报告期内实际使用174.8百万港元,未使用余额326.5百万港元[96] - 研发资金使用占比40%(200.5百万港元),报告期实际使用80.8百万港元,剩余119.7百万港元预计2027年前动用[96] - AI技术投入占比15%(75.2百万港元),实际使用20.0百万港元,剩余55.2百万港元预计2026年前动用[96] - A-1轮优先股公允价值为285,428千元,基于近期交易价格及招股章程发售价确定[84] 公司治理与关联交易 - 股份奖励计划确认开支3885.9万元人民币[80] - 向关联方谭铮先生提供无抵押免息垫款2,059千元,最高未偿还金额同额为2,059千元[86] - 管理层薪酬总额40,004千元,其中权益结算股份付款占比81.2%(32,470千元)[87] - 已签约未拨备资本开支506千元,较2024年末860千元下降41.2%[87] - 公司未持有库存股份且未进行上市证券交易[89] - 审计委员会确认中期财务业绩符合会计准则并已适当披露[97] - 报告期内未宣派中期股息[88] - 董事会包括执行董事谭铮先生[99] - 董事会包括非执行董事李思睿先生李明秋女士及Deng Feng先生[99] - 董事会包括独立非执行董事林晓波先生段涛博士及李月中先生[99] 无形资产与资本支出 - 使用权资产新增527.3万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零[58] - 无形资产新增943.4万元人民币,其中数据包518.9万元人民币,开发中软件424.5万元人民币[59] 风险披露与前瞻性陈述 - 前瞻性陈述基于公司无法控制的假设和因素[99] - 实际事件或结果可能与前瞻性陈述存在重大差异[99] - 风险及不确定性包含年度报告和中期报告中的主要风险及不确定性[99] - 公司不对任何预测目标估计或期望的实现作声明或保证[99]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名称为脑动极光医疗科技有限公司[99] - 公告日期为2025年8月28日[99] - 公告发布地点为香港[99]
脑动极光-B获纳入恒生综合指数 有望成为港股通标的
智通财经· 2025-08-22 20:50
公司事件 - 脑动极光-B获纳入恒生综合指数 变动将于9月5日收市后实施并于9月8日起生效 [1] - 沪深交易所将相应调整港股通可投资标的范围 [1] - 公司满足市值、流动性和上市时间等港股通调入标准 [1] 财务表现 - 2024年度收入达人民币1.22亿元 同比增长82.01% [1] - 经调整净亏损1.62亿元 同比扩大8.68% [1] - 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1.98亿元 同比收窄44.78% [1] - 每股基本亏损0.22元 [1]
脑动极光-B(06681)获纳入恒生综合指数 有望成为港股通标的
智通财经网· 2025-08-22 20:49
恒生指数系列季度检讨结果 - 脑动极光-B获纳入恒生综合指数 变动将于9月5日收市后实施并于9月8日起生效 [1] - 沪深交易所将相应调整港股通可投资标的范围 [1] 港股通纳入可能性 - 华泰证券研报指出公司可能被调入港股通 因满足市值、流动性和上市时间等一系列标准 [1] 公司财务表现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收入达人民币1.22亿元 同比增长82.01% [1] - 经调整净亏损1.62亿元 同比扩大8.68% [1] - 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1.98亿元 同比收窄44.78% [1] - 每股基本亏损0.22元 [1]
脑动极光-B(06681.HK)8月28日举行董事会会议考虑及通过中期业绩
格隆汇· 2025-08-18 17:09
公司公告 - 公司将于2025年8月28日举行董事会会议 [1] - 会议内容包括审议并通过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业绩 [1] - 中期业绩将在会议后刊发 [1]
脑动极光(06681) - 董事会会议召开日期
2025-08-18 16:46
公司信息 - 公司为脑动极光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股份代号6681[2] 会议安排 - 董事会定于2025年8月28日开会[3] - 会议将审议通过集团2025年上半年中期业绩及刊发[3] 董事会构成 - 截至2025年8月18日,董事会有3类董事[4]
港股异动丨脑机接口概念股普涨 心玮医疗大涨12.5%续刷阶段新高
格隆汇· 2025-08-18 10:14
港股脑机接口概念股表现 - 心玮医疗股价达65.4港元,单日涨幅12.56%,创阶段新高 [1] - 脑洞科技股价0.215港元,上涨2.87% [1] - 南京熊猫电子股价6.14港元,上涨0.66% [1] - 脑动极光股价5.56港元,上涨0.54% [1] OpenAI战略布局动向 - 创始人Sam Altman宣布公司将进军消费硬件、脑机接口及社交媒体领域 [1] - ChatGPT已成为全球使用最广泛且最具影响力的产品之一 [1] 行业影响与资本趋势 - OpenAI入局显著提升脑机接口行业技术信心与资本关注度 [1] - 算力依赖型及AI融合型BCI企业将获得重点利好 [1] - 行业技术成熟仍需时间,需关注技术落地进展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