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脑动极光(06681)
icon
搜索文档
GaN,风云骤变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7-10 09:01
氮化镓市场动态 - 台积电宣布两年内全面退出GaN代工业务,因中国竞争侵蚀利润率[3] - 力积电接替台积电承接Navitas订单,计划2026年上半年生产100V系列GaN产品[4] - 英飞凌推进12英寸GaN产线,首批客户样品计划2025年第四季度发布[5] - 瑞萨电子暂停SiC项目,转向GaN研发,推出三款650V GaN FET[7][8] - ST与英诺赛科深化合作,延长禁售期至2026年6月29日[10][11] 技术发展与市场前景 - GaN具有更高功率密度、更快开关速度和更低能量损耗,适合消费电子和工业应用[5] - 英诺赛科2024年营收8.28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9.8%,海外收入占比15.3%[13] - Frost & Sullivan预测2024-2028年GaN功率半导体市场CAGR达98.5%,2028年市场规模超68亿美元[14] - Yole预计消费电子GaN市场2028年达29亿美元,电动汽车领域达34亿美元[14] 行业竞争格局 - 英诺赛科全球首家实现8英寸硅基GaN晶圆大规模量产,产能1.3万片/月[13] - Navitas 2024年GaN业务增长超50%,获得超180个GaN充电器设计订单[4] - 中国GaN企业崛起,获政策支持和政府基金注入[13] - 马自达与ROHM合作开发汽车用GaN零部件,计划2027年实现实际应用[16] 应用挑战与机遇 - GaN需从快充等边缘应用迈向电动汽车主驱系统等高压核心场景[2][14] - 主驱电源对温升、EMI、浪涌承受能力要求极高,GaN在热管理等方面仍需提升[15] - GaN器件"驾驭"难度高,系统设计厂商需适配栅极驱动、电磁兼容等问题[16] - 特斯拉、丰田、大众等车企正将GaN用于车载充电器和电池管理系统[16]
脑动极光(06681)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28 22:24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收入和利润 - 公司2024年收入同比增长82.0%至1.2231亿元人民币[14] - 公司2024年收入为人民币12.231亿元,较2023年的人民币6.72亿元增长82.01%[23] - 公司收入从2023年的人民币67.20百万元增至2024年的人民币122.31百万元,同比增长82.01%[55] - 公司2024年毛利提升至5401万元人民币[14] - 毛利从2023年的人民币32.06百万元增至2024年的人民币54.01百万元,增长68.47%[57] - 公司2024年年内亏损为人民币19.861亿元,较2023年的人民币35.9116亿元收窄44.69%[23] - 年度亏损收窄至人民币198.61百万元,较上年亏损人民币359.12百万元改善44.7%[70] - 公司经调整净亏损(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量)收窄至1.62亿元人民币[14] - 公司2024年经调整净亏损为人民币16.1959亿元,较2023年的人民币14.9027亿元扩大8.68%[23] - 2024年经调整净亏损(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量)为人民币161,959千元[83] - 毛利率从2023年的47.7%下降至2024年的44.2%[76]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成本和费用 - 销售成本从2023年的人民币35.14百万元增至2024年的人民币68.30百万元,增长94.37%[56] - 第三方服务提供商运营成本增加人民币23.74百万元[56] - 销售及分销开支增长25.05%至人民币48.02百万元,主要因市场开发费用增加[62] - 行政开支上升10.17%至人民币59.93百万元,主要因股份支付费用增加人民币9.35百万元[64] - 研发开支增长31.62%至人民币119.42百万元,其中职工薪酬增加人民币12.739百万元,股份支付增加人民币8.287百万元[65] - 财务成本上升8.95%至人民币22.03百万元,主要因借款利息增加[69] - 其他收入减少17.79%至人民币1.71百万元,主要因银行存款利息收入减少人民币1.45百万元[59] - 其他开支及其他损益净额增加43.53%至人民币3.33百万元,主要因长期债券还款收益增加人民币4.16百万元[60] - 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负债公平值变动实现收益人民币30.12百万元,较上年改善118.23%[61] - 2024年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负债公平值收益为人民币30,116千元[83] 业务运营和商业化进展 - 公司核心产品脑功能信息管理平台软件系统已覆盖中国30个省份医保目录并协助超过150家医院建立认知障碍诊疗中心[9][21] - 公司核心产品脑功能信息管理平台软件系统已在中国商业化,适应症包括血管性认知障碍、失语症、阿尔茨海默病、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睡眠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及自闭症[29] - 购买公司系统的医院数量从2023年的75家增至2024年的186家[55] - 患者使用系统次数从2023年的逾850,000次增至2024年的约1,800,000次[55] - 院外使用系统的患者人数从约4,900名大幅增至约7,397名[55] - 产生建设成本的认知中心数量从2023年的48个增至2024年的107个[56] - 公司产品管线包含8种适应症已商业化另有三款产品在中国获批一款在欧盟获批[22] - 基本认知能力测验软件BCAT于2022年10月获第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预计2025年上半年实现全面商业化[40][41] - 认知能力辅助筛查评估软件SAS于2022年12月获第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预计2025年上半年实现全面商业化[42] - 阅读障碍辅助筛查评估软件DSS于2023年9月获第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43] - 脑功能信息管理平台软件系统于2018年9月获湖南省药监局第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2020年6月修订证书覆盖8种适应症,2023年5月续签相同范围[36] 研发投入和产品管线 - 公司2024年研发投入达1.1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1.6%[11] - 公司研发团队扩充至120人其中硕博占比超20%[11] - 公司研发团队由120名专业人员组成,其中26人拥有硕士学位,2人拥有博士学位[48] - 公司有6款候选产品进入临床前及临床阶段覆盖儿童发育缺陷及精神疾病等领域[10][22] - 公司核心产品新增抑郁症基本认知能力评估软件适应症预计2025年获批[10] - 公司于2024年第二季度提交第二类医疗器械注册申请,预计2025年下半年获批[45] - 抑郁症认知量化评估软件预计2025年第二季度完成临床试验[34] - 抑郁症治疗软件预计2025年提交注册,2026年在中国和欧盟商业化[34] - 认知功能障碍测评软件预计2025年下半年提交注册,2026年在美国商业化[34] - 认知功能障碍治疗软件预计2025年提交注册,2026年在欧盟和美国商业化[34] -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评估与治疗软件预计2025年第三季度开展临床试验[34] 未来产品规划和临床试验 - 公司计划于2025年第二季度完成房颤、高血压及冠心病导致的认知障碍产品的数据分析,并预计于2026年在中国商业化[29] - 公司计划于2025年第二季度开展心脏病术后康复及焦虑症产品的临床试验,并预计分别于2026年及2026年在中国商业化[29] - 公司计划于2026年上半年开展心力衰竭导致的认知障碍产品的临床试验,并预计于2028年在中国商业化[29] - 公司计划于2025年开展帕金森病产品的临床试验,并预计于2027年在中国商业化[29] - 公司计划于2025年第三季度开展糖尿病、肾病、多发性硬化症及肝性脑病产品的临床试验,并预计于2026年在中国商业化[31] - 公司计划于2025年第三季度开展苯丙酮尿症、乳腺癌及肺癌术后康复产品的临床试验,并预计于2027年在中国商业化[31] - 公司预计2025年完成血管疾病和神经退行性疾病诱发认知障碍的临床试验数据收集与分析[36] 融资和资金状况 - 公司于2025年1月8日上市募集资金净额约5.013亿港元[13]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长52.07%至人民币413.38百万元,主要因IPO认购资金到位[73] - 未偿还借款为人民币21.26百万元,年利率介于3.00%至5.00%之间[74] - 2024年资本开支为人民币25.38百万元,较2023年的29.21百万元减少[78] - 2024年资本承诺为人民币0.86百万元[78] - 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约为5.013亿港元[197][199] - 公司于2025年1月8日以每股3.22港元发行1,266,278,000股股份完成上市[197] 运营效率和财务健康度 - 流动比率从2023年的0.8下降至2024年的0.7[76] - 贸易应收款项平均周转天数从2023年的160.7天增加至2024年的232.8天[76] - 贸易应付款项平均周转天数从2023年的52.0天减少至2024年的31.2天[76] - 公司五大客户收入占比65.6%较去年75.6%下降10个百分点[115] - 公司最大客户收入占比25.6%较去年39.9%下降14.3个百分点[115] - 公司五大供应商采购占比25.0%较去年43.9%下降18.9个百分点[115] - 公司最大供应商采购占比14.3%较去年18.7%下降4.4个百分点[115] 人力资源和薪酬 - 2024年总薪酬成本为人民币78.16百万元,较2023年的75.38百万元增加[85] - 2024年员工总数为159人,较2023年的167人减少[85] - 公司员工总数为159名,较2023年167名减少4.8%[110] - 员工成本总额为人民币78.16百万元,较2023年人民币75.38百万元增长3.7%[110] 公司治理和股权结构 - 执行董事谭先生持有公司股份401,701,000股,占总股本31.72%[151] - 执行董事王博士持有公司股份210,901,000股,占总股本16.66%[151] - 董事Deng Feng先生通过基金持有公司股份126,854,000股,占总股本10.02%[151][153] - 董事李明秋女士通过Crusky Limited持有公司股份123,527,000股,占总股本9.76%[151][153] - 独立非执行董事年度董事袍金为300,000港元[147] - 谭先生在北京益慧科技持有注册资本人民币385,936元,权益占比0.76%[154] - 王博士在北京益慧科技持有注册资本人民币240,733元,权益占比0.47%[154] - 李明秋女士通过天津天键医疗持有北京益慧科技注册资本人民币161,653元,权益占比0.32%[154][155] - 公司董事及最高行政人员于相联法团股份中未持有需披露的淡仓权益[154] - 公司总已发行股份为1,266,278,000股[158] - 谭先生通过ZTan Limited持股275,468,000股(21.75%)[156] - 谭先生通过投票权委托控制Healthblooming Limited的99,104,000股(7.83%)[156][161] - 谭先生通过首次公开发售前奖励计划持有27,129,000股(2.14%)[156][161] - 王博士通过Wispirits Limited持股109,052,000股(8.61%)[156][161] - 王博士通过受控法团持股183,955,000股(14.53%)[156][160] - Northern Light Venture Fund IV持股115,729,000股(9.14%)[156][162] - Crusky Limited持股123,527,000股(9.76%)[156][162] - Healthblooming Limited持股99,104,000股(7.83%)[156][162] - 苏州策源持股70,525,000股(5.57%)[158][162] - 审计委员会由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92] - 德勤·关黄陈方会计师行将继续担任公司核数师[195] 子公司和投资结构 - 公司间接全资附属公司北京智精灵持有辽宁脑动极光85%股权,沈阳优阳未来科技持有15%股权对应注册资本人民币15万元[166] - 公司间接全资附属公司北京智精灵持有陕西脑动极光80%股权,张志伟持有20%股权对应注册资本人民币20万元[166] - 公司间接全资附属公司北京智精灵持有万相极光70%股权,北京瑞安恩卓生物科技持有30%股权对应注册资本人民币30万元[166] - 公司间接全资附属公司北京智精灵持有四川慧誉80%股权,成都克瑞帝特企业管理持有20%股权对应注册资本人民币20万元[166] - 公司间接全资附属公司北京智精灵持有浤泽科技约70%股权,北京安医汇动医学科技持有约30%股权对应注册资本人民币42.86万元[166] - 辽宁脑动极光注册资本总额为人民币100万元(15万/15%)[163][166] - 陕西脑动极光注册资本总额为人民币100万元(20万/20%)[163][166] - 万相极光注册资本总额为人民币100万元(30万/30%)[163][166] 股份奖励计划 - 首次公开发售前股份奖励计划涉及最高奖励股份总数85,166,000股,占公司总股本6.73%[171] - 股份奖励计划有效期自采纳日期2023年7月30日起计10年[170] - 奖励股份归属计划为上市第一周年30%、第二周年30%、第三周年40%[193] - 股份奖励计划中30%的奖励将于上市第一周年归属[177] - 股份奖励计划中30%的奖励将于上市第二周年归属[177] - 股份奖励计划中40%的奖励将于上市第三周年归属[177] - 谭先生持有27,129股未行使奖励股份,占已发行股份约2.14%[183] - 王博士持有26,946股未行使奖励股份,占已发行股份约2.13%[183] - 董事及主要股东合计持有54,075股未行使奖励股份,占已发行股份4.27%[183] - 雇员持有31,091股未行使奖励股份,占已发行股份2.46%[183] - 股份奖励计划总计85,166股未行使奖励股份,占已发行股份6.73%[183] - 每股相关股份在股份拆细及全球发售后被拆分为1,000股[184] 风险和法律事项 - 无重大或然负债[97] - 无资产抵押[93] - 无重大诉讼或仲裁[90] - 无重大投资及收购处置[98] - 公司未发生重大客户或供应商纠纷[116] - 公司未进行任何捐赠[134] - 公司未发行任何债权证[135] - 公司未发生重大贷款协议违约[126] - 公司于2024年12月31日银行借款及其他借款无重大季节性变动[143] - 报告期内集团未涉及重大法律诉讼[19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控股股东无股份抵押及重大合约[190] - 报告期内公司未进行任何上市证券的购买、出售或赎回[194] - 报告期后除上市事项外无其他重大事件发生[198] 股息和资本结构 - 公司董事会不建议派发2024年度末期股息[139] - 公司无可供分派的储备[142] - 资本负债比率不适用(2023年:不适用)[99] 资产和经营现金流 - 所有非流动资产均位于中国[104] - 经营现金流将用于支持资本开支[94]
脑动极光(06681)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3-28 19:59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收入为122,311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67,200千元人民币增长82.01%[4] - 2024年年内亏损及全面开支总额为198,610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359,116千元人民币减少44.69%[4] - 2024年年内经调整净亏损为161,959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149,027千元人民币增长8.68%[4] - 2024年销售成本为68,298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35,136千元人民币[5] - 2024年毛利为54,013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32,064千元人民币[5] - 2024年基本每股亏损为0.22元人民币,2023年为0.62元人民币;2024年摊薄每股亏损为0.23元人民币,2023年为0.62元人民币[5] - 于2024年12月31日,非流动资产为51,363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92,130千元人民币[6] - 于2024年12月31日,流动资产为548,132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302,724千元人民币[6] - 于2024年12月31日,流动负债为782,007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392,844千元人民币[6] - 于2024年12月31日,负债净额为464,024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332,181千元人民币[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收入为122,311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67,200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约82.01%[15] - 2024年利息等收入总计1,710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2,079千元人民币[19] - 2024年其他开支及其他损益净额总计3,326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2,318千元人民币[19] - 2024年财务成本总计22,025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20,216千元人民币[20] - 2024年所得税开支总计52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0千元人民币[21] - 截至2024年和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除税前亏损分别为198,558千元和359,116千元,法定税率为25% [23] - 2024年和2023年12月31日,递延税项资产分别为3,363千元和3,237千元,递延税项负债分别为 - 3,363千元和 - 3,237千元 [24] - 2024年和2023年12月31日,集团估计未动用税项亏损分别约为563,980,000元和385,186,000元 [24] - 2024年和2023年12月31日,有关预期信贷亏损模式下的减值亏损及若干开支的可抵扣暂时性差额分别为13,352,000元和891,000元 [26] - 截至2024年和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员工成本总额分别为144,923千元和120,253千元 [27] - 截至2024年和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折旧及摊销总额分别为27,145千元和21,266千元 [27] - 截至2024年和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均无派付、宣派或建议宣派股息 [28] - 截至2024年和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用于计算每股基本亏损的亏损分别为 - 198,282千元和 - 359,083千元 [29] - 截至2024年和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用于计算每股基本亏损的普通股加权平均数分别为904,122千股和583,796千股 [29] - 截至2024年和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用于计算每股摊薄亏损的亏损分别为 - 228,398千元和 - 359,083千元 [29] - 公司收入从2023年的6720万元增至2024年的1.2231亿元,同比增长82.01%[96] - 公司销售成本从2023年的3514万元增至2024年的6830万元,增加了94.37%[97] - 公司毛利从2023年的3206万元增至2024年的5401万元,增加了68.47%[98] - 公司其他收入从2023年的208万元降至2024年的171万元,减少17.79%[99] - 其他损益净额从2023年的232万元增至2024年的333万元,增加43.53%[100] - 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负债的公平值变动从2023年损失1.6522亿元变为2024年收益3012万元,收益增加118.23%[101] - 销售及分销开支从2023年的3840万元增至2024年的4802万元,增加25.05%[102] - 行政开支从2023年的5440万元增至2024年的5993万元,增加10.17%[104] - 研发开支从2023年的9073万元增至2024年的1.1942亿元,增加31.62%[105] - 财务成本从2023年的2022万元增至2024年的2203万元,增加8.95%[107] - 2024年亏损1.9861亿元,2023年亏损3.5912亿元[10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流动资产为5.4813亿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4.1338亿元,较2023年增加1.4156亿元;流动负债为7.8201亿元[111] - 2024年毛利率为44.2%,2023年为47.7%;2024年流动比率为0.7,2023年为0.8[114] - 2024年度资本开支为2538万元,2023年度为2921万元,减少主要因固定资产、使用权资产和无形资产投入变化[11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资本承诺为86万元,用于设备及机械购置和租赁物业装修工程[119] - 2024年年内亏损及全面开支总额为19.861亿元,经调整净亏损(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量)为16.1959亿元;2023年分别为35.9116亿元和14.9027亿元[12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有159名员工,2023年为167名,按职能分类人数有变化[124][125] - 2024年度总薪酬成本为7816万元,2023年度为7538万元,增加因员工月工资上涨[125] - 董事会不建议派发2024年度末期股息[140]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院內集成軟件解決方案收入79,316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41,224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约92.40%;院外为26,789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5,723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约368.09%[15] - 2024年研究项目收入15,942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14,290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约11.56%[15] - 2024年辅助培训服务收入为0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5,085千元人民币[15] - 2024年客户A收入31,303千元人民币,2023年为26,821千元人民币[18] - 购买系统的医院数量从2023年的75家增至2024年的186家[96] 资产相关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12月31日物业、厂房及设备账面价值为23,386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23,503千元[31] - 2024年12月31日使用权资产账面价值为21,039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13,155千元[32] - 2024年短期租赁开支为97千元,2023年为102千元;2024年租赁现金流出总额为8,948千元,2023年为8,660千元[33] - 2024年12月31日无形资产账面价值为2,909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4,222千元[34] - 2024年12月31日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以及预付款项总计为138,250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78,062千元[36] - 2024年贸易应收款项为105,312千元,较2023年的50,740千元增长107.55%[36] - 2024年预付供应商及服务提供商款项为19,453千元,较2023年的11,742千元增长65.67%[36] - 2024年短期应收贷款为4,400千元,较2023年的500千元增长780%[36] - 2023年1月1日来自客户合约的贸易应收款项为8,359千元[37] - 短期应收贷款固定利率介乎零至4.5%,3,000千元由第三方提供抵押,其余无抵押[36] - 2024年12月31日贸易应收款项总计92,941千元,2023年为49,849千元[38] - 2024年12月31日逾期贸易应收款项账面总值78,845,000元,2023年为42,265,000元[38] - 2024年12月31日受限制银行存款69,495千元,2023年为214,241千元,2024年利率0.10%,2023年为0.25%[39] - 2024年12月31日银行结余及现金总计343,882千元,2023年为57,577千元,2024年利率零至1.05%,2023年为0.01%至0.35%[40] - 2024年12月31日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总计56,090千元,2023年为43,261千元[41] 负债相关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12月31日长期债券应偿还账面价值总计346,280千元,2023年为329,438千元,实际利率为6.23%[42] - 2021年7月浙江脑动极光与绍兴基金订立长期债券认购协议,认购总金额为300百万元[42] - 若第三年投资额低于360百万元,绍兴基金有权要求立即支付长期债券,按每年8%名义利率计息[43] - 2023年6月集团与绍兴基金签署补充协议,若2025年12月31日前未完成首次公开发售,催缴条款及原担保责任将恢复[4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受限制银行存款为69,000,000元(未计利息)[44] - 2024年12月31日租赁负债一年內为11,823千元,一年以上但不超過兩年为6,255千元,兩年以上但不超過五年为2,663千元,总计20,741千元;2023年对应金额分别为7,927千元、3,707千元、920千元和12,554千元;2024年增量借款年利率介乎3.50%至4.00%,2023年介乎4.00%至4.85%[46] - 2024年12月31日合约负债研究项目为1,099千元,提供院內系統集成軟件解決方案为168千元,提供院外系統集成軟件解決方案为8,697千元,其他銷售为111千元,总计10,075千元;2023年对应金额分别为967千元、401千元、2,254千元、308千元和3,930千元;2023年1月1日合约负债为1,450,000元;2024年已确认收入为3,804,000元,2023年为1,023,000元[48] - 2024年12月31日其他借款为7,189千元,银行借款为14,072千元,总计21,261千元;2023年对应金额分别为7,083千元、15,000千元和22,083千元[49] - 2023年公司获15,000,000元两笔新银行借款,2024年到期偿还,固定年利率为5.50%[51] - 2024年12月31日按公平值計入損益的金融負債A - 1輪優先股为285,428千元,2023年为315,544千元[52] - 2022年12月附属公司借款1百万美元免息,支付期限修订为上市后三个月内支付;2024年获10,000,000元和4,072,000元两笔新银行借款,2025年到期,固定年利率分别为5.00%和3.00%[54] 股权相关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7月17日浙江腦動極光终止投资者优先權,部分实缴资本按1,012,304,000元从金融负债重新分类至权益,实缴资本增加10,107,000元,资本储备增加1,002,197,000元[55] - 2023年7月30日公司向IVL股东发行95,878股A - 1輪優先股和30,976股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