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招商证券(600999)
icon
搜索文档
招商证券国际:料南向长线资金至明年底增1.54万亿港元 支撑港股“慢牛”行情
新浪财经· 2025-11-06 12:28
招商证券国际报告指出,政策将继续吸引中长期资本南下投资港股,预计至2026年底,南向长线资金仍 有1.54万亿港元的新增空间,支撑港股"慢牛"行情。该行认为,今年港股的放量上涨,主要得益于内地 南向资金的持续注入;截至三季度末,南向资金净流入达1.17万亿港元,成交额占比达23.6%,港股通 持仓市值突破6.3万亿港元,约占香港股票总市值的12.7%,对港股定价权显著提升。该行称,"北水"长 期资金正日益成为港股市场流动性结构重塑与估值体系优化的关键推动力,预计政策层面的互联互通机 制优化、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限制放宽、税收政策改善、优质资产赴港上市及监管层鼓励长 线投资,将继续吸引中长期资本南下。 ...
现金流ETF(159399)涨超1.5%,上市以来连续分红8个月,连续3日净流入超1亿元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06 11:22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招商证券指出,A股企业盈利出现积极改善信号,三季度上市公司自由现金流大幅增长。上市公司整体 资本开支转为负增长,类似十年前反内卷背景下产能收缩的逻辑正在崛起。资源品领域业绩明显拐点已 现,自由现金流收益率较高,钢铁、有色等传统行业经历长时间资本开支下滑后,一旦需求改善价格有 望明显攀升。 投资者可关注现金流ETF(159399)。市场表现来看,标的指数富时现金流指数2016年至2024年连续9 年跑赢中证红利指数和沪深300指数。现金流ETF(159399)的标的指数聚焦大中市值,标的指数央国 企占比高于同类现金流指数,月月可评估分红,自上市以来已经连续分红8个月,感兴趣的投资者或可 持续关注。 ...
补充“弹药”!头部券商,纷纷上调两融额度
经济网· 2025-11-06 10:30
无独有偶,华泰证券也公告称,董事会全票同意关于提高公司融资融券业务总规模上限的议案,计划将 融资融券业务总规模上限调整为不超过同期净资本的3倍,并授权经营管理层根据市场情况,在上述额 度范围内决定或调整具体规模。 按照三季报公布的净资本955亿元估算,华泰证券的这一业务上限约为2865亿元。而截至三季度末,该 公司的融出资金规模已有1698亿元。华泰证券还特别提到,"公司开展融资融券业务总规模严格控制在 监管部门规定的范围之内"。 两融余额不断创出新高,券商也紧急补充"弹药"。 日前,华泰证券和招商证券同时公告称,董事会已审议通过了上调两融业务规模上限的议案。这也是继 9月浙商证券、华林证券之后,又有上市券商年内临时上调相关业务规模。 头部券商两融提额上千亿 根据公告,经招商证券董事会全票表决通过,其融资融券业务规模上限将由1500亿元增至2500亿元。根 据招商证券财报,截至今年三季度末,该公司的净资本约843亿元,上调后的两融业务规模上限基本相 当于其最新净资本的3倍。 与此同时,招商证券的最新融出资金规模已达到1293亿元,相比去年末增长了35.27%。这也意味着, 若此次不提高额度,则其两融业务规模即 ...
招商证券:证券行业三季报业绩亮眼,板块值得更多关注
格隆汇· 2025-11-06 07:53
招商证券认为,三季度受益慢牛行情,券商业绩同比延续高增,上市券商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同比分 别增43%、63%。往后看,慢牛行情持续,券商作为"牛市旗手"却整体滞涨的情况下,值得更多的关注 和仓位配置。 ...
招商证券:证券行业三季报业绩亮眼 板块值得更多关注
第一财经· 2025-11-06 07:50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招商证券认为,三季度受益慢牛行情,券商业绩同比延续高增,上市券商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同比分 别增43%、63%。往后看,慢牛行情持续,券商作为"牛市旗手"却整体滞涨的情况下,值得更多的关注 和仓位配置。 ...
两融余额占A股流通市值比例连续19个交易日超2.5% 券商持续发力两融 加杠杆尚有空间
证券时报· 2025-11-06 02:35
券商加码两融业务 近日,华泰证券、招商证券相继宣布,公司董事会已审议通过了上调两融业务规模上限的议案。根据公 告,招商证券计划将融资融券业务规模上限由1500亿元提高至2500亿元;华泰证券计划将融资融券业务 总规模上限调整为不超过同期净资本的3倍。 据证券时报记者不完全梳理,早在今年9月,浙商证券、华林证券就宣布上调信用业务额度。其中,浙 商证券表示将融资类业务规模由400亿元提高至500亿元;华林证券则计划将信用业务(含两融)总规模 上限从3月的62亿元调整为80亿元。 中航证券非银行业分析师薄晓旭表示,此前浙商证券、华林证券相继上调信用业务规模上限,一方面是 及时满足投资者的融资需求,提升客户服务水平;另一方面是借此机会扩大市场占有率,在竞争中确立 优势,最终实现信用业务收入的最大化。 在券商纷纷提高两融业务规模上限的背后,是融出资金的快速扩张。Wind数据显示,截至三季度末, 华泰证券、长江证券、中泰证券、方正证券、招商证券5家券商的融出资金规模已超过同期净资本的1.5 倍。 据了解,上市券商财报中的"融出资金"科目主要包含两项,融资融券业务融出资金和孖展融资,而融资 融券业务融出资金占绝大比例,因此 ...
补充“弹药”,头部券商,纷纷上调两融额度
证券时报· 2025-11-05 22:30
无独有偶,华泰证券也公告称,董事会全票同意关于提高公司融资融券业务总规模上限的议案,计划将 融资融券业务总规模上限调整为不超过同期净资本的3倍,并授权经营管理层根据市场情况,在上述额 度范围内决定或调整具体规模。 按照三季报公布的净资本955亿元估算,华泰证券的这一业务上限约为2865亿元。而截至三季度末,该 公司的融出资金规模已有1698亿元。华泰证券还特别提到,"公司开展融资融券业务总规模严格控制在 监管部门规定的范围之内"。 证券公司扎堆加码两融 年内市场行情节节攀升,两融余额也水涨船高。10月29日,A股市场两融余额涨至25066.48亿元,创下 历史新高;两融余额占A股流通市值的比例也在10月17日抵达了2.59%的年内高点。随之而来的,是上 市券商正不约而同给两融业务提额加码。 据券商中国记者不完全梳理,今年9月,就有浙商证券和华林证券宣布上调包括两融在内的信用业务额 度。其中,浙商证券表示将融资类业务规模由400亿元提高至500亿元,华林证券则计划将信用业务(含 两融)总规模上限从3月的62亿元调整为80亿元。 两融余额不断创出新高,券商也紧急补充"弹药"。 日前,华泰证券和招商证券同时公告称, ...
券商板块有望迎来价值重估,证券ETF嘉实(562870)连续4天净流入,规模、份额均创成立以来新高!
新浪财经· 2025-11-05 11:10
截至2025年11月5日 10:13,中证全指证券公司指数下跌0.32%。成分股方面涨跌互现,湘财股份领涨 1.53%,长江证券上涨1.39%,太平洋上涨0.22%;方正证券领跌,兴业证券、东兴证券跟跌。证券ETF 嘉实(562870)下修调整。 流动性方面,证券ETF嘉实盘中换手0.56%,成交305.49万元。规模方面,证券ETF嘉实最新规模达5.52 亿元,创成立以来新高。份额方面,证券ETF嘉实最新份额达5.29亿份,创成立以来新高。 从资金净流入方面来看,证券ETF嘉实近4天获得连续资金净流入,最高单日获得2543.04万元净流入, 合计"吸金"5674.42万元。 证券ETF嘉实紧密跟踪中证全指证券公司指数,为反映中证全指指数样本中不同行业公司证券的整体表 现,为投资者提供分析工具,将中证全指指数样本按中证行业分类分为11个一级行业、35个二级行业、 90余个三级行业及200余个四级行业,再以进入各一、二、三、四级行业的全部证券作为样本编制指 数,形成中证全指行业指数。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0月31日,中证全指证券公司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分别为东方财富、中信证券、国 泰海通、华泰证券、广发证券、 ...
招商证券国际:料内地汽车行业全年实现高单位数增长
智通财经· 2025-11-05 11:07
智通财经APP获悉,招商证券国际发布研报称,今年内地汽车行业以旧换新政策效果良好,而年底 前新能源车受补贴退坡引发一定程度的提前消费,预计全年实现高单位数增长,超过市场及官方年初预 期。考虑跨年增长的稳定性,第四季度再加码发力刺激汽车销量必要性下降。 (责任编辑:董萍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 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 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该行表示,明年初销量受政策退坡扰动,但以旧换新等政策的补贴力度和补贴周期可以因应市场需 求而灵活调整,仍有足够的政策工具维护明年汽车行业增长。该行推荐小鹏汽车-W(09868)、吉利汽车 (00175)、敏实集团(00425)、比亚迪股份(01211)和理想汽车-W(02015)。 ...
招商证券:核聚变产业化提速 维持行业投资评级“推荐”
智通财经网· 2025-11-05 10:06
行业产业化进程 - 可控核聚变产业化进程加速从实验验证迈向工程示范,步入多路线竞速与资本共振新阶段[1] - 磁约束托卡马克路线主导产业化,惯性约束与混合路线并行发展,BEST装置预计2027年实现聚变能发电演示(Q>1)[1] - BEST装置关键部件完成落位安装,标志着总投资近200亿元的主体建设全面启动[1] 技术瓶颈与突破 - 材料性能突破是技术路线可行性的核心瓶颈,核聚变关键设备整体国产化率超96%[1] - 第一壁/偏滤器材料需兼具高熔点、抗辐照与热疲劳性能,超导材料向高温超导升级推动磁场强度提升至20T以上[2] - 国内企业如安泰科技、西部超导、联创光电等已在钨铜偏滤器、超导线材等环节突破国外垄断,但材料可靠性验证与规模化成本控制仍是产业化痛点[2] 产业链机遇 - 产业链多环节迎来增量市场,能源装备龙头企业布局初具规模,核心部件研发与产业化路径清晰[3] - 超导、第一壁、偏滤器材料企业相关业务受益显著,军工企业凭借高精度制造能力向民用领域延伸[3] - 各地牵头公司如国光电气、合锻智能、联创光电卡位优势卓著,或显著受益地方支持[3] 相关公司 - 建议关注国光电气、合锻智能、联创光电、西部超导、四创电子、王子新材、派克新材、安泰科技、永鼎股份、旭光电子、斯瑞新材、中洲特材、久立特材等[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