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车(601766)

搜索文档
中国中车(601766) - 中国中车关于续聘2025年度审计机构的公告
2025-03-28 20:44
审计机构续聘 - 公司拟续聘毕马威华振为2025年度审计机构[3] - 续聘议案已获董事会通过,需股东会审议生效[17] 审计机构情况 - 截至2024年末毕马威华振合伙人241人,注会1309人[4] - 2023年业务收入超41亿,审计超39亿,证券超19亿[6] 审计费用 - 2024年度审计费用2960万,含财报2760万、内控200万[14]
中国中车(601766) - 关于中国中车2024年度涉及财务公司关联交易的存款、贷款等金融业务专项说明
2025-03-28 20:44
财务审计 - 毕马威华振对公司2024年度财报签标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日期为2025年3月28日[3] 存款业务 - 2024年关联方每日最高存款限额22000000千元,利率1.35%-3.30%,期末余额4756734千元[12] 贷款业务 - 2024年关联方贷款额度17000000千元,利率2.00%-2.15%,期末余额29461千元[12] 其他金融业务 - 中车财务对中车集团所属存续企业委托贷款手续费及佣金收入24.000千元[13] 信息审批 - 汇总表信息于2025年3月28日获董事会批准[14]
中国中车(601766) - 关于中国中车2024年度非经营性资金占用及其他关联资金往来情况的专项说明
2025-03-28 20:44
业绩总结 - 毕马威华振于2025年3月28日对公司2024年度财报签发标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2] - 2024年度经营性往来期初资金余额3750261千元,累计发生额1124152千元,偿还额2610669千元,期末余额2263755千元[10] - 2024年初往来资金余额总计22089991千元,年度累计发生额(不含利息)23879230千元,利息517251千元,偿还额26061858千元,年末余额20424614千元[20] 与中车集团及其子公司往来 - 与中车集团及其子公司应收账款期初余额871299千元,累计发生额129994千元,偿还额294068千元,期末余额707225千元[10] - 与中车集团及其子公司预付账款期初余额197232千元,累计发生额30841千元,偿还额208482千元,期末余额19591千元[10] - 与中车集团及其子公司一年内到期非流动资产期初余额2016161千元,累计发生额20000千元,利息11千元,偿还额1996150千元,期末余额40022千元[10] 与其他公司往来 - 与南宁中车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长期应收款期初余额6807千元,利息41千元,偿还额6848千元,期末余额0千元[12] - 与中车北京南口机械有限公司其他应收款/长期应收款期初余额592978千元,累计发生额486000千元,利息37361千元,期末余额1116339千元[12] - 与中车大连电力牵引研发中心有限公司其他应收款/长期应收款期初余额583050千元,利息18977千元,偿还额245200千元,期末余额356827千元[12] - 与中车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其他应收款/长期应收款期初余额6580611千元,累计发生额5530000千元,利息108594千元,期末余额6842481千元[12] - 与中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其他应收款期初余额130532千元,累计发生额1145600千元,利息15179千元,偿还额868420千元,期末余额422891千元[12] 部分中车子公司往来 - 中车物流有限公司2024年初余额2575184千元,年度累计发生额6909500千元,年末余额2935981千元[14] -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2024年初余额53181千元,年度累计发生额3750000千元,年末余额2004531千元[16] - 中车资产管理有限公司2024年初余额3617682千元,年末余额3223386千元[18] - 中车山东机车车辆有限公司2024年初余额180000千元,年度累计发生额369000千元,年末余额0千元[14] - 中车长江车辆有限公司2024年初余额120000千元,年末余额0千元[16]
中国中车(601766) - 中国中车关于2024年度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公告
2025-03-28 20:44
业绩总结 - 2024年公司共计提减值准备17.46亿元,使利润总额减少17.46亿元[2][7] - 2024年应收账款等金融资产计提减值准备9.90亿元[2] - 2024年合同资产计提减值准备1.17亿元[3] - 2024年存货计提跌价准备5.52亿元[5] - 2024年其他资产计提减值准备0.87亿元[6] 决策流程 - 本次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经审计与风险管理委员会、董事会、监事会审议通过[8][9][10]
中国中车(601766) - 中国中车2025年度日常关联交易及金融服务关联交易预计公告
2025-03-28 20:44
业绩数据 - 2024年产品和服务互供框架协议预计120亿元,实际13.28678亿元[10] - 2024年房屋租赁框架协议预计7亿元,实际0.81792亿元[13] - 2024年金融服务关联交易存款服务预计220亿元,实际52.8亿元[14] - 2024年金融服务关联交易贷款服务预计170亿元,实际20.2亿元[14] - 2024年金融服务关联交易其他金融服务预计0.24亿元,实际0亿元[14] - 2025年产品和服务互供框架协议预计110亿元[17] - 2025年房屋租赁框架协议预计7亿元[19] - 2025年金融服务关联交易存款服务预计200亿元[20] - 2025年金融服务关联交易贷款服务预计100亿元[20] - 2025年金融服务关联交易其他金融服务预计0.22亿元[20]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资产总额5437.04亿元等[23] - 截至2024年9月30日,公司资产总额5747.62亿元等[23] 股权结构 - 截至公告披露日,中车集团持有公司147.65亿股股份,约占已发行股份总数的51.45%[24] 协议相关 - 2024年3月28日公司召开第三届董事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相关关联交易议案[6] - 2024年6月18日公司召开2023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通过相关关联交易议案[9] - 公司与中车集团2024年3月28日签署产品和服务互供框架协议,有效期2025 - 2027年[27] - 公司与中车集团2024年3月28日签署固定资产及房屋租赁框架协议,有效期2025 - 2027年[30] - 财务公司与中车集团2024年3月28日签署金融服务框架协议,有效期2025 - 2027年[31] - 财务公司向中车集团支付存款利率参照央行同期基准利率,不高于同业[31] - 财务公司向中车集团提供信贷服务利率参照LPR,不低于同业[33] 未来展望 - 公司将积极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中车集团相关业务需求将增长[17] 其他 - 2024年实际发生金额小于预计金额,因中车集团业务拓展进度晚于预期及公司严格控制关联交易[11] - 财务公司为中车集团提供快捷、优质、优惠服务并重视处理监督等[38] - 出现金融业务风险,财务公司采取暂缓或停发新增贷款等措施自救[38] - 财务公司保障中车集团存款安全,未按时兑付中车集团有权终止协议等[38] - 公司关联交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利于日常生产经营[39] - 关联交易提高公司资金使用效率、减少结算费用、降低利息支出等[39] - 关联交易不存在损害公司及中小股东利益情形,无不利影响[39] - 公告发布时间为2025年3月28日[41]
中国中车(601766) - 中国中车关于选举产生职工董事的公告
2025-03-25 17:15
人事变动 - 易冉女士于2025年3月25日当选公司第三届董事会职工董事[1] 任职经历 - 易冉女士2023年7月起任湖南省总工会副主席(兼职)[5] - 易冉女士2023年11月起任公司工会副主席(兼职)[5] - 易冉女士2024年7月起任中车株洲车辆有限公司制造中心电焊班长、工艺质量员[5]
中国中车(601766) - 中国中车关于执行董事、总裁辞职的公告
2025-03-20 18:01
人事变动 - 2025年3月20日公司董事会收到执行董事、总裁马云双辞职报告[1] - 马云双因工作调整辞职,辞职后不在公司及控股子公司任职[1] - 公司董事会对马云双任职期间贡献给予高度评价并致谢[2]
中国中车(601766):公司研究报告:铁路装备景气延续,轨交装备龙头再启航
海通证券· 2025-03-14 23:36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为“优于大市”[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报告公司是全球轨交装备龙头,国企改革成效显著,重视分红与市值管理,业务结构优化支撑盈利能力向好,有望受益于铁路装备、城轨业务发展及新产业增值[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全球轨交装备龙头,红利属性显著 - 报告公司由“南北车”合并而成,是全球规模最大、品种最全、技术领先的轨交装备供应商,产品出口近百个国家和地区,业务涵盖铁路装备、城轨与城市基础设施、新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四大领域,产业链布局广泛,子公司各司其职[17][20][22] - 国务院国资委、中车集团分别为公司实际控制人和控股股东,中车集团增持彰显长期发展信心[18] - 自2015年合并以来,公司业务规模保持稳健,2024Q1 - Q3业绩增速超收入增速,铁路装备是第一大主营业务,2023年以来发展较快,盈利能力稳定,核心业务毛利率回升,期间费用率维持稳健,2024Q1 - Q3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同比好转,2022年以来净现比保持1以上[24][26][32] - 2023年公司改革三年行动全面高质量收官,在机制治理和产业布局方面取得良好效果,获评中央企业多项荣誉,公司重视现金分红和市值管理,股息率保持提升[35][36] 铁路装备:建设规划清晰,公司持续受益动车采购&高级修、机车替换、高铁出海 - 近年来铁路建设规划文件密集出台,高铁里程规划稳定上修,铁路建设具备强规划性,过往政策规划完成度较高,看好2025 - 2030年铁路投资及新增里程稳健上行[40][41][43] - 我国高铁发展迅速,动车组市场有较大提升空间,驱动力包括新购、替换、高级修需求,预计2025年动车组采购量达258组,对应市场空间445亿元,2027 - 2030年理论更新需求对应招标量分别为57组/124组/0组/149组,对应理论更新空间98亿元/214亿元/0亿元/257亿元,2025 - 2030年五级修年均招标量有望在500组以上[46][49] - 铁路客运需求快速复苏,时速350公里动车组招标量大幅上升,国铁集团经营质量向好为后续动车组采购奠定基础,预计2025年动车组新增采购量维持高位,2026 - 2027年约为200组[50][54][59] - 动车组设计寿命一般为20 - 30年,预计2027年起部分老旧动车组进入更替周期,CR450车型有望两年内完成试验,加速老旧车型更替,同时动车组存在定期高级修需求,实际磨损将加速维修频率,2023年以来维保需求高景气,预计2025 - 2030年五级修需求年均在500组以上[61][65][71] - 铁路机车保有量平稳,电动化是发展方向,需求包括新增和更新需求,短期铁路货运需求稳定小幅提升,中长期“公转铁”、“多式联运”等政策促进机车需求[75][77][78] - 轨交大规模装备更新政策频出,内燃机车替换趋势明确,预计2024 - 2027年老旧机车年均替换空间为180亿元,老旧型号替代空间或超250亿[6][83] - 海外轨交建设发展空间大,“一带一路”打开动车组新市场,报告公司轨交业务收入全球第一,具备全球竞争力,重视创新及国际化部署,有望受益于动车组、机车增量需求以及高铁出海[6][22][24] 城轨:保持高质量发展,公司盈利能力提升 - 2018年以来国家强化地方城轨项目监管,“十四五”期间城轨在建线路及投资规模趋稳,短期客运强度回暖,中长期都市圈、城市群政策密集出台,城轨投资强度有望延续[7] - 报告公司城轨业务规模稳健,不断提升城轨业务综合服务能力,业务结构改善,毛利率有所提升[7] 高铁技术协同外延,新产业蓄势待发 - 报告公司将清洁能源装备视为重要增长极,提出“双赛道双集群”战略,重视程度提高[10][30] - 高铁与风电技术协同性强,公司是国内最早从事风电装备制造、风电产业链最全的企业之一,伴随风电新增装机量回暖,公司风电订单保持较大增长[10] - 时代电气积极布局功率半导体器件、工业变流产品、新能源汽车电驱系统、传感器件、海工装备等领域,新兴装备业务收入占比及毛利率维持稳定态势[10] - 时代新材为公司新材料产业平台,伴随新园区投产,有望为公司贡献更多业绩弹性[10] 盈利预测与估值 - 预计报告公司2024/2025/2026年实现营业收入2563.30亿元/2724.46亿元/2847.12亿元,同比增长9.42%/6.29%/4.50%;实现归母净利润134.74亿元/147.48亿元/156.51亿元,同比增长15.04%/9.46%/6.13%[10] - 参考可比公司,给予公司2025年16 - 19倍PE估值,合理价值区间为8.22 - 9.76元/股,合理市值区间为2360 - 2802亿元,给予“优于大市”评级,参考PB估值,公司2025年PB为1.35 - 1.60倍,估值具备合理性[10]
中国中车(601766) - 中国中车H股市场公告
2025-03-11 18:45
会议安排 - 公司董事会将于2025年3月28日举行会议[3] - 会议将考虑及批准2024年度经审计业绩[3] - 会议将讨论建议支付2024年年度股息事宜[3] 人员信息 - 公告日期公司执行董事为孙永才、马云双及王铵[4] - 公告日期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为史坚忠、翁亦然及魏明德[4]
中国中车(601766) - 中国中车关于全资子公司向其参股公司提供担保的进展公告
2025-03-03 18:45
担保金额 - 香港公司为迪拜项目担保不超22.57亿元,余额10.25亿元[4][5] - 履约保函担保2.93亿元,预付款保函担保7.32亿元[8] 担保期限 - 履约保函2025.2.28 - 2032.9.20,预付款保函2025.2.28 - 2029.7.31[8][9] 担保比例 - 公司对外担保617.51亿元,占2023净资产38.36%[10] - 对下属子公司担保585.34亿元,占比36.36%[10] - 对关联人担保11.27亿元,占比0.70%[11] 担保情况 - 公司无逾期担保情况[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