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车(601766)

搜索文档
中国中车(601766) - 中国中车2024年度环境、社会及治理(ESG)报告
2025-03-28 20:44
业绩数据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2464.57亿元、净利润123.8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5.21%、5.77%[14] 产品成果 - 7款系列化新能源机车全球首发,签单超200台[15][52] - 复兴号高铁动卧首次交付,各型货车批量交付[15] - CR450动车组样车发布,氢能源调车机车完成万吨牵引试验,碳纤维重载铁路货车下线[16] - 系列化氢能源城际市域动车组发布试跑,碳纤维地铁上线运营[16] - 20MW海上漂浮式风电机组“启航号”发布,25MW级发电机亮相汉堡展,118米陆上风电叶片刷新纪录[16] 用户与市场 - 公司员工15万余人,在全球设100余家境外子公司或机构,服务116个国家和地区[20] - 城轨与城市基础设施业务在15个城市落地17个项目[55] 未来展望 - 到2030年全面建成世界一流中车[21] - 力争2035年实现运营碳中和,2050年实现全价值链碳中和[189] 技术研发 - 2024年10月自主研发的2000标方电解槽下线[64] 产业布局 - 加快构建“双赛道双集群”产业新格局,聚焦轨道交通与清洁能源装备[51] 环保成果 - 2024年国家级绿色工厂40家,国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累计12家[107] - 万元产值综合能耗较2021年下降15%,完成三年任期目标[114] - 新增光伏装机容量47.3兆瓦,全年绿电使用量1.22亿度[114] - 万元产值新鲜水用量较上年同比下降5.26%[120] - 铁路货车和城轨车辆水性涂料占比分别达90%、75%以上[126] - 截至期末累计投入循环包装7.4万个,年减碳量44.5万吨[128] - 废弃物回收利用率为80.26%[139] - 2024年废水减排量579,546.24吨,COD减排347.87吨,氨氮减排34.23吨[145][147] - 中水回用率提升至10%以上[141] - 2024年VOCs排放量较2021年下降26.13%,完成三年任期目标[152] 碳管理 - 碳排放强度较2021年下降19.7%,完成2024年目标[190] - 清洁技术领域投资额较上年度增加22.08亿元[190] - 2024年温室气体排放总量较2023年减少8604.56吨[191] 荣誉奖项 - 公司入选首批世界一流行业领军企业培育库,品牌价值蝉联中国机械设备制造领域第一[17] - 株洲所获央企“双百企业”考核评价第一名[17] - 公司获最具投资价值奖、金信披奖等4项大奖[17] - 信息披露评价获评A级(9连A)[22] - 复兴号高速列车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22] - 超大容量风电能量转换系统等3项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2] - 高压大容量直流开断半导体器件等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2] ESG管理 - 24家子公司发布ESG行动方案[25] - 董事会下设战略与可持续发展委员会负责重大ESG事项[27] - ESG管理委员会负责完善ESG战略模型等工作[27] - 公司构建ESG指标体系并分步实施[40] 社会责任 - 巴西圣保罗城际铁路项目使1500万人受益,创造超10500个就业机会[68] - 截至期末公司从未出现雇用童工和强制劳动事件[198]
中国中车(601766) - 中国中车2024年度审计与风险管理委员会履职情况报告
2025-03-28 20:44
人员变动 - 2024年12月31日姜仁锋因年龄原因辞去多项职务[1] - 2025年1月6日增补史坚忠为审计与风险管理委员会委员[1] 审计与风险管理委员会工作 - 报告期内召开6次会议,审议通过22项议案[1] - 确定2024年度审计工作计划安排[2] - 多次检查、研究公司财务信息[2] - 审核批准内部审计工作计划[2] - 审议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议案[2] - 对2023年度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发表审阅意见[2] 人员出席率 - 翁亦然、姜仁锋、魏明德出席率均为100%[2]
中国中车(601766) - 中国中车董事会关于独立董事2024年度独立性情况的专项意见
2025-03-28 20:44
独立董事评估 - 公司董事会对2024年度独立董事独立性评估并出具意见[1] - 三名独立董事为史坚忠、翁亦然、魏明德[1] - 三名独立董事2024年度保持独立性[1] 意见时间 - 董事会意见出具时间为2025年3月28日[2]
中国中车(601766) - 中国中车2025年度日常关联交易及金融服务关联交易预计公告
2025-03-28 20:44
业绩数据 - 2024年产品和服务互供框架协议预计120亿元,实际13.28678亿元[10] - 2024年房屋租赁框架协议预计7亿元,实际0.81792亿元[13] - 2024年金融服务关联交易存款服务预计220亿元,实际52.8亿元[14] - 2024年金融服务关联交易贷款服务预计170亿元,实际20.2亿元[14] - 2024年金融服务关联交易其他金融服务预计0.24亿元,实际0亿元[14] - 2025年产品和服务互供框架协议预计110亿元[17] - 2025年房屋租赁框架协议预计7亿元[19] - 2025年金融服务关联交易存款服务预计200亿元[20] - 2025年金融服务关联交易贷款服务预计100亿元[20] - 2025年金融服务关联交易其他金融服务预计0.22亿元[20]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资产总额5437.04亿元等[23] - 截至2024年9月30日,公司资产总额5747.62亿元等[23] 股权结构 - 截至公告披露日,中车集团持有公司147.65亿股股份,约占已发行股份总数的51.45%[24] 协议相关 - 2024年3月28日公司召开第三届董事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相关关联交易议案[6] - 2024年6月18日公司召开2023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通过相关关联交易议案[9] - 公司与中车集团2024年3月28日签署产品和服务互供框架协议,有效期2025 - 2027年[27] - 公司与中车集团2024年3月28日签署固定资产及房屋租赁框架协议,有效期2025 - 2027年[30] - 财务公司与中车集团2024年3月28日签署金融服务框架协议,有效期2025 - 2027年[31] - 财务公司向中车集团支付存款利率参照央行同期基准利率,不高于同业[31] - 财务公司向中车集团提供信贷服务利率参照LPR,不低于同业[33] 未来展望 - 公司将积极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中车集团相关业务需求将增长[17] 其他 - 2024年实际发生金额小于预计金额,因中车集团业务拓展进度晚于预期及公司严格控制关联交易[11] - 财务公司为中车集团提供快捷、优质、优惠服务并重视处理监督等[38] - 出现金融业务风险,财务公司采取暂缓或停发新增贷款等措施自救[38] - 财务公司保障中车集团存款安全,未按时兑付中车集团有权终止协议等[38] - 公司关联交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利于日常生产经营[39] - 关联交易提高公司资金使用效率、减少结算费用、降低利息支出等[39] - 关联交易不存在损害公司及中小股东利益情形,无不利影响[39] - 公告发布时间为2025年3月28日[41]
中国中车(601766) - 关于中国中车2024年度非经营性资金占用及其他关联资金往来情况的专项说明
2025-03-28 20:44
业绩总结 - 毕马威华振于2025年3月28日对公司2024年度财报签发标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2] - 2024年度经营性往来期初资金余额3750261千元,累计发生额1124152千元,偿还额2610669千元,期末余额2263755千元[10] - 2024年初往来资金余额总计22089991千元,年度累计发生额(不含利息)23879230千元,利息517251千元,偿还额26061858千元,年末余额20424614千元[20] 与中车集团及其子公司往来 - 与中车集团及其子公司应收账款期初余额871299千元,累计发生额129994千元,偿还额294068千元,期末余额707225千元[10] - 与中车集团及其子公司预付账款期初余额197232千元,累计发生额30841千元,偿还额208482千元,期末余额19591千元[10] - 与中车集团及其子公司一年内到期非流动资产期初余额2016161千元,累计发生额20000千元,利息11千元,偿还额1996150千元,期末余额40022千元[10] 与其他公司往来 - 与南宁中车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长期应收款期初余额6807千元,利息41千元,偿还额6848千元,期末余额0千元[12] - 与中车北京南口机械有限公司其他应收款/长期应收款期初余额592978千元,累计发生额486000千元,利息37361千元,期末余额1116339千元[12] - 与中车大连电力牵引研发中心有限公司其他应收款/长期应收款期初余额583050千元,利息18977千元,偿还额245200千元,期末余额356827千元[12] - 与中车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其他应收款/长期应收款期初余额6580611千元,累计发生额5530000千元,利息108594千元,期末余额6842481千元[12] - 与中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其他应收款期初余额130532千元,累计发生额1145600千元,利息15179千元,偿还额868420千元,期末余额422891千元[12] 部分中车子公司往来 - 中车物流有限公司2024年初余额2575184千元,年度累计发生额6909500千元,年末余额2935981千元[14] -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2024年初余额53181千元,年度累计发生额3750000千元,年末余额2004531千元[16] - 中车资产管理有限公司2024年初余额3617682千元,年末余额3223386千元[18] - 中车山东机车车辆有限公司2024年初余额180000千元,年度累计发生额369000千元,年末余额0千元[14] - 中车长江车辆有限公司2024年初余额120000千元,年末余额0千元[16]
中国中车(601766) - 中国中车关于中车财务有限公司风险持续评估报告
2025-03-28 20:44
股权与出资 - 财务公司注册资本320,000万元[2] - 中车集团持股8.64%,出资27,648万元[4] - 公司持股91.36%,出资292,352万元[4] 财务数据 - 2024年末资产总额5,577,303.40万元[18] - 2024年末存放同业款项4,373,750.93万元[18] - 2024年末各项贷款1,009,570.00万元[18] - 2024年末负债总额5,131,382.85万元[18] - 2024年末各项存款5,079,354.82万元[18] - 2024年营业收入87,392.86万元,净利润24,581.57万元[18][19] 指标情况 - 2024年末资本充足率19.26%(规定≥10.5%)[22] - 2024年末流动性比例72.18%(规定≥25%)[22] - 2024年末贷款比例24.08%(规定≤80%)[22] - 2024年末集团外负债总额/资本净额0.00%(规定≤100%)[22] - 2024年末票据承兑余额/资产总额5.90%(规定≤15%)[22] - 2024年末票据承兑余额/存放同业余额7.52%(规定≤300%)[22] - 2024年末票据承兑和转贴现总额/资本净额93.29%(规定≤100%)[22] 关联业务 - 2024年末关联方存款余额475,673.4万元,信贷业务余额2,946.1万元[23] 未来策略 - 公司每半年审阅财务公司报告并评估[25] - 公司认为财务公司经营稳健,无重大风险[26]
中国中车(601766) - 中国中车关于续聘2025年度审计机构的公告
2025-03-28 20:44
审计机构续聘 - 公司拟续聘毕马威华振为2025年度审计机构[3] - 续聘议案已获董事会通过,需股东会审议生效[17] 审计机构情况 - 截至2024年末毕马威华振合伙人241人,注会1309人[4] - 2023年业务收入超41亿,审计超39亿,证券超19亿[6] 审计费用 - 2024年度审计费用2960万,含财报2760万、内控200万[14]
中国中车(601766) - 中国中车审计与风险管理委员会对2024年度会计师事务所履行监督职责情况的报告
2025-03-28 20:44
人员情况 - 2024年12月31日毕马威华振有合伙人241人,注册会计师1309人,超300人签过证券服务业务审计报告[4] 业绩情况 - 毕马威华振2023年业务收入超41亿元,审计超39亿元,证券服务超19亿元[4] - 2023年上市公司年报审计客户98家,收费约5.38亿元,同行业53家[4] 审计安排 - 2024年聘请毕马威华振为审计机构获审议通过[4][6] - 2025年进行审前沟通、听取审计汇报并审议年报议案[6][7]
中国中车(601766) - 中国中车关于会计政策变更的公告
2025-03-28 20:44
业绩总结 - 2024年度会计政策变更使营业成本增加4188673千元,销售费用减少4188673千元[10] - 2023年度调整后营业成本为186136608千元,销售费用为5149546千元[11] 其他新策略 - 2024年度执行新会计准则发生会计政策变更[5] - 保证类质保费用计入“营业成本”,不再计入“销售费用”[6] - 采用追溯调整法对可比期间财务报表数据调整[7]
中国中车(601766) - 中国中车2024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
2025-03-28 20:44
业绩总结 - 公司2024年12月31日内部控制有效,无财务和非财务报告内控重大缺陷[4][5] - 报告期内存在财务和非财务报告内控一般缺陷,但风险可控[18][19] 未来展望 - 2025年以“强内控、防风险、促合规”为目标优化制度体系[20] - 2025年对境外业务、新产业等重点领域加强内控检查和监督[20] 其他信息 - 纳入评价范围单位有31家一级子公司及其所属企业,资产和营收占比100%[8] - 纳入评价范围业务和事项约30个方面[9] - 重点关注高风险领域6种[10] - 明确财务和非财务报告内控重大、重要缺陷定性和定量标准[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