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功能化
icon
搜索文档
晨光股份(603899):Q3经营环比改善 科力普引领业绩成长
新浪财经· 2025-10-31 10:37
业绩回顾 3Q25 业绩符合我们预期 公司公布1-3Q25 业绩,收入实现173.3 亿元,同增1.2%,归母净利润实现9.5 亿元,同降7.2%;分季度 看,1Q/2Q/3Q25 收入同比分别-4.4%/-0.04%/+7.5%,归母净利润同比分别-16.2%/-5.6%/+0.6%,业绩符 合我们预期。 发展趋势 盈利预测与估值 维持盈利预测不变,当前股价对应2025/26 年19/16 倍P/E。维持跑赢行业评级及目标价不变,对应 2025/26 年25/22 倍P/E,较当前股价有35%上行空间。 风险 新业态推进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 1、 传统核心Q3 环比改善,功能性、IP 新品成长向好。Q3 传统核心业务收入同降4%至25.4 亿元,降 幅较Q2 收窄5.7ppt。1)分品类看, Q3 书写/ 学生/ 办公文具收入分别同降3.3%/3.9%/ 2.8%,我们判断 大学汛期间功能性、IP 赋能新品成长向好;2)分渠道看,Q3 晨光科技收入同增3%至4.1 亿元,线上渠 道持续增长,国内线下渠道稳健经营,海外市场延续快速开拓势头。 2、 科力普Q3 加速恢复,九木杂物社增速稳健。1)科力普 ...
高温尼龙和PEEK聚合项目,签约!
中国化工报· 2025-10-29 18:15
会通股份PEEK及高温尼龙投资项目 - 公司计划投资8100万元,在上海碳谷绿湾产业园租赁约7644.87平方米厂房,成立全资子公司负责高温尼龙和聚醚醚酮聚合项目 [1] - 项目规划年产高温尼龙3000吨及PEEK600吨,分三期建设,其中一期建设年产高温尼龙500吨和PEEK200吨产线,总投资约3000万元,建设期从2025年10月至2026年9月 [1] - 项目旨在通过自主配方设计及聚合工艺优化,掌握PEEK树脂物性调控能力,开发高品质材料以满足下游定制需求,实现进口替代并提升品牌影响力 [2] PEEK材料市场前景 - 预计至2027年,国内PEEK需求量将超过5000吨,市场容量达到167亿元以上,发展前景广阔 [2] - 高分子材料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属于战略新兴产业,正加速向高性能化、功能化、智能化、绿色可持续方向演进 [4] 2025年高分子材料产融大会信息 - 大会将于11月12-14日在陕西西安举行,主题为“技术突破•应用升级•资本赋能”,聚焦高分子材料的高性能、功能化、智能化 [4] - 大会设置PEEK产业链交流会,议题包括2025年中国PEEK行业市场分析、合成工艺优化、关键原料国产化、下游在新兴领域如人形机器人及低空经济的应用等 [7][8] - 万华化学及巴斯夫等公司的专家将就国产尼龙12高性能化、新一代IGBT半导体用高性能PPA材料等主题做报告 [5]
广发食饮 | 秋季糖酒会跟踪:行业正处变局中
搜狐财经· 2025-10-18 12:03
白酒行业现状与趋势 - 中秋国庆期间白酒销售金额预计同比下滑25%,其中百元以上价格带下滑约27%,中低档产品下滑不到10% [2][6] - 双节期间多地白酒动销同比下降约20%,头部品牌核心单品下滑幅度较小,即时零售渠道增长亮眼 [3][8] - 行业历经四年调整期,2025年有望迎来“估值+业绩”双底,股息率与十年期国债收益率比值较高,配置性价比显现 [1][4][13] 渠道与终端表现 - 节后经销商库存普遍同比小幅增加,厂商弱化回款指标,聚焦去化渠道库存和促进实际动销 [3][8] - 终端门店节后补库意愿较弱,店内堆头数量少,延续低库存运营 [3][9] - 100-300元价格带产品动销流速和货龄表现均优于300-600元价格带产品,反映商务宴请场景缺失 [3][10] 行业结构调整与新兴趋势 - 产业链路重构从“以酒厂为中心”转向“以消费者为中心”,强调数字化、智能化运营及链路成本收益重构 [1][6] - 糖酒会白酒展台人流平淡,小品牌中酱酒占比降至30-40%,浓香产品崛起,产品形态回归光瓶酒 [4][11] - 即时零售渠道线上销售占比预计超10%,未来3-5年内可能提升至30%以上 [8] 啤酒行业动态 - 糖酒会啤酒参展产品以1L罐装为主,单瓶拿货价普遍4-6元,并出现3L/9L等超大容量产品 [4][12] - 茶啤是展台核心,水果口味种类繁多,但口味迭代快,冰糖葫芦风味和西瓜味等网红产品降温迅速 [4][12] 大众品行业展望 - 大众品行业面临渠道变革,消费者追求“性价比+高价值”,关注健康、便捷、功能等需求 [1][4][13] - 产品力强的细分赛道龙头有望受益,行业龙头出海存在发展机遇 [1][4][13]
400余家企业在广州展出油墨工业产品 呈现绿色化趋势
中国新闻网· 2025-10-17 01:45
博览会概况 - 2025鸿威·亚洲油墨工业博览会于10月16日在广州空港博览中心开幕 [1] - 博览会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参展企业达400余家 [1] - 展品覆盖水墨、油墨、油墨设备等核心领域 [1] 行业发展趋势 - 油墨工业行业呈现绿色化、功能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 [1] - 同期举行的亚洲水墨凹版印刷联盟演示会展示了高速运转的凹版印刷机 [1] - 演示设备可实现水墨、UV油墨等多类型油墨的快速切换,高度适配柔性生产需求 [1] 参展企业及产品创新 - 浙江斯耐克科技有限公司展出环保涂层刮刀,可适配凹版、柔版等多类型印刷设备,为印刷企业降本增效 [1] - 中彩油墨(广东)有限公司重点展示食品级水性油墨,适用于软包装、纸包装等多元场景 [1] - 江苏兆加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推出新一代聚丙烯酸酯乳液,可帮助印刷企业简化生产流程、降低工艺成本,且能适配各类包装印刷场景 [1] 技术演示与市场反响 - 现场通过"设备实操+成品展示"模式,呈现全色系水墨从调配到印刷输出的完整流程 [1] - 演示会吸引大量观众驻足观摩交流,食品级水性油墨产品现场吸引多家食品包装企业代表洽谈 [1]
新茶饮卷完口味卷健康!“养生奶茶”成行业新战场
齐鲁晚报· 2025-10-14 10:35
新茶饮品牌集体转向"养生",并非空穴来风。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不断提升,"抗糖""低卡""功能性食品"成 为年轻群体特别是女性消费者的关注重点。行业报告显示,在社交媒体上,"养生茶饮""素颜水"等相关话题 的讨论热度持续攀升,反映出市场对健康茶饮的强烈需求。 另一方面,经过多年高速发展,新茶饮行业在产品口味、联名营销等方面的创新已逐渐趋同,难以形成持续 竞争力。有业内分析师指出,"当'好喝'成为标配,品牌必须寻找新的价值锚点。'健康'不仅能切中消费痛 点,也能帮助品牌跳出价格战,提升产品溢价空间。" 从"好喝"到"喝好",行业打法迎来本质转变 当新茶饮市场的"内卷"从奶基底、小料升级蔓延至口味创新后,头部品牌开始集体调转方向,瞄准了"养 生"这一新赛道。近日,沪上阿姨、茶百道等品牌不约而同推出主打健康、轻养生的产品系列,试图在激烈竞 争的红海中开辟高价值增长点,也预示着新茶饮行业的竞争逻辑正从"好喝"转向"喝好"。 "养生奶茶"悄然兴起,品牌集体押注健康概念 "最近买的奶茶里开始出现五红、五黑这些概念,感觉比普通奶茶心理负担小一点。"在上海静安区某写字楼 下,正在购买沪上阿姨"五红素颜水"的白领王女士表示。所谓 ...
2025年中国沙拉酱‌行业政策、产业链全景、运行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研判:健康化迭代与功能化升级并行,沙拉酱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52亿元[图]
产业信息网· 2025-10-01 10:09
行业概述与定义 - 沙拉酱是一种用于拌沙拉或其他食品的西式调味酱 通常由油 醋 蒜泥 芥末 蜂蜜 盐等成分制成 口感酸甜鲜美 [2] - 主要分为两大类:油醋类(口感清爽 如传统油醋汁 意大利沙拉酱)和浓稠类(质地粘稠 风味丰富 如蛋黄酱 凯撒酱) [3] 政策环境 - 国家"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及"三减"政策(减盐 减油 减糖)为行业向低卡化 功能化 清洁标签方向迭代提供明确路径与资源保障 [5][6] 市场规模与增长驱动 - 2024年中国沙拉酱市场规模达130亿元 预计2025年将增至152亿元 [1][9] - 增长驱动力主要来自西式快餐市场规模扩张(2024年规模2975亿元 同比增长11% 预计2025年达3280亿元)和轻食沙拉市场需求提升(2024年规模141.8亿元 同比增长18.7% 预计2025年达165.8亿元) [6][7] 消费场景与渠道 - 当前沙拉酱消费高度集中于西式快餐店 占比达43.28% [6] - 家庭消费频次随烹饪多样性提升而增加 西餐厅对品质风味要求高 中餐厅应用尚有拓展空间 [1][6] 消费者偏好与产品趋势 - 消费者口味偏好本土化 香甜口味沙拉酱占据主导地位 占比高达54.21% [10] - 企业加速产品革新 推出健康化(如零添加防腐剂 低脂蛋黄酱 植物基沙拉酱)与本土化风味产品(如藤椒味 麻辣味) [10] 竞争格局 - 行业呈现"外资领跑+本土崛起"格局 国际品牌如丘比 亨氏稳占中高端市场 [11] - 本土企业如百利食品通过健康化产品(0脂肪0蔗糖油醋汁)实现差异化破局 2023年市占率超20% [11] 未来发展趋势 - 健康营养:低热量 低脂肪 低糖 低盐产品将成为主流 功能性产品(如添加益生菌 高膳食纤维)占比有望快速跃升 [9][12][13] - 口味创新:持续融合中式特色与国际流行风味 并针对特定消费场景开发专属口味 [12][14] - 绿色环保:生产端采用可再生能源 包装端使用可降解 可回收材料以推动可持续发展 [12][15]
聚焦前沿 联动未来 | 2025高分子材料产融大会暨化工产业金融智库第五次年会,将在西安召开
中国化工报· 2025-09-28 17:37
大会基本信息 - 大会主题为技术突破·应用升级·资本赋能 [1] - 活动时间为10月29-31日,地点在西安 [1] - 注册费用为3300元/人,包含会务费、资料费 [6] 组织机构 - 主办单位包括《中国化工报》社有限公司、彬州市人民政府、咸阳市招商局、咸阳市科技局 [1] - 支持单位包括君华股份、吉大特种工程塑料教育部实验中心、中化高新投资管理(湖北)有限公司等 [1] 产业政策与分析模块 - 内容涵盖新材料产业国家政策解读及重点发展领域 [1] - 将探讨高分子材料发展机遇与挑战及技术发展方向 [1] - 包含化工新材料十五五规划展望 [1] 技术进展与应用模块 - 高性能化方向关注高性能工程塑料(聚芳醚、光敏级聚酰亚胺、PPS、PSF、LCP等)的合成、改性与应用开发 [3] - 功能化方向涉及导电/导热高分子在新能源电池和柔性电子中的应用,以及自修复材料、形状记忆高分子材料的商业化案例 [3] - 智能化方向包括智能响应材料(温敏、光敏、电活性高分子)以及AI+高分子材料的智能设计、制造、检测 [3] - 可持续发展方向涵盖生物基LCP、新型生物基弹性体(PFPU)研究进展,以及动态硫化法制备高耐油性生物基可生物降解热塑性弹性体(TPV) [3] 产业投资与分析模块 - 将进行高分子材料热点领域梳理与投资分析 [3] - 包含产融结合实践案例分享 [2] 高端对话模块 - 议题涵盖高性能与功能化材料的技术突破及产业化路径 [3] - 将讨论绿色可持续的政策驱动与市场机遇,以及资本赋能下的产业升级与结构优化 [3] PEEK产业链发展交流会 - 将分析2025年中国PEEK材料行业市场现状、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 [3] - 技术研发进展包括合成工艺优化与产能提升、DFBP国产化进展(纯度提升与成本优化)、PEEK连续聚合工艺与产能放大技术等 [4] - 热点应用领域市场分析涵盖人形机器人爆发式增长对PEEK材料的需求、PEEK材料在军工与医疗领域的爆发潜力,以及在新能源汽车和低空经济中的应用前景 [4] 投融资对接与产学研对接 - 旨在通过创新链、产业链、资本链三链联动,搭建科技资源、产业间和资本方的沟通桥梁 [4] 参会对象 - 包括行业院士、政府相关部门、高校科研院所专家学者、新材料上市公司及标杆企业等 [5] - 特别涵盖PEEK材料聚合、改性、制品厂商,以及上游化工原料、设备厂家和终端应用企业 [5]
宝丽迪:公司新品研发紧密围绕功能化、绿色化、多元化的战略方向
证券日报· 2025-09-18 20:13
公司战略方向 - 新品研发紧密围绕功能化、绿色化、多元化的战略方向 [2] - 在传统优势的纤维母粒领域持续深化 [2] - 成功向膜用、塑料等领域扩展 [2] 研发与市场举措 - 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巩固行业技术领先地位 [2] - 通过产学研合作拓展新的增长空间 [2] - 通过积极的市场推广拓展新的增长空间 [2]
2025年中国青贮饲料添加剂行业主要类别、产业链、市场规模、重点企业及未来趋势研判:行业助力畜牧业降本增效,市场规模增至31.55亿元[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9-16 09:25
行业概述 - 青贮饲料添加剂是为抑制不良微生物繁殖、减少营养损失并确保发酵效果而设计的化学物质 按使用效果可分为发酵促进剂(乳酸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纤维素酶)、发酵抑制剂(有机酸/无机酸、醛类)和营养型添加剂(非蛋白氮、矿物质盐)三类 按来源可分为有机物添加剂和无机物添加剂 [3] - 青贮饲料添加剂的作用是改善饲料适口性 提高营养价值 自然发酵节约燃料 用EM菌原液发酵饲料制作季节长且不与农业争劳力 方法简便且制作成本低 [5] - 青贮饲料添加剂在提升饲料保存质量、减少营养损失、改善适口性和提高畜禽生产性能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是推动畜牧业节本增效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 [1][10] 产业链结构 - 产业链上游为原材料 包括微生物菌种、酶制剂原料、化工原料、载体与填料和其他原料 产业链中游为产品的研发、配方设计、工业化生产及品控过程 产业链下游主要添加至青贮饲料中 终端广泛应用于牛、羊、猪等畜禽养殖领域 [7] - 青贮饲料添加剂的应用与地域气候、饲料种类紧密相关 添加剂比例为菌酶复合制剂20.8%、乳酸菌添加剂67%、酶制剂4.7%、混合型饲料添加剂3.8%、盐1.9%、其他1.8% 形成鲜明区域分化特征 [7] - 东北、华北以乳酸菌添加剂主导应对低水分青贮条件 河北、黑龙江因天气寒冷多选用乳酸菌添加剂加速发酵 西北以混合型添加剂主导 湖北、云南等南方湿润地区面临霉变风险而采用菌酶复合制剂 [7] 市场规模与产量 - 中国青贮饲料行业产量从2015年1.72亿吨增长至2023年3.2亿吨 年复合增长率8.07% 2024年产量约3.46亿吨 [7] - 2020年中国青贮饲料添加剂行业市场规模21.44亿元 2023年受生猪产能调整等因素影响同比下滑4.93% 2024年逐步回稳至31.55亿元 [1][10] - 全球青贮饲料添加剂市场规模2024年达24亿美元 预计2030年增至36亿美元 [8][9] 技术应用与效益 - 通过添加腐熟菌剂规模化生产青贮饲料可使每吨成本降低300元 若全国处理3亿吨秸秆可节省粮食饲料8100万吨 具有显著经济和社会效益 [1][10] - 添加可溶性碳水化合物、乳酸菌等添加剂可促进乳酸发酵并降低pH值至3.8-4.2 或通过添加酸类及抑菌剂抑制腐败菌生长以优化青贮效果 [8] - 青贮饲料比新鲜饲料耐储存且营养成分强于干饲料 目前以青贮玉米为主 苜蓿、麦草、高粱等亦是重要组成部分 [7] 竞争格局与企业分析 - 行业形成多元竞争格局 代表企业包括星湖科技、溢多利、天康生物等 行业集中度相对分散但头部企业在品牌影响力、产品研发及渠道建设方面逐渐构筑优势 [11] - 星湖科技2024年食品及饲料添加剂业务营业收入159.82亿元 同比下降1.41% 核心产品赖氨酸、苏氨酸、味精、核苷酸的产能规模和技术水平位居全球前列 [11][12] - 溢多利2025年上半年饲料和饲料添加剂营业收入2812万元 同比增长39.55% 主要产品包括博落回提取物等植物提取物 可减少抗生素使用并符合绿色养殖方向 [13] 发展趋势 - 绿色化趋势注重环保与可持续发展 采用天然植物提取物、益生菌等生物制剂替代化学合成产品 减少药物残留和环境污染 符合国家生态农业政策导向 [14] - 功能化趋势聚焦多功能集成 开发兼具改善发酵品质、增强抗氧化能力和调节肠道健康的复合型添加剂 通过添加酶制剂、有机酸等提升饲料稳定性和营养价值 [15] - 高效化趋势追求更高效率与精准性 利用微生物工程技术筛选高效菌种加速发酵 结合智能分析与精准投放技术实现动态优化配置 推动行业向集约化、智能化发展 [16]
40亿元!这家公司出售先进材料与催化剂业务
中国化工报· 2025-09-12 17:18
公司交易 - Ecovyst以5.56亿美元出售先进材料与催化剂业务给德希尼布 预计2026年第一季度完成交易 [1] - 交易带来5.3亿美元净收益 公司将专注于增长机遇和股东回报 目前持有2亿美元股份回购授权额度 [1] - Ecovyst业务包括先进材料、特种催化剂、纯硫酸及硫酸再生服务 旗下Ecoservices提供北美炼油行业硫酸回收和催化剂活化服务 Advanced Materials & Catalysts提供二氧化硅催化剂和特种沸石产品 [1] - 德希尼布是全球性技术和工程公司 在液化天然气、氢能、乙烯等领域处于优势地位 2024年营收达69亿欧元 [1] 行业会议 - 2025年高分子材料产融大会于10月29-31日在西安举办 主题为技术突破•应用升级•资本赋能 仅限200人参加 [2][4] - 大会主办单位包括《中国化工报》社有限公司和彬州市人民政府 协办单位包括陕西新时代资本管理有限公司 支持单位包括君华股份和中化高新投资管理等机构 [4][5] - 高分子材料是国民经济基础性产业和先导性产业 属于石化行业内战略新兴产业 是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等领域重要配套材料 正向高性能化、功能化、智能化、绿色可持续方向演进 [4] 产业趋势与技术 - 大会模块一涵盖新材料产业政策解读、"十五五"新材料展望及高分子材料投资热点领域分析 [5] - 模块二聚焦高性能化突破材料极限 包括聚芳醚、光敏级聚酰亚胺等工程塑料合成 以及PI、LCP在航空航天和5G领域应用 PEEK在人形机器人和低空经济中应用 超强纤维国产替代进程 [5] - 功能化部分涉及导电/导热高分子在新能源电池中应用 自修复材料商业化案例 生物医用材料技术突破 [5] - 智能化部分包括智能响应材料、柔性电子材料在可穿戴设备中应用 AI+高分子材料的智能设计和制造 [5] - 可持续发展部分涵盖生物基材料如PLA和PHA的规模化生产 生物基LCP和弹性体研究进展 化学回收与物理回收技术商业化突破 [5] 投资与商业化 - 模块三分析新型高分子材料市场机会 包括新能源电池材料和5G通信材料赛道 产业投资方向与策略 企业融资策略与IPO路径 产融结合实践案例 [6] - 模块四高端对话聚焦技术突破解决高端聚酰亚胺等卡脖子问题 实验室技术规模化量产挑战 新材料项目估值逻辑与退出途径 龙头企业创新链布局 [6] - 同期活动包括投资与合作项目路演 推进技术、产业、金融协同发展 PEEK产业链发展交流会探讨合成工艺和改性技术等关键技术难点 以及下游在人形机器人和低空经济等新兴领域应用 [6][7] 参会与注册 - 参会对象包括产业端新材料上市公司和生产加工企业 技术端科研院所和创新团队 资本端新材料基金和PE/VC 政策端政府相关部门和行业协会 [8] - 注册费用为3300元/人 包含会务费和资料费 住宿费用自理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