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华大智造(688114)
icon
搜索文档
华大智造(688114) - 上海荣正企业咨询服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深圳华大智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2024年员工持股计划修订相关事项之独立财务顾问报告
2025-08-22 21:41
激励计划进展 - 2024年6月多项激励计划相关议案通过审议[14] - 6月12 - 21日激励对象名单内部公示无异议[15] - 9月30日1409706股公司股票非交易过户至员工持股计划,价格26.15元/股[17] 业绩考核指标 - 修订前以2023年27.09亿营收为基数设营收增长率指标[24] - 修订后新增以2023年532台测序仪销量为基数的考核指标[26] - 修订后公司层面归属/解锁比例取两指标对应比例最大值[27] 其他 - 修订事项需经股东大会审议通过方可实施[30] - 独立财务顾问认为修订已履行必要程序和信披义务[31]
华大智造(688114.SH)2025年上半年盈利质量提升:归母净利减亏超65%,归母扣非净利减亏超37%
智通财经网· 2025-08-22 21:36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91亿元 [1]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同比减亏65.28% [1] - 扣非后净利润亏损同比收窄37.55% [1] - 期间费用(不含财务费用)为8.27亿元,同比下降17.04% [1] 核心业务表现 - 全读长测序业务仪器新增销售量超700台,同比增长60.35%,创历史同期新高 [1] 运营效率与供应链 - 联合50余家供应商攻坚核心原材料,带动产业链整体效率提升25% [1] - 全球备件交付及时率提升至90%,中国区达91.04%,以72小时交付周期领跑行业 [1] - 通过技术创新与精益管理实现业务规模与运营质量同步跃升 [1] 技术研发与创新 - 构建覆盖"Design-Build-Test-Learn"全流程的AI闭环解决方案 [2] - 开创"AI大脑"自主设计与"机器人双手"精准执行的干湿闭环新模态 [2] - 大幅压缩传统数周的研发周期,推动实验室从人工经验决策向数据驱动跃迁 [2] 智能化转型 - 持续推进实验室智能自动化(GLI)业务升级,通过人工智能技术重构实验室自动化业务 [2] - 加速AI驱动软件工具开发,为智能生态提供底层支撑 [2]
华大智造(688114) - 2025 Q2 - 季度财报
2025-08-22 21:20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收入和利润 - 营业收入11.14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7.90%[25] - 公司2025年上半年主营业务收入109,132.14万元,同比下降8.31%[87]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1.04亿元人民币,同比减亏65.28%[25][26]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非净亏损2.03亿元人民币,同比减亏37.55%[25][26] - 扣非净利润为-20,258.25万元同比减亏37.55%[69] - 公司报告期营业收入111,371.27万元,同比下降7.90%[158]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0,353.55万元,扣非净利润为-20,258.25万元[158]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成本和费用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29.14%,同比下降3.06个百分点[26] - 期间费用不含财务费用为82,747.89万元同比下降17.04%[69] - 期间费用(不含财务费用)为82747.89万元,同比下降17.04%[104] - 研发费用27,155.86万元,同比下降26.98%[161] - 财务费用为-9,549.63万元,同比下降3,438.97%,主要因欧元汇率上涨产生汇兑收益[160][161] - 信用减值损失-2,631.74万元,同比增加130.30%[161] - 冲回税务拨备导致所得税费用减少6,885.19万元,占利润总额比例60.34%[163][164]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现金流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流出1.50亿元人民币,同比改善74.02%[25]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5,006.46万元,同比改善[162] -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50,532.92万元,主要因新增保本理财产品[162]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资产和负债 - 总资产102.59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度末下降0.55%[25]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77.40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度末下降1.90%[25] - 货币资金增长14.68%至26.19亿元人民币,占总资产比例25.53%[166] - 交易性金融资产下降15.56%至9.19亿元人民币,占比8.96%[166] - 应收票据大幅减少51.76%至5025万元人民币,主要因银行承兑汇票到期或贴现[166] - 存货增长10.16%至12.29亿元人民币,占比11.98%[166] - 开发支出大幅增长81.79%至1.18亿元人民币,主要因研发资本化项目持续投入[167] - 长期借款增长34.46%至6.55亿元人民币,占比6.38%[167] - 境外资产规模13.89亿元人民币,占总资产比例13.54%[168] 各条业务线表现:全读长测序业务 - 全读长测序业务板块收入89424.54万元,同比下降12.15%[67] - 全读长测序业务中仪器设备收入29765.96万元,同比下降23.18%[67] - 全读长测序业务中试剂耗材收入55455.76万元,同比下降6.30%[67] - 全读长测序业务(SEQ ALL)销售总量超700台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60.35%[87] - 全球基因测序仪累计销售总量超5,300台[87] - 中通量测序仪G99试剂收入同比增长21.97%[88] - E25设备收入同比增长361.44%,试剂收入同比增长585.91%[88] - 纳米孔测序仪新增销售近50台,国内招标市场份额较去年同期翻倍[87] 各条业务线表现:智能自动化业务 - 智能自动化业务板块收入11171.38万元,同比增长0.39%[67] - 智能自动化业务(GLI)收入11,171.38万元,同比增长0.39%[89] 各条业务线表现:多组学业务 - 多组学业务板块收入8536.21万元,同比增长40.01%[67] - 多组学业务(OMICS)收入同比大幅增长超40%[89] - 2025年上半年单细胞反应数超35000个,同比增长超200%[97] 各地区表现:国内 - 国内区域全读长测序业务收入59,346.28万元,同比下降13.56%[90] - 国内测序仪新增销售超600台,同比增加82.47%[90] 各地区表现:海外 - 海外基因测序仪业务收入30078.26万元,同比下降9.23%[98] - 海外业务覆盖76个国家或地区,累计服务超1080个客户[98] - 测序仪新增销售近100台[98] 各地区表现:亚太区域 - 亚太区域全读长测序收入7874.21万元,同比下降28.71%[99] - 亚太区域新增基因测序客户22家[100] 各地区表现:欧非区域 - 欧非区域全读长测序收入14062.19万元,同比增长2.82%[101] - 欧非区域新增客户22家,T1+首次销至捷克地区[101] 各地区表现:美洲区域 - 美洲区域全读长测序收入8141.86万元,同比下降3.26%[102] - 北美全读长测序收入6645.11万元,同比增长15.13%[102] 研发与技术创新 - 公司自主研发的短读长测序技术DNBSEQ具有高准确性、低重复率、高数据利用率等特点[15] - 公司推出的纳米孔测序技术CycloneSEQ具有读长长、速度快、修饰直接检测、结果实时读出、集成便携等优势[15] - 公司发布全球首款24小时内产出Tb级别数据的桌面式测序仪T1+[47] - 公司推出闪速机型G10-FR将SE50读长测序时长压缩至2小时[47] - 高通量纳米孔测序仪G400-ER进入规模化量产与客户交付阶段[47] - 公司成为全球首个同时拥有大规模商业量产级短读长与长读长测序产品的企业[46] - 公司构建覆盖激发光、自发光、不发光三种测序技术的全读长测序工具矩阵[47] - 高通量测序仪T1+实现24小时产出Tb级数据为全球首款桌面设备[71] - G10-FR测序设备实现最快2小时完成SE50读长测序[72] - T7测序仪新增支持100%纯甲基化文库测序及混合测序功能[72] - CycloneSEQ 96条形码试剂支持单次反应96个样本混样建库[73] - 纳米孔测序仪建库投入量减少30%-90%且建库时间缩短50%-70%[73] - 高通量酶筛选平台使筛选成功率较传统方法提升3倍,单次可处理超1000个突变体[78] - 高通量噬菌体展示平台通量较传统方法提升超20倍[78] - 升级移液机器人Smart 8新增八通道定量模块,30分钟内可完成96个样本定量流程[77] - 发布全自动文库制备系统GenSIRO-16,符合"样本不出院"政策导向[77] - 推出全流程无人值守自动化文库制备平台DNBelab C-YellowR 16,解决单细胞手工操作通量低问题[80] - 升级分杯处理系统STP-B1000新增血清识别分装能力[77] - 推出MGIEasy高灵敏全长转录组文库制备试剂盒套装,可从1个细胞或10pg总RNA起始量构建文库[81] - 掌上无线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获NMPA注册证,支持远程会诊和自动识别病灶[83] - MGICLab-LN55K IC-50支持60秒全自动存取与智能管理,提供-150℃以下超低温环境[84] - 公司发布自研智能体PrimeGen并审慎评估其工程化转化路径[51] - 多款建库仪已适配十余家国内外主流品牌试剂盒[115] - 通过高通量解决方案实现年通量达数十万级[117] 研发投入与成果 - 费用化研发投入同比下降26.98%至2.72亿元[131] - 资本化研发投入同比大幅增长203.44%至5292万元[131] - 研发投入总额同比下降16.66%至3.24亿元[131] - 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下降3.06个百分点至29.14%[131] - 研发投入资本化比重上升11.83个百分点至16.31%[131] - G系列中高通量测序仪研发项目累计投入5.29亿元[134] - T系列高通量测序仪研发项目累计投入2.74亿元[134] - E系列小型基因测序仪研发项目本期投入3578万元[134] - 自动化样本制备项目累计投入1.67亿元[135] - 研发投入资本化比重增加主要系资本化项目投入增加及新增资本化项目所致[132] - 公司研发人员数量为665人,占公司总人数比例为29.21%[139] - 研发人员薪酬合计为14,548.02万元,平均薪酬为21.88万元[139] - 研发人员中博士研究生占比14.29%,硕士研究生占比46.32%[139] - 研发投入合计为226,417万元,研发费用为30,065万元,资本化研发投入为186,468万元[137] - 多组学技术平台研发投入为22,052万元,费用为3,533万元,资本化投入为17,049万元[137] - 核心原材料与关键元件自主开发投入为12,375万元,费用为662万元,资本化投入为10,189万元[137] - 多组学数据分析与存储平台投入为10,135万元,费用为916万元,资本化投入为6,045万元[136] - 超声机器人平台研发投入为6,138万元,费用为772万元,资本化投入为5,944万元[136] - 智能信息化平台投入为3,002万元,费用为1,126万元,资本化投入为4,127万元[136] - 生物样本相关技术开发投入为2,153万元,费用为24万元,资本化投入为1,913万元[136] - 新申请专利及软件著作权222项,获得专利授权及软件著作权登记共109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55项[85] - 公司报告期内新申请专利及软件著作权222项,获得专利授权及软件著作权登记109项[128]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已取得境内专利609项,其中发明专利272项,境外专利471项[128] - 报告期内新增发明专利申请153项,获得55项,累计发明专利申请1781项,获得740项[129] - 报告期内新增实用新型专利申请30项,获得19项,累计申请273项,获得201项[129] - 报告期内新增外观设计专利申请12项,获得17项,累计申请169项,获得139项[129] - 报告期内新增软件著作权申请27项,获得18项,累计申请394项,获得383项[129] - 公司报告期内新增医疗器械资质证书31项,其中境内3项,境外28项[128]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全球累计获得医疗器械资质证书289项,境内41项,境外248项[128] 公司治理与合规 - 公司2025年半年度报告未经审计[4] - 公司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不适用[5] - 公司不存在被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情况[6] - 公司不存在违反规定决策程序对外提供担保的情况[7] - 公司不存在半数以上董事无法保证所披露半年度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8] - 公司涉及的前瞻性陈述不构成对投资者的实质承诺[5] - 公司已在本报告中详细阐述经营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3] - 公司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4] - 公司负责人牟峰、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刘波及会计机构负责人胡浩声明保证财务报告真实、准确、完整[4] - 公司代码为688114,公司简称为华大智造[1] 行业背景与市场地位 - 基因测序行业集中度高,华大智造、Illumina和Thermo Fisher合计市占率近87%[35] - 单分子测序企业Pacific BioSciences和Oxford Nanopore Technologies合计市占率约8%[35] - 公司属于专用设备制造业,聚焦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领域仪器设备及试剂耗材[33] - 全球代表性政府及组织对生物科技年均投资额合计超50亿美金[40] - 预计到2025年全球将完成超千万例人全基因组测序[40] - 全球共有超50个国家或地区宣布或已启动国家级群体基因组项目[40] - 竞争对手Illumina在全球拥有活跃测序仪超2.2万台覆盖9500多个客户[145] - Illumina和Thermo Fisher合计市场占有率超过80%[146] - 临床客户收入贡献占比过半[145] - 国内临床检测基因测序仪共41款,其中基于DNBSEQ技术产品达24款占比59%[121] - 公司拥有境内外有效授权专利数量1,080项[121] - 主导及参与起草并已发布标准达104项[121] - 在全球落成9大研发中心和7大生产中心[120] - 在13个地区设立客户体验中心[120] - 公司2021年度国产高通量测序仪产品获评"单项冠军产品"[127] - 公司子公司武汉华大智造2022年度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27] - 公司已建设30座DCS Lab并发展32家DCS认证服务商[119] 运营与供应链 - 公司生产基地分布于深圳、武汉、青岛、长春、昆山及拉脱维亚和美国[60] - 公司采用直销和经销两种销售模式[62] - 公司采购方式包括定期计划采购和临时性采购[57] - 公司执行ISO13485质量管理体系标准[60] - 全球备件交付及时率提升至90%,中国区达91.04%[105] - 昆山基地产能提升至3000台/月[106] - 公司联合50余家供应商提升产业链整体效率25%[106] - 境外采购原材料金额5,231.22万元,占采购总额比例10.34%[157] 人力资源与组织 - 公司全球员工总数达2277人,研发人员占比29.21%[107] - 营销人员占比较2024年半年度显著提升7.5个百分点[107] - 研发人员达665人占员工总数29.2%,其中60.6%拥有硕士及以上学位[124] 非经常性损益与投资收益 - 非经常性损益合计为99,046,979.34元,其中政府补助贡献26,721,733.11元[28] - 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变动及处置损益为11,645,544.48元[28] - 其他符合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的损益项目金额为68,851,895.29元[28] - 非流动性资产处置损益为293,961.79元[28] - 其他营业外收入和支出为-4,775,815.76元[28] - 所得税影响额为3,655,498.28元,少数股东权益影响额为34,841.29元[28] - 扣除股份支付影响后的净利润为-77,643,830.84元,较上年同期-301,211,502.06元大幅收窄[30] - 投资收益1,310.26万元,同比增加1,865.93%,因增加保本理财投资[160][161] 风险因素 - 公司毛利率因价格策略调整和产品销售结构变化同比下滑[151] - 公司存货规模处于高水平以应对潜在国际贸易摩擦[153] - 公司面临海外市场拓展受限涉及德国英国瑞士瑞典等国家[144] - 美国政府科研经费实际支出减少[146] - 应收账款管理加强但存在坏账风险[152] - 汇率波动可能影响财务业绩[154] - 基因测序行业面临地缘政治风险及关税措施导致出海成本增加[146] 子公司表现 - 武汉智造子公司净利润为5824.28万元人民币,占公司净利润10%以上[180] - 软件公司子公司净利润为1460.94万元人民币[180] - 智造销售子公司净利润为2641.36万元人民币[180] - MGI IS子公司净利润为2501.65万元人民币[180] - CG US子公司净利润为4986.53万元人民币[180] - CG LLC子公司净利润为-789.653万元人民币[181] 投资与资产明细 - 华大智造智能制造及研发基地项目总投资额15.45亿元,本期新增投资730万元,累计投入占比29%[175] - 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期末余额10.86亿元,其中私募基金投资9942万元[176] - 受限资产总额3974万元,包括货币资金2496万元(保证金)及其他非流动资产1478万元(担保)[171] - 公司对私募基金投资总额为4.66344亿元人民币,已投资金额为5215.807264万元人民币,期末已投资金额为1.2415807264亿元人民币[179] - 基金一报告期利润影响为-56.787399万元人民币,累计利润影响为-121.003699万元人民币[178] - 基金二报告期利润影响为-12.82366万元人民币,累计利润影响为-46.424965万元人民币[178] - 基金三报告期利润影响为-12.195542万元人民币,累计利润影响为-90.301222万元人民币[178] 企业社会责任与ESG - 公司在Wind ESG评级中获AA级并位列行业第一[108] - 在华证指数ESG评级中获AA级位居行业
华大智造(688114) - 2024年员工持股计划管理办法(修订稿)
2025-08-22 21:16
(一)依法合规原则 深圳华大智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4 年员工持股计划管理办法(修订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深圳华大智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大智造"或"公司") 2024 年员工持股计划(以下简称"本持股计划"或"本计划"或"持股计划")的实 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 证券法》以下简称"《证券法》"、中国证监会《关于上市公司实施员工持股计划试 点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公司 自律监管指引第 1 号——规范运作》(以下简称"《自律监管指引第 1 号》")等 相关法律、行政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和《公司章程》《深圳华大智造科技股份 有限公司 2024 年员工持股计划(草案修订稿)》之规定,特制定《深圳华大智造 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4 年员工持股计划管理办法(修订稿)》(以下简称"本办法" 或"《持股计划管理办法》")。 第二章 持股计划的制定 第二条 持股计划的基本原则 公司实施持股计划,严格按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履行程序,真实、准确、 完整、及时地实施信息披露。任何人不得利用持股计划进行内 ...
华大智造(688114) - 2024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实施考核管理办法(修订稿)
2025-08-22 21:16
2024 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实施考核管理办法(修订稿) 深圳华大智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为进一步完善公司法 人治理结构,健全公司的长效激励约束机制,吸引留住优秀人才,充分调动公司 员工的积极性,有效将股东利益、公司利益和员工利益三者紧密结合,共同促进 公司的长远发展,确保公司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的实现,公司拟实施 2024 年限 制性股票激励计划(以下简称"股权激励计划"或"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 为保证股权激励计划的顺利实施,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 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 上市规则》《科创板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南第 4 号——股权激励信息披露》等有 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以及《深圳华大智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章程》、公司 《2024 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修订稿)》的相关规定,并结合公司的实际 情况,特制定 2024 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实施考核管理办法(修订稿)(以下简 称"本办法")。 深圳华大智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考核目的 进一步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和完善公司激励约束机制,保证公司 2024 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 ...
今日37只个股突破半年线
证券时报网· 2025-08-22 16:14
市场整体表现 - 上证综指收于3825.76点,涨幅1.45%,突破半年线 [1] - A股总成交额达25788.42亿元 [1] 突破半年线个股特征 - 37只A股价格突破半年线,乖离率差异显著 [1] - 艾布鲁(301259)乖离率最高达18.44%,涨幅19.99% [1] - 品高股份(688227)乖离率17.33%,涨幅19.99% [1] - 航锦科技(000818)乖离率9.56%,涨幅10.00% [1] 高乖离率个股详情 - 百润股份(002568)乖离率9.25%,涨幅10.00%,换手率3.39% [1] - 超讯通信(603322)乖离率5.40%,涨幅7.03%,换手率15.83% [1] - 迈信林(688685)乖离率4.73%,涨幅9.69%,换手率7.93% [1] 中等乖离率个股表现 - 中远海能(600026)乖离率4.31%,涨幅5.58%,换手率4.00% [1] - *ST四环(000518)乖离率3.71%,涨幅4.82%,换手率2.61% [1] - 金域医学(603882)乖离率3.41%,涨幅4.02%,换手率3.23% [1] 低乖离率个股情况 - 国货航、沈阳机床、中贝通信等个股刚站上半年线,乖离率较小 [1] - 星宇股份(601799)乖离率仅0.30%,涨幅1.59%,换手率0.96% [2] - ST宏达(002211)乖离率0.28%,涨幅0.00%,换手率2.06% [2] 行业分布特征 - 突破个股覆盖科技(品高股份、步科股份)、医疗(华大基因、安必平)、制造(沈阳机床、杭钢股份)等多领域 [1][2] - 通信服务类如超讯通信(603322)换手率达15.83% [1] - 汽车零部件类如星宇股份(601799)股价达128.00元 [2]
276只股短线走稳 站上五日均线
证券时报网· 2025-08-22 11:56
市场整体表现 - 上证综指报3783.05点 涨幅0.32% 位于五日均线上方 [1] - A股总成交额达10803.00亿元 [1] - 276只个股价格突破五日均线 [1] 高乖离率个股表现 - 三川智慧乖离率13.32% 涨幅20.06% 换手率19.11% [2] - 品高股份乖离率13.23% 涨幅19.99% 换手率14.22% [2] - 同惠电子乖离率9.93% 涨幅16.85% 换手率11.67% [2] - 鼎泰高科乖离率8.41% 涨幅16.96% 换手率13.50% [2] 中等乖离率个股表现 - 安孚科技乖离率7.32% 涨幅9.49% 换手率5.49% [2] - 彩虹集团乖离率6.95% 涨幅9.06% 换手率13.79% [2] - 派能科技乖离率6.46% 涨幅8.58% 换手率4.20% [2] - 中芯国际乖离率6.11% 涨幅8.00% 换手率4.86% [2] 科技板块个股表现 - 纳芯微乖离率5.03% 涨幅6.90% 换手率1.53% [2] - 思瑞浦乖离率4.53% 涨幅6.48% 换手率3.24% [2] - 聚和材料乖离率4.23% 涨幅6.08% 换手率3.37% [2] - 深南电路乖离率4.03% 涨幅6.86% 换手率1.57% [3]
华大智造获融资买入0.36亿元,近三日累计买入1.23亿元
金融界· 2025-08-20 08:04
融资交易情况 - 8月19日融资买入额0.36亿元,位列沪深两市第754位 [1] - 当日融资偿还额0.27亿元,实现净买入961.39万元 [1] - 最近三个交易日(15日-19日)融资买入额分别为0.39亿元、0.47亿元、0.36亿元 [1] 融券交易情况 - 8月19日融券卖出0.13万股 [1] - 当日融券净买入2.20万股 [1]
华大智造20250819
2025-08-19 22:44
行业与公司概述 - 华大智造是基因测序上游领域的领军企业,成立于2016年,2022年科创板上市,核心业务为基因测序仪及配套试剂耗材,实验室自动化、单细胞测序等为新兴业务[3] - 公司起源于2013年华大集团收购美国CG公司,技术路线基于此打磨,董事长汪建持有40%以上股份,是中国基因测序产业奠基者之一[3] - 基因测序行业是生物医药基础性技术,应用涵盖农业、工业、科研及医疗健康,发展前景广阔[8][9] --- 核心业务与财务表现 - **业务结构**:试剂耗材收入占比提升至60%,显著高于仪器毛利率(整体毛利率约60%)[2][5] - **成本优化**:通过原料自产(自博1AI算法筛选)、国产替代降低生产成本,毛利率仍有提升空间[7] - **财务状况**:疫情期间存货及应收账款减值压力大,目前逐步消化库存,应收账款质量改善[7] - **疫情影响**:2023年后实验室自动化业务回归常态,但基因测序板块保持平稳增长[4] --- 技术优势与创新 - **二代测序技术**:采用滚环扩增(非PCR),避免错误累积,单端600BP测序试剂达Q40精度,长读长领域表现优于Illumina[12][14] - **设备性能**:华大T20组合仪器单日数据产出达7TB,高于Illumina NovaSeq X的2.6-4TB[12] - **AI应用**:AI算法优化剪辑识别、质控及数据解读,提升效率并推动技术下沉基层医院[10][16][24] - **产品创新**:推出桌面式T1加(24小时完成TB级数据处理)、小型化设备G99/125适应临床需求[15] --- 市场竞争与替代机遇 - **增量市场**:2025年因Illumina被中国商务部制裁(禁止仪器出口),华大在新增装机量中占据主导[20][21] - **存量市场**:华大市占率约40%,Illumina占50%,替换空间大;技术切换门槛低(仅需重新建库)[20][22] - **海外市场**:2024年美国生物安全法案草案影响解除,但欧非区、亚太区收入仍下滑[6][34] --- 下游应用与行业趋势 - **肿瘤领域**: - 早筛、伴随诊断、MRD检测潜力大(全球早筛市场规模或达数百亿美元)[27] - MRD检测通过血液测序早期发现复发,美国已商业化且医保覆盖,国内渗透率提升中[31][32] - LDT模式推动伴随诊断发展(如艾德生物PCR技术),NGS认证逐步增加[28][30] - **AI赋能**: - 贝瑞基因与北京儿童医院合作新生儿早筛项目,目标覆盖河南省30%新生儿[24] - AI模型本地化助力二级医院开展基因检测,解决罕见病数据解读效率问题[23][26] - **科研端**:美国限制数据库访问推动国内自建基因数据库(华大与深圳数据交易所合作)[29] --- 风险与挑战 - **行业竞争**:Illumina专利过期后小型企业涌现,压制行业价格[18] - **政策环境**:海外市场受生物安全法案波动影响(如美国2024年草案)[6][34] - **临床渗透**:二级/一级医院新生儿覆盖率低,肿瘤基因测序证书获取困难[25][26] --- 数据与业绩表现 - **Illumina制裁影响**:2025年大中华区营收H1下降8%/15%,全年预期收入1.9-2.1亿美元(同比降30%+)[21] - **华大全球布局**:美洲区2022年后增长迅速,2025年经营环境改善(制裁解除+Illumina被禁)[34] --- 未来展望 - **技术方向**:Q40精度推广、AI驱动效率提升、设备小型化/智能化[13][16] - **市场机会**:肿瘤全病程检测渗透率提升、多癌种早筛临床试验进展(如Grail Pathfinder试验)[27][33] - **国产替代**:存量仪器替换及试剂耗材持续放量,推动收入结构优化[20][22]
华大智造跌2.15% 2022年上市募36亿中信证券保荐
中国经济网· 2025-08-19 17:05
公司股价表现 - 华大智造今日收盘价69.60元,跌幅2.15% [1] - 公司发行价87.18元/股,目前处于破发状态 [1] 上市及发行情况 - 华大智造于2022年9月9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 [1] - 发行数量为4,131.9475万股 [1] - 募集资金总额为360,223.18万元,净额为328,455.44万元 [1] - 最终募集资金净额较原计划多75,670.91万元 [1] 募集资金用途 - 计划募集资金252,784.53万元 [1] - 资金用途包括智能制造及研发基地项目、基因测序仪及配套设备试剂研发生产项目、研发中心项目、营销服务中心建设项目、信息化系统建设项目、补充流动资金 [1] 保荐及发行费用 - 保荐人(主承销商)为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联席主承销商为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瑞银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1] - 保荐代表人为肖少春、路明 [1] - 发行费用总额为31,767.74万元,其中承销保荐费27,154.28万元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