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华大智造(688114)
icon
搜索文档
华大智造(688114) - 关于全资子公司产品获得医疗器械注册证暨自愿性披露的公告
2025-07-01 18:15
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 - 公司子公司全自动测序文库制备系统获医疗器械注册证[2] - 产品型号为GenSIRO - 16,适用临床诊断基因测序文库自动化构建[2] 未来展望 - 注册证利于布局生命科学智能化实验室业务[3] - 无法预测产品对未来业绩的影响[5]
华大智造:全资子公司产品获医疗器械注册证
快讯· 2025-07-01 17:56
医疗器械注册证获批 - 华大智造全资子公司武汉华大智造科技有限公司的全自动测序文库制备系统GenSIRO-16取得湖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医疗器械注册证 [1] - 注册证编号为鄂械注准20252225617 [1] - 注册有效期为2025年6月30日至2030年6月29日 [1] 产品应用领域 - 该系统适用于与体外诊断试剂配合使用 [1] - 用于临床诊断方面执行基因测序文库自动化构建 [1] - 产物可用于后续的测序 [1]
科创生物医药ETF(588250)上涨近1%,药品追溯码全面应用
搜狐财经· 2025-07-01 10:12
上证科创板生物医药指数表现 - 截至2025年7月1日09:44,上证科创板生物医药指数(000683)上涨0 93% [1] - 成分股中荣昌生物(688331)涨幅最高达7 21%,上海谊众(688091)上涨3 61%,心脉医疗(688016)上涨3 48%,艾力斯(688578)上涨2 70%,泽璟制药(688266)上涨2 25% [1] - 科创生物医药ETF(588250)同步上涨0 93%,最新价报1 09元 [1] 医药行业政策动态 - 自2025年7月1日起实施医保药品"卖药必扫码,买药先验码,无码医保不结算"新规 [1] - 2026年1月1日起所有医药机构需实现药品追溯码全量采集上传 [1] - 药品追溯码全面应用将实现医保药品全流程可追溯,对生产、流通、零售及医保环节产生深远影响 [1] 创新药产业发展趋势 - 中国医药创新实力提升成为本轮创新药牛市核心驱动力 [2] - 创新出海被认定为未来3-5年产业趋势 [2] - 与跨国药企(MNC)达成新药开发合作可获首付款+里程碑付款+全球销售额10-20%分成,显著高于原料药出口和CDMO业务5-8%的回报率 [2] 科创板生物医药指数构成 - 上证科创板生物医药指数从科创板选取50只生物医药等领域市值较大的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样本 [2]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50 3%,包括联影医疗(688271)、百济神州(688235)、惠泰医疗(688617)等企业 [3]
2025年中国AI医疗器械行业产业链图谱、产业环境、市场规模及未来趋势研判:产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AI医疗器械获批上市数量日益增多[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6-30 09:15
行业概况 - AI医疗器械指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辅助诊疗、监测或优化医疗流程的工具,分为医学影像分析、辅助诊断系统、手术机器人、健康监测设备、药物研发工具和个性化治疗系统六大类 [2] - 2024年我国AI医疗器械市场规模达94.61亿元,较2020年的2.92亿元实现显著增长,预计2025年将达242.3亿元 [1][12] - 技术通过深度学习、大数据分析提升医疗效率与精准度,广泛应用于疾病筛查、治疗方案制定等领域 [2] 产业链结构 - 上游为原材料及软硬件供应环节,包括钢材、塑料、芯片、传感器、5G、云计算、大数据等 [4] - 中游为生产制造环节,代表企业包括联影智能、推想医疗、数坤科技等 [4] - 下游应用领域涵盖医疗机构、疾控中心、第三方实验室、养老院、家庭用户等 [4] 技术环境 - AI芯片市场规模2024年达1412亿元,同比增长17.1%,为AI医疗器械智能化升级提供支撑 [6] - 机器视觉市场规模2024年达207.17亿元,同比增长11.9%,实现对医疗影像的高精度检测和识别 [8] 社会环境 - 人口老龄化加剧和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催生对AI医疗器械的强烈需求 [10] - AI医疗器械可提升基层医疗水平,满足个性化、定制化服务需求 [10] 产业现状 - 2023年AI医疗器械三类产品获批数量达48个,同比增长50%,截至2024年6月已有92款第三类AI医学影像产品获批上市 [14] - 行业迈入商业化初期阶段,产品上市加速,应用场景持续创新 [14] 企业格局 - 联影智能凭借全产业链布局和全球化优势位居榜首,2024年营业收入103亿元 [16][20] - 推想医疗和数坤科技分列二、三位,分别在肺部AI影像诊断和心血管AI领域占据领先地位 [16] - 华大智造2024年营业收入30.13亿元,同比变化率3.48% [18] 未来趋势 - 技术创新力度增强,AI医学影像、手术机器人、远程医疗等领域增长强劲 [22] - 市场竞争加剧,企业采取差异化竞争策略争夺细分领域市场份额 [23] - 国际化发展加速,企业通过海外技术引入、国际合作拓展全球市场 [24][25]
华大智造(688114) - 2025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决议公告
2025-06-24 18:15
会议信息 - 股东大会于2025年6月24日在深圳盐田区召开[2] - 出席会议股东和代理人117人,所持表决权数量227,832,004,占公司表决权数量55.2282%[2] 公司股本 - 截至2025年6月16日公司总股本416,516,155股,回购专用账户持股3,987,952股无表决权[2] 议案表决 - 《关于补选第二届董事会非独立董事的议案》同意票数32,274,008,比例99.3957%[6] - 普通股股东同意票数227,635,796,比例99.9139%[7]
华大智造(688114) - 北京市嘉源律师事务所关于深圳华大智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的法律意见书
2025-06-24 18:15
会议时间 - 2025年6月24日下午15:00现场召开股东大会,网络投票9:15 - 15:00[6] 股东情况 - 现场及网络投票股东117名,代表股份227,832,004股,占比55.2282%[7] 股本信息 - 截至股权登记日总股本416,516,155股,已回购3,987,952股无表决权[7] 会议结果 - 审议《关于补选第二届董事会非独立董事的议案》获通过[13]
华大智造(688114) - 关于全资子公司掌上超声产品获得医疗器械注册证暨自愿性披露的公告
2025-06-18 17:47
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 - 子公司掌上无线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获医疗器械注册证[2] - 产品有多种型号规格,适用于临床超声检查诊断[2] 未来展望 - 注册证利于掌上超声业务开展,提高综合竞争力[3] - 产品销售受多种因素影响,无法预测对业绩的影响[5]
华大智造(688114) - 华大智造2025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会议资料
2025-06-18 17:46
会议信息 - 会议于2025年6月24日15时在深圳盐田区召开[10] - 由公司董事会召集,现场与网络投票表决[10][11] 审议事项 - 审议《关于补选第二届董事会非独立董事的议案》[11][13] 候选人情况 - 非独立董事候选人刘龙奇符合任职条件[14]
华大智造: 华大智造2025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会议资料
证券之星· 2025-06-17 19:11
股东大会组织安排 - 会议时间为2025年6月24日15时00分,地点为深圳市盐田区梅沙街道云华路9号华大时空中心C区国际会议中心419会议室 [6] - 采用现场投票与网络投票结合方式,网络投票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系统进行,投票时间为当日9:15-15:00 [6] - 会议议程包括签到、审议议案、股东发言、投票表决及结果宣布等13项流程 [7] 股东权利与会议规则 - 股东享有发言权、质询权和表决权,发言需提前登记且时长不超过5分钟 [2][3] - 表决意见需明确选择同意、反对或弃权,未填或无效票视为弃权 [3] - 计票和监票由两名股东代表与律师、监事共同负责,确保表决公正性 [3] 董事会补选议案 - 提名刘龙奇为第二届董事会非独立董事候选人,任期至第二届董事会届满 [7][8] - 刘龙奇现任华大集团东区首席代表、华大研究院首席科学家,曾获广东省自然科学一等奖等荣誉 [8][9] - 其与公司主要股东及高管无关联关系,符合《公司法》及交易所规定的任职资格 [9]
华大智造(688114):基因测序国之重器 AI赋能智慧飞跃
新浪财经· 2025-06-15 12:33
投资逻辑 - 公司深耕基因测序领域,三大板块驱动业绩增长,包括基因测序仪、实验室自动化和新业务(BIT、超声影像等)[1] - 公司是稀缺的国产基因测序仪企业,实现核心技术自主可控,产品矩阵覆盖全通量、多场景,技术水平比肩国际巨头[1] - 2017-2022年营业收入实现年均复合近40%的增长,2024年营收达30.13亿元(yoy+3.48%),归母净利润亏损再度收窄[1] 市场份额与机遇 - 2024年公司在国内新增招标市场中占比超50%、卫冕第一,全球市场份额达7.1%,全球新增装机量超1260台[2] - 2025年3月商务部将Illumina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为公司带来时代性机遇[2] - 2025年公司仪器和试剂耗材的可即市场空间将分别为15亿元和23亿元,预计到2030年将分别达到18亿元和54亿元,是当前业务规模的4-5倍[2] - 海外市场随着专利诉讼结束,公司在亚太、欧非等地的装机和营收规模快速增长[2] 技术创新与生态 - 公司打造"AI+BT+IT"智能测序生态,融合DeepSeek-R1、Evo 2等AI大模型于αCube中[3] - AI技术赋能仪器设备性能升级,推出实验室智能自动化(GLI)业务、αLab等,开辟新增长曲线[3] 财务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公司营业总收入分别为35.85/41.84/49.36亿元,同比增长19.01%/16.69%/17.98%[4]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0.29/1.04/2.19亿元,同比增长104.79%/262.33%/110.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