鸥玛软件(301185)
搜索文档
鸥玛软件8月25日获融资买入1657.00万元,融资余额1.28亿元
新浪证券· 2025-08-26 09:29
股价与交易数据 - 8月25日股价下跌0.62% 成交额达1.35亿元 [1] - 当日融资买入1657万元 融资净买入530.47万元 融资余额1.28亿元占流通市值4.01% [1] - 融资余额处于近一年60%分位高位 融券余额处于近一年70%分位高位 [1] 股东结构变化 - 股东户数1.46万户 较上期减少2.01% [2] - 人均流通股9602股 较上期增加2.05% [2] - 十大流通股东新增博道成长智航股票A持股82.63万股及大成中证360互联网+指数A持股78.75万股 [3] 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3065.36万元 同比下降12.27% [2] - 同期归母净利润975.23万元 同比增长7.09% [2] - 上市后累计派现1.23亿元 近三年累计派现9205.06万元 [3] 公司基本情况 - 主营业务为考试与测评领域信息化产品 无纸化考试与网上评卷服务占比81.83% [1] - 软件开发与技术支持服务占比13.79% 硬件产品及其他占比4.38% [1] - 位于山东省济南市 成立于2005年2月25日 2021年11月19日上市 [1]
鸥玛软件股价微跌0.62% 公司主营考试测评信息化服务
金融界· 2025-08-26 03:18
股价表现 - 股价报20.83元 较前一交易日下跌0.62% [1] - 盘中最高触及21.13元 最低下探至20.62元 [1] - 成交金额1.35亿元 [1] 资金流向 - 主力资金净流入10.51万元 [1] - 近五个交易日主力资金累计净流出3481.49万元 [1] 公司业务 - 属于软件开发行业 [1] - 主营业务为考试测评信息化服务 [1] - 主要产品包括考试测评信息化系统和服务 [1] - 总部位于山东济南 [1]
鸥玛软件成功中标银行业专业人员职业资格考试服务项目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8-18 21:44
业务拓展里程碑 - 成功中标中国银行业协会银行业专业人员职业资格考试项目 实现全国性大规模无纸化考试领域里程碑式突破 [1] - 首次为银行业考试提供覆盖全流程的无纸化考试服务 涵盖初级和中级两个级别及两大科目 [1] - 2025年连续中标多个国家级考试项目后又一重要成果 成为深化技术创新和行业应用拓展的重要实践场景 [2] 考试规模与影响 - 考试每年举行2次 覆盖31个省及5个计划单列市共240个考区 [1] - 预计每次考试报名人数达30万至40万人 具有广泛行业影响力和社会关注度 [1] 技术服务体系 - 以自主研发的AI技术无纸化考试一体化服务平台为核心 整合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及数据安全领域技术优势 [2] - 服务内容完整覆盖题库与试卷系统 考试报名系统 考试系统 考试过程管理系统 模拟作答系统及系统运维保障 [2] - 提供从考前准备到考后证书管理与发放的完整闭环服务 实现全流程平稳有序高效运行 [2] 发展战略规划 - 持续加大考试与测评领域核心技术投入 完善智能化考试服务体系 [3] - 积极推动我国考试事业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转型升级 为行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3]
鸥玛软件:关于收到中标通知书的公告
证券日报· 2025-08-18 20:39
公司业务动态 - 公司与广东讯飞启明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联合体中标中国银行业协会银行业专业人员职业资格考试服务项目 [2] - 公司于2025年5月30日披露第一中标候选人公告 并于近日收到正式中标通知书 [2] - 招标代理机构为中信国际招标有限公司 [2]
鸥玛软件:中标银行业专业人员职业资格考试服务项目
证券时报网· 2025-08-18 20:08
核心观点 - 公司成功中标中国银行业协会银行业专业人员职业资格考试项目 中标金额为39.90元/科次 服务覆盖31个省份 5个计划单列市共240个城市 合同期为3年 这是公司在无纸化考试领域的重要突破 [1][2] 中标项目详情 - 中标项目为银行业专业人员职业资格考试 涵盖初级和中级两个级别 包括《银行业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和《银行业专业实务》两大科目 每年举行2次考试 上半年和下半年各一次 每次考试预计报名人数达30万至40万人 [1] - 服务内容覆盖全流程无纸化考试 包括题库与试卷系统服务 考试报名系统服务 考试系统服务 考试过程管理系统服务 模拟作答系统服务等系统服务及系统运维和技术保障服务 实现从考前准备到考后服务的完整闭环 [2] 公司业务与技术优势 - 公司专注于考试与测评领域的信息化建设 为政府部门 教育机构及企事业单位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业务涵盖智能数据采集 无纸化考试服务 人工智能评卷 考试安全等全生态链建设 [1] - 公司拥有近200项专利及软件著作权 自主研发国家级考试平台 并获得CMMI L3 ISO9001 ISO27001等多项认证 [1] - 公司以自主研发的基于AI技术的无纸化考试一体化服务平台为核心 整合人工智能 大数据 云计算及数据安全等领域的领先技术优势 依托全产业链优势和全生命周期服务能力 为项目提供安全 高效 智能的全流程服务 [2] 战略意义与未来规划 - 此次中标是公司2025年连续中标多个国家级考试项目后取得的又一重要里程碑 标志着公司在全国性 大规模无纸化考试领域的突破 [1][2] - 公司将持续加大在考试与测评领域核心技术的投入 不断完善智能化考试服务体系 积极推动我国考试事业向数字化 智能化方向转型升级 [2]
鸥玛软件:公司组成的联合体中标银行业专业人员职业资格考试服务项目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8 18:42
公司业务动态 - 公司通过联合体形式中标银行业专业人员职业资格考试服务项目 [2] - 中标金额为每科次39.9元 [2] 行业合作模式 - 项目采用联合体投标模式实施 [2] 项目价值体现 - 项目直接服务于银行业专业人员职业资格认证体系 [2]
鸥玛软件(301185) - 关于收到中标通知书的公告
2025-08-18 18:25
市场扩张和中标项目 - 公司与广东讯飞启明科技联合体中标中国银行业协会考试服务项目[2] - 中标金额39.90元/科次,服务期3年[2] - 服务地点覆盖31个省、5个计划单列市共240个城市[2] 用户数据 - 考试分两级两科目,每年考2次,每次预计报名30 - 40万人[3] 合同情况 - 截至公告披露日,公司收到《中标通知书》,未签正式合同[4]
鸥玛软件(301185)8月1日主力资金净流入1621.04万元
搜狐财经· 2025-08-01 19:12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截至2025年8月1日收盘 公司股价报收20.64元 单日上涨5.04% [1] - 当日换手率达7.06% 成交量9.87万手 成交金额2.01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入1621.04万元 占成交额8.06% 其中超大单净流入746.61万元(占比3.71%) 大单净流入874.43万元(占比4.35%) [1]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一季报营业总收入3065.36万元 同比减少12.27% [1] - 归属净利润975.23万元 同比增长7.21% 扣非净利润873.76万元 同比增长1.24% [1] - 流动比率52.410 速动比率51.845 资产负债率1.51% [1]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全称为山东山大鸥玛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成立于2005年 总部位于济南市 [1] - 企业注册资本15341.76万元人民币 实缴资本3699万元人民币 [1] - 法定代表人任年峰 主营业务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1] 企业经营活动 - 公司对外投资企业3家 参与招投标项目1349次 [2] - 拥有商标信息22条 专利信息130条 行政许可14个 [2]
多晶硅的供给侧博弈
对冲研投· 2025-07-30 20:06
行业重组传言与辟谣 - 市场传言光伏行业将进行大规模重组,涉及11家多晶硅企业联合组建合资公司,整合6家企业产能,总产能高达70万吨 [4] - 传言称收购方阵营包括通威、协鑫等6家传统巨头和南玻、丽豪等5家新锐企业,退出方包括宝丰、润阳等6家企业 [4] - 整合方案采用"合资公司+承债收购"模式,新公司背负被收购产能的银行负债,同时对目标公司净资产进行折扣收购 [5] -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发布官方声明辟谣,称相关内容与实际情况严重不符,强调将按法制化、市场化原则推进反内卷工作 [6] - 协会秘书长在朋友圈进一步澄清,呼吁不要为私利传播不实信息 [6] 多晶硅行业现状 - 多晶硅价格从2022年近30万元/吨的历史高点暴跌至当前5万元/吨左右 [5][6] - 行业成本区间集中在3-4.5万元/吨,全行业已脱离亏损困境 [6] - 行业此前持续近两年寒冬,产能急速膨胀导致价格暴跌,部分企业挣扎在生死边缘 [5] - 反内卷工作取得成效,被描述为"花小钱办大事" [7] 历史小作文回顾 - 2025年2月曾传言光伏行业要去除450GW产能,达到800GW稳态产能,并规定CR5市占率从45%提高到65% [8] - 5月13日流传硅料收储挺价"小作文",称六大头部厂商将并购剩余产能并设置4.5-5万元/吨挺价区间 [9] - 此前小作文引发的市场反应较弱,价格短暂上涨后继续下跌 [9] 政策背景与市场影响 - 2024年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 [9] - 202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 [9]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将整治工作与破除地方保护结合 [10] - 2025年7月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强调依法治理低价无序竞争 [10] - 高盛发布报告看空中国光伏产业,认为政策不足以改变产能过剩格局 [10] - 政府政策成为影响行业基本面的重要因素,分析框架需加入政策执行力参数 [10] 行业长期发展 - 内卷与反内卷的博弈指向中国经济如何从规模红利走向效率红利 [11] - 核心命题是中国能否摆脱制造业微笑曲线底部的窘境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