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钢铁(CISEY)

搜索文档
2025年7月中国钢铁棒材出口数量和出口金额分别为159万吨和8.94亿美元
产业信息网· 2025-09-13 10:25
根据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25年7月中国钢铁棒材出口数量为159万吨,同比增长77.2%,出口金额为 8.94亿美元,同比增长48.2%。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2025-2031年中国钢铁行业全景调查及发展策略分析报告》 知前沿,问智研。智研咨询是中国一流产业咨询机构,十数年持续深耕产业研究领域,提供深度产业研 究报告、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定制服务等一站式产业咨询服务。专业的角度、品质化的服 务、敏锐的市场洞察力,专注于提供完善的产业解决方案,为您的投资决策赋能。 近一年中国钢铁棒材出口情况统计图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智研咨询整理 ...
2025年7月中国钢铁板材出口数量和出口金额分别为613万吨和39.81亿美元
产业信息网· 2025-09-13 10:25
出口数量 - 2025年7月中国钢铁板材出口数量达613万吨 [1] - 同比增长19% [1] 出口金额 - 2025年7月中国钢铁板材出口金额为39.81亿美元 [1] - 同比增长7.2% [1]
2025年7月中国钢铁线材出口数量和出口金额分别为24万吨和1.96亿美元
产业信息网· 2025-09-13 10:25
钢铁线材出口情况 - 2025年7月中国钢铁线材出口数量24万吨 同比增长18.2% [1] - 同期出口金额1.95亿美元 同比增长2.2% [1] - 出口数量增速显著高于出口金额增速 显示单位价值有所下降 [1] 数据来源说明 - 出口数据来源于中国海关官方统计 [1] - 智研咨询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并制作统计图表 [1]
第三国转口贸易解析,中国钢铁和铝材如何应对埃及壁垒
搜狐财经· 2025-09-12 14:53
埃及针对中国钢铁和铝材产品的反倾销措施持续升级。钢铁方面,冷轧钢、镀锌钢和涂漆钢等相关产品被纳入调查范围,并实施最高达 29% 的反倾销税。 铝材方面,自2021年起,埃及逐步征收反倾销税,首年税率 16.5%,目前虽逐步降至 10.5%,但对出口企业仍构成显著影响。此类政策不仅加大了中国相关 产业的成本压力,也对中埃双边贸易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转口贸易的现实意义 在复杂的国际贸易环境下,第三国转口贸易 成为中国企业的重要应对策略。通过在中立且具有贸易便利化优势的国家进行中转,企业可以: 完成货物换柜与重新报关; 申请新的原产地证明; 钢铁与铝材出口的路径选择 对于钢铁出口企业而言,冷轧钢和镀锌钢是受影响最严重的品类。通过马来西亚或土耳其转口,企业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因反倾销措施带来的直接冲击。 而在铝材方面,随着埃及实施最低税额和比例并行的管理方式,直接出口的利润空间被进一步压缩。此时,利用第三国转口操作进行灵活调节,成为不少企 业探索的现实方案。 可以预见,埃及未来的贸易保护措施仍将保持一定的延续性和严厉性。中国钢铁和铝材企业若要持续拓展埃及市场,需在以下方面加强: 市场多元化:拓展中东其他市场,降低对单 ...
2025年6月中国钢铁线材出口数量和出口金额分别为24万吨和1.91亿美元
产业信息网· 2025-08-28 09:13
出口数量 - 2025年6月中国钢铁线材出口数量为24万吨,同比增长3% [1] 出口金额 - 2025年6月中国钢铁线材出口金额为1.91亿美元,同比下降10.4% [1] 数据来源 - 数据来源于中国海关,由智研咨询整理 [1]
2025年6月中国钢铁板材出口数量和出口金额分别为593万吨和37.42亿美元
产业信息网· 2025-08-28 09:13
出口数量 - 2025年6月钢铁板材出口数量593万吨 同比增长2.1% [1] 出口金额 - 同期出口金额37.41亿美元 同比下降7.4% [1] 数据来源 - 出口统计数据源自中国海关 由智研咨询整理发布 [1]
2025年6月中国钢铁棒材出口数量和出口金额分别为152万吨和8.47亿美元
产业信息网· 2025-08-28 09:13
钢铁棒材出口表现 - 2025年6月中国钢铁棒材出口数量达152万吨,同比增长45.5% [1] - 同期出口金额为8.47亿美元,同比增长20.9% [1] 数据来源与行业研究 - 数据来源于中国海关及智研咨询整理 [1] - 智研咨询发布《2025-2031年中国钢铁行业全景调查及发展策略分析报告》 [1]
中国钢铁:产量全世界第一,但挣钱能力与日企比,那就差远了
搜狐财经· 2025-08-27 08:07
行业产量与全球地位 - 2024年中国粗钢产量达到10.05亿吨,全球占比超过50%,位居世界第一 [1] - 全球产量前10的钢铁企业中,中国公司占据6家 [1] 企业盈利能力对比 - 中国四大上市钢企(宝钢、中信特钢、南钢、华菱钢铁)2024年净利润总和低于日本制铁单家公司 [3] - 日本制铁2024年粗钢产量仅3964万吨,远低于中国宝武的1.3亿吨产能,但利润表现显著优于中国钢企 [3] - 日本制铁2018年曾出现严重亏损,但迅速实现扭亏为盈,并以149亿美元收购美国钢铁 [3] 成本控制差异 - 铁矿石占炼钢成本的40%-50%,日本制铁通过与力拓、淡水河谷等矿商建立长期合作获得低价矿石,有效控制成本 [5] - 中国钢企2024年进口铁矿砂12.37亿吨,完全依赖海外采购,国际矿价上涨直接推高生产成本 [5] - 中国在西非西芒杜铁矿虽有投资,但资源自给率仍然较低,短期内难以摆脱进口依赖 [5] 产品结构与附加值 - 日本制铁特殊钢占比超过20%,包括每吨售价达150万元的高端产品如"手撕钢" [5] - 中国特殊钢占比仅为12.31%,产能主要集中在利润率较低的普通钢材 [5] - 2024年中国出口钢材1.107亿吨,但平均单价仅为755.4美元/吨,呈现量增价跌态势 [5] 技术突破与产业升级 - 中国钢企已实现多项技术突破,包括宝武生产LNG船用殷瓦钢、太钢开发圆珠笔钢、鞍钢制造航母甲板钢 [7] - 国家通过淘汰落后产能和推进供给侧改革助力行业升级 [7] 发展挑战与方向 - 行业面临大而不强、利润微薄的发展困境 [8] - 需要从产量扩张向利润提升转型,实现由大到强的蜕变 [8]
“AI+钢铁”如何赋能中国钢铁业智能化发展?
中国新闻网· 2025-08-20 08:13
行业发展趋势 - 中国钢铁行业正处于从数字化向智能化迈进的关键阶段 [1] - 新一代人工智能有望成为驱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1] - 钢铁产业拥有庞大产业规模 深厚应用积淀和高质量发展迫切需求 是人工智能深度赋能的最佳实践场 [1] 技术应用进展 - 人工智能已在生产流程优化 质量控制 供应链管理方面取得积极进展 [1] - 大模型技术深入应用将穿透钢铁生产流程"黑箱" 贯通数据孤岛 破解资源调度困局 [1] - 实现钢铁生产全流程智能化和精细化管理 [1] - 东北大学"AI+钢铁"大模型通过智能配矿系统有效降低吨铁能源消耗 减少碳排放 [2] - 对渣铁性能成分实现提前预测 大幅提升炉热稳定率 炉缸活跃性 [2] 方法论创新 - 必须发挥钢铁材料领域和AI领域专家优势 将新一代AI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结合 [2] - 充分利用钢铁行业丰富大数据 钢铁领域专家理论与经验 以及先进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 [2] - 实施"数据密集—智能涌现—人机协同"三元认知方法论 [2] - 建立人机混合人工智能体 实现人机协同 跨界融合 共创分享 [2] - 东北大学率先提出破解钢铁生产"黑箱"的"人机混合智能"模式 实现全流程在线高保真预测 [2] 战略意义 - 钢铁产业是国家工业脊梁 AI是创新引擎 两者深度融合是实现高端化 智能化 绿色化的必由之路 [2] - "AI+钢铁"发展将推动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实现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目标 [3] - 跨企业 跨行业AI生态系统构建将成为趋势 促进钢铁企业与上下游企业 科研机构 技术服务商等的深度合作与协同创新 [3] - 推动钢铁行业向高端化 智能化 绿色化迈进 [3]
科技赋能 智造未来--中国钢铁产业锻造高质量发展新范式观察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8-19 08:13
高端化转型 - 中国钢铁行业近10年投资1.2万亿元进行产能置换,完成近3亿吨产能重置,并支出超1万亿元研发经费推动产品高端化突破 [2] - 首钢集团MCCR生产线实现从钢水到钢卷仅需25分钟,轧制时间仅为传统工艺1/8,产品最薄达0.7毫米 [2] - 鞍钢集团热成形车轮钢强度为铝合金轮6倍,重量与精度媲美铝合金轮,综合成本仅为铝合金轮70% [2] - 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钢铁行业规范条件(2025年版)》,要求强化科技创新能力培育,加大研发投入,提升工艺技术和产品创新能力 [3] 智能化转型 - 河钢数字WesCarber平台实现40余道工序510万条碳数据采集,自动化覆盖率75%以上,报告生成效率提升83% [4] - 中国宝武启动"2526"工程推动AI本地化应用,搭建钢铁行业模型化运行平台,加速大数据与AI技术深化应用 [5] -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9部门提出到2026年钢铁行业数字化水平显著提升,实现系统性数字化发展转变 [5] 绿色化转型 - 截至2025年6月全国完成5.98亿吨钢铁产能超低排放改造公示,预计年底覆盖80%产能,行业累计投入超3000亿元 [6][7] - 中国低碳排放钢评价标准获国际认可,中冶集团推出氢冶金"制-储-荷-用"一体化解决方案,中国钢研开发电炉高效冶炼技术 [7] - 中国钢铁行业构建覆盖生产全流程的绿色制造体系,超低排放标准为全球最严苛 [6][7] 行业活动与政策 - 第14届中国国际钢铁大会以"科技赋能·新质未来"为主题,探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路径 [1] - 科技创新成为钢铁行业转型升级核心引擎,推动产业向新质生产力跃迁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