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排放双控
搜索文档
 从“能耗”到“碳排”:万亿光伏蓝海,谁能驾驭新时代的机遇与风浪?
 新浪财经· 2025-11-04 16:43
(来源:北极星光伏学社) 碳排放双控的政策转向,彻底改变着分布式光伏的资产属性和商业回报模型,它为光伏发电赋予了超越 电能本身的双重价值:电费节约的直接经济效益与碳资产增值的额外金融收益。 过去,企业投资分布式光伏的核心驱动力是节省高昂的工商业电价。但在碳排放双控的框架下,这笔经 济账需要重新计算。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日渐成熟和扩容,为光伏的减排效益提供了直接的变现渠 道。 工业分布式:高耗能企业的减碳刚需 这是当前及未来几年内,确定性最高、市场规模最大的赛道。钢铁、化工、建材、有色金属等高耗能行 业,既是传统的用电大户,也是碳排放的重点监控对象。对它们而言,在厂房屋顶、闲置土地上建设分 布式光伏,已从一道选择题变为一道必答题。 在碳排放双控体系下,这些企业的碳排放配额将日益收紧。超出配额的部分必须从市场高价购买,直接 侵蚀利润。而利用自身广阔的厂房屋顶资源建设光伏电站,实现电力自发自用,是降低碳排放最直接、 最经济的手段 。此外,一些地方政府已出台政策,要求新建或改扩建的高耗能项目必须配套建设一定 比例的光伏发电设施,这进一步强化了其刚需属性 。 光伏+:破解消纳瓶颈,创造多元收益 随着分布式光伏渗透率的 ...
 十五五规划:持续提高新能源供给,推进化石能源有序替代
 东吴证券· 2025-11-03 19:2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增持(维持)[1]   报告核心观点 - “十五五”规划将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实施碳排放双控管理,持续提高新能源供给比重,推进化石能源有序替代,着力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4] - 2025年9月全国电力市场交易电量573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8%,其中绿电交易电量29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2.9% [4] - 投资建议关注火电低估配置价值及充电桩、光伏资产基础设施出海投资机会 [4]   行情回顾 - 本周(2025/10/27-2025/10/31)SW公用指数上升0.61%,跑赢创业板 [9] - 细分板块中SW火电涨幅最大,为3.36%,SW水电微跌0.22% [9] - 个股方面,上海电力周涨幅达14.5%,月度涨幅达40.3% [10]   电力板块跟踪:用电 - 2025年1-7月全社会用电量5.86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5%,增速较上半年提升0.8个百分点 [12] -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0.8%,第三产业增长7.8%,居民城乡用电增长7.6%,第二产业增长2.8% [12]   电力板块跟踪:发电 - 2025年1-7月累计发电量5.47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增速较上半年提升0.5个百分点 [19] - 分电源看,火电发电量同比下降1.3%,水电下降4.5%,核电增长10.8%,风电增长10.4%,光伏增长22.7% [19]   电力板块跟踪:电价 - 2025年11月电网代购电价(算术平均数)为401元/兆瓦时,同比下降2%,环比上升1.8% [38]   电力板块跟踪:火电 - 截至2025年10月31日,动力煤秦皇岛港5500卡平仓价为770元/吨,同比下降9.31%,周环比持平 [42] - 2025年1-6月火电新增装机容量2578万千瓦,同比增长41.3% [44]   电力板块跟踪:水电 - 截至2025年10月31日,三峡水库站水位174.01米,蓄水水位正常 [51] - 三峡入库流量13000立方米/秒,同比上升75.68%,出库流量15500立方米/秒,同比上升122.06% [51] - 2025年1-6月水电新增装机容量393万千瓦,同比下降21.2% [57]   电力板块跟踪:核电 - 2024年核电行业核准11台机组,2019至2024年累计核准46台,行业呈“安全积极有序发展”趋势 [64]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核电累计装机容量0.61亿千瓦,同比增长4.9% [66]   电力板块跟踪:绿电 - 截至2025年6月30日,风电累计装机容量5.7亿千瓦,同比增长23%,光伏累计装机容量11亿千瓦,同比增长54% [71] - 2025年1-6月,风电新增装机5139万千瓦,同比增长99%,光伏新增装机21221万千瓦,同比增长107% [71]   投资建议 - 火电:推荐京津冀火电投资机会,建议关注建投能源、京能电力、大唐发电 [4] - 充电桩设备:建议关注特锐德、盛弘股份 [4] - 光伏及充电桩资产价值重估:建议关注南网能源、朗新集团 [4] - 绿电:建议关注龙源电力H、中闽能源、三峡能源、龙净环保 [4] - 水电:重点推荐长江电力 [4] - 核电:重点推荐中国核电、中国广核,建议关注中广核电力H [4]
 “十五五”启新程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绿色动能”
 中国证券报· 2025-10-31 05:11
循绿而行,向新而进。新征程上的绿色转型号角已经吹响,一场以低碳为路径、以发展为使命的深刻变 革正全面展开,必将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筑牢生态根基、注入绿色动能。 系统变革: 全面绿色转型开新局 ● 经济参考报记者 向家莹 绿色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底色。面向"十五五",《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 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锚定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围绕全面绿色转型、产业结构调 整、能源体系重构等部署一系列系统性改革任务。 "《建议》中明确'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意味着这是一场全局性、系统性的变革,而非局 部的、修补性的调整。"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政策所所长董战峰指出,"《建议》在新的时间点上,再 次确认了这一战略方向,并为其注入了更鲜明的时代内涵和更清晰的实施路径。" 坚实的转型基础已在"十四五"期间奠定:过去五年,中国构建起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 系,2024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3.46万亿千瓦时,约为"十三五"末的1.6倍;建成全球最大电动汽车充电 网络,实现每5辆电动汽车配备2个充电桩的便捷体验;成为全球大气质量改善速度最快的国家、全球增 绿最快最多 ...
 “十五五”启新程 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绿色动能”
 上海证券报· 2025-10-31 02:28
 全面绿色转型战略 - 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是全局性、系统性变革,而非局部调整 [2] - “十五五”时期是美丽中国建设承上启下、实现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的关键时期 [3] - 绿色转型的核心任务是推动绿色发展系统化、产业化、智能化,并与经济核心内容深度挂钩 [4]   绿色产业发展与市场规模 - 中国绿色低碳产业规模约11万亿元,未来5年有翻一番乃至更大的增长空间 [7] - 力争在“十五五”时期建成100个左右国家级零碳园区 [7] - 绿色已成为产业发展的必备前提,是经济发展的“内生变量” [5]   能源体系重构与成就 - 2024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3.46万亿千瓦时,约为“十三五”末的1.6倍 [3] - 建成全球最大电动汽车充电网络,实现每5辆电动汽车配备2个充电桩 [3] - 全社会用电量中,每3度电就有1度绿电;非化石能源占比每年增加1个百分点 [9]   碳排放双控制度与市场机制 - 全国碳市场新纳入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后,覆盖全国60%以上二氧化碳排放量 [5] - 到2027年基本覆盖工业领域的主要排放行业,并实施配额总量控制和有偿分配 [6] - 碳排放双控将建立差异化配额分配机制,并健全统计核算与监管执法机制 [7]   节能降碳与重点行业行动 - 在钢铁、有色、石油化工等重点行业深入实施节能降碳专项行动 [7] - 力争实现节能量1.5亿吨标准煤以上,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4亿吨 [7] - 推进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推动煤电由基础保障性电源转为支撑调节性电源 [10]   新型能源体系建设 - 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坚持风光水核等多能并举,统筹就地消纳和外送 [9] - 到“十五五”末,新增用电需求绝大部分由新增清洁能源发电量满足 [9] - 源网荷储一体化、绿电直供、车网互动、光储直柔、绿电制氢等新业态成为重要力量 [10]
 生态环境部:扩大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范围,到2027年基本覆盖工业领域主要排放行业
 北京商报· 2025-10-29 15:47
北京商报讯(记者 和岳)10月29日,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夏应显表示,将加快推进全国碳 市场建设。一是扩大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覆盖范围,到2027年基本覆盖工业领域的主要排放行业。 二是实施配额总量控制和有偿分配,将根据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目标和碳排放双控的要求,逐步由强 度控制转向总量控制,稳妥推进免费和有偿相结合的碳排放配额分配方式,有序提高有偿分配的比例。 三是逐步收紧配额,加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与产业政策的协同,提升配额的稀缺性,推动碳价更精 准,更全面反映我国的减排成本,为重点行业结构优化,绿色低碳转型提供更加明确的价格信号。四是 加快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建设,建立科学完备的方法学体系,加快重点领域方法学开发,有效服务社会自 主减排和"两山"理念的生态价值转换。五是努力提高全国碳市场活力,探索开发与碳排放权和核证自愿 减排量相关的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逐步丰富交易主体的类型和数量,加强市场的交易监管。 ...
 碳达峰目标实现关键期,绿电何以穿越山海 | 解读“十五五”
 第一财经· 2025-10-29 11:33
距离2030年实现碳达峰还有五年,"十五五"时期成为完成这一目标的关键窗口期。在这期间,中国将积 极稳妥推进和实现碳达峰,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10月28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下称《建议》)全文 对外公开。在能源领域,"全面绿色转型"与"双碳"毫不意外地成为其中重点。 "能耗双控与碳排放双控最大的区别在于是否将清洁能源列入控制指标。"厦门大学管理学院中国能源政 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以前,我国能源以煤炭为主,主要使用化石能源。能 耗双控和碳排放双控差别不大。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可再生能源比例越来越大。国际能源署在报告中 指出,中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预计中国将占今明两年全球新增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 的55%。随着我国可再生能源比例越来越高,碳排放双控与能耗双控的区别日渐凸显。为推动我国能源 向清洁能源转型,有必要改变控制指标。 在"十四五"时期,国家层面已出台多个相关的能源政策要求。2021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能 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2022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提出"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工 ...
 以双碳目标牵引全面绿色转型,十五五战略目标已清晰勾勒
 国金证券· 2025-10-26 17:17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给出整体行业的单一投资评级,但针对各子行业及具体公司给出了“买入”、“推荐”或“建议关注”等评级 [42][43]   核心观点 - “十五五”期间中国能源领域的核心战略任务是“以双碳目标为牵引,加快全面实现绿色转型”,具体措施包括碳排放双控制度、工业领域降碳、大力发展绿电、煤电角色转变和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2][6] - 风电行业在“十五五”周期整机环节竞争格局有望迎来“价值重塑”,大型化发展放缓,头部企业通过差异化产品提升项目收益率 [7][8] - 氢能正式跻身国家未来产业,其产业化与商业化进程有望远超市场预期,绿氢氨醇和燃料电池是重点方向 [13][15] - 光伏储能领域,国内大储需求高增的逻辑得到验证,行业基本面触底明确,部分企业Q3业绩同环比显著改善 [3][17][20] - 锂电领域出现“量价共振”的早期迹象,负极材料外协加工订单涨价,固态电池技术取得突破 [21][24][26] - 电网设备受益于特高压招标加速和海外需求长周期高景气,出口数据表现强劲 [4][32][34] - 新能源车市场预计25Q4维持强劲,但26Q1需求仍待观望,部分车企面临增收不增利的压力 [4][38][40]   风电行业 - 《风能北京宣言2.0》提出“十五五”期间国内风电年新增装机量不低于120GW,其中海风年新增装机量不低于15GW,驱动市场上修26年装机预期 [7] - 风机大型化发展明显放缓,主要因超大型零部件可靠性下降及电力市场化交易下电价不确定性导致边际收益降低 [7] - 金风科技和远景能源推出贴合电力市场化交易需求的新品,通过提升项目收益率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技术壁垒在于历史累积的交付及运维数据 [8] - 金风科技Q3实现收入196亿元,同比增长25.4%,归母净利润11.0亿元,同比增长170.6%,业绩略超预期,经营现金流大幅改善 [9] - 东方电缆Q3实现营收30.7亿元,同比增长16.6%,归母净利润4.41亿元,同比增长53.1%,海缆交付确收加速,业绩拐点确立,在手订单约196亿元 [10] - 投资建议依次看好整机、两海(海风&出海)、零部件三条主线,重点推荐金风科技、运达股份、明阳智能、大金重工、东方电缆、日月股份等 [10][11][12]   氢能与燃料电池 - 氢能被列为国家未来产业,发展将获得顶层系统化政策护航,政策进入密集兑现期 [13] - 绿氢项目加速兑现,截至25年10月底绿氢立项产能约850万吨,开工率27%,1-9月电解槽共招标1.8GW,同比增长71% [14] - 燃料电池汽车9月上险量743辆,同比增长37%,9月产量和销量分别为441/408辆,同比分别增长174%和483% [14] - 重点布局方向包括:短期绿醇生产商(预计供不应求,需求超4000万吨)、电解槽设备商(受益下游绿氢需求提升)、燃料电池零部件头部企业(受益政策推动) [15][16]   光伏与储能 - 河南发布新型储能高质量发展措施,为独立储能电站提供兜底收益(上网电量0.383元/千瓦时,年调用不低于350次),显著提高收益确定性,验证国内大储需求高增的观点 [17] - 光伏电池组件9月出口34.98GW,同比增长66%,1-9月累计出口265.9GW,同比增长14% [18] - 9月组件出口23.89GW,同比增长35.4%,新兴市场如巴西(1.79GW)、阿联酋(1.30GW)、比利时(1.07GW)维持高景气 [19] - 投资建议关注大储龙头、光伏玻璃、低成本硅料、高效电池/组件、金刚线龙头等环节,推荐阳光电源、信义光能、通威股份、钧达股份等 [20]   锂电 - 负极材料出现“量价共振”早期迹象,部分负极外协加工订单涨价2000~3000元/吨,9月国内负极材料产量突破27万吨,创年内新高 [21][24] - 欣旺达发布400Wh/kg聚合物全固态电池,并试制出能量密度达520Wh/kg的锂金属超级电池实验室样品,软包循环突破500周 [21][26] - 珠海冠宇实现25%高硅负极电池量产,体积能量密度高达900Wh/L [23] - 宁德时代与凯金新能源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强化绿色供应链建设 [22]   电网与工控 - 特高压设备第四次招标预估金额超150亿元,主要来自蒙西-京津冀、藏粤工程,看好特高压核准招标加速 [4][33] - 9月主要电力设备出口70亿美元,同比增长28%,其中变压器出口9.3亿美元(同比+46%),高压开关出口4.9亿美元(同比+56%),看好海外需求长周期高景气 [4][34] - 汇川技术Q3业绩略低于预期,营收111.5亿元(同比+21.0%),归母净利润12.9亿元(同比+4.0%),主要系新能源汽车业务增速放缓及研发费用增加 [32][35]   AIDC(人工智能数据中心)液冷 - 海外厂商英特尔Q3营收136.5亿美元(同比+3%),维谛技术Q3营收26.8亿美元(同比+29%),并上调全年业绩指引,订单出货比约为1.4倍 [28] - 国内液冷板块虽短期业绩兑现有限,但行业增长趋势明确,看好国内企业在全球液冷市场地位提升的投资机会 [31] - 投资建议关注多零部件环节进入海外链的标的、IDC侧整体解决方案商、液冷产业链设备商等 [31]   新能源车与整车 - 10月1-19日新能源车零售63.2万辆,渗透率56.1%,25年累计零售950.2万辆,同比+23% [39] - 长城汽车25Q3营收612.47亿元,同比+20.51%,但净利润22.98亿元,同比-31.23%,呈现增收不增利,主要因营销投入增加及海外市场税务影响 [40] - 预计25Q4车市维持强劲,26Q1需求待观望,需关注车企新车周期的兑现程度 [4][41]
 “十五五”规划前瞻:要点与投资机遇
 2025-10-19 23:58
 行业与公司 *   纪要涉及的行业广泛 包括服务业(医疗 教育 金融 健康养老 文化旅游业) 制造业(原子级制造 半导体 光伏与储能 国防军工) 以及基础设施建设(传统基建与新基建)[1][9][18][20] *   纪要未特指具体某一家上市公司 而是从宏观政策和行业层面分析投资机遇[1][17][18]   核心观点与论据 **1  十五五规划的总体基调与经济增长目标** *   十五五规划将遵循二十大报告和三中全会确定的政策方向和改革方式 但更侧重于确定政策节奏和力度[2] *   规划的特殊性在于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加(如特朗普任期2.0 地缘政治风险)和内部硬性约束(如2030年碳达峰目标 2029年前完成300多项改革任务)[3] *   预计将设定明确的经济增长目标 可能在4.6%至4.8%之间[1][4]  **2  扩大内需作为核心主线** *   核心措施是增强消费能力和意愿 包括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 创造消费场景 加大对服务消费的支持力度[5] *   将减少汽车 住房 高端消费等领域的限制性措施 并通过财政补贴及制度优化推动内需[5] *   服务消费增长空间巨大 预计到2030年增长空间近20万亿 占消费总需求比重提升至52%[20][21]  **3  投资与产业发展重点** *   投资重点结合“投资于物”与“投资于人”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投资力度 挖掘高效益项目以解决边际收益率下滑问题[1][6] *   产业发展将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包括传统 新兴和未来产业 引导优质要素向新质生产力倾斜[1][7] *   经济结构预计将由制造业向服务业倾斜 推动服务业向专业化 高端化 品质化 多样化发展 并深化数字化转型[9]  **4  高水平安全与碳排放双控** *   高水平安全将在金融 产业链供应链 粮食能源及军事安全四个领域发力[1][8] *   碳排放双控政策将从能耗双控转向以强度控制为主 总量控制为辅 推动完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加快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制度[1][11]  **5  相关改革与反内卷政策** *   财税体制改革重点包括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并划归地方 税基由出厂价变为零售价 将显著增加消费税征收金额并激励地方政府改善消费环境[12] *   土地制度改革旨在盘活存量土地和低效用地 通过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促进中低端消费[13][14] *   反内卷政策侧重治理非理性竞争和无序竞争 以“一行一策”方式实现行业利润由负转正 而非单纯压降供给[15][16]   投资机遇分析 **1  中短期投资机遇** *   基建和顺周期项目:十五五规划预计将释放80-100个重大项目 刺激传统基建(如地下管网)和新基建(如5G 东数西算)领域[18] *   原子级制造:作为制造业第三代范式 在半导体 固态电池 生物医药等领域有应用前景[18] *   国防军工:国防预算支出增速预计高于GDP增速 叠加2027年建军100周年阅兵等因素提振[18] *   人民币国际化:随着推进力度加大带来相关投资机会[18] *   绿色低碳循环经济:通过市场激励(如碳交易)和产业强制标准支持碳达峰目标[18]  **2  中长期投资主线与机遇** *   扩大内需:服务消费(医疗 教育 金融 健康养老与文化旅游)成为重要引擎[20] *   新质生产力:生物医药在研发周期缩短及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具有增长潜力[20] *   安全发展:半导体行业在自主可控政策要求下 设备与关键零件技术有上行空间[20] *   改革开放:跨境电商通过优化通关税收环境及支持海外仓物流建设实现增长[20] *   绿色双碳:光伏与储能在供给侧反内卷政策推进及需求侧潜在产品需求释放背景下 有望迎来供需两侧同步改善[20][22]   其他重要内容 **A股市场估值影响** *   A股市场服务业企业占比上升将导致整个市场估值中枢上升 因为服务业的估值水平通常高于制造业[10]  **光伏与储能发展前景** *   在反内卷政策推进下 上游硅料企业利润可跨期弥补当期产能出清成本 解决供给过剩问题 同时在2030年碳达峰要求及海外需求释放下 行业供需两侧有望同步改善[22]
 能源智库深耕电碳协同的可行性路径
 中国电力报· 2025-10-15 14:44
"研究分析表明,工业用户对成本和能耗、碳排放等约束性指标最为敏感。"近期,在国网安徽省电力有 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课题研究推进会上,该院新型电力系统研究中心市场机制研究室主管和大家分享 主要结论时说道。 做好"智慧参谋" 2024年初,安徽省发展改革委等部门相继印发关于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完善碳排放统计 核算体系等实施方案,为地方绿色低碳发展划定了清晰路径。 政策发布后,安徽经研院第一时间组织专家开展权威解读。针对碳排放双控背景下终端电气化水平提升 带来的电力系统碳排放增加等问题,安徽经研院研究团队深入分析、反复论证,提出增加绿电来源、加 大"煤电+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布局应用等建议,最终形成安徽省政府内参成果,并于2024 年4月发布。这是安徽经研院研究成果首次获安徽省政府智库内参刊发,为破解"双碳"目标下全省电力 保供和减碳目标提供了智力支撑。 近年来,全国及安徽省"新三样"产业发展迅猛,其中动力电池和新能源汽车产品出口表现尤为亮眼。然 而,随着欧盟新电池法案、碳边境调节机制相继落地,这些优势产业正面临绿色贸易壁垒的挑战。 2024年4月,欧盟发布"电动车电池碳足迹计算规则草案及附 ...
 连续两个月破万亿千瓦时!我国月度用电量再创世界纪录
 新京报· 2025-09-26 12:56
9月23日,国家能源局发布8月份全社会用电量等数据。8月份,全社会用电量1015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5.0%。这意味着我国7、8月份连续两个月用电量突破万亿千瓦时大关。 中国能源研究会配售电专委会副秘书长吴俊宏告诉新京报零碳研究院,电力连续破万亿,一方面是今夏 的气温对用电量产生了直接而显著的影响,另一方面毫无疑问是经济稳中向好的重要表现。 新京报零碳研究院研究员 陶野 编辑 陈莉 校对 杨利 中国月度用电量再次创下世界纪录。 ▲图/ic 产业用电增速快于居民用电,新质生产力崛起 高温天气带动居民空调开启的同时,更多工厂机器的轰鸣声正在成为用电量攀升的重要推手。 8月份产业用电增速快于居民用电。从分产业用电看,第一产业用电量16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7%; 第二产业用电量598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0%;第三产业用电量204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2%;城乡 居民生活用电量196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4%。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统计与数智部副主任蒋德斌分析,今年8月份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再次超过万亿千瓦 时。除了与高温天气因素有关,在国家"两新""两重"促消费等一系列政策拉动下,宏观经济保持回暖态 势,各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