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文档
亚洲聚焦:全球150年债务激增的历史数据对中国有何借鉴意义(摘要)
高盛· 2024-12-27 17:18
中国债务增长与宏观经济影响 - 中国的非金融债务与GDP比率预计在2024年底达到307% [3] - 中国的债务增长速度在和平时期的中低收入国家中显得异常 [34] - 中国的债务增长在2015年达到了自1960年以来所有七年债务积累的第96百分位 [34] 债务激增后的经济表现 - 大型国家债务激增后,经济增长通常会放缓,通胀压力减弱,政策利率下降 [13] - 在债务激增后的第三年,实际GDP增长中位数比激增年份平均低2.5个百分点 [13] - 通胀率在债务激增后的五年内通常下降1-2个百分点 [13] 中国债务增长的历史背景 - 中国的债务增长在2010-2020年期间显著,近年来经济增速降至5%以下,通胀率接近零 [27] - 中国的10年期国债收益率在2024年12月首次跌破1.9% [27] - 中国的债务增长在2017-2024年期间增加了40个百分点,位于样本的第75百分位 [37] 债务增长的国际比较 - 除去一战期间的欧洲,唯一一个债务增速与中国相近的国家是日本,但日本债务激增时的收入水平是中国的三倍 [6][27] - 在1960-2023年期间,只有美国、日本和中国在大型国家中经历了显著的债务积累 [34] - 中国的债务增长使其成为历史数据中的异常存在 [27] 债务增长对政策的影响 - 中国政府需要增加借贷和支出以应对房地产和地方政府去杠杆的影响 [42] - 中国的再通胀过程可能会持续较长时间,利率可能在更长时间内保持下行 [42] - 中央政府的资产负债表扩张有助于管理经济增长放缓的速度 [42]
亚洲经济分析:美国关税风险排序(摘要)
高盛· 2024-12-27 17:12
贸易逆差与关税风险 - 中国占美国进口份额下降,但对华贸易逆差仍超过其他亚太经济体[2] - 越南对美货物贸易顺差位居第二,每年约1000亿美元[13] - 韩国和台湾对美贸易顺差增长迅速,部分归因于AI相关产品需求[13] 经济脆弱性评估 - 越南对美出口占GDP比重最高,约10%[13] - 台湾和泰国对美出口占GDP比重为8%-9%[13] - 中国对美出口占GDP比重较低,约为2.5%[13] 应对措施 - 亚洲经济体可能采取报复措施、增加购买美国商品、放宽市场准入或调整汇率管理[4] - 韩国可通过转向美国能源产品降低对美贸易顺差[36] - 台湾和韩国的AI相关出口大幅增长,推动整体出口[37] 关税影响 - 越南对美出口的国内增加值占GDP的9.8%,10%关税可能导致GDP下降1.3个百分点[32] - 中国对美出口的国内增加值占GDP的2.5%,受关税影响相对较小[30]
亚洲视点:跌宕起伏的一年过后又迎新年
高盛· 2024-12-27 17:12
亚洲经济与政策 - 日本央行结束长达八年的负利率政策,通胀率处于正常水平,通缩风险消退[1][6] - 中国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政策制定者时隔14年再提"适度宽松",预计广义财政赤字率将提高近2个百分点[1][23] - 越南对美国出口依赖程度最高,接近10%的GDP与对美出口相关,是中国的四倍[18][41] 贸易与关税 - 美国对华贸易逆差最大,预计对进口自中国商品的关税税率将提高约20个百分点,对中国GDP带来0.6-0.7%的冲击[2][4] - 越南对美贸易顺差高达1,000亿美元,且对关税高度敏感[18] 货币政策与利率 - 印度经济显著放缓,预计2025年前几个月将降息,累计降息幅度可能高于50个基点[9] - 澳大利亚央行预计将开始降息周期,到年底现金利率将达到3.25%[26] 政治与市场影响 - 韩国总统面临弹劾,国内政治僵局加剧,韩国央行可能会进一步降息[1][24] - 菲律宾央行预计将继续降息,印尼央行在降息问题上持谨慎态度[7]
全球经济分析:贸易重定向或有助于降低美国以外发达市场的通胀(摘要)
高盛· 2024-12-27 15:59
全球经济分析 - 美国对中国进口商品关税税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进口下降1-2%,与学术研究的短期贸易弹性1.3%一致,可能导致约1,000亿美元商品重定向至其他经济体 [1] - 贸易战对通胀的影响取决于其他国家是否采取报复措施、经济增长放缓程度及汇率市场反应,贸易重定向可能对美国以外发达市场价格构成下行压力 [2] - 预计第二届特朗普政府将加征关税,美国对中国进口商品实际关税税率提高20个百分点,欧洲进口汽车关税税率提高22.5个百分点,可能增加美国以外其他发达市场的商品供应 [4][15] - 贸易重定向可能对美国以外发达市场的核心商品价格构成下行压力,估算核心价格潜在下行空间为0.1-0.2% [18][21][49][52] - 2018-2019年贸易战期间,美国加征关税推动中国对区域新兴市场和墨西哥的出口增加,新兴市场核心商品价格存在下行风险 [16] 贸易重定向影响 - 贸易重定向可能对美国以外发达市场的商品供应增加0.2-0.7%,结合低收入国家商品供应每增加1个百分点,消费者价格下降约0.8%,核心商品价格潜在下行空间约0.2-0.4% [75] - 美国对中国进口商品关税税率提高20个百分点,可能导致美国对中国进口需求减少约110亿美元,全球供应潜在影响较大的产品包括太阳能电池、电池、光学设备等 [9] - 美国对欧洲进口汽车关税税率提高22.5个百分点,可能导致美国对欧洲汽车进口需求减少约150亿美元 [25][33] - 贸易重定向可能对美国以外发达市场的核心商品价格构成下行压力,估算核心价格潜在下行空间为0.1-0.2% [49][52] 历史贸易战证据 - 2018-2019年贸易战期间,美国加征关税推动中国对区域新兴市场和墨西哥的出口增加,新兴市场核心商品价格存在下行风险 [16] - 2018-2019年贸易战期间,主要发达经济体未出现加征关税产品供应显著增加,美国加征关税商品价格在美国以外地区未出现系统性偏离 [16] - 2018-2019年贸易战期间,美国对中国进口商品关税税率提高,导致中国对美国出口大幅下降,部分被美国从其他国家进口增加所抵消 [78] 学术研究支持 - 学术研究显示,关税的短期贸易弹性平均为1.3%,长期贸易弹性平均为4.0% [22] - 学术研究显示,外国商品供应每增加1个百分点,消费者价格下降0.8%,估算范围从0.2%到2%不等 [67][71] - 学术研究显示,美国对中国进口商品关税税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美国对中国进口下降0.8-2.3%,平均下降1.5% [81]
国际宏观-美国经济分析:业绩期要点,准备应对关税 (摘要)-高盛【
高盛· 2024-12-12 15:05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提及具体的投资评级 [3][6][10]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美国消费者仍是经济的主要驱动力,消费者支出稳健,实际收入增长加速至2022年一季度以来的最快速度,同比增长4.6% [6][11][15] - 劳动力市场已完全再平衡,继续对工资和价格增长带来下行压力,尤其是低技能服务业 [6][16][20] - 公司计划通过三种策略来降低潜在关税的影响:将成本转移给客户、囤积进口商品、重组供应链以避开加征关税的国家 [6][11][40]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消费者支出与收入增长 - 消费者支出增速略有走弱,但仍与2018-19年的平均增速基本一致,实际收入增长稳健 [6][11][15] - 低收入消费者的支出压力较大,但整体消费需求仍然强劲 [11][14][16] - 预计2025年实际收入增长将稳定且更加均衡,支持消费者支出继续以稳健的步伐增长 [22][23][24] 劳动力市场与工资增长 - 劳动力市场已完全再平衡,继续对工资和价格增长带来下行压力,尤其是低技能服务业 [6][16][20] - 公司普遍报告继续招聘,但步伐谨慎,工资增长继续放缓 [25][28][30] - 劳动力短缺的讨论已回落至疫情前水平,工资增长预期约为3.5% [30][31][32] 关税与供应链策略 - 公司计划通过三种策略来降低潜在关税的影响:将成本转移给客户、囤积进口商品、重组供应链以避开加征关税的国家 [6][11][40] - 部分公司已开始囤积进口商品以应对关税,中国港口的出口量自美国大选以来显著增加 [40][46][47] - 美国制造商和消费者已减少对中国的依赖,但并未减少对进口商品的整体依赖 [48][49][50] 经济与金融展望 - 预计2025年实际收入增长将稳定且更加均衡,支持消费者支出继续以稳健的步伐增长 [22][23][24] - 预计2025年实际GDP增长为2.4%,消费者支出增长为2.8% [52][53][54] - 通胀预期继续下降,公司价格公告追踪指数已降至2016-17年水平 [32][34][35]
中国2025年展望-逆风而上
高盛· 2024-11-28 09:30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对2025年中国经济的行业投资评级为中性,预计实际GDP增长将从2024年的4.9%放缓至2025年的4.5% [7][8]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中国经济增长面临多重挑战,包括美国关税增加、国内消费和房地产市场疲软等 [6] - 中国政策制定者将采取一系列措施稳定经济,包括大幅降息和扩大财政赤字 [7] - 预计2025年中国经济增长将主要由政策支持驱动,而非出口 [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2025年中国经济增长展望 - 预计2025年中国实际GDP增长将从2024年的4.9%放缓至4.5%,主要原因是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20%的关税 [7][8] - 政策制定者预计将大幅降息40个基点,并扩大财政赤字1.8个百分点 [7] - 与以往的宽松周期不同,预计2025年出口将保持相对稳定,房地产投资继续下降,消费(特别是商品消费)表现优于整体经济 [10] 通胀展望 - 预计2025年中国CPI和PPI通胀率分别为0.8%和0%,低于市场共识 [17] - 推动通胀疲软的因素包括长期住房市场低迷和持续的工业产能过剩 [12] - 预计消费者信心恢复和劳动力市场改善需要时间 [12] 中期经济展望 - 中国领导层决心推动经济向技术驱动和自力更生的增长模式转型 [13] - 预计2025-2035年实际GDP年均增长率为3.5%,远低于2000-2019年的9.0% [14] - 预计2025-2035年名义GDP年均增长率为5.0%,前提是通胀逐步恢复正常 [14] 政策不确定性 - 在关税风险和刺激政策不确定性之间,2025年可能出现广泛的结果 [3] - 如果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的关税远高于20%,可能会将2025年实际GDP增长率下调至4.5%以下 [3] - 如果中国出口比预期更具韧性,可能会带来增长的上行风险 [3] 消费展望 - 2024年中国家庭消费显著放缓,预计2025年家庭实际消费增长将保持在5.0% [22][24] - 政府消费预计将从2024年的1.0%加速至2025年的5.0%,主要得益于地方政府债务重组计划和更扩张性的财政立场 [25] - 预计2025年总消费(包括家庭和政府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将从2024年的+2.1个百分点上升至+2.8个百分点 [25] 房地产市场展望 - 中国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预计2025年房地产行业将拖累GDP增长2.0个百分点 [41] - 政策制定者已采取措施稳定房地产市场,包括降低首付比例和现有抵押贷款利率 [37] - 尽管近期住房宽松措施可能在短期内提振一些大城市的房地产销售,但预计全国房地产市场仍将面临多重结构性挑战 [41] 投资展望 - 预计2025年中国固定资产投资(FAI)增长率将从2024年的3.8%小幅上升至4.5% [48] - 预计基础设施投资增长率将从2024年的7.0%上升至2025年的7.5%,房地产投资增长率可能保持在-10% [48] - 预计制造业投资增长率将从2024年的9%下降至2025年的7%,而"其他"投资增长率可能从2024年的-2%上升至2025年的3% [48] 出口展望 - 预计2025年中国商品出口量将保持平稳,而2024年增长率为13.1% [50] - 预计2025年中国商品进口量将下降1.4%,而2024年增长率为1.8% [54] - 预计2025年中国商品贸易顺差将小幅下降至GDP的5.1%,而2024年为5.3% [54] 通胀展望 - 预计2025年中国PPI通胀率将从2024年的-1.9%上升至0%,预计PPI通缩将在2025年第三季度结束 [68] - 预计2025年中国核心CPI通胀率将从2024年的0.5%小幅上升至0.6%,而CPI通胀率将从2024年的0.4%适度上升至0.8% [69] - 预计2025年食品价格通胀将显著反弹,而能源价格将继续疲软 [69] 财政政策展望 - 预计2025年中国政策制定者将把官方财政赤字目标从2024年的3.0%提高到3.6%,并将地方政府专项债券(LGSB)发行额度从2024年的3.9万亿元提高到4.7万亿元 [76] - 预计2025年中国中央政府专项债券(CGSB)发行额度将达到2.5万亿元,以支持消费、高科技制造业和银行资本重组 [76] - 预计2025年中国扩大的财政赤字(AFD)将从2024年的11.2%扩大1.8个百分点至13.0% [76] 货币政策展望 - 中国人民银行(PBOC)在2024年9月宣布了一系列宽松措施,包括20个基点的政策利率下调、50个基点的存款准备金率(RRR)下调和50个基点的现有抵押贷款利率下调 [81] - 预计2025年PBOC将继续降息周期,包括在2025年第二季度和第四季度分别降息20个基点,在2026年第二季度和第四季度分别降息10个基点 [86] - 预计2025年PBOC还将进行两次25个基点的RRR下调,以支持地方政府债务重组和更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86] 市场影响 - 预计2025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USDCNY)将升至7.50,主要原因是美元走强和潜在的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 [99] - 预计2025年PBOC将继续降息,包括在2025年第二季度和第四季度分别降息20个基点,将7天OMO利率从2024年底的1.5%降至2025年底的1.1% [100] - 预计2025年中国股市将表现良好,预计未来12个月中国股市将实现低至中等的两位数回报 [102]
Post-election economic policies
高盛· 2024-10-25 07:2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提供行业投资评级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美国经济政策 - 特朗普政府可能会大幅提高对华关税,包括对所有进口商品征收60%关税,并撤销中国的永久正常贸易关系地位 [11][31] - 拜登政府可能会维持现有的贸易政策,不会大幅提高关税 [17][18] - 特朗普政府可能会进一步减税,包括将企业税率从21%降至15%,并延长2017年税改法案中的减税措施 [13][14] - 拜登政府可能会将企业税率从21%提高至28%,并提高对海外收入的税率 [19][20] 行业影响 - 金融行业:监管政策的变化可能会显著影响银行业的收入前景和估值 [9] - 清洁能源行业:如果特朗普政府取消清洁能源税收优惠政策,将对国内制造商的盈利能力和竞争力产生不利影响 [9][10] - 油气行业:特朗普政府可能会放松对油气行业的监管,促进产能扩张 [16] - 医疗行业:两党都希望通过药品价格谈判等措施来降低处方药成本,但在创新激励机制上存在分歧 [67][68] - 工业制造业:基建和清洁能源相关法案可能会持续推动制造业复兴,但关税政策变化仍需关注 [6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贸易政策 - 特朗普政府可能会大幅提高对华关税,包括对所有进口商品征收60%关税,并撤销中国的永久正常贸易关系地位,这将对中国经济和企业产生较大负面影响 [11][31][39][40][41][42][43][44] - 拜登政府可能会维持现有的贸易政策,不会大幅提高关税,这将为新兴市场国家如墨西哥和东南亚国家带来一定的贸易转移机会 [17][18][45] 税收政策 - 特朗普政府可能会进一步减税,包括将企业税率从21%降至15%,并延长2017年税改法案中的减税措施,这将提振企业盈利和投资 [13][14][59][60][61][62][63][64][65] - 拜登政府可能会将企业税率从21%提高至28%,并提高对海外收入的税率,这将对企业盈利和估值产生一定压力 [19][20][59][60][61][62] 监管政策 - 特朗普政府可能会放松对能源、金融等行业的监管,有利于这些行业的发展 [34][9] - 拜登政府可能会维持现有的监管政策,不会出现大的变化 [67][68]
高盛-腾讯控股-超级应用构筑生态系统
高盛· 2024-10-16 12:0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腾讯控股的12个月目标价为521港元/股,对应25%的上行空间。[4][5] 报告的核心观点 1. 腾讯拥有强大的竞争护城河,包括微信生态系统的网络效应和技术商业化效率。[19][20][21] 2. 腾讯在游戏业务上具有全球化布局优势,未来有望实现国内外游戏业务的双轮驱动。[30][41][84][85] 3. 腾讯的云计算和SaaS业务有望在未来10年内实现快速增长,并从生成式AI等技术中获益。[42][96][97] 4. 腾讯的投资组合价值巨大,是中国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之一。[47][48][50] 分析目录 1. 宏观环境和风险分析 - 基本情景下腾讯的估值为521港元/股,蓝天情景下估值为574港元/股。[5][6][7] - 主要风险包括监管政策变化、行业竞争加剧、地缘政治风险等。[88][89] 2. 核心竞争力分析 - 微信生态系统的网络效应和技术商业化效率是腾讯的核心优势。[19][20][21] - 腾讯在游戏业务上的全球化布局和产品线优势。[30][41][84][85] - 腾讯在云计算和SaaS业务上的增长潜力。[42][96][97] - 腾讯庞大的投资组合为公司带来持续的价值创造。[47][48][50] 3. 财务和估值分析 - 腾讯未来10年内有望实现收入和利润的持续复合增长。[58][103][104] - 腾讯的股东回报政策较为稳定,未来10年内可能为股东带来超过380亿美元的回报。[117][119][120][121]
Carbonomics: The GS net zero carbon scenarios – a reality check
高盛· 2024-10-16 07:2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报告给出了三种全球碳中和情景: 1) GS 1.5°C情景:一个更加理想的情景,旨在将全球变暖限制在1.5°C以内,并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91] 2) GS <2.0°C情景:一个与巴黎协议目标一致的情景,旨在将全球变暖限制在2.0°C以下,并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91] 3) GS 2.0°C情景:一个更加现实但仍然雄心勃勃的情景,旨在将全球变暖限制在2.0°C,并在2070年实现碳中和[91] 报告的核心观点 1) 与2021年的预测相比,2021-2023年全球CO2排放持续上升,达到创纪录的43.2Gt,主要是由于电力、农业和运输行业的排放增加[28][29][30] 2) 在GS 2.0°C情景下,电力行业的排放强度将下降94%,但仍将在2070年产生一些排放,主要来自于发展中经济体的未捕获化石燃料[129] 3) 在运输领域,电动车在2030年将占全球乘用车销量的43%,到2040年和2050年分别达到72%和100% [90][171] 4) 建筑行业的排放将增长1.5倍,主要是由于从化石燃料向电力和清洁能源的转型进程较为缓慢[209][211] 5) 工业部门是最难以实现脱碳的领域之一,需要依赖碳捕集技术、清洁氢能和能源效率等多种技术手段[214][225][237][240] 分类总结 电力行业 1) 电力行业是实现碳中和的关键组成部分,占总碳预算的35% [122][123] 2) 在GS 2.0°C情景下,电力行业的排放将下降94%,但仍将在2070年产生一些排放,主要来自于发展中经济体的未捕获化石燃料[129] 3) 可再生能源装机将大幅增加,到2070年太阳能和风电装机将分别达到19,887GW和9,887GW[67] 4) 核电装机也将大幅增加,到2050年将翻一番[67] 运输行业 1) 运输行业主要位于"高成本"去碳区域,占全球人为温室气体排放的20%[156] 2) 在GS 2.0°C情景下,乘用车电动化将快速推进,到2030年、2040年和2050年分别达到43%、72%和100%[90][171] 3) 重型卡车和公交车的电动化和氢燃料电池化也将快速推进,到2060年电动车和氢燃料电池车将占重型车销量的90%以上[174][177] 4) 航空和航运行业的脱碳将主要依靠可再生航空燃料和合成燃料[184][192][194] 建筑行业 1) 建筑行业的直接排放主要来自于天然气和石油的使用[207] 2) 在GS 2.0°C情景下,建筑行业的排放将增长1.5倍,主要是由于从化石燃料向电力和清洁能源的转型进程较为缓慢[209][211] 3) 到2060年,建筑行业电力和可再生能源的占比将达到84%[210] 工业部门 1) 工业部门是最难以实现脱碳的领域之一,占全球人为温室气体排放的30%[214] 2) 钢铁、水泥和化工是工业排放的主要来源,占工业排放的65%[211] 3) 实现工业脱碳需要依赖清洁氢能、碳捕集技术、能源效率和循环经济等多种技术手段[225][227][237][240]
Nature & Biodiversity
高盛· 2024-09-24 07:2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报告没有给出行业整体的投资评级。但从报告内容可以看出: - 报告认为,随着对自然和生物多样性的关注日益增加,可持续投资者将会评估公司的生物多样性影响作为提高业务抗风险能力和降低风险的指标 [5][8] - 报告认为,公司在自然绩效方面的领先地位与其估值有一定正相关,而在自然计划/透明度方面的领先地位与其估值有一定负相关 [22][32] 报告的核心观点 1. 自然和生物多样性正在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可持续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方的重点关注领域 [5][6] 2. 推动这一趋势的五大因素包括: - 企业认识到自然解决方案在实现减碳目标方面的重要性 [5] - 企业和政府为实现经济目标和可持续目标而追求土地和材料的更高利用效率 [5][6] - 生物多样性丧失对企业运营、供应链和原材料采购带来的物理和财务风险 [5][6] - 土地开发项目许可过程中需要解决生物多样性影响问题,否则可能导致项目延迟或取消 [6] - 《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的签署,突出了气候变化以外的环境问题对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6] 3. 尽管对自然的关注日益增加,但目前市场在报告框架的统一、风险评估方法论的制定、企业披露以及第三方数据供应商的解决方案提供等方面仍存在差距 [7] 4. 报告推出了GS SUSTAIN自然工具,旨在帮助投资者评估企业在自然相关风险管理和绩效方面的情况 [10] 报告内容分组 自然数据工具的介绍 1. 报告介绍了GS SUSTAIN自然工具,用于评估企业在自然相关透明度和绩效方面的情况 [10][28][30] 2. 该工具包括三个方面: - 业务活动的重要性评估 [48][49] - 企业在自然计划和透明度方面的表现 [53][56] - 企业在自然绩效方面的表现 [57][59] 3. 该工具的评分体系包括五个驱动因素:土地利用变化、气候变化、污染、资源利用和自然状态 [44] 自然绩效领先企业的估值分析 1. 自然绩效领先企业的估值溢价较同行有所体现,而自然计划/透明度领先企业的估值折价较同行有所体现 [32][33] 2. 这表明市场更倾向于奖励企业在自然绩效方面的良好表现,而不仅仅是披露 [32][33] 3. 但自然绩效领先企业的股价表现却低于同行和大盘,这可能反映了市场对这些企业的发现价值 [36][37] 自然解决方案提供商的识别 1. 由于生态系统服务的中断会对企业和投资者产生日益相关的影响,企业和投资者将更加关注部署适应性措施来缓解自然和气候带来的物理和财务风险 [63][64] 2. 水资源弹性、土地和农业管理、循环经济、基础设施效率、技术解决方案和环境修复公司将是应对自然相关依赖性和由生态系统服务中断带来的风险的关键 [74] 3. 这些公司可能会受到投资者的青睐,因为他们提供了提高抗风险能力和适应性解决方案 [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