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驰宏锌锗深度报告:锌光熠熠驰宏志,铅程似锦锗业兴
太平洋· 2024-12-19 10:56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报告给予公司"买入"评级 [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作为锌铅锗国内全产业链龙头企业,长期发展趋势看好 [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1. 专注铅锌锗产业七十余载,经营质量持续提升 - 公司前身会泽铅锌矿成立于1951年,2000年改制成立,2004年上市,2019年进入中铝集团管理序列 [9] - 公司实控人为国务院国资委,控股股东为云南冶金集团,直接持有公司38.19%股份 [13] - 公司围绕锌、铅、锗业务为核心,拥有"7座矿山+4座冶炼厂"的矿冶一体化产业布局 [19] - 公司资源禀赋优势显著,截至2024年H1,具有铅锌精矿金属产能42万吨/年、铅锌精炼产能63万吨/年、锗产品含锗产能60吨/年、金银镉铋锑等稀贵金属1000余吨/年的综合生产能力 [23] - 公司矿山铅锌产量稳定,2024H1实现产量14.9万吨,同比-8.9%;铅锌冶炼产品产量稳步提升,2023年达到69.8万吨,复合增速+8.6%;锌合金产量2024H1为9.3万吨,同比+64.7%;锗产品含锗产量2024H1为34.3吨,同比+6.8% [27] - 公司成本挖潜效果显著,2023年矿山C3成本稳定保持行业前1/4分位,冶炼C3成本首次"破五"进入行业前1/2水平 [31] - 公司锌产品、铅产品为主要收入来源,2023年收入分别为158.6亿元和24.2亿元,占比72.2%和11.0%;银锭、锗产品毛利率较高,分别为40.5%和39.9% [39] - 公司营收稳定增长,2020年至2023年营收从191.6亿元增长至219.5亿元,复合增速+4.6%;归母净利润从4.7亿元增长至14.3亿元,复合增速+44.8%;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从13.3%和2.5%提升至16.1%和6.5% [44] - 公司期间费用率、负债率持续下降,ROE、现金分红不断提升;2020年至2023年,资产负债率从41.7%下降至31.1%,ROE从3.2%上升至9.1%;现金分红从2.6亿元增长至7.1亿元 [50] - 公司优质资产注入确定性高,2024年1月已完成收购青海鸿鑫100%股权,将继续推动金鼎锌业、云铜锌业的注入事宜 [54] 2. 铅锌供应维稳需求有望回暖,锗战略地位显著 - 全球锌产量连续两年小幅下降,2023年为1200万吨,同比-4.0%;中国为最大锌产量国,占比33% [68] - 全球精炼锌需求维稳,2024年1-9月为1023万吨,同比+1.4%;中国建筑业PMI维持在50%荣枯线之上,基础设施投资2024年10月同比+9.35% [86] - 全球精炼铅产量较为稳定,2023年为1285万吨,同比+5.6%;中国再生铅产量2023年为463万吨,占比56% [92] - 全球精炼铅需求稳定,2023年为1266万吨,同比+4.6%;中国原生铅/再生铅主要下游为铅酸蓄电池,需求占比约80% [94] - 全球锗资源储量为8600吨,主要分布在美国、中国、俄罗斯等国;2021年中国锗金属产量为95吨,占比68%;全球多国将锗列为战略资源进行保护 [96] - 锗主要应用于红外成像仪、光纤通讯材料、太阳能电池等,2024年5月以来,锗价格从10元/g上涨至19元/g [102] 3. 盈利预测与估值 - 预计公司2024-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24.5/238.6/251.5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8.6/21.2/23.6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36/0.42/0.46元/股 [112] - 预计2024-2026年锌产品收入分别为158.6/168.5/176.0亿元,铅产品收入分别为25.9/27.7/30.5亿元,银锭收入分别为8.8/9.8/10.7亿元,锗产品收入分别为4.8/5.0/5.8亿元 [111]
新澳股份:邓肯引入外部投资者,公司羊绒业务竞争力不断提升
广发证券· 2024-12-19 10:37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公司投资评级为"买入" [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邓肯公司引入外部投资者BARRIE,公司对邓肯公司的持股比例将由100%变更为60%,BARRIE取得邓肯公司40%的股权 [2] - 公司羊绒业务竞争力不断提升,邓肯公司与高端客户长期深度绑定,有助于提升盈利水平 [3] - 看好公司未来业绩稳健增长,公司持续聚焦羊毛、羊绒主业,稳步推进产能扩张 [3] - 预计公司2024-2026年EPS分别为0.60元/股、0.67元/股、0.76元/股,维持"买入"评级 [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数据 - 2022年至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950百万元、4438百万元、4913百万元、5449百万元、5984百万元,增长率分别为14.6%、12.4%、10.7%、10.9%、9.8% [4] - 2022年至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90百万元、404百万元、437百万元、487百万元、558百万元,增长率分别为30.7%、3.7%、8.1%、11.6%、14.4% [4] - 2022年至2026年EPS分别为0.54元/股、0.56元/股、0.60元/股、0.67元/股、0.76元/股 [4] - 2022年至2026年市盈率分别为13.30、12.71、12.96、11.61、10.15 [4] - 2022年至2026年ROE分别为13.2%、12.7%、12.9%、13.4%、14.3% [4] 资产负债表 - 2022年至2026年资产总计分别为4646百万元、5645百万元、6050百万元、6358百万元、6702百万元 [11] - 2022年至2026年负债合计分别为1615百万元、2350百万元、2508百万元、2541百万元、2570百万元 [11] - 2022年至2026年归属母公司股东权益分别为2957百万元、3170百万元、3389百万元、3632百万元、3911百万元 [11] 现金流量表 - 2022年至2026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分别为373百万元、552百万元、未提供、未提供、未提供 [11] - 2022年至2026年投资活动现金流分别为-125百万元、-671百万元、未提供、未提供、未提供 [11] - 2022年至2026年筹资活动现金流分别为26百万元、136百万元、未提供、未提供、未提供 [11] 主要财务比率 - 2022年至2026年资产负债率分别为34.8%、41.6%、41.5%、40.0%、38.3% [11] - 2022年至2026年净负债比率分别为53.3%、71.3%、70.8%、66.6%、62.2% [11] - 2022年至2026年流动比率分别为2.29、1.81、1.69、1.63、1.69 [11] - 2022年至2026年速动比率分别为1.07、0.85、0.85、0.78、0.83 [11] - 2022年至2026年总资产周转率分别为0.85、0.79、0.81、0.86、0.89 [11] - 2022年至2026年应收账款周转率分别为10.71、10.69、12.38、12.36、12.34 [11] - 2022年至2026年存货周转率分别为2.26、2.39、2.81、3.02、3.25 [11]
浙江交科:立足浙江主场,港航、养护、工业化多点开花
广发证券· 2024-12-19 09:49
公司投资评级 - 报告给予浙江交科"买入"评级 [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浙江交科是浙江省交通基建施工行业龙头,业绩稳健成长,2023年收入规模460亿元,18-23年CAGR+11.8%,24Q1-3实现营收307亿元,同比+3.2%;23年扣非归母净利润规模12.9亿元,18-23年CAGR+1.8%,24Q1-3扣非归母净利润8.2亿元,同比+11.6% [3] - 浙江省交通投资维持一定强度,大股东旗下路产改扩建需求迫切,2021-2023年,母公司浙江交投投资约占省内交通投资25%,参与高速公路建设占省内比重65% [3] - 稳定施工主业基本盘,加快多元化布局,2018-23年,路桥施工营收从189.5亿元增至414.9亿元,CAGR+17.0%,23年营收占比高达90.1% [3] - 养护业务及建筑工业化双重发力,补强公司产业价值链 [3] - 预计公司24-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25/15.57/17.11亿元,参考可比公司估值,给予25年合理估值9倍PE,对应每股合理价值5.39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一、浙江交通基建龙头,五大板块共谋发展 - 浙江交科前身为华东第二公路工程纵队及省交通厅公路局所属工程队,成立于1953年,2001年成为浙江交投下属子公司,2016年完成股份制改革,2017年借壳上市,主业由化工业拓展为化工和基建双主业,2022年剥离化工资产,回归基建单主业 [24] - 公司实控人为浙江省国资委,控股股东为浙江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截至24Q3,浙江交投持有公司42.35%股权 [25] - 公司业务主要分为交通基建、城市建设、综合养护等五个板块,涵盖路桥、港航、轨交等交通基础设施工程建设 [30] 二、基建主业:立足浙江主场,交通、市政、养护多业态协同推进 - 浙江省"十四五"规划提出完善综合交通网络,到2025年,浙江省内公路总里程达12.8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6000公里,较"十三五"期间增长904公里 [59] - 2021-2023年,浙江交投累计参与投资省内高速公路3581公里,占全省65.0%,2024-2025年,浙江全省综合交通/公路投资剩余值分别为9424亿元/2930亿元 [66] - 大股东旗下核心路产即将到期,旗下高速公路资产改扩建需求迫切,27-28年特许经营权到期里程分别达145/102km [69] 三、养护业务与建筑工业化双重发力,持续打造上下游一体化能力 - 公司养护业务涉及路基路面养护、桥梁养护、隧道养护、交通安全设施养护,现有各级养护基地70处,累计承养7100多公里公路主线 [86] - 2018-2023年,公司养护业务营收CAGR+17.7%,2023年新签养护业务订单超60亿元,营收41.2亿元,毛利率9.40% [87] - 浙江省"十四五"规划下,农村公路养护投入或维持一定强度,预计"十四五"期间农村各类公路养护投入共计218.2亿元 [104]
大商股份:公司动态研究报告:东北零售龙头引入明星职业经理人,有望换挡加速
华鑫证券· 2024-12-19 08:56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首次) [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大商股份作为东北零售龙头,通过引入明星职业经理人陈德力,有望实现转型升级,加速发展 [2][6][7] 基本数据 - 当前股价为24.95元,总市值为78亿元,总股本为313百万股,流通股本为313百万股,52周价格范围为13.6-29.77元,日均成交额为96.7百万元 [2] 主营业务及发展模式 - 公司主营业务包括百货连锁、超市连锁、电器连锁三大主力业态,2023年收入占比分别为25.08%、28.61%和12.19%。此外,公司通过大商天狗网、高端酒店及大商地产等多元化业务相互融合,构筑了立体商业发展格局 [2] - 旗下百余家实体店铺遍布辽宁、黑龙江、河南和山东等地区的核心商圈,在多个区域内保持行业龙头地位。2023年上半年,6个区域实现利润增长,仅抚顺、锦阜地区利润同比略有下降 [2] - 百货店业务持续增加黄金珠宝品类面积并扩大餐饮、娱乐、休闲等体验项目。超市店业务以自营模式为主,确保商品品质和成本控制。电器专业店业务打造智能家电体验馆,提供便捷的购物体验 [2] 财务表现 - 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52.88亿元,同比下降6.82%;归母净利润5.31亿元,同比上升17.99%。毛利率为41.35%,净利率为11.00%,同比分别提升2.02pct和2.17pct [2] - 公司历史分红次数共24次,2023年股息率达到5.92%,分红金额占归属于上市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的比率达到56.34% [2] 引入明星职业经理人 - 公司引入商业地产职业经理人陈德力,担任总经理(CEO),任期自董事会审议通过之日起至本届董事会届满之日止。陈德力曾在新城控股和宝龙地产任职,推动商业项目快速发展 [2][6] 政策支持及模式复制 - 商务部等7部门发布《零售业创新提升工程实施方案》,要求到2029年形成现代零售体系。大庆新玛特模式有望复制,2018至2023年期间,大庆新玛特销售毛利率从25.69%提升至35.49% [7] 盈利预测 - 预测公司2024-2026年收入分别为71.86亿元、73.76亿元、74.92亿元,EPS分别为1.88元、2.02元、2.18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13.3倍、12.4倍、11.4倍。给予"买入"投资评级 [8]
明阳智能:势起南粤,勇立全球
长江证券· 2024-12-19 08:56
公司投资评级 - 明阳智能的投资评级为“买入”,维持评级 [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明阳智能作为国内风机龙头企业,海风风机技术研发和市场份额均处于行业领先地位。近期公司基本面发生积极变化,短中长期成长逻辑逐步释放 [7] 短期 - 风机价格有望企稳,降本增效助推盈利修复。在风机大型化背景下,公司积极推进降本,叠加下半年海风集中交付带来产品结构改善,23Q4以来风机毛利率已实现改善,印证陆风盈利修复逻辑 [8] 中期 - 2025年海风装机高增至15GW具备项目支撑,其中广东海风装机有望达5.3GW。公司历史上在广东省的海风市场份额占比高(历史广东占比达64%),预计2025年实现4GW海风交付。公司年内中标大兆瓦风机占比不断提升,有望奠定2025年大型化交付基础,进而实现生产制造端成本优化。同时,央企招标规则优化,有望带动风机价格修复,陆风风机中标价格存在涨价驱动,有望贡献额外盈利弹性 [9] 长期 - 海外海风装机2025/2026年有望爆发式增长,为国内企业出海提供机遇。明阳智能积极开拓海外海风市场,已实现欧洲、日本、韩国等市场订单突破,并在18MW海风风机方面领先海外风机企业。公司已实现及潜在海外订单规模超2GW,预计未来三年海外累计交付有望超4GW,奠定业绩成长基础 [10] 投资建议 - 明阳智能作为国内风机头部企业,短中长期景气加速向上,业绩成长性逐步释放。预计2024年、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约13.1亿元、30.3亿元,对应2024年、2025年PE分别约23倍、10倍。维持“买入”评级 [11]
英杰电气:首次覆盖:光伏收入确认仍有保障,2025E半导体领域用射频电源有望高增长
海通国际· 2024-12-19 08:38
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优于大市"评级,目标价为86.86元/股 [2][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半导体领域用射频电源产品有望开始快速增长 [2] - 公司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期,光伏行业订单下降,半导体电子材料行业订单增长 [3] - 公司与中微半导体设备(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的合作将推动射频电源国产化替代进程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概况 - 英杰电气成立于1996年,2020年在创业板上市,主要从事功率控制电源、特种电源等工业电源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17] - 公司股权结构健康,实际控制人为王军和周英怀,合计持有66.31%股份 [17][20] 产品与应用领域 - 功率控制电源主要应用于光伏、半导体电子材料等生产设备 [21] - 特种电源包括直流编程电源、射频电源等,应用于半导体、激光、医疗环保等行业 [22][23] - 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业务由子公司英杰新能源负责,产品已出口全球60余个国家 [25][29] 订单与行业分析 - 2024年前三季度订单约14亿元,光伏行业订单同比下降超过50%,半导体电子材料行业订单同比增长超过10% [3][32] - 公司未来发展重点包括光伏设备电源的海外出口、半导体电子材料用电源产品的扩大销售规模、新能源充电桩业务的成长 [3][32] 射频电源国产化替代 - 公司与中微半导体设备(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推动射频电源国产化替代进程 [4][37] - 2024年3月,中微半导体设备(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入股公司子公司成都英杰晨晖科技有限公司,持有16%股份 [4][37] 财务表现与盈利预测 - 2024E-2026E营收分别为22.22亿元、26.08亿元、29.16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50亿元、6.70亿元、8.06亿元 [4][47] - 光伏行业收入预计2024E增长20.75%,2025E和2026E面临增长压力 [48][49] - 半导体电子材料行业收入预计2024E-2026E分别增长54.00%、55.25%、49.50% [50] 估值建议 - 基于可比公司估值,给予英杰电气2024E PE 35x,合理市值192.45亿元,目标价86.86元/股 [4][53]
慕思股份:点评报告:收购新加坡软体品牌、推进出海战略,关注智能床趋势
浙商证券· 2024-12-19 08:15
投资评级 - 慕思股份的投资评级为"增持(维持)" [8] 核心观点 - 慕思股份拟收购新加坡软体品牌及其位于印尼的厂房,推进出海战略,并关注智能床趋势 [2][3][4][5] 投资要点 - 慕思股份拟通过全资子公司国际控股及香港慕思以4600万新币(≈2.5亿人民币)收购MIPL(新加坡公司)100%股权和PTTC(印尼公司)的特定资产 [3] - 收购标的MIPL主营寝具、沙发等家居用品的批发、零售贸易,2023年收入1849万新币、利润36.79万新币,拥有自有品牌Maxcoil、Viro及MooZzz等新加坡当地知名品牌 [3] - PTTC为MIPL实控人间接持有的子公司,负责生产制造MIPL旗下品牌的寝具、沙发等家居产品 [3] - 收购标志出海战略加速推进,慕思股份在东南亚市场的占有率有望提升,同时公司今年高度重视跨境电商,先后拓展了亚马逊于美国、欧洲、日本、东南亚和沃尔玛美国、德国OTTO等平台电商业务,着手布局海外仓,线上线下出海同步推进 [4] - 重视智慧睡眠发展趋势,慕思作为高端品牌有望受益,2023年我国智能床市场规模达到30亿元(同比+14%),21-23年保持10%以上的同比增长 [5] - 三重变化加速寝具智能化:1)功能升级更具吸引力:睡眠跟踪、自动床垫硬度调节、防打鼾功能等 2)产品定价更亲民:2024年10月慕思发布AI双子星床垫,21800元即可搞定智能床+智能床垫套装,根据配置上下价格带可延伸至13800~33800元 3)品牌推广力度加大:2024年11月下旬慕思在总部召开AI睡眠总部强训营、培训经销商如何卖智能床,并打造了深圳、天津、无锡等5个样板城市 [5] 盈利预测与估值 - 预计慕思股份2024-2026年实现营业收入58.38亿元/63.47亿元/68.35亿元,分别同比+4.65%/+8.71%/+7.7%,归母净利润8.3亿元/9.03亿元/9.76亿元,分别同比+3.41%/+8.83%/+8.05%,对应当前PE 17.95X/16.49X/15.27X,维持"增持"评级 [6]
奥瑞金:要约收购各项先决条件均已达成
天风证券· 2024-12-18 22:11
投资评级 - 报告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3][4] - 当前股价为5.98元,目标价格未明确 [4] 核心观点 - 公司通过收购中粮包装控股有限公司,预计将取得标的公司控制权,进一步夯实主营业务并拓展战略客户 [1][2] - 2025年政策刺激消费,金属包装行业间接受益,行业供需关系或缓和,龙头盈利及估值中枢有望底部向上 [2] - 公司是国内金属包装行业首家A股上市公司,在布局完整性、业务规模、客户结构等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3] 财务预测 - 预计公司2024-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41.9/150.1/163.9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7/9.7/10.9亿元 [3] - 2024-2026年EPS分别为0.34/0.38/0.43元/股,对应PE为18/16/14倍 [3] - 2024-2026年毛利率预计为15.70%/16.00%/16.00%,净利率为6.12%/6.46%/6.65% [6][8] 行业分析 - 国内金属二片罐需求平稳,中期有望受益于啤酒罐化率提升 [2] - 行业龙头资本开支预期收缩,供需关系或缓和,龙头盈利及估值中枢有望底部向上 [2] 公司业务 - 公司将进一步夯实二片罐及三片饮料、奶粉罐的主营业务,丰富国内钢桶、气雾罐、塑胶包装等产品线 [2] - 公司将从技术、营销、产能、供应链等多维度与中粮包装实现优势互补,降低单一客户依赖度 [2] 估值与市场表现 - 公司A股总股本为2,559.76百万股,流通A股股本为2,557.41百万股 [4] - A股总市值为15,307.37百万元,流通A股市值为15,293.29百万元 [4] - 每股净资产为3.54元,资产负债率为49.03% [4]
普洛药业:综合性原料药龙头,CDMO业务已形成漏斗形状态
天风证券· 2024-12-18 21:06
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目标价20.20元 [5][6] 核心观点 - 普洛药业作为综合性原料药龙头,借助原料药基础,大力发展全球领先的CDMO服务平台,形成漏斗形状态 [1] - 原料药业务稳中有进,新品种布局增强竞争力,2024年成立医美及化妆品原料事业部 [2] - 制剂业务持续优化,现有制剂品种120多个,涉及多个治疗领域,全渠道覆盖 [3] - CDMO业务营收利润双增长,2024H1报价项目731个,同比增长51%,进行中项目876个,同比增长44% [4] - 预计2024-2026年营业收入为124.03/137.39/151.94亿元,归母净利润为11.11/12.43/13.92亿元 [5] 原料药业务 - 普洛药业是国内老牌原料药头部企业,头孢克肟、盐酸安非他酮、阿莫西林侧链系列等具有市场主导地位 [2] - 2024年成立医美及化妆品原料事业部,以合成生物学、化学合成、多肽等技术研发平台为支撑 [2] - 公司主要原料药厂区均通过中国NMPA、美国FDA、欧盟EMEA和日本PMDA的官方审计 [21] - 抗生素类原料药需求稳健增长,公司为国内主要生产商,头孢克肟产能为60吨,占据国内份额60%以上 [46][65] 制剂业务 - 截至2023年底,公司现有制剂品种120多个,涉及抗感染类、心脑血管类、抗肿瘤类等多个领域 [3] - 制剂业务加快推进"多品种"发展策略,已立项25个新项目并在持续新增中 [3] - 2023年制剂业务实现销售收入12.49亿元,同比增长15.69%,毛利率为53.14% [96] - 乌苯美司制剂集采后市场规模下降,公司市占率从2019年的48%降至2023年的37%,2024Q1-Q3回升至39% [100] CDMO业务 - 公司早期以CMO业务为主,近几年随着研发、制造、体系保障等综合能力的大幅提升,项目数、客户数持续保持快速增长 [4] - 2024H1,公司报价项目731个,同比增长51%,进行中项目876个,同比增长44%,其中商业化阶段项目317个,同比增长28% [4] - CDMO业务收入从2019年的7.22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20.05亿元,占比从10.1%增至17.8% [33] - CDMO毛利率从2019年的37.3%增长至2023年的42.3%,增长显著 [34] 盈利预测 - 预计2024-2026年营业收入为124.03/137.39/151.94亿元,同比增长8.10%/10.77%/10.59% [5] - 预计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为11.11/12.43/13.92亿元,同比增长5.29%/11.88%/11.99% [5] - 给予公司2025年19倍PE,目标价20.20元 [5] 合成生物学布局 - 2024年9月24日,普洛药业与百葵锐生物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推进合成生物学在生物医药、原料药、医药中间体等领域的研发生产应用 [92] - 已有多肽原料药产能建设计划,设计产能1.2-2万升,主要布局药用多肽和美容肽 [94]
嘉友国际更新报告:非洲拼图渐丰,业绩高增可期
浙商证券· 2024-12-18 20:2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嘉友国际的投资评级为"买入",维持评级[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嘉友国际是陆锁国跨境多式联运龙头,中蒙第一曲线稳健增长,非洲第二曲线放量高增,一带一路新兴市场高速发展红利有望驱动公司利润超预期[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中期视角 - 中蒙市场:第一曲线稳中求进,夯实"资源+贸易+物流"运营模式。依托煤炭资源与核心物流资产稀缺资源优势,巩固在中蒙跨境物流市场的核心竞争力,物贸一体化规模与中蒙板块业绩有望进一步稳步增长[2] - 非洲市场:第二曲线业绩高增、潜力巨大。公司依托基础设施的升级改造带动跨境多式联运业务的发展,通过口岸、陆港、海港的有效衔接,打造陆海联动、协同发展的非洲互联互通网络。未来将充分受益于中南部非洲人口与经济增长红利,共享非洲4000-6000亿美元规模的物流市场[2] 市场预期 - 市场担忧焦煤价格下跌影响公司蒙煤板块业务[3] - 市场低估非洲跨境物流市场空间与成长性[3] 独到前瞻 - 中蒙市场业务核心是物流服务,核心看"量",依托"资源+贸易+物流"优势,未来有望稳中有进。在主焦煤供应链贸易业务中,公司先确定客户需求再向上游采购,并以实现合理利润作为定价基础,利润本质来源于物流服务。2024年公司取得MMC旗下KEX矿山20%股权,并与MMC签署十年长协,通过股权投资夯实资源端优势,保证跨境物流业务的长期增量[4] - 非洲大物流业务高增可期。24年1-10月中国自刚果金进口铜精矿约172万吨,同比+32%,预计公司卡萨项目通车量同比高增。刚果金矿山扩产以及人口、经济增长,将拉动进出口贸易额增长,物流需求有望扩大,公司布局非洲的基础设施项目业务量有望提升。非洲物流市场规模为每年4000-6000亿美元,市场份额1%将对应40-60亿美元的业务规模,公司24Q2完成收购赞比亚本土大型车队,跨境物流业务正从0走向1,未来想象空间巨大[4] - 不止于非洲,蓄力中亚、中南美等更广泛的国际市场。公司将中蒙跨境物流的成功经营模式逐步复制到中亚、中南美等区域,未来有望从区域性跨境综合物流服务企业逐步向全球性国际跨境综合物流服务商转变[4] 盈利预测与估值 - 预计24-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62、19.23、23.23亿元,对应PE分别为12.85、9.77、8.09倍。给予公司25年PE 15x,对应目标价格29.52元/股,目标空间54%,维持"买入"评级[5] 非洲:基础设施联动跨境物流打造大物流,第二曲线潜力巨大 - 公司依托基础设施的升级改造带动跨境多式联运业务的发展,通过口岸、陆港、海港的有效衔接,打造陆海联动、协同发展的非洲互联互通网络[30] - 拓展非洲大物流版图第一步:卡位关键节点,打通刚果金铜钴矿带东南向运输大动脉。2019-2024年,围绕刚果金铜钴矿带,公司在刚果金、赞比亚、坦桑尼亚境内投资建设5个口岸以及道路升级改造项目,并取得口岸、道路特许经营权,打通从刚果金铜钴矿带东南部出发、过境赞比亚与坦桑尼亚、联通东非重要港口的东向陆路运输大动脉。上述项目归属于公司的计划投资额合计约5.3亿美元(暂不含坦桑尼亚港口项目)[31] - 拓展非洲大物流版图第二步:收购本土成熟车队BHL,打造公路、口岸、物流节点、港口一体化的中南部非洲运输网络。2023年10月公司计划以2550万美元收购赞比亚本土最大车队BHL 80%股权,BHL经营500多台车辆,在刚果(金)、赞比亚、南非、纳米比亚、博茨瓦纳等国家均有物流资源布局,2024Q2公司完成股权交割[37] 蒙古:夯实"资源+贸易+物流"模式,实现稳步增长 - 公司中蒙业务聚焦甘其毛都口岸。甘其毛都口岸是蒙向华出口矿产品运距最短、水电兼备的最佳通道,是距离蒙古国最大煤矿TT矿、最大铜矿OT矿最近的口岸,并向内连接能源大通道神华甘泉铁路,是我国进口蒙煤、蒙铜规模最大的口岸,年均进口量占蒙出口量的一半以上[39] - 甘其毛都口岸进口量预计稳中有增。2024年1-11月,甘其毛都口岸进口煤炭数量累计约3686万吨,同比增长12%;进口铜精粉95万吨,同比增长21%[44] - 依托煤炭资源与核心物流资产稀缺资源优势,持续巩固公司在中蒙跨境物流市场的核心竞争力,物贸一体化规模与中蒙板块业绩有望进一步稳步增长。公司2024年取得MMC旗下KEX矿山20%股权,并与MMC签署十年长协,通过股权投资夯实资源端优势,保证跨境物流业务的长期增量[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