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能源合作
搜索文档
中俄平等互利务实合作典范,为什么是能源?
中国能源报· 2025-11-06 09:41
文章核心观点 - 中俄能源合作是两国务实合作的重要基石,展现出强劲韧性,合作领域从传统油气扩展到核电、氢能等前沿领域 [1] - 合作模式正从传统的“资源—市场”互补,升级为“资源—市场—技术—金融—标准”的全方位协作,向更具韧性和深度的方向发展 [4] - 中俄能源合作的意义已超越双边范畴,深刻影响全球能源治理与转型进程,为区域乃至全球能源安全注入稳定性和确定性 [9][10] 优势互补:能源禀赋与广阔市场的对接 - 合作建立在天然优势互补上,俄罗斯拥有丰富能源资源,中国是全球最大能源消费市场之一 [2][3] - 2024年,中国自俄罗斯进口原油1.0847亿吨,占中国原油进口总量的19.6%,俄罗斯成为中国第一大原油供应国 [3] - 俄罗斯通过管道向中国输送310亿立方米天然气,并出口860万吨液化天然气(LNG) [3] - 未来俄罗斯对华年输气量有望达到近1000亿立方米,相当于中国天然气年消费量的约四分之一 [3] - 一系列跨境能源基础设施项目扎实推进,如中俄原油管道、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西伯利亚力量1号”)、亚马尔LNG项目 [3] 合作模式深化:从贸易到全产业链协同 - 合作正从扩大贸易规模向构建全产业链协同深化,关注合作质量提升 [4] - 未来关注点包括推动中蒙俄天然气管道谈判落地,以及深化金融与支付合作,提高油气贸易中本币结算比例 [4] - 合作方向涵盖“基础设施互联、新兴领域共创、金融标准协同” [4] 共同使命:促进能源转型发展 - 在传统能源合作稳步推进的同时,两国在清洁能源领域合作加速拓展,深挖可再生能源、氢能、储能等领域合作潜力 [6] - 中国在可再生能源装备制造(如光伏、风电)和清洁电力系统建设运营方面优势凸显 [6] - 双方鼓励企业在风电、光伏、生物质能等绿色能源领域开展双向投资与合作开发 [6] - 核能合作呈现新亮点,继续推进田湾核电站和徐大堡核电站建设项目,并深化和平利用核能领域合作,包括热核聚变、快堆和闭式核燃料循环 [6] - 合作开发新一代小型核反应堆,并规划氢能产业链,探索太阳能、风能联合开发 [7] 超越双边:影响全球能源治理与转型 - 合作将共同维护国家、地区和全球能源安全,推动公正、均衡的全球能源转型 [9] - 安全战略利益高度契合为深化能源合作奠定坚实政治基石 [9] - 合作是推动欧亚地区构建绿色、安全、多极能源体系的关键支点,有助于推动能源供应链低碳转型和产业链升级 [9] - 合作领域不断拓宽,今年前8个月,俄罗斯对中国的冶金产品出口同比增长42%,化工产品增长24% [9]
俄专家“石油威胁论”背后:中俄能源博弈的三大战略困境与出路
搜狐财经· 2025-11-01 12:30
"2025年别指望俄罗斯石油!"俄专家马尔科夫的突然表态像一颗深水炸弹,在中俄能源合作看似平静的湖面激起巨浪。这究竟是赤裸裸的威胁,还是暗藏玄 机的求助信号?当中国以1.08亿吨年进口量成为俄罗斯原油最大买家之际,这场表面平静的能源交易背后,实则暗流涌动。 马尔科夫的"断供"预言看似强硬,实则暴露了俄罗斯在西方制裁下的战略焦虑。2024年中国从俄进口原油占总量19.6%的数据背后,隐藏着莫斯科"既依赖中 国市场又试图掌握定价权"的矛盾心态。俄方急需中国提供油轮运输、人民币结算等支持,却以威胁口吻表达诉求,折射出能源合作中微妙的力量失衡。 争议言论引爆舆论:俄方"帮忙"暗示的弦外之音 三重困境锁住俄罗斯石油命脉 。西方制裁导致70%依赖海运的中俄石油贸易面临油轮短缺,俄专家坦言这是当前最大障碍。没有足够运力,再丰富的石油也只能困在西伯利亚。 生产危机持续发酵。战争引发的劳动力流失叠加西方技术封锁,俄罗斯油田开采率已下降12%。业内人士警告,持续冲突可能导致产能进一步萎缩。 金融枷锁亟待打破。SWIFT禁令下,尽管中俄本币结算占比超80%,但俄方显然希望中国进一步扩大人民币使用规模,甚至共建替代支付系统。 中国手 ...
欧盟对俄下死手,强行禁止俄气过境,中国与俄能源合作迎新机遇
搜狐财经· 2025-10-24 13:50
欧盟对俄天然气限制措施 - 欧盟宣布从2026年起禁止俄罗斯通过其领土向非欧盟国家输送天然气,即“过境禁令” [1][3] - 欧盟计划分阶段停止购买俄罗斯天然气,从2026年起禁止新签液化天然气和管道气合同,现有合同过渡期至2026年6月17日,长期合同可延续至2028年,之后将完全停止进口 [1][11] 措施对依赖俄气国家的影响 - 过境禁令将严重影响塞尔维亚、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摩尔多瓦等依赖俄罗斯管道天然气的国家 [3] - 塞尔维亚的天然气供应量在禁令生效后将减少80%到90%,对冬季取暖和工业生产构成巨大挑战,威胁国家能源安全 [8] - 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原计划将俄气合同延续至2026年5月,但俄罗斯因预见禁令风险而选择在2025年底终止合同 [5] 俄罗斯的应对与市场转向 - 俄罗斯表示已做好应对准备,不会因欧盟禁令改变能源出口布局,但承认失去欧洲主要市场对其构成影响 [12] - 俄罗斯将更加重视开拓亚洲市场,特别是中国,以弥补欧洲市场的损失 [12][13] - 土耳其管道可能成为俄气输欧的剩余通道,但通过第三方“掉期交易”的方式存在监管风险和推高气价的可能性 [10][11] 中俄能源合作的新机遇 - “西伯利亚力量”管道自2021年通气以来已稳定供气,双方签有长达30年的长期供应合同 [13] - 欧盟禁令为深化中俄能源合作提供新契机,俄罗斯将更加依赖中国市场,中国则能借此增强能源安全并推动进口多元化 [13][14][19] - 合作可能推动技术交流,中国工程企业可参与俄管道项目建设,双方可在天然气开采技术研发上展开合作 [14] - 未来可能探索使用本币结算天然气交易,以减少对美元的依赖和汇率风险 [17] - 对华增加天然气出口有助于俄罗斯稳定能源出口收入,促进经济稳定发展 [19]
中俄签能源大单,特朗普联大失态,美媒:脸丢尽了
搜狐财经· 2025-10-16 12:19
特朗普失控的背后 按理说,联合国大会的发言时间是有严格规定的,特朗普这次超时四倍,显然违反了规则。整个演讲过 程中,他一会儿抱怨这个,一会儿指责那个,好像全世界只有他没问题。 美国媒体的反应也很有意思。福克斯新闻的一个主持人竟然放话,说特朗普要么退出联合国,要么派美 军炸掉联合国,这种言论真是让人咋舌。相比之下,其他媒体则较为理性,纷纷分析特朗普可能是情绪 失控,猜测他肯定是受到了什么刺激。 然而,第二天,克里姆林宫的一条消息曝光,让大家恍然大悟:原来特朗普的怒火,正是因为中俄签署 了一份"史无前例"的能源合作协议。 2025年9月23日,特朗普在联合国大会上引发了不小的风波。原定15分钟的演讲,他硬是讲了一个小 时。全程都在指责联合国及其他国家,语气激烈到让人怀疑他是吃了"枪药"。尽管大多数国家碍于他美 国总统的身份没敢反驳,还是有少数国家公开批评了他,气得他下台时恼羞成怒。 许多国家现在都陷入两难境地,既希望保护本国产业,又不敢与中国断绝经济联系,因为没有哪个国家 能够完全与中国脱钩。再看美国对俄罗斯的制裁,尽管2024年俄罗斯的石油出口曾减少了8%,但由于 中俄合作协议的签订,俄罗斯的天然气供应量可能突 ...
俄高层在中国拍胸脯保证,3个月后的年底,俄罗斯要出全力了
搜狐财经· 2025-10-04 11:13
俄罗斯对华天然气出口战略 - 俄乌冲突后俄罗斯失去欧洲市场 中国成为其天然气出口首要方向 能源输出战略关乎俄罗斯经济命脉[2] - 俄罗斯副总理承诺在2025年底前使“西伯利亚力量”管道输气量达到380亿立方米的最大设计能力[3] - 2025年俄罗斯对华能源出口预计突破800亿美元 其中天然气占比超过40%[4] “西伯利亚力量1号”管道运营现状 - 2025年7月俄罗斯对华天然气供应量同比增长11%至42.5亿立方米 其中“西伯利亚力量1号”单月输气量突破35亿立方米创历史新高[4] - 管道满负荷运行在全球范围内罕见 凸显当前局势特殊性[4] - 通过新增4座超高压压缩机及扩大部分管段内径 管道日输气能力从1亿立方米提升至1.2亿立方米[6] 技术与运营保障 - 莫斯科中央控制中心采用数字化管理系统 可实时监控管道 能在15分钟内应对突发需求提升输气量20%[6] - 中国企业参与多个压气站建设 三成设备来自中国 为能源输送提供保障[9] - 管道面临永久冻土带等严酷自然条件挑战 每年维护费用达数亿美元[11] 未来管道网络规划 - 计划通过增加压气站将“西伯利亚力量1号”年输气量从380亿立方米提升至440亿立方米[13] - 规划新建“中俄远东天然气管道” 预计每年向中国东北供气120亿立方米并具备LNG出口能力[13] - “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年输气量可达500亿立方米 建设方案已取得突破 未来可能跨越蒙古国[15] 战略合作与风险管理 - 管道网络将使中俄能源合作从“单线供气”转变为总能力超1000亿立方米的“多线并行”立体网络[15] - 中俄能源贸易中本币结算比例已超过65% 以规避美元体系不确定性[20] - 双方在氢能、储能等前沿领域探索合作机会 为未来合作奠定基础[20]
长达6年建设,俄高层拍胸脯保证,3个月后,中俄能源大动脉打通
搜狐财经· 2025-10-01 02:46
最近,俄罗斯副总理诺瓦克面对中方代表郑重承诺:三个月后,也就是2025年年底前,"西伯利亚力量1号"天然气管道将实现设计输气能力的全面释放, 年输气量达到380亿立方米的最大值。今年7月,俄罗斯对华天然气供应量创下42.5亿立方米的历史新高,同比增长11%,其中管道天然气成为主要增长 点。 第一份文件决定将"西伯利亚力量1号"管道的年最大输气量从380亿立方米提升至440亿立方米; 第二份文件则将中俄远东天然气管道的设计输气能力从100亿立方米提高至120亿立方米; 第三份文件则是由中、俄、蒙三方共同签署的关于建设"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管道的备忘录。 【负责能源事务的俄罗斯副总理诺瓦克不久前访问中国】 这条横贯中俄的能源大动脉,自2019年底投产以来,本应在2025年底达到设计峰值。然而,俄乌冲突的爆发改变了原有节奏。欧洲市场的急剧萎缩,促使 俄罗斯将目光转向东方,对华输气量因此激增,导致管道提前一年达到满负荷运行状态。在全球化石能源贸易史上,一条跨国管道如此快速实现满载运行 实属罕见。无论是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还是俄欧之间的"北溪"管道,保持一定空余输气能力才是常态。 今年9月初普京总统访华期间,中俄 ...
普京刚回国,就收到中方送的两份重磅大礼,美国这下彻底坐不住了
搜狐财经· 2025-09-27 14:50
中俄能源合作再升级:普京访华后250万吨石油大单敲定 就在俄罗斯总统普京结束对华访问的次日,中俄能源合作便传来重大进展。据俄罗斯能源部最新披露,两国已正式签署年供应量达250万吨的石油贸易协 议。这批原油将通过贯穿哈萨克斯坦的阿塔苏-阿拉山口石油管道输往中国新疆地区。 这一消息立即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值得注意的是,美国近年来持 续施压企图阻挠中俄能源贸易,但实际效果却适得其反——数据显示,2023年中俄能源贸易额同比逆势增长27%,达到创纪录的980亿美元。 普京此次访华 行程可谓诚意满满。在接到中方正式邀请前,克里姆林宫就率先确认普京将出席中国的重要活动,成为首位公开响应的外国领导人。随行团队更是堪称全明 星阵容:包括主管经济、能源和远东发展的三位副总理,以及国防部长别洛乌索夫领衔的十余位部长级官员,还有俄气、俄油等能源巨头的掌舵人。 特别 值得关注的是,普京此次在华停留时间达96小时,创下其近年外访时长纪录。从参加国际会议到观摩庆典活动,从签署28项合作协议到进行多轮闭门会谈, 紧凑的行程安排折射出俄罗斯对华关系的战略重视。分析人士指出,在西方制裁持续加码的背景下,深化与中国的全方位合作已成为俄罗斯突破 ...
普京亲自表态,推动中俄互免签证!背后究竟有何深意?
搜狐财经· 2025-09-16 16:07
【改写版】 好消息!中俄即将实现互免签证啦!在中国率先宣布对俄罗斯公民免签后,普京总统立即作出友好回 应,表示俄罗斯也将对中国游客敞开免签大门。这场签证互免不仅让两国百姓串门更方便,背后还藏着 哪些重要意义?对中国来说又能带来哪些实实在在的好处呢? 首先,这将成为跨国姻缘的红娘。如今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相亲角,经常能看到金发碧眼的俄罗斯 姑娘的身影。这些姑娘大多是在华求学的留学生,不少还是拿着硕士、博士文凭的高材生。更难得的 是,很多俄罗斯女孩在相亲时不仅不要求男方有车有房,有些甚至明确表示不需要彩礼,只求找到情投 意合的中国伴侣。 为什么这些俄罗斯姑娘如此青睐中国小伙?首要原因当然是中俄两国深厚的友谊。免签政策实施后,她 们来中国学习、工作、生活将更加便利。其次,俄罗斯长期存在女多男少的现象,这与中国的情况正好 形成互补。这种人口结构要追溯到二战时期,当时苏联牺牲的2800万人中,90%都是男性。此外,虽然 俄罗斯盛产美女,但当地男性普遍有酗酒等不良习惯,这也促使更多俄罗斯女性把目光投向海外。可以 预见,签证放开后,会有更多俄罗斯姑娘来中国寻找幸福。 其次,中国游客将开启说走就走的俄罗斯之旅。很多人对俄罗 ...
“西伯利亚力量”越发强大:中俄能源合作既是生意,更超越生意
搜狐财经· 2025-09-02 16:57
中俄能源合作现状 - 俄罗斯在中国石油和天然气进口领域持续保持领先优势 [1] - 西伯利亚力量管道自2019年运营以来累计向中国输送超1000亿立方米天然气 [1] - 该管道全长3000公里 建设周期8年 于2022年12月实现全线贯通 [1] 项目经济效益 - 西伯利亚力量管道从2025年起每年将为俄罗斯带来80-100亿美元稳定收入 [4] - 中国已成为俄罗斯天然气出口最重要最稳定的市场 [4] - 中国强大的能源消化能力缓解了俄罗斯因西方制裁面临的出口压力 [4] 战略合作意义 - 能源合作是保障中国能源安全的重要战略工程 [1] - 合作体现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在国际环境下的强大韧性 [1] - 合作模式超越商业范畴 成为维护稳定与发展的重要支柱 [9] 地缘政治对比 - 西伯利亚力量项目在国际地缘政治动荡十年间保持稳定建设进度 [1] - 与遭遇蓄意破坏的北溪管道形成鲜明对比 后者两条管线均陷入瘫痪 [2] - 北溪管道爆炸事件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且真凶仍未彻查 [2] 贸易数据表现 - 2025年上半年中俄贸易总额1064.88亿美元 同比下降9.1% [7] - 中国对俄出口471.6亿美元下降8.4% 自俄进口593.28亿美元下降9.6% [7] - 贸易下滑原因包括前期基数较高 俄罗斯经济承压 商品市场饱和等 [7] 未来合作前景 - 中国希望俄罗斯在西方制裁解除后继续保持对华供应优先地位 [6] -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绿色能源消费市场 天然气需求将持续增长 [7] - 合作模式可推广至稀土等关键资源开发领域 [9]
中国的生意特朗普想截胡,普京听完美方条件,没对中方透露一个字
搜狐财经· 2025-08-29 14:28
美国对俄能源合作提议 - 美方在"普特会"期间承诺有条件放松对北极液化天然气二号项目制裁 并提出让俄罗斯放弃与中国技术合作转而采购美国设备 [1] - 美方抛出允许埃克森美孚重返萨哈林一号油气项目及购买俄罗斯核动力破冰船等条件 表面推动俄乌和谈 实为切断中俄能源联系并抢占俄罗斯市场份额 [1] - 该提议旨在使俄罗斯重新依赖美国技术 削弱中俄自主合作空间 通过技术支持与放松制裁实现双重控制 [1] 北极液化天然气二号项目 - 项目总投资达210亿美元 由诺瓦泰克控股 中国石油与中海油各持10%股份 是俄罗斯实现2030年全球液化天然气市场份额20%目标的关键项目 [3] - 受美国制裁和冰级船舶断供影响项目一度停滞 中国企业为两条生产线提供核心电力燃气轮机 第三条生产线核心技术也将由中方提供 [3] - 2023年4月项目恢复天然气加工并完成五批货物装载 体现中俄在技术供应链和战略互信上的高度协作 [3] 中俄能源合作现状 - 2023年1-5月中国自俄罗斯进口管道天然气同比增长29.4%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满负荷输送 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谈判稳步推进 [5] - 中俄能源合作已形成全方位深层次全链条协作 不受美国单方面合同或设备供应影响 [5] - 中国能源技术合作不附加政治条件 而美国合作带有地缘政治捆绑色彩 要求俄罗斯在乌克兰局势和北极战略等问题妥协 [6] 俄罗斯的立场与应对 - 普京未回应美方提议是基于对美国"言而无信"历史的判断 及对中俄合作稳定性的信心 [5] - 俄罗斯不会为短期利益牺牲与中国的长期战略互信 不会陷入美国离间中俄的陷阱 [8] - 中俄合作建立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基础上 是对冲美国制裁外溢效应的有效方式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