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争
搜索文档
【环球财经】美国从最长“停摆”走向下次“停摆”
新华社· 2025-11-13 17:44
政府停摆事件概述 - 美国国会众议院于12日晚以222票支持、209票反对的表决结果通过临时拨款法案,总统特朗普签署后结束了持续43天的联邦政府史上最长停摆 [1][2] - 此次停摆始于10月1日,因参议院未能在政府资金耗尽前通过新临时拨款法案,此后参议院对该法案进行了14轮投票均未通过 [2] 两党分歧与妥协 - 停摆的表面原因是两党在医保福利支出问题上分歧难弥,深层原因在于双方都想借停摆推进各自政治议程 [2] - 在10日晚的参议院投票中,多名民主党参议员投下赞成票,法案得以进入众议院投票,这些议员妥协的政治代价相对可控 [2] - 民主党最终选择放弃利用停摆强迫共和党让步,是在权衡现实可得利益与社会政治成本后作出的选择 [3] 停摆对两党的影响 - 此次停摆对民主党和共和党而言是两败俱伤,民主党失去了在僵局中对共和党施压的筹码,内部分歧凸显 [4] - 民主党延长医保补贴的核心诉求并未得到满足,参议院多数党领袖承诺最迟在12月第二周就相关补贴进行投票,但被部分民主党人视为空洞承诺 [4] - 停摆令共和党民意受损、支持率下降,多家民调显示美国民众认为共和党应负更多责任,这被认为是共和党在月初地方选举中失利的重要原因 [5] 停摆危机的前景与根源 - 最新达成的临时拨款法案按现有水平为大部分联邦机构提供资金至2026年1月30日,这意味着两个多月后停摆危机可能重演 [7] - 自1980年以来美国已出现15次联邦政府停摆,近年来停摆绝对次数不多但多次出现险象环生的危机 [7] - 频繁停摆的症结在于制度缺陷和治理失序,主要源于议员和官员缺乏政治上妥协和斡旋的动力,政治撕裂给政府治理带来巨大困难 [7] - 党派政治极化给经济民生带来非常负面的影响,导致公众对政府的运行和效率逐渐失去信心 [8]
美国联邦政府遭遇史上最长“停摆” 民众不得不承担“否决政治”代价
央视网· 2025-11-13 11:51
美国政府停摆原因 - 美国联邦政府运转资金需依赖国会通过的年度预算拨款 [1] - 近年来民主和共和两党争斗激烈 往往无法在10月1日新财年开始前就拨款法案达成一致 [1] - 国会试图通过临时拨款法案以暂时维持联邦政府运转 [1] - 僵局核心矛盾在于共和党起草的临时拨款法案忽视医保优先事项 民主党提出包括延长《平价医疗法案》补贴等内容的替代方案 但共和党方面拒绝妥协 [3] 停摆过程与持续时间 - 9月19日共和党控制的众议院以微弱优势通过临时拨款法案 但当天下午在参议院未获通过 [3] - 9月30日晚《临时拨款法案》在参议院表决中再次未获通过 导致10月1日凌晨0时联邦政府因资金耗尽而停摆 [5] - 本轮停摆已超过6周 打破上一轮35天的历史纪录 [1] - 在11月10日修改版法案通过前 参议院累计进行了14次表决均因两党分歧而未获通过 而众议院在9月19日至11月10日期间一直保持休会 [5] 停摆对行业与民众的影响 - 被迫无薪上班40多天的空中交通管制人员大量缺勤 导致全美航空运输业持续混乱 [7] - 数以百万计的旅客出行计划受阻 [7] - 涉及4200万美国人的联邦食品救济金“补充营养援助计划”遭暂停全额支付 [7] - 食品救济金发放受阻导致美国多地食品救济站和免费食物发放处大排长龙 领取食物人数明显多于以往 [7] 未来潜在风险 - 11月10日参议院通过的法案仅包含3项年度拨款预算 意味着有9项年度预算尚未敲定 [9] - 在临时拨款法案生效期间 两党将继续就年度拨款展开谈判 [9] - 两个多月后 美国联邦政府可能再次面临停摆危机 [9]
特朗普酿成大祸!拒谈预算拖垮美国,政府停摆39天,民心走向崩溃
搜狐财经· 2025-11-10 14:59
政府停摆的严重程度与纪录 - 美国联邦政府停摆已进入第39天,打破2018年底35天的历史纪录,成为美国历史上最长的政府停摆 [1] 对民航业的直接影响 - 停摆导致全美近千个航班在11月7日被取消,大量航班延误或处于待定状态 [5] - 机场候机大厅出现乘客打地铺、行军床成排的混乱景象 [5] - 塔台管制员和安检人员作为联邦雇员,在停摆期间无工资,部分人员被迫无偿工作或请病假,影响运营安全 [5] - 民航业协会估算停摆每天给行业带来的经济损失超过1亿元,尚未计入乘客的时间成本损失 [5] - 有乘客因航班连续三次取消,被迫开车十几个小时跨州办事 [5] 对联邦雇员及低收入群体的影响 - 约4200万依赖食品补贴的低收入群体救济金发放延迟,超市食品救济站排起长龙 [8] - 成千上万联邦政府员工已一个多月未拿到工资,部分人需靠信用卡还房贷、购买打折菜或兼职网约车/送外卖维持生计 [8] 政府停摆的政治根源 - 停摆源于美国复杂的预算审批机制,每年10月1日为新财年,需国会通过预算或临时拨款法案 [8] - 从9月底开始预算未获批准,临时拨款法案亦陷僵局,两党共进行14次投票,均未达到60票的通过门槛 [8] - 两党争论表面焦点是医保补贴问题,民主党希望保留《平价医疗法案》补贴,共和党则希望削减开支以控制政府债务 [12] - 实质是两党争夺政治话语权,民主党保民生福利以稳固选民,共和党推行财政紧缩树立“省钱”形象,双方均不愿先妥协 [12] - 两党还将移民、环保等与预算无关的议题纳入谈判,使问题复杂化,降低谈成可能性 [20] 历史背景与政治极化 - 自1977年以来美国已发生21次政府停摆,平均每次约8天,2013年因奥巴马医保改革停摆16天,2018年因边境墙问题停摆35天 [16] - 本次停摆创纪录反映两党极化已到“老死不相往来”的地步 [16] 对宏观经济决策的影响 - 政府停摆导致经济数据停更,美联储官员开会决策时缺乏有效参考资料,只能凭空猜测 [23] - 停摆拖慢经济可能促使美联储提前降息 [23] 公众舆论与问题前景 - 民调显示大多数受访者认为两党均不顾民众利益,对当前政府和政党普遍不满 [24] - 预计停摆将以两党各退一步、通过短期临时拨款法案告终,但问题的根源未解决,未来可能再次陷入相同僵局 [25]
白宫停摆3周后,美联储暗示有大动作,贝森特:中国在对抗全世界
搜狐财经· 2025-10-16 11:10
政府停摆现状与影响 - 美国政府停摆已持续进入第三周 可能成为美国历史上最长的一次[1] - 停摆导致80多万联邦员工无薪休假 国家公园关门 空管人手不足引发航班大面积延误[3] - 政府停摆每周造成美国GDP损失150亿美元 若持续至11月预计将导致超过4万人失业[3] 政治矛盾焦点 - 停摆根源是民主党与共和党在《平价医疗法案》补贴问题上的尖锐对立 双方均拒绝妥协[3] - 有观点认为停摆是政治刻意安排 前总统特朗普曾称政府关门是好事 可清除民主党政治遗产[3] - 白宫被指可能利用此次停摆进行大规模裁员 目标针对民主党支持者[3] 美联储应对措施 - 美联储预计在10月底再次降息0.25个百分点以降低借贷成本 刺激就业和消费[4] - 美联储表示未来几个月将停止回笼市场资金 以保持市场流动性并降低融资成本[4] - 这些措施旨在缓解短期流动性问题 但无法解决政府停摆及政治僵局等根本性问题[4] 对华政策与言论 -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指责中国对稀土实行管制是"对抗全世界" 但中国表示依法管理且合规申请可批准[4] - 美国对中国高科技产品实施多重限制并威胁加征高额关税 挑战全球贸易秩序[4] - 贝森特对华政策言论前后矛盾 在呼吁加税后因美股下跌又改口可能不会实施 显得极不专业[5]
美国政坛再爆危机!联邦政府关门,一天约损失4亿,CNN犀利点评
搜狐财经· 2025-10-08 16:51
政府关门本质 - 政府关门不仅是财政预算问题 更是两党深刻政治理念的尖锐对立[2] 两党核心诉求与僵局 - 共和党核心诉求包括削减福利和强化边境控制 而民主党主张保护医保和反对裁员[4] - 共和党要求削减奥巴马医改的医疗补贴并大幅增加边境执法预算 民主党则坚持追加3500亿美元以保住奥巴马医改并恢复被削减的医疗补助[6] - 僵局无法打破的原因是参议院需60票才能通过预算案 而共和党仅有53席 民主党极为团结不给支持[6] 政治博弈与潜在影响 - 政府关门预计造成每天4亿美元的损失 上次关门35天损失高达110亿美元[9] - 政府关门导致FBI办案、FDA抽查、国家公园维护及经济数据发布(如非农就业报告、CPI和零售数据)暂停[11] - 若政府关门超过两周 恐慌情绪将蔓延 党争绑架政府运转将使依赖政府服务的普通民众受苦[11]
预计美政府停摆2-4周|国庆大咖谈
第一财经· 2025-10-06 20:07
美国政府停摆 - 美国政府于10月1日全面停摆,是自2013年持续16天以来的首次全面停摆[1] - 白宫通过管理和预算办公室(OMB)操控停摆细节,停止向纽约市发放180亿美元和向芝加哥发放21亿美元的基建拨款,并计划裁减部分联邦雇员[1] - 停摆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取决于其持续时间预期,若时间短则对经济总量冲击不大,若超预期则可能改变经济活动决策并影响资产价格[2] - 2018年底的政府停摆持续五星期,导致GDP损失110亿美元,占当年21.5万亿美元GDP的比重几可忽略不计[3] - 此次停摆可能持续2-4星期,最终或以持续决议案形式将联邦政府拨款延续至11月21日[3] 美国政治博弈 - 停摆表面关键原因是保费税收抵免(PTC),根本原因在于共和民主两党的党争[3] - 特朗普政府可能通过操控财政拨款打压民主党州,以期令民主党温和派妥协[3] - PTC在年底前获延期的机会不小,停摆危机结束后特朗普可能转而支持一个缩水版的PTC[3] 西班牙经济表现 - 西班牙经济增长速度约为3%,是欧元区国家平均增速的三倍[4] - 西班牙被评为去年全球发达经济体中表现最佳的经济体,标普也调高了其主权信用评级[4] - 旅游业、咨询业、IT业及金融服务业等服务类出口成为该国新支柱行业,成功以服务业替代工业[4] - 西班牙利用欧盟基金推进国内基础设施建设,并进行了就业改革提高劳动合约灵活性和生产力[4] - 银行领域通过合并提高了金融效率和资本金,政府还大力支持海外资金对新经济的投资,吸引了以宁德时代为代表的中资企业[4] 西班牙移民政策 - 西班牙吸引大批来自拉美、讲西语的移民,每年新移民达60万人,解决了低端劳动力供应不足问题[5] - 移民每年贡献约6.8个百分点的经济增长,共同的语言和宗教背景使其能较快融入社会[5] - 更快的经济增长和扩大了的税收基数,加上更有纪律的政府开支,改善了西班牙的债务状况[5] 西班牙经济挑战 - 西班牙政治稳定性面临挑战,桑切斯政府为少数党执政且爆出丑闻,难以进行结构性改革[5] - 西班牙患有欧洲严监管的通病,推高了营商成本,限制了长期增长动力和投资积极性[5] - 西班牙的失业率是欧盟国家中最高的[5] 市场表现与焦点 - 美国政府停摆期间,全球股市在强大流动性推动下全面上升,美国国债收益率向下,市场气氛乐观[1] - 美元指数先升后跌,黄金再创新高,比特币走强,布伦特油价因OPEC+增产消息刺激而大跌,但大宗商品价格强劲[1] - 本周市场焦点包括联储FOMC九月会议纪要、OPEC+十一月产量决定、日本自民党党魁选举后的组阁谈判,以及美国密执根大学消费信心指数和日本家庭消费开支[6]
建设拨款再砍1.75亿美元 美国加州高铁项目成党争素材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8-28 04:07
联邦资金取消 - 美国交通部取消对加州四个高铁建设项目的1.75亿美元拨款 [1] - 联邦政府此前于7月撤销约40亿美元拨款 5月曾取消另一笔资金支持 [1][5] - 加州高铁管理局提起诉讼指控联邦政府滥用职权 [7] 项目成本与进度 - 项目最初预算330亿美元 最新预估成本升至890亿至1280亿美元 [3] - 投入运营时间从2020年推迟至2033年 [3] - 目前仅完成约35公里填土工程和11座立交桥结构 [3] - 16年时间投入150亿美元但未铺设任何轨道 [7] 政治争议 - 共和党联邦政府与民主党加州政府就高铁项目持续冲突 [3][7] - 特朗普2019年试图撤销9.29亿美元拨款 称项目为"灾难" [3] - 2021年6月加州与联邦政府达成和解恢复拨款 [3] - 交通部长抨击项目是"政府无能甚至腐败的典范" [5] 项目规划 - 一期项目原计划连接洛杉矶与旧金山 设计车程三小时 [3] - 有望成为美国运行速度最快的客运铁路系统 [3] - 加州议会参议员表示将通过立法筹措资金继续推进建设 [1][3]
特朗普要在芝加哥部署国民警卫队 州长:不欢迎 不需要
央视新闻· 2025-08-26 21:35
联邦政府与芝加哥市政府的冲突 - 特朗普计划将联邦政府整治犯罪范围扩大到民主党主政的芝加哥 引发芝加哥市政府和伊利诺伊州政府强烈反弹 [1] - 特朗普称芝加哥为"杀戮之地" 指责其表面掌控良好实则失控 [2] - 伊利诺伊州州长普里茨克指责特朗普越权 表示芝加哥既不欢迎也不需要联邦政府介入 并指出事件本质是党争 [2] 联邦政府的治安干预行动 - 特朗普本月早些时候宣布向华盛顿特区部署国民警卫队 由联邦政府接管华盛顿首都警察局 并宣布当地进入治安紧急状态 [3] - 特朗普22日宣布将把动用联邦力量打击犯罪的行动扩展至民主党执政的芝加哥和纽约 [3] - 五角大楼已为向芝加哥派兵筹划数周 可能最快9月派遣数千名国民警卫队员上街巡逻 [3]
民众反对“派兵” 特朗普要上街巡逻 美政府与华盛顿摩擦再升级
央视新闻· 2025-08-22 07:55
特朗普政府华盛顿巡逻行动 - 美国总统特朗普于当地时间21日与执法人员在华盛顿街头进行巡逻 随后结束在美国公园警察局约35分钟的行程后返回白宫[2][3][5] - 特朗普政府自8月11日起向华盛顿特区部署国民警卫队 初始部署800人 近期增至近1900人[5][6] - 密西西比州、路易斯安那州和田纳西州等共和党主政州份向华盛顿增派国民警卫队 目前已有约1200名队员进驻[6][7] 华盛顿治安数据争议 - 华盛顿警方2024年数据显示暴力犯罪案件数量较2023年下降35% 为30年来最低水平[14] - 美司法部对华盛顿特区警方展开调查 指控其可能操纵统计数据故意压低犯罪率 调查由联邦检察官办公室负责[8][17] - 特朗普在社交媒体称华盛顿特区提供虚假犯罪数据 司法部调查涉及欺诈、妨碍司法公正或虚假陈述等潜在指控[8] 民众与地方政府反应 - 华盛顿车站抗议民众高喊口号要求国民警卫队"滚出华盛顿" 批评武装士兵不应在美国领土对公民进行治安管理[9][10][7] - 华盛顿市市长缪丽尔·鲍泽批评跨州调兵"没有道理" 总检察长布莱恩·施瓦尔布指部署会破坏公共安全[7][11] - 国会参议员杰克·里德指责特朗普政府滥用军事资源 称国民警卫队执行日常警务是严重人力滥用[16] 国民警卫队部署实效性质疑 - 国民警卫队部署范围集中于旅游景点 更多起象征作用 其核心职责不在维护城市治安[15] - 国土安全问题专家指出国民警卫队在应对城市犯罪和建立社区信任方面能力有限[15] - 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称"红州"调兵标志联邦政府干预地方事务的重大升级[11] 政治动机分析 - 分析认为特朗普政府调兵真正目的为转移舆论视线(如使爱泼斯坦案淡出公众舆论)、巩固保守派基本盘及展开党争博弈[18] - 通过贬低非裔和女性官员治理能力(市长和警察局长均为非裔女性)迎合右翼保守派选民[18] - 强化"民主党主政城市关联暴力犯罪"认知 否定民主党治理能力 杜克大学教授指此举从一开始就带有党争目的[18] 双重标准争议 - 媒体指出特朗普声称无权动用国民警卫队应对2021年国会山骚乱 却以治安为由调兵华盛顿[16] - 部署行动被批评人士视为对军事资源的滥用 与先前立场形成明显双重标准[16]
要“烂尾”的加州高铁成了特朗普的工具
齐鲁晚报· 2025-07-21 14:34
项目概况与历史背景 - 加州高铁项目于2005年通过建设计划 原计划2020年前通车 连接旧金山和洛杉矶 预算投资330亿美元[1][4] - 项目由加州高铁管理局负责推进 2008年通过高铁法案 批准使用近100亿美元债券收益作为建设资金[1] - 规划线路里程826.8公里 设计最高时速350公里 旧金山至洛杉矶行程时间从9小时缩短至2.5小时以内[2] - 项目被视为美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标志性绿色交通工程 旨在减少化石燃料使用[2] 工程进度与预算变化 - 实际建设进度严重滞后 2015年才正式动工 通车时间已推迟至2033年或更晚[2] - 工程预算从初始330亿美元猛增至近1280亿美元 增幅达288%[2] - 截至最新报告 项目完成51处设施建设 另有36处在建 包括高架桥和地下通道等基础工程[3] - 部分报告显示仅完成约35公里填土工程和11座立交桥结构[3] 资金拨付与政治博弈 - 联邦政府已三次拨款总计64.79亿美元 特朗普政府宣布终止约40亿美元拨款[1][3] - 美国交通部报告指出项目过去15年浪费近70亿美元纳税人资金 未铺设任何轨道[3] - 项目成为两党政治斗争工具 共和党称其为"世界级烂尾" 民主党则持续推动客运铁路投资[3][4] - 2019年项目被迫缩减建设里程至191公里 仅为原规划中段部分线路[2] 项目挑战与争议 - 从规划到建设耗时7年 进展缓慢原因包括征地困难 环境诉讼和缺乏高铁建设经验[2] - 开工后出现规划调整和预算上升问题 导致工程进度持续延误[2] - 特朗普政府指责项目为"骗局"和"烂摊子" 称成本超支且未兑现建设承诺[1] - 加州政府与联邦政府在多项政策上存在法律诉讼层面交锋 高铁项目成为政治博弈焦点[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