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微生态
icon
搜索文档
从古方“黄龙汤”到精准菌群移植,承葛生物斩获亿元融资 | 专访
36氪· 2025-07-11 08:36
行业概况 - 微生态疗法在2020-2022年曾站上风口 受到资本和临床青睐 近期因承葛生物过亿元战略融资再次引发关注 [1] - 肠道微生态失衡人群激增 菌群紊乱与消化系统疾病 代谢性疾病 神经系统疾病及肿瘤免疫治疗等85种疾病相关 [1] - 菌群移植技术从传统经验疗法演进至精准菌群移植(PMT)时代 未来将向活菌药物(LBP)方向发展 [5] - 行业处于萌芽期 仅释放不到5%潜力 保守估计为千亿级市场 需长期市场教育 [10] 公司发展历程 - 创始人肖传兴2012年读博期间开始菌群移植标准化临床研究 发表全球首篇菌群移植治疗乙肝论文 获钟南山团队关注 [2] - 2015年成功治疗自闭症双胞胎案例促使创始人决心创业 2016年正式成立公司 [2] - 早期面临股权结构不合理问题 近期融资前创始人已实现100%投票权控股权 [3] - 推动政策合规化 菌群移植技术被纳入《全国医疗服务技术规范(2023年版)》 在21省获医保自费项目编码 [3] 核心技术 - 精准菌群移植(PMT)通过供体-受体精准配型技术 结合基因组学 代谢组学算法模型 实现个性化菌群匹配 [5] - 相比传统菌群移植40-50%有效率 PMT对溃疡性结肠炎有效率提升至80%以上 [5] - 建立覆盖全国13个区域的中华菌库联盟 包含GMP级生产基地 单个菌库建设运营成本达千万级 [6] - 牵头制定菌库建设规范 样本采集 制备技术等行业标准 形成高技术壁垒 [6] 商业化进展 - 采用To B平台模式 专注技术研发与菌株生产 通过赋能代理商进行市场推广 [7] - 单次治疗费用8000-12000元 疗程约3万元 目前为纯自费项目 已启动商业保险合作 [7] - 2024年销售额超2亿元 现金流充裕 最新融资主要用于与金域医学渠道协同 加速基因检测业务医院覆盖 [8] 团队与文化 - 核心高管团队零流失 成员包括阿里 同程 跨国药企背景人才 部分放弃百万年薪加入 [11] - 通过实股分配和明确规则保障利益 更以"救死扶伤"使命感凝聚团队 [11] - 公司名"承葛"源自葛洪《肘后备急方》 体现传承与创新理念 与青蒿素同源 [12]
2025年免疫调节益生菌品牌推荐:引领下一代微生态疗法浪潮
头豹研究院· 2025-07-09 20:1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近年中国免疫调节益生菌市场快速发展,未来在政策支持和国际合作加强下将进一步规范化标准化,企业会加大产品多样化和消费者教育投入以满足市场需求;本土企业研发和产能提升,有望摆脱进口依赖、降低成本;市场潜在需求大但未完全开发,推出多元产品和加强消费者教育可促终端市场扩张;行业发展面临菌种资源和成本控制挑战,本土省份有望推动本土化产品发展;消费者需求和政策放宽推动产品剂型多样化,促进行业竞争与创新 [4][9][12][28][2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市场背景 - 摘要:近年中国免疫调节益生菌市场快速发展,消费者对健康关注增加使益生菌产品成焦点,头部企业研发创新推动市场规模扩张和产品竞争力提升,未来市场将在规范化标准化方面发展,企业会加大产品多样化和消费者教育投入 [4] - 免疫调节益生菌定义:国际益生菌和益生元科学协会定义益生菌为摄入足量可使人体健康获益的活性微生物,存在于发酵食品或作为膳食补充剂;其免疫调节功能包括增强黏膜屏障、激活免疫系统和调节细胞信号;中国市场应用的免疫调节益生菌菌种有乳酸杆菌、双歧杆菌、肠球菌等 [5] - 市场演变:免疫调节益生菌发展历经萌芽期(17世纪末期至20世纪初期)、启动期(20世纪末期)、高速发展期(至2010年)和成熟期,各阶段反映科学认知深化和市场应用扩展 [6][8] 市场现状 - 市场规模:2019 - 2024年中国免疫调节益生菌行业市场规模从20.97亿元增至55.5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21.52%;预计2025 - 2029年从128.35亿元增长至219.06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14.30%;关注免疫力提升的消费者是主要购买群体,健康专家和行业人士推广助力市场扩展 [9] - 市场供需:供给上,中国曾依赖海外原料菌粉,近年本土企业加大研发和产能扩张,如科拓生物、倍加洁,生产能力向海外趋同,摆脱进口依赖,降低成本,自有原料产线利好产品定价;需求上,中国居民约八成有潜在免疫调节需求,但2023年电商平台仅2.2%消费者因免疫调节目的购买益生菌产品,居民对免疫健康关注有上升空间,消费者对益生菌接受程度较高,产品在免疫调节方面潜在市场未完全开发,推出多元产品和加强消费者教育可促市场扩张 [10][11][12] 市场竞争 - 市场评估维度:十大代表品牌评选遵循多维度量化评估模型,核心指标包括核心技术壁垒与研发深度(菌株与原料研发能力、生产工艺先进性)、产品矩阵适配性与场景创新(剂型与体验创新、跨界配方协同性)、科学公信力与生态协同效率(科研信任背书体系、生态协同扩展性) [13][14] - 市场竞争格局:骨骼健康益生菌行业呈现梯队情况,第一梯队有北京同仁堂、i - Health、健合国际、汤臣倍健;第二梯队为华大营养、Garden of Life;第三梯队为深圳精准健康、纽崔莱 [14] - 十大品牌推荐:包括北京同仁堂、精准健康、i - Health、健合集团、赫力昂、Garden of Life、上药信谊、纽崔莱、华大精准营养、汤臣倍健,各品牌在产品研发、技术、渠道等方面有不同优势 [15][16][17][18][20][21][22][23][24][25] 发展趋势 - 益生菌菌种资源的多样性和成本控制是行业关键挑战,本土各省份凭借丰富资源和科研实力,有望推动本土化益生菌产品的发展,降低成本并扩展市场:如广东省微生物资源库收藏超6.5株农业微生物,含200多种潜在免疫调节功能益生菌菌株,超50所高校和研究机构参与研究,年发表超100篇相关科研论文,有望推出贴合本土消费者产品,降低成本,引领市场扩容 [28] - 消费者需求的多元演变和政策放宽推动益生菌产品剂型多样化分布,政策改革为免疫调节益生菌行业提供新发展空间,促进市场竞争与创新:消费者需求使产品剂型丰富,政策放宽拟增加新食品形态,为行业提供发展空间,吸引厂商进入,推动市场充分竞争,企业通过创新剂型和提升质量争夺市场 [29]
承葛生物完成过亿元融资,聚焦微生态医疗领域
搜狐财经· 2025-06-29 09:37
公司融资动态 - 上海承葛生物科技成功完成战略投资交割 领投方为苏州金阖三期股权投资合伙企业(金阖资本)[1] 核心技术平台 - 构建世界首个精准菌群移植治疗平台(PMTT)一体化解决方案 包含精筛样本库、智配技术平台、智造标准化产品和闭环生态体系四大模块[1] - 核心产品"液体活菌肠溶胶囊"已展现显著临床价值 采用GMP标准制备中心实现标准化生产[1] 行业地位与布局 - 公司始创于2016年 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专注于人体微生态移植全产业链布局[3] - 业务覆盖微生态健康、诊断、治疗、药物及医疗大数据挖掘五大领域 已成为行业领军企业[3] - 2022年实行集团化管理 在上海、厦门、新加坡设研发基地 国内12个城市设有子公司[4] 投资方观点 - 金阖资本认为微生态干预是未来医学重要方向 公司PMT技术平台具有颠覆性潜力[3] - 看好公司解决重大临床需求的能力 有望推动微生态医疗产业化进程[3]
体重管理新突破:“减重密钥”Akk11益生菌登场
中国食品网· 2025-06-16 15:52
肥胖症与市场现状 - 肥胖症是全球十大慢性疾病之一 可能引发多种慢性疾病 [1] - 2030年我国成人超重肥胖率预计达70.5% 儿童超重肥胖率预计达31.8% [1] - 传统减肥方法效果易反弹 体验差 急需更科学方案 [1] Akk11菌种特性与作用机制 - Akk11源自高原牧区健康婴儿肠道 代表生命早期代谢平衡理想状态 [1] - 通过"肠道-代谢轴"调控人体代谢网络 非普通益生菌 [1] - 临床研究表明 Akk11从控食欲 代谢激活和能量消耗增强三方面发挥作用 [1] - 能够调控机体氧化应激 改善睡眠及情绪 实现睡眠-情绪双向调节 [1] - 形成代谢改善与精神健康的良性循环 [1] 生产工艺与产能 - 采用全自动厌氧发酵系统 德国GEA高精度离心纯化 专利多重包埋乳化技术 [2] - Akk11活菌规格达6000亿AFU/克 灭活菌规格达10000亿TFU/克 [2] - 年产能超200吨 充分满足市场需求 [2] 认证与市场认可 - 2024年获美国GRAS安全认证 [2][5] - 2025年美国西部天然营养产品博览会上备受瞩目 [6][8] 应用前景与扩展研究 - 价值不止减肥 还包括稳定血压 促进骨骼健康等多项专利 [6] - 对血脂调控 肝脏保护 抗衰老等方面进行临床研究 [6] - 应用前景广阔 从功能性食品配方创新到精准健康管理方案 [6] 公司愿景与行业影响 - 展示"中国智造"在生命健康领域的实力 [7] - 未来将继续聚焦微生态促进人类健康与环境可持续发展 [7] - 以优质菌促进优质生活为愿景 [7]
2025中国肠道大会圆满召开 共绘健康未来新蓝图
证券日报· 2025-06-10 21:52
行业动态 - 2025中国肠道大会在宁波国际会议中心召开,聚焦肠道微生物、营养健康、生物医药等领域,吸引全球顶尖科研机构、医疗健康行业领袖及创新企业代表参与[1] - 大会设置超过54个学术会场,覆盖微生物组、医药转化、肿瘤免疫、老龄化、合成生物学、"肠X轴"、循证营养等前沿领域[1] - 宁波热心肠科技传播研究中心成立,将通过引入专家平台、iMeta系列期刊、建设专业数据库等措施服务产学研发展需求[2] 政策建议 - 大会推出《促进活体生物药产业发展的10条科学建议》《促进粪菌移植转化应用与可持续发展的10条科学建议》《推动益生菌科技与产业高质量发展的10条科学建议》[2] - 政策建议旨在为肠道微生态产业提供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发展指引[2] 产学研合作 - 大会通过主题演讲、圆桌论坛和产学研对接等形式促进学术与产业深度融合[1] - 7位国内知名专家分享肠道及相关领域最新成果与转化经验[1] - 活动推动学科交叉融合,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1] 区域发展 - 宁波市政府代表表达对大会的认可与期许,认为活动将提升宁波在全球肠道健康领域的影响力[1] - 大会为宁波市生命健康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1]
技术指导,群防群治!和平县培训果农攻克猕猴桃“顽疾”
南方农村报· 2025-06-05 12:35
行业培训与技术支持 - 广东省和平县举办猕猴桃生产技术培训班 旨在推动产业提质增效 由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深圳大学都市农业研究院 和平县农业农村局及下车镇联合发起 [2][3][4] - 培训聚焦果实蝇(针蜂)和施肥不当两大产业"顽疾" 其中果实蝇导致虫果率普遍超20% 部分果园达50%以上 直接经济损失超千万元 [7][12][13] - 专家团队包括章玉苹博士和张业光博士 重点传授绿色防控技术及根区微生态调控与水肥一体化新技术 [18][19][20] 培训规模与实施效果 - 培训为期两天 共4期 覆盖505户果农 内容涵盖标准化种植技术关键要点 [24][25] - 培训后筛选55户监测户 政府将免费提供绿色防控药剂和监测设备 并持续提供技术指导 形成示范带动效应 [30][31][32] - 下车镇委副书记表示培训搭建了农户与专家交流平台 推动产业向标准化科学化发展 [26][27] 产业影响与政策支持 - 果实蝇问题若不解决 和平猕猴桃产业可能在未来几年内严重衰退 [14][15] - 培训推动联防联控和群防群治方案 为政府与种植户共同守护产业提供支撑 [21][22] - 措施助力农户增收致富 为乡村振兴筑牢基础 [28][33]
君乐宝携手中国国家体操队 发布简醇专利菌群系列新品
证券日报网· 2025-05-29 21:48
公司动态 - 君乐宝与中国国家体操队联合发布简醇专利菌群系列新品,包括个人便捷装、饮用家庭装、勺吃凝固型及常温礼品装等[1][2] - 新品延续"0蔗糖、低GI"核心优势,通过10种活性乳酸菌发酵,首款产品"简醇吨吨桶"单瓶含1000亿活菌[2] - 公司投资5亿元成立科学营养研究院,建成拥有1000余株优质乳酸菌的菌种保藏中心,打破国外菌种垄断[2] 市场地位 - 简醇系列在0蔗糖酸奶领域和低温酸奶领域市场占有率均为第一[2] - 公司从区域乳企成长为低温酸奶市占率全国第一的企业[2] - 京东计划将简醇0蔗糖酸奶打造为健康无负担品类标杆[2] 产品技术 - 专利菌群经过江南大学附属医院三年临床研究,证实其在调节肠道菌群、改善便秘方面表现卓越[2] - 斑马鱼肠道荧光强度测试佐证了产品的润肠通便功效[2] - 产品通过激活有益菌、抑制有害菌,为肠道微生态平衡提供创新方案[2] 发展战略 - 公司构建全产业链一体化和"六个世界级"生产模式[2] - 未来将持续以高品质产品支持运动员,并将冠军品质推广至千万家庭[2][3] - 公司致力于让"冠军品质"成为国民健康生活的底色[3] 行业影响 - 中国国家体操队选择君乐宝产品,体现了民族奶业振兴与体育强国建设的深度共振[1] - 公司从"追随者"到"领跑者"的蜕变,开辟出属于中国乳企的冠军赛道[2] - 简醇酸奶被赋予"健康中国实践者"的社会价值[3]
以生物科技驱动健康营养变革 诺和新元携两大高端原研益生菌品牌亮相NHNE2025
证券日报网· 2025-05-23 19:50
行业背景 - 国家战略《健康中国2030》《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推动营养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 [2] - 全民健康意识提升加速功能性营养品需求释放 益生菌成为大健康产业重要支柱 [2] 公司动态 - 诺和新元由诺维信与科汉森合并成立 2024年1月正式运营 20世纪90年代已进入中国市场 [4] - 公司携两大高端原研益生菌品牌PrecisionBiotics普葆™和Microbiome Labs益葆来™亮相NHNE展会 [1][2] 产品与技术 - 益葆来™展示菌群检测到症状改善的全套解决方案 明星产品包括MegaSporeBiotic™全孢子益生菌和TGR肠道修复方案 [2] - 普葆™覆盖肠道健康 情绪健康 免疫健康 女性健康等多领域 提供精准益生菌解决方案 [3] - 公司在女性私护健康领域取得突破性研究成果 通过普葆™调节私密微生态 [4] 市场活动 - 诺和新元作为NHNE重点参展企业及2025"营养星球大赏"战略合作伙伴 参与多场高端论坛 [3] - 亚太区负责人程锡安在"未来营养科学大会"分享《微生态解决方案 未来十年前瞻》主题报告 [3] - 中国区营销负责人关珊珊在"第十二届益生菌与肠道健康论坛"解读女性健康研究成果 [4] 合作与渠道 - 深化与京东健康 天猫国际等平台合作 探索本土化应用及用户教育模式 [4] - 展台吸引专业观众及健康领域头部达人直播推广 [3] 发展战略 - 加大对中国市场科研投入 依托双品牌推动生物解决方案创新 [6] - 通过本地需求洞察 规模化生产及可持续供应链建设 持续输出生物技术成果 [4]
精准识别肠道特定细菌,中国科学家重大发现助力人类肠道“免疫和平”
第一财经· 2025-05-15 12:48
宿主与肠道菌群互作机制 - 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钱友存研究组与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宋昕阳研究组揭示宿主通过APOL9蛋白选择性识别拟杆菌目细菌的机制,该蛋白能精准识别细菌细胞膜上的特殊脂质标记[1][3][16] - APOL9蛋白促使细菌释放外膜囊泡(OMVs),激活树突状细胞并增强MHC-II分子表达,从而提升肠道免疫防御能力[13][16] - 该研究首次证实宿主可通过细菌特征性脂质标记实现选择性免疫调控,颠覆传统抗菌蛋白直接杀菌的认知范式[16][17] 科研突破与技术创新 - 研究团队历时11年攻关,结合微生物编辑技术发现APOL9通过结合细菌表面Cer1P脂质分子识别拟杆菌[18][19] - 采用"首席科学家+研究员"团队协同模式,依托中国科学院岳阳路320号大院的跨学科科研平台加速研究进展[18][19] - 博士后阶段学习的先进技术使团队对肠道微生物作用机制的理解显著深化[19] 医学应用前景 - 发现为炎症性肠病等微生物组失衡相关疾病提供精确干预新靶点,人源APOL2的功能保守性提示跨物种治疗潜力[17] - 揭示"APOL9a/b-Cer1P-OMVs-IELs"免疫调控轴,为开发菌群-免疫协同疗法开辟路径[16][17] - 宿主主动分子对话机制的阐明可能推动类似钢琴调音般的菌群精准调节技术发展[4][16]
Nature:钱友存/宋昕阳团队揭示新型载脂蛋白通过靶向肠道细菌调控肠道免疫
生物世界· 2025-05-15 11:29
宿主-共生菌互作机制研究 - 研究首次揭示小鼠肠道上皮细胞分泌的载脂蛋白APOL9a/b及人源同源蛋白APOL2可特异性识别拟杆菌目细菌,诱导其释放外膜囊泡(OMV),激活IFN-γ-MHC-II免疫信号通路,增强肠道黏膜抗感染能力[2] - 宿主通过APOL9a/b与共生菌细胞膜表面的神经酰胺-1-磷酸(Cer1P)结合,特异性识别拟杆菌目细菌,敲除Cer1P合成酶会显著降低结合效率[6][7] - APOL9a/b诱导细菌释放外膜囊泡而非裂解细菌,这些囊泡增强宿主γ-干扰素信号传导,促进肠道上皮细胞MHC-II表达,缺失APOL9a/b会损害免疫屏障功能导致感染致死[7] 技术方法与创新发现 - 研究团队开发"APOL9-seq"策略,结合流式细胞分选与16S rRNA测序技术,全面分析APOL9蛋白结合的肠道微生物[6] - 实验验证多形拟杆菌中Cer1P合成酶敲除会显著降低APOL9a/b结合效率,证实神经酰胺分子的关键作用[7] - 发现宿主载脂蛋白通过特异性作用共生菌神经酰胺分子维持肠道免疫稳态,为菌群精准调控提供新靶点[7][9] 理论意义与应用前景 - 研究扩展了对宿主-共生菌共同进化互作机制的理解,建立宿主主动塑造肠道微生态的新理论框架[3][9] - 发现为开发基于菌群精准调控的下一代免疫干预手段奠定分子细胞基础,具有潜在微生态治疗价值[9] - 成果发表于《Nature》期刊,技术路径包含基因编辑(Cer1P合成酶敲除)和免疫信号通路解析[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