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需要信托
搜索文档
“重阳敬老·法护银龄”金融养老与意定监护公益讲座在通州顺利举办
证券日报网· 2025-10-29 21:50
随后,来自律维银龄、隆安师所及昆仑信托的专家学者,分别从意定监护的法律实务、特殊需要信托的 法律架构与金融运营等角度,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读,让在场听众理解了如何利用这些传承工具来"托 举"未来的幸福与安宁。 业内人士认为,此次公益行动不仅是一次知识的普及,更是一次模式的创新。其通过"金融+法律+统 战"的协同模式,为解决全社会面临的养老助残难题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北京城市副中心样本", 生动诠释了高质量发展最终目的是保障和改善民生。 本报讯 (记者昌校宇)10月29日下午,"重阳敬老·法护银龄"金融养老与意定监护公益讲座——特殊需 要信托与意定监护知识普及行动在北京市通州区顺利举行。 本次活动的亮点之一,是聚焦"特殊需要信托"这一创新金融法律工具。北京市通州区区长助理、政府特 聘专家林巍博士在题为《"通州行动":特殊需要信托走进社区,护航"养老助残扶幼"》的主旨宣讲中, 重点介绍了不动产信托"全国首单"案例及在通州区的试点实践与示范作用。他认为,通过将房产等不动 产纳入信托架构,可以有效保障资产安全,实现持续稳定的现金流,精准用于受益人(尤其是失能失智 人士)的长期照护,从而显著提升其生活品质与尊严,为北 ...
爱的守护:中诚信托首次为湾区家庭设立特殊需要信托
第一财经· 2025-10-18 12:09
核心观点 - 公司在粤港澳大湾区成功设立首单专为心智障碍家庭定制的特殊需要信托,标志着为特殊群体提供财富保护和照护需求服务进入新阶段 [1] - 该信托通过“保险+信托+服务”的综合解决方案,为心智障碍患者提供穿越父母生命周期的终身照护保障 [1][2] - 公司作为金融国企,致力于推动信托制度与公益服务深度融合,构建更系统、更温暖的特殊群体支持体系 [2][3] 信托设立背景与案例 - 信托委托人为一名自闭症儿童的母亲,其核心诉求是解决“家长离世,孩子失依”的终极焦虑,为孩子提供制度化的终身保障 [1] - 委托人将其在人保寿险投保的关爱星星年金险作为信托财产交付给公司,并设立特殊需要信托 [1] - 全球每160名儿童中就有1名患有自闭症,中国孤独症患者已超1300万人,并以每年近20万人的速度增长 [2] 信托产品结构与功能 - 该信托是公司首单“关爱星星”特殊需要信托,针对智力障碍、唐氏综合征、自闭症谱系等发展障碍成员家庭的特殊需求 [2] - 产品通过法律架构设计,依托信托、保险等制度工具,与第三方服务机构联动,构建“保险+信托+服务”综合解决方案 [2] - 信托具备“财产独立、专款专用、持续支付”三大核心功能,确保患儿在父母失能或离世后能获得稳定的生活支持与专业康复服务 [2] 公司战略与社会责任 - 公司发挥信托制度在财产隔离、资金管理与定向支付方面的独特优势,不断完善特殊需要信托服务体系 [2] - 公司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推动信托制度服务于更广大的群体,为受益人提供持续、稳定的金融与生活保障 [2] - 未来公司将继续携手多方探索更具专业性和可持续性的服务模式 [3]
为特殊群体提供金融保障
金融时报· 2025-08-14 10:54
核心观点 - 特殊需要信托为解决心智障碍家庭和无子女老人的民生保障问题提供了可行路径 正在江苏等地通过多方协作模式进行实践探索 [2][3][4] 行业需求背景 - 中国有8500多万名残疾人 其中心智障碍者约1200万至2000万人 [1] - 全国60岁以上无子女老人约1250万人 预计2035年将增至3100万人 [1] - 假设5%心智障碍者设立特殊需要信托 可为60万至100万人解决后顾之忧 [4] 业务模式创新 - 无锡出现"信托架桥、政府兜底"运作模式 国联信托"恒心24001号"为首单特殊需要信托 [3] - 特殊需要信托需民政部门、信托公司、服务机构、监护人、公益慈善组织等多方通力协作 [3] - 江苏信托推出2.0升级版"惠佑致远恒爱系列" 聚焦养老场景服务特殊需要老年人 [3] 服务架构特点 - 可汇聚金融、法律、公证、慈善、照护等多领域资源 [4] - 运行机制能与监护、遗嘱、保险等民事工具深度衔接 [4] - 实现对特定受益人的全生命周期照护 [4] 行业发展意义 - 提升信托工具可及性并丰富运用场景 展现信托制度普惠力量 [4] - 利用信托财产独立和风险隔离优势 成为信托公司回归本源转型发展的重要业务方向 [4]
为“托孤与养老”织好安全网
金融时报· 2025-08-14 10:21
特殊需要信托产品特点 - 臻鑫系列特殊需要信托将现金及保单存入信托账户 由信托公司作为受托人进行专业管理 且三方权责明确分离 受托人负责资金管理 服务指令权人负责人身性监护决策 监察人进行独立监督 [1] - 信托财产不仅用于特殊需要人员的医疗 托养等刚性支出 还预留部分资金满足委托人的养老需求 [1] - 通过信托财产的闭环管理 资金直接支付给指定服务机构 有效防范传统监护模式下财产被挪用或侵占的风险 [2] 特殊需要信托功能价值 - 信托作为资源整合平台 能够连接医疗 养老 居家照护等多元化服务供应商 构建全生命周期服务闭环 [2] - 通过信托制度的法律保障 既缓解特殊需要家庭的托孤焦虑 也为老龄化社会中的自主养老提供可持续方案 [2] - 为特殊需要家庭提供财产管理+人身监护+生活照护的全周期保障 具有明显的制度优势与社会价值 [1][2] 市场拓展与创新实践 - 上海启动不动产信托登记试点 心智障碍家庭户均674.8万元房产资产(抽样统计)已有望纳入信托 [3] - 公司调研了934个残障家庭需求 构建信托架构—专业服务—社会协同的全方位解决方案 [3] - 开创性探索信托监管+预付保障机制 建立服务机构资金管理体系 并落实监护支持+责任保障方案 [3] 行业发展与社会意义 - 特殊需要信托通过金融创新实现社会公平与人文关怀 为构建中国特色养老金融体系提供重要参考路径 [2] - 根据不同家庭实际需求不断优化升级的特殊需要信托 已成为破解托孤与养老困境的关键之举 [2] - 金融创新真正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 为特殊需要群体未来提供更坚实依托 [3]
让每一份托付都成为温暖守护
金融时报· 2025-08-08 15:52
特殊需要信托行业背景 - 中国自闭症患者总数超过1000万人 其中0-14岁患者约200万人[1] - 2024年10月金融监管总局北京监管局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北京市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提出探索以养老为目的的特殊需要信托[1] 特殊需要信托产品特性 - 为特殊需要群体提供长期性、特定性和复杂性支持 包括生活照料、教育培训、就业支持和医疗康复等服务[3] - 具有财产独立性、信托财产目的特定、受托人信义义务约定俗成等核心特性[4] - 与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形成互补关系 受托人需具备除财产管理外的事务管理能力[4] - 非营利组织作为受托人可增强信托公信力[4] 行业实践进展 - 上海国际信托、外贸信托、中诚信托等多家信托公司已在特殊需要信托领域开展实践[4] - 北京市通州区完成全国首例不动产信托财产登记 委托人为70岁居民 受益人为其40岁自闭症独子 受托人为国投泰康信托[5] - 信托财产为通州区房产 用途包括提供居住场所和支付终身照护费用[5] 不动产信托登记创新 - 在不动产权证书附记栏标注信托产品名称 法律上明确房产作为信托财产的属性[7] - 通过房产转让方式完成产权过户 无需现金交易 大幅降低资金和时间成本[7] - 买卖双方缴纳契税后即可申请办理转移登记[7] 行业意义与发展前景 - 信托公司通过特殊需要信托展现金融服务领域的创新能力 拓展业务边界并丰富金融产品体系[4] - 不动产信托财产登记为金融服务民生领域开拓全新路径 被定义为"普惠型财富管理载体"[7] - 通州区案例标志着全球财富管理中心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7]
特殊需要信托:困局中破解“托付”难题
金融时报· 2025-08-08 15:52
核心观点 - 特殊需要信托是为特殊需要人群设计的信托服务方案 兼具业务属性和社会保障功能 目前处于发展萌芽阶段 需通过多方合作解决落地难题 [1][5][7] 行业参与情况 - 截至2023年末共13家信托公司开展业务 总规模1.65亿元 目前开展公司数量已约20家 [3] - 信托公司通过"特殊需要+家族""特殊需要+保险金""特殊需要+养老""特殊需要+慈善"等创新型业务嫁接满足客户需求 [5] - 实践层面自2019年开始探索 已有数百位家长为孩子设立类特殊需要信托 [2] 业务模式特点 - 具有特定性 长期性和复杂性三大特征 受托人需作为核心枢纽链接多方利益群体 [5] - 实现资产风险隔离 构建风险防火墙 提供全周期资产服务 精准实现财富传承意愿 [4] - 采用"信托+社会组织监督"模式 为资产托管和子女照护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 [5] 客户需求场景 - 年近80岁无子女客户通过不动产信托登记试点 实现房产出租收益与遗产传承 [3][4] - 孤独症患者母亲采用"保单+信托+服务"模式 通过年金保险积累财富 信托账户定向支付三类费用 [6] - 服务对象涵盖失能老年人约3500万人(占全体老年人11.6%)及心智障碍者约1200万至2000万人 [7] 发展挑战 - 公共性与个性化服务高成本之间存在匹配难点 [7] - 出现信托资金不能及时到位 需要信托公司垫付就医照护费用的情况 [8] - 面临社会认同度不足 监护组织缺失 托养机构匮乏 不动产信托税收较高等制度配套缺失问题 [8]
华宝信托探索慈善信托新模式 为特殊需要群体构筑长远保障
证券日报· 2025-08-06 15:19
项目概况 - 北京运河基石慈善信托正式成立 由华宝信托作为受托人 在北京市通州区政府指导支持下设立[1] - 项目通过专项资助特殊需要家庭设立不动产信托 破解信托税费痛点 为北京特殊需要困难群体构建可持续保障体系[1] - 首期资金专项补贴北京地区特殊需要家庭设立不动产信托的契税费用 单户最高资助2万元[1] 行业背景与需求 - 我国老龄化进程加速及特殊需要群体照护需求增长 以不动产为主要信托财产的特殊需要信托成为解决家庭长期照护资金难题的重要工具[1] - 今年4月北京市通州区完成全国首单不动产信托财产登记 70岁田女士将房产置入特殊需要信托为其自闭症儿子锁定终身照护保障[1] - 当前不动产信托设立涉及契税等费用让许多家庭望而却步 客观上制约这项财富管理工具的普及[1] 创新模式与架构 - 采用"政府引导+社会参与"模式 由八位热心市民与北京慧众慈善基金会共同出资发起[1] - 项目通过"特殊群体终身照护保障+慈善信托"架构设计实现多重突破[2] - 不同于传统慈善信托资金捐赠模式 发挥信托财产独立性优势 将捐赠资金定向用于补贴信托设立税费 形成"资助—设立—运营"闭环机制[2] 行业意义与影响 - 践行普惠金融 精准解决民生痛点 通过慈善信托资金补贴直接降低家庭设立不动产信托成本[2] - 服务养老金融 探索多方协同保障网络 为失能失智老人及其家庭提供基于不动产的可持续养老金融解决方案[2] - 激活不动产信托潜能 推动房产等非金融资产转化为长期照护资本 助力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协同的现代照护体系[2] - 持续培育特殊需要信托市场 一个项目聚集信托工具在特需信托、不动产信托、慈善信托等多个需求场景下的运用[2]
减轻税费负担,北京设立慈善信托力促特需家庭不动产信托普惠化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5 15:49
特殊需要信托发展现状 - 我国失能老年人约3500万占全体老年人的11.6%预计2035年将达4600万 [2] - 心智障碍者约1200万-2000万人包括智力发育迟缓、自闭症等群体 [2] - 特殊需要信托正成为解决心智障碍者和失能老人长期照护的有效工具 [3] 不动产信托政策突破 - 2023年11月国务院批复方案探索建立不动产信托财产登记机制 [3] - 2024年底北京发布通知明确不动产信托定义及登记流程 [3] - 2024年4月北京通州完成全国首单不动产信托财产登记试点 [4] "信托补贴信托"创新模式 - 运河基石慈善信托最高补贴2万元/户用于支付契税等设立费用 [1][5] - 由8位市民与北京慧众慈善基金会共同出资设立 [1][5] - 华宝信托担任受托人邮储银行为保管行大成律所为监察人 [1][7] 不动产信托实践案例 - 通州居民以自有住房设立特殊需要信托为孤独症子女提供终身照护 [4] - 房产信托受让环节契税税率高于个人持有且处置时所得税率达20% [5] - 通州区已推动不动产信托和股权信托财产登记双试点落地 [6] 社会价值与制度意义 - 直接减轻特殊家庭经济压力推动保障性信托普及 [6] - 政府引导社会力量参与解决民生痛点的创新探索 [6] - 促进信托成为"老有所养、弱有所扶"的普惠型财富管理载体 [6]
北京不动产信托普惠再升级 “运河基石”慈善信托为特殊需要家庭助力
新华财经· 2025-08-04 17:11
慈善信托设立 - 北京运河基石慈善信托于8月1日正式生效 由通州区民政局和两区办倡议发起 八位北京市民及北京慧众慈善基金会共同作为委托人出资设立[1] - 信托旨在为北京特殊需要家庭提供不动产信托设立的资金支持 专项资助契税等费用 每个获批家庭最多获2万元资助[2] - 华宝信托担任受托人管理信托财产 邮储银行担任保管行负责资金安全 大成律师事务所担任监察人监督信托运行[3] 不动产信托发展 - 国务院2023年11月批复方案明确探索建立不动产作为信托财产的登记机制[1] - 北京市不动产信托财产登记首单于今年4月2日在通州区落地 70岁居民以自有住房设立信托为孤独症儿子提供终身照护[2] - 通州区依托两区政策优势 推动全国首单不动产信托和首批股权信托财产登记试点案例落地[3] 社会影响与可持续性 - 该信托是政府引导社会力量参与解决民生痛点的有益探索 直接减轻特殊需要家庭经济压力并推动社会认知普及[2] - 引入慈善基金会作为委托人可提升信托可持续性和社会影响力 基金会将建立专项捐赠通道吸纳社会爱心资金[3] - 不动产信托日益成为解决心智障碍者 失智失能老人等特殊需要人群长远照护和财产保障问题的有效工具[1]
昆仑信托董事长建言特殊需要信托 获监管部门答复
经济观察网· 2025-07-14 17:11
宁波市特殊需要信托发展政策 - 宁波金融监管局联合多部门回应人大代表建议 明确将构建多方参与服务网络并落实《慈善事业促进条例》[1][3] - 建议内容涵盖六大维度:引导政府部门/公益组织/信托公司等共同参与 加大社会认知宣传 建立跨部门合作机制[1][2] - 政策支持包括税收优惠或财政补贴 完善困难人群评估体系 开展专业培训 推动慈善信托发展[2][3] 昆仑信托业务创新与经营表现 - 完成全国首单股权慈善信托财产登记 "昆仑信托·德润恩吉欧慈善信托"以81810元有限合伙份额为信托财产[4] - 2024年净利润2269.47万元 扭转连续两年亏损 营业收入同比激增219%至6.8亿元[4] - 管理资产规模突破3400亿元 较年初增长33% 凭借"金融+实业"定位持续深化转型[4] 行业监管与政策动向 - 监管部门要求信托公司提升资金筹集/过程监控/受益人管理能力 加强慈善资金使用监督与风险防控[3] - 特需家庭不动产转移至信托专户需缴纳六类税种 但符合条件者可享受减免税政策[3] - 将持续向上反映行业诉求推动优惠政策落地 协同落实慈善事业促进条例相关要求[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