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矿山生态修复
icon
搜索文档
河南:新发现31处,成交额297亿元
中国能源报· 2025-10-11 20:15
陈治胜介绍,河南坚持"边开采、边修复"模式,推进矿山生态修复和绿色矿山建设。"十 四 五 " 期 间 , 河 南 省 累 计 修 复 矿 山 面 积 34.7 万 亩 , 建 成 绿 色 矿 山 2 1 8 家 , 其 中 国 家 级 8 3 家,居全国前列。 "十四五"期间,河南新发现矿产地31处,矿业权出让成交额2 9 7亿元。 河南省政府新闻办1 0月11日举行河南省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通 报 , " 十 四 五 " 期 间 , 河 南 新 发 现 矿 产 地 31 处 , 矿 业 权 出 让 成 交 额 2 9 7 亿 元 ( 人 民 币 , 下 同)。 河南省自然资源厅厅长陈治胜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十四五"期间,河南统筹找矿空间, 释放勘查区面积1.6万平方千米。 提前超额完成金、铝、铁、铜等战略性矿种找矿任务, 新发现矿产地3 1处。 据统计,截至目前,河南桐柏县围山城金银矿深部及外围金矿、新安县路家岭铝土矿、栾 川-嵩县地区萤石矿等一批找矿项目取得重大成果。其中,在三门峡盆地钻获日产17立方 米自喷高产工业油流,实现该区50年来油气调查重大突破。 "十四五"期间,河南根据 ...
构建多元化投入机制 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加快推进
第一财经· 2025-10-07 11:13
国家将探索构建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快推进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强化生产矿山生态修复监管。 自然资源部日前在对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3383号建议的答复中表示,拟会同相关部门,通过实施 一系列改革举措,构建财政投入引导、社会资本参与、责任主体履行义务的多元化生态保护修复投入机 制,探索导向明确、路径清晰、投入持久、回报稳定的资源导向型可持续发展模式,支持矿山生态修复 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孙成坤提出了《关于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治理的建议》。他建议, 把矿山生态修复治理与产业发展、水土保持、耕地保护等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探索矿山生态修复治理新 路径,有效提升综合治理质效。 自然资源部在答复中介绍,已将矿区生态修复内容纳入新修订的《矿产资源法》以及长江、黄河、青藏 高原生态保护法等,在国家法律层面明确并强化地方政府监管责任和采矿权人主体责任。按照"企业所 有、满足需要、自提自用、政府监管"原则,建立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基金制度。 在政策激励方面,2021年,自然资源部与国家林草局牵头起草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的 政策措施,从规划管控、产权激励、资源利用、财税支持、金融扶持 ...
构建多元化投入机制,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加快推进
第一财经· 2025-10-07 11:08
将探索导向明确、路径清晰、投入持久、回报稳定的资源导向型可持续发展模式。 国家将探索构建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快推进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强化生产矿山生态修复监管。 自然资源部日前在对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3383号建议的答复中表示,拟会同相关部门,通过实施 一系列改革举措,构建财政投入引导、社会资本参与、责任主体履行义务的多元化生态保护修复投入机 制,探索导向明确、路径清晰、投入持久、回报稳定的资源导向型可持续发展模式,支持矿山生态修复 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孙成坤提出了《关于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治理的建议》。他建议, 把矿山生态修复治理与产业发展、水土保持、耕地保护等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探索矿山生态修复治理新 路径,有效提升综合治理质效。 自然资源部在答复中介绍,已将矿区生态修复内容纳入新修订的《矿产资源法》以及长江、黄河、青藏 高原生态保护法等,在国家法律层面明确并强化地方政府监管责任和采矿权人主体责任。按照"企业所 有、满足需要、自提自用、政府监管"原则,建立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基金制度。 在政策激励方面,2021年,自然资源部与国家林草局牵头起草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生 ...
白河,可以拿出来晒了
人民网· 2025-09-26 16:10
"清清的汉江东流过,拐弯的地方叫白河。" 陕西安康境内,有一座县城,以河为名,曾因矿而兴。 过去,丰富的矿藏,帮白河人解决"吃饭大事",而粗放的开采,也让河水色变,鸭躲鱼绝。 改变迫在眉睫。2000年起,白河县关停所有硫铁矿开采点,实施污染治理试点,但效果欠佳。2020年,省、市、县合力,开启了全面封堵200多个废弃矿 硐、处置100多万立方米矿渣的"超级工程",按下治理加速键。 伤疤:"磺水"穿村数十年 "钓上了吗?" "有几条了!" 盛夏时节,水草丰茂,正是垂钓的好时候。白河县厚子河龙王庙段,河水清澈。一辆电动车停在路旁,不远处,专程来钓鱼的村民笑着扬起手,又挥出一 竿。"以前在这里钓鱼是不可能的。" 驱车溯河而上,村民口中"不可能"的痕迹逐渐清晰。往上游走,水流依旧清澈,但水下和河岸旁,黄色、褐色、锈红色的石头格外醒目。 这些都是从前的"磺水"留下的"伤疤"。 白河县古名"钖县","钖"与金属相关。这里的群山中,蕴藏着金、银、铁、绿松石等十余种矿产。其中,开采范围最大的是硫铁矿。 山多地少,农业发展受限。上世纪五十年代起,白河县加大对硫铁矿的开采力度,矿点主要分布在厚子河流域的卡子镇境内。 "那时候,吃 ...
安徽桐城15座废弃矿山重披绿装 生态治理总面积达34.89公顷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9-23 09:49
近日,走进位于安徽省桐城市双龙村的桐兴石料厂,只见机械车在厂区来回穿梭作业,现场一派繁忙景 象。作为桐城矿山生态修复的样板工程,该矿区坚持"边开采、边修复、边复绿"原则,曾经山石裸露、 斑驳破碎的山体正逐渐披上绿装,焕发勃勃生机。 契机,广泛宣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生态治理氛围。 近年来,桐城市加快推进矿山生态修复工作,通过规划引领、创新模式、强化监管,推动绿色矿山建 设,提升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和资源保障能力。目前,全市已完成原碧峰街道采石场等15座废弃矿山生态 修复,生态治理总面积达34.89公顷。 规划引领,绘就生态修复"路线图"。桐城市精准锚定生态治理目标,编制完成《桐城市国土空间生态修 复规划(2022年-2035年)》,明确了全市矿山生态治理修复的目标任务,并将现有矿山生态环境治理 与历史遗留矿山修复工作有机结合,计划实施生态修复面积124.47公顷。同时,该市构建在建、生产矿 山与历史遗留矿山统筹治理新机制,全面推进绿色矿山建设,为矿山生态修复工作划定清晰路径。 创新模式,激活"生态+产业"新动能。为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桐城市将矿山生态修复施工 中产生的富余砂石,统 ...
辽宁海州露天矿治理取得阶段性进展
中国新闻网· 2025-09-11 09:08
海州露天矿治理进展 - 北帮、东帮、西帮、南帮边坡现状已基本稳定 后续将推进矿坑及周边区域生态修复工作 [1] - 矿坑东西长3.9公里 南北宽1.9公里 垂深约350米 曾因残煤自燃导致地表温度达400-500摄氏度 [1] - 通过钻孔及注入二氧化碳灭火技术降低地表温度 为施工治理创造条件 [1] 生态修复成效 - 近三年累计完成矿山复绿3493亩 东帮区域连续出现狗獾、狍子、野鸡等野生动物 [1] - 矿坑区域植被覆盖率显著提升 国家矿山公园游客数量持续增长 [1] - 历史博物馆于9月9日重新开放 老矿工证实区域生态明显改善 [2] 历史与产业价值 - 1953-2005年运营期间累计开采煤炭2.44亿吨 为"一五"时期国家重点工程 [1] - 1960年版五元人民币背面图案采用矿场电镐作业场景 [2] - 闭坑前长期高强度开采导致生态环境与地质灾害问题 [1]
贵州已治理历史遗留矿山6万余亩
新华财经· 2025-08-14 16:41
矿山治理进展 - 贵州已治理历史遗留矿山6万余亩 修复治理进展达80% [1] - 全省共有未治理历史遗留废弃矿山8万余亩 于2021年完成摸底确认 [1] 政策与资金支持 - 印发《贵州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贵州省"十四五"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行动计划》等文件 出台项目管理办法规范项目建设监管 [1] - 争取中央和省级矿山修复专项资金约9亿元 用于推进历史遗留矿山修复治理 [1] 重点示范工程 - 苗岭山脉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修复面积达1.94万亩 [1] - 南北盘江流域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入选国家示范工程 系贵州省第二个国家级矿山生态修复示范项目 [1]
四水映绿 豫见两山丨矿山变形记
河南日报· 2025-08-08 07:51
生态修复成果 - 焦家铝矿累计填方332.98万立方米,覆土45.61万立方米,修筑排水沟1.2万米,完成治理面积1116亩,恢复旱地363亩、乔木林地496亩 [2] - 种植玉米、小麦等农作物360余亩,预计年产30万公斤粮食 [2] - 修复后矿区植被覆盖显著提升,第一批白皮松长至近两米高,数万棵树存活,草藤蔓延 [9] 修复技术与方案 - 采用"削头+束腰+压脚"方案,将70度高陡边坡改造为26个台阶,宽度3米与5米交错分布,坡度保持35度左右 [6] - 修复过程中动用52台挖掘机、60余台运输车,人力背土完成东南侧陡峭区域覆土 [7] - 初期白皮松成活率低,后调整为紫穗槐、苜蓿等灌草藤与白皮松混合种植,提升植被适应性 [8] 矿区历史与转型 - 焦家铝矿位于黄河沿岸三门峡市陕州区,20世纪末因铝土矿开采兴起,2013年村民整体搬迁 [2] - 多年露天开采导致地貌破坏、山林损毁,2022年三门峡市启动矿山整治,锦江矿业停止采矿转为修复主体 [6] - 修复后矿区成为全省观摩点,未来计划发展旅游业吸引村民回归 [10][11] 政策与监管升级 - 环保执法从单部门行动转为联合执法模式,频率提升至每半月一次,聚焦末端治理成效 [12] - 修复标准要求"满目皆绿",强化后期动态监管以防止生态问题反弹 [12]
亚洲最深矿坑的“青山答卷”:360万株树木重塑钢铁青山
中国新闻网· 2025-08-07 15:06
公司业务转型 - 大孤山铁矿自1916年始建 开采历史超百年 2023年结束露天开采后启动回填修复工程 将铁尾砂制备成胶凝材料通过管道注入坑底 实现从-426米到-320米水平回填 [1] - 采用"边开采、边修复"原则 实施边帮削坡减载和楔形滑体治理工程 累计治理面积25.67公顷 为复垦奠定基础 [2] - 开采模式由结束开采后绿化转变为生产绿化一体化 目标转型为"地上生态园、地下资源库" [1][6] 生态修复技术 - 创新应用边坡喷播技术攻克75°陡坡绿化难题 使植株成活率从65%提升至95% [2] - 通过尾矿微生物改良剂激活板结土壤 在吉林盐碱地成功培育千亩富铁水稻 [2] - 采用抑尘网与多管放矿技术终结粉尘污染 [2] 环境治理成效 - 尾砂回填工程解决尾砂堆存问题 减少尾矿库用地 阻断地下水渗漏通道 消除矿坑垮塌突水风险 逐步形成172公顷农林用地 [1] - 二十年治理将79公顷废弃地变为生态园林 种植刺槐和火炬树6万株 形成环采场绿化带 [2][4] - 新栽林地411公顷 负氧离子浓度达5200个/cm³ 年固碳532.5吨 超出碳排放100.7吨 实现碳中和 [4] 经济效益拓展 - 生态园累计接待国内外考察团1800余次 正在申报AAA级旅游景区以提升生态旅游效益 [6] - 生态旅游效益提升将带动周边村镇经济增长 提高附近居民收入 [6] - 园区内建成5公顷梨园和3公顷李子园 富铁水稻试验田实现农业价值延伸 [4][6]
湖北武穴严把矿山修复工程质量关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8-06 14:50
项目绩效考核实施 - 湖北省武穴市对PPP项目矿山生态修复综合治理工程开展2024年度建设和运维绩效考核 [1] - 考核采用实地踏勘、座谈走访和查阅资料相结合的方式 [1] - 考核结果直接与项目服务费挂钩 [1] 考核内容与范围 - 重点围绕工程建设期的建设产出、建设效果、建设管理进行评审 [1] - 同时评估运维期的运维产出、运维效果、运维管理及绩效考核目标实现程度 [1] - 覆盖第一批13座矿山、2条廊道绿化和3个节点公园 [1] - 包含第二批9座矿山的客观评价 [1] 考核团队组成 - 邀请地质环境、园林、财务、法务等多领域专家参与评审论证 [1] - 考核组严格按照流程要求开展田镇盘塘振亚碎石厂等项目的实地踏勘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