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仪器

搜索文档
液相色谱仪等714份标准将于7月1日起实施
仪器信息网· 2025-06-30 16:35
科学仪器行业标准化进程 - 2025年7月将有714份新标准实施,涉及色谱质谱分析、光谱分析、环境监测等高频技术领域,推动农业、环保、医疗、制造等行业技术升级[1][2] - 液相色谱法术语标准时隔17年更新(GB/T 9008-2024),对术语定义及符号进行修正,提升行业规范化水平[3][7] - 高效液相色谱(HPLC)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成为食品安全检测核心手段,例如香柠檬精油有害成分检测标准(GB/T 45139-2024)[4] - 环境监测领域新增三重四极杆质谱法测定水中抗生素残留标准(HJ 1399-2024),灵敏度达纳克级[5] 重点行业技术应用 食品与农产品 - 新增98份农林牧渔食品标准,覆盖冻虾滑(GB/T 44980-2024)、冻扇贝(GB/T 31814-2024)等产品检测方法[10] - 食品接触材料迁移物检测标准(SN/T 5719-2024)采用HPLC法,保障食品包装安全[10] - 建立22类进口食品溯源指南(SN/T 5652系列),涵盖乳制品、水产品等品类[10] 环境监测 - 57份环保标准聚焦水质监测,包括17种抗生素(HJ 1399-2024)、18种磺胺类(HJ 1398-2024)等新型污染物检测[11] - 大气监测新增氨/硫化氢自动监测技术规范(HJ 1393-2024),采用色谱质谱法追踪污染源[5][11] - 四川省出台中药类制药(DB51/3205-2024)、页岩气开采(DB51/3203-2024)等行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11] 工业制造 - 钢铁行业新增92份标准,包含电弧炉余热回收(YB/T 6211-2024)、钢渣分类(YB/T 6322-2024)等技术规范[15] - 汽车制造领域更新16项标准,涉及电动汽车电池更换站(GB/T 29772-2024)、制动材料重金属检测(SN/T 5691-2024)[16] - 机械设备领域发布纯电动工程机械试验方法(GB/T 45049-2024等),推动新能源设备标准化[18] 新兴技术领域规范 - 氢能源领域新增PEM电解槽技术要求(GB/T 45539-2025)及性能测试方法(GB/T 45541-2025)[17] - 纳米技术标准涵盖单壁碳纳米管检测(GB/Z 45113-2024)、二硫化钼层数测量(GB/T 44935-2024)等前沿方向[14] - 5G+远程医疗平台建设指南(DB14/T 3275-2025等)规范医疗信息化发展[13]
国产高端电镜破壁而生!博众仪器发布国产首台商用200kV场发射透射电镜BZ-F200
仪器信息网· 2025-06-30 16:35
核心观点 - 苏州博众仪器发布国产首台商用200kV场发射透射电镜BZ-F200,具备0.14纳米晶格分辨率(当前国产最高),性能对标国际主流产品,标志着我国高端科学仪器实现重大突破 [1][2] - 该设备可满足集成电路、新材料等领域原子级观测需求,核心技术包括自主电子枪、超稳电源系统、热场发射电子源及精密制造等 [22][24] - 透射电镜长期被国际巨头垄断,国产化率不足5%,博众仪器通过五年技术攻坚填补国内空白,展现民企在高端仪器领域的创新实力 [21][28] 技术突破 - **性能参数**:BZ-F200点分辨率≤0.25nm,晶格分辨率≤0.14nm(国产最高),加速电压80kV/200kV,支持6种成像/衍射模式 [24][25] - **核心技术**:突破电子源针尖制备、超高稳定度高压电源(稳定度达百万分之一)、透镜超精密加工(亚微米镜筒精度)等"卡脖子"技术 [21][24] - **应用验证**:成功解析单晶硅晶格图像(国产首次)、氮化硼纳米片及金属硫化物微观结构,半导体界面缺陷分析达0.23纳米分辨率 [22][27] 行业意义 - 高端仪器国产份额从30%升至45.5%(2023年),政策驱动下预计2025年达60%,透射电镜突破标志国产仪器进入"从无到有"阶段 [28] - 设备对材料科学具革命性价值,可解析复杂晶态多孔材料原子结构,攻克传统X射线衍射的解析局限 [30] - 产学研合作推动"创新链-产业链-生态链"整合,建立电子光学系统、超精密加工等自主可控的产业联合体 [31] 公司发展 - 博众仪器2019年立项时仅一人团队,五年内突破技术壁垒并实现商业化,计划2026年推出120kV/300kV机型,远期攻关球差电镜等高端设备 [21] - 采用市场化导向策略,同步推进整机研发与核心部件国产化,构建电子束技术应用与服务生态 [12][21] - 苏州大学已引入首台设备至国产仪器示范中心,为迭代提供应用场景,政府及学界呼吁支持首代产品优化 [12][28] 研发背景 - 创始人团队2018年响应国家"卡脖子"技术清单选择透射电镜领域,初期面临人才、技术、供应链等"五无"困境,最终通过自主攻关锤炼出电镜"中国之心" [7][21] - 中国电镜行业自上世纪50年代起步后停滞,博众成果圆了科研工作者使用国产透射电镜的心愿 [19] - 清华大学教授段文晖2023年调研后提案呼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肯定民企"决策高效、技术迭代迅速"的优势 [9]
苏企突破技术壁垒实现高端科学仪器国产化
苏州日报· 2025-06-29 08:31
行业突破 - 国产首台200kV场发射商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在吴江发布,打破国际巨头垄断局面[1] - 该设备由苏州博众仪器科技有限公司历时五年自主研发,性能对标国外先进产品[1] - 透射电子显微镜是半导体、前沿材料、生命科学等战略领域的核心装备,其自主可控关乎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与产业链安全[1] - 在200kV场发射高端机型领域,此前国产化率几近为零[1] 技术成果 - 旗舰产品"BZ-F200"场发射透射电子显微镜整机及核心部件实现完全自主研发[1] - 公司依托自主可控的电子光学核心技术、高稳定性超低纹波电源及安全可靠供应链体系[2] - 成功贯通从核心技术突破到高端装备产业化的全链条[2] 公司背景 - 博众仪器是博众精工孵化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成立于2020年3月[1] - 公司锚定高端透射电镜及电子束共性技术的自主研发[1] - 通过核心技术自主攻坚,系统性破解技术困局,填补关键领域空白[1] 行业意义 - 该成果标志着中国透射电子显微镜进入自主研制与规模化商用并举的新阶段[1] - 铸就了中国高端科学仪器自主化进程中的崭新里程碑[2] - 国内顶尖高校、科研院所、产业界领袖等共同见证这一突破[1]
泉果基金投教活动研判板块布局逻辑,调研足迹触及锂电、消费等
新浪财经· 2025-06-24 16:39
中国资产投资机会 - 中国在AI应用场景、先进制造和消费升级领域加速培育新动能 [1] - 泉果基金近期调研方向包括新能源锂电工艺创新、科学仪器国产替代和健康消费趋势 [1] - 调研公司包括藏格矿业(三代提锂技术收率超80%)、聚光科技(突破核心部件壁垒)和西麦食品(拓展功能性燕麦产品) [1] 泉果基金表现与持仓 - 泉果旗下主力产品思源三年持有期混合A近一年回报达10.16% [1] - 前十大重仓股中科技与新能源龙头合计占比53.37%,形成"双轮驱动"结构 [1] - 宁德时代H股调入港股通,打破传统港股折价惯例,显示中国优势资产的流动性溢价重估 [1] 行业动态与展望 - 2025年AI终端智能化将迎来产品爆发周期,锂电龙头已走出行业底部重拾增长 [2] - 盛新锂能印尼6万吨锂盐项目三季度即将量产,藏格矿业麻米错盐湖提锂技术完成百人团队储备 [2] - 华泰证券认为港股企业盈利"U"形修复仍是主旋律,科技、消费及金融三条主线值得关注 [2] 泉果基金规模与策略 - 泉果基金管理规模达170.9亿元,年内持续强化对产业趋势的捕捉能力 [2] - 泉果基金的调研轨迹与持仓动向为投资者解码结构性机会提供重要参照 [2]
钢研纳克ICP-OES接连中标海关项目,彰显国产仪器硬核实力
仪器信息网· 2025-06-23 16:18
国产高端科学仪器技术突破 - 钢研纳克Plasma 3000型、Plasma 3500型ICP-OES凭借卓越性能中标广州海关、天津海关、黄埔海关等多个重点项目 [1][2] - 国产高端科学仪器技术快速提升,逐步打破进口设备垄断局面 [2] - 中标项目包括广州海关1台Plasma 3000、天津海关1台Plasma 3000、黄埔海关1台CS3500和1台Plasma 3500 [3] 产品技术优势 - Plasma 3000型ICP-OES采用垂直等离子体、双向观测接口设计,中阶梯光栅与棱镜交叉色散结构,实现宽谱段高分辨率光学系统 [4] - 采用冷锥消除尾焰技术实现高稳定固态射频发生器设计,大像元面积科研级CCD芯片和3级半导体制冷技术实现低噪声光电信号转换 [4] - 多窗口多方法分析程序支持多种分析方式,可广泛应用于冶金、地质、环境、食品、石化、医药等领域 [4] - 2022年成功入选第四届"国产好仪器",获得用户认证 [4] 公司背景与业务 - 钢研纳克是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二级单位,股票代码300797 [10] - 主营业务包括分析检测仪器、第三方检测服务、标准物质/标准样品、能力验证服务等 [10] - 产品应用于钢铁、冶金、有色机械、航空航天、核电、高铁、汽车、新材料、环境、食品、石化等领域 [10] - 牵头制修订8项国际标准,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20余项,制定170余项国家及行业标准,研制标准物质/标准样品700多种 [10] 产品线概况 - 分析仪器产品包含直读光谱仪、碳分析仪、氧氮氢分析仪、ICP光谱仪、ICP-MS、土壤重金属检测仪、食品重金属检测仪等 [10] - 产品技术水平先进,质量稳定,检测数据可靠 [10] 行业影响 - 钢研纳克Plasma系列产品的成功应用展现了国产科学仪器从"跟跑"到"领跑"的技术跨越 [7] - 国产仪器创新能力的持续突破将进一步提升其国际市场竞争力 [7]
破垄断! 国产首台200kV场发射商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即将重磅发布!
仪器信息网· 2025-06-20 15:48
国产首台200kV场发射透射电子显微镜问世 - 博众仪器成功研制国产首台200kV场发射商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标志着我国高端电镜进入自主研制与商用新纪元[1] - 该成果彻底打破我国高端透射电子显微镜长期受制于国际垄断的被动局面[3] 博众仪器的技术突破 - 公司历经五年研发,依托完全自主可控的电子光学核心技术、高稳定度低纹波电源、精密加工与高精度装配工艺[3] - 建立了安全可靠的供应链体系,实现从核心技术突破到高端装备产业化的全链条贯通[3] 行业里程碑意义 - 该成果铸就了中国高端科学仪器自主化进程中的崭新里程碑[3] - 6月28日公司将举行首发仪式,正式推出这一突破性产品[3]
数千万元!追光生物完成天使+轮融资,加速光电镊等技术产业化进程
仪器信息网· 2025-06-16 14:16
融资与资金用途 - 追光生物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由英诺天使基金领投,南山创投、合鼎共资本、零以创投、上海天使基石跟投 [2] - 本轮融资资金主要用于光电微流控产品线技术升级、生物微机电系统开发应用、市场营销网络拓展和服务应用体系完善 [2] - 公司目标为推动高端生命科学仪器的国产化进程 [2] 公司背景与定位 - 追光生物成立于2023年,由北京理工大学、南方科技大学、暨南大学教授及多名海归博士共同组建 [2] - 公司以科技赋能生命为理念,助力生物医药、细胞基因治疗,加速科研成果转化 [2] - 专注于解决生命科学仪器领域卡脖子问题,研发高端生命科学仪器平台 [2] 产品与技术 - 光电微流控平台可将细胞筛选实验周期从2-3个月缩短至1-2周,实现高通量、全流程自动化 [3] - 数字微流控平台基于介电润湿原理,具备模块化设计、直观用户界面,支持多独立通道和动态阻抗感应 [6] - 结构光投影仪采用DMD技术,提供精确时空光控制与亚细胞分辨率,支持主流显微镜 [7] - 产品符合GMP设计,支持ISO Class 5或BSC Class II生物安全等级 [3] 核心团队 - 团队包括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熊盛,曾获I类新药证书 [10] - CTO谢伟拥有18年以上医疗器械开发经验,15年以上研发团队领导经验 [13] - CFO何燕具有14年跨行业财务经验,擅长业务模式匹配的财务管理策略 [13] - 销售负责人江海拥有15年+科学仪器销售经验,专注高价值设备市场 [15] 行业挑战与机遇 - 生命科学仪器开发是跨学科系统工程,涉及多领域交叉融合,技术门槛极高 [11] - 该领域是我国当前"卡脖子"领域之一 [11] - 公司联合高校与工业界,基于生命科学价值链开发新仪器平台 [11]
全国首个区级科学仪器专项计划:海淀“四大工程”剑指高端仪器创新
仪器信息网· 2025-06-16 14:16
海淀区科学仪器先锋领航行动计划 - 海淀区发布全国首个区级科学仪器专项三年行动计划,旨在打造科学仪器产业高地[1][2] - 计划以"市场主导、应用牵引、创新驱动"为原则,实施四大工程15项具体任务[3][6] - 主要目标包括增强技术研发能力、培育领军企业、完善产业生态体系[7][8][9] 产业基础优势 - 海淀区拥有37所高校和200余家科学仪器相关企业,包括112家国高新企业和18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 - 产业生态完善,涵盖核心零部件研发、整机生产、检测服务等全链条环节[3] - 科研与应用双轮驱动,高校院所既是创新源头又是最大需求端[3] 四大重点工程 技术产品强基工程 - 布局国产高端冷冻电镜、扫描探针显微镜等标志性整机[10] - 研发高性能场发射电子枪、真空技术等关键零部件及试剂耗材[11] - 开发仪器控制软件和自主知识产权谱库,探索AI赋能仪器新路径[12][13][14] 应用推广示范工程 - 推动仪器共享平台建设,支持采购国产仪器[15] - 开展仪器测试验证工作,形成高性能仪器推荐清单[16] - 建立由典型用户组成的科学仪器用户委员会[17] 创新主体提质工程 - 培育龙头企业通过并购整合产业链资源[18] - 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业化发展[19] - 推动高校成果转化落地,打造南北差异化产业园区[20][21] 产业生态优化工程 - 发挥政府基金与社会资本协同作用[22] - 加强人才引进培养和标准专利建设[23][24][25] - 促进行业交流合作,拓展海外市场[26] 保障措施 - 建立市区联动工作机制,争取国家和市级项目落地[27] - 用好高精尖产业发展资金等政策支持[28] - 通过多种媒体平台加强产业宣传推广[29]
全国首个区级科学仪器专项计划发布 推动标准建设和专利布局
环球网资讯· 2025-06-14 22:06
行业政策 - 北京市海淀区发布全国首个区级科学仪器专项三年行动计划《海淀区科学仪器先锋领航行动计划(2025-2027年)》[1][3] - 行动计划以"市场主导、应用牵引、创新驱动"为原则,实施四大工程(技术产品强基、应用推广示范、创新主体提质、产业生态优化)[3] 行业现状 - 海淀区拥有科学仪器相关企业200余家,包括112家国高新企业、18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 - 产业链覆盖核心零部件研发、整机生产、海外代理、检测服务、共享平台等全环节,生态完善[3] 技术发展 - "技术产品强基工程"聚焦标志性整机、关键零部件、底层软件技术及AI赋能科学仪器路径[3] - "应用推广示范工程"通过仪器共享平台建设、测试验证评价、用户委员会推动高端仪器迭代[3] 企业培育 - "创新主体提质工程"培育不同阶段企业,形成龙头引领与中小企业协同发展格局[3] - 推动高校院所成果转化,打造科学仪器特色产业园区以加速产业集聚[3] 产业生态 - "产业生态优化工程"整合金融、人才、专利等要素,发挥政府基金与社会资本协同效应[4] - 加强人才引进与标准建设,搭建产学研用共享平台完善生态体系[4] 区域目标 - 海淀区计划提升高端科学仪器产业核心竞争力与全球影响力,支撑北京市产业聚集和高质量发展[4]
从质谱、色谱看科学仪器的国产化之路
信达证券· 2025-06-11 13:56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关税不确定性叠加出口限制倒逼国产替代加速,产业格局或重塑,国产替代从“备选项”跃升为“必选项” [3] - 分析仪器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国内超300亿,但高端精密仪器依赖进口,面临“卡脖子”难题 [3][17] - 研发投入增加和政策引导双重驱动,有望加速科学仪器行业国产替代 [3] - 质谱、色谱行业壁垒深厚,国产高端化任重道远,但国产企业已逐步取得突破 [3] - 建议关注聚光科技、皖仪科技、莱伯泰科、雪迪龙等企业,其加大研发投入有望推动国产替代进程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一、长坡厚雪,科学仪器国产替代大有可为 1.1 关税不确定性叠加美国出口管制科学仪器,国产替代正在进行 - 美国关税政策变化,虽加征关税暂缓,但未来科学仪器进口成本或增长,供应链存在风险,国产替代重要性提升 [7] - 科学仪器环保板块上市公司股价受政策驱动异动,如科研机构免税进口政策、设备更新改造政策等 [7] - 美国出台文件对科学仪器实施出口管制,涉及约42%清单条款,部分设备禁止向中国出口,影响质谱仪采购和售后服务,或推动国内质谱仪发展 [9][10] 1.2 科学仪器市场细分众多,分析仪器属于科学仪器的主要分支之一 - 科学仪器行业产业链包括上游原材料及零部件供应商、中游仪器制造商和下游应用领域,应用广泛 [11] - 科学仪器分为通用型和专用型,分析仪器是主要分支,包括色谱仪、质谱仪等 [13][15] 1.3 分析仪器具有高附加值,国内市场规模超300亿 - 2017 - 2023年,全球和我国分析仪器市场规模逐年增长,CAGR分别为4.92%和3.28% [17] - 实验分析仪器进口规模增长速率放缓,但高端精密仪器依赖进口,部分仪器品类进口金额和数量下降 [19][24] 1.4 研发投入强度增加,政策引导有望加速国产替代 - 我国研发投入总量和强度逐年上升,2024年经费与GDP比值达2.68%,超欧盟平均水平 [25] - 国家出台一系列支持科学仪器的政策,助力国产替代进程,全球科学仪器行业头部企业市场规模大,国内企业有成长空间 [27][31] 二、质谱、色谱行业壁垒深厚,国产高端化任重道远 2.1 质谱仪:市场规模超百亿,国产质谱仪向高端应用领域渗透 - 质谱仪用于物质定性、定量分析,由进样系统、离子源等五部分构成,有多种分类方式 [36][37][38] - 2023年我国质谱仪市场规模达167.04亿元,同比增长19.53%,全球市场预计2027年达94亿美元,CAGR为5.2% [42] - 全球质谱仪市场被国际巨头垄断,头部6家公司占70%以上份额,中国质谱仪进口市场近年量价齐跌,美国进口金额占比下降 [43][46] - 2024年质谱仪中标数量和金额大幅增加,国产质谱仪向中高端领域渗透,2025年一季度进口品牌仍主导市场,但国产企业取得突破 [52][55][59] 2.2 色谱仪:市场规模增长至160亿元左右,国产替代空间较大 - 色谱仪利用色谱法对物质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分为气相、液相等类型,由多个系统组成 [60][61] - 2024年我国色谱仪市场规模增长至160亿元左右,全球市场预计2029年达124.2亿美元,CAGR为5.23% [63][64] - 国内色谱仪市场由进口品牌主导,高端品类被国外厂商垄断,国产厂商技术和市场地位有差距,进口替代空间广阔 [67] - 近两年液相及气相色谱进口金额下滑,贸易逆差缩小,2024年色谱仪中标数量和金额增长,国产替代空间大 [69][71] 三、坚持创新研发,国产替代正当时 3.1 聚光科技:业绩扭亏为盈,构建“4 + X”多对多业务布局 - 聚光科技构建“4 + X”业务布局,涵盖多领域,2024年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增长,实现扭亏为盈 [80] - 公司业务、产品结构优化,降本增效显著,综合毛利率提高,期间费用率降低 [82] - 子公司谱育科技完善技术平台,多个产品达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水平,实现多个高端质谱产业化 [86] 3.2 皖仪科技:检漏仪器龙头,持续投入研发多点开花 - 皖仪科技业务涵盖四大领域,氦质谱检漏仪和离子色谱仪等被认定为重点新产品 [87]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下降,受宏观经济、软件退税和研发投入等因素影响 [87] - 实验分析仪器板块发展较好,营业收入占比增加,2024年色谱仪中标金额前十中位列第八,氦质谱检漏仪应用广泛 [90][93]